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姓名:木胜双 班级:12药鉴 学号:2012312329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不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不同程度的认为医患关系不和谐。本文从医患关系现状、成因、重要性和缓解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试图为现阶段紧张的医患关系尝试寻找解决出路。
Summary: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s that the medical personnel and patients in medical procedure a special relationship healing, is the key in medical relationships, is a specific form of relationship in medical contexts.Both patients and health care personnel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view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This current situation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 causes, significance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and other aspects are analyzed, tried to present tens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try to find a solution.关键词:医患关系 现状 原因 对策
Key wor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Present situation Reason countermeasure 1当前医患关系
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者以为患者谋利益为己任,医务工作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为患者解除痛苦,捍卫生命,被施救的患者往往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治疗自己的医生。
近年来,医患关系却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中国医师协会最近一次统计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0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0.81万元。2医患关系不和谐原因分析 2.1医患双方沟通不畅。
医患双方掌握知识、信息的不对称,是医患双方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患者对医疗信息的了解远远不同于医务工作人员,他们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缺乏了解,过高的期望自己永远能够拥有健康,认为自己“花了钱,病一定能治好”,认为“医到病除”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患者的无知,就是医患关系沟通不畅的主要表现,这样也就给医疗服务工作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医方作为医患关系中的主导者,其行为直接决定医患关系的好坏和发展趋势。2.2医方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医院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医院的工作重心偏向经济创收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质量。很多医院为了创收不得不在患者身上做文章,开“大处方”、“过度检查”,甚至将科室对外承包,让一些不具备行医资格的人钻空子,冒充专家,自称教授,夸大医术,欺骗患者,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获取不义之财,对医患关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3医务人员道德问题。
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服务态度不到位,出现了索要“红包”等丑恶现象,极大的损害了大多数医务人员和医院的公众形象,导致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医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具有特殊性、科学性强、风险高的特点,自身的责任大、工作量大、压力大,一些人认为自身收入低,心理失衡,对待病人就缺乏关爱之心,只是机械性地照章办事,对病人态度生硬,无暇顾及患者的疑问和担忧,导致医患关系紧张。2.4患者缺乏对医方的理解。患者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了解,期望值过高,由于现在的医学水平还达不到治愈任何疾病的程度,医生水平再高也不能包治百病,而且经常会产生一些可以预见但却无法避免的并发症,但现在一些患者和家属会误以为,只要进了医院,既然花了钱就要达到期望的结果,如结果不理想就迁怒于医方,产生纠纷。另外,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当医方稍有不妥便持怀疑或对立的态度,认为自己权利被损害而引起纠纷。有的甚至把经济问题或家庭矛盾转嫁给医方,试图减免费用或发泄不满。3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3.1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
例如从诊断方面看,医患之间没有充分的交往,医生就往往采集不到确切的病史资料。从治疗方面看,患者遵从医嘱是治疗成功的关键。3.2融洽的医患关系会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应。
对于患者来说,不仅可消除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应激,而且可以从良好的情绪反应所致的躯体效应中获益。对于医生来说,从这种充满生气的医疗活动中亦可得到更多的心理上的满足,即良好的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的手段,它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而且对医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必要的。4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 4.1以积极姿态沟通。
如果医生固守旧观念,不与患者充分对话和交流,由自己决定一切,往往会因为患者对医疗的不了解、不知情而导致冲突。要实现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伦理学准则,就必须开放地让患者了解医疗活动的过程,增进医患理解、缓和矛盾,也有利于医患配合。4.2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医患相互不理解是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如果通过换位思维加以调节,患方可以理解医学的风险性、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让医者大胆工作;医方则要设身处地为患方着想,以患者的心情和渴望来理解他们的要求,并加以最优化地实现。
4.3风险意识不放松。客观事实和理性都提醒我们要辨证、明智、现实地权衡医疗代价与风险的问题。医生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对患者进行告知与沟通,让患者理解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正视风险,医患共同努力在权衡和预防中避险,或坦然面对难避之险。4.4坚持医学循证理念。
循证医学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临床医疗实践中,亦要遵循四大基本伦理准则:知情同意、自主、不伤害、最优化,每个医疗行为都应思考该不该做、怎么做、做了以后怎么对待等一系列问题,不能考虑不周即草率地实施,要循避害就优之法,在评价这些工作时也要循证说话,当前循证思维中最重要的就是循医德医风之证、循医疗质量之证、循服务质量之证、循法律法规之证。4.5积极引导舆论。
媒体是影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成为医患双方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催化剂。媒体报道医患关系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医患关系的和谐。涉及医患关系的报道要求记者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善于敏锐地观察分析问题,熟练地掌握报道技巧。关键是要在“建设性”上做文章,多写“建设性”报道,多从“建设性的角度”写报道,成为改善医患关系的“积极因素”。4.6加强医务队伍建设
首先,医务人员要树立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教育,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淡薄名利、乐于奉献;其次,医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多层次、多角度、多内容地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另外,医务人员还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充分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和消费权益,关心患者,爱护患者,视病人如亲人,进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医患氛围。4.7加强法制化管理进程
