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课程工作报告心得

时间:2019-05-12 15:2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陶艺课程工作报告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陶艺课程工作报告心得》。

第一篇:陶艺课程工作报告心得

陶艺工作心得

作为一个装潢与工艺教育这个专业的学生,陶艺这个课程是必修课。所以,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加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培养有思想、创意、有技能、有内涵的设计师,这个学期,俺们就学习这个陶艺课程,就此课程,小的就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回想起陶艺课,是一个令人兴奋,鸡冻的课程。几周的陶艺课程,我从对陶艺的一无所知到对它有了一定了解,课程开始之前大家都是非常兴奋的,因为听说可以自己动手做作品,对于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我们来说,这是一门非常特别的课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对陶艺课程的学习,课程开始的时候,叫我们的是刘淑宏老师(后面用淑宏姐替),淑宏姐是一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老师(后面用淑宏姐替),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她盘着乌黑长发,脸上有一双带着精灵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她的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乖巧的小嘴,殷红的嘴唇像石榴花一样鲜艳。还有,第一节课她还穿了久川保玲的衣服,果然是艺术从事者和一个时尚达人的完美结合。第一节课,我们没有动手去接触泥土,而是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在做作业时的注意事项。通过理论的学习,让我拍明白了中国是一个陶瓷大国,有“陶瓷母邦”之誉。中国的陶瓷文化具有丰厚的优秀的文化历史,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陶瓷被称为“最简单和最复杂的东西”,其简单是因为它的基本素材是无处不在,而复杂却不仅在于它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中由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更是在于它是人类心智、情感、思想的反映。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这个课程,应该吧这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然后淑宏姐布置了一些作业,就是叫我们做一下茶具的线稿,让我们知道陶艺茶具的大概构造。接着就是我们创作几套现代的陶具。

第二阶段就是开始动手制作了,首先我们一大帮兴致勃勃的同学选好位置,然后像海浪般的去挑选貌似很好用却从来都没用上的工具。而我,由于班上多数是女生,所以秉承了女士优先的原则,我就等她们都选好,我才去选,最后,果然我没拿到好工具,凑合着用吧,方正江宁(我的一个帅哥同班同学)同学有很齐全的工具,问他借。接着,李程层老师(他是一个毕业的留校师兄,等于是老师的超级助收)发给我们一袋黏土,他先教我们把黏土揉的软硬适中后,让我们自由发挥,通过自己对陶艺的感受捏制自己喜欢的产品,熟悉手感。动手后才发现这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原来也是这么的不易,黏土是软的,稍有不慎就变形,而且要一建成型,你一点一点的做,那些泥容易裂开,即使是很简单的造型也让初学的我们很难控制。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动手的重要和主观想象而没有通过实践就不一定正确的这个道理。后来老师教了我们几种简单的制作方法,并现场演示了陶罐的制作过程,看着这么漂亮的陶罐在我们面前产生,我们都羡慕不已,如果我们也能达到这样的技巧就好了。但是我们只有两个星期的实践课程,这短短的时间只够让我们对陶艺有个浅显的认识,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陶艺制作。但是这个环境我不太喜欢,首先是在地下室,信号不好,但是我用的是联通,联通现在真牛,竟然打电话打得超级流畅,果然是联通新时空。然后空气流通不好,在里面呆久了,都点头晕,甚至会很忧郁,容易做着做着迷失方向,由一个愉悦的作品变成一个深沉的作品。

