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晓艳洛阳学习心得体会
去洛阳学习心得体会
一、华洋学校参观有感
2016年10月22号,我们几个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一起去洛阳华洋学校参观学习,并且参加了“华洋杯2016年度最具智慧力班主任评选暨颁奖典礼以及做幸福的班主任观摩活动”,第一天,我们在洛阳大剧院暨洛阳会议中心,聆听了所有参赛班主任的演讲以及现场答辩。每一个演讲的班主任背后都会有感人肺腑的教育故事,特别是“让爱成为班级管理的主旋律!”“制怒一个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成功的制胜法宝!”等等,一句一句平实的话语,一段一段感人的故事,一个一个成功的案例,都让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一个好的班主任,可以培养一个好的班风,我今年第一次当班主任,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不完整的,我有幸做了班主任,我很骄傲很自豪,我不敢懈怠,这次最具智慧力班主任评选活动很好,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老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不闭门造车,打开心门,接受更好的知识为我所用才是正确的道路。这些优秀教师的事迹我有幸拜读,并当场聆听,确实收获很多,特别他们现场答辩更是精彩,这一个班主任敬业、智慧的体现!
(二)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 ——魏书生
这次我们在洛阳聆听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题目是《怎样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这是班主任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魏书生就是这样,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
第二篇: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赵艳
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赵
艳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对于教师来说,提高师德师风,做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显得十分重要,而好的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在强烈的职业感、责任感和事业心上狠下功夫。
一、要具有高尚人格、塑造美好心灵的本领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当我们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说得天花乱坠,而成为行动的矮子,那所说的无异于对牛弹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教育的神圣还在于在我们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也在塑造自我的灵魂,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恐怕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比拟的。的确,在一个个鲜活的孩子面前,只有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够让自己在“教师”这个称号面前毫无愧色。“榜样”意识,榜样的行动,会让我们坦然面对每一个学生,更会提升教师的自我形象。
二、要具有春风化雨、言传身教的技艺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爱,能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
这是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经验表明,情感可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师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心里有了学生,学生就愿意和教师在一起,且有亲近感;教师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就将更尊重老师,师生诚坦相待,心心相印。
其中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爱洒向全体学生。爱中意的“王子、公主”无可厚非,但爱看不惯的“丑小鸭”更难能可贵。须知老师一句苛刻的话语,一个“凶狠”的眼神,一顿粗暴的斥责,都可能使学生畏惧不安,紧张无趣,厌恶这门学科,讨厌这个老师,甚至还会毁掉一个未来什么“家”。其次,要严爱结合,恩威并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而有格,严而有效。对待学生的错误与缺点,要尽力帮助,对待学生成长进步热情肯定,用火热的心肠,满腔的热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老师胜父母,同学似兄弟。三是在日常生活上对学生友善、温暖和关怀。课后与学生交友,让他们掏心里话,扑捉热点。难点话题,日常以礼相待。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能控制感情,不迁怒于学生,让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产生前进动力,明确前进方向。
三、要具有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理念
要成为当今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在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
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来感召我们每一位学生。
四、要具有淡泊名利、坚守教育的信念
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弱点使人的物欲不断膨胀,不断膨胀的物欲必然带来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带来精神的空虚,物质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长期的,挥之不去的。年轻的我曾经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无际中看不见一丝阳光而苦恼,我为自己无心再单纯地对待每一张渴望知识的脸庞而羞愧。当我看到仍然有
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时,我如梦初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这些同行们,让我们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
比克纳的天职图景:“是你深沉愉悦与外部世界深沉渴望之间相遇交融的圣地。”多么令人向往,袁榕、斯霞、李吉林、于永正,贾志敏等老一辈教育家他们以从事教育为荣,将毕生的精力都无私奉献在三尺讲台上,工作着、享受着;王崧舟、窦桂梅等年轻的特级教师又何尝不是这样,赢得学生、同行的广泛赞誉。但反观我们四周,有多少人怀抱着这样的憧憬啊?甚至于有人以“班事、校事管我屁事,吵声、骂声,我不作声”做为教育事业的格言,甘愿在这样颓废的日子里,度过自己人生当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谭千秋,张米亚,向倩„„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在平常的日子里,他们和你我一样平常;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挺身而出!当太阳在废墟上升起时,他们却含笑离去!他们用微薄的力量体现着生命的尊严与伟大!他们用单薄的身体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用生命诠释教师的天职!
