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01:1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警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警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社区警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社区警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李 渊 博

内容摘要:警民关系问题目前不仅受到公安机关的重视,也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研究警民关系现状、影响因素及寻求评估警民关系状况的科学方法,探究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的有效途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区警民关系、现状、对策、原因

引言: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频发,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化,而各类涉警案件也时有发生,导致警民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严重的失调和冲突。作为公安机关要全力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如果没有良好的警民关系,没有群众的支持,紧紧依靠警察自身的力量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是很难实现的。和谐的警民关系是人民警察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推动警务工作的内在动力。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公安工作就会脱离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从而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以便将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完全发挥出来,将各种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社区警民关系的概念

(一)警民关系是指人 民警察在打击违法犯罪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与社会公众自然而然的形成包含权利义务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警民关系就是要充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其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警民关系和构建社会治安环境的新局面。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部针对新时期任务,是公安机关今后较长时期的核心工作。

二、社区警民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不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公安民警大走访等一系列活动,公安机关逐步拉近了与广大群众的距离,警民关系正朝着良性的轨道发展,较之以前,警民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和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开展正规化建设,队伍的整体形象明显得到改观,人民群众的认可度逐步攀升。一段时期以来,公安机关在自身建设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这些活动的开展,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对于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曾经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人心向背”的警民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融解,人民警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逐步回升,人民群众对我们党领导下的这支半军事化机构是有信心的。

(二)通过发挥严打防范职能,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明显得到提高。公安机关通过开展各种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通过走访调查,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占85%以上;对人民警察的信任度占90%以上。道路通行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人民生民财产安全进一步得到有力保障。(三)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和出台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通过走访,多数群众认为公安民警能积极主动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特别是开展扶贫济困、助学、救助等为民活动,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满意度。经调查,85%以上的群众对窗口单位民警服务作风满意,认为工作效率比较高。

(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回访,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了解度得到提升。近期以来,公安机关就执勤执法、办案工作进行大幅度地回访,认真聆听意见和建议。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这一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警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虽然当前警民关系相对比较融洽,群众对公安工作比较理解、支持和肯定,但受新形势下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群众对公安工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满意,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支持和肯定,但受新形势下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群众对公安工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满意,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或多或少一些不和谐音符。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警力经费不足,破案率不高,社会治安状况与群众期望值有差距。伴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治安环境的日益复杂,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凸现,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对敌斗争日益复杂,加之犯罪的新型化、智能化,使得公安机关面临的任务日益艰巨繁重。警力和经费的严重不足,直接制约和影响了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致使许多公安机关没有足够的警力参与社会管理和治安防控,导致预防和打击犯罪能力不强,抢夺、盗窃等常态性案件破案率又不很高,治安状况不能令群众完全满意,影响群众安全感。

2.理念偏离轨道,损害警民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警察紧紧围绕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打击犯罪活动,为维护社会安定和社会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也存在个别警察执法素质不高、执法行为不规范、缺乏端正的的执法理念;不按章程办事,缺乏责任意识,遇事推诿,推卸责任,导致“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警涉黑案”现象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徇私枉法和执法犯法现象。虽然这只是在个别警察身上发生,但其影响极其恶劣,它损害了人民警察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既而降低警察队伍的公信力,严重破坏警民关系的和谐构建。

3.缺乏有效舆论引导,影响警民关系。(1)是人民警察经常以“英雄战士”的形象呈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增加了公安工作的神秘感,导致人民群众因不了解人民警察工作,而对警察敬而远之。(2)是舆论引导能力不强,导向不正,误导了警民关系。一些媒体为吸引眼球,在报道涉警案件时以不切实际的扭曲公安工作和丑化公安民警,经过其网上的舆论误导,产生巨大负面效应。(3)是个别媒体对公安机关内部出现的一些负面消息进行无限的扩大和炒作,导致部分网民对警察情绪化否定,使警察失去权威,导致警察的形象受到极大地损坏,加剧警民关系不可调和性。

(二)群众因素 1.人民群众奢望过高,影响警民关系。人民群众存在对公安机关期望值过高,认为人民警察是万能的,既要打击犯罪,侦查破案,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执法过程中,个别群众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少数群众只愿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力,不愿承担其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一些群众的夙愿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不满情绪,就在网络上大肆宣扬消极的看法,产生负面效应,甚至寻衅滋事,干扰公安机关正常的工作及运行。也有些群众看待公安机关的一些情况时,只看到公安工作存在瑕疵与失误,存在着“一叶遮目”和“以偏概全”的视角问题,又加之少数民警存在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导致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不信任,产生警民关系隔阂的不良现象。

2、部分群众觉悟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警察正当执法不配合、不支持、不理解。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群众对国家法律和政策知识学习较少,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高,对民警的正常执法活动不支持、不理解;有些群众受一些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正义感下降,“事不关己”等消极心理较为普遍,对人民警察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不愿协助,不愿配合,不愿作证。反之,在发生重大案件一时侦破不了时,便横加责难;还有少数群众不履行法定义务,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后,就迁怒于公安机关,以至妨碍执法、殴打、谩骂民警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民警因素

1、服务群众观念不强,影响警民关系。公安机关一些警察对广大人民群众没有责任心,缺乏真情实感、群众意识淡薄。在接待群众上访和报案过程中,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且态度蛮横,经常以居高临下对待,使群众产生不满情绪。民警在平时值班时,也存在只接警不出警现象,值班组与值班组遇事互相推诿,服务意识缺失,对人民群众的反映的问题采取消极的措施或者采取命令的方式解决。

2、警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警民关系。警民关系是最受社会广泛关注的一种关系之一。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然而,由于公安机关个别部门和个别警察的负面影响,如人民警察队伍里少数“害群之马”在工作中,确实存在以执法者高高在上而自居,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行为粗暴、不作为和乱作为等坏现象,从而使人民群众丧失了对公安机关的信任感。

3、部分民警能力素质不高,违法违纪,侵害群众利益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民警宗旨观念不强,执法不规范,总认为公安机关就是管理机关,常以管人者自居,耍特权、抖威风,对待群众冷横硬推,办理案件不及时,甚至出现执法不公现象,伤害群众感情。个别民警不会做群众工作,实际工作中缺乏技巧,不善于化解矛盾,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与“三懂四会”的要求相差很远。更有少数民警执法犯法,通风报信,利用职权之便为非法经营活动提供保护等,这都严重损害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影响警民关系的和谐。

