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走在课程游戏化幸福的日子里
行走在游戏化课程幸福的日子里
东台市弶港镇中心幼儿园 施世梅
【摘 要】 《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这也为我们开展游戏化课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过去我们单纯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存在了只重视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灌注式方法,忽视了幼儿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研究和探讨,在实践中我们关注了游戏化课程的建设及幼儿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环境创设 构建园本课程 游戏开展策略 家园共育
一、利用本土资源,创设课程游戏化环境。
适宜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海边有丰富的资源,贝壳、海螺、渔具等,渔民的生活也为幼儿提高了游戏经验。近两年我们充分挖掘渔港资源中的乡土教材,把鱼网、海鲜、贝壳等具有渔港特色的材料搬入课堂游戏区域。有用贝壳进行创作的美工区,有用贝壳进行数学和科学的探索区,有用海螺及其他材料进行吹奏敲打的音乐区,有模仿渔民劳动的社会区„„,创设了钓鱼、捡泥螺、挖文蛤、推小车、赶海、卸货等户外游戏区域。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小朋友们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二、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共同编写课程游戏化教材。
(1)着眼于课程游戏化建设,我们每个年级组抽两名教师成立园本教材开发小组,根据海边自然形成的游戏资源和渔民的工作、生活内容,创编系列游戏课程:自然资源篇《海洋宝宝》、人文资源篇《我是小海娃》、生态能源篇《海边真美》、畅想未来篇《锦绣港城》。把游戏化课程落实到幼儿一日活动中。
(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创编出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比如系列游戏《捕鱼忙》,小班幼儿扮演成小鱼,教师手持捕鱼工具网小鱼;大班幼儿自己选择捕鱼工具,选择游戏同伴,自主游戏网小鱼。再如系列游戏《美丽的贝壳》,小班幼儿用各类贝壳比较大小、给贝壳排队等;中大班幼儿把多种多样贝壳进行分类活动、艺术创作活动„„
(3)因地制宜,指导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渔家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它是我们共建《渔家幼儿游戏化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我们围绕《指南》提出的五大领域发展目 1
标,通过组织实施渔家游戏课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游戏实施覆盖到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社区活动等多个方面。如:语言游戏有《小鱼爱在水里游》、《海的女儿》;科学游戏有《海底世界》、《潮涨潮落》;综合活动有《弶港大饼》、《美丽的港湾》;社区活动有《出海归来》、《鳗鱼场》„„
三、彰显特色,构建园本课程。
为了便于课题研究的实施,我园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法和经验总结法。全体教师在专家和理论的指导下,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富有个性地发展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渔港游戏教材,使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发展需要。
1、渔港游戏贯穿晨间活动中。
晨间活动中,幼儿主要是与器材互动,因此,老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自制了许多关于海洋特色的游戏材料,有网小鱼、踩文蛤、过港子、拾泥螺、捕鱼归来等,幼儿根据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商定游戏规则,除了发展动作外,还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创造力。培养了幼儿谦让、合作的精神。
2、游戏与课程的整合。
为了使渔港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一日活动有机的结合。我们对所选择的渔港游戏资源与幼儿园一日活动有机的结合。巧妙安排,并坚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保证游戏质量。因为在游戏中幼儿的经验是整体的,幼儿的游戏行为也没有学科的界限,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学到许多有益于现在与将来生活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有时成人是很难用“语言”加以讲授的。教师们结合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环境,使游戏既成为课程的教学形式,也成为课程的内容,因此以儿童的自选游戏为特征的活动区活动应成为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只有这样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才有可能。我们对所选择的渔港活动课巧妙安排了整合,如大班游戏《海鲜一条街》,课程涉及了五大内容――感官教育(幼儿自己选择适合的角色)、语言教育(要让顾客被你吸引你就要会吆喝)、日常生活练习(学会买卖)、数学教育(钱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文化科学教育(会辨认好坏)的内容全部通过游戏材料的操作来完成,真正实现了游戏与课程的整合。