面对这些用鲜血和生命锻铸师魂的英雄们,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我们是否真正热爱自己的岗位?我们能不能做到忠于职守而尽职尽责?我们能不能像她那样把爱心撒向人间?
既然选择了作为一名教师,我所做的一切就无关于名利。是的,我们的工资很微薄,我们责任是那么重,我们容颜一天天失去光泽,我们的白发日日增多,既然选择了,那我们就坚守吧,就为这最后一片净土。
第三篇:教育心得体会———赵晓川
教育心得体会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梁西林家长
林林现在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我作为林林妈妈更注重合适的学习和教育方法,让林林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实更应得到社会和其他人的理解和接纳,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给他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障碍,我们首先必须理解他,想想我们也曾经孩子过。下面是我几点方案!下面是我作为单亲妈妈对单亲家庭教育工作的几点方案!
一、单亲家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婚姻、家庭等社会意识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好多的家庭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地震。近年来所带的班级中,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是愈来愈多了。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最良好的教育要素。反之,无一个完整的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或那的缺陷,许多触目惊心的相关案例我们作为家长的也都从新闻上看到的不少,给我们的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单亲家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二、单亲家庭小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家庭的变故,使他们经常处于不安、紧张、忧愁和思念的情绪之中,严重阻碍其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发展。特殊的家庭环境、孩子们的特殊经历、父母离异所产生的影响都造成了这些孩子们的特殊心理,主要表现为:失落、自卑、恐惧、逆反心、有攻击性等。
作为单亲孩子的家长,不能陷入教育的误区:过份溺爱孩子,想弥补缺失的父爱或母爱;用金钱满足教育;用暴力进行教育;要么限制太多,要么放任不管,等等。
(1)单亲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支持者,给孩子以积极的情感,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和生活的精神支柱。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地家庭氛围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安全,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整天生活在吵吵闹闹之中,孩子常处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就易产生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他们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大哭大闹,而且难以制止。这些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孩子是无辜的,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摒弃那些急风暴雨式的生活方式,能全心全意把爱献给孩子,多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开心地笑。切莫给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要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
(2)多为孩子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单亲家庭,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她),要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年龄较大的孩子共同讨论,一起参与决策。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使他们长大后能自觉地担负起对家庭、社会的责任。逢年过节、生日、让孩子到父、母家去看望父、母、外公外婆、祖父祖母,血肉亲
情不能割舍。人际交往不能错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互相谦让。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应多进行鼓励,不对时切不可迁就,要导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导之以正。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 交往的机会。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幼儿园老师要特殊照顾他(她)们,但还不要让孩子看出是特殊。要给孩子多读一些少儿读物,拓展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的记忆力。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要十分注意自身对孩子行为方式、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不良的习性,如:说谎、失言、打骂、不负责任等等。不要根据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对待孩子。否则,坏习惯的不良影响,往往会是一个好端端的孩子渐入歧途。严格合理,培养其自立精神。首先,让他们清楚知道,克服自身弱点,是自强、自立的基础,其次,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再次逐步培养他们自立精神,使他们能自觉自愿的在老师的严格管理和真挚关怀下成长进步,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三、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四、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五、简单粗暴不可取
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注意正确引导。当孩子在受到挫折时,及时给孩子爱的鼓励(一个拥抱、亲吻,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帮孩子重新找回自我)
六、孩子不是唯一的支柱
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
七、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
单亲子女往往需要受到自社会的歧视、偏见,因而在性格上容易变得仙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第四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赵晓玉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单位:土左旗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姓名:赵晓玉时间:
2008年12月5日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这次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30年前,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充分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30年间,10个“一号文件”清楚记载了我们党领导农民群众改革实践的历史轨迹。“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政策措施,给亿万农民带来实惠,不断续写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追昔抚今30年大跨越、大变革、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不仅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也为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从30年前农村改革揭开序幕,到30年后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偶然的巧合昭示着历史的必然。
1、带着使命学习,体会“路线”描绘的农村美好图景
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一届“三中全会”都担当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新使命就是勾勒了我党农村工作的路线图。全会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 务,即“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3大部署,即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这3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切实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线图”。
2、带着思想学习,体会制度改革对农村发展的保障作用
3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历史性抉择。从此,中国的改革事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艰难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随后,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经济运行 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订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次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对于开创我国农村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此为起点,经济体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征程。党的十七大对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已进入依靠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 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并作出全面安排,必将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3、带着问题学习,体会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发展的阻碍