4、警察职责扩大化,一些非警务活动直接把警察推向群众对立面。一方面,公安机关许多承诺特别是在110服务方面过于宽泛,影响了警民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少数地方在处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群众信访、计划生育等问题时,往往要求公安机关直接参与处置,把警察推到群众的对立面,部分群众便将一些矛盾转嫁到公安机关,加剧了警民冲突,影响了警民关系和谐

(四)警民因素

1.警民之间有隔阂。这种隔阂不是短期内或是一两件事上形成的不理解,是我们警察较长时间没有主动的与群众沟通所造成的彼此之间的敌视状态。

2.警民之间有偏见。偏见就是彼此之间的优点与成绩很难被对方认可,缺点与错误极易被对方接受。由于各种原因,群众对公安局机关办事程序、方式方法并不了解。

四、解决社区警民关系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公安机关亲和力。

1.是要进一步完善队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坚持“细化量化、层层分解”的原则,对各警种、各单位职责进行界定和明确。积极实行网上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 2.是大力加强和谐警营建设。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整个公安队伍建设之中,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和警营内部亲和力。严格遵守公正执法,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

(二)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公安机关要公开包括执法在内的各项依据及程序、刑事、行政执法以及警务工作纪律等内容。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工作办事办案准则,大力推行阳光警务工作,除公安工作需要保密事项以外,关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警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三)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1.执法理念。公安机关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执法理念为指导,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积极探索和尝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思路、新对策、新方法,不断增进公安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2.执法方式。公安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在严格执法、和公正执法的前提下,实现文明执法和人性化执法,把执法办案和促进警民关系结合起来。

(四)塑造民警良好形象,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一是广大基层民警在执法执勤过程中,民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群众中留下深刻印象,警察的作风、形象不过硬会破坏警察的声誉,从而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二是人民警察在工作中要彬彬有礼,热情服务,对待人民群众和蔼可亲;平时注意个人仪容仪表整齐整洁。三是人民警察要关心每一位群众,了解每一位群众的诉求,视人民群众为自己亲人,良好的警察形象和信誉能够赢得公众的信赖、支持和合作,进而建立良好的治安秩序和安全环境。

(五)提高执法办事效率,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出台各种便民利民措施,为了最大限度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通过网上服务,预约服务,应以期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事期限,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公安机关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能速办的事情立即办好,能今天完成的事情不要等到明天。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理念。从而使各项社会管理工作与服务工作既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又有利于警民和谐关系的构建。

(六)加强沟通交流渠道,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搭建社会联络平台,与社会进行有效交流。各级公安机关应当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警务活动,让社会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公安工作,对塑造公安机关良好形象和对和谐警民关系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结束语:公安机关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注重警察队伍实战培训,讲究执法艺术,能动地开展群众工作,努力建立起和谐的警民关系。人民警察作为警务活动主体, 应主动从思想认识、组织保障工作落实等多角度,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始终走群众路线,对人民群众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才能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从根本上实现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以便将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完全发挥出来,将各种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第二篇:社区警民关系调研报告

社区警民关系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区”,一个我们不可缺少的群众基础综合机构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如今面对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法制观念的不断加强,作为我们公安机关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意义重大而深远。社区警民关系作为最重要的警民关系之一,如何建设好社区警民关系是摆在我们各级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

结合前期的暑期见习和大学期间的社区调查,可以认识到如何建设和谐的社区警民关系,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社区、警民关系、公安机关

一、建设和谐社区警民关系的意义

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在打击、预防犯罪和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种警务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社区警民关系通俗上讲其实就是社区民警同社区内的老百姓的关系,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良好的警民关系是社区安居乐业的基石,有利于社区警务健康顺利发展,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警务的效能。社区民警只有扎根社区,和社区群众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尽快打开社区警务的工作局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恰好抓住了社区警务建设和社区建设的结合点,通过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服务,解决群众关心的治安热点问题,不仅可以进一步改善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提高社区民警在社区民众中的威望,还可以使社区警务建设更加顺利的开展。警民关系好,则社区警务如顺水行舟,快速而平稳;反之,就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反退。

有了和谐的警民关系,警民联手共同构筑一张强大细密的防止犯罪、打击犯罪的巨网,我们的社会治安才能有深广的根基和无穷的力量,这就是社区警务真谛之所在,也是和谐警民关系的精髓。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长期以来公安工作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治安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提高治安工作效能,必须依靠群众。因此,良好的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社区警务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社区警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当前社区警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社区民警缺乏服务意识,存在思想误区。

少数社区民警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没有正确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常常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具体表现在:在接待上门办事、求助群众时“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态度生硬,方法简单;在执行警务活动时耍特权,抖威风;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办案不公,不作为、乱作为,利用职权办理“人情案”、“关系案”,侵害了群众利益,引起群众反感,影响了警民关系和谐。

身处警务革命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每位民警必须唱好的主旋律。作为社区民警,要想满足群众的要求,让群众满意,只有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切实树立起“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认真履行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才能使群众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也才能在群众中树立“有困难找警察”的不朽丰碑。

滴水凝聚大海,毫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折射出个人的高尚品格。服务群众是“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特别是开展社区建设后,社区民警不单是社区治安的管理者,更是社区的工作者、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服务群众是社区民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社区民警的“份内事”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基层民警往往会因为群众的某些求助与治安工作无直接关系而一推了事,甚至认为这是非警务工作而抱有抵触情绪。这关键在于对服务群众的概念缺乏正确认识。

2、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现象严重损害警民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少数民警有意或无意将执法对象区别对待,存在差异性执法,将警民关系片面地定位在与本地区居民的关系,忽视外来人员和弱势群体。对外来人员,思想上轻视,对本地人和外地人态度和处理方式上都存在不公现象,造成了警民关系的恶化。

另外,部分民警群众观念不强、群众服务意识淡化,工作上的方式方法存在简单粗暴、态度蛮横等问题。有些执法民警对群众问询态度恶劣、回答过于简单,缺乏语言艺术;在接待群众办事、报案过程中,态度冷淡,居高临下,造成群众不满;在接处110警情时,只接警不处警,引起群众投诉或不满,严重影响了执法形象等等现象严重损害警民和谐关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3、公安机关宣传工作力度不够