医患法律关系已普遍存在,医患双方应各自遵守应尽的义务,用法律来处理和维护医患关系。第一,医患双方都有共同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各方都要遵守卫生法规,要有统一的、有说服力的、比较公正的、有权威性的、真正能起到约束医患双方和解决矛盾的法规,并严格执行,这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法律基础。第二,执法要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有姑息行为的执法人员必须追究责任,对不正当的媒体报道,造成严重的后果,也理应追究其责任,做出相应的处罚。政府要引导群众依法办事,加强普法学习宣传和教育,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解决矛盾争端。4.8 建立投诉管理系统。
投诉处理不好就可能发展成为医疗纠纷,重视并及时妥善处理是对潜在危机的排除。小投诉包含了病人对医院的意见和建议,当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时,管理者应留意是否管理制度出现系统偏差,通过总结分析常见的小投诉,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系统纠偏。从这个角度说,“投诉是患者送给医院的礼物”,让医院不断改善其服务和管理。医院要设计切实可行的投诉处理流程,给患者投诉设计多种通畅的收集渠道,为调查记录提供科学实用的表格,并对医院可能出现的各类投诉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提供各级投诉的参考处理方案,是医院预防危机切实可行的工具。
投诉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帮助加强医院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减少医患信息不对称障碍,提高就医过程透明度;促使医务人员加强沟通,大幅提高服务质量,从而预防危机的出现;通过投诉管理,可以使管理者从投诉中总结出系统偏差,对投诉信息的分析,总结经验是最适合医院的管理经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也因此可以得到不断提升;医院投诉管理系统确保了患者和医院之间的反馈沟通桥梁,最终达到改善医患关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忠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7.20(7)[2]张平.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4)[3]张文芝.举证倒置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隐患[J].齐鲁护理杂志,2006,2(2).[4]刘存莲.关于医技科室医德医风建设的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2,3(10)[5]崔振平.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6]刘朝晖.目前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生物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盛慧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研究与实践,2008,(6)[8]张瑶英.改善医患关系 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42,128.
第二篇:对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对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近年来,医患关系在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在总体和谐中存在着不和谐,甚至形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态势,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而理论界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拟就近五年来国内研究成果作一综述。1医患关系的紧张现状
近年来,医患关系成为热点,缘于社会转型时期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②医疗纠纷以医疗过失为主转变为以非医疗过失纠纷为主。③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对其处理以行政为主体转变为以法院为主体。④医疗纠纷易于引发社会的反应,人的生命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构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⑤医疗纠纷的赔款额越来越高。刑事案件增多,个别地区甚至发生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病人疾病久治不愈,患方伤害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
2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2.1医方因素医患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医务人员。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医患关系来说,主导方面还是医务人员。医方因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医疗质量问题:一些医院规章制度执行不严,造成差错事故发生,或是技术水平低下,或者是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弄虚作假造成误诊误治等。其二,医风医德问题:一些医务人员素质降低、自身修养欠缺。其三,医患沟通问题:一些医务工作者“见病不见人”,忽视了病人心理感受,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造成病人的误解。其四,技术性违规问题:医方为避免医疗风险和责任而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其五,“以药养医”问题:医院实际上存在着“以药养医”、医务人员收入与病人所交费用多少挂钩的政策。药品的虚高定价是医疗费用高昂的主因和医卫界不正之风的源头,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2.2患方因素一是患方对医疗工作和医学知识的不了解,对医疗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认为治不好就是医院有过错,从而迁怒于医院和当事医生。二是患方认为治病是医务人员单方面的事而与患者无关,医方收取货币就理所当然要治好病。三是患方的道德素质问题。
2.3医患之间的关系因素一是医患双方事实上的不平等,而且医患冲突的最终受害者是患方。患者的求医与医生的施医而形成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会导致医生救世主式的诊治方法。二是医患信息的不对称。三是公益福利性与市场企业性的冲突,医疗卫生事业在医方是市场企业性而在患方则是公益福利性。
2.4社会因素第一,法制方面的因素。一是规范医患关系的法制建设滞后,无法可依。二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第二,制度方面的因素。一是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公,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卫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医院和城市,而广大乡村和小医院所占医疗卫生资源过于稀少。第三,新闻媒体方面的因素。媒界对患者具有同情心而缺少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其立场倾斜于患方,其报道偏重于患者,再加上某些媒体的不当炒作,引起社会公众对医院信誉的质疑。第四,医学本身的因素。一是医学高科技
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对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伤害;二是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它不可能包治百病。因此,有时医务人员并无过失,但仍发生不良后果,而这是患方所不能接受的。三是医疗服务发展水平落后于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增长。高强认为,当前群众越来越高的卫生健康需求和医疗服务的提供严重不足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集中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出现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
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3.1医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举措第一,狠抓医学基本功,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误治现象。第二,医院要完善医院管理、注重内涵发展、建立人文关怀的医患模式。第三,医院应重视医疗质量、重视人文关怀、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构建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第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关键在于培养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
