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做到三个五,社会管理创新务实推进
坚持做到“三个五” 务实推进群众教育
——县直驻城关工作队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活动
自县委开展“进农家、读经典、唱红歌”活动以来,县人大办公室作为驻城关镇工作队的牵头单位,积极履行牵头督办协调的工作职责,组织驻城关镇县直各工作组因村制宜,精心部署,迅速行动,有序开展。目前,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具体体现了“三个五”:
一、做到“五个到位”,保证活动有序开展。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保证活动有序开展,城关镇及驻城关镇各单位分别成立了工作小组,安排了驻村工作人员,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二是安排部署到位。县人大办公室制定了《人大机关加强新时期群众教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实施方案》,对人大机关如何开展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对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当好“八大员”,即经典教育的传唱员、红色歌曲的传播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党委政府的信息员、村级建设的参谋员、农技推广的联络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农民群众的服务员。完成“八个一”任务,即交一批群众朋友、记一本详实的民情日记、写好一篇体会报告、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完善一套工作制度、选定一个发展项目、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同时,城关镇及驻城关镇各村各工作组也根据村情指导各村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活动开展进行了认
真细致的部署。三是教材落实到位。为保证学习教材,除要求向村民分户发放县委编印的《宣传手册》外,又从网上搜录了《红歌》和专家教授对《弟子规》的讲解,并将其刻录成光碟,发放到各村。同时,为各村送红片,以院落为单位组织观看。县妇联对《宣传手册》进行了翻录,制成了光碟,使内容更加全面,学习更加方便,每天早、中、晚各播放一次,效果很好。四是宣传教育到位。充分发挥各村学校和党员活动室的阵地作用,利用村班子会、党员会、群众会等会议,组织观看录像讲座、听讲解、看红片。同时,向村民发放惠农政策一览表,讲解党的政策,让农民群众忆苦思甜,知恩图报。从前期宣传教育情况看,人民群众对县委开展此项活动非常欢迎和拥护。郭家梁子村7组村民靳荣升在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时,激动地说“现在政策好,有无儿女不重要,种田有补贴,看病有医保,生活困难吃低保,年满六十领养老,章子一盖钱就到,勤劳持家生活好,感谢党的好领导”。郭家梁子村2组村民郭福南在干部入户调查时,她激动得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五是指导帮助到位。县人大办认真履行牵头单位的职责,与驻城关各县直单位共同研究探讨工作方法,创新活动方式,先后组织驻城关镇的7个工作组的县直工作队员召开了3次会议,强化了督办,指导了工作,为推动活动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坚持“五个深入”,以求活动实效。要求镇党委政
府和县直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在开展活动中做实事,求实效,坚持“五个深入”。一是组织学习深入。首先要求驻村工作队员会背《弟子规》,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部分红歌,不仅能在村党员会、干部会、群众会上教,而且能在群众家中教,使联系村村民会唱红歌,懂得《弟子规》的内涵,并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目前,驻村干部已开展培训30多场次,培训人数1000余人。二是走访调查深入。自开展活动以来,驻城关镇工作队员将办公地点设在各村村委会,深入村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农民群众建感情、立信任,全面调查了解村情、户情,掌握了详实的情况。截止目前,驻村工作队员已走访群众500多户,各驻村县直单位的其他干部也按照县委要求积极开展联系农户工作。如县人大办除3名驻村工作队员以外的其他20名在职干部共联系农户40户,深入家中进行调查走访。三是研究问题深入。针对各村情况,驻村工作队员认真研究,从村班子建设到全村经济发展,从邻里团结到尊老爱幼,从遵纪守法到家庭和睦等,围绕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认真深入研究,帮定规划、帮制方案、帮想路子、共谋发展。四是排查矛盾深入。驻村工作队员深入村组农户,帮助村“两委”查找和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问题,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科学制定化解和整改方案,力求把问题化解在基层一线,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五是解决问题深入。驻村工作队员和其他机关干部在进村入户的过程中,认真倾听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群众反应的问题,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当面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热心、细心解答,以理服人。目前,通过调查走访,驻村干部收集到的问题有50多个,主要反映新胜村精神病人多,要求送精神病院;村民饮水难问题,新胜村、守金店村和郭家梁子村三个村部分组不通自来水;移民问题;环境卫生问题;西关至高桥河堤的问题,村民要求先修河堤后铺设管网;要求对西关街进行改造;水寨村要求财务公开。反映公用田见田不见收;守金店村1至4组因工业园区征地补偿,反映补偿低,要求办低保;守金店村6组村民要求硬化公路等。这些问题,有的已当场进行答复解决,有的尚在调解中。
三、开展“五大活动”,丰富活动载体。一是开展“四大宣讲”活动。即开展政策法规、科技文化、文明礼仪、身边典型宣讲。由县驻村工作组、镇宣讲队及村宣讲员三级联动,进村入户对广大群众进行面对面宣讲,通过集中宣讲,使村民析事明理,激发干劲,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二是开展“四个教育”活动。即开展感恩教育、信仰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组织人民群众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十谢共产党》等传统经典著作,教育人民群众有感恩之心,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三是开展“三个十大评选”活动。拟在全镇评选出“十大诵读标兵”、“十大红歌农民歌手”、“十大孝星”。在各村开展“十好”评比活动,即好婆媳、好妯娌、好姑嫂、好姊妹、好夫妻、好子女、好邻居、好党员、好干部、好村民。通过评比,影响带动和促
进全镇各村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四是开展“五比”活动。即比尊老爱幼、比遵纪守法、比勤劳致富、比邻里团结、比文明新风,在各村大力倡导“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五是开展“三帮”活动。即要求驻村干部在驻村期间,要帮定发展思路、帮找致富门路、帮想工作对策,使每村有一个好的村班子,有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有一个好的经济发展路子。