第三阶段就是正式开始做自己的作品了,这是对于我这种初次接触陶艺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再加上我的造型能力没有达到美院级的水平,所以说想要做出一个像模像样的作品,那就真心有难度。不过我是就一个原则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比大家做得好(虽然很不现实),我抛开一切杂念,让艺术的泉水流淌在我身上。正式做之前,要吧自己的手绘搞给淑宏姐看,我就把我画得几个有关于动物形象的茶具给她看,其中有一个是关于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茶具,淑宏姐也说这个不错,打破了传统,可以,但是那个结构还是不太完善,要修改。她还要我给同学们看,我做的不错,那时候我自我感觉良好,在想,我的想法果然厉害。但是晴天霹雳的事情来了,果然是有对比才有发现,有竞争才有进步。江宁同学的一个华丽,抽象,朦胧,美妙,极具创意的手绘搞问世了,这是以几何图形为元素的类似建筑的茶具跃在老师眼前,老师也眼前一亮,连连称好。然后淑宏姐语重心长地说:“江宁啊,我很期待你的作品啊!”那时候,我觉得这人生真是大起大落啊,比玩过山车还刺激。但是也无法承认,江宁的创意确实比我的成熟和到位。此时此刻,我想到了吴振全老师(我们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在开学时候说的一句话:“你们要记住,你们是本科生,你们做的作品是要有思想,有内涵的,这就是画家和画匠的根本区别!”就是这样,不甘现状的我,决定重新想一个创意„„经我一顿冥想,我要做世上最美丽的东西,人体,然后我斩钉截铁地把我的想法描绘在纸上,登登!一个怀孕的女人上半身的形象为元素的茶壶手稿出来了,她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我鸡冻地拿给淑宏姐看,觉得不错,但是那个壶柄破坏了整个感觉,再修改,淑宏姐也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我是不是觉得做动物没什么意思,要向高处挑战。我回应她说是,接着她叫我做好觉悟,因为人体虽然漂亮,但是没达到那种造型水平的话,就会把你的缺点毫无保留的暴露了!我听完后心里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没办法,要赶上江宁的等级只能用这种模式了。于是,我怀着试试的心态,开始做了一个泥小稿,发现我造型能力还不错,做出来的女人跟我预想的没多大差别,大致的形状有在,嗯,之前画了一个学期的伯里曼没白学。之后,我开始做正式的茶具,到了这一步,真的把我的缺点暴露了。虽然我学过伯里曼,但是这是对人体的一个大致的结构做了了解,但是没有学过人体素描,所以,人生上的没个肌肉,骨骼组织都缺少认识,所以做大一点的,需要表现这些东西的作品就出现问题了,导致我的那个茶壶走形,真TM难看。到了这步,不得不请求淑宏姐的帮助了。于是我垂头丧气地去找淑宏姐,只见她鬼斧神工搬地雕塑着我的茶壶,她心灵手巧,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勾画,都那么干净利落,没带半点含糊,可见淑宏姐功力之深厚!不一会的功夫,一个较完整的孕妇人体修改完成了,跟我之前的截然不同,淑宏姐果然非同凡响。心里暗喜“有淑宏姐的帮助,我的作品又可以顺利进行了!”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淑宏姐看出我的缺点了,叫我还是不要做具像人体了,因为我没学过人体素描,做这个太勉强了,要不就改为自由创作算了吧!又是一道雷电迎头劈下,我觉得我的人生一片灰色,看来我得想一下办法了,不能这样下去啦!我看了一下江宁的作品,他的型基本造出来了,比手稿更加清晰明了,更加大气。此时,我黯然销魂,随受到打击,但是人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并没气馁,我要继续推敲!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江宁的作品也并不完美,他的作品形状虽霸气,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的茶壶重心不稳,他一不小心,茶壶倒下来了!就这一举动,被淑宏姐看到了,求佳心切的她,风风火火地把江宁的茶壶来了个大改造,使其造型和风格完全改变了!修完后,只见江宁石化了一样,惊呆了。然后像小老鼠探索面前的食物那样,360度地在观察,疑问中带有些许沧桑。我想,此时他也是一道雷电劈头而下吧!我看着也觉得有点惋惜,感叹人生就是这样充满曲折!在此之后,我也尽量将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不被淑宏姐发现,怕追求完美的她向我们洒来爱心雷电„„

经过一个星期的推敲,我终于完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作品,因为我存在对人体缺少理解的不足,所以把茶壶改为一个较抽象的孕妇和发芽的树木做了一个结合,茶杯就是手上捧着五个杯子,里面各孕育着不同阶段的胎儿,杯子外面也长有树枝。其作品代表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春暖花开的娇美,还有一份对生命的感悟,一份无扰与名利的淡薄,生命就是一种成长,一种体会,一种领悟。江宁也说很喜欢我的作品,得到他的肯定,我觉得很欣慰!看到他的作品,也很不错,一套茶具造型各异,精彩绝伦!这个课程我也很感谢他,因为他跟我分享了很多雕塑的技法,知识和心得,我受益匪浅,这就是好中国好同学,有竞争,有帮助,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接下来是第四个阶段,这个基本是总结归纳,和做老师的阶段。淑宏姐再一次洒下了温柔的闪电,布置了我们都没试过的作业量:做陶艺教学ppt(讲课),10套3D茶具,8000字的教学讲义,1200字的心得。此时,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可能我们是专插本的学生,之前都没怎么写作,我也是从来没有写过那么长的东西,这篇心得应该是我写得最多字的文章了;还有,我没学过3D,叫我一下子怎么弄10套出来呢?10套也多了点吧,我觉得3套都可以了。算了,先做ppt,讲完课再说吧。于是,就到了讲课的环节了,我应该是第二轮上去讲的,我没有上台讲过课,所以在台上讲我这个《中国传统陶艺简介与欣赏》的时候,有点词穷,缺乏教学经验,不知道怎么说得精彩,好在我登台经验还是有的,所以不太紧张,颇为淡定。对于不是教师行业的人来说,一直认为做老师是多么轻松的一件事,每天上两三节课,其他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了。在没有做老师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不然,经过这次讲课后才发现,做老师真的不容易!要讲一堂精彩的讲课更加不容易!

