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的故事 一瞬永恒五篇

时间:2019-05-12 15:3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芳的故事 一瞬永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芳的故事 一瞬永恒》。

第一篇:李芳的故事 一瞬永恒

一瞬永恒

2018年6月11日下午,河南信阳董家河镇绿之风小学老师李芳,在生死一瞬间,挡在学生身前,被飞驰而过的三轮车从他身上撞过去,她的生命也因此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

李芳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然而在这危难时刻,她不顾个人安危,冲了上去推开学生,把安全留给了学生,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未来留给了学生,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一生太短,一瞬好长。有的人在一辈子或许都在苦苦追寻生命的意义,而有的人在一瞬间便诠释了何为价值,何为奉献。譬如李芳老师,她是众多普通教师中的一个,平凡又普通,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但是在她无数个兢兢业业工作的夜晚,在她每一次坚持在农村中学任教的想法与行动中,在发生意外时她冲过去护住学生的刹那间,她又是那么的伟大,像无畏的勇者,像舍身的战士,平凡的外表下掩饰不住她高大伟岸的灵魂。许多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以前的我不太懂得这句话的含义,现如今我有些明白了。因为它的神圣、纯洁与无私,配得上这句夸赞。而李芳老师,就像这蜡烛,这火焰,照耀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然而我相信如果再来一遍,李芳老师依然会这么做,不仅仅是作为老师对学生的保护,也是一个成年公民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我想到了自己,我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每天忙忙碌碌,偶尔疲倦时我也会质疑:为什么当老师会这么辛苦?我能坚持住吗?然而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言:老师们不要抱怨,要学会壮大自己。我要向李芳老师学习。她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是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她不仅选择了劳累与责任,更是选择了艰苦与贫寒。想想自己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教室里安装好的多媒体系统,学生们也都比较懂事,物质条件相对富裕,我更应该珍惜这个环境。我需要将心思用在教学中,用在学生管理上,用在教学研究等活动中,无时无刻的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管理和教学的奥妙。

2018年6月11日,对于李芳老师而言,时间永远定格在这一天。她走了,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她的学生,她的家人,她的朋友,但她仿佛又没有走,她的精神、她的灵魂永远在我们口耳相传中留存。李芳老师,你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这一瞬。

第二篇:一瞬温暖百姓故事

当初姐姐与姐夫恋爱时,母亲坚决不同意,说他没有文化也就罢了,连个正经手艺也没有,整天跟着人出去盖房子、打零工。那时我在省城读大学,见识过城市繁华的母亲,一心盼着姐姐能嫁个城里人。我帮姐姐说话,说建筑工也不是谁都能干的。母亲没吱声,半天才吐出一句:什么建筑工,在城里人看来,不过就是个民工罢了。

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人不再讨论这门婚事。后来,姐夫买了大包的东西,骑着摩托车飞奔到我们家。为了礼节,父母勉强留他在家吃饭。我以为他会慷慨激昂地发表一番演讲,可直到饭吃了一半,他也没扯到正题上去。最后,一家人面面相觑,不知这饭该如何收场。这时,姐夫将一整杯酒一饮而下,涨红着脸说:爹,娘,我保证,不管我这辈子吃多少苦,都不会让小潭受一点委屈。

就这一句话,让姐姐下定了决心,嫁给姐夫。而父母也闪身放了行。

姐姐结婚后很快便生了孩子。那一年,姐夫没有出去打工,一心一意守在家里,地里不忙的时候就找些散活干。等孩子长到一岁多,可以省些力气的时候,姐夫开始跟着外乡的包工头到省城去干建筑。虽然同在省城,我和姐夫却从没见过面。

我只顾着读书,为毕业后能留在这个城市里而努力着。这样的努力,最终让我成功留在了这座城市,成为一名报社记者。

听姐姐说,姐夫知道我当了记者,兴奋得一宿没睡好,第二天便找到报社,要跟我见一面。可惜他只知道我的小名,我毕业的学校他也记不清楚,最后门卫当他是个骗子,把他赶走了。不知道姐夫有没有为此抱怨过什么,但他从此都没再找过我,也不在工友们面前提起我这个可以为他们打抱不平的记者。