3、让角色游戏材料在主题中生成。
教师把幼儿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等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对事物的兴趣延伸到 2
角色游戏中来, 或顺应幼儿的想法和需要生成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如:在开展中班主题活动“神奇的鱼,好吃的鱼”幼儿们需要材料装饰,营造海洋世界.教师结合主题,开设制作“网小鱼”的区域活动,以满足活动的需求。让幼儿自主参与制作游戏材料,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的创新能力逐渐发展,创新意识更加强烈。另外,通过动手实践,可以使思维和想象变为现实,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参与游戏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来。因此,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角色游戏,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需要,科学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 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能更好地互动, 可以使角色游戏与活动材料更加自然有效地结合,使角色游戏的开展更加有趣和深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发挥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在游戏中分享快乐,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4、在游戏与课程的整合中支持幼儿游戏开展的策略。
(1)支持幼儿经验与能力的增长。
幼儿认知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和能力的缺乏将造成游戏过程浮躁、情节单一,甚至无所事事。游戏与教学整合就是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相互融合、交互作用,为促进幼儿经验与能力的增长服务。如中班幼儿喜欢玩“卖海鲜”的游戏,但缺乏买与卖、顾客与营业员之间的相关经验。教师通过游戏与教学的整合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支持:①让家长带孩子去买海鲜积累生活经验;②教师组织幼儿到附近的菜市场观察成人买东西,了解顾客与营业员之间的买卖关系以及语言的使用。经验积累以后孩子在玩这个游戏时,有个孩子说:“我爷爷是捕鱼的,买海鲜先要到港口去卸货,才能回来卖。”老师在这个小朋友的建议下又增加了卸货的环节。幼儿在玩中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大大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
(2)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与水平。
解决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幼儿游戏进程的有效推动,游戏中的问题不仅需要游戏中的支持来解决,更需要在游戏外去寻求解决的途径。幼儿在生活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越多、体验越丰富,开展游戏的创造性水平就越高。我们来看一个游戏片断:大班角色游戏“我是小导游”,首先设计师们设计弶港新貌,小导游领着游客参观弶港景点,小导游拿着彩旗向游客介绍“这是通海湖公园,这里有许多小桥、亭子、走在有树的小路上心情特别舒畅”,游客们问:“这是什么景区,怎么这么漂亮,这个鹅卵石用来干什么的?”小导游说:“鹅卵石用来健身的......这是龙王古寺、这是华大集团„„”小导游陪着游客逛了一圈,拿 3
起小旗摇了摇,嘴里叫着“大家先休息一下,一个小时后集合”。从以上游戏片段可以看出:幼儿游戏情节丰富而生动,幼儿在游戏中思维活跃、角色扮演逼真,角色间的交往、语言对话反映出较强的情境性,显示了各种相关的社会生活经验,而这种经验的学习和理解恰恰是来自于幼儿的经历,以及教学活动的各部分,经过他们的理解反映到游戏中来。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介绍,游戏中由“导游”而生发的交往就更生动有趣,游戏结束时用一面时钟,以拔钟的方式提示休息,主题活动中幼儿获得了我是小导游的相关经验,因而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生成了大家休息一会儿,分散参观的的旅游情节。针对游戏过程中的问题,根据需要有机整合相关的教学活动内容,帮助幼儿积累必要的经验,有效地支持幼儿游戏的推进,提升幼儿游戏的水平。