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了解,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媒体的宣传报道,在言论自由、媒体多、传播快、辐射面广的社会背景下,公安机关的宣传显得言轻力薄。警务活动的透明度无法唤起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相反,一些传媒热衷于新闻的“轰动”效应和宣传报道的“新、奇、特”,对社会治安问题大肆炒作,对公安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客观差错过分渲染,加深了群众的不理解和误解,子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和警察的形象,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当前执法环境和其他社会因素对警民和谐关系的影响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和矛盾呈现多元化现象,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凸显,再加上人民群众权利民主意识与义务责任意识发展失衡,造成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往往会把处理结果理想化,相当一部分群众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又是排忧解难的公仆。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就会归咎于公安机关,甚至无理取闹,挑战民警执法权威,转化为负面效应。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不可避免走在了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处置稍有不当,则会成为矛盾的“焦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民关系。

三、建设和谐社区警民关系的对策

1、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教育民警树立群众观念。思想认识是决定警民关系走向的首要因素。要处理好警民关系,必须首先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教育。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宗旨意识是根本。要使民警始终牢记掌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工作作风,以真情换理解,以奉献赢民心,在各项公安工作中切实尊重人权,保障人权,让人民群众看到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真正为民办事、为民谋利。

2、提高队伍素养,努力打造作风优良的公安队伍。民警的思想信仰及素质直接决定着警察形象的好坏,而警察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警民关系的和谐。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的公正与否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此,我们要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队伍纪律作风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民警的养成教育,提高民警的素养和水平,不断增强民警的执法为民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提高民警政治业务素质和道德文化修养,提高其执法水平和为民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警民关系。

3、公正廉洁执法,推进人性化执法管理。结合当前实际,进一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各种培训教育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执法水平以及专业素质。落实执法责任,把执法工作的职责、权限落实到各警种和各执法岗位,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步伐,实现信息化与公安工作的有机融合,提高执法透明度,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主动虚心接受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各项工作的监督,增强公众对警方的监督力度与信赖感。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公安工作涌现出的许多正能量,在警营内外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大治安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使警民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达成共识,提高群众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创造一个有利于严格执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田长剑:浅谈在法律与现实的契合中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J];公安研究;2010年05期

周鑫;周颢;杨磊;:试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意义及途径[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李喆:广东表彰警务规范化建设先进[N];人民公安报;2007年

刘文英:社区警务的七个关系与七个强化[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王先国:影响当前警民关系的因素和对策[J];政法论坛;陈治东:我国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余达红;论公安派出所的执法人性化[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郭毅强;论警民关系[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陈竹;;关于新时期警察形象建设战略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第三篇:警民关系

对当前警民关系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摘要]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当前的警民关系,努力改善警民关系,是各级公安机关值得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就此问题开展了一次深入、详实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了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各警民关系。1.端正指导思想,切实当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2.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寻求改善警民关系的新路;3.科学建设公安队伍,推进整体素质的提高;4.坚持内治和外治相结合,落实从严治警措施;5.打防并举,认真履行公安机关的职能。

[正文]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警民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当前的警民关系,努力改善警民关系,是各级公安机关值得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有鉴于此,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就当前的警民关系开展了一次深入、详实的抽样问卷调查,共向社会各界人士发放调查表500份,收回483份。在483名被调查人员中,20岁以下占12.2%,20岁—40岁占30.0%,41岁—60岁占42.0%,60岁以上占14.3%;居民区(村)干部占24.6%,机关工作人员占19.0%,工人占13.3%,农民占8.1%,离退休人员占10.6%,个体经营者占6.0%。问卷调查中,有363名群众认为社会治安状况好或较好,占75.2%;有339名群众对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满意或比较满意,占70.2%;有418名群众认为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公正或基本公正,占86.6%;有363名群众认为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好或较好,占75.2%。以上调查表明,我们有着良好的警民关系,公安工作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但从问卷情况看,警民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不容忽视。

一、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安民警工作推诿、作风粗暴,直接影响自身形象,使群众敬而远之。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483人中有93人认为公安机关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不够好,占19.3%,有139人认为公安机关工作效率不够高,占28.8%。

(二)公安机关立案不实,破案不力,给人以无能形象。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人口流动迅速增加,社会管理职能减弱,公安机关依靠力量减少,破案率不断降低,特别是一般刑事案件的侦破速度慢、效率低。为了继续追求计划经济时代的高破案率,一段时间内公安机关普遍采取了在立案上做文章的办法,即对受理的案件不破不立,甚至不受理,或者破了案件也不立案,从而降低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感。

(三)公安机关少数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甚至徇私枉法,败坏了自身形象。一些民警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案,关系案、人情案、“油水”案屡见不鲜;有的为图办案快,滥用强制措施,动不动就留置盘问,甚至在办理治安(行政)案件中也采用留置盘问措施;有的为了谋取个人的私利贪赃枉法、徇私枉法,严重败坏了公安机关的形象,也损害了警民之间的关系。

(四)公安机关的一线民警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够,疏远了警民关系。调查显示,人民群众认为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中民警下基层少认同率最高,占40.0%,而要求一线民警多与群众接触的比例高达62.9%。

(五)公安机关依靠力量素质不高,也直接影喃到警民关系。公安机关依靠的工纠队、联防队、保安队等等在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在工作中超越权限,有的仗势欺人,有的甚至违法乱纪,而人民群众误把公安机关依靠力量的违法违纪行为看作是人民警察的行为,从而严重影响了警民关系。此外,公安民警因工作需要而与物建的隐蔽力量等灰色人物接触时方式方法欠注意,造成了人民群众的误解,特别是有个别隐蔽力量利用公安机关仗势欺人,则更是影响了警民关系。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公安机关的改革跟不上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轨的步伐,思想观念、工作方法、机构没置等等还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变得更加迫切。面对群众这种需求层次的变化,公安机关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还习惯于沿用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安工作的一整套方法来指导工作,习惯于大呼隆、运动式的方法,对如何正确贯彻执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如何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方面缺乏新的方法和措施。在做群众工作方面,一些民警存在“与己无关”、“没时间”、“群众工作难做”等思想,一味强调公安工作是专门工作,以管人者自居,或单纯靠说教,方法简单、呆板,语言粗鲁,甚至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影响警民关系。在机构设置方面,公安机关的机构体制虽然随着国家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以及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有所发展和变化,但是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机构模式的影响,公安机关机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成效还不大。机构重叠、重复设置、机关庞大、层次繁多、业务交叉、条块不清、基层薄弱、多头管理等情况依然存在。如在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的今天,有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甚至个体私营企业的规模和资产远远超过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公安保部门管理的对象,仍然主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又如公安机关内部的分配体制,虽然引进了激励机制,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大锅饭”。诸如这些都必然影响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实绩。

