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本近代教育史的一点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5:2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日本近代教育史的一点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日本近代教育史的一点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日本近代教育史的一点心得体会

学习日本近代教育史的一点心得体会

中教研07级1班刘玉

学习日本近代教育史三天,在博士生导师朱老师的启发下,我有了一些感触和朦胧的体会。这些都是一些片段式的感想,也是我对近代以来中日教育史的一些看法。中国和日本在近代都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在亚洲沉睡就是几百年的历史。日本是“黑船来航”,中国则是遭遇了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都被敲醒了。于是日本、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努力学习西方,都讲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讲究“师夷长技以制夷”。大批的先驱者奔赴欧美,学习西方近代的先进技术,并在本国发起资本主义改良运动。于是有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结果日本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快车道,中国腐朽的满清政府则是利用并残酷的镇压了抱有保皇幻想的知识分子。毫无疑问,日本的成功得益于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良运动,虽然最终与封建势力达成了妥协并保留了天皇的称号,但是比较起同时期风雨飘摇的满清时代,无疑是幸运的。变革成功的日本,开始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全面推行西化教育制度,派出大批公派留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欧美各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大规模聘请欧美专家到日本指导工业生产,日本终于在短期之内崛起,并以中国为突破口,走上了资本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在二战之前就已经超越英法德意等老牌帝国,仅屈居美国之下,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日本重视教育,是早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在封建幕府时期,那时的日本番邦割据,各自交战,弱小的番邦苟延残喘,强大的番邦不可一世,在当时的日本就有大大小小四五十个番邦。其中有一个较为弱小的番邦,在饥寒交迫之际得到了友邦的百袋大米支援,国君不是拿来犒赏将士而是召集有识之士,将这批大米变卖,并将得来的钱财用来送青年才俊留学,七八年后,这些人才学成归国,迅速帮助该番邦崛起,并将宿敌击败。这就是日本著名的“米佰表”的故事。日本前首相小泉就曾在首相竞选时引用该典故说明自己的教育纲领。

相比日本的留学生拼命学习,救亡图存,当时某些中国的留学生是怎样的情形呢?著名文学家鲁迅,曾以优异成绩获得官费留学的机会,他在自己1926年写就的具有回忆录性质的《藤野先生》一文里对二十世纪初在日本留学的留学生的情景是这样描述的: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鲁迅先生的笔触是辛辣、辛酸且有些悲凉的。1902年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的境地。离著名的甲午中日战争过去了不过六七年的时间。中国作为战败国,割让了台湾,并赔款2.3亿两白银。如果说甲午中日战争是对中日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一次考试的话,那么它同样也是中日近代历史中两国各自命运的转折点。日本获得了充足的相当于当时3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原始资本,开始了从以纺织业为中心到以钢铁等重工业为中心的近代工业之路,走上了工业勃兴的阶段,同时日本的教育也得到了巨额的资本注入,日本的马蹄形教育体系也借此形成了。而作为当时的留学日本的中国公民,作为战败国的子民,在战胜国的地盘,肆无忌惮的展示着自己的无知和愚昧,怎能不让有识之士愤慨和悲凉?

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可以说是成功的。马蹄形教育体系及一系列教育制度的形成,使得日本教育倾斜于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培养。虽然对中学生教育不大重视,但毫无疑问日本当时的教育战略是符合当时日本国情的。日本用五六年的时间,就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入学率在十九世纪末达到惊人的98%,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盲流遍地,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还在大力建设扫盲班和夜校。在现代日本大学入学率达到惊人的50%,而中国通过十余年的大学扩招运动,以损失教育质量为代价达到20%以上。中日教育的差距可见一斑。这差距间接的体现了国家实力的差距。目前日本经济实力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仍然位居世界第二,而中国建国后稳定了十余年又开始文化大革命,邓小平主持的改革开放用三十年的时间追赶终于让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迈入世界前十的行列。

中国的大学扩招是有些盲目的,很多的大学求大求全,忽视了优势学科建设;很多非专业教师是赶鸭子上架,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很多大学忽视了基础设施建设以至于大批新生入校造成餐饮住宿系统应接不暇;很多大学不顾教育教学质量,只关注学生入校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大学生的人生设计不闻不问,结果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困扰当前政府工作的一大难题。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只是中国需要解决日益高涨的上学需求问题,而且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高校扩招也是势在必行。日本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日本的对策是:重点高校不扩招,重点高校的任务是培养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依旧是重点高校。扩招院校为日本的社区学院,这些学院依旧颁发国家承认的四年制本科学历,重点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日本的做法与欧美国家的做法是一样的。突出的优点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保住国家教育科研的力量和优势。近几年日本科学教育界频频夺得诺贝尔奖金,就是对日本高校扩张政策的回报。当温家宝总理召开专题研讨会与专家学者探讨中国近几年科学研究止步不前的状况时,感慨日本近年来在教育科研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点出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与会学者专家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说。与日本留学生学成后纷纷归国相比,中国留学生至今有200余万人滞留海外,在为欧美做着贡献。日本国内对于教师是相当尊重的,很多日本人以作为一名日本小学教师感到自豪,而中国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甚至有人讽刺“站着教的,不如站街卖的”等等,在中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比较尴尬的。