5、在教学中寻求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中班的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玩起了“加工贝壳艺术品”的游戏。可是,孩子们在加工厂中制作的物品总是不牢固,来“取货”的孩子总是埋怨东西做不好,而加工厂的“工人”也因为在制作中花费很多时间,总是做不完,游戏结束的分享交流中,当“工人”的孩子提出:我们也要下班,玩点别的„„中班教师分析案例中影响幼儿游戏的原因:一是幼儿制作技能的经验不足;二是幼儿缺乏交往的经验。游戏后教师引导幼儿分析思考:怎样选材料、怎样制作才能又快又牢固地完成“产品”制作?之后,让幼儿回到区域活动中进行技能经验的准备,包括怎样选材料、怎样制作,积累制作的经验。在第二轮的游戏中,幼儿就不会在制作上花费太多时间,而有更多的机会去生成新情节。对于“加工厂”游戏中交往经验的不足,教师引导幼儿回到主题或其他活动中去获取经验,自然生成了送货、上下班、发工资等新的游戏情节。这样,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回到教学中去寻求解决,教学成为推进游戏进程强有力的支持。
四、开展课程游戏,促进家园共育。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交流,架起了与家长交流的桥梁,每学期针对课程实施情况向家长进行开放周活动,有版面宣传,(孩子活动照片、教师活动的设计、观察记录等),有集体游戏、家长与孩子参与的亲子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长还配合幼儿园自制教玩具,孩子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充分发挥了课程游戏化的作用。
课程与游戏的整合能帮助幼儿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促进游戏水平的提升。整合中,教师学会针对幼儿的经验和需要来组织游戏,幼儿游戏的过程 4
真正成为他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实践证明,从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活经验出发,以抓住问题——储备经验——推进游戏为线索的游戏引领,以游戏与教学的课程整合为支持手段,是促进幼儿游戏的主体性体验、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与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切实基于幼儿的发展和需要而进行的游戏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赵 著: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 2005
2、赵丹丹: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现代交际》2010第11期
3、周 芳: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实施的策略《成功教育》 2012第11期
第二篇:演讲稿 行走在高三的日子里
行走在高三的日子里
励志报亲,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笑书人生,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一抬头,“距高考仅有218天”赫然入目,不由得心中一颤。不知不觉,朝五晚十的日子已经过了三分之一。回首2014,高二的我们课余时间多半在校园玩耍嬉戏,却总能看见育英楼前高三的他总是在背诵,对此我们完全不理解。而他就是田江旗学长—2014学年闻喜高考状元。转眼我们也已高三,渐渐明白当时田学长为何如此苦读。高考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而把握的人生际遇。
行走在高三的日子里,我们都是为梦想而奋斗的战士:当天边还挂着启明星时,教室内外已是书声琅琅。在课间,操场、超市已不见我们的身影;一本本书,一张张学案让我们涂写得密密麻麻;自习时间反复地记、背、练„„就这样紧紧张张的一天却也充实着每一根神经。因为明白高考的意义,我们心甘情愿地抓紧自己为明天而奋斗。
行走在高三的日子里,需要我们执着心中的梦想,去奔向成功的远方。带着父母殷切的期望,我们期盼吹响胜利的号角。此刻,考上理想的大学,不只是一个梦想,更是一份担当,对父母负责,对老师负责,对自己负责,为学校争光!
行走在高三的日子里,需要我们对知识去粗取精;需要我们调整思想和心态,转变学习方式,探索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还需要我们认真
---------“三爱”从学习开始
制定计划并努力付诸实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有不懈的坚持才能让我们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离目标越来越近。
行走在高三的日子里,需要我们更加坚韧。恒心和毅力不是远不可及,可以转化成具体的行为。可以试着在疲惫的时候看看自己的目标,它可以是一张桌角的便签,也可以是手心写下的两行字。时间等不及我们犹豫,曾有人说过,梦想的力量达到一定境界就能实现,而其中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要相信,我们可以让自己坚定,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就能追随前进的脚步。
行走在高三的日子里,我们还要学会让内心平静,不受外部因素过多干扰,专注的人才是强者,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怨天尤人,要有足够的自律性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去管理自己的时间。就这样每天安安静静的竭尽所能为梦想而奋斗。
除了成绩,我希望在日后回想起这段高三岁月,不会为没有努力而后悔,不会为没有坚持而遗憾。这是专属于我们的奋斗史,专属于我们的青春,我们要把它绘成人生最唯美的风景。
