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忆赏析课的心得体会(定稿)

时间:2019-05-12 15:2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忆赏析课的心得体会(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忆赏析课的心得体会(定稿)》。

第一篇:茶忆赏析课的心得体会(定稿)

茶 道 之 我 见

王晓刚 *** 动物医学系 2011级畜牧兽医方向2班

在写我的体会之前,首先很感谢我们的茶艺赏析课老师,她是我见过的最有礼貌最传统的老师,第一次看到她就觉得她很平易近人,在上了她的课后更觉得她对茶的认识比我想象得要深入得多。

我是重庆人,品茶, 我是个外行,只是在一些书中看到,中国饮茶习俗在唐煮宋点之后基本成形, 现代流行的,撮茶法, 即把茶叶放入有盖或无盖的大杯子中, 多次冲开水饮用, 一直到色淡为止。虽然也讲究泡茶的水质、水温、器具和茶叶品种,但是注重茶的实用功能, 如不喝凉茶,不喝隔夜茶,不空腹饮茶等等, 而不是其艺术功能。至于中国人讲究不同的季节饮不同的茶, 那是纯粹形而下的物质区分, 如春饮花茶, 升发阳气;夏饮绿茶, 生津止渴;秋饮青茶, 辛凉益肺;冬饮红茶, 御寒保暖。

事实上,我对茶的了解很少很浅,之所以报这门选修,对茶有种莫名的感触,在翻看选修表时,无意看到茶文化这三个字,心中便泛起一丝丝的涟漪,说不出为什么,很毅然而然的就报了。

中国人谈心性, 从来不会执迷..喝茶没有时间与季节的限制, 不论雪夜古寺..春来茶馆..夏日亭台,还是秋月江心, 只要愿意, 随时可以提壶泡茶以茶会友本是雅事, 需要环境, 还要气氛。然而, 雅、俗是个很可疑的词语, 如果总是喜欢借物发挥, 雅有时是伪雅, 俗倒是真俗。两相比较, 正如..伪君子不如真小人一样, 今人许多故作姿态的风雅之举, 反不如市井巷陌的粗茶本色..至于弄成了一种负担, 整日为这事担忧, 就像寄禅以诗偿债那样, 雅事就成了俗事了..所以, 千万不要把喝茶弄成阳春白雪的样子, 就像李少红把充满生活气息的红楼梦搞得人鬼不分,戏画不分, 那就画虎不成反类犬, 堕入大俗大恶了。

我喜欢茶,但但不会品茶,不会欣赏茶,这是我在上这门课前自己觉得自己对茶的看法,可是,后来我才发现,自己连茶是什么都不清楚,真的很惭愧。

我以为,茶叶,就是树叶在机器加工后的产物,茶水,就是,水与茶叶的结合品,或许,茶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品茶可以修身养性,殊不知,从一杯茶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品出人性的美丑。

时常在想:人来到这世上,为了什么?该如何?能如何?时常有些郁闷。在泡茶时突然想到:人这一生岂非正如茶叶,而生活则是一杯白开水,泡茶时,茶叶在水中翻腾上下,岂不正如人这

一生浮浮沉沉,刚开始时茶色淡,味亦淡,浸泡一会儿,色渐浓,味亦浓,茶叶在上、在下、忽上、忽下,到后来,色越来越淡,味亦越来越淡,直到无色无味,茶叶也沉于杯底,人生不也如此吗?在生活的开水浸泡下,忽上忽下,总是沉的时候多,浮的时候少,即使忽上忽下,也是在随着生活之水起舞而已,但也总是短暂,也总会归于沉寂,再如何有色有味,总会归于平淡!

