第一篇:作文教学的困惑和感受
作文教学的困惑和感受
作文,长久以来都是困挠师生的一个难题。学生苦于无话可写,写不好作文;老师苦于教不好作文或不知道该如何教作文。以下是“作文教学的困惑和感受”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从事了两年多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后,对于作文教学,脑海里一直存在着许多困惑,学生写作水平也不甚理想。
批改学生的作文,深感现在的孩子言之无物,小题大做,无病乱呻吟现象非常普遍。并且文章单薄,语言缺少美感;例如一个学生在《美丽的公鸡》作文中写道“公鸡非常的可爱。它身上毛的颜色很多,很亮。它的眼睛黑黑的,我轻轻一碰,它的眼珠会动。”作文时,尽管学生抓住公鸡身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但是,描写时,没有一些优美的词语或修辞进行描写,使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活鸡”,沦落为呆头呆脑的“死鸡”,自然,这样的公鸡也就谈不上可爱。如此的描写既没有生活美,也缺乏语言美,导致了作文的了无情趣。学生作文内容上千篇一律,对于“题材新颖”的要求差之甚远。比如有一次布置写“妈妈的爱”这个主题的作文,多数学生写的都是“生病时妈妈背着我去医院,晚上又在我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我醒来了妈妈却累的倒下了。”……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除此之外,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力,假话多、空话多,没有真情实感等等诸多问题让老师们在对待作文教学上倍感棘手。尽管如此,作文教学依然是语文学科的重点,还要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寻找作文教学的新出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作文教学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在进行探索,就我个人认为提高以下几点做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途径: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要让学生有乐于表达的愿望与冲动。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所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根据学生的爱好,精心设计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运动会、拔河比赛、“六一”汇演,我们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讲故事比赛”,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参观访问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等等,使他们接受教育,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为作文积累素材。在有活动进行之前,提示观察要点,提出写作要求。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亲身体验。例如有一次写家乡景色的作文,我就带领学生一起参观了家乡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和阳广场、北关公园、六和塔,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这样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就比较真实,思路清晰。总之,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不用胡编乱造。让每次活动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让每篇习作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这样作文课会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们不在厌烦作文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语言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只要语言积累到一定的量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千头万绪,也难得片言只语。大凡会写作文的学生也都是喜爱读书的。通过读读背背,让学生把作品中的一些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并进行背诵,积累里面的好词好句。所以,在那个单元要求写秋天景色的习作中学生们都写的很好。有好多孩子还进行了仿写,如“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翻哪翻哪,翻来了硕果的天。”“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穗像一只只小手,招哪招哪,招来了丰收的喜悦。”“它对菊花最慷慨,它把彩色给了菊花,那五彩的菊花像一张张可爱的大花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百花争艳。”有几个孩子还在习作中运用了诗句来赞美秋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可见平时积累优美语言好处多多。
作为教师、家长要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尽情地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听听音乐,让他们欣赏艺术之美;去郊外野炊,让他们体会野趣之美;走访名山大川,让他们感受自然之美……,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会发现、学会观察;让他们从小炼就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常见的熟悉的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写出一些充满生活情趣的、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作文来。例如我们班有个孩子在作文《父母的爱》中这样写道:
爸爸是一名警察,他既是我的长辈,又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每次写完作业,只要爸爸有空,我们就会把屋子当做“战场”来回“冲杀”。有时候我着急了,会把拖鞋当成“炸弹”扔向爸爸,惹得妈妈大声训斥我们:“别闹了!”我和爸爸就立刻撤回卧室,偷偷地笑起来。假期里爸爸总会带我出去玩,让我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增长知识。