“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所谓的“城乡二元结构”,简单的来说就是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不仅剥夺了农村居民应享的公民权利,而且阻碍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由于收入的差距明显,使得城镇居民的积累大大高于农村,消费弹性也明显高于农村。因此,只有可以自由迁徙、自由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产权明晰的土地,才能与资本结合,进行生产活动。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村居民束缚在集体土地上,极大地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使农村大量土地、劳动力处于市场之外,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这次全会深刻提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 指导方针,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对8亿农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表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更加重视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随着一项项极有含金量的措施的陆续出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将不再遥远。相信在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如果成功破除,8亿农民将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中国也将驶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康庄大道。
4、带着工作学习,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宣传党的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高考来看,“三农”问题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要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加深对党的农村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理解。从长远来看,宣传党的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可以激发学生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宣传党的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5、带着感情学习,体会解决“三农”工作的必要性
全会提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 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报告中对“三农”问题提出的三个“最需要”,不仅指出了我国现阶段 “三农”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且也显示了“三农”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彰显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让老百姓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希望。
虽然说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 “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基础还十分薄弱,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与工业相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十分有限,增长速度小,增长空间小,增长规模小。农村的整个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滞后,而且发展的区域也极不平衡,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村的生产力还相当落后,虽然摆脱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状况,但却依然是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在我国的农村居住了近8亿农民,虽然他们绝对多数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温饱生活,但是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下,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特别是这些年来,农民的收入停止不前,增收渠道越来越狭窄,这些问题,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三农”不稳,国将不稳,“三农”是国家的基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蔫乎,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才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大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大发展,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小康社会。
虽然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扶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免除农业税,实行农村低保政策、养老保险、农村医疗合作等等,让最广大的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得以休生养息,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但就整体情况而言,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太多,基础薄弱,条件太差,再加上受到各种政策制度的制约,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还十分困难。因此,国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扶持,让老百姓看到了党中央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希望。
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往往决定着一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党中央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既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为本、亲民爱民的表现。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扎扎实实做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新局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土左旗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赵晓玉
2008年12月5日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心得体会王晓艳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心得体会
王晓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有如下体会:
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老师发现,第五小组的张瑜同学在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思维的灵感得以暴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入,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我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步,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第三步,选出小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断深入各个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学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才能在小组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三、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们常常是被综合运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后,一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二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急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抓要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安排与没有安排一个样,活动后的效果不理想。
四、抓住契机,恰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看到了比较频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安排,但学生的交往共处、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培养,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认真思考什么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合作学习,以什么形式,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师生合作等合作学习,怎样指导和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认为,抓住以下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有时候,教师安排一项学习活动,如给汉字组词、练读美文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教师得到全面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想了解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当需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自然学科的实验、操作等,这时,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往、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教学班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慢,产生的困难多,如果这些困难都要老师帮助解决的话,一是课堂上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二是其效果也不如学习伙伴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在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挖掘其学习潜力。
五、要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小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好在哪儿,应继续发扬,还有哪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进,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发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把学生喜欢的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对抗性,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小组的发展来说,除了建立评价小组即时发展的机制,在教室内设置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也很必要。总之,合作、交往、共享、共处,是二十一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