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构建“五和”社会 创造“五新”生活
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努力构建“五和”社会创造“五新”生活
——在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韩学键 2011年10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落实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委十届十七次全会精神,动员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及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构建“五和”社会、创造“五新”生活,让大庆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部署,不断在思维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上进行创新突破,在全国地市率先成立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和群众工作部,探索建立群众工作站,构建“四级”群众和社会工作网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不断提高市民生活水平;设立信访调处中心,完善信访代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调解等制度,各类信访大幅减少;公安警 务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八类主要刑事案件持续下降,严控安全生产等“八大领域”,社会保持和谐安宁;全市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跨入了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就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调五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和历史转型,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根本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中央和省委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高度重视,今年2月,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和思路。4月份,省委召开十届十七次全会,对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明确要求。最近,中央召开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部署。全市上下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着眼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战略全局,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保 证。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了“提前五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照《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纲要》指标体系,我们还有5项指标存在一定差距,这些指标直接或间接都与社会管理相关。从战略和长远发展看,我市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群众能不能乐业安居,社会大局能不能保持和谐安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社会管理搞上去,能不能破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重大课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加速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必然选择。当前,大庆正处于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城市管理带来较大压力,也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新的挑战。一是城市规模扩张,随着新城开发建设全面提速,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13平方公里、五年新增61平方公里,社会管理的覆盖面和工作量越来越大。二是人口加速集聚,大庆登记人口363万,其中流动人口60多万,管理对象和管理难度大幅增加。三是利益矛盾突出,全市5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石油石化大企业职工和家属占城市人口近1/3,地企、城乡、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明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日益迫切。四是“城市通病”逐渐显现,防止交通拥挤、垃圾污水影响环境、噪音扰民、水资源匮乏、空气质量下降、社会治安反弹等压力增加,城市承载能力和管理能 3 力受到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客观审视、认真面对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努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建设全民共享的宜居家园。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设平安和谐幸福大庆的当务之急。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群众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显著特征,不仅是要吃饭、要住房、要上学、要看病,更进一步的是要公平、要正义、要地位、要尊严,由此带来的新旧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有些表现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强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确保社会和谐安宁。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提高管理社会和服务群众能力的紧迫任务。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各级党委必须应对的重大课题。大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先有矿区后有城市,经济实力虽然位于全国前列,但社会建设起步较晚,城市功能先天缺位,在全新的社会管理概念和领域里,既存在着一些体制性、结构性、基础性矛盾,还肩负着应对矿区人向社区人、企业人向城市人、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历史重任。实现大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打牢发展基础、推动城市转型的同时,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建设提档升级。我们既要建设一个快速发展、繁荣发达的大庆,又要建设一个和谐安宁、幸福优美的大庆。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站在推进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高度,扎实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要以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影响社会安宁和谐的重点问题为突破口,以加强社会建设为基础,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动力,以强化社会服务为重点,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顺应人民期待、符合大庆实际的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平安大庆、和谐大庆、幸福大庆,为“提前五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创造优良社会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五和”社会。