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陶艺课程总结
陶艺教学总结
授课教师:KK
一、课程名称:陶艺
二、授课时间及班级:2014年下 20班
三、周课时:4节/周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熟悉陶艺名家作品,掌握陶艺基本技法,能独立设计创作简单陶艺作品并具备陶艺鉴赏初级水平,能从陶艺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陶瓷的魅力并获得快乐。
五、教学情况分析:
1、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结合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指导法
2、教学效果:
新生对陶艺充满好奇与激情,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师生合作默契,共同享受陶艺的艺术魅力。
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问题:
(1)、一周两节课时时间太少,好不容易盼来陶艺课,但加工泥料,构思设计又花了点功夫,真正用于创作的时间就更加有限。好不容易在反复修改中找到感觉想要大施手脚,下课铃又响了。像样的陶艺作品需要充足的时间去修饰它,完善它,一周两节课的时间不够用,学生往往大呼不过瘾,令人遗憾。
(2)、陶艺室设施一般,只配有两个水龙头,缺少练泥机和专用小窑炉,所以学生做作品并不能尽兴,不能随做随烧,随做随用(泥)一定程度上有损创作积极性。
(3)陶艺室空间大,搞卫生麻烦,且粉尘多,影响创作。(4)没有合适教材,教师备课存在难度,不能系统化,标准化和秩序化。改进措施:
(1)开辟第二课堂或增加课时,确保学生无后顾之忧,拥有充足时间进行陶艺创作;
(2)在学校无增加预算购置新机的情况下,需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烧窑衔接工作,确保学生作品能随做随烧,保证本周结束创作后三四天就能看到烧成效果,激发创作热情;
(3)做好学生心理建设工作,帮助学生意识到打扫陶艺室也是陶艺人自我修养的学习一部分,需要做好这门功课才能更好的做好陶。并且也会纳入平日成绩;
(4)积极收集平时上课素材,自编适合本部门学生的陶艺教材,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陶艺创作水平。
第二篇:陶艺课程
陶艺课程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陶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幼儿陶艺教学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启蒙教育和艺术思维的启发式教育。一方面从生理机能上来说,可以锻炼幼儿的活动机能,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共同运作促进脑部发育,锻炼手与脑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从作品的形式来说,幼儿创作的陶艺作品具有一种原始的活力和亲切的艺术感染力。顺应幼儿的天性,开启儿童的思维。幼儿陶艺教育,是培养、启迪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因而,我园在开展陶艺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创造”而不是“制作”,注重驰骋想象与质朴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单纯技术技法的训练。幼儿的世界是多彩多姿、妙趣横生的,让我们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让幼儿在陶艺活动发扬创造精神,还孩子一片奇思妙想玩陶泥的世界吧!
陶艺成型方法
成型是陶艺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所谓成型就是将加工备用的泥料以各种方法做成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尺寸的生坯。手捏成型:
手捏成型是制作陶艺最原始、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也是初学陶艺、体验泥性最基本的练习,可以不用工具。光用手捏,有较大的自由度,只需要用手把泥团捏成你自己想要的形状即可,也可用雕塑刀等工具做成雕像,在泥半干时将雕像挖空。
泥条盘筑成型:
泥条盘筑是人类最古老的陶艺成型方法之一。它是用粗细一致的泥条,层层盘叠垒筑,按着渐次增大或减小的规律连接在一起,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大型的、变化较多的形体,这种方法是拉坯等其他一些成型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也是现代陶艺创造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成型方法。
泥片成型:
泥片成型就是将泥片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片,然后用这些泥片来进行泥塑造成型。滚泥片时,应把泥块放在两块布中间进行,从泥块的中心向四周扩散、(转动布块),注意泥的厚度,要符合所做陶艺作品的需要,制作时要利用泥的柔软性,可以像用布一样成型,而利用泥片的坚硬特点时又可把它当成木板一样来成型。泥板成型应用范围很广,从平面大立体,都可以进行造型变化。
拉坯成型:
拉坯是利用旋转的力量配合双手的动作,在拉坯机上将泥团拉成各种形状的成型方法,也是陶瓷制作中一种常见、传统的成型方法。但由于它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练习者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拉坯是体验泥性、感受泥性最直接的方法。
平面造型:平面造型,是泥塑创作中的浮雕创作形式,这种泥塑表现形式比较适合低领段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用陶泥做一个“饼”容易,做一个球就很难。所以在陶艺教学中,对于刚刚接触陶泥的孩子,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可以平面造型为主。在这种创作形式中,运用的泥塑技法会相对简单些,主要以压、画、添三种技法为主。在作品的表现内容上多选取孩子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物品。