3.2患者方面 患者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拥有自主权,患者要理解医学的高风险性和探索性,尊重医务人员,当诊疗出现意外时,应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患者应尊重医务人员、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积极配合治疗、恢复和保持健康;支持医学发展。
3.3 社会经济举措首先,关于卫生事业的指导方针。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不能变;坚持卫生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其次,关于综合治理,第一,应发挥政府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主导作用、改革医疗服务体制、转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监管、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等多方面,积极研究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有效措施。第二,综合治理是基础,市场化调节是润滑剂,法治化治理是关键。第三,要用法律和道德规范来调整医患关系,并加强医院现代化管理。第四,医患关系的改善有赖于国家卫生行政管理力度加大、医疗改革加快、财政补偿合理、法律法规完善、教育普及提高、媒体理性传播、社会大众道德控制水平提升等全方位的努力。
第三篇:医患关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医患关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4年3月8日下午,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社共同主办召开了题为“社会责任﹒行业声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会上,“两会”代表、委员畅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议题。大家认真学习了两会期间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指示,总书记指出:“必须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任何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都要严肃处理”。代表、委员们认为:习总书记指示非常重要,非常及时,非常到位。当前医疗环境需加改善,医护人员人身安全需要保障,医护人员尊严应得到维护,医患信任需要重塑,任何问题都要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决不允许任何人扰乱医疗秩序,决不允许伤害医护人员的事件发生。医患关系目趋紧张,医生与病人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打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破坏了良好的执医环境。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医患矛盾有激化的趋势。中国医师协会2004年《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将近3/4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起,打伤医师5人。2006年深圳山厦医院因为病人家属冲击医院,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医院在无奈之下,发给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每人一项钢盔,以求自保.。
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问题不断,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医患关系的现状
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去年6~7月份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据调查统计的数据: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每年发生医疗纠纷中要求赔偿有100例左右,到法院诉讼的有20~30例左右,在北京一年可能达到40多例左右。二级医院每年发生20例左右,到法院诉讼的有3例左右,而赔偿的数额三级甲等医院一年一般在100万左右。而且现在的赔偿额度越来越高。
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有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威胁院长人身安全;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有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院内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近日,出现的“职业医闹”,出现了医生上班请保安护送,医院开门请警察驻点等现象,使本该融洽与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竟然紧张到如此地步,以至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治安管理处罚法时,一些委员呼吁,这部法律应该将医院治安管理等内容单列出来,专门作出规定。
医患关系现状的原因分析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政府方面的因素
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财政投入占医院当年支出的比重,省级以上医院在5%,市县医院一般
在1%,乡镇卫生院在1%~5%之间。据报道,2003年,中国医疗总费用6600亿元,政府只负担17%,2/3以上的中国人口要靠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占卫生总支出的56%,政府预算支出在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3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居民卫生支出则从1978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0%以上。2004年12月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医疗服务成为居民第三大消费。而欧共体为80%~90%,美国为45.6%(老人、穷人、残疾人全免费),泰国为56%。众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古巴、朝鲜、苏丹、缅甸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尽管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大部分患者都是以自费方式来获得医疗保健服务,这种医疗服务付费方式使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预期效果有较高的期望,而绝大多数医患纠纷都是由于医疗费用与患者的期望疗效不相符合所引起的,即使医生尽心尽力去治疗每一个病人,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花费了高额医疗费用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难免会有一些想法。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达,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和国家政府来承担,不需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患者在心理上容易接受这种现实。因此,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初建、不完善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承受能力较低等情况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
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由于其本身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尤其是某些先进的、高风险的医疗技术的应用,尽管医务人员尽心尽力,也不能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因此,为医疗行为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尤为必要。美国是一个医疗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同样也会发生患者状告医生的情况,但通常不会出现围攻医院、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因为医患双方有共同投保的医疗责任保险。如果由于医疗差错,法院判决需要赔偿的,也由保险公司支付;如果要打官司,也由保险公司支付律师费。日本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有了医疗风险保险的保障,大多数医生心里也就有底了。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患者及其家属不会直接找医院、找医生个人,他们只需要请律师同法院和保险公司交涉即可,有效地避免了医患双方冲突的产生。医院和医生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中去。如果因为医疗事故或事件导致保险公司赔付额增高,对医生的直接后果可能是下一个缴费周期所缴纳的保费上涨,或者是保险公司不再给其承保,以致这位医生失业。显然,这样的分担关系也构成了对医生医疗质量的一种有力监督。
