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领导吗,什么是管理?学习心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精英,大家早上好!
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回应!反思学习领悟解惑,通过本次学习内容的仔细阅读,认真抄写,我也才真正把领导和管理区分开来,也感觉自己又进步了一些!
通过5个方面的对比区分,清晰界定管理与领导之间的差异,管理有规定指标,领导却没有硬性任务。管理可以导致直接结果,但领导则可能导致失误。这也及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企业中会出现管理多,领导少的现象?管理是按部就班地加以束缚,在规定的范围内指引,一旦出现问题,管理者可以安然无恙地全身而退,但领导却充满了未知的可能,出现了差错领导者便要负全责。
年初,集团公司创新举措,跟各分公司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从誓师大会召开的那一刻,在春光集团的平台上就活跃起了一群干事创业的精兵强将,各个精神饱满,信心十足!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在座的各位都亲眼目睹了公司这两个季度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从管理者到领导者转变的实例!各负责人通过角色的转变,摆在面前的不再是:你不管理,就是失职,而是:你不领导,你就不称职。从而也很好的证明了,企业生存依靠的是管理,发展靠领导。
大到集团公司,小到我们各部门,作为班组长的我,也深深的认识到,不敢于领导、不敢于出头,缺少不断进取、积极创新、主动变革的思维,总是观望,团队就不可能发展进步!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首先,我会以身作则,敢创新,敢于出头,有了做榜样的资本,才能够培养和凝集团队的士气,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再者,要把领导的管理意图和发展思维很好地传达、分配到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同时还要收集每个团队成员反馈的信息,反映给领导,以便让领导及时的知道决策的正确性与否,对不适当的地方实时进行调整,让领导多一些,管理少一些,保证团队工作健康平稳推进,从而助力集团企业发展。
第二篇:如果我是领导
如果我是领导人——保留国人的一个梦想
中国的孩子从出生那天起,父母就替他们的一生做好了安排。找个好单位,取个好老婆、嫁个好老公,有个好工作、好环境,人生的规划不过如此如此足矣。基本上没有人会考虑人类的未来,地球的未来,国家、民族的未来,这些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理想和目标。然而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种道德沦丧的事件时有发生,中国人好像越来越麻木。不过也是,被高房价,低收入,就业难,多腐败,不幸福,烟霾,粉尘,沙尘暴,校长压抑着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我不禁想感叹,这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如果我有一天投身于政坛,我大概会选择教育局长这个岗位。我始终坚信,只有教育,才能给国人一个梦想;只有梦想,才能改变这个世界。
我们的中国教育尚处于艰难的改革与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可谓多矣。以我的才识和能力并不足以完全的改变这个局面,还好我还有一颗赤子之心。正所谓 “中国教育需要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经常仰望星空,他们能更多地为教育的前途和未来去思考和奋斗”。
如果我是教育局长,要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偏远地区的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虽与城市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却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每天要走那么多山路,经历各种危险到达破旧的课堂,他们眼里的梦想是否被现实磨得失去了光辉,小小的脊背是否以支撑不住生活的重担?只要将每年将几十分之一的预算拨给贫困山区,修桥修路,就能让这些地区不再贫困。还有师源问题,大概没有多少老师愿意留在贫困的山区支教,我觉得可以设立一个国家的荣誉奖励制度,支持大学生毕业后去山区支教,以一年为最低期限,回来后颁发国家级荣誉。重赏之下,必有匹夫,中国有这么多大学生,何怕孩子们没有老师?当然,这只是个权宜之计,要长期坚持下来还是得依靠道德品质高的有为青年。
第二件事就是从新编订小学的教科书。小学正是孩子们启蒙的时候,不能让死记硬背磨灭了孩子们好学的天性。似乎验证了不嫩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许多小学教材纷纷改版,普遍加长的课文,让老师和学生们疲于应付。
小学课本还有明显的诟病,其一,书中母爱和母亲形象不健康,要么苦大仇深要么道德完美,很少见到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中的母亲。其次是课本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不快乐的孩子,要么成人化了,要么非常态,或在恐惧中成长,如北师大版《三个儿子》。他们被教育要“吃苦”,不断“吃苦”,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吃苦”。其三,落后的道德观念在教材中仍有市场,比如“孝”、“报恩”、“服从”。种种道德陷阱,在面对尚未完全形成独立判断能力的小学生时,具有相当的杀伤力。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并不希望我的孩子早早就被洗脑,我只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我看来,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意象优美,文章也是恰倒好处,贴近小孩子的心理。我知道现在那种大师级的文人都不会插手编写课本这种事,没人邀请,他们也不好介入。如果真的没有更好的教材,何不将这套《开明国语课本》一直沿用下去,这样既可换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也可以实现课本的可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便是改革这个高考制度。高考,就目前中国的现状来讲,的确是相对比较公平的录取制度。我也相信那句话:“没有高考,你怎么拼的过富二代。”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着实不喜欢这个一考定终身,父母为了孩子都放弃自己的事业而陪考,更加不喜欢以高考前后作为判定一个人是否长大的依据。高考以及它所派生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我国的教育迷失了方向!高考的改革已经是烦恼了我们许久的事情,我不奢望凭一己之力就能推翻这个大局面,我只是期待改变。
1,高考考试应在冬夏两季各考一次,考完成绩自动存档,在学生需要时寄送其所申报的学校。一次算不了什么,两次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有的学生因为自己某一方面学得特别好,需要加深学校的印象,可以加几个考几个专业考试。
2,不应该为了高考而牺牲孩子们的兴趣。我无法想象想在运动场上混洒汗水的孩子在听到老师说没有课余时间会是怎样的憎恨。干脆也就将体育类,音乐类,文学类也列作特长考试,但是这只是针对部分大学。我不希望因为这样而出现不喜欢运动的女生被父母逼着跑步然后难受得倒地大哭!