一是人心和善,把和善作为立身处世的基本标准,培育仁厚品德、塑造高尚灵魂、养成良好行为、拥有充实人生;二是家庭和睦,恪守家庭美德,互敬互爱、尊老爱幼,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三是人际和顺,培养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建立团结诚信、包容差异、共进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四是社会和谐,充分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安宁;五是生态和美,建设生态文明,营造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宜居环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效标志是,创造“五新”生活。一是生活水平有新跃升,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普惠型公共服务和共享型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实现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二是生活环境有新变化,人居环境舒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优质安全;三是生活品位有新提高,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精神追求和包容开放、自信自强的现代人文素质逐步养成;四是生活方式有新进步,低碳、节能、环保成 为生活习惯,休闲方式健康现代,智能生活方式走进千家万户;五是生活秩序有新改善,市场经济秩序开放有序,治安秩序安定祥和,公共秩序井然和谐,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构建“五和”社会、创造“五新”生活,是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美好愿景和目标要求,是现代城市管理探索实践的拓展升华,是落实市委“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奋力开创我市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全力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一个宗旨”、加强“三个建设”、创新“五个管理”,一个一个地攻坚克难,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坚持“一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民谋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对已经出台或将要出台的管理措施,要看是不是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权益,能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对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要加强教育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强调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要简化办事程序,畅通服务渠道,完善便民措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让群众办事方便、心情舒畅。
(二)加强“三个建设”,就是加强基层组织、人居环境和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矛盾排查看,绝大部分社会矛盾发生在街道、社区、乡镇和村屯等基层单位。必须健全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使基层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阵地。切实强化基层党组织,抓住县乡换届契机,选好配强乡镇党委政府班子;及时在新建城区、居民小区、社区化农村健全基层组织,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各类基层组织建设;以弘扬“三老四严”作风、推进创业创新创优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全力构建和谐社区,加快社区规范化建设,有条件的村逐步推行社区化管理;理顺社区机构、职能和人员体制,将区和街道人员、经费、事权向社区下沉;推进“百项服务”进社区,加快和谐社区建设由市区向县域延伸,今年全市70%的城市社区建成和谐社区。同时,以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保证“两委”班子中至少有一名30岁左右年轻干部、有一名大学毕业生。
二是加强人居环境建设。保证城市环境优美和秩序井然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巩固“文明城、卫生城、环保模范城”创建 成果,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十项”综合整治,全力推进“五化一畅”,持续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新城开发,庆北要进一步整合王家围子、春雷农场和高新区农场,加快建设北国之春梦幻城、奥林匹克公园等支柱项目;庆东要高标准实施青龙山、三永湖等地区整体开发,重点推进龙凤小镇、唐人中心、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庆南要大力推进林源、高台子、杏树岗、金山堡整体改造,力促组团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庆西要重点跨让通线向西延伸,推进大庆西站、万达中央商务区等重点项目,以喇嘛甸为中心建设西部新城。搞好老区改造,加快推进东风新村、万宝小区等老居住区环境综合整治,确保10月底前全部保质保量完成。各区要全面行动,明年全部完成八五年前建设的老居住区环境改造。整治城乡环境,重点对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城区裸露地进行集中整治,对主要街路临街建筑物、广告牌匾进行全面治理,彻底消除管理盲区和死角死面。提升城区道路,加快推进北一路、南一路、主城区东南环路等正在实施的21个项目建设,确保今年底改造完成,基本形成全域覆盖、高效联通的城市路网。优化生态环境,深入实施植树、复草、治水、净气、降噪“五大工程”,城区每年植树1000万株,用10年左右时间把大庆建成平原森林;谋划建设东西城区两大城市运河,用5年时间再完成主城区1平方公里以上湖泡治理15个左右,全面治理小锅炉、汽车尾气等重点污染源,为市民营造优良生活环境。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特别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核心是抓好铸魂育人,深入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总结宣传新时期的新典型、新内涵、新发展,增强市民荣誉感和归属感。根本是提升道德素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书香大庆”、“礼仪大庆”、“诚信大庆”主题实践活动,塑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开放包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大庆人。关键是强化规范管理,完善《城市文明条例》、《市民文明公约》等行为准则,规范市民日常行为,形成积极有效的社会约束力。
(三)创新“五个管理”,就是创新社会组织、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以及虚拟社会管理