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2002年9月1日施行的《医疗事故条例》比之前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较大的进步,但几年来的实施情况显示: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比如“医疗事故”的概念,目前在医疗系统和法院之间仍有严重的理解歧义。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中,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过错推定和因果关系推定,因而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属于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倒置的范围,不必由受害人举证。最高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对医疗机构赋予的责任过重,扩大了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目前对是否应该实行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仍有争议。以上医患纠纷处理法规的分歧和争议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医院方面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院方对经济效益的热衷与追求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将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往往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以至出现见利忘义的现象。与医院服务相关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造成政府定价虚高;生产销售等流通环节多,层层加价,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
成等,增加药品和医用器材的销售量,现行医院的药品收入加成机制,也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检查和治疗。目前,从医疗行业整体来看,医疗设备越来越精,医疗技术越来越高,但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却没有同步跟上,医患矛盾日益加剧。
医患关系正处于剑拔弩张的局,,因此十六届六中全会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上构建和谐社会的日程。此外,何为和谐医患关系?和谐 医患关系:简单讲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医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患方)在医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协调匀称的相互关系。通俗一点就是指在医学活动的过程中医生与病人之间接成的和睦、融洽、相互理解信任的一种人际关系。那么就此我们如何解决日趋严重的社会关系呢? 解决之道
解决之道之一在于投诉管理。医师观念里有自然形成的“白衣天使”的想法,“医乃仁术”就必然意味着医师当然地占据着道德高地。如果发生违背医德医风的事情,很多医师认为是行业内部的事,“行有行规”,听凭处置就是。但对患者的抱怨,如果不是为了“行规”需要提供佐证的话,多半是置之一旁。反过来看,医务界似乎总是在那里自说自话。将心比心地想,如果医务界不注重患者的感受,患者为什么要那么在乎医务人员的感受呢?所以,医患双方的心结要从理解对方的感受开始,要正视感觉中的不爽。这样才能知道,医疗服务的道理不是“有什么给什么(供给导向)”,而是“要什么给什么(需求导向)”。将此理念想清楚,解决之道就不难寻求
解决之道之二是危机管理。医疗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这句话近年来耳熟能详,说起来是希望全社会都能理解医务界的苦衷,实际上反而成了医务界与外部世界沟通的障碍。因为假设这样的风险成立,那为什么看不到组织化的应急响应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呢?如果说医疗完全没有风险的概念和应急的考虑,当然是有失公允的。但问题是,医务界通常如何看待风险和应对危机。
众所周知,医疗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相当高,但应对医患危机的组织能力却相当簿弱。究其原因,医院内部的组织目标分化严重,但协同性与集合化能力差。尤其是,针对服务对象病人,组织内各部门宁愿相信他们是在对各自不同的专业负责,而不是对病人负责。所以,要让医院启动危机管理仍是理念问题,医院到底是专业人员分散自治的集合体,还是密切合作的有机体?医疗到底是对专业负责,还是对患者负责?作者建议,可将医患关系纳入医院客户管理的管理工具之中,将医患沟通纳入到实务管理和技巧培训的计划之中。
解决之道四
加强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人文素质。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树立服务理念。如国家最新推出,国家卫计委官网公布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这个由卫计委、教育部、财政部等7门共同发布的《意见》指出,2015年,各省将全面启动以5+3”为主要模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生,均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且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培养沟通能力。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培训,了解患者需求,坚决不走形式路线,真正做到切实了解患者需求,与患者和谐沟通。
面对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政府、社会及我们共同的努力。此路漫漫,需吾们上下而求索。
第四篇:医患关系的成因及对策
医患关系恶化的成因及对策
如今,医患关系并不和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不断改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传统的医患关系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不争的事实。医生与患者本应并肩作战,对抗病魔,如今却站在了对立面上。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医疗纠纷明显增多,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甚至出现患者及其家属打砸医院,围攻、殴打甚至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医患关系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众所周知,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社会的稳定有很大的作用。只有和谐,完美的医患关系,才能获得更好的医疗效果,达到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医患关系的良好与稳定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使国家继续繁荣稳定地向前发展,才能使人民更加安居乐业。所以,鉴于现今 的医患关系仍然紧张与恶化的形势,国家各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这种持续存在的关系,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所以,我们有理由继续认清医患关系恶化的成因,并找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来使得医患之间重新获得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关系,从而获得良好的医疗效果,这也是大家的共同期待。
医患关系的现状可以用这样一组数据来说明:
有报道,“医患纠纷数量每年以 20%到 30%的速度递增”“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 270 家医院的调查显示:73.33%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纳住院费用。
据中国医师协会2009年对114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每家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22起,发生打砸事件2件,打伤医师2人,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10.81万元,患者和家属打砸医院、殴打医务人员等恶性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很多医生对自己的执业环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恐惧。暨南大学的一项研究则表明,在接受调查的8000余名医务人员中,有65%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躯体的伤害。
下面就医患关系恶化的成因及对策进行详细地分析。1.医患关系恶化的成因: 1.1医院方面 1.1.1医院内部改革滞后。虽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卫生机构的活力不断增强,医院的硬件建设、诊疗技术、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改革始终没有较大的突破和进展,大多数医院还缺乏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调整内部结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机制,服务质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