第二篇:深入推进三个三,创新社会管理2
深入推进“三走进三服务三促进”主题实践活动 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2006年,海勃湾区委主动适应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创造性地开展了“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构建干部帮群众、部门帮基层、各方共驻共建的结对帮扶体系,搭建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创建有利于干部走下去、服务送下去的考核机制。2009年,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区委进一步明确将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惠民政策落实、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上,进而将活动主题充实完善为“三走进三服务三促进”,并把这一活动延伸到创先争优活动之中。通过转化机关组织资源、发挥机关组织优势、激发机关组织活力,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障。
一、“三走进”使机关组织资源得到有效转化,构建了优势互补帮扶共建的生动局面
所谓“三走进”就是通过领导联系基层、部门帮扶基层、“三员”指导基层,在走进基层的过程中,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时时想群众、处处为民生、件件要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 “解决问题是政绩,发现问题也是成绩”的主动进取精神,从群众所关注的热点、焦
点、难点问题入手,迎难而上,排难而进,有效地凝聚了党心民心。
1、区级领导走进联系点,培育了党建工作示范点。区委常委率先垂范,每位常委带头确定一村、一社区、一企业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每年到点上调查研究不少于15个工作日,就基层工作情况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现场调查,现场指导,现场帮助解决,不仅把 个基层联系点,培育成了示范点,涌现出东山北社区、中河源村、锦达煤焦公司等一批先进典型;而且形成了四大班子领导合力推动重点工作的领导包片工作法,在迎办“两会”、旧城区拆迁改造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带动了机关干部走进农区、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使机关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基层工作的有效力量。目前,全区分类确定了 个基层帮扶联系点,覆盖全区39个社区、5个行政村及 户非公有制企业,全区 个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四大班子的 名县级领导干部和推选出的 名党建“三员”对号编入 个联系点。
2、部门单位走进帮扶点,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各部门单位从包联共建到共驻共建,从组织召开民主恳谈会到参加民情民意分析会,从开展问卷调查到当一天农区、社区干部,从撰写调研报告到解决实际问题,机关干部充分感受到了基层的疾苦和群众的呼声,特别是2009年以来开展的“心系搬迁户、情暖百姓心”主题活动,通过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
矿区居民一对一结对帮扶,让生活条件好的搬迁户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让生活困难的搬迁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形成了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促和谐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成了搬迁群众的贴心人。近两年来,全区各机关党组织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各帮扶部门优势,帮助联系点解决资金2200多万元,办实事426件,累计捐助资金达120多万元,捐赠物品价值达35万元,解决适龄人员就业及剩余劳动力转移640多人次,与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结成一帮一对子260对,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00多件,受益群众达2万人次。
3、党建三员走进责任区,推动了党建工作区域化。向社区派出党建辅导员、农区派出党建指导员、非公有制企业派出党建联络员,不仅规范了党建工作制度、流程,而且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区域化、农区党建工作的民主化、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机关党建工作的效能化以及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常态化建设。特别是通过组工干部下基层、开展走遍党支部活动,进一步找准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推动了区域化党建构建步伐,形成了“1+N+M”“1+N+特”等多种区域化党建新模式,建立健全了区域内“互联、互促、互补、互助、互动”五大机制。近两年来,二、“三服务”使机关组织优势得到生动体现,树立了服务至上创先争优的良好形象
所谓“三服务”就是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实践证明,就党建抓党建没有生机,就经济抓经济没有保证,只有紧扣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组织工作才有生命力。只有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过程成为体现群众意愿、协调群众利益、赢得群众信任的过程,才能实现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目标。
1、服务经济,体现的是为党分忧
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基层党建的工作重点,需要党委、政府攻克的难点就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主战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急难险重任务上发挥作用,这就是为党分忧。为确保两个文明经验交流会顺利举办,我们组织开展了“迎会办会先锋行动”;为确保棚户区和采煤沉陷区搬迁居民“搬得出、住得稳”,开展了“心系搬迁户、情暖百姓心”主题活动;为配合海勃湾区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移民工程,安排市区两级领导干部与177名困难居民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为推进旧城区改造与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千名干部参与结对帮扶、百名干部参与拆迁改造和信访维稳,不仅实现了重点工作与干部力量配备的统筹联动,而且锻炼了干部队伍、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2、服务基层,体现的是为基层解难。实践证明,越是基层,情况越具体;越是基层,困难越多;越是基层,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越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多深入基层,多为基层办实事、正事、好事,不给基层添麻烦、加负担,多想想基层的难处,这就是为基层解难。