(二)公安机关的人员构成总体素质不够高,数量不够足。一是文化层次还普遍较低。相对于过去,公安民警的学历有了大的提高,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从当今发展形势要求来看,前景不容乐观。这里也可用一组数据加以说明:全区公安机关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民警163人,只占总警力的36.7%,而法院系统的这个比例达到了79.2%,检察系统的这个比例更高,达85.0%。由于文化层次不高,知识相对不足,因此,面对各种纷至沓来的新科技、新知识,不少民警无法接受,或接受不多不快,于是,工作缺乏创新,被动挨打。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随着公安工作新任务的不断增加,相应的专业人才如计算机犯罪预防和侦查方面的人才,涉及经济领域的犯罪预防、侦查人才等更加紧缺,这些人才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引不进来,而内部公安民警学非所用、一警不能多用的现象又较为普遍,至于想把那些不好好工作、能力低下、违纪的人调离出公安机关,更是困难重重。这种“有用的人进不来,没用的人出不去”的人才机制,严重影响了警力资源,制约了公安工作的发展和提高。三是基层警力明显不足。相对于过去,公安民警的数量有了大的增加,但与承组的工作任务来看,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力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工作质量。

(三)公安机关的经费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经费不足是长期困扰公安机关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中央决定政法机关不再经商办企业和实行“收支两条线”后,这一问题比以前更显得突出。尽管中央领导同志曾提出:“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按照

‘从优待警’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要把公安机关的行政经费、办案经费、装备经费一并列入财政预算,按期足额发放,确保公安工作正常开展。”而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当前犯罪的升级程度不断加大,公安机关的办案经费需求不断增加,而国家财政拨款在满足民警基本工资外,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办案的需要。这就造成了严重的收支不平衡现象,导致一些基层公安机关为弥补办案办公经费不足,动辄罚款,甚至以罚代处,以罚代刑,乱收费、乱摊派,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

(四)公安机关对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出现了大范围、快节奏的人财物大流动,犯罪活动也打破了原有的封闭模式,向交汇型、开放型、多维型、高技能型发展。尽管近几年公安机关以改革求适应,以改革求发展,努力强化新时期的打击犯罪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体制、途径和专业

化手段还不能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侦查破案、打击 犯罪工作离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

(五)公安权关职能泛化,使群众对公安机关真实职能的认识产生误区。公安机关承担了大量职责之外的工作,如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生猪屠宰、市容环卫等等工作,这些本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但有关部门为了加大执法力度,往往要求公安机关一起配合参加,而由于有了公安民警的参加,这些部门管理行为往往成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久而久之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职能认识就产生了误区,把本来不属于公安机关管理的工作也视为公安职能。而事实上群众对公安机关管理过宽的问题也颇有微词。问卷调查显示:49人中有197人认为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管得偏多和太多,占40.8%。

(六)部分民警心理素质较差,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压力和竞争日益增大,广大民警在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工作任务的完成与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不同层次的需求,仅靠民警的勤奋与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公安民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要担当不同角色,学会自我调控,而这方面恰拾是部分民警的短处。不少民警由于心理素质的原因,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行动。如把在办案中受到的挫折、工作中积下的疲劳,发泄到审查对象上;把在审讯犯罪嫌疑人中积下的怒气转嫁到接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把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情绪带到了执法办案中,以致工作出现情绪化。而公安机关对民警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却重视不够。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善警民关系

(一)端正指导思想,切实当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中,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体现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的唯一宗旨,是人民警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方针,群众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铜墙铁壁,是公安工作的坚强后盾和深厚基础,公安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而且,社会越发展,技术越进步,公安工作越要紧密依靠群众。因此,警民关系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政治问题、立场问题和态度问题,各级公安机关尤其是领导同志必须充分认识当前警民关系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改善警民关系的紧迫性,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端正态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警民关系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永怀爱民之心,常办利民之事,恪尽为民之责,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要求切实体现到各项公安工作中去。

(二)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寻求改善警民关系的新路。新形势下,既要继承发扬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更要结合新形势下警民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对其进行发展、创新。一是要改革工作方式方法。针对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心态、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用简单说教的方式和行政命令的方法来宣传、发动群众,显然行不通,满足于为群众做几件好事、喊几句口号等较低层面上,警民关系的改善和加强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不断丰富社会知识,注意研究适合群众心理特点的语言、工作方式,提高与社会不同层次人员交往的能力;必须转变作风,深人基层、深入群众,体察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做群众的贴心人;必须严格执行派出所民警每周不少于三十小时下责任区制度和警民联系卡制度,广泛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活动,加强与群众面对面的交往,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与群众的有效沟通机制,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并使其经常化和制度化;必须把警务公开作为公安机关改善和加强警民关系的重要环节来抓,做到警务公开和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监督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公开的范围逐步由公开办事制度、结果向执法运作过程延伸,使公开的效果由促进纪律作风

建设向提高执法和管理水平扩展,把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真正转化为推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动力。二是改革警务体制,提高工作绩效。重点是要向一线倾斜警力,尽可能地精简综合部门警力,充实一线,对职能交叉重叠的单位部门可借鉴侦审合一和交巡警合一的成功经验加以重组、合并,真正实现“精简机关,充实基层”的目标,形成正金字塔形的公安警力布局,使一线有足够的民警与群众进行最广泛的接触。三是改革经费保障机制,把公安经费纳入国家的总体规划,妥善解决严格执法与后勤保障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公安经费保障问题。