妈妈的爱像一条溪流,每天滋润着我;爸爸的爱像一座高山,为我遮风挡雨。他们都深深地爱着我,我也爱着他们,我要让自己变得坚强懂事,让他们的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多平实的语言,多有情趣的生活!这就是一个孩子内心的情感。信手拈来的材料却活脱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写照!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文章的灵魂。如果对所写的人物缺乏真切情感,对所写的事物无动于衷,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好文章是有感而发,以情感人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扣人心弦的好文章呢?关键是要情动辞发,而不能为文造情,要重视情感的积累与表达。让学生从教材文本中陶冶情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情感,养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习惯,这样才能写就情感充沛,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去年春天我上过一节作文公开课,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话题。那节课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找写作素材,写真实的事情。我采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让孩子们先口头叙述,他们兴趣特别高,有个小姑娘在讲述自己看到清洁工辛勤工作的情景,眼里竟然噙满了泪花。那次习作学生们都能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虽然有的篇幅并不长,但读起来却感人至深。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写作就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教育学生读好书,从好书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营造读书氛围。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要确保阅读时间,教师应创造条件,每天给学生挤出自主阅读的时间。
以上就是我对作文教学的粗浅见解,今后还要多下功夫。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设计出好的训练内容,实施优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喜欢作文,并尽快地投入到写作中。
第二篇:浅谈作文教学的困惑和感受
浅谈作文教学的困惑和感受
作文,长久以来都是困挠师生的一个难题。学生苦于无话可写,写不好作文;老师苦于教不好作文或不知道该如何教作文。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从事了两年多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后,对于作文教学,脑海里一直存在着许多困惑,学生写作水平也不甚理想。
困惑一:学生厌烦写作的情绪严重
每次一上作文课,就会看到有许多学生皱着眉头,对于老师布置的作文毫无兴趣,一节课下来只写了寥寥几笔,拖到最后草草上交,应付老师。学生并非出于自愿,似乎都是老师“逼”出来的。比如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老师们在开之前就要求孩子们认真观察,为写作文做准备。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也影响了写作的兴趣。
困惑二: 多数学生生活中缺乏观察,写作素材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写作要求,很多同学迟迟不肯动笔,问其原因,答曰:“不知道写什么?”其实作文题目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却感觉无内容可写,更有甚者天马行空,胡说八道,乱写一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写一篇观察日记,提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认真观察一种植物。上课时,我花了很长时间把写作的顺序,注意事项板书了一黑板,结果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内容十分简单,一看就知道是瞎写的,没有进行认真观察。
困惑三:作文内容空洞,题材陈旧
批改学生的作文,深感现在的孩子言之无物,小题大做,无病乱呻吟现象非常普遍。并且文章单薄,语言缺少美感;例如一个学生在《美丽的公鸡》作文中写道“公鸡非常的可爱。它身上毛的颜色很多,很亮。它的眼睛黑黑的,我轻轻一碰,它的眼珠会动。”作文时,尽管学生抓住公鸡身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但是,描写时,没有一些优美的词语或修辞进行描写,使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活鸡”,沦落为呆头呆脑的“死鸡”,自然,这样的公鸡也就谈不上可爱。如此的描写既没有生活美,也缺乏语言美,导致了作文的了无情趣。学生作文内容上千篇一律,对于“题材新颖”的要求差之甚远。比如有一次布置写“妈妈的爱”这个主题的作文,多数学生写的都是“生病时妈妈背着我去医院,晚上又在我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我醒来了妈妈却累的倒下了。”„„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除此之外,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力,假话多、空话多,没有真情实感等等诸多问题让老师们在对待作文教学上倍感棘手。尽管如此,作文教学依然是语文学科的重点,还要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寻找作文教学的新出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作文教学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在进行探索,就我个人认为提高以下几点做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要让学生有乐于表达的愿望与冲动。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所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根据学生的爱好,精心设计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运动会、拔河比赛、“六一”汇演,我们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讲故事比赛”,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参观访问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等等,使他们接受教育,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为作文积累素材。在有活动进行之前,提示观察要点,提出写作要求。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亲身体验。例如有一次写家乡景色的作文,我就带领学生一起参观了家乡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和阳广场、北关公园、六和塔,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这样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就比较真实,思路清晰。总之,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不用胡编乱造。让每次活动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让每篇习作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这样作文课会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们不在厌烦作文课。