3,高考最不合理的是高中教师没有发言权。仅就能力评价而言,再好的考试也不如教师对学生的长期观察更准确,更不用说非智力方面的评价。而高校在招生时,几乎完全依据在评价学生能力的有效性方面颇值怀疑的考试。我认为,不如以长期的“形成性评价”取代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价”,由于高中教师参与评价,影响最后结果的就不仅是一次的考试成绩,还包括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综合评价。这样也就避免出现大学生有才无德的现象。
第四件事那就是改革大学的制度。当代的大学,不仅要传播知识,追问真理和意义,而且要有引领时代的价值理念,对人类的前途命运抱有终极关怀。大学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也无法下定论,但至少他得做到这些,1培养全人,全人应该是有品性、有学术良心、有自由人的独立性格;有人文关怀、公民意识的;有对文化(文学、艺术、科学)和社会的广阔理解力。2,探寻与创新知识。3服务社会。
并且,在大学需要创造一种氛围,让社会看起来,这里是一个纯洁的学术殿堂。为什么国内的百年老校,譬如清华,北大,复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在世界的排名远远比不上那些只有几十年校史的大学?
中国这些年建设一流大学,越来越看重学校的大小、博士点的多寡、项目的级别,于是,所有人都把参照的目标设定为欧美的研究型名校,对那些以育人为优长的教学型大学不屑一顾,或者干脆一无所知。
也许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应把学习美国的教学型文理学院作为优先目标,因为这可以让中国大学在短时间内赶上西方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水平。中国要打造自己的哈佛、耶鲁恐怕此生难见;但中国要建立能和美国一流的文理学院媲美的大学,则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我是教育局长,我可能不会那么清廉的让人乐乐称道。我知道一个道理,水至清则无鱼;然而,我必定铁血,我的忍让只是为了完成教育的改革,保留国人的一个梦想。我爱这个国家,我希望他变得更好。
保留国人的一个梦想,让梦想成为思想,让追求拥有动力,让所有人的肩上都担负起一个历史使命,让所有人的心里都承载一份责任,给国人一个梦想。给国人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个梦想。
第三篇:什么是有感领导[推荐]
什么是有感领导,如何做好有感领导
什么是有感领导
第一,让员工和下属体会、感受到你对安全的重视。
第二,能够根据需要,在HSE方面投入人力、物力的领导。
第三,平时在HSE管理方面,能发挥领导人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的)。
第四,对安全生产高度负责。
总体说,“有感领导”,就是让员工听到、看到、感受到领导对HSE工作真正重视。
如何做好有感领导
第一,清晰的表明个人对于安全的重视,展示安全承诺。
第二,明确地向全体员工传达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工作当中严格遵循和执行HSE管理原则。
第 四,真正把安全放到与生产、经营和质量等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第五,并做好如下几项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1,制定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并实施。
2,按计划或不定期的到安全生产联系点进行HSE检查,亲自发现隐患问题和督促整改。
3,按计划或不定期的在会议上做“安全经验分享”。4,按计划或不定期的亲自对员工进行HSE培训。
2014年11月
第四篇:什么是领导执行力
什么是领导执行力
1、人才分三种,帅才,将才,匠才。
帅才,是做主帅的。他要定方向,定目标,找到将才,并带好将才。将才,则是找到匠才,带领匠才们完成帅才分解给自己的目标,并承上启下,并辅佐主帅,培养匠才,给匠才成长空间。匠才,则是利用专业技能,完成指标,并且成长为更高级的匠才,或者成长为将才或帅才。
2、帅才和将才都要有领导力和执行力,只是各自侧重不一样。帅才重领导,将才重执行。
领导力有三个方面:眼界,魄力,胸怀。眼界不够的人,不能成长为多大,就是个小老板而已,算不上帅才。魄力不够的人,没有气场,碰到豆大一丁点事儿都罩不住,也不能做帅才。没点儿胸怀的人,更不用说,担不得半点委屈,也成不了事。
3、执行力的前提是凝聚力。