天空蔚蓝而宁静,梦境中模糊的理想会因我们的努力更加清晰。诸如我们高三学子的心是炙热而奔放的。带着我们的热情,让我们一起怀揣梦想展开追逐,用微笑展现自信,用努力证明实力,青春的我们已经起航!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学海拼搏,共圆大学梦!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行走在高三的日子里
---------“三爱”从学习开始
演
讲
稿
东 镇 中 学 卢
泽
斌
第三篇:行走在童年回忆里
行走在童年回忆里
沿河四中七(3)班 田新宇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题记
岁月,在斑驳的老墙上剥落,童年在甜蜜的梦乡里重现。
一
犹记得蔚蓝的天空上,白云悠悠;犹记得澄澈的溪水边,水声潺潺;犹记得青翠的草坪间,笑声多多。记得那时,最爱和哥哥姐姐们在山上“探险”,一路风儿与相随,一路花儿送芬芳,一路歌声唱不停。
那时年纪小,耍着性子让姐姐背,姐姐无可奈何只能将我背起。趴在姐姐的背上,抱着她的脖子,总在那儿把头靠在左边后,看一会儿山花野果,又把头靠在右边,看一会儿奇山异石。大自然的美丽,让我陶醉,不一会儿眼睛就慢慢合上,又像是不舍得错过这山间风景,还微微睁开眼睛“斗争”一会儿。没关系,闭眼前是一种风景,睁开眼,又是一种风景等我赏。
坐在草地上,似有在万花丛中般惬意,亦有踩在小溪水中般清凉。我像个刚出生的小孩,贪婪地想要将眼前所震撼我的景物装进眼中。
二
外婆家的小院里长满了一颗颗高大挺拔的大树,它们像我伫立在我心中最高点的旗帜一般,高不可攀,而旁边的樱桃树显得是那么亲和,像一位知心的朋友温暖着我,陪我笑也陪我哭,陪我闹也陪我吵。
小时候很容易就被弄哭,有一肚子委屈没地方发泄,知道我发现那个与旁格格不入的樱桃树。那时它还不是很高,我常常搬个椅子踩上去与它交流。因为有个故事说树洞里住着一个精灵,它能听懂人们的话,于是我常常在树上找树洞,而樱树不巧,正好有一个树洞。
“我跟你说哦„„”我猜那时的我一定最搞笑了,所以大家才会把脸憋红拼命忍住笑声。不过有时踩在椅子上时,可能太激动,也可能急于想证明自己的清白,总是从椅子上摔下来,还是四脚朝天的那种。
那棵樱树成了幼时我的倾诉对象,而它总用沉默包容我的任性,用花香安抚我的内心,将烦恼吞进自己的肚子里,用开花释放。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小院里,大树中,有一棵樱树曾开满了我的心事。
三
忽然梦醒了,我发现原来我已经那么久没回去了,我发现那山,那草,那花,那树,都还在原地默默等待我的归来,只是我一直在走远罢了。
童年的我,是无忧无虑的,是幸福快乐的,而回忆起那时,嘴角也总是微微上翘。我体会过失败,经历过挫折,也面对过困难,可是又一股力量一直支撑着我,除了来自他人的关心,父母的关爱,还有那一群不会说话的“朋友”。隐隐约约中听见有人在吟诵: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第四篇:行走在幸福的路上
行走在幸福的路上
——《牵手幸福》读后感
“幸福地生活和工作,是广大女性朋友一生的梦想和追求。然而,现实生活中能真正感觉自己幸福无比的女性却寥寥无几。追求幸福,首先要用心去感悟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进而扬帆起航,向幸福的彼岸航行。”这是张默、金玮所写的《牵手幸福》中的一段话,我非常认同,如果解不开“幸福”这两个字的密码,又何谈追求幸福,更怎么能去拥有幸福呢?所以,正确地理解幸福的含义是追求和拥有幸福的前提。
人们往往能用很多话语来描述痛苦,却无法具体清晰地描述幸福,中央电视台的”幸福”调查让很多人找不着北,也激发了社会上关于幸福的大讨论,幸福,真的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谜。幸福感指数不仅是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及其对人才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一名普通市民,生活在无锡这样一个数次入选十大“中国最幸福城市”的地方,很难说生活得不幸福。可是,我不禁扪心自问,我的幸福究竟表现在哪里,我能向清楚表述出我的 幸福感吗?
就在我冥思苦想时,“老师,我好想你啊!”一声呼唤把我惊醒,抬起头,原来是毕业班的学生回来看我了,还是一样的大嗓门,却让我有一种久违的感觉。这位学生细数在工作中遇到的许多人和事,谈到店长对她的照顾时的么飞色舞,谈到因为丢失商品被扣奖金的忿忿不平,谈到创业梦想时的跃跃欲试,这些都让我感慨,我的“孩子”长大了。带班五年,从来没有过的欣慰感、满足感、成就感此时充盈在我的胸口,让我觉得之前所有付出的劳累,所受的委屈和心酸都不算什么。只要看到我所带出来的学生顺顺利利地步入社会,平平安安地开始新的人生,这就足以让我幸福很久。原来我一直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而不自知。
有人说幸福就是狗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眼看就要得到了,却怎么都得不到,而当你往前走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它一直跟着你。幸福,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就是一种满足感,饿了有的吃就是幸福,累了有的睡就是幸福,孤独了有人陪就是幸福„„当我们抱怨工资太低时,想想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他们还要时常为讨薪而四处奔波;当我们嫌弃水果不新鲜时,想想生活在非洲的难民们还在忍饥挨饿;当我们抱怨学生太难教时,想想那些在密不透风的矿井下冒着生命危险作业的工人还在勤恳劳作,只要想到这些,我们就会觉得相较于很多人自己已经是幸福的了。
六一儿童节很快就要到了,我问女儿想要什么礼物,女儿回答:“妈妈,不用了,学校会给我们发礼物的,而且我要送你一份礼物。”“为什么呀?”我好奇地问道。女儿脆生生地回答:“因为妈妈是我最爱的人啊,只有妈妈开心,我才会开心!”听完这句话,我的眼眶红了,是呀,总以为自己是在单方面地为女儿付出,原来我得到的并不比付出的来得少,甚至这一刻的幸福感值得我用任何身外之物来换!
