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心态管理
什么是心态管理
进入21世纪,有两个词汇很流行,一个叫做“郁闷”,一个叫做“浮躁”。我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了,可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精神却郁闷了、浮躁了。心情浮躁,就会让我们心性急躁,失去理智;心情郁闷,就会让我们灵魂孤独,丧失希望。心态冷暖的调适,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更关系到我们的为人处世,乃至工作和事业的成败。无论是郁闷,还是浮躁,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心态管理出了问题。
那么心态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简单地说,心态就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事情、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就是我们对工作、对事业、对家庭、对朋友、对同事等方面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心态有消极与积极两个孪生兄弟,就好比我们祖先洞察世界是由阴阳组成一样,有阴.必有阳。西游记中有一个如来,后西游记中有个无天,其实如来与无天是一个人。任何人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键是管理。那么什么是心态管理?心态管理就是让自己的积极心态(俗称上帝/佛祖)成为自己的主导,让自己的消极心态(俗称魔鬼)通过一个不损害他人的方式疏通掉,或者通过“修身律己”而变小。
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心态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天堂与地狱由心造。好心情才能欣赏到好风光。你内心如果是一团火,才能释放出光和热;你内心如果是一块冰,就是化了也还是零度。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态去找星星,而不是去找泥土。
有人说:就这么一点小小的变化,带来的差异却是如此之大:一个痛苦,一个快乐;一个失败,一个成功。这个我容易做到。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成功其实很简单,幸福其实很简单,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态管理。有了积极心态的习惯,就会创造奇迹。因此心态管理可以让我们变成优秀,心态管理与技能管理会让我们变成卓越,心态管理,技能管理与道德管理会让我们变成基业长青。
第二篇:心态管理
6、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最多的目标
学习管理
1、专家是持续学习出来的(每天学习一小时,一年后成为专家,三年行业专家,五年国家级专家,你能做到吗?看似简单,先试试再说)
2、把学到的知识总结归纳,能够说清楚才是自己的,否则书读的再多也白费
3、相信------你为工作付出的永远比它给你的要少(不要天天哭着喊着喊累,为什么要这样呢?)
4、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做”(“听”能吸收20%;“说”能吸收50%;“做”要吸收70%)
5、时刻问自己两句(1、我学到了什么2、工作上我将如何改进)
行动管理
1、穿上鞋子才知道哪里夹脚(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纠正、调整、完善、检查)
2、任何事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3、行动比语言更能取信于人(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4、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5、永远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工资是公司支付员工的工作报酬,奖金是员工要超越公司的期望值,红包是公司对特殊年份特别事件的奖励。所以,除工资外,其它都是要员工或团队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争取来的,希望通过您的努力,能争取所有的回报!
第三篇:管理心态
比较VS信念
一个人要在企业中奋斗,首先要完全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完全相信企业的前途和未来;如果你不相信企业的价值观和产品,那么最好早点做出选择,边做边比较对双方都是不负责任的。而且,边工作边比较也会让你无法全力以赴,最终得不到结果。每个企业都有优势也都有弱点,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相信、热爱才能发现优点,包容发展。
个人好恶VS职业化
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是对个人情感喜好控制的过程。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做任何决策都要理性。当很多思考与行动都出于个人情绪,偏离了基本的商业原则的时候,一定会出问题。
在团队中,人际交往一定不要凭个人好恶,我发现很多人的交往原则是我喜欢谁就跟谁在一起,而职业经理人的原则是我应该像谁学习,我需要和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和谁处理好关系。学会用职业化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和友情,我们的团队才能走向成熟,走向职业化。
正确的沟通技巧
第一、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第二、用主动积极赢得注意力,而不是用负面的抱怨指责赢得注意力;第三、敢于接受挑战;第四、不私下抱怨;第五、配合团队的作业;第六、敢于承担责任;第七、善于分享与包容;第八、客观地接受批评;第九、营造氛围帮助上司解困。
有六种穷人思维
第一、跟领导斗气;第二、跟上司抢功;第三、不接受意见;第四、喜欢找借口;第五、喜欢讲感情;第六、不愿意投入。
第四篇:心态管理
1、第一个是来自于心态的管理。
2、第二个是来自于他们目标的设定、他们的工作、学习、家族、生活,他们的所有一切都会设定目标,就像人生的导航系统。他们会设定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以及他们每的目标、每月的目标、每周的目标,甚至是当日的目标。
3、他们还懂得善于管理时间,他们会将每一分、每一秒加以高效利用,使时间产生最大的价值。