为了了解基层所需办理的急事难事,广泛开展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调研活动,对征求到的意见及时梳理汇总,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逐个加以解决。为方便基层群众和单位办事,成立的海勃湾政务服务中心集行政服务、民生服务、便民服务、社区服务于一体,设置计生、民政、就业、社保、建设、环保、法律服务、党员服务、信息服务等97个窗口,能办理和提供各类审批、便民服务事项112项。以区工商局企业注册科窗口为例,去年8月入驻以来,以小窗口提供大服务,积极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畅通”的服务通道。在中心共办理各类企业登记1695户,提供咨询服务2万余次,接待档案查询269人次,与地税部门配合,办理股权转让登记业务128件,为地方财政增加个人股权转让收入143.5万元。为方便企业办事,国税、地税两部门大胆创新体制和机制,在自治区率先实行了一窗式联合办税,解决了纳税人办事要跑两个部门的实际问题。为了帮助棚户区搬迁户解决就业需求的问题,我们积极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用工单位的用工需求和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基础上,把招聘会开到了温馨家园小区里,把岗位送到了搬迁群众家门口。在“送岗位进社区”专场招聘会上,仅一上午时间,就有88人达成了就业 意向。针对基层街道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以新华西办事处为试点稳步推进事权改革工作,把过去由区相关部门管理的22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承接到办事处。为
了给辖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新华西办事处启动街道政务服务大厅,推出“错时工作制”、“AB岗责任制”、“一站式”服务等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实现就业、社会救助、低保、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等政府九大类公共服务全覆盖。
2、服务群众,体现的是为群众着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时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就要求我们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工作的方向,也就是我们提供服务的最好切入点。要服务好群众首先要提高党内的服务能力,只有服务好党员、凝聚好党员,才能依靠党员去宣传、团结、凝聚、服务群众,从而形成一个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链条。比如,我们实施了生活困难党员帮扶阳光工程,建立了27名建国前老党员、115名建国后老党员及138名生活困难党员的特殊党员信息库,由政府出资为4名没有收入来源的建国前老党员办理了养老和医疗保险,使他们领到了养老金、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从2009年起,政府为党龄50年,75周岁以上的老党员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贴1000元,实现了对全区建国前老党员、建国后老党员及生活困难党员关怀帮扶工作全覆盖的目标。同时坚持“及时帮扶”与“定期慰问”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构建困难党员“平时有人问、病时有人看、难时有人帮、节时
有人访”的党内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再如,凤凰岭街道办事处墨香梨园社区党支部以“建设健康和谐社区”为主题,精心打造“党员1567贴心服务”品牌,即以1部热线电话拉近社区党支部与居民的距离;做到社区党支部5必到:党员思想波动必到,党员志愿者服务必到,党员困难病重必到,社区突发事件必到,邻里纠纷必到;社区党支部6必访:困难群众每月必访,独居老人每月必访,残疾家庭每月必访,流动党员每月必访,失业人员每月必访,其他重点帮扶人员每月必访;党员协助社区7必报:公共设施损坏必报,背街小巷不洁必报,发现新增孕妇每月必报,外来人员流入必报,居民房屋出租必报,有不安全隐患必报,有不稳定因素必报。类似的不断创新的服务方式,不仅赢得的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可,也扩大了社区党支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在此基础上,立足四个面向、依托三级平台、提供多样化服务。即: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通过健全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服务平台,依托区政务服务中心及各窗口单位和服务部门、镇街道及社区(村)各服务中心(站)三级服务网络,组织、指导、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不仅形成了一个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相互协
作的多样化服务格局,而且树立了党组织在公共服务舞台上的“主心骨”地位。
三、“三促进”使机关组织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提供了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持续动力
所谓“三促进”就是要促进机关工作作风转变、促进惠民政策落实、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主要是看我们的工作作风是否有了明显转变,我们是不是走进了基层,去干了些什么,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行为,还是扰民的行为,关键要靠群众来评价。近年来,上到中央、下到我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这些惠民政策涉及到哪些部门单位,落实情况如何,需要我们进行自查梳理、认真落实。实践证明,惠民政策再好,如果我们落实不到位,群众就得不到实惠;如果我们执行不好,好事也可能办成坏事,社会和谐稳定也就无从谈起。
1、促进机关工作作风转变,赢得了民意
实践表明,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根治不正之风这一“顽疾”,不仅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合力,更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好的制度凭借其不因人为因素而转移的刚性,可以有效地约束人的各种不良行为,使好的作风得以发扬光大。一是导向先行。建立一套干部走下去服务送下去的导向机制。为了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区委将“三走进三服务三促进”主题实践活动列入实绩考核内容,通过逐步提高赋分比例、实行下评上等措施,不断改进考核办法,特别是加大了服务满意度测评力度,由过去只在本单位、本部门进行测评,改为在包联帮扶和服务对象中进行,并将整个目标考核的赋分权利下放给包联帮扶和服务对象,激励和约束机关党员和干部能够充分“沉下去”,更加有利于考实评准区直党组织服务基层工作的绩效。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注重从基层一线选干部、注重选用下派到基层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通过选人用人导向鼓励、引导机关干部到基层办实事、出实招、见成效。2006年以来,名基层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在参与重点工作、拆迁信访等重大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