(三)科学建设公安队伍,推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是当前改善和加强警民关系的根本保证。一要大力开展好“三项”教育。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方面,要切实解决少数民警公仆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形象不佳等问题,重点解决对待群众态度“冷、硬、横、推”和侵犯群众利益问题。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方面,要切实纠正当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作风不扎实、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重点解决报喜不报忧、立案不实和警令政令不畅问题。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法制教育方面,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切实解决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甚至执法犯法等问题,重点解决刑讯逼供、滥用枪支、超期羁押和乱收滥罚的问题。二要大力组织岗位培训。鉴于目前公安民警素质状况,要突出法律教育培训和学历教育培训,做到与总体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汇报,确保培训质量,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大专文化水平的民警逐步达到总数的80%以上。同时要把好进人关。今后基层公安机关进人,主要应进公安政法院校的大专、本科毕业生,适量招收一些研究生、法学博土、刑侦、经侦专家,非大专毕业生或是大专毕业但不是公安政法专业的人才,必须经过公安专业培训及考试,择优录取。三要大力倡导科技强警。要加大科技知识培训的力度和新科技开发的投入,对新出现的计算机犯罪、伪造货币等高科技犯罪,要逐步运用现代科技装备尽早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各项公安管理工作则要立足本职,注意和掌握高科技的运用,尽可能把高科技引入公安管理机制,使其在保一方平安中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与此同时,对公安专业技术有特长的民警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激发其工作热情,对一些专业科技含量较高且人才紧缺的岗位,也可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加强公安科技队伍建设。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尽可能地推广公安应用科技成果,为公安第一线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装备。此外,要高度重视对公安民警特别是一线民警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加强对民警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疾患的治疗。

(四)坚持内治和外治相结合,落实从严治警措施,特别要强化一线基层窗口单位的警风建设。对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公安民警自身的原因或突如其来的外界变故造成警民关系紧张的情况,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要善于化解和修补,在查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根据内外有别的原则,对内做到不护短,不手软,有错必纠,对违法违纪民警坚决严肃处理,以此来展现公安机关密切警民关系的决心;对外要做好善后工作,及时修补与群众的关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重视基层一线窗口单位的警风建设,特别对派出所、刑侦队、办证中心、110等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求民警在与群众交往中做到警容严整,语言文明,态度热情,行为规范。注意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重点要抓住执法活动中存在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刑讯逼供、超期羁押、滥用强制措施等问题,以及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保外就医、留置盘问等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和监督,以便及时发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纠正于公安机关内部。

(五)打防并举,认真履行公安机关的职能。改善和加强警民关系,必须紧紧围绕公安机关的职能,有效地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好社会治安,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首先,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把他们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近年来的治安实践表明,在动态治安环境下,“无打不安”。为此,一要立足于快侦快破,增加破案数,特别要提高多发性、连发性案件的破案率;二要立足于攻破重大恶性案件,要以杀人、公共场所恶性爆炸、持枪犯罪、绑架勒索等严重暴力犯罪为主攻方向,突破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特别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危害大的公共场所恶性爆炸案,减少社会负面影响;三要立足于提高打击处理的效率,要增强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提高认证取证的水平和打击处理实效。同时,加大追逃工作的力度,坚持“网上追逃”的有效做法,力争抓获一大批在逃的犯罪分子,减少对社会的危害。其次,必须把创安工作作为解决治安难点的重要措施来抓。要以“无人上访、闹事、无火灾事故、重大刑事案件”和“丰富的社区活动、和睦的邻里关系、良好的子女教育、稳定的家庭结构”为标准,落实安全村(居)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创建成果。同时要围绕“扩大外延,丰富内涵”的要求,推进创建安全单位、安全路段、安全市场、安全学校、安全工地、安全场所、安全旅馆、安全商店等系列创安活动,进一步扩大创安覆盖面,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个良好的环境。

第四篇:浅析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关系

浅析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关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开展,而与之相配套的社区警务建设如何实施和深化,成为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警民关系是其中关键之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区警务的成败。本文拟就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关系作些简要分析,供商榷。

一、警民关系在社区警务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警民关系简言之就是警察同民众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良好的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的基石,不仅有利于社区警务健康顺利发展,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警务的效能。

(一)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的“动力源”。社区警务是一种从哲学上对警务的根本改革。警民联手,共同构筑一张强大细密的防止犯罪、打击犯罪的巨网,我们的社会治安才能有深广的根基和无穷的力量,这是社区警务真谛之所在。坚定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和群众的联系,扩大和群众的接触范围,建立固定、亲密的警民伙伴关系,不仅可以使社区民警及时获取各类社会信息、治安信息,还有助于更好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凝聚各种力量,促进群防群治、情报信息、人口管理等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全面发展,从而从深层次上推动“发案——破案——再发案——再破案”的被动警务模式向“社会化防范——控制发案——再扩大防范——减少发案”的主动警务模式的转化。因此,良好的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社区警务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社区警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警民关系好,则社区警务如顺水行舟,快速而平稳;反之,就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反退。

(二)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的“牛鼻子”。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长期以来公安工作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治安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提高治安工作效能,必须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指导思想。社区民警只有扎根社区,和社区群众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尽快打开社区警务的工作局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开展社区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既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又是社区建设的归宿。从警民关系着手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恰好抓住了社区警务建设和社区建设的结合点,通过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服务,解决群众关心的治安热点问题,不仅可以进一步改善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的威望,还可以使社区警务建设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争取党委政府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同时把社区警务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加以通盘考虑,同步实施,从而为社区警务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我市的社区警务能迅速实施,关键就在于在实施社区警务建设中牢牢抓住了警民关系这一核心,赢得了党委政府的认同,使党委政府把警民关系的好坏最为改善党群关系的重要抓手,全力支持社区警务建设。

(三)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的“检测仪”。社区警务的目标是再造社会凝聚力,发动群众共同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是实现社区警务目标的关键载体,而警民关系也是衡量社区民警工作的主要标准。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体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警察的要求和期望不再是单一的,不仅仅是安全感,而是体现在警察的服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等诸多方面,因此,密切警民关系不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体现社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还能够反映出社区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应有形象。在我市,不少工作优秀的社区民警即使因工作需要调离责任区多年,仍在不少群众中留有深刻印象,并以此打量新来的责任区民警。西湖分局英年早逝的公安部二级英模张仲新在病重住院期间,自发上医院看望的群众每天络绎不绝,即使现在到张仲新工作过的社区,许多群众仍念叨着这位好民警。这都充分说明“群众心中有一杆秤”,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社区民警工作最直观、最公正的“标尺”。