4、成功的人士的第四个特质是他们热爱学习。他们的学历都不是很高,包括李嘉诚先生,初中一年级的学历;艾迪生,小学一年级只上了三个月;松下幸之助也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教育。甚至于前不久捐出自己那么多积蓄的比尔.盖茨先生,也不过是大学没有毕业的人。他们的学历都不高,但是,他们为什么能成就那么高的事业?他们没有知识?不!他们很有知识,他们的知识从哪里来的呢?学习中来!当我们读他们的传记时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受学习。他们持续的学习,他们天天学习,而且学习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一个嗜好。
5、最后一个是行动力管理。“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成功的人就是将以上五个因素与方法当成习惯,变成日常的行为。
应对压力的方法——整理术我们无法避免生活的压力和挑战,但在最困难的环境中,保持快乐和健康的心态却是完全可能的。遭遇和经受挑战能带给你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和自我信任感,支撑着你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最终,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你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智慧不断积累,面对压力也更能从容应对。通常,人有六类基本强项:智慧和知识、勇气、仁慈、正义、自我克制、超越。它能帮助你面对困难、适应环境,最终成就—个公正、善良和快乐的世界。花点时间问问自己,你在做什么事的时候能够集中全部注意力,以一种愉快而有节奏的方式进行,没有感到丝毫的压力?现在,在笔记本上写下生活中一些最美好的时刻,挑选出最棒的三个,看看除了客观环境以外,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如此美好?在这些时刻,你身体的感觉怎么样?时间是不是好像变慢了或者加快了?你处在什么样的情绪状态中?你对事物的感觉是如何获得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还是嗅觉?日常事务、压力、都市生活方式、消极的娱乐以及其他众多的因素,大大减少了人们花在“心流”上的时间。但是否处于“心流”状态,则是由你控制的。什么是“心流”呢?“心流”是一种激发创造力的存在状态,它被描述成一种最佳的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你的感觉、愿望与想法和谐相融。“心流”可以在不同的活动中出现,当你只沉浸于此时此刻,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确实感到一种幸福。你可以从每天必做的一项活动开始。比如当你在散步或者从事业余爱好时,请密切注意这项活动的什么地方使你感到快乐,让你沉浸其中并全神贯注。然后,试着用这样的感觉去做另一件事情,一件通常不会让你有太多快乐的事情,比如付账或清洗厨房地板。这次看一看,你是否能将那种快乐、专注的感觉应用到这项活动中来。坚持这么做,“心流”就会油然而生,因为你已经直接连接到“心流”了。如果逃避应对不管用,那么预先应对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能抢先阻止压力事件出现,那么也就不需要应对策略了。就像对某些不利事件的预感,触发了一系列的思想和行动一样。有目的地选择预先应对策略,能有效控制你对生活中潜在压力事件的反应。预先应对可以在很多方面提
供有效帮助。首先,它能激发你从总体上采取更积极的应对风格。大量的证据表明,针对大多数紧张性刺激事件,积极应对是非常合适的,而且有助于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其次,预先应对提供了积极应对实践技巧的机会,能帮你更自如地确定何时何地使用何种策略。最后,它能指导你重构以前的成功经验并有效利用它们,防止你不得不重复应对同一个紧张性刺激事件。制定一个面对问题的预案能达到几个重要的目的。首先,能帮助你用具体的语言详细说明问题,然后符合实际地考虑可能出现的负面后果。其次,能带给你一种了不起的运筹帷幄的感觉。如果你发现自己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考虑某件事却得不出任何结论,那么这种提前计划的方法就很有用。通过计划至少你可以了解自己对情况能掌控到什么程度,现在是否应该行动。试着拿出纸和笔,写下你要处理这个问题的一系列步骤。这些活动能挖掘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绝妙主意,引导你使用一个更有可能成功的不同寻常的方法。如何具体地进行预先应对?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问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而整理术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它会使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生活变得有条不紊,井井有条,防患于未然,解决起问题来快速高效。
拖延症这个名词现在越来越普遍——这些明天再做吧;这些事情也不急,迟点做也无所谓啦等等。不仅是青少年,就连是成年人,也同样有这样的通病。日复一日,结果到最后,什么也没干。到底该怎么办呢?改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如同《拖延心理学》开始即说的:「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它反应的是一个人在自尊上的问题。」如果不能接受这点,拖延的问题永远改正不了。拖延往往只是症状而已,和很多病症一样,症状本身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当你意识到了拖延之后,实际上发现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就像书中所举的那个例子,就像一颗花园里的蒲公英,看似可以轻易拔起,但是当你尝试的时候却发现它根深蒂固,甚至和你的人格深深地纠缠在一起,想要拔除它将会非常痛苦
8、拖延只是个想法——永远不要开始去实施。你的头脑会暗示正在减肥的你去吃那块蛋糕,或者暗示正在戒烟的你去接过别人递来的香烟,或是暗示你将本该开始的任务拖延到明天。好吧,你真的有那么听话么?我们必须明确,当一个人有杀人动机的时候,并不代表他已经杀了那个人。同样的,当拖延的想法开始在脑海中盘旋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观望,而不是接受自己头脑的指示。佛家有个观点叫做观照,当我们内心滋生邪念的时候,需要静静坐在那里,然后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些不好的想法,就让它们慢慢消失,不要评判,不要妄动。当我们想要拖延时,告诉自己这只是个想法,我不会去做,因为一旦做了想法变成了现实就无法更改。
第五篇:什么是阳光心态
>>什么是阳光心态
荐
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阳光的心态。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心态才算是阳光的心态呢?