一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功能、规范管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利益表达、提供服务、自我管理等方面作用,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完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助残、慈善帮困、法律援助等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今年全市民办养老机构要力争达到50家。依法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逐步将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和部分社会管理工作委托给社会组织承担。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科协、社科联、工商联、残联等社会团体作用,培育创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研究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创新社会秩序管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着力改善市场秩序,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严格治理扰乱市场秩序现象,坚决打击金融欺诈、哄抬物价、制假售假、侵 犯知识产权等行为。着力改善交通秩序,科学规划路网,优化公交线路,今年增建2万个停车泊位;加强动静态交通智能管理,开展交通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强化出租车行业监管,让群众出行更安全更便捷。着力改善生活秩序,引导群众自觉承担公民义务、热心公益事业,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坚决制止随地吐痰、乱扔乱倒、破坏花草树木等不文明行为。着力改善公共秩序,加强车站、广场、公园等公共聚集场所和公共娱乐场所监管和服务,规范管理公厕、垃圾箱等公用设施,集中治理影响和妨害公共秩序的突出问题。
三是创新公共安全管理。突出食品、药品、交通、建筑市场、消防、生产、校园、矿区等“八大领域”,建立主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市场准入、质量追溯等制度,坚决打击违法犯罪。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坚持严格管理、严密防范、严守责任、严明纪律、严厉打击,突出抓好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公安机关“三基两化”建设为重点,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加强宗教管理,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反华宗教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加强应急防灾管理,普及防灾减灾、预防避险等知识,搞好城市水、电、气、暖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 10 群众性应急演练,提高全社会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能力。
四是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当前,大庆流动人口、各类特殊人群呈逐年增多趋势,如何加强对这些群体的管理与服务,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对流动人口实行“居住证”管理,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入托、医疗卫生、就业培训等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使他们安心就业、安定生活。对外来务工人员放宽落户条件,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建设需要,敞开城门广纳人群,将更多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市外投资者、外来务工人员等转化为市民,让那些年富力强、素质较高、能够为发展做贡献的人优先在大庆扎根。对特殊人群实行常态化管控,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心理疏导等工作,对刑释解教人员、社会服刑人员、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等特殊群体,要在人格上尊重、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对有严重肇事肇祸倾向、家庭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精神病人,由政府免费救治。
五是创新虚拟社会管理。互联网信息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管理的新领域和新课题。抓好监督管理,搞好互联网运营单位和服务场所安全监管,加强对博客、微博、论坛等管控,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色情、赌博、诈骗等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强化舆论引导,完善重大事件网上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机制,努力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信息,最大限度挤压谣言传播空间,及时回应群众的重大关切,掌控网络舆 论引导的主动权;严格落实责任,建立部门协同配合机制,依法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三、着力抓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
当前,社会管理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都与基层基础工作跟不上有很大关系,必须在打牢基层基础方面狠下功夫。
(一)主动正视矛盾。从当前社会矛盾来看,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绝大多数是民生问题、利益诉求,涉及的基本上都是普通群众,必须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敢于直面矛盾,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和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征地拆迁、劳资矛盾、土地纠纷、文化冲突、违法犯罪、流动人口管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社会心态失衡、复杂场所整治、两劳两放人员继续教育等十个方面的矛盾问题,极易引发信访和影响社会安宁。这些矛盾问题,躲不过也绕不开,一旦处理不当、解决不好,经济发展成果就会打折扣,安宁和谐形势就会受冲击;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等不得也拖不起,必须深入剖析根源,积极应对、全力化解。妥善处理矛盾,坚持“两保四大”工作格局,完善“六调联动”体系,实施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加强市、县(区)群众来访接待调处中心建设,实行信访代理制,保证小事不出乡镇(街道)、大事不出县区(战线)、难事不出市。预防减少矛盾,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变被动保稳定为源头创和谐。