1.1.2医院扩张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城市的一些大、中型医院存在扩张的趋势。这些医院包括医科大学的附属及教学医院、省市级医院,聚集了众多高水平的人才,拥有名目繁多的高新技术、设备,进行床位设置、服务项目的扩张,有的甚至组建医疗集团。而医院扩张所需资金政府补贴很少,一般由银行贷款而来,医院必须通过业务收入偿还贷款。这也成为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的原因。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加重了人民群众看病的负担。而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不到最有效解决是我国医患关系恶化的一大背景。
1.1.3医院重程序服务、轻人文关怀。有关调查表明,医患关系紧张引发的医疗纠纷,40.0%与医护人员缺乏爱心、责任心、同情心有关。医院只重视医疗程序服务,注重患者躯体疾病的治疗,忽视了患者的权利和心理需求,对医疗环境缺乏人性化建设,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医疗效果不尽人意时,患者迁怒于医护人员,出现医患关系紧张
1.1.4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尚待提高。我国医务人员队伍职业道德和法律l意识总体来说是好的。他们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但也存在一些害群之马。这些人服务意识淡漠,道德品质低下,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患者权益,开大处方、过度医疗,浪费患者有限的医疗费用;收受“红包”、药品和器械销售回扣,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整体形象,导致患者产生怨愤和不满。
1.1.5在医疗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我国医疗服务的现状是患者交费,医院提供诊疗服务。因此,医疗市场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国目前的医疗市场是一种特殊的、不完整的市场,医疗服务并不完全受市场调节,医疗服务的价格范围受政府调控。虽然市场化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可以通过市场经济更加合理地配置紧缺的医疗卫生资源,让医疗机构通过竞争提高服务质量,但是这种医疗服务市场化的趋势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首先,市场化使医疗服务失去公平性。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91个成员国的卫生系统分3个方面进行了绩效评估,在卫生负担公平性方面,中国排列在188位,即倒数第4位,属于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其次,医疗服务市场化使医疗机构遵循效率原则,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了对社会服务公益性质的体现。医疗服务是卖方市场,需求变化的弹性小,价格不是通过供求关系和充分竞争形成,很容易出现供方诱导的需求。在医疗服务市场化的运作中,政府关心的是社会效益,但政府的补贴却逐年减少。因此,医院首先关心的是经济效益,表现在强化经济目标、弱化质量目标,导致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等惟利是图的不良行为。由于政府与医疗机构两者的着眼点不同,如果不充分认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性,就会出现2个目标的背离,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1.2患者方面
1.2.1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同时对提供服务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医疗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甚至有人错误地提出:活人进了医院就不能死了出去,把医院当成了能包治百病、起死回生、只生不死的仙境,这无疑是不现实的。
1.2.2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过重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目前,医疗费用居高是我国各地的普遍现象。有资料显示,近5年来,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以每年分别增长13.0%和11.0%的速度上升,明显高于人们的收入增长幅度。我国总医疗费用连年上升,而公共卫生投入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却连年下降。这导致患者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1980年,居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是23.0%,到2000年,已上升到60.6%;而同时期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30.0%,其他发展中国家是42.8%,最不发达国家是40.7%。患者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对医疗费用斤斤计较,一旦治疗效果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就会引发医患纠纷
1.3医患双方
1.3.1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结果认识和要求存在差异由于医患双方专业分工、知识背景及各自权益的不同,面对同一个有争议的诊疗结果,就存在归因的认识与动机的偏差。医方的角色意识形成的主导思维是:是否符合专业标准,是否是疾病的演变趋势,是否是技术水平与设备性能的问题。而患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权益是否受损,医方是否有责任,怎样才能获得最大补偿。医方从专业角度归因为正常的诊疗结果,患方可能归因为医方的诊疗失误或者医疗事故,片面追究医方的责任。比如,对国际上公认的医疗确诊率为70.0%,急诊抢救成功率为75.0%的经验标准,患者可以接受医疗行为的总体成功概率,但对于发生在自身的不理想结果却不能理性接受,甚至反应强烈,以致引发医患矛盾
1.3.2医患沟通尚未规范化、制度化。医患沟通能使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理解,并能取得患者最大限度的配合,从而避免纠纷的发生。以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为例,2004~2005年共发生医疗纠纷35起,其中因为医患沟通不当导致18起,这充分说明医患沟通对医疗纠纷的重要影响。但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医患沟通还未规范化、制度化,致使医护人员在沟通中缺乏必要的方法,未掌握沟通的技巧,很容易出现沟通不当的情况,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1.4社会方面
1.4.1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从法律角度看,医患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医患关系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医学科学是专门研究人类健康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医学实践中任何失败都会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死亡。中国著名外科教授吴阶平曾说:“医学的进步是用无数患者的痛苦和牺牲换来的。”因此,对于医学这种高风险的职业活动,必须用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出现问题时,医患双方才能够依据法律、法规理智处理。但是,目前,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医疗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有关医疗卫生保健的法律、法规却并不十分完善,尤其是规范医患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规定还远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医事法,对医疗是否是一种消费以及医疗服务的性质等基本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对医疗行为中经常面对的知情同意权的法定主体序位和履行告示的范围、标准、要求、界定与医疗特权的范围、免责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和相关的司法解释。对医疗纠纷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在处理医疗纠纷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少医疗纠纷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法律依据,忽视了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复杂性、高风险性。这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卫生、治安等方面立法的相对滞后,直接导致医患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医疗纠纷处理难度加大。例如对于”医闹”问题,虽然也有卫生部和公安部的联合发文,但其可操作性、震慑力和执行力度等还远远没有达到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上,我国虽于2002年就由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几千元的鉴定费以及鉴定费该由谁支付的问题,马上就成了医疗纠纷协调解决的第一个争议。倘若意见不一,个别患者则有可能寻求其他非法甚至是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导致医患关系矛盾。