最后,就是写下心得,总结之类的了,还有给自己的作品上釉。所谓上釉 在烧制陶、瓷器时 首先应该烧制毛胚 烧好后拿出来上釉 然后再烧釉有很多种 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上釉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很考技术,不可忽视,我很期待我的作品上完釉是什么样子的。上陶艺课的短短几周时间一下就飞逝过去。看着这些亲自完成的作品,想到是自己用一点一滴的汗水凝结而成的作品,虽然有些辛苦,但都是值得的。刚开始,觉得陶艺只是个无聊的课程,但经过系统的学习,陶艺课不再是单调的捏着脏脏的土了,而是用心去创作的作品。陶艺课,其实是亲近大自然的课,当我明白了陶艺文化渊源和精神内涵时,思想情操已得以升华。在这几节陶艺课中,我不仅学会制作陶土作品,还让我有身临大自然的感觉。其实,陶艺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细节„„ 在我遇到困难时,您都会手把手耐心地教我,而我也会认真听你讲的东西。在我内心深处,对陶土有种深深的喜爱,还有深深的赞美。陶土虽然肮脏,但它却用肮脏的身体让我们把它变成美丽而高贵的作品。捏制,亲身感受泥性,正是感受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教室,我已学到独特动手的能力,还有感受生活的写照。陶艺课,已深深渗透于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

第二篇:陶艺课程

陶艺课程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陶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幼儿陶艺教学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启蒙教育和艺术思维的启发式教育。一方面从生理机能上来说,可以锻炼幼儿的活动机能,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共同运作促进脑部发育,锻炼手与脑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从作品的形式来说,幼儿创作的陶艺作品具有一种原始的活力和亲切的艺术感染力。顺应幼儿的天性,开启儿童的思维。幼儿陶艺教育,是培养、启迪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因而,我园在开展陶艺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创造”而不是“制作”,注重驰骋想象与质朴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单纯技术技法的训练。幼儿的世界是多彩多姿、妙趣横生的,让我们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让幼儿在陶艺活动发扬创造精神,还孩子一片奇思妙想玩陶泥的世界吧!

陶艺成型方法

成型是陶艺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所谓成型就是将加工备用的泥料以各种方法做成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尺寸的生坯。手捏成型:

手捏成型是制作陶艺最原始、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也是初学陶艺、体验泥性最基本的练习,可以不用工具。光用手捏,有较大的自由度,只需要用手把泥团捏成你自己想要的形状即可,也可用雕塑刀等工具做成雕像,在泥半干时将雕像挖空。

泥条盘筑成型:

泥条盘筑是人类最古老的陶艺成型方法之一。它是用粗细一致的泥条,层层盘叠垒筑,按着渐次增大或减小的规律连接在一起,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大型的、变化较多的形体,这种方法是拉坯等其他一些成型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也是现代陶艺创造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成型方法。

泥片成型:

泥片成型就是将泥片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片,然后用这些泥片来进行泥塑造成型。滚泥片时,应把泥块放在两块布中间进行,从泥块的中心向四周扩散、(转动布块),注意泥的厚度,要符合所做陶艺作品的需要,制作时要利用泥的柔软性,可以像用布一样成型,而利用泥片的坚硬特点时又可把它当成木板一样来成型。泥板成型应用范围很广,从平面大立体,都可以进行造型变化。

拉坯成型:

拉坯是利用旋转的力量配合双手的动作,在拉坯机上将泥团拉成各种形状的成型方法,也是陶瓷制作中一种常见、传统的成型方法。但由于它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练习者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拉坯是体验泥性、感受泥性最直接的方法。

平面造型:平面造型,是泥塑创作中的浮雕创作形式,这种泥塑表现形式比较适合低领段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用陶泥做一个“饼”容易,做一个球就很难。所以在陶艺教学中,对于刚刚接触陶泥的孩子,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可以平面造型为主。在这种创作形式中,运用的泥塑技法会相对简单些,主要以压、画、添三种技法为主。在作品的表现内容上多选取孩子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物品。

立体造型:

相对于平面浮雕造型,立体造型在陶艺创作中更为多见。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更自由地发挥创意,更加灵活地组合多种技能来进行综合表现,因此作品的视觉冲击更要明显强于平面造型。手捏造型:

泥球成型:

泥条成型:

泥片成型:

综合成型:

快乐陶吧创作花絮

2017.03.30

第三篇:对于陶艺课程的一点心得

很早开始就向往着陶艺课了,大一在金石滩校区没能修读这门课感觉很遗憾,这个学期开始两个月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陶艺课。经过两个星期的陶艺课的上课过程,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陶艺开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理论方面首先是技法,其次才是创造力。第一个星期的操作都是围绕技法的。所以我想总结下在技法方面我个人认为比较重点的几点。

首先,我觉得是耐心。在这个礼拜的操作中,无论是泥雕、盘泥条还是拉坯,我都显得缺乏耐心,总是在做了一点点之后觉得没有达到自己预想中的效果或者说没有手感,就开始失去兴趣,失去耐心。这是在以后的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一点。

看到视频里的制作过程感觉做的还挺简单,可是当自己真正着手去做的时候,有时候又觉得无从下手。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和泥条盘筑法这3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可是想熟练掌握并不简单。

其次,是要动脑思考,把握好感觉。做陶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东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动脑思考,要充分地了解泥巴的特性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手跟泥巴融为一体,才能做出好的东西。