个人是不存在执行力的问题的,个人只有能力水平的高低。一个团队,才有执行力可谈。执行力,顾名思义,一个做出决定,一个来执行,才谈得上执行力。有一种团队,执行力最高,言出必行,令行禁止—–军队。命令是让你守住这个阵地,守不住,就得正法,没有理由才讲。这就是执行力。公司也一样,事先定好末位淘汰这个规矩,既然这个规矩已经确定,业绩排了倒数第一,就得处罚,没有情面可讲。
4、执行力的主体是团队。
团队是一个很“团队”的概念:团队本身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团队构成的。所有,每一个大团队,都有内部团队之前的互相竟争。
5、领导力和执行力都是讲管理,而且主要是讲对人的管理。
一个公司也和一棵小树从诞生,到长大,到开花结果再到死亡一样,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最初是对钱的管理最重,再接下来是对事的管理最重要,最后是对人的管理最重要。
6、有人说管理的本质是感动与被感动。
做到感动人,多他妈难呀。这年头的人都不好感动。没必要。各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OK了。管理是个经济学概念,感动是个社会学概念,两个混不到一块儿去。管理,是一个追求成本最低化和收益最大化的过程而已。靠拉关系搞来的团队的正常运行,太累。
7、团队的leader要做好的工作,其实应该是绕来绕去应该都能绕到团队建设上。
团队应该拥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没有愿景,没有共同价值观的,不叫团队。而团队没有士气时,没有战斗力。而影响士气的重要因素,是胜利,是持续不断的胜利。应该说,是愿景加持续不断的胜利。每一次失败都会降低士气。所以团队leader应该尽力避免失败,在失败后应该迅速想法恢复士气。
第五篇:组织管理需要的是领导
組織管理需要的是領導
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組織管理的本質與意涵也不斷的在更新。一個組織是否能順應環境的變化去調整與改變管理領導的觀念與方式,遂成為組織能否成功或掌握競爭優勢的重大關鍵。
在工業時代時期,重視機器化大量生產,組織所面臨的是一個穩定的環境,所有的重心皆放在生產活動上;組織管理的觀念強調控制(control)。因此,領導者為達成控制的目的,遂以行政(administration)為其領導管理的基本策略。
在「行政」的大框架中,領導者透過嚴密與複雜的法規制度來控制員工,達成領導管理的目的。在當時的穩定環境中,「行政」的觀念的確可達成一定的目的;但也在部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反制下,逐漸造成組織與員工的惰性。政府組織之所以被批評為官僚與惰性,即是過度強調行政的結果。
隨著時空的移轉和外在環境變化與需求下,僵化的行政管理方式已逐漸無法應付組織需求,人與事的問題逐漸浮現檯面。於是組織必開始以較彈性與策略性的管理觀點來解決管理上的問題。於是,大量的中層管理人員應運而生,協助組織的管理。無奈,資訊化與科技的快速發展,環境變化的速度遠超過組織的想像與掌握。中層的管理者不但未能幫助組織解決管理問題,反而在過去數十年中製造了更多的管理問題。
許多組織的優秀領導者意識到「管理」已無法解決現今的問題,必須將「管理」昇華到「領導」才符合e世代的需求;這也是近年來,「領導」受到重視的原因。也說明了,在資訊科技時代中,唯有強調「領導」的組織,才能符合時代的需求與取得競爭優勢。
目前在企業組織中一般普通受到重用的MBA(即所謂的企管碩士),其全名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或許正確的翻譯應為商業行政碩士。足見在過去的管理教育中,的確重視行政的訓練。但我們要反問,現在管理學院的教育,還停留在行政的訓練上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商管教育早已從行政轉為管理。的確,在過去數十年的管理教育的確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管理人才,但不可否認的,組織也發現,過去訓練管理人才的方式,很明顯的缺乏領導的磨練,這也是20世紀浮現許多管理問題的主因;領導人才的缺乏實為現今組織的最大挑戰。
「行政」的原理是基於「控制」,而「管理」則是開始注重「彈性」與「策略」,「領導」的真諦則是扮演「教練」(coach)的角色,以激發員工的潛能與潛質。在e世代中,組織不再需要太多「行政」與「管理」,因為那會使組織產生惰性與形式僵化,組織真正需要的是「領導」,以應付多變的環境。
身在e世代中的你,仍是一位「行政能力」很強的人,抑或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完全在於你的一念之間。若你仍不習慣領導,建議你先從「少一分行政,多一分管理」做起,再「少一分管理,多一分領導」。如此必可將組織帶向成功之路,也可讓自己成為同仁口中優秀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