二、处理好警民关系应当消除的思想误区

思想认识是决定警民关系走向的首要因素。要处理好警民关系,必须首先消除思想误区。

误区之一:混淆概念,把服务群众看作是非警务工作。社区警务“以民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服务群众的重要性。服务群众不仅体现在治安工作上,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方便同样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基层民警往往会因为群众的某些求助与治安工作无直接关系而一推了事,甚至认为这是非警务工作而抱有抵触情绪。这关键在于对服务群众的概念缺乏正确认识。服务群众是“人民

警察为人民”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特别是开展社区建设后,社区民警不单是社区治安的管理者,更是社区的工作者、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服务群众是社区民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社区民警的“份内事”。同时,服务群众还是警察和群众沟通的最好途径,由此可以使群众逐渐了解警察、理解警察,从而认同警察、信任警察,最终支持警察、配合警察。因此,服务群众决不是非警务活动,而是社区警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区警务实践中,我市不少社区民警对群众求助事项都尽可能帮助解决,有的仅仅是打个电话与有关部门联系而已,但群众也颇有好感。有事首先想到警察是群众对警察的信任,如不加思索地拒绝,就可能失去民心,进而降低警察组织、动员群防群治工作的实效。当然,对群众提出的非警察职责范围的求助也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有“包打天下”的思想,统而揽之,这样不但会增加基层民警的工作负担,处理不好反而还会影响警民关系;也不能简单的一拒了之,要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合理有效的帮助群众找到正确的解决渠道,给群众以满意的答复。误区之二:舍本逐末,片面强调服务群众而忽视专门工作。服务群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密切警民关系,搞好社会治安。但服务本身只能聚集起群众参与的潜力,离真正把群众调动起来,直接为治安工作出力还有很大距离。社区民警只有加以正确引导,把服务群众和专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群众的潜力转化为预防、打击犯罪的动力。同时,通过专门工作及时、有效地扫除各类社会丑恶现象、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生活的安全感也是服务群众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如果片面理解服务群众,局限于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办一些便民事项,警察的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群众最关心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切身利益也不可能得到真正保障,最终不仅不能改善警民关系,还会落得适得其反的结果。

误区之三:急功近利,忽视服务群众的长远效益。基于利益至上,对工作有帮助的事就做,对工作暂时没有帮助的事就不做;或是为了应付考核、测评,搞突击式、临时性服务。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实际上不是在服务群众,而是在利用群众,可能会有一定的短期效益,但靠这种做法建立起的警民关系不可能是牢固的,从长远看,反而会使群众对警察的服务产生不信任感,最终得不偿失。社区民警为群众服务是一个心交心的过程,应该真诚相待,持之以恒,即使是琐碎的、细小的,甚至是不起眼的事,只要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群众就会记在心里,日积月累,为群众做的越多,群众就为你想的越多,警民关系就越融洽,群众就会更好地支持、配合、参与我们的工作,服务群众的效益才会真正持久地显现。如我市江干分局凯旋派出所民警章旭东,3年前为了帮助103岁的老人解暑,自己掏钱

买冰块主动送上门,不但以实际行动感动了这一家人,还赢得了周围群众的尊敬和赞誉,至今群众都对他赞不绝口。

误区之四:避重就轻,把警民关系局限于警察同社区干部的关系。密切警民关系是为了警察与社会建立最广泛、最亲密的联系,通过相互合作,共保社会安定。因此,警民关系有着广泛的内涵,不能因为社区民警平时和社区干部交往较多,容易相处,加之社区干部对民警工作实际帮助较大就把警民关系片面化,认为只要处理好和社区干部的关系就“万事大吉”,而忽视和社区单位、工作对象等其他群众的联系。社区单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有着共驻共建的巨大潜力,协调好和社区单位的关系,有助于使社区警务获得更多的依靠和支持。工作对象是社区民警的工作重点,加强同他们的联系,不但可以及时掌握思想动态,现实表现,而且通过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他们“心交心”,可以提高帮教工作实效,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如果只注意和社区干部的关系,而忽视社区其他群众的关系,不仅局限了接触群众的范围,有悖于密切警民关系的初衷,还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营造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影响实际工作的开展。

三、社区警务建设中密切警民关系的几点对策

警民关系在社区警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必须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全方位、多层次的改善和密切警民关系,以顺应社区警务的发展需要。

(一)树形象。良好的警察形象不但可以增强警察的亲近感,便于广泛接触群众,开展各项工作,还有助于树立警察威信,提高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因此,要密切警民关系,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警察公众形象。一是要及时解决治安热点问题,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安全问题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也是群众对公安工作关注的焦点。必须紧紧抓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热点问题,采取集中打击和日常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坚决予以有力打击,增强群众安全感,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信心,树立警察“守护神”形象。二是要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做群众工作最忌摆“花架子”。特别是社区警务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不顾社区实际承受能力,一味强调管理下沉,追求“××进社区”,各警种变相下社区下任务、压担子,造成社区“小马拉大车”,不堪重负,这非但不利于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还会损坏人民警察形象,造成社区干部和群众的反感,失去工作基础。因此,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举措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落实配套措施,使

之尽可能贴近群众,符合派出所和基层民警的工作实际。三是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宣传社区民警的先进事迹,弘扬正气,改善警察在群众中的形象;又要进一步拓宽警民沟通渠道,通过民警上门走访“自我推销”,发放警民联系卡、服务卡,向群众报告工作,公开办事等方式,进一步密切警民联系。

(二)抓服务。服务是密切警民关系的先导。要提高服务水平,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因为社区警务室是社区警务建设的重要标志,是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也是社区民警的工作平台。因此,要着力在社区警务室的功能完善、作用发挥上下功夫,把社区警务室当作商店一样“经营”好。一是要宣传足。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舆论媒体以及社区宣传工具,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内容和具体功能,提升社区警务室的社会影响力,使社区群众报警、求助、咨询或办事时首先想到的是上警务室而不是去派出所,以此聚集社区警务室的人气,使社区警务室成为民警联系群众的“热门”。二是要开门多。在保证警务室每周有固定时间定期开门办公的基础上,把治保例会、谈话教育、违青帮教以及简单治安案件的调处等社区警务室能够完成或办理的工作,尽可能放到警务室办理,以丰富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内容,增加警务室开门时间,避免警务室建成后闲置或经常关门,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三是要关系好。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的实际管理者,发挥社区警务室功能少不了社区居委会的配合、支持。社区民警特别是担任社区兼职副主任的民警要把握分寸,妥善处理好与社区干部的关系,充分发挥职务优势,依靠社区干部尤其是社区治保干部共同搞好工作。四是要方法对。在社区警务室工作,与群众距离近了、打交道多了,更加要注重工作方法。要树立“群众就是上帝”的观念,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多关心群众的呼声,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以诚相待,以甘为公仆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