我忙着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无暇去关注姐夫的生活。甚至有一次,他们的工地就在离我们报社几百米远的地方,我却没能去看望他一次。只是偶然从母亲口中得知,在那里,他的脚被从天而降的水泥包砸伤了,舍不得在省城住院,被老乡接回家去休养。又因为拖着不去治疗,只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包扎换药,差一点感染……

听这些的时候,我感觉就像在听别人的故事,报纸上常报道一些关于民工的事故,我习以为常。而姐夫,他也当这是命运给予自己的一切,早就习惯了吧,因为,当我打电话给他表示慰问时,他只是憨厚地笑笑,说,没啥,干这个,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他也真的将这些当成了生活的常态。我们偶尔相聚,他讲起工头无理克扣工资,工友发着高烧爬脚手架,逛超市时被服务员贼一样盯着……所有这些,他像讲家长里短一样,语气淡然。

今年,姐姐的女儿已经4岁了,还没见过高楼大厦。我领她去城里玩儿,指着不远处一栋正在修建的大楼告诉她,这就是高楼。小家伙突然停住脚步,仰头看着上面来来往往的工人,问道:“小姨,那上面有爸爸吗?”

我抬起头,看着脚手架上顶着烈日迎风干活的农民工,他们正在为一座拔地而起的大厦紧张工作着,但他们从始至终都没有时间像大厦广告横幅上的宣传语那样,有“君临天下的豪迈”。甚至,他们连低头看一眼地上行人的时间都没有。

当外甥女又摇摇我的胳膊,问一句,爸爸在上面吗?我将她抱起来,说“小雨怎么知道爸爸会在上面工作呢?”她听了,即刻开心起来,拍手道:“妈妈说爸爸是盖大楼的英雄呢。小姨,我可以喊一声爸爸吗?”我一怔,随即吻吻她的小脸蛋,柔声说:“当然可以,虽然你看不见爸爸,但是爸爸能听到小雨的呼唤呢……”

这个秋日的午后,我抱着小雨,站在一处机器轰鸣的大楼前,听她一遍一遍仰着头喊“爸爸”。我似乎看见,高高的脚手架上,那些忙碌的男人侧过身来,凝神注视着我们……那个画面在一瞬间定格,像电影里一个温暖的镜头,刻进了我的记忆中。

第三篇:成功只一瞬坚持在永恒

成功只一瞬坚持在永恒

即使全世界都说你做不到,只有自己说做不到才算数。其实我们要战胜的始终是自己,和自己那无能的恐惧。带着恐惧上路,以便于更好的战胜它。即使伤痕累累也不要放弃,有时成功与失败看似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只有一纸之隔。

放下那高傲的血统,放下那崇高的地位,放下那数不尽的财富,其实国王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犯普通人的错,也有普通人的恐惧,多的只是比那普通人更为高傲的自尊。所以,不愿承认自己的弱点,尽力隐瞒自己的短处,而绝不会将之公之于众,宁愿将这些丢弃于幽暗的角落,也不会将之曝于阳光之下,这就是那可笑的皇室尊严。而他——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乔治·温莎,也就是之后的乔治六世,却能放下这看似尊贵无比,实则无多大用处的可笑的皇室尊严,承认自己的口吃,甚至求医于平民阶层的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罗格这个其实没有职业执照的医生,可见他的决心有多么的大。

古罗马哲学家塞捏卡说:“真正的伟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躯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战胜。”海明威说:“人生来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毁灭他,但是不可以打败他。”我们在艾伯特身上看到了这一点,当第一次演讲时,在麦克风前,憋得脸通红却又讲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在就职委员会上,圣詹姆斯皇宫中的庄严肃穆,又再次使他说不出话。但在圣诞节时的演讲却获得了人民的掌声,我想,除了莱昂纳尔的帮助之外,他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才是首要因素。他的坚持造就了他的成功,虽然期间他出现了多次情绪波动,但他仍旧坚持,最终奇迹出现,机会是留给那些懂得创造机会的人的,而不是那些空想者。