立体造型:
相对于平面浮雕造型,立体造型在陶艺创作中更为多见。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更自由地发挥创意,更加灵活地组合多种技能来进行综合表现,因此作品的视觉冲击更要明显强于平面造型。手捏造型:
泥球成型:
泥条成型:
泥片成型:
综合成型:
快乐陶吧创作花絮
2017.03.30
第三篇:陶艺课程第一课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 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 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 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四篇:陶艺总结
`
坪山中心幼儿园2015——2016第一学期陶艺社团总结
执笔:黄玉英
时间太快,不知不觉间到了期末。回过头来看看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对社团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快乐,对我来说既是平凡又是特殊的一段时光。
这学期,我怀着满腔的热血接管了陶艺社团,我一直认为做一件事情,喜欢就能做好,用心就会出成果。社团小成员们也很配合,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他们都能够积极参加,没有晚到早退的现象。社团小成员都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及纪律观念,保证了社团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从最初的纳新到现在,我们这个“陶艺工坊”越来越和谐,越来越有凝聚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众所周知,幼儿园搞社团活动是为了繁荣园所文化,活跃园所气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寓教于乐。所以在社团活动方面,尽可能的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本学期里,我们社团活动在这方面主要进行了几次主题创作,如“树叶”、“装饰挂盘”、“泥板装饰画”、“夸张人像”、“人物塑造”、“可爱的鱼”等。通过这些主题创作,提高了孩子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诚然,社团活动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存在。比如泥巴的回收再利用不够及时,浪费较为严重;社团小成员的卫生习惯不是很好;对于社团活动存在消极情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社团活动创新力不够等。对我而言无论是表达方式上的不够成熟还是思考问题的不够全面都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个学期的时间原来是如此短暂,似乎纳新还是昨天的事情,相聚的日子总是显得这样珍贵。有欢笑也有遗憾。不舍的那股已经熟悉了的咸咸的味道,不舍得你们用稚嫩的声音说“老师好”。社团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如此充满青春和活力。感谢这样的经历,感谢你们带给我的快乐。正如上天不会把全部的优点给一个人,社团也不会没有任何缺点,但是我一直坚信,社团的明天会更好!
2016/1/4
第五篇: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教案
利津县实验一校
小学生陶艺教案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好玩与不好玩的,而软陶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
软陶陶艺是一门综合性创作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经历观察、思考、操作、欣赏、再操作、再欣赏的过程,这样的反复过程中,能帮助孩子完善对事物的认识,丰富孩子的创作灵感,只有发现才能创造美,正是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学目标
通过玩软陶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们产生创造性的动力,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动手实践过程中,在不断将设计概念变为具体实物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设计能力,培育他们基本创作力的直觉,成为日后创作力的来源。
教学内容
首先老师拿出本节课需要孩子们完成的作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动手制作完成此作品。
手捏法。可以锻炼孩子的左右手协调能力,大脑对手的控制能力以及手眼、脑协调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如水果、小动物。通过制作过程,学会分解物体,懂得复杂事物都是由简单物体组合而来的,体会到物体间大小比例关系。
1、饰物类:各种手链、项链、挂饰,好做又好玩。
2、造型类:各种动物、花草、人物等,可以任由发挥创造。
3、相框类:可以发挥想象,做出自己心中喜爱的相框样子。软陶制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定型,这是很有技巧的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你作品是否成功在此一举,如果定型失败,先前制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就全部功亏一篑。那如何给软陶作品定型呢?那就需要通过烤箱的烤制来给作品定型。
每节课学生们做完作品,由老师带回,放进高温窑炉或烤箱烧制完成全部制作作品。
在愉快的陶艺制作中,让孩子们有效的疏解精神压力,培养出乐观进取、敢于尝试的精神,成为快乐有自信的孩子。
授课老师:于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