日本和中国的现代教育都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中国教育先驱也都纷纷提出人性化的教育减负政策,现在举国上下实行教育教学的新课改运动。但是中日的素质教育在思想和理念上不相上下,但在具体的做法上还是有失偏颇的。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博士生导师朱老师在讲课时用鲜明的比喻描述道:素质教育就是让每个人的才能都能发挥出来,让每个人都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而不是下一个套子,按照统一的某些专家学者的纲领,按照统一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千篇一律的完人。形式上的素质教育是每个学生都会弹弹钢琴,写写书法,跳跳拉丁舞,但实质上的素质教育是因材施教,有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阳光、水、空气和土壤。对于地里的种子,不要硬性规定、刻意要求,要允许各种形式的存在。教育应该是不要在西瓜地里培养出豆角来,让人失去了个性、自我和本来面目。素质教育不是单纯的全面发展,会弹钢琴,又会绘画,固然是好。但如果没有教育的个性化,学无所长的学生同样在充斥市场经济规律的社会里难以生存下去,充其量只是花瓶而已。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日本教育史,同样让我明白很多道理。现总结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教学素材的动态变化,给学生愿意学的,学得来的,不断创设好的情境,设置最近发展区,提高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日本教育史的沿革和变化告诫我们,不是西方的、国外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作为教师,要学会分辨好的东西和坏的东西,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警惕把蚊子和苍蝇带进学生的头脑中。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第二篇: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近代学制的产生并非历史发展的偶然产物。陶行知在《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一文中指出:“一切制度都是时势的产物。学校制度亦不违反这原则。时势如此,学制不得不如此;时势如彼,学制不得不如彼。时势变迁,那应时势需求而来的学制亦不得不变迁。”

国传统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一)清末中国传统教育腐朽衰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开始丧失独立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已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末,传统教育面临种种危机。

从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来看,首先表现在科举制度弊病丛生。因袭千年的科举制度,到了清朝末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舞弊现象已经空疏僵化。科举制度腐败不堪,舞弊成风,请托行贿、冒名顶替屡禁不绝,加上八股取士,致使不学无术之徒充斥晚清士林。康有为描述说:“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但八股精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2](P269)科举制度已严重抹杀了广大士子的思维,禁锢了受教育者的心智。

第二,官学教育名存实亡。清末官学教学内容空疏无用,学风陈腐,甚至很少从事教学活动。如最高学府国子监“已无管理制度,学堂丧乱„„学生入监读书,不过是为了取得一个进身做官的资格,毫无读书求学的渴望,他们常是口衔烟袋,手捧茶杯,东游西荡。学校已是案位空闲,书声无闻。”

[3](P228)[1](P421)近代中国学制的构建是在中无论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都徒有虚名,不过是科举的装饰品。严复在《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中指出“自学校之弊既极,所谓教授训导者,每岁

科两试,典名册,记贽币而已,师无所谓教,弟无所谓学,而国家乃徒存学校之名,不能复望学校之效。”1[①]

第三,书院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清末书院已大量官学化,考虑到学生出路的问题,书院对科举的态度也洒脱不起来,渐渐也成了科举的附庸。“不仅新创建的书院以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不少曾经以讲求程朱理学为宗旨的著名书院的教学目标也完全转向科举。”[4](P494)由于清政府采取高压政策进行思想钳制,对有学术个性和学术创造性的思想严加控制,制造了一次又一次文字狱。清代多数学者逃避政治,专心于考证、训诂、校勘。当时知识分子纷纷钻在象牙塔里讨生活,形成了许多以考证为主要特征的学术流派,民族精神空虚乏力,思想界呈现出一片冷落沉寂的景象。此时,书院或讲求理学,或学习制艺,或博习经史词章。“书院之生气尽斫,学派之间的差别,大抵只是在整理、研究古籍方面技术层面上的相异。”[5](P22)

第四,私学发展举步维艰。私学有启蒙教育的“私塾”和专经教育的“经馆”,主要供没有入学之前或科场失利之后进行学习或补习,在清末自然是专制、呆板。加上教学条件恶劣,私学发展举步微艰。

晚清腐朽的教育机制,最终窒息了传统教育中的生机和活力。虽然清末教育不是一潭死水,也有发展的一面,但教育衰败却是不争的事实。教育的腐朽衰落,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普遍担忧,一些先行觉醒的知识分子纷纷寻找出路,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二)西方学制的宣介和新学制轮廓的构建与实践

首先,在近代中国建立新学制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太平天国十年(1860)11月,第一个由西方国家直接培养出来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容闳到太平天国察访,向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干王洪仁玕提出了七项教育改革的建议,[6](P56-57)其中四项是建立新式学制,如“颁布各级学校教育制度”等思想,已接近资本主义的学校制度。