在压抑、痛苦、挣扎之后,他涅槃重生,成功地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国王,而不是笑柄。影片的最终,艾伯特轻吐一口气,带着王后和女儿们走向群众,挥手致意。这个男人仍然有些拘谨,有些紧张,可能永远不能成功地活泼起来,但是无妨,因为他毕竟超越了自己,履行了责任,他那近乎固执的坚持。

让我们设想,倘若艾伯特从一开始就逃避他的生理与心理疾病,拒绝治疗,那么之后的乔治六世还会存在吗?即使存在,那么在一个演讲盛行的国度中,一个口吃的国王会赢得人民的尊敬吗?答案是不会,作为一个国家的元首,一个民族的代表,怎可容许有如此致命的弱点存在,在那战争一触即发的时代,不容许有一个弱势的国王存在,否则迎来的则是一个国家的灭亡,一个刚建立不久的初具雏形的制度的夭折。这样的国王人民不允许存在,国家不允许存在,历史更不允许存在。在那样的时代,人民要求的是强者,国家要求的是强者,历史要求的是强者,尊敬的王者更不被容许有弱点存在。

如此,唯有那坚持才能战胜一切,唯有那坚持才能克服一切。说服自我,解放自我,因为在乎所以害怕,因为害怕所以封闭自我,因为封闭自我所以沉默,长期以往的沉默又导致了懦弱,于是乎,在我们身上形成了一层坚硬的壳,隔绝了我们与外界的交往,若是不突破这层心理障碍,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这时,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家人的关怀,不是金钱上的救济,而是心灵的救赎,那就是坚持——这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品质,这份战胜懦弱的坚持,这份接近愚笨的坚持。不管是谁,克服内心的恐惧,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战胜自我,很多时候,就在于坚持。

当那些原本平凡的人拥有地位与金钱时,我们没有资格去羡慕去嫉妒,反而应感到羞愧,你若是坚持,这些荣誉本可属于你。

第四篇:生死一瞬 党性永恒(时代先锋)

“党员奶奶”彭秀英舍生救下货车前的孩子

生死一瞬 党性永恒(时代先锋)

本报记者 王汉超

《 人民日报 》(2012年07月28日04 版)

5月26日,河南境内的106国道上,一个3岁男孩跑进了路中央。突然,一辆红色大货车呼啸而来,在刺耳的刹车声和一片惊呼中,小男孩惊恐失措。

这时,一位老人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拼尽全力拉开孩子,自己却与货车重重地撞在一起,倒下时,一只手还保持着拉人的姿势„„

孩子轻伤,老人却没有被抢救过来。这位67岁的老人名叫彭秀英,一位46年党龄的老党员。

46年前,她21岁,成了远近唯一的女党员

在河南淮阳祝寨村事发现场,双排轮胎在柏油路上擦出了10多米黑印。轮胎冒着烟刹车,20米开外的杂货店里,人们都能闻到一股焦味。可以想象,当时货车的惯性多么巨大!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彭秀英老人以柔弱之躯,挡下了它对孩子的伤害?

祝寨村村委会主任彭作录说,彭秀英姐弟4人,父亲是南下干部。母亲没有上过学,但对子女教育却非常严厉。受母亲的影响,尚未出嫁的彭秀英就表现出众。1966年3月,彭秀英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年,她还不满21岁。

当时一同宣誓的彭作德对这个唯一的“女娃娃”印象深刻。“彭秀英个子小,但干活最操心、肯下力、最能吃亏、最受群众认可!”

彭秀英懂技术,搞科学种田,她会用精细的花粉镊子配粉。在生产队防疫组,彭秀英提着水壶,挨家挨户送药,不仅送药到手,还服药入口,不吃不走。生产队种棉花,为防棉铃虫,她带着妇女们砍树枝,绑成捆,引蛾子产卵移走。

村民们至今记得,往生产队的化粪池挑粪,瘦小的彭秀英担着少说有七八十斤的粪挑子,一路小跑的情景。彭作德感叹:“像她那样下十成力为大家干活,谁不敬重?”