二、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语言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只要语言积累到一定的量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千头万绪,也难得片言只语。大凡会写作文的学生也都是喜爱读书的。通过读读背背,让学生把作品中的一些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并进行背诵,积累里面的好词好句。所以,在那个单元要求写秋天景色的习作中学生们都写的很好。有好多孩子还进行了仿写,如“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翻哪翻哪,翻来了硕果的天。”“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穗像一只只小手,招哪招哪,招来了丰收的喜悦。”“它对菊花最慷慨,它把彩色给了菊花,那五彩的菊花像一张张可爱的大花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百花争艳。”有几个孩子还在习作中运用了诗句来赞美秋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可见平时积累优美语言好处多多。
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作为教师、家长要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尽情地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听听音乐,让他们欣赏艺术之美;去郊外野炊,让他们体会野趣之美;走访名山大川,让他们感受自然之美„„,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会发现、学会观察;让他们从小炼就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常见的熟悉的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写出一些充满生活情趣的、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作文来。例如我们班有个孩子在作文《父母的爱》中这样写道:
爸爸是一名警察,他既是我的长辈,又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每次写完作业,只要爸爸有空,我们就会把屋子当做“战场”来回“冲杀”。有时候我着急了,会把拖鞋当成“炸弹”扔向爸爸,惹得妈妈大声训斥我们:“别闹了!”我和爸爸就立刻撤回卧室,偷偷地笑起来。假期里爸爸总会带我出去玩,让我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增长知识。
妈妈的爱像一条溪流,每天滋润着我;爸爸的爱像一座高山,为我遮风挡雨。他们都深深地爱着我,我也爱着他们,我要让自己变得坚强懂事,让他们的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多平实的语言,多有情趣的生活!这就是一个孩子内心的情感。信手拈来的材料却活脱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写照!
四、注重学生个人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文章的灵魂。如果对所写的人物缺乏真切情感,对所写的事物无动于衷,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好文章是有感而发,以情感人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扣人心弦的好文章呢?关键是要情动辞发,而不能为文造情,要重视情感的积累与表达。让学生从教材文本中陶冶情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情感,养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习惯,这样才能写就情感充沛,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去年春天我上过一节作文公开课,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话题。那节课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找写作素材,写真实的事情。我采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让孩子们先口头叙述,他们兴趣特别高,有个小姑娘在讲述自己看到清洁工辛勤工作的情景,眼里竟然噙满了泪花。那次习作学生们都能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虽然有的篇幅并不长,但读起来却感人至深。
五、指导学生热爱阅读,营造读书氛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写作就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教育学生读好书,从好书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营造读书氛围。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要确保阅读时间,教师应创造条件,每天给学生挤出自主阅读的时间。
以上就是我对作文教学的粗浅见解,今后还要多下功夫。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设计出好的训练内容,实施优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喜欢作文,并尽快地投入到写作中。
第三篇:作文教学困惑
寻找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广西贺州市富川县三小陶梅英
语文教学中,一提起作文,许多老师和学生就头疼,作文难,难作文,这是不争的事实。作文难,难就难在作文它是全面运用语文知识的一种综合性训练,是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它需要依赖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作文指导的方法和策略上。作文始终是语文教学趟不过去的“河”,跨不过去的“坎”。在作文教学中我碰到最大的难题就是觉得现在的孩子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乐趣,写出来的习作枯燥乏味。习作时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干脆胡编乱造。面对作文,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老师也对怎么教,教什么很困惑。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指明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小学作文教学千头万绪,教学方法众多,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在作文中有乐趣有收获。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里特征去诱发兴趣,利用作文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知识面的狭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就是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扩展学生的文化积累,增强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对此,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对症下药,创设出合理的情境。小学作文大致可分为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等几大类。写人、叙事的可用情景再现法,唤醒学生的情感。描景、状物类可通过现场观摩,实物展示,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春天,领着孩子们踏青,寻找春姑娘的足迹;秋天和孩子们到田野果园里,分享农民收获的喜悦。这些活动,自然能够打动孩子们的心灵的弓弦,激发出感情的火花。情景再现法还有许多方式,如游戏、小品,或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艺术性地再现生活。学生动情后,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怕作文,把写作文看成是苦差事。