第二,西方学制的宣介,推进了学制建设的理论探讨。伴随着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介绍和宣传西方的学制。同治五年(1866),受总理衙门委派跟随赫德出访欧洲的副总办斌椿,根据总理衙门吩咐:“前

往各国,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借资筹计”。回国后写了《职方外记乘槎笔记》作为观感汇报。他介绍“欧罗巴诸国皆尚文学。国王广设学校,一国、一郡有大学、中学,一乡、一邑有小学”[7](P1);同治十二年(1873),李善兰在《泰西学校论略序》中对德国学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国之盛衰系乎人,德国学校之盛如此,将见人才辈出,其国必日盛一日,佛尼之说,有所谓金轮圣王者,我盖有望于德国之主焉,岂特兵之有勇知方而已哉” [7](P2);光绪五年(1879),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广注》中介绍:“东京大学生徒凡百余人,分法、理、义三部„„学校卒业者,则遣往各国,曰海外留学生„„今于泰西,亦如此也” [7](P3);光绪十七年薛福成被清廷委任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钦差大臣。在使外活动中,非常重视对西方各国文化教育的考察,光绪十七年(1891),薛福成在《出使四国日记》中介绍:“西洋各国教民之法,莫盛今日„„学校之盛有如今日,此西洋诸国所有勃兴之本原欤” [7](P5)„„

随着西学的传入,西方传教士也开始介绍西方的教育制度。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在1873年出版了《德国学校论略》和《泰西学校论略》,介绍了德国等西方的教育制度;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受清政府总理衙门委托,于1883年完成了欧美、日本教育制度的报告;李提摩太写的《七国新学备要》和林乐知写的《文学兴国策》在当时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8](50)这些学制的介绍对清末教育改革启发很大。

可以说,西方学制的宣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推进了中国近代新学制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探讨。1901年5月,由罗振玉发起的中国第一份半官方性的教育专业杂志《教育世界》在上海问世,“从救亡图存的高度论述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5](P74-75)《教育世界》除了发表论说,还刊登国内有关教育的言论、奏折、章程、法规和调查报告等,成为中国近代学制建设理论探讨的阵地。

第三,构建新学制的轮廓。随着西方学制的宣介,国人开始构想中国自己的学制,建构了一系列新学制的轮廓,并积极倡导和实践。光绪十八年(189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学校》中说“今泰西各国犹有古风,其学校规制,大略相同,而德国尤为明备„„诚能将西国有用之书,条分缕析,译出华文

颁行天下各书院,俾人人得而学之,以中国幅员之广,人材之众竭其聪明才力,何难驾西人而上之哉!” [7](P6-7)还曾建议“仿照泰西程式,稍加变通,文武各分大中小三等„„三年则拔其尤者,由小学而升中学,又三年拔其尤者,由中学而升大学。” [9](P42-43)初步勾画出设立三级学校的中国学制的蓝图。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端棻在《请推广学校折》中上奏“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县皆设学堂”[10](P)不仅建议进一步推广新式学堂,还对课程设置做了详细的勾画,使中国式的学制构想更系统、更完备、更科学。康有为还具体提出了成立学部这样的教育行政机构„„至此,学制体系已初显轮廓。

1895年,盛宣怀在天津创办天津中西学堂,分头等、二等两级。次年,他又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随着维新运动的日益推进,康有为、梁启超等顺应当时对教育界普遍要求效西方建立近代中国学制的呼声,并力图扛起大旗,领导这场变革。“热情地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广泛宣传介绍到中国„„他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考察中国教育制度之优劣和存在问题,并且把它放在世界教育制度地大环境中进行比较研究。”[11](P99)1898年梁启超在变法期间,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参酌本国情况拟定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为我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百日维新”中部分实施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的学制体系和方案,如“广设学堂,提倡西学”等。但戊戌政变使维新变法百日而终,使新学制魂断十九世纪。

第四,新式学堂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近代学制构建的实际进程。新学制在人们千呼万唤不出来的时候,一些优秀的知识分子在进行实践上的探索。如上文提到的盛宣怀创办的中西学堂和南洋公学,并在南洋公学首设师范院。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适应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涉,以及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先后在全国各地开办了一批学习西学的新式学堂。比如,1862年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中国政府自行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此后,新式学堂纷纷问世,1863年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广方言馆、1864年在广州创办了广州同文馆、1887年在新疆创办了新疆俄文馆、1888年在台湾创办了台湾西学馆、1889年在珲春创办俄文书院、1893年在湖北创立湖北自强学堂等。以上是学习外国语的新式学校。此外,学习军事的武备学堂有: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187