想想茶叶的一生,刚在茶树上露出小小的嫩芽,即被采摘,被炒制或发酵,制成各种、各色、各味的茶叶,后被开水浸泡至无色、无味,被倒去,茶叶的一生,总是在人的手中、在水中,那由得了自己,至成尘土!人生如何?想想又能如何,生下来,即被生活之水泡制,在生活中浮浮沉沉,最后也是归于沉寂、归于尘土,正如茶叶最后被倾倒,化为尘土,哪里由得了自己啊!浮浮沉沉、上上下下,心的愁苦、烦闷,让躯体发胀,变得沉重,沉于水底,化为尘土!该如何?能如何?即使是在上的兴奋,翻腾的快乐,也只是短暂!从开始到结束,都是无可奈何,被太多的东西左右,有太多的无可奈何。

从不知,自己可以在选修课上感叹人生的无奈。茶,养身,养生,也养心。我相信缘分,就像我对茶的认识一样,从以为自己知道不少,到后来发现自己竟对他一无所知,最后,我才略明白,茶,可以对人影响那么深。

小时候看到老人似茶如命,甚是不解,一边饮茶一边谈笑风生,十分惬意,很期待和她们一样,但又怕太沉闷了,慢慢的,我也喜欢喝茶了,慢慢体会个中滋味了,才发现,原来,茶,也可以这么美,品茶,也可以这么优雅,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所以,会品茶的人很享受人生,因为她们可以再茶中寻找人生真谛。只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向她们一样,品味茶中人生。

文章的最后,除了要感谢老师以外,还是要先道个歉,因为自己对茶的无知,所以论文写起来可能会显得苍白无力,无论如何,在你的课上我收获很多,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同时也希望老师你身体健康,把这些知识传给下一届更多有心人听,我相信,他们到时写的文章肯定比我们写的都要深刻的多。

第二篇:《忆读书》的赏析

文章的脉络

明确:

一、(1)总说。

二、(2—11)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

三、(12--13)侧重谈“读好书”。

四、(14--15)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全文的写作的重点内容是?说出原因。

明确:读书好。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性格和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明确: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真情实感而又质朴浅显的感情。从作者的读书的经历和感受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我觉得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多读书,广泛涉猎,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我认为我们从小就要用心读书的习惯,学会品味和鉴赏文学作品。读书不可毫无目的的去读,也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而应有所选择和比较。总之,我们要做到如作者所说,多读书,读好书。作者为什么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冰心认为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素养。作者为什么从十二三岁时开始看《红楼梦》直到中年才体会到它的滋味?

因为人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以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的知识层面为基础的。《红楼梦》的社会意义极为深刻,对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不易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到了中年便能较全面、深刻地认识这本书的深蕴。作者读《红楼梦》的体会正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过程。

读后感:是啊,读书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让你增长知识,它能帮你解决问题。正如高尔基所说: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书能让你增长知识。翻开书本,它能让你领略到建筑物的雄伟壮观;它能让你看到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和埋藏在地下的宝藏;它还能告诉你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印度洋的面积有多大。

书能帮你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它能教会你怎样做人,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尊敬师长,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它还会告诉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书真的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使我们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再借用冰心奶奶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第三篇:《春日忆李白》赏析[范文模版]

《春日忆李白》赏析8篇

《春日忆李白》赏析1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秀飘逸之风。

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喝酒,与你慢慢品论文章呢?

注释

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俊逸:一作“豪迈”。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赏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第一联是说,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的超出一般人。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它的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第二联是说,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的那种俊逸之风。

借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都是对李白的热烈赞美。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的钦仰。这不仅表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诚挚的友谊。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第三联是说,如今我在渭北独自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想思念。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未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有深重的离情。这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的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末联是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再次会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读完全诗后,作者的无限思情仍在心中回荡。

整首诗杜甫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代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的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为此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之后他们一起到宋州,在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以北的汶水上,和诗人高适相逢。后来又一起到大梁城。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春日忆李白》赏析2

《春日忆李白》原文:

春日忆李白

杜甫〔唐代〕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相关翻译

李白的诗作天下无人能敌,高超的才思远远超出一般人。

诗风清新有如北朝的庾信,气度俊逸好似南朝的鲍照。

渭北此刻已经是春树葱郁,身在江东的你正远望那日基薄云。

哪天才能摆上一杯酒,我们再一起细细品论诗歌文章。

相关赏析

杜甫和李白可谓唐代的双子星座,他们因诗文而结识。天宝五载(746),李白因为触犯权贵而被罢官,前往江东一带漫游,杜甫客居长安,怀念这位令他敬重的诗友,写下这首诗。