(二)坚持民生为先。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大民生”观,深入推进“十大民生工程”,满足基本民生、建设小康民生、发展现代民生,突出解决好幼儿入园、市民出行、小区停车、农民看病、大学生就业、低收入群体住房、部分居住区环境较差、社会化养老服务、物业供热维权、文化休闲等群众关注的十个方面热点难点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一是抓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复转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力争每年实现城镇新就业5万人。二是抓社保提标扩面。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外来务工人员、高校在校生、自由职业者等参保范围,全年“五险”扩面净增4万人以上;对城乡低保、低收入、农村“五保”等七类群体,实施“生老病死残、衣食住学暖”等十个方面综合救助,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三是抓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今年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140所,三年完成新建改建320所的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中职园区和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县区、乡村教育硬件和软件水平,新建改建寄宿制学校11所。四是抓医疗服务升级。全方位推进医疗卫生合作共建,加快特色专科医院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和村卫生所整体提升,今年完成175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三年内实现全覆盖。五是抓文化繁荣发展。继续实施社区、乡村文化站等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做大做强新闻传媒集团和文化集团,推进“新华08”、黑鱼湖国际艺术村等重点项目,加快壮大文化产业。六是抓住房舒适宜居。启动建设8.5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两年内消灭城关镇棚户区,年底前完成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任务。
(三)立足依法治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要善于运用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等手段,更要依靠法律手段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查处违法犯罪,保障社会健康有序运行。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反映诉求、维护权益,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干部依法办事、群众依法维权。各级行政机关要按照建设法治型政府要求,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严肃追究徇私枉法、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法律责任。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发挥好司法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四)突出固本强基。牢固树立固本强基思想,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切实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末梢。推动资源整合系统化,整合基层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管理职能,整合综治、信访、公安、司法、城管等力量资源,设立社区社会工作站,打造统一规范的便民服务平台。实现管理方式精细化,城市各区要肩负起“属地管理”责任,积极推行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模式,把区域内社会管理服务内容细化到网格,把县区、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承担的责任落实到网格,实现社会管理服务全覆盖,形成对群众求助、投诉、报警联动受理、处理、反馈机制,及时满足群众现实需求。加快管理手段现代化,加大公安警务、交通管理、环 卫保洁、冬季清雪等现代装备投入力度,提升管理效能。完善数字城管综合平台,加强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提高视频监控网利用率,实现公共区域数字监管全天候、全覆盖。探索推进社会管理智能化,利用无线网络、电子信息、手机终端、短信平台等,加快服务管理信息化进程。
四、加快完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格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也是维护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任务,必须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发挥党委核心作用,有序推进社会管理。全市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支持人大、政协开展监督检查,支持各民主党派发挥各自优势参与社会管理。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将市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市委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与市委社工委合署办公,进一步强化对全市社会建设与管理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和组织落实。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定期分析社会管理形势,及时研究解决本单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像抓经济工作、抓项目建设一样,抓好社会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社会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考核,作为干部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二)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依法行政的要求,健全职责体系,完善工作职能,加快推进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全力办好应由政府承担的事务。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依法高效履行社会管理职责。适应社会管理发展形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基础项目建设,保障基层工作活动场所,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有效推进社会协同,凝聚社会管理合力。积极推进各方力量充分协同,共同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深化地企会商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中直石油石化大企业的资本、管理和人才等综合优势,在社区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推进资源共享、联防联治,促进全市社会管理的融合发展、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群众自治组织、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创新城镇职工“一帮一”等工作载体,提高各类社会组织协同管理能力。突出抓好政法、信访、应急、社会救助、社工、志愿者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四)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形成共建共享局面。