尤其是对于刚上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始要求写完整的文章,有字数的要求,学生很为难。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我十分重视写作兴趣的培养。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以美文激情,在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景、事、人中激情等。学生开始写作时,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清规戒律束缚他们,努力消除学生学习习作时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二、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积累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语言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只要语言积累到一定的量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千头万绪,也难得片言只语。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
益于课外”,只有“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厚积薄发”。一是要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语言。课文中的选文都是经典之作,尤其是语言的典范,积累语言首先从课本开始。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积累课文中精妙的词语、语句,有特色的句群或文章的表达方法,可引导学生仿句、仿段、仿篇。通过模仿,掌握语言的范式。牢牢把握读写结合的原则,对精彩片段要不失时机引导学生练笔,既让学生积累语言,又让学生应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要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要利用各种机会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引导中、高年级学生养成做读书卡片、记读书摘要、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经常为学生推荐好书、新书,让更多的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好读书;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如佳篇欣赏会、经典诵读竞赛、读书心得交流、读书节等,营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学校,让阅读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
三、创设新颖、生动的习作形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续写习作、想象习作、童话习作等多种形式的训练,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在生活中鼓励学生针对本班或本校的好人好事写表扬稿;针对同学们在校园里乱扔纸屑、果皮、瓜子壳„„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写一则倡议书;针对学校里的不良现象,向主管教师或校领导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走出课堂,把习
作指导课上得丰富多彩。大胆改变那些传统的、古板的书本教学、理论教学、室内教学,把习作课上成劳动课、工艺美术课、手工课、表演课、写生课等,还会担心学生不喜欢吗?实践证明,语文老师只有不断的变换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口味,就一定能把习作指导课上得精彩纷呈,同样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
四、重视习作修改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修改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修改是要达到一定的目标的,那就是修改完毕的文章是已经相对完善的。那么那些最终修改完毕的文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好文章。及时展示修改成果,对小学生增强作文自改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利的。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这个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亲自体验自己的进步,由此喜悦于自己的进步,不断地给自己鼓励。因此,修改完自己的作文,让学生在班级宣读自己的好词好句、好的段落,或者是整篇作文,他们都会特别高兴。展示他们的修改成果,这可以让学生知道,每个学生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就为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找出了许多问题,也探索了一些改革的方法,但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不断进步的过程。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刚学写作文,要想一下子提高写作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作文教学中可能还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一)学生观察还不细致,不全面,很多东西视而不见,所以往往在作文选材时觉得无话可写。另外,有的孩子平时不喜欢看书,很少进行好词佳句的积累,以至于提起笔来却写不出心里想说的话,导致词不达意。
(二)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的空间越大,老师们就越难把握。如每一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根本不提任何范围,学生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和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学生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可以写什么。面对这样的习作,我们的老师犯愁了,这可怎么办,什么都可以写,那不就没有写作规定了吗?为了便于指导,有的老师把没有任何范围的习作统一为:写一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原来没有什么烦恼的孩子为了能达到这次习作要求,一个个都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三)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老师,似乎就是完成任务了,不管写得如何,可能都不会再作修改。大部分教师对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粗略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走个来回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几句泛泛而谈的评语。单一的评价让作文变得索然无味,每次的作文教学收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因此,语文