刚开始的时候总是觉得好玩才很喜欢去做一些东西,随便捏一些形象造型,在经历了2个星期的学习之后,我发现里面还是有很大学问的,想真正做好一个作品并不会像说的那样简单。有些东西能想出来,但真正实施去做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问题困扰着自己,很难得到解决,那些问题往往又是自己当初并不觉得它是个问题的情况下却真正出现了。

两个星期的学习是很短暂的,总觉得时间或多或少有些不够,但是经过这短短两个星期的学习我的收获还是很丰富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些对于我们设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值得深思的。

最终因为手受伤没能顺利的完成作品,所以只有尽量多得在理论上补充这门课的遗憾。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意思是陶瓷.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多是从中国传入的。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中国的英文:China,这个名称来至于景德镇的原名:昌南镇,因为谐音所以就有了现在的英文名。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

随着朝代及制陶技术的演进,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生活陶艺 - 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传统创新 - 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实用作品。现代陶艺 - 表现造型结构与思想理念的创作,与其他艺术型态的结合,让陶瓷艺术已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土与釉的结合,融合更多的人文与空间因素,使得陶瓷艺术更加有内涵。

由于现代对于化工原料知识的进步,与釉烧技术的发展,加上工业化后机器的制造与发明,陶瓷艺术已经渐渐分家,实用陶瓷与艺术陶瓷各有不同的发展空间,而釉上彩与釉下彩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的绝对,所以硬要用任一种分类的原则来规范陶艺的种类,都不是非常周延的方法。

中国传统陶艺制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仍盛而不衰,历朝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时代风尚的不同,审美观的变化,在陶艺中反映得十分突出,国内外许多学者、艺术家都非常重视对中国传统陶艺的研究。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这门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于一身,凝聚着中华民族审美历程的传统陶艺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美术造型及装饰技法上,这不够全面,研究中国传统陶艺的一个重要特色,是立足于总结中国传统陶艺及其制作工艺和装饰工艺的优良传统。“传统”不属于旧规范化的别称,而是意味着一种工艺和艺术体系的特征。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特性,反映到陶艺上并产生独特的民族风格,这种民族风格以其特有的工艺技术和艺术形式,显示它自已的风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东方文化的典范。

中国传统陶艺所特具的东方艺术的情韵风格,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她仍扎根于人民之中,集中了无数陶艺前辈的智慧和创造力,经过历史不断的锤炼,然后形成为优良传统,它贯穿着民族性格,民族感情,体现了民族审美意识的共同特性,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实质。中国的陶艺前辈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和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的工艺技法。正是这一套制瓷的优良传统,历代相传,不断发展,使得中国陶艺几千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文化起着深远的影响

陶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然而,当中国的陶艺家们猛然从“传统”、“实用”、“日用”等字眼中惊醒重新打量世界时,却发现自己落后了。的确,现代陶艺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而存在,也不是仅仅“实用”、“美观”、“经济”、“大方”的观念便能涵盖得了的。它已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广泛的参与到现代艺术运动中,成为艺术家表达自己的观念,进行文化批判的利器。

第四篇:陶艺课程研发与前期准备工作报告

陶艺课程研发与前期准备工作报告

第一章

陶艺的文化价值及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与意义

陶艺是我们名族的魅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海外,并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精神,文化陶艺教育可以让学生有观的地,生动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从小培养学生对自己名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孩子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提出了“感受与创造并重”的教育观,强调让幼儿的视觉和情感获得满足、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由此想到在幼儿园开展陶艺活动中,体验与创造就好比根和苗的关系,厚积而薄发,苗的茁壮成长来源于根的粗壮结实。所以,体验让孩子发挥个性、发挥创造力、想像力,使他的生活经验能够透过陶泥达到情感的渲染,在创造过程中,体验生活、体验成功的喜悅。通过开展陶艺活动,让孩子体验、感知,有关表现对象丰富、复杂、多元的特征。

中国传统教育严格按学科专业分设,课程体系相对封闭,学科之间很难实现交叉与跨越,致使学生的思维狭隘。而现代课程要求把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完整及时地充实到学科中,促进各学科高度融合,走课程综合化和多元化发展之路。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规定: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践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求真,艺术求美。人文是科学的导向,科学是人文的基础。文化陶艺涉及自然、社会领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是一门综合交叉的学科。陶艺作为一门艺术,属于人文范畴,但它却打破了文理专业壁垒,融合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改变了学生知识的单一结构。

陶艺的文化价值

陶艺不像音乐、绘画仅有欣赏价值,而且具有文化价值、实用价值,是文理艺工融合的典范。陶艺教育有利于资源配置、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可概括为: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实践能力;

2、优化陶艺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3、实施层次化、开放式教学,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要有教学管理机制、人文资源应用、创作实践保障三大平台做支撑。学生要增强创新精神,强化探索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促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学校要通过实验研究,锤炼师资队伍,使陶艺特色教育水平步入新台阶。在社会层面要形成陶艺教育的新模式,为实践型教育改革提供范例。

