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孔子教学生
看孔子教学生
孔子教学生从来不说清楚的,你看《论语》都是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说:知道你就说我知道,不知道你就说不知道,你太小看孔子啦吧,那孔子不是整体《论语》都在讲废话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说:就算你知道,如果这个人不该知道,你也不能说你知道,要看人,我来讲一个我在曲卓孔子老家听到的故事,真的假的我不知道,各位听听看就好啦,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在外面扫地,来个客人就问他,你是谁?他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他很自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个问题,他说可以啊,他想你大概出什么奇怪的问题,那个人说一年到底有几个季,春夏秋冬四季,那个人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学生):你搞错啦四季,(客人)说:三季,最后两个人约定 说如果是四季,我向你磕三个头,孔子的学生想,这下我稳赢了吧,就这么样了,这个时候正巧孔子从里面出阿里,学生就很高兴了,老师,一年有几季?孔子看啦一下说有三季,这个学生快吓晕了啊,又不敢问,那个人说磕头磕头,他就乖乖的磕啦三个头,那个人走后他就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却说三季,他说你有没有看到那个来的人全身都是绿的,他是什么,他是蚱蜢,蚱蜢是春天生的,秋天就死了,它从来就没有看到过什么冬季,那你跟他讲死啦都没有用,你讲三季他回满意,你讲四季我们要吵到今天晚上,三季,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这个故事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对你都非常的管用,只要你会用,你可以都活十年,你相不相信,我的朋友大多听啦我讲的这个故事以后他就很开心。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我会生气,现在我不会啦,我心里这样想,三季人,我就没事啦,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三季人,你就心平气和啦,这个世界三季人太多拉,越是不懂得人,讲话声音越大,以后你在哪里都可以看到越是声音最大的越是最不懂的。所以后来我们读庄子的话才能读懂“夏虫不可以语冰”,你跟夏天的虫讲什么冰,那这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吗?其实我们都搞错啦,这个是随机应变。O(∩_∩)O~ 本人心得体会,谢谢欣赏!
第二篇:《看电影学礼仪》看《孔子》学礼仪
《看电影 学礼仪》之跟《孔子》学馈赠礼仪
精彩介绍:
“礼”赢天下的孔子
玉玦赶人走——馈赠背后的文化 谦辞敬语应了解 玉为信物有出处 送对鲜花表对意
玉环请人回——馈赠礼仪六要素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伴手之礼,情意悠长 赠物赠言,新颖独特 选对时机,锦上添花 馈赠场合,因地制宜 馈赠方式,精心安排 馈赠礼仪的国际化
以下文字节选自《看电影 学礼仪》一书
馈赠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赠送给交往对象礼物,来表达对对方尊重、敬意、友谊、纪念、祝贺、感谢、慰问、哀悼等情感和意愿的一种交际行为。作为一种非语言的交际方式,馈赠是以物的形式出现,以物表情,礼载于物,起到寄情言意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得体的馈赠,就好比无声的使者,能给交际活动锦上添花,给人们的感情和友谊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它也是商务往来和市场营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馈赠礼仪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
说到馈赠礼仪,如果让我们选取一部电影来作讲述的话,我觉得《孔子》是最好的一个范本。
孔子的“礼乐”思想在其经文中就屡见不鲜,《论语·乡党篇》把他的衣食住行礼仪形态都很集中的记录了下来,这里面包括了他对理性化社会的整套制度。正如“仁”字包括了他对个人行为的教训精髓一样。孔子自己对“政”与“礼”的定义是一而二,二而合一的。政是“正”,而礼则是“仁”的外用或“政事之治也”。从其狭义上理解,“礼”的意思是“典礼”,也是“礼节”;从其广义上理解,意思是“礼貌”;从其哲学精义理解,则是理性化社会秩序。孔子一生倾尽全力要做的,就是把西周礼仪制度在鲁国复兴并发扬光大。
而从礼仪的角度来看,《孔子》这部电影对孔子时代礼仪思想的有了很好的注解。诸如春秋时代的服饰、饮食文化;春秋各国之间交往的外事礼仪;乡射之礼的展示等等。在这里,我们只选择了电影中孔子与季大司徒之间的发生的故事来做礼仪分享,重点阐述馈赠礼仪。
首先交代一下孔子与季大司徒之间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势磅礴的时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有战争、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中国史称为“春秋”时代。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出身于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当时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孔子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孔子的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那个让他政治理念破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就是电影中的另一位主角:季大司徒。
受到季大司徒排挤而离开鲁国的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他传播其思想,倾尽全力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
孔子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而促成他返回故里的一个关键性人物还是季大司徒。
关于馈赠礼仪的讲述,我们围绕着季大司徒排挤孔子,让孔子离开鲁国,以及若干年后,季大司徒终于醒悟以前的过错,重新请孔子回到鲁国的这两个片段来展开。
馈赠礼仪中常见的问题
在开始介绍孔子和季大司徒的故事前,先说一个关于馈赠礼仪的故事。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
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忐忑地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广为流传开来。
这个故事里,缅伯高不仅做人很真诚,也很有才气,如果换了是其他人,这个故事的处理方法及结局也许会大相径庭。鹅毛和鹅相比,自然价值要小很多。但配上了缅伯高的诗还有缅伯高的诚意,鹅毛的价值则不见得比鹅小了。
由此可见,说到馈赠礼仪,其实,赠什么固然重要,但怎么赠,赠的方式,赠的人是谁也许更重要。《孔子》这部电影,在馈赠礼仪方面能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发。
在孔子游历各国的进程中,经常遇到各类需要馈赠的情形,而且有很多时候是那种看似很“尴尬”的馈赠,但是这一切并没有难倒孔子。面对这些常人看来是馈赠礼仪中的困惑问题,孔子均轻而晚举地一一化解。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馈赠活动中需要直面的。
同样的,我们先抛出一些关于馈赠礼仪的问题,带着问题来赏析电影。 和人交往,不知道要送什么? 送礼时不知道什么时候送?
接受人家的礼物不知道要不要当面打开? 哪些礼物是有特别的含义,有些东西能送,有些东西不能送? 日常交往有伴手礼一说,伴手礼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孔子》这部电影中,季大司徒赶孔子走,用的是玉,请孔子回,用的也还是玉?