嫁到打鸡园村的第二年,彭秀英就成了生产队的妇女队长,每次都领头干脏活、累活,从不叫一声苦。上世纪80年代,彭秀英兼任生产队棉花制种技术员,三伏天她给棉花打药,那刺鼻味儿连老爷们儿都发怵,可她扛上农药桶,从天不亮一直干到天擦黑。

几十年光阴流转,她那股热心劲儿,从来没变

彭秀英的大女儿刘荣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箱子底整齐放着党费证和一张生前的照片。几十年光阴流转,彭秀英那股热心劲儿,从来没变。

今年,同村庄清荣家的小麦大丰收。彭秀英虽然看不到了,但庄清荣一家老小还记着她的好。冬小麦越冬时,赶上天旱,如果不浇地,产量能打一半折扣,再严重些甚至颗粒无收。那阵子,庄清荣家人外出,小麦无人看管。彭秀英知道后,谁也没说,自个儿张罗着帮他们扯电线、扛水管。当时大冷天,庄清荣看见,忙着帮他浇地的彭秀英,鞋湿透了,冻得硬撅撅,走路都看得出来。

回忆起来,庄清荣眼泪止不住。一边的乡亲插话说:“嫁到打鸡园几十年,彭秀英闲不住,爱帮人干活,爱替人操心,从不说累。看见她,我们心里知道,人家这真是党员。”

这些年,村里青壮年多半外出打工,彭秀英农闲时帮邻里接送孩子,农忙时替别家接电、拉管、浇地;谁家的老人病了没人照看,她帮着送进医务所;哪家的大人忙,她就把孩子领自家照看;碰上刮风下雨路面积水,她第一个拿着铁锹挖沟疏通,铺好一条能落脚的路。出事前,尽管已67岁了,村里修路,每人捐15元,她捐50元,还帮着卸土拉沙;乡里建学校,她一下子拿出200元。过日子她最省,捐款她最多,从没落过人后。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把平时省吃俭用省出来的零花钱全都捐了出去。还是那一年,因为丈夫瘫痪在床,村里给她申请了低保,彭秀英不领情,硬是把这份低保让了出去。

“多干点活,累不着;少吃点香的,饿不着。你姥爷是党员,我也是党员,别人更需要帮。”彭秀英的儿媳妇张芬说,“俺娘这么说,也这么做。”

吊唁她的长龙排到村口,无数网友感动落泪

生死一瞬的关键时刻,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位平凡农妇被无数网友称为“党员奶奶”。

从出事那天下午开始,附近村民纷纷冒雨自发赶来为彭秀英送别。院里院外,说起老人生前点滴故事和她救人的场景,不少人潸然泪下。

村民刘云学说:“别看救孩儿只要一秒钟,看着大车冲过来,拍拍胸脯问自己,几个人能做到?”

孩子的姑姑刘攀久久惊魂未定,那一幕不断闪现:“当时一不留神,孩子就往路对面跑,南边有辆大货车开得飞快,我当时吓傻了。就瞅见一个老太太呼一下冲上去,一把拉走小孩儿,还没瞅清,老太太就卷到车轮底下了„„”

老人舍己救人的事越传越广。村前屋后的邻居,三里五村的乡亲,县里的、城里的,站满了彭秀英家的小院,在院外排起长队,在巷子里站成人墙,吊唁的长龙排到了村口。五保老人刘超奇每年大年三十都会吃上彭秀英送的饺子,拄着拐杖颤巍巍赶来,老泪纵横,“秀英,咋说走就走了?”村里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打工的乡亲们纷纷赶回来,要送一程这位多少次帮过他们的热心人。

村民刘祥堂说:“说起来,农村能有什么大事?都是一些普通事、琐碎事。可是再普通、再琐碎,俺们记得住。”

彭秀英的英雄事迹经媒体报道,短短几天时间,全国近百家网站转载。一个关于平凡与伟大、普通与崇高的话题叩击人心。

很多网友留言说,在我们身边,有千千万万个像彭秀英一样的普通党员,他们生活在基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坚守信念。他们是社会的脊梁骨,感染、引领、带动着社会前行。从他们身上,人们找到了信仰的力量!