阳光的心态首先应该是健康的,这里的健康除了躯体上的健康外,还应该是拥有健康的心理,拥有一颗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事业上是成功的,但不一定是干大事业,生活上是幸福的,但不一定拥有万贯家私。我们不要走“年轻时用健康去挣钱,年老时用钱去买健康”的误区。
阳光的心态是:千万不要伪装自己
不要像契科夫笔下的套中人,把自己用大衣裹得严严实实,封闭的同时把自身的一些毛病也掩盖起来,羞于示人。掩饰和伪装实际,总想给人以完美的感觉;掩饰真实的自我,总想给人一种轻松自如的印象。但实际上他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沉重。虽然生活在表象当中,外观虚饰了,但根基和内心却是薄弱的,是阳光心态的大敌。
阳光的心态在于学会接受,作为一名社会人,要善于接纳那些公认的东西,甚至接受那些对自己的批评意见,接受是一种智慧和良知,也是一剂良药。工作中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真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使凡人都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在享受表扬的同时,也要能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评和合理化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苦药难吃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待问题要主动出击,积极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消极的去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会使问题扩大化。最终的结果会给人一种悲伤,哀叹,不时还可能传递一些流言蜚语。在实践中只有用积极的心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在积极主动中占据所有的优势,从而富有创造性。
阳光的心态还要学会信任和沟通,人与人的交往,信任是基石,是前提。只有对同事、对朋友、对他人拥有充分的信任,才能在工作中实现和谐,工作起来才会舒心、顺心、安心。拥有信任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也就拥有更多的机会,“多个朋友多条路”。对于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与同事和学生在一块的时间远远大于与家人在一块的时间,大家可以试想,对每一位身边的同事都不信任,总想着大家在背后议论自己,总想着别人对自己怎样的不好。看到同事和学生就心情不愉快,每天都想着别人怎么对不起自己,那工作还有什么意思?工作会变得很痛苦,环境会令人窒息,还有何快乐可言?因此要学会信任他人。同时在信任他人的基础上让沟通成为一把金钥匙,常言道话是开心锁,只有敞开心扉,才能和同事真正成为工作中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千万不要通信越来越方便,人们的隔阂和距离越来越大。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滋润,心理却一天比一天荒凉。没有信任,就没有友谊。我们如果总是不信任,不沟通,就不能融入到这个开放社会,也就失去了人与人的联系。如此下去,就不能拥有深厚、稳定的人与人的关系,更不能拥有真正的友谊。有人说你在信任方面如何对待他人,他们就很可能向你设计的方向发展。
有人说,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括号是出生,右边括号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用靓丽多彩的事情,好心情把括号填满„做事情,结果固然重要,如果你同时也能享受过程,做事情的态度和你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奥运精神,重在参与,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的体会酸甜苦辣咸,参与其中才能让自己变得成熟,才能真正的享受和拥有。只关注结果往往会令我们急功近利,令我们忽略一路的美好景色。生活就想爬山一样,有些人关注的是一路风光,一路游山玩水,尽情享受眼前的湖光山色。有些人关注的是到达山顶的结果,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事物,感觉爬山是一个无聊的事情。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人游山玩水是为了欣赏一路的风光,而有人却在登上山顶后因景色不够而懊恼。
幽默、大笑、休息、快乐„是阳光心态的元素,无论生活在怎样条件下,快乐的人都怀揣有适应环境、改善环境的礼物。人应该知足,“知足常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清朝一本闲书《解人颐》里有这样一首打油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矫容美貌妻。取得美妻生下子,狠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想要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在很多情况下,人的欲望会变得无穷无尽。
阳光的心态还应该是豁达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患得患失,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正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也。
阳光的心态还应该是感恩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学会感恩,总是要真诚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贡献。感恩会使人际关系就变得和谐。魏长岭教授说:“感恩之心是宽容之心,感恩之心是宁静之心,知福之心是快乐之心,知福之心是进取之心。”反过来,你要是不感恩,别人可能就不再为你做事了,不再帮你了。魏长岭教授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激身边的人,他说:
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感激钟爱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体会到爱情的宝贵。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拌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们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们教会了你该独立。
阳光的心态就是对己对人一个样,有些人在与同事相处中,“利”字当头,什么亏都不能吃,什么便宜都想占,工作拣轻的干,待遇往高处要,看别人时带着显微镜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就总是网开一面、另当别论。如果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给人一张微笑的脸;时刻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尊重别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工作中与他人积极配合,以宽阔的胸怀待人处世,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的人放在哪里会不受欢迎呢?。逢人三分喜,得饶人处且饶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别求全责备,哪怕别人有缺点,我们也要尽可能去容忍。
阳光的心态还在于能妥善的处理矛盾,妥善处理与其他教师或教师集体在工作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如:在仪器设施短缺的情况下,有一个谁优先使用的问题;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有一个谁占据最佳时间的问题。
拥有阳光的心态就会拥有一切。如果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尽量增加它、延长它;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尽量减少它、缩短它。要从容活在当下,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