杜甫本身就是一个大诗人,因此他更能欣赏到李白飘逸不凡、冠绝当代的诗才,故全诗主要从这方面来落笔。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高度评价了李白的诗歌天下无敌,其诗的清新、俊逸有如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鲍照。这样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第三联两句写两人各自所在地的景色,自然见出深重的离情别恨。诗人对李白的人和诗都十分倾慕怀念,故末联为热切的盼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全诗在问句中结束,令人读完后,心中犹自回荡着作者绵绵的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诗人社审言之孙。年轻时应进士举,不第,浸游各地,后客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中提奔唐肃宗,授左拾遗。后弃官入蜀,定居成都洗花溪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式重中任参谋,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携家出题,漂油江南,病元于途中。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展现了唐代由盛而我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讲史”。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有《杜工邮集》详情

《春日忆李白》赏析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①春天树,江东②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②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

(1)这首诗的首联、颔联对李白的诗进行了热烈的赞美,请说说这两联主要赞美了李白诗的哪些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对颈联借景抒情的手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它“写景而离情自见”,你认为如何?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超凡脱俗;清新俊逸。(3分)

(2)颈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地的景物,看起来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一种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李白也在江东思念着渭北的作者;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天树”“日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这两句,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力来传送的名句。由此可见,沈德潜这样称颂它是无可非议的。(5分)

《春日忆李白》赏析4

《春日忆李白》原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春日忆李白》鉴赏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春日忆李白》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春日忆李白》赏析5

原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注释

⑴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⑵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⑶俊逸:一作“豪迈”。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⑷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⑸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⑹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赏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春日忆李白》赏析6

春日忆李白

唐代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①,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③,江东日暮云④。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⑤。

相关介绍: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注释

①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②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③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④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⑤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上四称白诗才,下乃春日有怀。才兼庾、鲍,则思不群而当世无敌矣。杯酒论文,望其竿头更进也。公居渭北,白在江东,春树春云,即景寓情,不言怀而怀在其中。王嗣奭《杜臆》曰:公怀太白,欲与论文也。公与白同行同卧,论文旧矣。然于别后另有悟人。因忆向所与言,犹粗而未精,思重与论之。此公之笃于交谊也。)

作品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俗话说的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

作品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1--4)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5--6)三联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7-8)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人写起,接着论诗,进而思人最后期盼见面,当面以“论文”结,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高考题:

(1)这首是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

从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的风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表达双方翘首以望的思念之情:杜甫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他。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思路脉络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首先赞美李白的诗歌,转而对李白的思念,最后表达自己渴望想见,切磋诗艺的愿望。

《春日忆李白》赏析7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

1、飘然,高超之意。思(sì),指才思。不群,不同于一般人。谓白才思超群。二句对仗工巧。“白也”对“飘然”,白是人名,飘是风名,自可对偶。又连用也、然、无、不四个虚词,摇曳生姿,遂使“诗仙”李白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清新,自然新鲜,力避陈腐。俊逸,飘逸洒脱,不同凡俗。庾开府,即庾信,字子山。南朝梁代著名诗人,后入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开府”。鲍参军,即鲍照,字明远。南朝刘宋时著名诗人,曾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故称“鲍参军”。二句以兼擅庾、鲍之长盛赞李白之诗。

3、渭北,渭水之北,借指长安一带,为杜甫所在地。江东,泛指长江以东地区,即今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一带,为李白当时所在地。二句互文见义,寓情于景,写二人天各一方,彼此都深相怀念之情。

4、樽,酒器。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有所谓文笔之分,而通谓诗为文。李杜同游齐鲁时,曾互相讨论作诗的甘苦心得,今别后追思,倍加神往。一个“重”字,隐含以前已相与论过;一个“细”字,暗示别后另有所悟,亟思重与论之。

赏析:

天宝四载(745)秋,杜甫与李白相别于山东兖州。不久,李白去江东漫游,杜甫赴长安求仕。这首诗是天宝五载春,杜甫在长安怀念李白而作。上四句,盛赞李白诗才;下四句,抒发对李白的深切怀念。结构谨严,情深意挚,全诗始终贯穿一个“忆”字。把对李白其人的深切怀念与对李白其诗的倾慕赞扬,水乳交融在一起。而对李白其人的怀念,又突出了一个“诗”字。由盛赞其诗始,以渴望“重与细论文”终,承接紧密,前后呼应,转折自然,情景相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春日忆李白》赏析8