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搭建群众参与平台,积极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发挥市长热线、政府网站、援助中心等平台作用,建立完善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的“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问情于民落实 知情权、问需于民落实选择权、问计于民落实参与权、问绩于民落实监督权,保障民生问题通过民主机制得到符合民意的有效解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五、全面强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政治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告诫全党,当前我们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指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全市上下要准确把握讲话精神实质,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强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积极应对考验,力推科学发展。各级干部要强化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坚持跳出大庆看大庆、站在高处看大庆、分析对比看大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全力应对大庆面临的现实考验。一是城市竞争的考验。大庆是工业战线的一面红旗,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指示大庆“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城市转型”,吉炳轩书记、王宪魁省长要求大庆“更好更快发展”、“争当全省排头兵”,落实中央、省委领导指示,高擎大庆旗帜,保持荣誉地位,是我们肩负的最大政治任务。面对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必须坚持科学和谐跨越发展不松劲、不懈怠、不折腾、不满足、不停步,确保大庆各项事业争先锋、站排头。二是转型发展的考验。作为资源型城市,当前和今后面临最大考验和难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们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也要清醒看到,实现大庆长久繁荣任重道远,打牢发展基础、加快经济和城市转型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课题,必须坚持既定思路不动摇,坚定不移走大庆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执政为民的考验。全市仍有低保、残疾等困难群体50多万人需要扶持救助,教育、医疗、社保等各项公共服务亟待提档升级。提前五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让百姓过上“五新”幸福生活是我们最大的执政使命,必须倾力改善民生不停步,竭力让大庆人民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和谐安宁的考验。当前,网络犯罪时有发生,利用民族宗教制造矛盾等违法行为不容忽视,食品、药品、校园、交通、消防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大庆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油化企业众多,高危行业密集,保障安全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必须严抓严管不手软,全力营造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
(二)弘扬大庆精神,力克精神懈怠。大庆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各级干部一定要把大庆精神体现在思维意识和干事状态上,体现在工作实践中,发扬“三老四严”优良传统,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以力克困难的意志勇创新业。创业是发展的基础、富民的前提,大庆一次创业建设了世界级大油田,现在进行的二次创业主要任务是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要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创百年油田之业、创接续产业之业、创宜居城市之业、创民生改善之业、创精神文明之业,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打牢产业、市政、人文和体制基础。以与时俱进的 品格善于创新。创新是城市的灵魂、前进的力量,要创思维理念之新、创发展思路之新、创工作招法之新、创体制机制之新、创选人用人之新,为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以勇创一流的气魄不断创优。创优是竞争的资本、一流的阶梯,要创加快发展之优、创发展环境之优、创社会管理之优、创队伍建设之优、创生态文明之优,确保大庆红旗永不褪色。
(三)锤炼过硬本领,力防能力不足。毛主席早在延安时期就曾指出,“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干部要持续武装自我,全面提高执政本领和理政能力。强化学习能力。过去常说“知易行难”,现在是“知不易、行也难”。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推进思想解放,勇于接受新事物,实现知行统一,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决策能力。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出更加符合发展规律、切合地方实际、顺应人民意愿的政策措施,增强决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创造性。强化应变能力。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形势下,各级干部不能固化自己的思维和视野,理念要新,思维要广,视野要宽,方法要活,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处理棘手问题。强化创新能力。坚持用改革思维、市场取向、创新举措推进工作,善于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敢闯敢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强化执行能力。执行力是干部素质的重要内涵,也是工作能力的主要体现。对于市委的决策部署,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对于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必须紧盯不放、全力推进,尽快把思路目标转化为发展的实际成效。
(四)坚持执政为民,力戒脱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要按照“两服务、两提高、两端正”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关注群众需求,维护群众权益,反映群众心声,对待群众合理诉求不推、不拖、不躲,主动办、马上办、全力办,满怀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要以正确的政绩观用权,工作谋划集中群众智慧,工作要求突出群众标准,工作成果接受群众评判,尽最大可能办多数人受益的事、群众急需的事、长远管用的事、力所能及的事。要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各级干部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主线,把增加人民福祉当成政治前途,把服务广大群众当作“生命工程”,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千方百计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收入、更强的安全感和更高的幸福指数。
(五)塑造良好形象,力除消极腐败。要踏实干事。各级干部为人要踏实,思想要求实,工作要务实,作风要扎实,努力让“实”成为内在品质和不懈追求。干工作要突出快节奏,措施快落实、矛盾快化解、目标快完成,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换来快发展。要攻坚克难。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敢于负责、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看准的事、定下的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把 大庆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要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真干、实干、苦干、大干,多琢磨办法、多研究措施,打破常规、超常推进。要身体力行,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突破。要清正廉洁。群众对干部评价最大的否定因素就是腐败,影响干部形象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廉。坚持在“是非、困难、矛盾、名利”面前检验干部,形成干事创业导向,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各级干部要以淡泊之心对名、平和之心对位、敬畏之心对权,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政治本色。