4年上海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1880年的广东实学馆、1880年的天津水师学堂、1885年的天津武备学堂、1886年的广东黄埔鱼雷学堂、1887年的广东水陆师学堂、1888年的北京昆明湖水师学堂、1889年的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1890的江南水师学堂、1896年的湖北武备学堂等。学习科技的学堂有:1876年的福州电气学堂、1880年的天津电报学堂、1882年的上海电报学堂、1891年的湖北算术学堂、1894年的天津医学堂、1895年的山海关铁路学堂、1896年的南京铁路学堂、储才学堂、1898年的湖北农务学堂等。“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30余所。”[12](P298)虽然30余所新式学堂与众多死气沉沉的旧式学堂相比,犹如沧海一粟,汪洋一舟,受教育者是万不逮一,但却开启了中国新教育的大门。新式学堂的兴办虽无意与旧教育体制分廷抗立,但事实上却逐渐动摇了旧的教育体制,推动了近代学制的构建进程。

1898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后,创办了许多新式学堂,并开始探索新的学制。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就提出过较为合理、系统的学制构想,还曾经设计了一个省区学制系统——湖北学制。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鼓励各地兴办学堂,于是各类学校应运而生。但是学堂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学校性质、课程设置等以及各级学校的衔接等都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迫切需要学制的建立来规范。可以说,“兴学诏书”的颁布,拉开了构建新学制的序幕。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邙岭乡刘坡小学

马宏武

第三篇:日本近代诗歌

日本近代诗歌

日本近代诗歌

日本近代(明治、大正年代)的文语自由诗和口语自由诗,主要指口语自由诗而言。

日本明治维新(1868)以后第14年(1882),自由民权运动达到高潮。日本统治阶级一方面采取镇压政策,同时勾结封建势力,发展独特的资本主义。他们认为必须进行启蒙活动,向人民灌输一定程度的“文明开化”思想,把人民的思想纳入统治阶级的政策轨道。御用学者外山正一等3人,为了适应这种启蒙活动的需要,出版《新体诗抄》。这本书包括翻译欧洲诗歌3首,仿照其形式自行创作6首,文辞“甚为拙劣鄙陋,不堪卒读”,不能视为近代诗歌的诞生。但是,它对于很久以来有人试图在诗歌形式上进行改革的设想和实践,却带来很大的希望。以后,陆续出版了一些类似的诗集。这些诗集的产生,也可以说是受到自由民权运动的自由思想的刺激。比如与《新体诗抄》同年出版的《新体诗歌》中,小室屈山的《自由之歌》,一般认为是表达民主呼声的最早的诗作之一。在这之后的1889年前后,北村透谷(1868~1894)发表《楚囚之歌》和以森鸥外(1862~1922)为主翻译出版的欧洲诗集《面影》,形式上虽说也不够完整,但文辞大有提高,表现出浪漫主义特色,对近代诗歌的形成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一般认为,北村透谷推动诗歌朝着近代化迈进了第一步。

透谷以后,国木田独步(1871~1908)于1897年发表的《独步吟》,为近代诗歌的形成作出了一定贡献。透谷和独步的诗,在自由民权运动遭到镇压的“大逆事件”发生后,在黑暗的时代面前,表现出知识分子的孤独与哀伤,或对现实的逃避,同时也间接、曲折地流露出近代人要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情绪。岛崎藤村(1872~1943)和土井晚翠(1871~1952)继承并发展了透谷的特色,把浪漫主义诗歌推进一步。藤村在1897年出版的诗集《嫩菜集》中,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更完整的浪漫主义方法,为日本近代诗歌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的《初恋》、《旅途》、《千曲川旅情之歌》和《常青树》等,均被誉为近代诗名作。自此,新体诗作为艺术作品全面地发展起来。继藤村之后,有薄田泣堇(1877~1945)、蒲原有明(1876~1952)、伊良子清白(1877~1946)、河井醉茗(1874~1965)、横濑夜雨(1878~1934)、儿玉花外(1874~1943)等人登上新的诗坛。泣堇、有明把新体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一步。有明的《春鸟集》(1905)把欧洲的象征主义的方法运用于日本近代诗歌,使之成为当时新体诗的主要倾向。三木露风(1889~1964)的诗集《白手猎人》(1913)就是由于具有这一派诗歌的特点而著名于世。在20世纪初的新体诗中,横濑夜雨和野口雨情(1882~1945)的作品具有民谣风格和节奏,以儿玉花外为中心的明治时代“社会主义诗人集体”表现了社会性和人道主义思想。还有与谢野晶子(1878~1942)的诗集《乱发》(1901),歌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激情。她在日俄战争(1904~1905)初期反战呼声的高潮中,发表名诗《你不能死去!》(1904),被公开辱骂为“乱臣贼子”。她还和丈夫与谢野宽(1873~1935)主办诗刊《明星》。这都是这一时期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这些活动对形成日本近代诗歌的人民性倾向起了重要作用,在诗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问题上引起人们的思索和探求。但是,在日本向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20世纪初,受欧洲文艺思潮影响产生的自然主义文学波及诗坛,致使在藤村以后居于诗坛主流地位的新体诗脱离现实的倾向愈益严重。石川啄木(1886~1912)是日本革命诗歌的先驱,日本近代大诗人之一。他在1910年发生镇压自由民权运动的“大逆事件”以后万马齐喑的气氛中,发表论文《强权、纯粹自然主义的终结及对明日的考察》(1909),对脱离现实的自然主义诗歌进行批判,并在1911至1912年出版的最后一部著名诗集《笛子和口哨》中,号召革命诗人“到人民中间去”(《无止境的议论之后》),歌颂工人阶级的先进人物(《墓志铭》)。《笛子和口哨》是革命诗歌蓬勃兴起的嚆矢,引起诗坛的强烈反响。这一时期,还有北原白秋(1885~1942)、室生犀星(1889~1962)等人,发表文语自由诗。他们的诗,有的表现对现实不满和反战情绪,大多数则是颓废倾向较重的不健康的东西。