[唐]杜甫

原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

【1】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2】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3】俊逸:一作“豪迈”。

【4】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5】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6】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7】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作品赏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清代沈德潜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明代王嗣奭《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象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令人读完全诗,心中犹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确实道出这首诗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

第四篇:中外音乐赏析课心得体会

中外音乐赏析课心得体会姓名:李嘉威学号:2013124031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的中外音乐鉴赏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发现自己真的收获良多。

还清晰地记得,在第一堂课时,老师就郑重地对我们说,学生绝不可以带笔记本电脑到课堂上并且在欣赏音乐时不可以聊天。或许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一位老师对音乐的尊重。而这也让我明白了,欣赏音乐的最重要的前提并不是你要有多好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而是要首先学会尊重音乐。在随后的课程中,老师让我们欣赏了《红色娘子军》音乐剧《钟楼怪人》《圆舞曲》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中外经典作品。其中《红色娘子军》让我知道了如何利用音乐来表现南霸天的坏人形象。而让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首先以长笛的柔和以及竖琴的甜蜜展现了两人相爱的美好与动人;接着利用钢管演奏出严峻节奏和阴森的音调完美的表现出压迫与无奈的感情;最后以小提琴的与快板交替深刻表现出一种悲伤并夹杂着反抗与哭诉。通过这部作品让我深刻的明白了原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调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感情主题,并通过它们的有机结合,让人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一个触碰心灵最柔软处的故事。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吧。

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使我对音乐剧 歌剧 民族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音乐风格和背景都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同时充实了我们的音乐感性认识,丰富了音乐知识,开阔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鉴赏的审美能力。总的来说,这门课程让我懂得了音乐的美。

最后向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我觉得老师可以将所有的学生统一分成一个小组,然后欣赏完一个作品后,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话既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也可以让我们的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第五篇:佛教艺术赏析课心得体会

佛教艺术赏析课心得体会

姓名:廖星伟 学号:14513229

“中国佛教艺术赏析”是我上过的最有收获的选修课没有之一,通过这一学期的选修课学习,我从一个对佛教只有浅显了解的人变成了一个对佛学十分感兴趣的人,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学习到了佛教艺术的基础知识,这对我今后进一步学习佛学、挖掘佛教的精华与真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介绍一下我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一些知识。

首先我认为佛教与其他宗教一样都是人为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和一种哲学体系,神话中的很多神都是带着地域、种族的人为色彩的,佛教也是如此。但是他们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并且原理上如此相似我认为这是基于宇宙间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果律。不像西方基督教,佛教并不承认第一因,有的人说第一因彻底推翻了佛教,但是个人认为这反而让佛教相比于西方宗教更具有客观性。为什么呢,我认为缘起并不是由某个上帝来主宰来确认的,一切都是自然的规律,一切都是客观的真理,一切都是随缘的。但是因果律几乎是贯穿于所有宗教的一个永恒的真理。星云大师曾说过,你可以不信佛,但是你不能不相信因果,在他的一生中他看过的世间最公平的一个法则就是因果律了,人人都逃脱不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因缘都有相应的善果和恶果,前世积德来世相报,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民间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二十多世前行善积下功德的许仙在一千年后得到了修道得果的蛇精白素贞的报恩,而白素贞也因为几百年前偷吃了 中国佛教艺术鉴赏课心得体会

正在修行的蛤蟆精法海的内丹而受尽了果报,这一切都是起源于千年前一个打蛇人、一个牧童和一条白蛇的恩恩怨怨。因果律贯穿了这一古代的神话故事。由此可见佛教在宋朝的民间是相当兴盛的,而且人们都心怀因果。现在研究历史的人都说宋朝是人民生活的理想时代,我觉得佛教的盛行、百姓对教义的正确响应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当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心中存因果,事事行善积德,心存适当的畏惧心的时候,这个社会必然会安定团结。而当大多数人把宗教当做祈求钱财好运的工具,或者说潜意识里根本不信佛,只是有利益得失的时候才去念佛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的佛教的正确教义就可以说没有深入人心,佛教寺院以及僧徒们就应该有所反思。我认为佛教对社会最大的作用就是宣扬因果,积极劝导人们行善积德,拥有像佛一样的心境,而不是通常情况下,通过让人们捐献钱财来让存在性都有所争议的一些神灵来当自己的护身符、“保镖”。

