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体会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暑假又到了,学校推荐了几本书,人要活到老就应学到老,我是一个只会买书,但是很少看书的人。把书买到家,总是心中想会有时间看的;直到今天,看的也很少。但是我要写作业的,于是,匆匆看过一些,并把一些自己的学习内容和一些感悟写下来,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教育教师读物,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
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洁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这本书中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思考,也使我感受到智慧的快乐,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思考自身现在的问题。
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
学习的动机和快乐:这篇文章给我的思考不是文章本身的哲理:“孩子之所以厌学,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和老师喜欢控制他,父母和老师太喜欢使用口头奖励,物质奖惩等外部因素控制孩子了,而不去想方法增强的内在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始动机,做什么都在乎外部的评价。”我思考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浮躁的,功利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我们的周围都是这样,我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利用外部动机?我又思考:我们有多少教师享受到职业的快乐?我们的孩子又有多少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为什么我们都希望快乐的成长,可事实不是这样,是谁偷走我们的快乐?
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在生活中,读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人们感到孤独的时候,读书变成了最大的乐趣。这时它既是人们丰富知识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娱乐品,当人们在这时看它时,会感到快乐、轻松;而在人们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从读书中获得的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是无穷尽的,多读一些好书,对自己是有利无害的,人的一生读书是不可缺少的,读书可以使人增长新知识、新学问,没有书读的日子长了,总会感到日常生活里有所欠缺,读好书实在是无可替代的乐趣。正如高尔基所说:“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兽性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这句话很不错,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社会文明因为知识而进步,书籍为知识的发展输送营养。如果没有书,人类将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里止步;如果没有书,人类将永远蒙昧无知;如果没有书,我们将无从谈生活,无从谈价值,无从谈发展!
第二篇: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
读完《师道:为师亦有道》我心潮澎湃,当了十几年的老师,今天的我似乎才顿悟,才有了拨开云雾豁然开朗之感。读了这些名师的事例,我觉得自己就如海里的一粒沙是如此的渺小与微不足道。但我又从中知道瘦弱的身躯是可以撑起一片蓝天,点亮一片光明,英雄女教师殷秀梅就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为了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是何其的伟大?这是爱的极致,因为爱——那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才使殷秀梅成了英雄教师。相比之下,我们那些侮辱学生,体罚学生的老师应该汗颜。做人应该有骨气,做老师更应该顶天立地,陈延周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做教师就应该做个有爱心有责任心能挺直腰杆的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大作家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孩子这是易做却不易坚持的主题,有的老师在教育队伍里久了,对这份工作提不起兴趣,没有了当初的新鲜感与满腔热情,对学生缺乏爱心与耐心,为了不步入此后尘,我时时告诫自己并经常读励志的书籍以保持一份激情。在学生调皮捣蛋不思进取时,我总是以心交心,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再引导学生走向光明大道。每当遇到极度极端的孩子,想放弃时,我总会想起全国模范教师霍懋征老师,他能60年坚持在小学教育第一线,不计荣辱,为生施爱,我就知道自己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为每位学生都有权力得到老师的爱,得到老师指点迷津,这也是我们老师最大的责任,教师不单单只是教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方式。
当然对学生的教育并不只是口头上的教育,还有一种那就是榜样的教育,人格魅力的影响教育,它有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呢,湖南省双峰一中师德标兵陈初元老师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从他的身上,我明白了要做到三点才能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第一,要时时充电学习专业知识,做个知识渊博有教书育人能力的教师。第二,要注重细节,行为举止文明,穿着得体,有健全人格素养。第三,要爱学生,宽容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信任学生,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也才能教育好学生。
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信奉的原则,书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我从此将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书海中,在书海中汲取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营养素长口中。
第三篇: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暑假,认真学习了马朝宏老师主编的《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收录了《中国教师报》“新观察”版发表的一线教师所撰写的评论和教学随笔。所收录文章虽用时六年,但仔细体会发现这些文章都提倡和寻求一个信念,那就是:尊重生命、以生为本。正像这本书在序言中说: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外一个生命的影响。“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就是在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下,夸大教师要心系学生,把学生的事情、利益,特别是学生的成长发展时刻放在心上,努力引导、培养学生,极力关爱、服务学生。
一、充分尊重,信任学生 “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对学生应多有信任、理解和宽容,建立人性的、***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呢?