二是激励跟进。建立健全了对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一年一度的基层党组织流动杯竞赛活动、实绩考核,十大先锋的评选表彰,“三走进三服务三促进”主题实践活动专项奖等,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追究问责。党建工作方面,全面推行了“三级书记”双向述职制度,对党建工作不重视、不得力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确保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在推进重点工作方面,依托两办督查室、纪委效能监察室,进一步加大了督查力度。在窗口单位,推行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即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追究责任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推进
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2、促进惠民政策落实,顺应了民心
一般而言,许多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都是合乎民意、顺应民心、为民谋利的,但是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有的不及时不彻底,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自己或部门有利的执行得快,对自己或部门无利的久拖不问,甚至为了部门或个人利益侵害群众的利益;有的在执行政策中打着“结合实际”的旗号变通走样,造成落实政策留有死角等。为此,我们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宣传惠民政策,提高人民群众对惠民政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真正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如针对卡布其棚户区居民对搬迁政策有抵触时,组织机关干部深入搬迁户挨家挨户宣讲政策、说服动员;当第一批搬迁户入驻温馨家园后,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已搬迁户上,帮助乔迁居民解决实绩困难、组织他们回到卡布其谈住楼房的感受和益处,引导未搬迁户早日住进新楼房,取得了良好效果。
惠民政策落实过程中,及时进行深入调研,客观分析政策实施的积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不断继续改进,使惠民政策更全面、更完善、更切合基层实际、更科学可行、更能发挥作用。连续三年的惠民十二条执行情况到底如何,通过开展民意调查、两办督查、跟踪问效,确保了惠民效果。近期,区委专门组织开展了民生
3、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实现了民稳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历史使命。当
前,要着力健全完善三项机制,使各级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排头兵”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健全党内和谐机制,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党内交流沟通制度、党内关怀制度和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保持党内和谐,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引导和带动社会和谐;要健全民主法治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强化党对人民团体领导的工作机制,加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与各阶层群众的联系,激发人民群众共建和谐社会的热情;要健全重视民生机制,加大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强化教育、医疗、卫生、治安等基础性公共服务,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动员、组织各类经济实体、社会团体带领群众创业、维护劳资和谐、开展社会救助,进一步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听民声、解民忧、济民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提高基层组织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保证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维护社会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阵地、人员、经费、网格辐射、艺术节、四权四制、“三走进”走出了好作风、联络起了真感情。
(一)“三服务”抓住了需求,“三促进”找到了落脚点,结出了好硕果
第一责任人、书记抓党建、周六奉献 基本服务、多样化服务、带三建、协会、
第三篇:做到三个坚持 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做到三个坚持 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作者: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法院院长 秦勇 发布时间: 2010-12-02 10:57:56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在总结政法维稳工作经验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紧紧抓住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新泰法院把三项重点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做到三个坚持,扎实推进,法院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案件质量效率和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审判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坚持把社会矛盾化解作为法院工作的主线
立足公正,坚持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正。新泰法院实施了“阳光司法工程”,通过加大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的公开力度、设立便民诉讼中心、实施信息化建设和发扬司法民主等措施,把司法权置于“阳光”之下,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法院工作的透明度大大增加。通过院长接访、主动下访、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开通网上民意沟通信箱、聘请执法执纪监督员等方式,健全了科学、畅通、有效、透明、简便的民意沟通表达长效机制,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法院信访量同期下降52%。