关于轮回转世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目前来说很多人对轮回转世的说法并不是太相信,我觉得这也不是不可理解。首先,在现代实验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中,人们都偏向于在实践中寻找真理,而关于转世的实证实在是少之又少,其中能让人信服的又更少了,所以人们就会想轮回转世是不是佛教用来自圆其说的一个借口。但是个人认为人死后的灵以及轮回转世还是存在的,只是我们无法通过目前的技术或者感官感受得到。打个比方就像电磁波,我们无法感觉到也无法看到,但是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天给我们传送无以计量的的信息、能量,电磁波、电磁场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只是我们 中国佛教艺术鉴赏课心得体会

无法感应到罢了。灵也是,它有能量,它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存在,它附在有机体上能让有机体有各种意识。人刚生出来的时候灵刚刚到达这个肉体,还是处在一种与肉体间的“磨合”状态,肉体也无法完全驾驭这种灵体,因此人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就是灵与肉之间结合的过程。说到底人的肉身也还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无机界,只有灵体与肉身结合了以后才会有生命的存在。植物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植物人对外界几乎无反应,造成植物人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元神出壳。关于灵与轮回转世的说法,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完全否决,宇宙中的物质与知识我们人类还尚掌握得太少太少了,宗教里的一些教义与说法都是极少数得道醒悟的人悟出的,这其中不乏宇宙中尚未由实验证实的真理。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佛教的很多律法都会得到或对或错的证实。

前面也说过,佛教是一种艺术,艺术是人们通过自身对事物的感受创造出来的东西,佛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过程中也发展出了很多教派,有丰富的绘画、雕塑、音乐、文学艺术等的遗产,这些对我们了解佛学艺术、了解历史都有很大的帮助。前段时间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实在是世界文明的一大损失,在联合国一再劝阻下塔利班人士还是一意孤行。所谓事在人为,公道自在人心,通过这件事,塔利班更加失去了包括阿富汗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人心,这就是他们所种下的业,必然标示着在不久的将来塔利班政权的失败和垮台。

最后,通过老师在课上带我们了解敦煌莫高窟、藏传佛教等等知识,我比任何时候更有兴趣去造访各地寺院古刹了,相信再去寺院也 中国佛教艺术鉴赏课心得体会

会更细致地观察里面的艺术细节了。衷心地感谢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讲课,感谢老师每节课带给我们的正能量,我会更加地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好好地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份缘。多做善事,放生,吃素,持戒。

南无阿弥陀佛。

2014年11月26日夜 于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图书馆

下载茶忆赏析课的心得体会(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忆赏析课的心得体会(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影赏析课的心得体会

    选修课作业 专业资料是百度来的新时期电影文化与赏析 ——镜头使用和影片感悟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新时期电影文化与赏析这门课程,在这一学期的上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电影的知......

    北京名胜古迹赏析课心得体会

    北京名胜古迹赏析课心得体会 历史在漫漫长河中流动,不断地侵蚀了广袤大地,大浪淘沙,曾经的三大文明古国皆已随风而逝,只有古老的中国依然屹立于东方大地,史书上记载的奇人异事,都......

    微课《忆读书》

    《忆读书》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要求与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少年时代所读的书及作者读书的方法。 2、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学习读书的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王维少年时这首诗大概作于漫游洛阳、长安等地期间。前两句写自己在节日里思念家乡的亲人。后两句写兄弟们重阳登高也在思念自己,表达了对家乡亲人......

    忆扬州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5篇)

    忆扬州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忆扬州原文翻译及赏析1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译文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精选合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12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

    冰心赏析课

    《走进冰心阅读赏析课》教学设计 马城中心小学 顾彩云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名篇经典的兴趣,掌握阅读一本大书的方法。 (2):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感受冰心奶奶弘扬的“童心、母......

    茶艺课习茶心得

    习茶心得 泡茶,从一开始的只懂抓一把茶叶丢进杯中,然后直接往里灌热水到现在的学会整套用玻璃杯冲泡绿茶;从一开始的只能在台下默默注视着茶艺表演的同学到现在的可以亲手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