那么多用玉制作的饰品,在中国古代是否都有其特殊的含义? 中西方对馈赠礼仪的侧重点不同,具体是什么?。。。精彩待续。。。
礼仪培训网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62366163
礼仪培训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孔子和学生教案
课题:《孔子和学生》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 子贡 子路 子张
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
1、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 谦虚 伟大 受人尊敬 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 大教育家
2、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3、第一段的学习依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进行进一步的引导。1)你从哪部分读出孔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自然段。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 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板写: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4、第二、三段的学习
1)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谦虚,你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 A、指名读第二自然段。B、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C、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示四句话)
D、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2)刚才有同学谈到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你们又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
A、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
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的意思。B、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C、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A、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
C、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4)(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 5)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写:万世先师)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7)(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三、知识拓展。
1、(出示孔子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全班齐读。
3、推荐学生阅读漫画版的《论语》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胜迹图》。
四、课堂小结
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五、布置作业
课题:《孔子和学生》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二、新授
(一)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二)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三、知识拓展: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复习巩固
1、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2、比较记忆字形
裕 资 择 谨 慎
浴 姿 泽 勤 真
3、练习写生字10个。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六、布置作业
第四篇:2孔子和学生
2孔子和学生
(四年级第一学期)
【课前预习】
1.正确朗读课文,将下列读音归类(填序号):
处:A、随处B、处理C、处分D、教导处E、处决F、处长
念ch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ch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A、因材施教B、教书育人C、有教无类D、教导E、教授
念 jiāo: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 jià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A、为了B、为人C、为期D、因为E、为所欲为F、为何
念wéi :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 wè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读课文,想想孔子和谁,围绕什么话题在对话?对话中又提到了他的哪些学生?
【课堂练习】
1.读读课文2-3节,用上“因材施教”来说清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2.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课文第一或最后一节说清孔子被称为“万世之师”的原因。
【课后作业】
1.积累孔子的名言,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选用“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万世之师”)
第五篇:孔子和学生教案
孔子和学生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
2.学认生字7个,学写10个,联系课文理解和积累词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3.继续练习在自读中作批注笔记,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词。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与子夏对话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词。
4.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5.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将疑难问题全班交流。
四、作业:采集孔子的言语,摘录自己喜欢的。
第二课时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三、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五、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二、比较记忆字形
裕 资 择 谨 慎
浴 姿 泽 勤 真
三、练习写生字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