川路柳虹(1888~1959)于1907年发表口语诗试作《新诗四章》,引起重视。相马御风(1883~1950)与三木露风等人探索诗歌的革命问题,发表《诗界的根本革新》(1907)一文,表示赞同当时兴起的口语自由诗。及至□原朔太郎(1886~1942)与高村光太郎(1883~1956),在口语自由诗的创作上始臻完成。石川啄木也在《可以吃的诗》(1909)一文中,肯定这是“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自此,在近代诗坛上暂时呈现“文语自由诗”(新体诗)和“口语自由诗”并存的局面。直至1912年以后,象征诗派运动始同口语诗运动结合起来,口语自由诗更趋成熟,从形式上改变了近代诗歌的面貌。

第四篇:日本近代文化史课程论文

日本近代文化史课程论文

学号:

摘要:无论是对本国文学汲取,还是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学和思想的熏陶,亦或是对西方现实主义、启蒙思想的平等自由观的借鉴,这些都造就了不为潮流所禁锢而寻求创新的夏目漱石和他的小说处女作《我是猫》。

关键词:夏目簌石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在对本民族文学的贡献与影响上,夏目漱石之于日本颇似于鲁迅之于中国。然而,夏目漱石大器晚成,约38岁才开始写小说,《我是猫》便是他的小说处女作。

1853年,“黑船事件”中,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而日本人似乎并不排斥,并且很是庆幸。至明治时代,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拉开了全面向资本主义社会学习的日本强国之路的序幕。生活在明治维新时期的夏目漱石,看到了当时日本文化界的另一面:由于盲目的引进、吸收西方文化,导致的浮躁和不安。当时,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成为主流,而“国民作家”夏目漱石却未随波逐流,而是一反文坛的总趋势,成为自然主义的叛逆者。《我是猫》便是以猫的视角看世界,以大胆的讽刺的写作手法,揭示和鞭挞了人性社会丑恶的一面及日本向近代社会转变时期的思想意识,即一味追求物质发展而忘却精神文明。

《我是猫》在中国的译本主要有四种,即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刘振瀛的译本、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于雷的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尤炳圻,胡雪 的译本、南方出版社出版的罗明辉的译本。我看了于雷和刘振瀛的译本,于雷的“咱家是猫”很有新意,而刘振瀛的“我是只猫儿”也很风趣,总之二人各有千秋,在这不多做赘述。是什么促使夏目漱石在1905年创作出《我是猫》?由无数片断而非统一集中的情节组构而成的《我是猫》,这样独特的艺术风格来源于何处?

是什么造就了《我是猫》中自然主义的叛逆者,现实主义的塑造者?这些来源于对日本民族文学传统巧妙的吸收与成功的创新,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来源于对西方进步的社会思想与现实主义文学的理性摄取与消化。正是凭借《我是猫》,夏目漱石“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又将这利刃直接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的化身乃至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偶像”。

首先,夏目漱石作为日本本土的作家,日本的文化对他有着与生俱来的影响。从《我是猫》这一长篇小说的主人公猫先生就可看出夏目漱石对日本文化的汲取。在日本,将猫看成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对猫有一种特殊的情节,并且作者家中恰巧养了一只观察小世界中百态的猫。此外,它还隐喻当时日本文人的懒惰、虚伪的一面,是一只“不会捉鼠的猫”。对其本本土文学的学习,如俳句、新体诗等也为小说增添韵味。如:第六章中“散发着倦怠的馨芳中 是你的灵魂吗?相思的烟云在摇曳,呵呵,我此生,这辛酸的人世 终于获得了,这甜蜜的一吻”。并且对日本文化史的、文学家的了解与评价,也促成文中对日本作家、历史的多次描绘。如:正冈子规、小泉八云、龙泽马琴等等。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思想中深深烙下的一些本民族的落后思想,才使《我是猫》也添上了一抹灰色。如:作品对劳动人民的描写