(一)教师要同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不可粗鲁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耐心肠听取他们的意见,有时乃至是错误的意见。
(二)教师要由衷的信任学生,信任是催人向上的气力,信任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固然,信任不即是放纵。
(三)教师要善于自我克制,特别是在震怒和急躁的情绪下,要沉着、冷静,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迁怒于学生。
二、全面了解,关爱学生 要做到以生为本,全面增进学天生长发展,还得要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受长时间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只关注自己的课堂,而不关注学生的课外;只关注学生对自己如何,而不关注学生对他人怎样;教师教书育人,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还要育人为先,增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尽心尽职,服务学生 安心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这是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作为“塑造灵魂”的教师更应如此。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师更要心系学生、服务学生,要有诲人不倦、忘我奉献的精神,努力进步职业道德。
四、坚持依法教育学生
教师教育学生的行为、举止、内容、权益等不得与国家各种法律相冲突、相违反。然而在夸大依法治国的今天,一部份教师的法律意识却很淡薄,乃至知法犯法。在这些教师眼前,学生最基本的一些权益,如受教育权、人格权、人身权等都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何谈得上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 所以遵守师道就要就要尊重学生人格,不欺侮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遵守师道就要遵守教育教学规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往体验、往探究、往质疑乃至往想入非非;遵守师道就要要大教育胸怀,关注一切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学习成绩、身体健康、心里健康、道德养成等)。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今年暑假,领导为我们全体教师推荐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借到这本书仔细看看封面,便勾起了我浏览与求知的欲看,为师有道,道在何方?本书立足教师成长,荟萃一线教师出色评论和教学随笔,审阅教育本真,解读教师生命状态,分享教师成长策略,明晰教师态度,重塑教师信仰。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做一个有思想、有寻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这本书是一本教育教师读物,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阅教育本真,聆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态度,重塑教师信仰。”这也是为师之道,更是为师之德!通过细细的琢磨,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愿与大家一同分享:这本书在序言中说: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外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的实质在于开启聪明、健全人格,塑造心灵,培养自主性、创造力,我觉得要想给孩子们一个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心灵,和我们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所以,一个老师的师德是十分重要的,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做一个有思想、有寻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这本书为我今后如何更好地成为一位优秀教师指明了方向。做为教师,应当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断地学习储备各种知识,时时进步本身的素质。我们首先得使我们的知识不老化,所以得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满足已有的那点滴学问。由于学生可以谅解一个吹毛求疵的老师,但不能谅解一个无知无能的老师。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条源远流长的河的演化,是我们做为教师的知识寻求的觉醒。只要还在教学岗位上,就要不断地寻求。读书,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寻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当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读书的人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了一份深邃。要想做一个有主见有内涵的现代人,读书依然是必由之路。只有读书,才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寻求、积淀自己的教育聪明,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毕生浏览的书。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师的定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关怀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影响学天生长的重要他人。好的老师能让人一生幸福,不好的老师能让人一生痛苦,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要成为学生重要他人。如何成为学生重要的他人呢?《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书中精选了2006年—2010年的《中国教师报》“新观察”版,以评论和教学随笔为主,展现了一线教师的思考;本书以“态度”、“信念”、“冷眼”、“策略”、“忧思”五大板块,审阅了教育本真,聆听着教师忧思,分享了成长策略,明晰了教师态度,重塑教师信仰。如何成为学生生命中重要的他人呢?我以为教师必须要特别有爱心、要有学问、有修养、爱读书。在《师道:为师亦有道》一书中谈到: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外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聪明,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定,进而到达独立行到,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教育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得美好。教师的职责是尊重、鼓励、唤醒。首先教师要关心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亦师亦友的关系,才能让孩子觉得老师、学校都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对学生的一句关心的话,一句表扬的话,一个笑脸,一个赞美人的手势,一张喜报,一个嘉奖,都会让学生感遭到暖和。给学生多一些自由,多一些选择,多一些空间,让学生感受教室是布满生命气味,学校是布满生命暖和。其次教师要践行课改。要明确教室的本质是学校里进行教学的房间,教室应当是谁的教室,应当是甚么样的教室?书中给了我们启发,面对生命生长主体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处境,聆听他们的声音,和着他们的心跳做事情,答应学生出错,出错是学生生命生长进程无可替换的重要因素。要关注课堂的宁静。课堂因宁静而致远,针对当前中小学的课堂,热烈有余而宁静不足,表面活跃而深沉不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但学不到东西,而且不利于养成沉思熟虑,潜心研究的习惯,由于灵魂的远翔需要宁静,思想的放飞需要空阔。很多时候宁静是金,平静时福,很多时候,喧闹是草,喧嚣是祸。教师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渐染,不是急风暴雨般的荡涤,是一种东风化雨的感化,不是强权高压下的灌输,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发展,不是千篇一律的雕琢,是一种人格、情感、意志、知识能力等综合因素的熏陶与培养,不是一架架冰冷的考试机器的造就。