***同志在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政方针、思路举措已经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见到实效;要加大投入,抓好硬件和软件建设;要加强指导,遇到难题要负起责任、勇于担当,对做出的部署、议定的事项要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决不能停留在会上纸上、悬在空中”。对此,我们要认真领会,在求实、务实、落实上狠下功夫。
同志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居安思危、团结拼搏,围绕构建“五和”社会、加快创造“五新”生活,为大庆人民更加幸福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三基两化: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正规化、信息化。
2、“十项”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市容市貌、城乡结合部和居住区、交通秩序、公共聚集场所、建筑工地、集贸市场、景点景区、铁路沿线、油田矿区、城区空闲地整治十项内容。
3、五化一畅: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硬化、畅通。
4、六调联动:对社会矛盾纠纷实行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群众团体调解、行业协会调解和中介组织调解“六调联动”。
5、打四黑除四害: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害百姓、害家庭、害社会、害国家。
6、十大民生工程:实施富民、素质、创业、健康、安居、保障、畅通、环境、文化、平安十项民生工程。
7、两服务、两端正、两提高:坚持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端正对工作的态度、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
第二篇:南康市工商局“五措并举”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南康市工商局“五措并举”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上下齐抓共管。把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列入党组的工作重点,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措施。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意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责任科室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促进机构、人员、职责、资金的落实和到位,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和物质基础。
二是深入学习讨论,增强创新意识。重点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省委书记苏荣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讲话精神以及《中共赣州市工商局党组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讨论,每位干部职工向局党组递交一条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收集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剖析原因,查找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构建“三项”机制,创新管理方式。依托“1+3”工作模式,构建三项机制,推进管理方式的创新。即:构建长效化的监管机制,把监管“阵地”前移,通过常态化的市场巡查,对市场秩序实施全方位监管;构建柔性化管理机制,全面引入行政指导工作机制,通过行政告诫、行政约谈、行政建议等各种手段,变过去简单的“查、扣、罚”为“引、帮、劝”,对经营者实行规范引导;构建人性化服务机制,在企业年检中实施“年检短信”提醒服务,在商标注册中实施预约上门指导服务,在“3·15”投诉电话中实施“温馨提示”服务,面向下岗失业、残疾人员实施“绿色通道”等服务。
四是强化作风建设,开展走访活动。以干部队伍“三治”(治庸、治懒、治散)为主要内容,以强化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为抓手,切实解决干部作风、机关效能和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开展“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
心,送服务解民难”市场主体大走访活动,全系统干部职工通过“一对一” 结对帮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市场主体的所想、所盼、向市场主体问需、问计,帮扶市场主体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
五是抓好教育培训,强化督查考核。以省工商局近期开展的“法制课堂进基层”活动为契机,继续抓好全系统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严肃培训纪律,强化督促检查,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按照“五个更加”和“五个更加重视”的要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作为单位评先、公务员考核、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朱武荣 蔡芳兰)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9月24日下午,全市创新社会管理现场会在磨头镇高庄社区召开。市领导陈惠娟、石耀、李中林、张辉、司祝建、唐旭东、张秀良、杜永红、杜松华、黄文斌出席会议,各镇党委书记及市级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高庄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丁正付的引领下,与会人员观看了宣传展示,参观了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监控系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矛盾调处中心、世代服务中心、儿童乐园等便民服务设施,并现场操作试用了特色“智能取号系统”和“电子便民服务系统”。高庄社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公共服务高效化、低碳化运作。大力推进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将管理理念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着力在突破难点、改善管理、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的社区服务新路子,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打牢在基层。陈书记对此表示满意,并希望将这一创新思路切实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好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作用。