1.4.2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国家统计局对城市居民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家庭年平均收入的最高与最低的差距从1981年的2倍增加到1998年的4.5倍。差距扩大的速度之快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意味着社会财富日益向高收入者集中,两极分化日趋加大。社会财富分配的差异造成了居民社会地位的差异,也因此产生了医疗消费的不公平。某地区13家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1997~2001年门诊诊疗的费用人次比指数,厅局级干部为2.397,最高达2.997;而一般干部仅为0.751,最高仅为0.869。差距之大超过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性的质疑。1991年武汉市的一项调查显示,75.0%的市民认为自己处于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当中。贫困阶层面对疾病时,难免情绪处于负性状态,心理失衡,以致稍有不满,就容易引起医患之间的冲突。因此,因社会财富分配的差距造成的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催化剂
1.4.3医患关系调控主体不到位医患关系调控主体是政府,但需要明确具体的执行者。目前,有资格成为调控主要执行者的是各级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但是,这些部门仍然在扮演“办医”的角色,与医疗机构存在着过于紧密的利益关系,尚未进入代表社会比较中立的“管医”的角色,因而很难进行公正的调解与平衡。患者认为医疗行政主管部门与医疗机构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因而他们在寻求公道时不去找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而是诉诸法律、新闻媒体,或者直接到政府上访。此外,调控缺乏有效机制是医患关系利益失调的又一重要原因。有效的调控机制应该是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法律与道德的联手,而我国目前则是法律与道德各自为政,致使调控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1.4.3医疗保障不足,资源分布不合理。一份统计资料表明,美国医疗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7%,中国的医疗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中国国家卫生投入占世界卫生投入的1%,却服务了占世界总数22%的人口。当前,我国公立医院一方面要承担起社会公益事业的职责,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却严重不足。由此导致许多公立医院通过增加服务手段来增加经济收益,以维护运行和发展,从而使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医患关系紧张,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在另一层面上导致整体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尽合理。二是法制不健全,医患沟通渠道不畅。由于卫生、治安等方面立法的相对滞后,直接导致医患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医疗纠纷处理难度加大。例如对于“医闹”问题,虽然也有卫生部和公安部的联合发文,但其可操作性、震慑力和执行力度等还远远没有达到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上,我国虽于2002年就由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几千元的鉴定费以及鉴定费该由谁支付的问题,马上就成了医疗纠纷协调解决的第一个争议。倘若意见不一,个别患者则有可能寻求其他非法甚至是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导致医患关系矛盾
1.4.4部分新闻媒体不实报道加剧医患双方关系紧张。部分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过激的报道,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往往只听患方一面之词,为了获得新闻卖点,追求新闻效应,不去认真核实。医护人员成了患者的“敌人”和法庭上的被告,医方的正常工作秩序、合法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很多媒体对医疗机构工作的评价并没有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不确定性、高风险性,而只是把它当作一般的服务来理解,难免产生失实的报道,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对医患关系的紧张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医患关系的对策
2.1医院方面
2.1.1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要使医护人员在医疗服务中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医疗机构必须定期检查、督促,加大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力度。例如,昆明市延安医院出台了持续专业教育及培训制度、临床督导制度、临床审核及质量保证制度、医疗风险事件申报制度、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制度、医疗风险保险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涵盖了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保证了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整体素质能够持续提高,保证了医疗质量,坚持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对改善医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2.1.2理性发展医院,避免盲目扩张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大、中型医院的快速扩张,使本来就不合理的卫生资源的配置更加失衡,导致医疗资源在层次布局上向高端服务集中、向高购买力的地区集中,从而使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大降低,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无法彻底改变。因此,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措施:大力发展社区和农村医疗。这就为医院的盲目扩张敲响了警钟。大、中型医院应该理性制订发展规划,避免不切实际的扩张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应降低医疗费用,从而改善医患关系。
2.1.3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已成为我国医疗单位的共识。这一模式的建立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当务之急。必须使医护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注重患者的心理及情感需求,让患者体会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关怀,从而促进医患关系的融洽和协调,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基础。此外,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医疗技能,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的自制力和承受能力、理解能力及社交能力,全面提升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这对改善医患关系将产生积极作用。
2.1.4打造优质高效诚信医院。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面对患者,并为患者提供服务,因此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承担着重大职责。首先,各级医疗机构要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端正办院思想,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努力打造诚信医院品牌。其次,我们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狠抓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建设,切实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坚持抗生素分线使用规定,加大违纪违法事件的惩处力度,严禁红包、回扣、提成等丑恶现象。大力加强科研教学,鼓励学习培训,提倡技术创新,提高医疗质量,塑造良好技术形象。再次,要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档次。在这方面,移动公司、肯德基等国有和私营服 务型企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服务理念、服务意 识、服务措施等等。我们可以巧为借用、融会贯通,联系医院和患者实际,以患者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出台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举措,让病人切实感受到医院服务的温馨与周到。最后,在国家医疗资源紧张状况逐步缓解的情况下,各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各级医院,要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将工作重心由疾病诊治逐渐向健康指导、心理咨询和预防保健等方面延伸,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2.2患者方面