立足能动司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新泰法院变被动司法为主动服务,积极作为,主动走出法院、法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对社会矛盾纠纷立足早防范、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对重大复杂的案件和群体性案件,提前介入,为双方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尽可能把矛盾消灭在诉讼程序前,消除在萌芽状态。
立足案结事了,不断加强调解工作。牢固树立多调少判、判调结合、案结事了、定分止争的工作理念,努力提高调解结案率。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司法主导、符合自身实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加强与平安协会、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民间调解组织等非诉纠纷解决主体的互动,形成解决矛盾纠纷的合力,最大限度实现调解结案。通过调解消除了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国家机关、社会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今年以来,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82%以上,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调解的案件占21%。立足钝化社会矛盾,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加大对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以及对特困申请执行人救助力度,共为160名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用8万余元,为6名特困申请执行人发放救助金1.2万元,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社会的公平正义,钝化了社会矛盾。
坚持把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作为法院工作的“分内事”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彰显司法对社会行为的引导、示范、评价和规制功能。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推动了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好转。加大民商事审判力度,依法保护诚信经营等合法行为,制裁欺诈经营和恶意拖欠等民事违法行为,保障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转。加强行政审判,支持行政机关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重点区域、虚拟社会等重点领域的管理,保障了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借助执行联动机制和执行威慑机制,加强与金融信贷、工商登记、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的联动;借助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对赖账者的曝光力度,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做好刑事罪犯帮教回访工作,推动社会矫正机制建设。完善犯罪矫正机制,加强特殊人群帮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之一。新泰法院在依法公正审理好刑事案件同时,着力做好犯罪矫正工作,把对罪犯犯罪心理和行为的矫正贯穿案件审理过程,特别是对未成年犯罪,坚持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通过回访帮教等方式参与社区矫正,努力使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等非监禁犯改过自新,防止重新犯罪。今年以来,共回访帮教102人,逐一建立了档案,进行实时动态跟踪。
运用司法建议与司法宣传方式,多层次参与社会管理工作。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归纳总结,以司法建议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今年共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16条。全面加强司法宣传工作,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借助新闻媒体以及上街普法等形式,通过以案释法、发放宣传材料、解答群众咨询等形式,向群众讲解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增强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今年以来,在各级媒体上发表稿件80余篇,上街宣传10余次,解答群众咨询500余人次。
坚持把廉洁司法作为法院工作的重点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洁司法的浓厚氛围。新泰法院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廉洁司法的着力点,大力推进, 投资数十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廉政教育展厅,通过先模人物和贪官污吏的强烈对比,给干警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触动和感情的共鸣,充分发挥了廉政文化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教育、熏陶、激励、导向、凝聚和约束的作用,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深化改革,增强廉洁司法的实效性。在人民法庭和院机关设置了满意度评价系统,群众可对法院、法庭的整体工作以及每名工作人员在廉洁司法、纪律作风、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逐一评价。创设了结算中心,对诉讼费用收退、执行款过付、罚没款收取实行大厅式、柜台式、一站式服务,做到了涉案费用与办案人员相分离,有效防止了在涉案款物方面出现问题。
完善制度,建立廉洁司法长效机制。先后出台了《诫勉谈话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审判流程管理规范》、《案件质量管理监督考核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修订完善了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加大廉政考核力度,建立起了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对司法权运行实施有效监督。
来源: 中国法院网
第四篇:坚持创新务实
坚持创新务实,躬身课改实践
(庄寨镇庄寨小学)
一、指导思想
我校认真学习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教改工作指示精神,立足校本教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二、工作目标