陶艺教育兼顾造型、制作与原料、烧成,从“由技入道”到“由理入道”,重技法,有思想,强调体验性,做到科学和文化结合、实践和理论结合、中西和古今结合。

一、釉彩的文化价值

釉是陶艺的外衣,丰富了装饰内涵,提高了作品附加值,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民族文化的象征。通过釉彩辨析,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理智的认识能力、技能的适应能力。

1.综合装饰的文化价值

陶艺综合装饰的文化价值:发挥多种装饰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特性,使釉上釉下相辉映,高温低温相辅助,雕刻绘画相衬托,人工天然相结合,达到艺术创作的最佳效果。陶艺釉上彩的综合装饰,多为高温颜色釉、现代陶艺、刻花瓷胎。高温颜色釉瓷画,是现代陶艺釉上彩的新工艺。而色釉瓷胎即使不装饰,也有绘画美感,但白胎瓷如果不装饰,就显得单调沉闷。白胎瓷任何部位都可以装饰,而色釉瓷胎只能选择空白或浅淡的釉面稍作点缀,增加观赏效果。色釉瓷胎绘画,要以精美的纹饰衬托,不能出现与色釉不协调的画面。釉中彩在1200℃高温中,把釉上颜料溶进釉中,烧成后既有釉下彩的柔和秀雅,又有釉中彩的鲜艳亮丽。

2.单色装饰的文化价值

吸收工艺技法,挖掘装饰内涵,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单色釉非常丰富,必须掌握釉性,尤其是装饰技巧。流霞彩用樟脑油稀释颜料,借鉴“泼墨法”,把料色点在瓷胎上,任其自然流淌,形成丝线般的肌理料痕,表现山峰、岩石的纹理,树干、荷叶的经络,山坡、草地的层次,产生天然的质感,而手工绘画不能企及。

二、肌理装饰的文化价值

陶艺肌理丰富了材料结构和纹理组织,保留了创作的技巧和痕迹,提高了鉴赏水平,开创了装饰的技法,强调生意盎然的气韵、活力,构成美的造型,体现了气韵生动的精神境界。

1.肌理形成的文化因素

肌理是视觉要素,材料的物理表现,物质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表面纹理,也称质地。随着历史的演进,肌理审美意识日益成熟,从其表面就可感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工艺特征、材料特点,从陶艺的肌理形态,反映着人们的审美需求。故陶艺肌理可理解为:人们有意识地使用陶土或瓷土,经过制作、煅烧形成的表面纹理,如拉坯成型的旋纹,雕塑品的刮刀刀棱、窑火的向背面烧痕,综合反映材料结构、制作工艺,强调表面纹理组织给人的视觉、触觉的感受。肌理能传达设计者的情感,是设计观念的形象表现。在陶艺创作中,肌理能培养学生形体与空间的文化意象、提高材料运用的能力,使作品产生视觉冲击力。

2.肌理创作的文化价值

陶艺肌理的文化价值由材料性、制作性决定,它是制作痕迹和手工痕迹肌理的文化符号。①材料性肌理:由陶与瓷的自然属性所显示的纹理组织。主要受控于原料、工艺,特别是烧造的技术因素,如坯釉料的矿物、化学、颗粒组成,着色剂及坯体釉层物理成分,窑炉气氛、温度曲线和冷却速度等。陶瓷坯釉经高温煅烧,不但内部结构变得质地致密、不透水、抗酸碱,表面也产生透明、乳浊、析晶、裂纹、窑变等视觉效果。②制作性肌理:由人为作用产生的纹理组织。主要受控于人,作者有意在陶艺表面制作纹理组织:刻划、揉捏、拍击,挤压、模印、打磨、雕镂、釉下、釉上装饰等,黏土的可塑性、触变性、结合性及釉的表现性,直接记录着作者的形式技巧与生活感受。

陶艺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与意义

在陶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十指会不间断地作多种方式的运用和配合,从而使双手变得灵巧,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大脑的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改善,使人变得有创造力。可以说陶艺课堂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好场所,是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是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载体之一。

现今中国教育中,重点目标与方向就是素质教育

陶艺教学是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载体之一,它让学生捏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他们尽情地体会着创造的乐趣,学习的快乐。

陶艺教育对学前儿童来说,既是接触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的良好机会,又可以在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坚持性、独立性、自信心等品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创造联想

在陶艺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设计进行自由的联想和推理,提出各自的设想和提案。这是一种发挥集体创造精神的有效方法,同学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各自的设想,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和推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具有彼此促动的合作性学习方式,其他人的想象力也将得到激发,激起其他人的一系列理想性反应。此外,它本身也是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过程,在这个大群体活动中,并不排斥任何想法,所有联想和推理都会被接受,每个人都会获得更大的动力激励,鼓励学生参与并提出更多的观点。素质教育中就是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各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二、改进教学方法,发展创造求异

在陶艺的创造思维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求学生自由地发挥,这是一个方面,但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教学的对象毕竟还是学生,所以,陶艺教学的创造思维还是需要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引导,特别是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创造的一些技法。求异思维就是指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思考方式,使思维向各个方面扩散开来,从而产生大量的新的有效想法。