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偏见,在苦沙弥、“猫”的眼里,普通车夫与金田、铃木、侦探一样的下贱可卑,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尤其在对日本妇女的讥笑、讽刺上更是尖刻。如:引用罗马是人的诗句“比羽毛轻的是尘土,比尘土轻的是风,比风还轻的是女人,比女人还轻的那就没有了”,并说“女人嘛,是最糟糕的”。论及作品的产生,一方面莫过于为发泄多年郁愤。此时的日本知识分子的痛苦与不安,以及消极处世的自然主义盛行,日本社会沦为金钱至上、资本家至上的社会。在文中反映为:“我现在明白了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能够充分认识金钱的功用,并且能够灵活发挥金钱的威力的,除了资本家诸君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人物了。”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在他成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夏目漱石小学时代就学习汉学,接触了许多汉文书籍,包括古典小说。其中尤以中国先秦诸子著作和唐宋诗文为最。他在《术屑录》(1889)的序中写道“余儿时诵唐宋数千言,喜作文章”。1878年的作文《正成论》即用汉语写成。后来他还曾说:“他讨厌女性般柔弱的和文体”,而“喜爱男性般雄劲的汉文体”。通过小学和中学的汉文学习,夏目漱石掌握了丰富的汉学知识,养成较高的汉学修养,并受到了儒、佛和老庄等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从汉学中领略了文学之妙。这些都从 他的诗文创作中体现出来。在大学学习英文专业时,他仍旧表现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浓厚兴趣,写有《老子的哲学》一文。《我是猫》中对这些文辞、典故的多次引用即反映出他的汉学功底。如:第十章中引用论语中的一个叫“告朔 羊”的故事;对《左传》中鄢陵之战的叙述、对《唐诗选》以及宋绝句“电光影里斩春风”的引用;迷亭对禅机的理解“禅的机锋是非常俊俏的,所谓禅机无意于电光火石,其应物的速度达到了令人生畏的程度。”;还提及道家《道德经》、儒家《易经》;以及对独仙君这个人物的塑造。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铸就了他。

最后,留学生活时对西方文化和思想切实的接触与吸收、借鉴,使他的思想更加成熟。1 900年,33岁的夏目漱石接受了文部省的派遣,去英国留学。可是,到达伦敦后,一方面由于政府发给的经费不足,无法进人大学学习。因而他用不充足的经费买了大量的书,躲避社交,闭门涉猎古今英文著作。另一方面,他亲眼目睹了伦敦虚伪、无聊、充满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体察到了金钱主宰一切的“西方文明”的危机,感到心力交瘁、茫然无措。然而,与此同时,夏目漱石也将在日本时对英国的曲解打破,并对其进行重新认识。19世纪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随着宪章运动而来,使人们用冷静的眼光来观照现实社会、思考人生境遇,从更加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自身处境的方法。20世纪初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也蓬勃发展。夏目漱石一方面受到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关注、阅读萨克雷、萧伯纳等人的作品。一方面还吸收西方启蒙时期“民主”、“自由”、“平等”和“博爱”的进步思想。如:猫君所说“人类从利己主义引申出来的所谓公平观念,也许优于我们猫族......”。并且他的学习不局限于英国,而是广泛阅读各国先贤的书籍。这一点体现于《我是猫》中对古今东西哲人达士的名言、趣事、典故的引用。如:写雨果躺在快艇上思索文章;

斯蒂文森是肚皮贴床,趴着写小说的;《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拖着赫克托尔的死尸围绕特洛伊城墙绕行了三圈等等。两年的留学生涯增加了夏目漱石的知识积累,并且开阔了他的眼界与心界。

1903年回国后,作为自然主义的叛逆者,他针对自然主义者以事实的再现作为文学的观点,反驳道:“文学不应该是实际生活的拓本,而必须是有意识地虚构出来的“仿造品”,因为只有通过虚构才能产生超过“事实”的“真实”。”所以才有这样一只洞察人世百态的猫的诞生。而原定刊载一期的《我是猫》大受读者喜爱,于是,夏目漱石决定将它写成长篇小说,以此涤荡沉闷、污浊的日本文坛。这就是他酝酿已久的爆发期的到来。由此,开始了他持续近1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

参考文献:夏目簌石《我是猫》

第五篇:近代物理心得体会

2012—2013第一学期近代物理实验总结

一、内容总结

1、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

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上,产生的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A迁移构成光电流,改变外加电压UAK,测量出光电流I的大小,即可得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根据光电效应我们可知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初动能越大,用实验方法得出不同频率对应的截止电压,求出直线斜率,就算出普朗克常量。

2、G-M计数管特性研究(仿真实验)

我们学习和掌握了G-M计数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对其主要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学习了有关使用放射源的安全操作规则。G-M计数管特性主要包括坪曲线,死时间等学会设置G-M计数管的工作电压学会验证放射性计数器的统计规律的方法。