教师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地走下去,需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反思,想方设法引领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用心去做,抓住新课程实施这个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的良好契机,根据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突破作文教学这个“难区”,总有一天学生会愿写、想写、爱写、会写,那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
第四篇:作文教学的困惑
作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快乐是生命最初的需要。而作文,让我们恒久地与外界保持最美丽的交流与沟通。
写作本来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但我的学生反馈给我,在他们那里得不到这样的心理体验。每每布置一篇作文,对一些学生来讲如临大敌甚或是一种精神的惩罚。看到学生痛苦的神情,我很困惑······
从教十年来,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这段不算太短的旅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自己在写作这一块其实下的功夫太少了,实感惭愧。
前几天,有位女学生问我:“老师,我的作文咋也写不出特点与新意,咋办?”我看了她的作文,是一篇写内心体验、个人成长的文字,感情真挚,但读完记忆感动不多,我觉得缺少写作的技巧性,同时我也告诉她:积累的优美句子太少了,文章语言平淡。对生活的观察也不够细致与独到。我这样泛泛而谈、无关痛痒的话,其实对那位学生根本起不到“疗效”。我下去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困惑,把它整理出来。
困惑一:内心体验与表达效果的短层
这种困惑其实就是上面说的那位女同学的情况。对于一个情感细腻、内心丰富的人来讲,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那是必然的,但把它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里边需要的既有构思上的技巧也有语言上的生动与个性。还有对生活独特的观察与捕捉能力。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所以学习作文写作的一些技法,积累一些精彩的语句对我们的写作都会有很大的 帮助。我也常告诉学生:当我们不会创造的时候那么就从模仿开始吧。对于写作无从下手的学生我们不妨建议他们从仿写开始。之所以仿写,是我们看到了别人作文的妙处,不禁心生效仿之意,产生写作的冲动。仿写,不是千篇一律完全的照搬,我们要活学活用。
“困惑”二:写作与现实生活的断层
这学期开学不久,我校创办了文学社,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讲,学生对写作不怎么热心,但令我吃惊的是,有二十几位同学踊跃报名参加文学社。每位同学都写了一篇稿子让我修改,我很意外同时也为他们作文里的出彩而骄傲。真心地讲他们比平时的作文要认真的多。一方面可能是平时的训练与他们心理的预期有落差,老师布置的作文不是他们愿意写的,所以带有消极的抵触。而这次文学社没有限制,写自己想写的,所以学生积极的想表现自己。这次文学社的创办,我班确实有一批写作方面的好苗子,而且一位男同学还荣升了校文学社社长一职。毫无疑问,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要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如果你让一个关在教室里的十几岁的孩子去谈论国家大事、谈人生的感悟都是不太现实的。他们没有那样的阅历也没有那样的体验。同时一个生活安逸、经历平平的人;一个麻木冷漠,没有激情的人,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遗憾的是,当今的中学生,他们的生活大都单调而乏味:每天都是宿舍——教室——食堂,就我们学校而言:白天安排七节正课(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晚上还有三节晚自习。学生基本没有自主学习和活动的时间。这样单调的生活,叫他们到哪里去体验生活的丰富;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如何获得写作的激情?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人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疲劳战的猛烈进攻下,除了个别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且特别多愁善感的学生外,其余的大都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他们不但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意思”,而且用冷眼看世界,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写作和生活断层,如何能更好的积累写作素材,又如何能写出好文章?
“困惑”三:写作与所学内容断层
我们现行的高中语文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篇目选得都很好,都出自大家经典的作品。无论思想性还是情感价值取向上对中学生都是一种陶冶与提升。然而现实的遗憾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无法触动学生内心最柔软的神经。我不明白是书中的生活离学生的实际体验太远还是出于一个人内心的麻木?我还记得我们开学初学习的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字,它和亲情有关估计学生 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作者的凄苦与不幸。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觉的作者的真情和悲苦的经历与他们有何关联。还有在学习《论语》单元时,有同学觉得孔子的做法可笑,觉得我们学习这些和高考关系不大。因此,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他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文的态度是:你写得确实好,我实在学不来,对你不“感冒”。叶圣陶老先生曾有“课文就是例子”的主张,但这个“例子”难以举一反三,语文课的“例子”永远只是“例子”,使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长久的困惑。
“困惑”四:写作与批阅的矛盾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需要自己努力去写,也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有时一句精妙的评语,会象一座明亮的灯塔,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有时一处恰当的改动,又会象巨石投湖,在学生的心里激起难以消失的涟漪。可以说,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也没有一个教师不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如今的学生和教师都大大地不走运。教师大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试想,一个语文教师,教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人数假设为50,这样,他布置一次作文,就得批改100篇文章。100篇的文章,光看一遍就会使人晕头转向,何况还要在上面画圈画线写评语。这是一项大大地超出教师工作量的工程,教师不可能每篇文章都精批细改。曾经在《语文学习》上看过一篇文章,说是某教师有写长批语的癖好:每看一篇作文必写下大几百字、甚至洋洋千字的批语,并能以此为乐事,长久地坚持下去。我对这个教师表示深深的敬佩,而且不但从心里敬佩,也从行动上进行效仿。然而惭愧得很,我没有能力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个晚上下来,即使加班加点到深夜,也只能批上那么三五本的作文。如此批改,质量是有了,但数量呢?何况我们没有办法每天晚上坐在灯下批改作文至深夜。我不知道写作与批阅的矛盾何时才能解决。