三、展示作品形态,启发创造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思维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陶艺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展示的样品进行新的构想、设计,创造出变式作品,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教师在学生的作品创作中不一定要强求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在中途,根据事态意外的发展,大胆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变玩笑为创意”“变腐朽为神奇”不断地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的想法,夸张学生的想法,在意外中生成新的思维创新资源,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渗透情感教育,升华创造思维

如临其境的感觉加上对作品的审美欲望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创作的前提。学生自主去感知艺术作品内涵,伴随着自身心理活动和情感的投入,情绪会被深深感染,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学生对作品产生情感深化的程度也是不同的,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五、完善评价机制,鼓励创造信心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因人而异,要以激励为主,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重视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善于发现学生创作时的闪光点,及时地激励他们,让学生知道只要他们用心地创作,每个人的作品都焕发着不同的艺术魅力。

总而言之,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陶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实质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符合素质教育的纲领的,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在陶艺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以求寻找到一条有利于学校教育的特色教育路线,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

陶艺课程的具体植入方式与园本课程的研究

陶艺课程的具体植入方式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课程实施能将文化陶艺与幼儿教育课程完美结合,让孩子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成具有本园色彩的陶艺园本课程,促进幼儿情感,认知,文化,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1)整合文化教育因素,丰富文化教育资源,构建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文化陶艺课程目标、内容和形式,形成适合幼儿园实际具操作性的陶艺园本课程。

(2)优化陶艺园本课程的教育组织形式与指导策略,促进陶艺活动和主题各领域内容的有机渗透,提高教师的陶艺教育科研能力。

(3)提高幼儿简单的陶艺操作技能和造型能力,萌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从小培养对名族文化的认识。

二、课题研究对象

小班(3—4岁)35人 中班(4—5岁)40人 大班(5—6岁)45人

三、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阶段:陶艺课开发准备阶段(2013年春季招生前)1.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陶艺所有设备材料的采购与陶艺工作室的布置安排完成;

3.完成陶艺园本课程的初稿,然后老师以初稿为基础进行教学工作; 二阶段:幼儿园陶艺课程实施阶段(2013年春季开始)

1.全员接触学习陶艺,以骨干教师为重点培养对象,以陶艺园本课程为载体,边设计,边实施,边反馈,边撰写;

2.在一个学期每班积累8—20个主要作品设计,三个年级共完成重点作品设计100项,并予以记录;

3.不定时的设计各类陶艺活动,以展示学生作品为主要目的;

4.教学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孩子从接触陶艺课程到一个学期后的转变,还有在学习中的所有进步与理解文化陶艺,文化色彩知识的接受程度,可以大多数同类型学生为主要研究群体;

三阶段:幼儿园陶艺教材完善与总结阶段(第一个学期末)1.陶艺园本教材为教师主要学习教材(试验本),以三个年龄段为顺序,以幼儿陶艺课程内容为主题,陶艺园本教材篇目;

2.初稿修改完成后,请专家论证,最后定稿;

3.总结本学期幼儿对陶艺活动的学习程度与能力变化,着重总结文化陶艺与幼儿艺术教学课程的结合程度,幼儿最终的感受、理解能力;

陶艺园本课程研究

在我国,陶艺教育进入普通学校,仅仅只有几年的时间,而且还很不普及。但在国际上,陶艺教育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步入了普通学校,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社会和学校越有陶艺教育的良好拓展环境,并在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占据相当大的空间与时间,形成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文明互动的良好发展趋势。通过实践已经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我们可以把陶艺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艺术素养,从而发展幼儿的特长;更可以把陶艺教育作为幼儿人文素养和创新教育的总目标,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综合能力,使其全面发展。而且目前全国对幼儿陶艺教育大多数还仅仅停留在娱乐陶艺教育,所以我们更要把本园特色课程做出来,将文化陶艺加入幼儿陶艺教育,这一课题将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陶艺园本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年龄阶段具有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又是最富有想象力的阶段,他们较少受各种成规戒律的束缚,可随意联想、拟人、神化。而泥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它的趣味性、可塑性、创造性,常让孩子陶醉其中、乐此不疲。陶艺教育活动以自由宽松为前提,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保障。

(1)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就是要让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的统一,而并非彼此独立的三个方面。

(2)皮亚杰的“思想就是操作”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并提出操作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动。并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积极的和不断建构的活动。即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的活动过程。

(3)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思想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的教育原则,倡导“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鼓励儿童通过操作和活动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

长期以来,我们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文本课程”,即由教科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文本组成的、内容稳定不变的知识体系,而后现代课程理论却认为课程应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课程作为一个过程,应是通过教师与儿童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陶艺园本课程研究的具体研究内容

(1)在以文化陶艺为特色的园本课程的构建中,教师能运用创新的方法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陶艺艺术活动,研究适宜于孩子了解和学习的内容、方法、途径、策略等,以陶艺为切入口,拓展传统文化到课程建设中去。