陈书记要求,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先行军,高庄社区要做好带头模范作用,确保各项职能良好运行,并不断开拓思路,让创新管理更上新台阶。
磨头镇高庄社区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环境
——大井镇创设“和谐基金”为民解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乡镇政府面临着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任务,维稳任务尤其艰巨繁重.为确保辖区和谐稳定,大井镇党委、政府创新设立综治维稳和谐基金,和谐基金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社会和谐稳定事业的新平台,是为社会困难群体雪中送炭的新帮手。
和谐基金设立的背景
近年来,因“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特殊群体、特困人群、涉诉涉法、赡养老人、山林纠纷等矛盾纠纷引发的越级上访事件不断增加,加大了乡镇维稳工作压力和工作成本。为切实解决“老大难问题”,预防新问题,减少解决实际问题中攀比、连带的负面影响,大井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和参与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依托综治维稳协会,设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金”。
和谐基金运作模式
基金构成:基金以政府划拨、镇综治维稳协会成员单位,会员募集和社会捐赠组成,由镇政府设立专户存储,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
基金救助对象:为经济纠纷以外的涉法涉诉、信访及影响社会稳定重大案件中有实际困难又难以从其他途径解决的当事人和相关人员,仅限于自然人,不包括企、事业单位
等法人及其他组织。
资金救助范围:涉法涉诉案件中因被告人或一方当事人因缺乏经济赔偿能力,履行能力致受害人或另一方当事人遭受严重生活困难需维稳专项基金救助的;难于依据法律、政策进行界定的历史遗留问题,经协调可以用资金补偿方式解决的;因历史原因或客观因素而难以处置的涉法涉诉问题、信访积案、信访老户问题,当事人愿意接受基金救助息诉罢访的;特大火灾、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大交通事故、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大的不稳定事件,需应急处理的事项;涉及有影响的群体性不稳定事件,无法适用通常协调方式处置的。
基金使用原则:一是实行专款专用原则。维稳专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同时接受镇财政、镇纪委、镇综治维稳协会的监督。二是小额救助原则。每次个案救助一般不超过2万元,特殊情况需放宽的,须从严审批。三是一事一议原则。救助对象及救助金额视情况区别对待,由综治维稳领导小组和维稳协会成员一事一议决定。四是一次性救助原则。维稳专项基金一般不重复救助同一案件同一当事人。
基金使用程序:需要动用维稳基金时,由当事人或者近亲属提出申请,填写维护社会稳定专项基金申请表,村组干部签字并加盖公章,报镇维稳协会审核,经调查审核后由综治维稳办公室与申请人签订《调解处理协议》,然后提请镇
维稳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审批同意后拨付维稳专项基金。和谐基金发挥的作用
大井镇自建立 “和谐基金”以来,积极动员社会捐赠力量,已筹集资金6.5万元。通过维稳协会民主协商,运用“和谐基金”成功化解了6起社会矛盾纠纷,妥善处置了4起多年来的信访积案,改变了全镇年年有人到省进京越级上访的现象,促进了辖区内的社会和谐稳定。和谐资金最重要的就是“和谐”两个字,旨在通过小支点,让群众对政府充满希望,充满信心,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木垒县木垒镇西河社区创建州级和谐社区申报材料
西河社区位于县城的西北郊,辖区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有居民1006户,3203人,辖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13个,社区工作人员16人,其中在编干部6人,公益性岗位5人,三支一扶大学生1人,警务室4人。近年来,西河社区立足实际,按照“建和谐社区,创一流社区”的目标,紧抓社区管理和服务这个关键,围绕服务群众这一主线,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干部队伍二项建设,在社区党建、社区维稳、社区文化、社区保障、社区卫生等五个方面展开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努力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主要做法有:
一、强化组织,夯实社区建设基础
社区党总支把和谐社区建设摆上整体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加强社区管理的突破口,首先从加强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干部队伍建设入手,明确任务,强力推进。
一是打造为民服务平台。2011年争取援疆项目资金,投入150万元,新建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地上三层框架式社区服务办公大楼。本着“方便群众,便捷实用”的原则,办公大楼内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警务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流动人口俱乐部、青苹果乐园、心灵驿站、关爱援助站、日间照料站等社区服务站点。投入20万元,配备了电脑、投影、电子屏、娱乐设备等办公及服务设施,基本做到了“七个有” :即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值班人员,有公开的联系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一个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有一部咨询电话,打造了集爱心援助服务、老年康乐服务、便民服务、社区安全及文体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平台。
二是壮大为民服务力量。专门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亲自挂帅任组长,两委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其他业务专干为成员的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创建工作汇报,研究社区创建问题。在为民服务队伍建设上,在镇党委给社区配备了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人员基础上,积极鼓励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参加自学、电视广播大学等形式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并建立了由党员、团员、低保对象、居民志愿者 200 余人组成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
二、创新思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一切从居民的需求出发,广泛开展社区服务。社区党总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果断决策,把社区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丰富社区建设内涵上来。