呜呼!写作面临的困惑可谓多矣,要写好一篇作文何谓难矣。
然而作文还是要写的,写作教学也还是要坚持下去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是无益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带领学生走出困境,闯出一条血路,走向写好文章的彼岸。在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十年来的作文教学摸索,以及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精髓,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并以就教于同行们。
一、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生活枯燥,而这恰恰又是写作之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写作需要轻松愉快的氛围。而营造氛围的方法很多,我常用到下列几种,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曰点缀课堂。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费尽心机地点缀课堂,把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比如上完了《绿色蝈蝈》,我要学生模仿《绿色蝈蝈》,写一篇关于蝉的说明文,在对蝉的特征作了一番简要的介绍之后,我从事先准备好的小盒子里放出两只蝉(它们身上捆着细线,可以随时收回),让它们在教室里飞窜,鸣叫。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看着它们,写作的热情达到空前的提高。待我收回蝉后,许多学生就乘着余兴,一挥而蹴,一篇关于蝉的说明文很快就写成了。二曰一反常态。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连续教他们几个学期的教师,就能熟悉其特征,而一件东西(包括人)如果让对方太熟悉了,就没有新鲜感,激不起兴趣。为了尽量避免这一情况出现,我常常在上课(尤其是写作课)时故意作些一反常态的举动,使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写作的冲动。比如,我向来比较注重板书,特别爱把字写得比较大以使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可是那天,我却故意把一些字写得很小,许多学生直吵着说看不到,但我并不予以理采,依然故我地写着小字,直到最后亮出作文题目——谈谈近视眼,学生才恍然大悟。在那篇作文中,学生对近视眼的危害性谈得真切具体,而且很是深刻。当然,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时文赏析
针对目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缺陷,我采用适时提供时文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一般每周精选一篇文章让他们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代生活,较能引起中学生感情共鸣,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记得有次学生欣赏完《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为腊梅的遭遇而叹息,又被腊梅那坚忍的品格所折服。而这叹息、这折服,又化为一种动力,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一篇篇略带模仿痕迹但却形质兼美的文章相继出现了。《假如你想做一株小草》写得凄婉动人;《假如你想做一棵青松》又写得雄浑悲壮。学生们真正尝到“举一反三”的甜头。这样一周一练,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调动起来,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灵活多变的写作训练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鼓励学生捕捉瞬间的灵感,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往往是在还没有来得及意识到自己是在“写作文”的情况下,一篇短文就写好了。许多文章短则短矣,但却相当精美。例如有个学生面对着自己家里的鱼缸,发出这样的感叹:你来自江河,囚于鱼缸,你的心中一定有无限的忧伤,你不会诉说,我却能读懂,因为鱼缸是你的囚笼,学校是我的牢房。还有个学生写道:感谢你,书包,你跟着我受累,却从不埋怨,你把书本装在肚里,我把知识装在脑里。
读着这样一篇篇精美的东西,我们还苛求什么呢?而且这样短小的东西,改起来也方便,从而缓和了写作与批阅的矛盾。
第五篇:作文教学困惑
寻找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广西贺州市富川县三小 陶梅英
语文教学中,一提起作文,许多老师和学生就头疼,作文难,难作文,这是不争的事实。作文难,难就难在作文它是全面运用语文知识的一种综合性训练,是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它需要依赖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作文指导的方法和策略上。作文始终是语文教学趟不过去的“河”,跨不过去的“坎”。在作文教学中我碰到最大的难题就是觉得现在的孩子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乐趣,写出来的习作枯燥乏味。习作时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干脆胡编乱造。面对作文,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老师也对怎么教,教什么很困惑。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指明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小学作文教学千头万绪,教学方法众多,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在作文中有乐趣有收获。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里特征去诱发兴趣,利用作文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知识面的狭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就是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扩展学生的文化积累,增强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对此,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对症下药,创设出合理的情境。小学作文大致可分为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等几大类。写人、叙事的可用情景再现法,唤醒学生的情感。描景、状物类可通过现场观摩,实物展示,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春天,领着孩子们踏青,寻找春姑娘的足迹;秋天和孩子们到田野果园里,分享农民收获的喜悦。这些活动,自然能够打动孩子们的心灵的弓弦,激发出感情的火花。情景再现法还有许多方式,如游戏、小品,或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艺术性地再现生活。学生动情后,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怕作文,把写作文看成是苦差事。尤其是对于刚上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始要求写完整的文章,有字数的要求,学生很为难。