陶艺是幼儿借助陶泥表达自己对现实事物的认识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是与其兴趣、智力乃至个性品质的健康和谐发展密切相关的一项活动。幼儿陶艺教学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幼儿“作品”的水平,而在于幼儿参加陶艺活动本身。因此,教师在陶艺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教学结果,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学过程。我们要把幼儿的文化陶艺教育和语言、绘画、音乐、游戏等多种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并利用多媒体电脑等先进教学手段组织幼儿的陶艺教学和活动。

(2)以传统文化陶艺为背景,结合幼儿的动手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不同,采用幼儿喜欢的可行的内容与形式,对幼儿进行陶艺艺术教育、文化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从小让幼儿接触文化陶艺和名族传承的概念。

更具孩子不同的年龄我们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也不同:

小班(3—4岁)

1认识简单的工具(小刀、剪刀、模具)及其名称; 2对陶艺活动感兴趣、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3能初步感受陶艺文化的色彩美及作品的造型美;

4尝试用团、搓、压、切等方法简单地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 5会安全使用工具;

6爱护陶泥及工具、学习收拾与整理; 7愿意用短句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

中班(4—5岁)

1认识陶艺活动所需的常用工具(小木刀、木片、木椎、圆棒等)及其用途; 2了解彩泥的特性(可塑性等),初步认识陶艺活动所需的陶土(红泥、白泥、黑泥等)及其特性; 3了解文化陶艺作品;

4乐意参与陶艺活动,有初步的想象力,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 5能初步欣赏、感受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美;

6学习用盘条、捏拉、拼接等方法表现物品的简单造型;

7根据区域的内容、泥的性质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发挥想象和联想,尝试用团、捏、压、搓、擀等技能作出泥塑作品;

8探索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尝试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9有意识地做好活动前后的准备和整理工作(如:戴好围兜、袖套、洗手、整理工具等);

10能用较连贯地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想法;

大班(5—6岁)

1认识陶艺活动所需的专用工具(木锥、转盘、修胚刀等)及其用途; 2认识陶艺活动所需的陶土、瓷土和釉料等特性; 3了解陶器、瓷器艺术品、文化陶艺作品; 4积极参加陶艺活动,大胆想象、创造; 5能多角度欣赏、感受自己或同伴的作品美; 6能灵活使用多种方法表现物体的明显特征; 7探索工具的多种使用方法,创造性地使用辅助物;

8有良好的收拾整理物品的习惯,合作、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 10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同伴作品的想法与意见; 11学会合作创作,共同完成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增强合作能力。12进一步开拓思维空间,想象创作,提高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

(3)创设富有陶艺文化特色的幼儿园主题陶艺教室,包括陶艺教室的总体布局创设,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动态环境,实现环境均衡化、活动化、多元化、立体化,让孩子在环境中学习。

幼儿陶艺活动的环境创设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陶艺教室的环境创设中突现陶艺的氛围,让孩子自由观察,自由想象,轻松、愉快地随意发挥,尽情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创意,将天真浪漫、稚嫩的造型带入自由的创造中,用泥土这种十分亲切的媒介记录孩子幼小内心的真实想法,使他们获得自由创造的快感。我们要为幼儿创设“陶艺活动室”、“开架式陶艺操作平台”、“陶艺作品欣赏布展区”等,在环境创设中我们非常注重动手环境与幼儿的互动,教师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双手、语言表达出他们的所看、所想,所爱。为体现我们园陶艺课的内容特色与教学目标的不同,陶艺教室环境布置中还要适当加入传统文化色彩,让孩子充分在一个文化与游戏并从的环境中学习,感受,体会陶艺。

为了让陶艺成为我园教育的新亮点,让孩子们感受陶艺的魅力,从小激发幼儿对陶艺教育的兴趣,我们除配备专门的“陶艺吧”外,还组织教师们在各班教室内创设陶艺角,经常收集陶艺信息,及时陈列小朋友们的小作品,把我园陶艺园本课程的内容、幼儿获得的经验通过作品、装饰等多种方法,在墙上、陈列架上惟妙惟肖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走进我们幼儿园,就好似回到我们古老的各个朝代,浓郁的文化陶艺教育氛围让人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陶艺的魅力,这些不可忘记的名族文化遗产,和我园对陶艺教育的执著追求!

陶艺园本课程研究还应采用的七种教学方法

(1)环境创设法:提供创设有利于幼儿对陶艺活动萌发兴趣的教育环境。陶艺活动室、陶艺区角、作品陈列展示区、陶艺制作工具、操作服,陶艺资料库等等;

(2)实践体验法:让幼儿经常欣赏各类陶艺活动,陶冶情感,在活动初期,也可以提供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实践,比如玩玩泥巴、敲敲泥板、搓搓泥条等等;(3)操作指导法:老师可以用示范的方法让幼儿掌握必要的制作技能,给予适当的支持、示范,形式可以是集体进行,也可以是个别指导;

(4)同伴互助法:与同伴交流讨论陶艺制作的各种技能,帮助别人和获得他人的经验,取得成功;