书中谈到:“教师的成长不只是浏览和接受他人的知识和思想,更重要是要独立思考,且思且行,不断熟悉自己,不断熟悉教师这个职业,这几近是成长唯一的途径。”一样是教师,为何有的教师能先拔头筹,站在时代的顶峰,成为教坛赫赫有名、为数未几的姣姣者,而有的老师经历一样得历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那是由于源于教师良好的心态。起初,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工作能力、知识水平、社会经历相当,可是,发令枪一响,又得老师持观看态度,看看跑再前面的老师得到甚么样的嘉奖,然后再做决定;而有的老师却自以为是,爱莫能助,故也放弃。而有得老师奋力便跑,边跑边思考出一些有价值得东西,欣赏跑中得风景,把这历程当作生命中一笔宝贵的财富,首创出一条合适自己得成长之路。其次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干知识经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各位、神彩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读书滋养心灵。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炎炎夏日,静心捧读《师道:为师亦有道》一书,我收获并思考着。摘要:前言实在,教育真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外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是开启聪明、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定,进而到达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得美好。思考:小学阶段应侧重培养学生对学习有爱好,有探究精神,对生活布满酷爱,有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在我们的影响下,为人正直,举止文明,体格强健,双基扎实,特长初显,品学统筹,发展全面,幸福快乐,让学生觉得老师、学校都是美丽的,生活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摘要:P16 《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好课应当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不要往做,学生自己能说的话教师不要往说,学生自己能想出的题目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往活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在互动中锤炼语言,发展思惟,增长聪明。思考:固然“讲”永久都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是无人可以剥夺的。但教师的“讲”,要当好引导者,要以自己的讲教会学生如何讲,要以自己的讲增进学生讲,要以自己的讲鼓励学生讲,做到无关紧要的不讲,学生不需要的不讲,可讲可不讲的不讲。摘要:P134《坚守课堂》课程改革,真正意义在于回回教育本真,依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课程改革的诸多假想,终究都要落脚于学校,落脚于教学,落脚于课堂。只有课堂才是课程改革回回的原点。思考:衡量一名教师的优秀不是头衔与光环,而是观察其是不是认认真真地上课,是不是走到学生中往——了解他们,走到学生的题目中往——帮助他们,走到学生的心里中往——指导他们,走到学生的感受中往——理解他们,晓得利用课堂时间,极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把课堂尽可能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当家作主”,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自觉地把启发学生心智与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要求。摘要:P251《你多少优点》面度行将结束,我问了最后一个“保存题目”:“你觉得自己有哪些优点?”听到我这样问,小姑娘的酡颜了,迟疑了一会儿,才小声地说:“我没有优点。”思考:俗语说“再好的人也有缺点,再差的人也有优点”。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步,特别是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才能和取得承认、表扬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步他们的学习爱好,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以到达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增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相信再差的学生,只要我们用爱往关注,并放大他们的优点,即便是荒凉的田野也会由于爱的感化而变得绿草茵茵,生机勃勃。“他人的教育必须成为个人自己的教育”,透过《师道:为师亦有道》一书,我再次明确教育的终究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气力引诱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一种教育手段。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视、审查学生,而应当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让其内在动力被激起,让其自发地变得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第四篇:学习《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
学习《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
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暑假又到了,学校推荐了几本书,人要活到老就应学到老,我是一个只会买书,但是很少看书的人。把书买到家,总是心中想会有时间看的;直到今天,看的也很少。但是我要写作业的,于是,匆匆看过一些,并把一些自己的学习内容和一些感悟写下来,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教育教师读物,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
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洁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这本书中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思考,也使我感受到智慧的快乐,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思考自身现在的问题。
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
《炫耀自己,还是“以生为本”》?这个问题在新课改理念下已不需质疑。然而,如何组织,如何有效或者高效的让孩子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是我们一线教师最关注的。实际上,我的理念达到了,但我的能力没有跟上,我很多时候没有给学生舞台,而给几次舞台,对那些舞台上的学生很多是不满意的,很多时候,认为不如自己“教”,学生听,动手等“学习”来得好。我认为这种“教”与“学”的整合是较好的。——因为我没有更好的方法。——实际上,我们很多一线教师会发现:往往年轻教师的教学成绩要好于老教师,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年轻人有更多的精力辅导等,却忽视了一个大问题:因为没有经验,他们眼中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是成功的,会有更真诚的语言赞赏,也会提供更多的舞台给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快乐
这篇文章给我的思考不是文章本身的哲理:“孩子之所以厌学,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和老师喜欢控制他,父母和老师太喜欢使用口头奖励,物质奖惩等外部因素控制孩子了,而不去想方法增强的内在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始动机,做什么都在乎外部的评价。”我思考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浮躁的,功利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我们的周围都是这样,我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利用外部动机?我又思考:我们有多少教师享受到职业的快乐?我们的孩子又有多少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为什么我们都希望快乐的成长,可事实不是这样,是谁偷走我们的快乐?