一是发挥“龙头”作用,扎实有力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社区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根据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等情况,“化整为零”,将社区划分为六个网格,将政治意识好、群众基础好、热心社区工作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党员选配为网格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并确定包片干部为网格联络员,将县、镇两级下派的干部也分入各个网格,负责收集整理、上报反馈责任区内民生、经济、稳定、计生、卫生等各类信息资源。制定《社区网格党支部工作职责》和《网格党支部联络员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将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纳入信息员队伍,履行工作职责与信息员补助相挂钩,实行奖优罚劣机制,落实每人每月补助资金100元,网格化管理工作“问责制”,实现了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收集、反馈无缝对接,确保了网格化管理工作扎实规范。制定了网格党支部学习、活动制度,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党建系列教育日活动、季度党课、党员民主评议、基层组织建设暨“科技之冬”培训等形式抓实了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社区通过对党员进行“关爱式”管理,坚持做好“五必访”(即住院、困难、节日、纠纷、丧葬),主动为党员同志排忧解难,给予关心照顾,通过真心换真心,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党员“六民”服务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等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还将网格党建工作机构、党员姓名、照片、认领岗位及联系电话进行公示,引导党员立足“网格”,积极争当惠民政策宣传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维稳工作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化引领指导员,居民教育辅导员为主的“六大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将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延伸到网格,建立网格接待日,社区书记、工作人员定期到网格接待居民。成立了新疆曲子自乐班、中老年健身俱乐部、秧歌队等文艺团体,开展文体娱乐、科普宣传、助老扶贫、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活动,切实做到了网格化管理,近距离沟通,贴心式服务。
二是完善为民全程代办制度。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各社区服务站为辐射,在各村、社区建立代办点,制作工作手册,健全各项制度等方式细化代办事项,提高办事效率,使居民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办百项事”的服务需求。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六百”活动,积极为民办实事、好事。社区干部在走访联系户时,为联系户发放工作联系卡,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是成立社区家政中介服务站。整合辖区内各类服务资源,对已建成的社区家政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成立了社区家政服务中介站,建立了家政服务派遣制度,为社区居民发放联系卡400余份,居民家中有家政需求时直接与社区联系,社区再根据具体内容派遣相应的家政人员上门服务。在提高社区家政服务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四是深化养老助残工作。扩大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力度。在原有建立2个便民
服务网点的基础上,结合就业援助建立社区蔬菜配送中心,使更多的居民群众享受到蔬菜、粮油、日用百货派送、家政服务、洗衣、理发等优惠服务。
五是积极开展义工服务活动。社区成立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共驻共建单位纳入到成员中,形成了由社区党总支牵头、辖区单位主动参与、居民群众志愿加入的良好的志愿服务工作氛围,使志愿服务的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社区规范做好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的工作,对内容填写及选择服务项目进行详细说明,将注册登记的志愿者进行合理划分,截止目前已经成立白衣天使医疗志愿服务队、疆韵新疆曲子自乐班志愿服务队、蓝天绿草环保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居民开展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医疗保健宣传,文体娱乐,助老扶贫,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活动;经常为社区居民进行身体保健检查,及时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上门;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宣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知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御邪教的良好氛围,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称赞和好评。节假日,志愿者们还为社区贫困群众送上慰问金、礼品、组织文艺活动,丰富他们的节日生活,让他们产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是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感。首先以一户一卡的形式,建立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台帐。对居民家庭、流动人口、重点人员和出租房屋,实行正常管理、临时管理和重点管理,依据有无固定工作、居住时间长短、居住的稳定性、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等情况,通过定期召开周例会和分析研判会,及时分析掌握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动态,加强管理。截止目前,共登记流动人口202人,出租房屋34户179间268人,重点人员5人。其次社区成立了由6名网格支部书记、24名楼栋长、29名公益性岗位和114名低保人员组建的治安巡逻队伍,分块分批进行网格巡逻,构建一张范围大、反应快、效果好的防控网,切实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接着建立了40人的处突应急分队,制定了详细《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明确每个队员的分工任务,购置了头盔、警棍、迷彩服等防爆器械,定期开展处理突发事件演练、应急队伍集结工作,增强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后建立了24人的巷道、楼栋长队伍和40人的信息员队伍,落实周例会和周分析研判制度;建立健全网格接访日,每周二、周四社区书记及网格联系员都会到所在网格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落实“三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同时设立专职信访联络员,负责信访接待和信访预警工作,将各类社区事件消除在萌芽姿态,确保社区稳定。
社区建设是一项上下联动、凝聚人心、取信于民的“民心工程”,随着经
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社区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何为群众搭建服务平台、搞好服务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今后的工作中,西河社区将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围绕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扶贫、教育等现实问题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就业再就业、医疗救助、低保救助、文化娱乐等服务活动,倾力打造为民、助民、乐民、安民、便民、富民的和谐社区,使居民在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实现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