不少网友为这位农村老太太的壮举落泪,把彭秀英称为“党员奶奶”。网友自发建起“党员彭秀英天堂纪念馆”,供人祭奠凭吊。短短几天,数万人跟帖。

6月15日,淮阳县百余名新老党员来到彭秀英生前的小院,面对老人遗像举手宣誓,向彭秀英同志学习。“七一”前夕,河南省委追授彭秀英为2010年—2011年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这个小院,已成为淮阳县党员教育基地。

不久前的麦收时节,党员刘东伟不光忙自家地里的活,还帮着缺人手的乡亲往家囤粮,“‘咱是党员,觉悟就得比别人高’,这是彭大娘说过的话。她是俺入党介绍人,她咋干,俺咋学。”

彭秀英走得突然,但在她67年的平凡人生中,留下的,被记住的,却有很多很多„„

刹那即永恒(短评)

慕 容

《 人民日报 》(2012年07月28日04 版)

在生与死的刹那之间,彭秀英用生命做出了选择。没有豪言壮语,却已感天动地。在普通人看来,这样的选择意味着巨大的勇气,但对彭秀英来说,或许并没有那么难。46年来,在每一个“刹那”的选择面前,她都如此——坚守信仰、坚持党性。刹那一个接一个,一个串一个,由一秒钟变一分钟,又连成了“一辈子”——对于共产党人而言,这就是永恒。

成就永恒并不在于辉煌,而在于每个“刹那”的选择。正如村民所说,“农村能有什么大事?”但即便是老百姓的普通事、琐碎事,也应该是共产党员最上心的“自己事”。如果每一个党员都能像彭秀英一样,多搭一把手,多出一份力,多付出一片真情,就一定会被百姓记在心里,也就自然成就了永恒。

正因如此,每一个到彭秀英生前小院宣誓的党员都知道,壮举不是在某个时刻迸发的,而是对党性、对信仰最忠实的反映。同时,我们也感谢千千万万个像彭秀英一样的普通党员,他们用最朴实、最微小的刹那,支撑起党性的永恒、信仰的永恒。

第五篇:李芳事迹材料

最美护士事迹材料

情系中医护理 爱洒骨科病房

—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护师李芳

李芳,医学硕士,副主任护师,黑龙江省络病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三科护士长。自大学毕业走上护理岗位20余年来,她始终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南丁格尔精神,用天使之爱,播洒人间最美的真情,诠释了新时期中医护理人员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认可。

一、身先士卒,营造护患和谐的温馨病房。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她总是微笑面对每一位患者,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更是加倍关注。除了日常生活护理,还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借助药物护理,配合肢体锻炼,帮助患者逐渐康复。作为一名护士长,在科室抢救危重病患的紧急时刻总是冲在最前面,2013年9月,科室收治了一名60多岁的全身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在凌晨3:25分左右,患者病情陡然变化,值班护士情急之下拨通了李芳的电话,接到电话后,李芳第一时间回到科里参与抢救,面对突然丧失意识的患者,李芳当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轻易放弃。患者家属抱着李芳激动地说,“你这样的护

士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是太谢谢了。”

李芳总是能出现在患者需要的地方,她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带领全科护理人员共同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她引导大家树立“我的患者我负责”的工作理念,使患者从生理到心理得到有针对性的、适合个体需要、有效的护理照顾。转变护理工作模式,护士分层使用,实行小组分工责任包干制,实行责任护士轮流值班,有经验的护士到病房做示范护理。对护理工作中易发生隐患的细节,统一制作护理警示牌,悬挂床头,使患者得到及时贴心的护理。一系列的举措,使每一位责任护士都成为患者最满意的护士,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并获得我省第一批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殊荣。

二、身正为范,患者心中的好人。

“先做人后做事”是李芳的口头禅,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是她一贯的作风。骨伤科的手术患者比较多,她曾无数次拒绝患者的红包,拒绝耗材商的回扣,正如她所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救死扶伤,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不能忘了自己的使命。2016年2月,一名70多岁的粗隆间骨折的农村大娘,自费住进了医院,大娘认为只有给护士长红包,才会得到好的照顾,接到患者家属硬塞过来的红包,李芳随后到住院处交到患者的住院费用中,大娘知道后感动地说:“现在像你这样的好人太少了。”李芳说:“大娘,您就安心养病