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我十分重视写作兴趣的培养。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以美文激情,在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景、事、人中激情等。学生开始写作时,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清规戒律束缚他们,努力消除学生学习习作时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二、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语言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只要语言积累到一定的量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千头万绪,也难得片言只语。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厚积薄发”。一是要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语言。课文中的选文都是经典之作,尤其是语言的典范,积累语言首先从课本开始。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积累课文中精妙的词语、语句,有特色的句群或文章的表达方法,可引导学生仿句、仿段、仿篇。通过模仿,掌握语言的范式。牢牢把握读写结合的原则,对精彩片段要不失时机引导学生练笔,既让学生积累语言,又让学生应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要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要利用各种机会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引导中、高年级学生养成做读书卡片、记读书摘要、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经常为学生推荐好书、新书,让更多的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好读书;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如佳篇欣赏会、经典诵读竞赛、读书心得交流、读书节等,营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学校,让阅读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
三、创设新颖、生动的习作形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续写习作、想象习作、童话习作等多种形式的训练,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在生活中鼓励学生针对本班或本校的好人好事写表扬稿;针对同学们在校园里乱扔纸屑、果皮、瓜子壳„„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写一则倡议书;针对学校里的不良现象,向主管教师或校领导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走出课堂,把习作指导课上得丰富多彩。大胆改变那些传统的、古板的书本教学、理论教学、室内教学,把习作课上成劳动课、工艺美术课、手工课、表演课、写生课等,还会担心学生不喜欢吗?实践证明,语文老师只有不断的变换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口味,就一定能把习作指导课上得精彩纷呈,同样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
四、重视习作修改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修改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修改是要达到一定的目标的,那就是修改完毕的文章是已经相对完善的。那么那些最终修改完毕的文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好文章。及时展示修改成果,对小学生增强作文自改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利的。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这个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亲自体验自己的进步,由此喜悦于自己的进步,不断地给自己鼓励。因此,修改完自己的作文,让学生在班级宣读自己的好词好句、好的段落,或者是整篇作文,他们都会特别高兴。展示他们的修改成果,这可以让学生知道,每个学生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就为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找出了许多问题,也探索了一些改革的方法,但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不断进步的过程。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刚学写作文,要想一下子提高写作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作文教学中可能还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一)学生观察还不细致,不全面,很多东西视而不见,所以往往在作文选材时觉得无话可写。另外,有的孩子平时不喜欢看书,很少进行好词佳句的积累,以至于提起笔来却写不出心里想说的话,导致词不达意。
(二)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的空间越大,老师们就越难把握。如每一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根本不提任何范围,学生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和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学生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可以写什么。面对这样的习作,我们的老师犯愁了,这可怎么办,什么都可以写,那不就没有写作规定了吗?为了便于指导,有的老师把没有任何范围的习作统一为:写一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原来没有什么烦恼的孩子为了能达到这次习作要求,一个个都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三)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老师,似乎就是完成任务了,不管写得如何,可能都不会再作修改。大部分教师对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粗略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走个来回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几句泛泛而谈的评语。单一的评价让作文变得索然无味,每次的作文教学收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地走下去,需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反思,想方设法引领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用心去做,抓住新课程实施这个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的良好契机,根据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突破作文教学这个“难区”,总有一天学生会愿写、想写、爱写、会写,那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