(三)强素质。民警素质决定警民关系的走向,高素质的民警能为群众所接受,能很好地与群众打成一片。因此,要运用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民警素质。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宗旨教育,使民警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纠正以管理者自居的思想,从服务者的角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和群众“心贴心”,以真诚感动老百姓,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二是要通过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努力提高社区民警的业务技能尤其是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并要教会民警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抓住各种机会积极为民服务,进一步密切警民联系。三是要结合日常工作,鼓励和引导社区民警树立公关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和协调部门关系的能力。四是要及时掌握民警思想动态,帮助解决民

警的思想障碍和实际困难,减轻民警工作的心理压力,改善和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

(四)勤督促。一是要强化内部监督。要经常对社区警务室开门情况以及社区民警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社区民警按照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并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服务群众。二是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要通过公开社区民警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张贴社区民警照片和联系电话,聘请警风监督员,举行治安情况通报会,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等举措,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这样既能够督促民警的工作,还可以扩大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的知情权,加深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拉近民警和群众的距离。而且通过开门纳谏,广泛征询社会各界对社区民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及时发现民警工作的薄弱环节,了解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以及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解决。三是要合理调整考核机制。考核是引导民警工作的“指挥棒”。要结合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在考核内容上要把群众满意率和群众熟悉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考核方法上要把考核实绩和群众测评结合起来,在评判标准上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重要依据,以最大限度的激发民警做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五篇:浅析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关系

浅析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关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开展,而与之相配套的社区警务建设如何实施和深化,成为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警民关系是其中关键之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区警务的成败。本文拟就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关系作些简要分析,供商榷。

一、警民关系在社区警务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警民关系简言之就是警察同民众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良好的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的基石,不仅有利于社区警务健康顺利发展,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警务的效能。

(一)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的“动力源”。社区警务是一种从哲学上对警务的根本改革。警民联手,共同构筑一张强大细密的防止犯罪、打击犯罪的巨网,我们的社会治安才能有深广的根基和无穷的力量,这是社区警务真谛之所在。坚定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和群众的联系,扩大和群众的接触范围,建立固定、亲密的警民伙伴关系,不仅可以使社区民警及时获取各类社会信息、治安信息,还有助于更好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凝聚各种力量,促进群防群治、情报信息、人口管理等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全面发展,从而从深层次上推动“发案——破案——再发案——再破案”的被动警务模式向“社会化防范——控制发案——再扩大防范——减少发案”的主动警务模式的转化。因此,良好的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社区警务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社区警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警民关系好,则社区警务如顺水行舟,快速而平稳;反之,就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反退。

(二)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的“牛鼻子”。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长期以来公安工作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治安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提高治安工作效能,必须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指导思想。社区民警只有扎根社区,和社区群众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尽快打开社区警务的工作局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开展社区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既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又是社区建设的归宿。从警民关系着手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恰好抓住了社区警务建设和社区建设的结合点,通过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服务,解决群众关心的治安热点问题,不仅可以进一步改善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的威望,还可以使社区警务建设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争取党委政府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同时把社区警务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加以通盘考虑,同步实施,从而为社区警务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我市的社区警务能迅速实施,关键就在于在实施社区警务建设中牢牢抓住了警民关系这一核心,赢得了党委政府的认同,使党委政府把警民关系的好坏最为改善党群关系的重要抓手,全力支持社区警务建设。

(三)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的“检测仪”。社区警务的目标是再造社会凝聚力,发动群众共同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是实现社区警务目标的关键载体,而警民关系也是衡量社区民警工作的主要标准。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体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警察的要求和期望不再是单一的,不仅仅是安全感,而是体现在警察的服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等诸多方面,因此,密切警民关系不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体现社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还能够反映出社区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应有形象。在我市,不少工作优秀的社区民警即使因工作需要调离责任区多年,仍在不少群众中留有深刻印象,并以此打量新来的责任区民警。西湖分局英年早逝的公安部二级英模张仲新在病重住院期间,自发上医院看望的群众每天络绎不绝,即使现在到张仲新工作过的社区,许多群众仍念叨着这位好民警。这都充分说明“群众心中有一杆秤”,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社区民警工作最直观、最公正的“标尺”。

二、处理好警民关系应当消除的思想误区

思想认识是决定警民关系走向的首要因素。要处理好警民关系,必须首先消除思想误区。

误区之一:混淆概念,把服务群众看作是非警务工作。社区警务“以民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服务群众的重要性。服务群众不仅体现在治安工作上,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方便同样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基层民警往往会因为群众的某些求助与治安工作无直接关系而一推了事,甚至认为这是非警务工作而抱有抵触情绪。这关键在于对服务群众的概念缺乏正确认识。服务群众是

“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特别是开展社区建设后,社区民警不单是社区治安的管理者,更是社区的工作者、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服务群众是社区民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社区民警的“份内事”。同时,服务群众还是警察和群众沟通的最好途径,由此可以使群众逐渐了解警察、理解警察,从而认同警察、信任警察,最终支持警察、配合警察。因此,服务群众决不是非警务活动,而是社区警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区警务实践中,我市不少社区民警对群众求助事项都尽可能帮助解决,有的仅仅是打个电话与有关部门联系而已,但群众也颇有好感。有事首先想到警察是群众对警察的信任,如不加思索地拒绝,就可能失去民心,进而降低警察组织、动员群防群治工作的实效。当然,对群众提出的非警察职责范围的求助也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有“包打天下”的思想,统而揽之,这样不但会增加基层民警的工作负担,处理不好反而还会影响警民关系;也不能简单的一拒了之,要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合理有效的帮助群众找到正确的解决渠道,给群众以满意的答复。