吧,我们会好好照顾您的,这是我应该做的,世上还是好人多。”

三、诚心以待,护士的知心姐姐。

在护士的眼中,李芳是个能洞察秋毫的护士长,护士的喜怒哀乐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对每个护士的个性特征,工作能力都了如指掌。合理用人、扬长避短,非常注重管理艺术,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她经常与护士沟通交流,在工作上、生活上力所能及地帮助护士,经常在护士自己都忘记生日的时候,给她们一个惊喜,要么是生日蛋糕,要么是微信红包,她是深受大家喜欢的知心姐姐,是护士的良师益友。

四、突出特色,中医护理响当当。

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以来,李芳带领大家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发扬中医护理特色上动脑筋想办法。在科室中创新实施了“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链”,即利用中药熏洗后的中药药液为患者实施中药足浴和中药药熨,并实施中医保健按摩(足三里、涌泉、三阴交等穴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既提高了基础护理服务,节约了患者的医疗成本,又强化了中医特色护理操作的进程,达到了护患双馨的目的,此举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检查中得到好评。住院患者在表扬信中写到:“来到中医大医院骨伤三科,得到李芳护士长全身心的呵护,而且好多绿色护理服务项目,让我们在康复中满心欢喜!”李芳带领大家开展的中医

特色护理服务,深受患者喜爱的同时,也得到医院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她所在的科室获得“第二届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奖”、“医院中医特色护理优秀奖”等诸多荣誉称号。

五、言传身教,做中医文化的传播者。

李芳坚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学习与长期的积累。她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之余,一直坚持学习,阅读各种护理杂志,不断了解业内的新技术、新动态,并学以致用,更新自己的护理管理理念。她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撰写护理论文,近年来,在国家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她始终认为,学习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拿到能力素质的合格证,才能取得领导护理工作的资格证。李芳担任《外科护理学》本科教学工作以来,每学期要完成40多学时的教学任务,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临床带教中,她总是精益求精言传身教,给学生传授临床护理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不忘讲做人做事的道理。她被护理之声网站聘为责任编辑后,就在网络上为全国护理工作者免费授课,将自己的所学所得无私奉献,把对中医护理事业的热爱化作润物无声的细雨洒向人间。

李芳犹如田野中平凡的一株小草,大海中一滴不起眼的浪花。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中,用着她的激情和言行实现了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伟大,为中医护理

事业不断添砖加瓦。

下载李芳的故事 一瞬永恒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芳的故事 一瞬永恒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芳事迹(合集)

    教育部追授李芳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部署在教育系统开展学习活动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追授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教师李芳“全国优秀教师”......

    2013李喜芳总结

    让每个孩子更阳光 ——2012-2013上学期工作总结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李喜芳 在座的都是教育行家。这些年来,我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工作中,做到既......

    李芳老师学习心得(定稿)

    师魂永驻 李芳老师不仅是河南教师敬业奉献、爱生如子的典型代表,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的真实写照。她在生死关头奋力一推,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所有危险挡在自己身后,这......

    师德感言(李芳)

    师德感言 移风店金羚希望小学 李芳 我从教育人已经五个年头了,从时间上看不算长也不算短,对于老师这行业的认识也渐渐的加深了,没有我在做学生的时候认为的那样神秘庄严,每每听......

    李月芳工作总结

    工 作 总 结2012-1-10 李月芳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讲台。一个学期已过去,新的学期即将来临,在这半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

    学习李芳心得体会

    爱能使普通的灵魂伟大 南蒲办事处西郭庄小学 刘丹丹 不久前,用生命完成“最后一课”的河南信阳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小学女教师李芳,舍身保护学生被撞身亡的事迹被社会各界......

    学习英雄李学生演讲稿-生命的一瞬

    学习英雄李学生演讲稿-生命的一瞬 “打工就要像个打工的样子,干啥务啥,学啥精啥,就得像给自家干活一样,不能使假,偷懒,要对得起良心。”李学生常给工友说这样的话。他这样说也在这......

    李芳班主任工作总结(新)

    用心赢得精彩 回首照片背后的故事 李芳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暮然回首,我同48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已共度了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虽紧张而忙碌,但无不充满着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