(5)亲子游戏法:在亲子游戏中,让幼儿与家长交流,共同完成作品,增进亲情;

(6)作品展示法:可以提供一些陶艺作品,让幼儿进行模仿制作,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探索能力;

(7)积极评价法:当幼儿取得进步或完成作品时,教师、同伴应给予鼓励和赞扬,可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陶艺活动,在幼儿操作遇到困难时,也可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再试一遍,战胜困难,获得成功,还可以提供展示平台,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

第三章

陶艺课程活动中需遵循的四大原则与陶艺课程今后的目标、方向

陶艺课程活动中需遵循的四大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尊重、关心、理解幼儿的需要,激发他们参加陶艺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让幼儿在平等、宽容、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想象、创造。

(2)实践性原则:创设陶艺活动的操作环境,推动并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活动兴趣。

(3)渗透性原则 :多形式、多途径、多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陶艺活动,将文化陶艺渗透于幼儿园(小组、全班、全园等)、家庭中,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4)整体性原则:要注意陶艺课程中的各项目标、各项内容有机整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和教学艺术,使幼儿身心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对本园来说陶艺课程今后的目标、方向

陶艺课程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而将文化陶艺课程融入到幼儿教育中更是重中之重,在文化陶艺教育中,如何在孩子不经意的快乐学士时逐步培养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将培养民族精神、发挥美育功能、陶冶高尚情操定为我们文化陶艺课程的初步目标与方向。

春蕾教育

陶艺课程研发与前期准备

工作报告

吴昊

2013年1月4日

第五篇:陶艺心得

陶艺心得

几周的陶艺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对于那些只为了学分的人来讲,这门课不过就是一门玩泥巴课,而对我来讲它是一门可以真真切切的学到知识的课程。

陶艺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它在让你不断的接触陶泥的同时,也让你好好的体会到它真实存在的手感。它让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亲身的去体验,亲手去做过,你才会发现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简单的讲讲陶艺。

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现在国内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而且许多家庭建成了陶艺作坊,还出现了一些个人经营的陶艺工作室,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既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

陶艺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它在让你不断的接触陶泥的同时,也让你好好的体会到它真实存在的手感。它让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亲身的去体验,亲手去做过,你才会发现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陶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然而,当中国的陶艺家们猛然从“传统”、“实用”、“日用”等字眼中惊醒重新打量世界时,却发现自己落后了。的确,现代陶艺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而存在,也不是仅仅“实用”、“美观”、“经济”、“大方”的观念便能涵盖得了的。它已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广泛的参与到现代艺术运动中,成为艺术家表达自己的观念,进行文化批判的利器。

中国传统陶艺是附属于陶器的,“实用而尽量美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限制了当代中国陶艺发展。在这种观念下,陶艺只能属于工艺美术,其功能只是实用加玩赏。在这种情况下,陶艺家的才智更多的受到了“制器”的局限,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探索,陶艺家也更接近于工艺家,无法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如今的各个艺术领域都是一个争不完的话题,陶艺也不便外。然而,在关于陶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许多讨论中却轻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陶艺的功能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陶艺品的功能与价值,而且对于陶艺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所担当的角色及陶艺家的社会定位都关系很大。只有摆正了“现代陶艺是干什么的?”这样一个问题,而不只是“现代陶艺是什么样子?”,我认为陶艺才能真正从“传统”走入“现代”。

我认为陶艺是一门可以提高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一门课程,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大学校园内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

下载陶艺课程工作报告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陶艺课程工作报告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艺心得

    第一天的课程,任务是自由体会感受泥巴的“生命”和灵气。我们大家创作热情高涨,每个同学都开心的和泥,揉泥,捏泥。此情此景,勾起了小时候跟朋友们在一起玩小泥巴的回忆,想起了快乐......

    陶艺设计课程心得(共五则范文)

    陶艺设计课程心得 摘要:通过六周的学习,我们在叶双贵老师的带领下,从理论到实践,深刻的了解了陶艺这门艺术。与此同时,我们也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在的......

    陶艺课程第一课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1 、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2 、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3 、让学生感受“......

    陶艺课程总结

    陶艺教学总结 授课教师:KK 一、 课程名称:陶艺 二、 授课时间及班级:2014年下 20班 三、 周课时:4节/周 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熟悉陶艺名家作......

    陶艺课心得

    我的陶艺课学习心得 陶艺实践课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开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它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对于陶艺作品而言,理论方面、技法和创造力都......

    陶艺课心得

    陶艺培训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校外活动中心活动能力,提升校外活动质量,2015 年6月8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陕西省校外联主办的这次陶艺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几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我......

    陶艺总结心得

    陶艺总结心得 通过四周的时间里上的陶艺课,我开始对陶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慢慢地了解到老师所说的陶艺就是玩魔术,深深的体会到陶艺的魅力。 陶艺是一种兼跨容器和雕塑、实用与......

    陶艺课程教案(精选五篇)

    陶艺课程教案 利津县实验一校 小学生陶艺教案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好玩与不好玩的,而软陶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 软陶陶艺是一门综合性创作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