误区之二:舍本逐末,片面强调服务群众而忽视专门工作。服务群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密切警民关系,搞好社会治安。但服务本身只能聚集起群众参与的潜力,离真正把群众调动起来,直接为治安工作出力还有很大距离。社区民警只有加以正确引导,把服务群众和专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群众的潜力转化为预防、打击犯罪的动力。同时,通过专门工作及时、有效地扫除各类社会丑恶现象、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生活的安全感也是服务群众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如果片面理解服务群众,局限于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办一些便民事项,警察的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群众最关心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切身利益也不可能得到真正保障,最终不仅不能改善警民关系,还会落得适得其反的结果。

误区之三:急功近利,忽视服务群众的长远效益。基于利益至上,对工作有帮助的事就做,对工作暂时没有帮助的事就不做;或是为了应付考核、测评,搞突击式、临时性服务。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实际上不是在服务群众,而是在利用群众,可能会有一定的短期效益,但靠这种做法建立起的警民关系不可能是牢固的,从长远看,反而会使群众对警察的服务产生不信任感,最终得不偿失。社区民警为群众服务是一个心交心的过程,应该真诚相待,持之以恒,即使是琐碎的、细小的,甚至是不起眼的事,只要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群众就会记在心里,日积月累,为群众做的越多,群众就为你想的越多,警民关系就越融洽,群众就会更好地支持、配合、参与我们的工作,服务群众的效益才会真正持久地显现。如我市江干分局凯旋派出所民警章旭东,3年前为了帮助103岁的老人解暑,自己掏钱

买冰块主动送上门,不但以实际行动感动了这一家人,还赢得了周围群众的尊敬和赞誉,至今群众都对他赞不绝口。

误区之四:避重就轻,把警民关系局限于警察同社区干部的关系。密切警民关系是为了警察与社会建立最广泛、最亲密的联系,通过相互合作,共保社会安定。因此,警民关系有着广泛的内涵,不能因为社区民警平时和社区干部交往较多,容易相处,加之社区干部对民警工作实际帮助较大就把警民关系片面化,认为只要处理好和社区干部的关系就“万事大吉”,而忽视和社区单位、工作对象等其他群众的联系。社区单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有着共驻共建的巨大潜力,协调好和社区单位的关系,有助于使社区警务获得更多的依靠和支持。工作对象是社区民警的工作重点,加强同他们的联系,不但可以及时掌握思想动态,现实表现,而且通过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他们“心交心”,可以提高帮教工作实效,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如果只注意和社区干部的关系,而忽视社区其他群众的关系,不仅局限了接触群众的范围,有悖于密切警民关系的初衷,还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营造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影响实际工作的开展。

三、社区警务建设中密切警民关系的几点对策

警民关系在社区警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必须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全方位、多层次的改善和密切警民关系,以顺应社区警务的发展需要。

(一)树形象。良好的警察形象不但可以增强警察的亲近感,便于广泛接触群众,开展各项工作,还有助于树立警察威信,提高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因此,要密切警民关系,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警察公众形象。一是要及时解决治安热点问题,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安全问题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也是群众对公安工作关注的焦点。必须紧紧抓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热点问题,采取集中打击和日常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坚决予以有力打击,增强群众安全感,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信心,树立警察“守护神”形象。二是要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做群众工作最忌摆“花架子”。特别是社区警务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不顾社区实际承受能力,一味强调管理下沉,追求“××进社区”,各警种变相下社区下任务、压担子,造成社区“小马拉大车”,不堪重负,这非但不利于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还会损坏人民警察形象,造成社区干部和群众的反感,失去工作基础。因此,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举措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落实配套

措施,使之尽可能贴近群众,符合派出所和基层民警的工作实际。三是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宣传社区民警的先进事迹,弘扬正气,改善警察在群众中的形象;又要进一步拓宽警民沟通渠道,通过民警上门走访“自我推销”,发放警民联系卡、服务卡,向群众报告工作,公开办事等方式,进一步密切警民联系。

(二)抓服务。服务是密切警民关系的先导。要提高服务水平,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因为社区警务室是社区警务建设的重要标志,是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也是社区民警的工作平台。因此,要着力在社区警务室的功能完善、作用发挥上下功夫,把社区警务室当作商店一样“经营”好。一是要宣传足。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舆论媒体以及社区宣传工具,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内容和具体功能,提升社区警务室的社会影响力,使社区群众报警、求助、咨询或办事时首先想到的是上警务室而不是去派出所,以此聚集社区警务室的人气,使社区警务室成为民警联系群众的“热门”。二是要开门多。在保证警务室每周有固定时间定期开门办公的基础上,把治保例会、谈话教育、违青帮教以及简单治安案件的调处等社区警务室能够完成或办理的工作,尽可能放到警务室办理,以丰富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内容,增加警务室开门时间,避免警务室建成后闲置或经常关门,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三是要关系好。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的实际管理者,发挥社区警务室功能少不了社区居委会的配合、支持。社区民警特别是担任社区兼职副主任的民警要把握分寸,妥善处理好与社区干部的关系,充分发挥职务优势,依靠社区干部尤其是社区治保干部共同搞好工作。四是要方法对。在社区警务室工作,与群众距离近了、打交道多了,更加要注重工作方法。要树立“群众就是上帝”的观念,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多关心群众的呼声,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以诚相待,以甘为公仆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

下载社区警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警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姓名:木胜双 班级:12药鉴 学号:2012312329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

    融合警民关系

    融合警民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石柱县公安局纪委谭烽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抓起,着重解决公安民警的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 一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指......

    警民关系之我见

    警民关系之我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警察的位置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前移,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警民关系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警民关系总体上是和谐......

    浅谈警民关系五篇

    新时期下的警民关系 08信息0804448 叶凌云 【摘要】当今社会,警民关系直接反映了国家政权与人民大众的内在关联,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

    如何搞好警民关系

    如何搞好警民关系 摘要:搞好警民关系,首先要从公安机关自身抓起,狠抓公安队伍建设,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逐步改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从而真正建立起适应公安......

    浅析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因素和对策

    警民关系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涵,是能否做好公安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认真分析并消除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对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促进公安工作有着重要......

    当前警民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公安机关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期......

    浅析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因素和对策警民关系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涵,是能否做好公安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认真分析并消除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对进一步加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