2.2.1加大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力度,逐步缩小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结果的认识差异 医患双方对医疗结果认识的差异取决于双方专业知识差异。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致使患者对医疗结果的期望高于实际情况。因此,加大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力度,让广大患者了解一定的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诊疗常识,对缩小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结果的认识差异有重要意义。
2.2.2严格执行收费制度,明码标价,合理收费,增加收费价格的透明度,减轻患者负担,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2.3医患双方
2.3.1重建医患之间的诚信关系 医患双方缺乏诚信,损害了双方的利益,也使本来就矛盾重重的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因此,重建医患双方的诚信,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措施。医方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改善就医环境,适当降低医疗费用;患方应该对自身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医方开展诊疗活动,充分信任医护人员,不隐瞒病情或故意刁难医护人员,并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尊重医护人员和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2.3.2建立规范化、人文化的医患沟通机制 医患沟通的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包括情感、语言、姿势、行为等方式,可以与患者沟通,也可以与患者家属、朋友、同事等沟通。好的医患沟通应该是规范化、人文化的沟通。因此,应建立医患沟通的相关制度,让医患沟通有章可循,通过医务人员与患者及时、恰当的沟通,让患者充分理解医务人员,也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者之间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此外,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履行告知义务,完善各种知情同意书,使医患沟通文字化、痕迹化。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状态,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化
2.4社会因素
2.4.1保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阿拉木图宣言》指出:“政府对其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中指出,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因此,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政府应该适当增加公共卫生财政支出,减轻公民个人医疗费用的负担,让广大患者看得起病,同时兼顾医院的发展和医护人员的利益。国家加大了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投入,才能避免医患双方在医疗费用上发生过多纠纷,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国家保证了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医院就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医疗质量的提高上,才能充分体现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平性。
2.4.2完善医疗服务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医疗服务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卫生法律、法规,使医疗行为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提高医患双方的法制观念,使双方在具体的医疗活动中懂得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更为理性地看待医疗活动。
2.4.3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转变角色 在21世纪初期,我国政府应该完成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由“办医人”到“管医人”的角色转变,必须代表社会整体健康和社会公正,为医患双方充当裁判和法官,当医患双方利益出现冲突时,可以公正地进行调解与平衡。
2.4.5加大对新闻媒体的监督力度,使媒体理性传播 在我国,医患矛盾将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突出,医患关系的调整与改善也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因此,传媒应对此有理性的认识,要用平和的态度去面对,客观报道。国家宣传部门应该加大对媒体的监督力度,让媒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实事求是地做好新闻报道,不应将少数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放大为整个医疗队伍的风气,应重在疏导而不是火上浇油;要站在公正、全面的立场上,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进行客观报道与评论,从而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沟通的桥梁。
结语:
医患关系的改善,对国家的稳步发展,人民幸福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它的改善有赖于医疗机构主体自身的完善;公众道德水平的提升;国家加大卫生行政管理力度,加快医疗改革,合理对医疗机构进行财政补偿;有赖于法律、法规的完善,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媒体的理性传播等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大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医院健康发展、诊疗环境改善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对医患关系成因的分析,我们也得到了相应的对策。医院的制度不完善可以进一步完善制度,患者的知识不足思想片面可以加强宣传教育,医患沟通有问题可以改善沟通,立法不足、政府投入不够、社会医疗体制不健全,均可有相应政策。然而,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做构建健康和谐医患关系的有力推动者,让百姓得到实惠,努力实现和谐医患关系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砖添瓦。相信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医疗事业一定会更加规范,更加公平,医患关系一定会更加和谐。
第五篇:医患关系现状与对策
医患关系现状与对策
医患关系现状与对策 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疗职业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并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病人与医生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病人为中心的人群之间的关系。医患关系按照诊治实施的有无分为技术方面和非技术方面,前者是指在实施措施的决定和执行中医患双方的关系;后者是指实施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相互交流而涉及的伦理学、心理学方面的关系。从医患关系的基本属性来看,一表现为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二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
目前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看,医患间的关系基本上还是融洽的,但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上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上海医科大学医院管理处对全国7所医院582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患关系紧张的占29.72%;据中国消协的资料显示,1996年医疗投诉月均发生数为2.64件,1997年10.17件,1998年为11.75件,1999年为22.25件,在3年多的时间里,其增长幅度接近10倍,中华医学会2000年对全国326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发生医疗纠纷的占98% ;上海市卫生局一项调查显示,今年医疗纠纷以11%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相关医疗纠纷事件也屡见报端。另外,据统计,1998年~2001年,仅北京市71家二级以上医院,就发生患者影响医院诊疗秩序的事件1567起,医务人员被打事件502起,其中被打伤残者90人。2005年八月份,福建发生了一起患者杀害经治医师的恶性事件,由此医患关系的恶化发展到了极端。
医患关系的现状归结起来可以从患者的角度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角度来分析。