“幸福是一种良好心态,幸福是一种积极想象,只要你学会提醒幸福,不断强化自己的幸福感,幸福就在你身边;如果你适当改变生活观念,认真感悟和体会幸福,你就能够不断增添幸福账户中的余额,提升你的幸福收益。”
人们常说要追求幸福,其实幸福就是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幸福不应该用来追赶的,而是用来珍惜的。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爱情早已赋予了我们满满的幸福。如果我们每天忙碌于生活琐事,只知道不停地向前奔跑,而不能停下脚步看看路边的风景,那我们只能做一个生命的匆匆过客,相反,如果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生活,常常为自己、为他人点赞,你就会发觉生命就是最大的财富,而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体味人生,感悟幸福,祝愿天下人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悠远绵长。
第五篇:课程游戏化
访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
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
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
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
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
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实施途径,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课程游戏化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把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使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自由游戏时间有保证。
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儿童,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何适合儿童?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儿童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因此,幼儿园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记者:在教育理念上,应该说很多幼儿园都是重视游戏的,但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高控制、过分干预,您觉得把游戏精神落到实处,应该注意什么?
虞永平:我认为,幼儿园要形成这样一种课程文化:一是鼓励游戏,幼儿游戏不是幼稚的,有很多让人惊奇和值得深思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欣赏;二是服务游戏,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材料;三是学会观察游戏,看懂儿童游戏中的举手投足、情真意切和创新应变;四是合理指导游戏。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但面对幼儿的诉求和疑问,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应。为何要提合理指导游戏?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我希望幼儿园的学习最终能有趣、有效一点。有趣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去研究儿童,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这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数量惊人,但是幼儿玩一会儿就走了,其根源在于教师,教师需要深入反思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是否越位,是否适合幼儿的需要,是否贴近幼儿的心灵。
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
记者:很多幼儿园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课程体系,如果想尝试课程游戏化建设,是不是意味着要推倒重来?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抛弃,从头开始,平地起步,是不可取的。课程游戏化要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珍视课程建设经验。但是,幼儿园必须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课程是否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
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被大家称道的幼儿园,往往都是能够坚守自己认同的核心东西的,是真正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游戏化不是改改教案,不是增加一些游戏活动时间,也不是在教案里加几个游戏环节就可以。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明晰理念开始,到诊断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和问题,再到完善活动、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立评价的立场,这些必须整体考虑。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化要避免一些误解,如强化各类游戏的预定性目的,强化教师的直接指导,在计划中增加所谓的“游戏课”,专门进行游戏设计和组织比赛,细化并检查游戏计划,等等。这些都是对游戏化的误解,也会对教育和儿童发展带来危害。
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推进的关键
记者:对现有课程进行诊断和提升,应该依据什么来进行?课程游戏化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参照?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首先是领会游戏内涵和精神,应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生活、游戏、活动、经验在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基于幼儿园现行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创建数量适当、种类多样、材料丰富并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可选择的游戏区域,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提升课程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课程游戏化最终要靠教师来实施,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认为怎么解决课程发展需求与教师能力不足的矛盾?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课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幼儿园课程要远离“小学化”,幼儿园教师必须专业化。
然而,教师的专业化是非常艰巨、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变化中出现的焦虑、个人时间的耗费、承受新的压力、处理新的关系等一系列由转变带来的问题,都会影响转变是否能真正实现。为了避免幼儿承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教师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拒绝改变就是教师让幼儿接受风险,就是教师甘于低质量教育”。因此,应营造一种在《指南》指引下,教师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的氛围,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现场指导、项目引领,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怎样评价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是有实效的?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切实注重幼儿的经验、生活、活动过程及对幼儿的适宜性。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而不是要教师写成什么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