这些思考,又使我们回到教育的目的上来。如果我们真正的把教育当做生活,开启孩子智慧,健全孩子人格,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进而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那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难道不会享受到生命的意义,成长的快乐吗?
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
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在生活中,读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人们感到孤独的时候,读书变成了最大的乐趣。这时它既是人们丰富知识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娱乐品,当人们在这时看它时,会感到快乐、轻松;而在人们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从读书中获得的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是无穷尽的,多读一些好书,对自己是有利无害的,人的一生读书是不可缺少的,读书可以使人增长新知识、新学问,没有书读的日子长了,总会感到日常生活里有所欠缺,读好书实在是无可替代的乐趣。正如高尔基所说:“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兽性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这句话很不错,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社会文明因为知识而进步,书籍为知识的发展输送营养。如果没有书,人类将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里止步;如果没有书,人类将永远蒙昧无知;如果没有书,我们将无从谈生活,无从谈价值,无从谈发展!
第五篇:《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
荥阳市王村镇第二小学
宋青林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利用闲暇时间,仔细研读了马朝宏老师所著的《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通过细细的揣摩,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愿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思考的车轮怎能依然伏在惯性的导轨上?
阅读之初,我仔细看着此书的封面,反复念叨书名百思而不得其解。后来顿悟:师道就是老师说,第一个道是说的意思,第二个道是路径、方法的意思。为师有道,道在何方?
每天早上,我们一睁开眼,看钟表上的时间、上学放学、上网玩游戏、晚上十点多睡觉……我们几乎每时每刻地在生产生活中、在社会活动中运用着最普通的数学,然而很多人并不意识到这一点。直面当前的课堂现实,我们发现当学生们做完一大堆数学题之后抬起头来,从他们眼中看到的不是对数学的喜爱,而是疲劳与厌倦。在学校十几年的数学学习之后,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对数学仅仅理解为“解题能力”,这种曲解夺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数学教师的切身之痛,是数学教育中的悲哀!
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大多数时候都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还有相当多的时候的教学单纯就是为了“学生会算,会解题”就可以了,丝毫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100分成了最终的数学教学目标。长此以往,学生埋头于题海中,从而无法体验数学的历史性,无法领悟数学的人文性、文化性,更没有一颗数学的头脑,没有一身数学的气质。狭隘的数学观使数学教育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发出了不合谐的声音。难怪在本书作者马朝宏看来:生活常常开了这样天大的玩笑,成全了甲--诗人、乙--数学家、丙--商人、丁--行政人员、戊--生物学家……我们并没有及早地发现并培养他们,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最最重要的东西--思考的车轮没有方向。思考的车轮成全了我们的完美生活!然而很多教师依然乐此不疲地为学生铺设着教育之车的导轨!
二、教育的希望在于每位教师的成长,离开了教师,任何制度、观念、政策都只能停留在空中。我们教师用来工作的工具是:知识、能力、道德、态度。所以,作为教师,还应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不断的学习储备各种知识,时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首先得使我们的知识不老化,所以得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满足已有的那点滴学问。因为学生可以原谅一个吹毛求疵的老师,但不能原谅一个无知无能的老师。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条源远流长的河的演变,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知识追求的觉醒。只要还在教学岗位上,就要不断的追求。读书,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读书的人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了一份深邃。要想做一个有主见有内涵的现代人,读书仍然是必由之路。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有权利来选择自己的前途和爱好,我们
不能事事都为孩子设计好,让他按照我们设计的路线来成长,来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我们心目中的“成功者”,而不顾及孩子自身的感受和爱好,这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成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他们对人生的价值、认识也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理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一个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他能自主掌握的时间”。在阅读本书之后,也让我重新审视教师这个职业。正像书中前言讲到,教师的成长,不只是阅读和接受别人的知识和思想,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且思且行,不断认识自己,认识教师这个行业。
如果我们真正的把教育当做生活,开启孩子智慧,健全孩子人格,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进而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那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难道不会享受到生命的意义,成长的快乐吗?鉴于此,我想:“花点时间研究教育,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这句话,就是我在今后长期不断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的一盏明灯。但愿能尽我所能为学生的发展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