从患者方面问题有:(1)病人对自已所享有的权利不清楚。病人的权利包括:拥有疾病获得救治服务的权利,有获得受到尊重的、公正的、费用节省的医疗服务的权利,有知情并参与做出诊治决策的权利,有保密权和隐私权。病人的权利是一个消费者权利的体现,但目前法律对其保护作用极其脆弱;病人往往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病人对医院有时处于既离不开又无奈的境地,常常不能获得有效的保护。(2)解决医疗纠纷有“几难”:病人找医院交涉难,医疗事故鉴定难,打官司难,胜诉更难,由此导致一些病人不能理性
对待。医患关系及矛盾突出的原因主要在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健全,病人就医的思维模式,在单纯追求疾病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的心理、精神因素及对环境要求的主动行为,越来越重视自已应享有权利;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角度有以下问题:(1)医疗机构改革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医院还缺乏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去调整供给和内部结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机制,面对市场经济做的却是计划经济的事。医疗服务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而且还引发诸多医患矛盾,造成医患之间的关系恶化;(2)医疗对象物化与非人格化,现在,主要由医患直接交往为前提的传统医患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科技的发展,大量的第三者物质性媒介的介入,使得医生同第三者的“ 交流” 多于同患者的交流,形成医生看病只针对疾病的本身,而忽视了患病的人,医患双方在感情、思想上的交流日趋减少,最终造成医患关系的物化;(3)医患之间民主化的滞后,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家长式的伦理思想仍根深蒂固,并充分反映到医患关系中,主要表现为主动-被动型的关系,患者对医生是绝对服从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民主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并开始逐渐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传统的家长制思想与医患关系民主化思想不断地发生冲突正是人们开始懂得如何运用自己权利去保护自己的利益的反映[4]。
二、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影响医患的关系的因素总体上来说可以归纳为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法律法规因素,人文道德因素以及技术因素。
(一)社会因素目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医疗系统服务质量不高,收费却很高,此外由于媒体对医疗系统的负面报到过多,导致一部分人对医院及医务人员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这部分人生病就医本身就怀着敌视情绪,一旦病情没得到及时控制更是印证了之前的观点,必然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经济因素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推动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对医患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我们目前正处于新旧观念更替的变革时期,在各项政策措施没有完全配套,市场经济不十分发达,社会风气还有缺陷的情况下,医务人员从一个封闭的王国突然闯入一个讲究价值规律和竞争的商品世界,置身于一种多元的经济利益交错之中,必然要衍生出各种矛盾和冲突,有些人难免会被金钱和物质利益所诱惑。反映在医院方面,主要表现在下达承包任务时,强化经济目标,弱化质量目标,导致了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等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使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下降。反映在医务人员身上,少数人产
生了拜金主义思想,导致工作中不负责任,对病人冷漠,以职谋私,诱使病人送“ 红包”,甚至勒索病人钱财。这些情况将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的严重恶化,从而产生医患矛盾与冲突[4]。
(三)人文道德因素包括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认知水平及道德标准、观念。只有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和道德观念提高到一定的层次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势。只有医者真正把救死扶伤当成自己的天职,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才会以高度的责任心去面对病人,就不会出现因为医务人员语言粗俗、不拘小节、对病人答非所问,三言两语应付了事,或在为病人做诊疗时说笑、打闹,导致病人对诊疗的操作规程、效果产生怀疑;一旦病情变化发生意外,病人首先想到的是医务人员的失职,难免发生纠纷。对病人来说文化素质提高了,认识水平上升了,道德观念改变了,就医时就以平常心对待,对医生就会多一份理解,当然就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当然我们远远还没到这个阶段。
(四)法律法规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等,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需要一个过程,而对法规的宣传执行和监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目前还不能将所有的医患问题都规范。
(五)专业技术因素有的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不够过硬,致使病人的病情拖延甚至恶化或是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导致病人及其家属与医务人员关系僵化。与之相比,一些临床经验丰富、技术高明的医生能够在短期内解除或缓解病人的病痛,通常受到病人的爱戴,医患关系十分和谐。
三、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在医疗活动中将病人放在中心地位:医学的最终受益者是病人。让病人充分知情,积极参与;对病人的愿望需求应答准确迅速;加强医患双方的交流;向病人和亲属提供咨询与帮助;维护病人的尊严;鼓励病人和亲属反馈信息,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当不良反应发生时需直言相告;给予病人扶助支持—这些都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的实质内容,也是众多医务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冲突不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部分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差,服务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观念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强化及时服务观念,提高服务工作效率。其次,要强化“应答”服务观念,提高服务工作的严密性。再次,加强“谨慎”服务态度,提高服务工作的科学性。
(二)建立并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当前在医疗行业中还存在许多不良的风气,影响了整个医疗队伍的形象,也间接破坏了医生与患者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或规章制度,来约束、纠正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重塑医生形象。
(三)努力钻研,提升专业技术 医生的职责是为病患解除病痛,这就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临床技能作为基础。而这些又只能通过努力钻研获得。拥有了高明的医术就可以为患者解除病痛,而作为患者恢复了健康必然对经治医生充满了感激,这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非常有利的。
(四)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作为医务人员不仅要医术高明,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所谓大医精诚是也。患者信任医德医风高尚的医师,依从性也好,这样不仅有利于诊疗措施的开展,也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故有必要在医疗队伍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树立典型模范,并开展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监察工作。医患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除了处于医患关系中主导地位的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开展服务并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外,还要患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构建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让我们共同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