(一)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课改教学应根据学科的特点,适应社会需求,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我们全体老师在理论学习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读一、二本理论专著。结合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及时了解教学、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教学“内功”。
3、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1、对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青年老师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教研课,教研组成员,非特殊原因,尽量参加,课后,及时评课。
(三)培养青年教师,促其健康成长
青年教师是我们学校的中坚力量,而教研组、备课组正是培养新教师的主阵地。各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资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尤其是使新教师能尽快提高、成熟,使青年教师发挥他们的主动力。
(四)开展科研,突现重点
1、通过每周一次的听课——评课的研究方式及时与教师进行讨论、反馈,评析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共同商讨教改方向和教改措施,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教师要按时参加活动,参与讨论,提高专题研究的效益。
2、鼓励教师多写实践中有自己思考、实践的文章,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提升水平,提高修养。
三、工作重点
(一)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使学校课改教学工作扎实有效。
1、今学期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要继续进行新课程改革,秉承”自学---共学(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拓展延伸)---思学”这三个大的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改善,自学内容的设计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不可泛泛没有边际。共学方面还要着重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是我们上学期做的不足的地方。因此加强小组长的培养,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重点,也是创建生生互动课堂的关键。在思学这一部分,对学生的要求不必太严格,学生自己的收获可以是多方面的,不可限制学生思维的空间。
2、规范学生作业及批改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认真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工作的意见》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总量不超过1小时。书面家庭作业应分必做和选做。忌死抄死背,忌机械、重复作业,注重积累性、实践性、应用性作业。我们要向课堂要质量,竭力避免课上不练课下补得现象。作业量要严格控制不多于一小时。组内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做到检查有记载,有反馈,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发现问题认真及时解决。
3、结合学校教研计划,老师们之间要多听课,多思考,有亮点多学习,有失误及时改正,争取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开出奇葩。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素养
1、着力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积极营造勤学、善思的良好学风。继续做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坐姿、听课、发言、作业格式、写字、课后复习等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希望发挥老师们的智慧,积极探索。
2、加强教学研究。
3、综合性学习要重视起来。老师们要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深入解读,提前作出设想,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利用多种资源,把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总之,虽然我们的课改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相差很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将不懈努力。
第五篇:该如何做到社会管理创新
如何做到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概念,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当前尤其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现,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上下功夫。
一、社会管理创新要突破的难题
当今中国,社会体制建设不断完善,政府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思想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短短几年,城市人口容量大增,发展速度惊人,给社会管理造成了极大冲击和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另一方面,该旗社会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进程,基本处于因陈袭旧,缺乏活力,不适应发展的状态,对现有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如城区交通秩序较混乱、市场管理较差、卫生死角难除、治安防范不力、文化生活单调、市民素质不高、社区建设缺位仍然存在;一些新兴的社会服务如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又极不规范,质量低下。社会管理的近期目标、长远规划更是一片“空白”,总体现状堪忧。所以要做到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克服很多难题。
难题一:社会矛盾日益复杂
矛盾凸显,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用30多年时间实现的快速发展,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时间走完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相对短得多的时间里集中表现出来。动态调处社会矛盾,既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也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正视这些矛盾,想办法、解难题、促和谐。