3、液晶电光效应实验

液晶电光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液晶指向矢发生变化(倾起、旋转)从而导致光学上的变化我们学习了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件(TN-LCD)的显示原理。测定液晶样品的电光特性曲线。根据电光曲线,求出样品的阈值电压Uth,饱和电压Usat,对比度Cr陡度B等电光效应的主要参数,测定液晶样品的电光响应效应,求得液晶样品的上升空间Tr和下降时间Tf。、脉冲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指受电磁波作用的原子核系统在外磁场磁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的现象。核磁共振的物理基础是原子核的自旋。只有磁性核能才能产生核磁共振。通过观测核磁共振对射频脉冲的响应了解能级跃迁及了解弛豫过程,了解弛豫过程在核磁共振中起什么作用。理解了弛豫时间的概念,并测量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样品的化学位移。

5、新能源实验系统

测量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输出功率,填充因子等特性参数。测量燃料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输出功率,及转化效率。、低温等离子体参量双探针诊断试验

掌握朗缪尔双探针诊断电子温度,密度,学习双探针的制作。

了解了双探针研究离子体参量的变化规律。体内物理现象与测量过程之间的联系。了解实现研究判据的复杂性。、CCL4拉曼光谱的测定

掌握测定CCL4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内实验步骤。拉曼光谱常被用来研究物质的浓度和压力等效应。、弗兰-克赫兹,实验

掌握弗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测定氩原子等元素的第一激发电位(及中肯电位)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学会使用弗兰克赫兹实验仪。、用密里根油滴仪测量电子电荷

通过对带点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测定电子的电荷e学习通过对宏观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微观量的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法。

10、黑体辐射

实验发现某些物体的热辐射光谱与物性无关,仅与温度有关,此中物体能够吸收全部入射电磁波而不反射,称为黑体。所有黑体在相同温度下的热辐射都有相同的光谱,这种热辐射特性称为黑体辐射。黑体辐射的光谱分布-----普朗克辐射定律,黑体的积分辐射---斯特凡---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瑞利---金斯定律

11、小型分子的构型优化及化学反应速率常数计算

学会使用Guassian03程序优化分子构型,学会使用从输出文件中找到分子的坐标,能量,频率,光谱等数据。学会使用AnharRRKM Rate程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12、法拉第--塞曼效应

了解法拉第效应,学会利用消光法获得费尔德常数。理解塞曼效应原理和仪器的工作原理; 观察汞灯546.1nm谱线在磁场中分裂的情况; 掌握F-P标准具测量塞曼分裂线(分量)的波数差; π。学习测量电子荷质比的一种方法。

二、心得体会

1,单色光可以用精度高的单色仪获得而不用滤色片(实验过程中滤色片表面不平整可以观察到等倾干涉的彩色条纹)此外应尽量减小反射到阳极的散射光,适当提高光电管的真空度仪二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减少暗电流的大小,光电效应法测量金属逸出功,阴极电子的逸出功就是截止电压和频率关系图的截距的绝对值。

2,当发现计数管急剧增加时,立即将低电压,否则计数管因持续的电流而损坏,而仅仅关闭计数开关是不可以的,因为这样并没有真正的切断计数管上持续的电流没有达到保护计数管的目的。

3,这个实验里我错求阈值电压了。从Origin8.0做出的液晶样品电光特性曲线图上标出阈值电压,我标的是电压开始增大的那一点,而真正的阈值电压应标在电压下降的那一个点上。饱和电压求对了,是电压基本不变化的那一点。可是因为饱和电压求错了,所以后面的陡度和对比度全错了。不过我已经知道怎么求了。

4,核磁矩的横向弛豫只与核自旋的相位相干有关,因此也称为“自旋-自旋弛豫”相比于纵向弛豫时间,横向弛豫时间与外磁场B的关系不大。对于理想系统所有的核都处于相同磁场中就有相同的进行频率,但在真是磁场中磁场的不均匀性会使得共振频率在理论值附近产生分布,一段时间以后,这种分布会导致核自旋矢量的色彩,对于这种偏离理想的弛豫其信号可以被自旋回波实验来测量。

5,太阳能电池从本质上说一个能量转化期间,它把光能转化为电能,因此讨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是必要和重要的,根据热力学原理我们知道任何的能转化过程都存在效率问题。燃料电池有很多种,各燃料电池之间的区别在于使用的电解质不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质子

oo交换膜为电解质,其特点是工作温度低(约70-80)启动速度快特别适用于作动力电池内化

o 学反应温度一般不超过806,双探针法等离子体参数,能有效的减小测量对等离子体的影响通过本次试验可以看到,高的放电效率不一定对应高的电子温度,另外取不同的参数时测得的探针I-V曲线图也不同,因此在实验时应当选取适当的气压功率以及探针位置和距离这样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是实验图。在|V|较大时理论曲线斜率为0.而理想实验曲线则有一个正斜率,这是因为在推导理论曲线时我们假设探针周围形成的空间鞘层很小,可以忽略。而探针拦截电子的面积一直不变,当X达到一定值时探针拦截电子的能力达到饱和,电流不再增大。而实际实验中探针周围的鞘层面积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这样探针拦截电子的能力会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强,于是I也会随之增大。