难题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也时有发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协调利益关系,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课题。理性看待利益矛盾,这是一个社会发展中正常存在的现象。“大众”与“小众”的利益协调,是社会发展的常态。难题三:服务意识关系宗旨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管理是服务的手段,服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应该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难题四:大家事情大家来办
群众力量和政府力量形成合力。扩大群众参与度,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社会管理合力的一项管理创新。
二,如何做到社会管理创新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因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精心规划项目,突出实践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要在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上抓落实。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我们的各级领导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与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社会管理创新要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真抓实干,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在制订规划、强化责任上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规划。同时,明确目标责任,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员,并建立健全工作责
任制度和讲评考核制度,确保每项工作的职责任务落实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要在以点带面、指导推动上抓落实。要注重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抓出一批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区和示范点,以此把社会管理创新覆盖到全局,延伸到各个角落。要切实加强对苏木镇场(街道)和嘎查村(社区)特别是工作开展较差地区和单位的指导推动,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及时研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协调发展。
(四)要在深入调研、创新招法上抓落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因此,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在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破解管理难题上下功夫、用气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加强对社会管理的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分析社会矛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同时,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好经验好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要在政策支持、工作保障上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上下左右齐抓共管。因此,各地各部门都应按照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状况,切实加大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力度。政法综治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主力军,尤其对苏木镇场(街道)和嘎查村(社区)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和指导。同时,要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条件以及经费保障上给予支持,以保证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入推进。
(六)要在整体推进、夯实基础上抓落实。新时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任务非常明确,当前,要下力量把思路变成规划、把规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成果。既要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又要以典型
引路,整体推进。在实施社会管理项目规划中,要统筹抓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等各项工作,推动政法综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开创政法综治各项工作新局面。
(七)要在完善机制、监督考核上抓落实。要围绕不同时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标准、明确达标要求,并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中,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建立督查、评查机制。对基层工作的考核,要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和跟踪检查等办法,通过半年一巡查、一年一考核、日常互学互促和互查互评等活动,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管理,并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八)要在解决问题、见到成效上抓落实。衡量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关键要看实践、看效果,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是否提高,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否增强。要紧紧抓住工作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关键节点上突破,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总之,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创进取,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为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由此,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这个社会在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环境里前行,国家何不昌盛,人民何不感到幸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