7,分析拉曼光谱的特点及其应用--根据拉曼光谱基本原理可以推测出拉曼光谱基本概貌谱线数且大致位置偏振性质和他们的相对强度,及其对应的振动方式。应用于有关分子的结构和对称性的信息。8,这次实验处理出了四处问题。

1)表格里的物理量忘了写单位---扣分了

2)表格里的物理量要写的准确无误--写错了一个没用的量 3)画图时坐标轴要在原点

4)小数的保留要准确,遵从规则

9,密里根油滴实验总结时我忘了讨论与拓展,只做了误差分析。而且我的实验结果误差较大一般条件下误差有1%左右。而事实是我的实验误差是2.3%这个实验主观误差较大选取油滴,算时间,仪器所引起的误差。

10,PhS接收到的溴钨灯辐射能量曲线与理论线比有起伏,主要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CO2等光谱结构产生的吸收透射造成的。狭缝宽度的作用是区分辐射光谱线。

11判断优化后的构型为最稳定构型;一般作频率分析看有无虚频存在,能量最低,对称性越大能量越低,即可判断最稳定构型。

12,改变磁感应强度B会观察到相邻两级谱线的重叠,且是不同的重叠情况。这是因为两谱线波长差>自由光谱范围则俩套干涉环就会产生重叠现象或者错级。

三、实验建议

1,2,3没建议

4,那个仪器怎么调也调不出结果。脉冲信号基本上没有反应。我觉得老师们可以自己调一调,看是仪器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在讨论换台仪器。(脉冲核磁共振仪)5,6,7,8,9,10,11没有建议

12,有一台仪器是坏的,随着电流的增大,电磁的线圈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B没有变化,可以说根本没有按标准加磁。做实验的教室可以考虑无磁的环境。否则实验受到干扰。

四、Origin8.0使用心得

这学期开始很多实验数据开始用Origin8.0软件,用软件作图,分析。而一般物理化学试验数据繁多,手工作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误差较大。另外同样的数据由不同统计者进行手工处理,其结果可能不同。用origin8.0软件处理数据,其优点包括如下几方面:消除统计者在处理数据时人为引入的各种误差,提高数据处理的精确度,从而为客观评价试验结果提供依据;②避免费时且又繁杂的数据处理过程,从而提高效率。

特点:使用简单,采用直观的、图形化的、面向对象的窗口菜单和工具栏操作,全面支持鼠标右键、支持拖方式绘图等。

两大类功能:数据分析和绘图。数据分析包括数据的排序、调整、计算、统计、频谱变换、曲线拟合等各种完善的数学分析功能。准备好数据后,进行数据分析时,只需选择所要分析的数据,然后再选择响应的菜单命令就可.Origin的绘图是基于模板的,Origin本身提供了几十种二维和三维绘图模板而且允许用户自己定制模板.绘图时,只要选择所需要的模版就行。用户可以自定义数学函数、图形样式和绘图模板;

可以和各种数据库软件、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方便的连接;可以用C等高级语言编写数据分析程序,还可以用内置的Lab Talk语言编程等。

还有很多功能有待我们去开发。

下载学习日本近代教育史的一点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日本近代教育史的一点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教育史学习思考题

    原始社会时期 1、原始社会时期留给你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请用几个简单的词加以概括。2、你认为原始社会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是什么?这会对当时的教育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3、......

    20 外国学前教育史二A:近代西方教育实践(大纲)

    07 外国学前教育史二A:近代西方教育实践 07 外国学前教育史二:近代A 第五章,近代西方教育实践一 【近代英国】 【大纲】识记:1,欧文幼儿学校2,免费幼儿园 领会:1,欧文幼儿学校产生的......

    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感想

    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感想 人们大都喜欢挤破头皮往前上,总对那些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但每每茶余饭后回首历史时,也会觉得受益匪浅,甚至对久久迷惑的某一问题恍然大悟。中国名臣魏......

    《中外学前教育史》学习资料

    闭第一页 深 圳 大 学 试 题 、试 卷 纸(A卷) 班级:09级学前教育大专班课程名称: 中外学前教育史 拟题人:王佳欢 10年10月 25日姓名: 学号: 审题人: 年 月 日 一、单......

    《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中国观》读后感(大全五篇)

    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然而,历史只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作用而产生的具象的体现,只有了解了一段历史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才能算得上是读懂了一段历史。对于我......

    浅谈日本文化及日语学习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浅谈日本文化及日语学习心得体会 在亚洲地区,中国和日本也算是个邻居,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日交 流也日益密切,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适当的了解一些日本文化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

    日本旅游心得体会

    7月7月至12日,我们全家随旅游团去日本旅游,感受颇深。 这次日本旅游,先后到了东京、横滨、箱根(富士山)、名古屋、京都和大阪等地。导游是一位持日本绿卡的北京人。据导游解释,还......

    学习日本的认真

    学习日本的认真 有一种思潮,认为日本不怎么样;有一种观点,认为无需追踪日本;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瞄准美国。最近十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日本却陷于停滞甚至负增长的泥潭。面对蒸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