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经Z第4次作业
《内经Z》第4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根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是指 [1分] A.表里两经先后感受寒邪 B.一经感寒后第二次又感寒邪 C.二经同时感受寒邪 D.两经先后感受寒邪 E.表里两经同时感受寒邪
2.根据《素问.痹证》以湿邪为主的痹邪引起的痹证是 [1分] A.行痹 B.筋痹 C.痛痹 D.骨痹 E.着痹
3.根据《素问.咳论》“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是哪脏咳的症状 [1分] A.心咳 B.肝咳 C.脾咳 D.肺咳 E.肾咳
4.《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根据伤寒的含义,下列哪一种病不属于伤寒的范围: [1分] A.中风 B.湿温 C.热病 D.温病 E.风温
5.根据《素问.热论》“巨阳伤寒”,其症状是 [1分] A.目疼而鼻干 B.胸胁痛而耳聋 C.头项痛,腰脊强 D.口燥舌干而渴 E.腹满而嗌干
6.以《素问.热论》的内容为依据,暑病汗出在治疗上应该注意: [1分] A.益气解暑 B.解暑生津 C.解暑利小便 D.不可止汗 E.清暑止汗
7.根据《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针刺治疗“巨阳引”,是指 [1分] A.取太阳经穴 B.取少阳经穴 C.取阳明经穴 D.取督脉的俞穴 E.以上都不是
8.根据《素问.咳论》针刺治疗取穴原则,脏咳应取 [1分] A.井穴 B.荥穴 C.俞穴 D.经穴 E.合穴
9.根据《素问.;痹证》“上为引如怀,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是指 [1分] A.脾痹 B.肝痹 C.肾痹 D.肠痹 E.胞痹
10.根据《素问.痹论》出现乏竭的痹证是痹邪侵入 [1分]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1.《素问.热论》中的“热病” [1分] A.湿温病 B.温病 C.暑病
D.外感邪气引起的发热性疾病 E.阴虚发热
12.《素问.举痛论》“痛而喘动应手”是寒邪侵犯 [1分] A.冲脉 B.侠脊之脉 C.厥阴之脉 D.背俞之脉 E.以上都不是
13.根据《素问.举痛论》“猝然痛死不知人”是寒邪客于 [1分] A.六腑 B.五脏 C.冲脉 D.膜原 E.厥阴之脉
14.根据《素问.痹证》病邪留于皮肤间者,其预后是 [1分] A.疼久 B.难愈 C.易已 D.麻木 E.时发时伏
15.根据《素问.痹证》痹证疼久是痹邪 [1分] A.入脏 B.入腑 C.在皮 D.在筋骨 E.入脉
16.根据《素问.评热病论》“汗出輒复热”说明 [1分] A.正胜邪退 B.邪胜精虚 C.邪正俱虚 D.邪正俱盛 E.以上都不是
17.根据《素问.痹证》“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是指 [1分] A.心痹 B.肝痹 C.脾痹 D.肺痹 E.肾痹
18.根据《素问.水热穴论》“胃之关”是指 [1分] A.口 B.咽 C.肾 D.脾 E.肺
19.根据《素问.举痛论》“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是寒邪客于 [1分] A.冲脉 B.任脉 C.侠脊之脉 D.厥阴之脉 E.背俞之脉
20.根据《素问.咳论》“咳则腰痛相引而痛”,是指 [1分] A.心咳 B.肝咳 C.脾咳 D.肺咳 E.肾咳
21.根据《素问.热论》“阳明伤寒”,其症状是 [1分] A.目疼而鼻干 B.胸胁痛而耳聋 C.头项痛,腰脊强 D.口燥舌干而渴 E.腹满而嗌干
22.根据《素问.汤液醪醴》水肿病的治则是 [1分] A.平治于权衡 B.去菀陈莝 C.缪刺其处 D.开鬼门 E.洁净府
23.根据《素问.热论》六经分证共同症状是 [1分] A.腹满 B.不思饮食 C.发热 D.烦闷 E.头痛
24.《素问.汤液醪醴》中“四极急”是指 [1分] A.四肢拘急 B.四肢痿软 C.四肢极度浮肿 D.四肢倦怠乏力 E.四肢厥冷
25.根据《素问.咳论》针刺治疗取穴原则,浮肿应取 [1分] A.井穴 B.荥穴 C.俞穴 D.经穴 E.合穴
26.根据《素问.;痹证》痹在于骨的症状特点是 [1分] A.屈伸不利 B.不仁 C.重 D.痛 E.寒
27.根据《素问.举痛论》腹痛而呕是寒邪客于 [1分] A.脾 B.胃 C.肠胃 D.小肠 E.大肠
28.根据《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发生的主要病因是 [1分] A.热邪 B.寒邪 C.情志不节 D.瘀血 E.痰凝
29.根据《素问.举痛论》腹痛而后泻是寒邪客于 [1分] A.脾 B.胃 C.肠胃 D.小肠 E.大肠
30.《素问.热论》所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原因是 [1分] A.热甚而强食之 B.房事 C.劳作 D.七情 E.又感受邪气
31.《素问.痹证》中“胞痹”是指 [1分] A.膀胱痹 B.女子胞痹 C.心包痹 D.大肠痹 E.小肠痹
32.《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寒邪侵犯 [1分] A.肌肉 B.皮肤 C.筋骨 D.经脉 E.脏腑
33.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病机是 [1分] A.暑热之邪内陷心包 B.温热毒邪内陷心包 C.阳热邪盛,阴精劫夺 D.阴精亏损,少阴虚火上逆 E.里热炽盛,阴精消烁
34.根据《素问.咳论》咳嗽的发生与哪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1分] A.肺心 B.肺胃 C.肺脾 D.肺肾 E.脾胃
35.根据《素问.痹证》“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是 [1分] A.肺痹 B.肾痹 C.脾痹 D.肠痹 E.胞痹
36.根据《素问.;痹证》“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是指 [1分] A.心痹 B.肝痹 C.脾痹 D.肺痹 E.肾痹
37.根据《素问.水热穴论》“至阴”是指 [1分]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8.根据《素问.举痛论》“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是寒邪客于 [1分] A.冲脉 B.任脉 C.侠脊之脉 D.厥阴之脉 E.背俞之脉
39.根据《素问.咳论》“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是指 [1分] A.胃咳 B.脾咳 C.三焦咳 D.小肠咳 E.大肠咳
40.《素问.热论》少阴病的症状是 [1分] A.口燥舌干而渴 B.脉微细,但欲寐
C.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 D.下利咽痛,欲寐 E.脉微细,欲寐
41.《素问.汤液醪醴》中“开鬼门”是指 [1分] A.利小便 B.通大便 C.发汗 D.刺络放血 E.催吐法
42.《素问.汤液醪醴》中“巨气乃平”的“巨气”是 [1分] A.邪气 B.正气 C.阴气 D.阳气 E.水湿之气
第二篇:z政治作业
1、在新世纪之初中国为什么会提出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怎样看待“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 概括地讲,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主要是指: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全球化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既不可能脱离世界而孤立地发展,也不可能完全依赖外国,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通过战争进行对外掠夺和扩张,也不能走以牺牲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国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条件下,秉承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优良文化传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和平的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努力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尊重和保障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自由、民主和权利,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推动人类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目标和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国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此相适应,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完成从一个负责任的、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向一个世界强国的转变。同时,中国将不谋求地区领导权或世界领导权,而是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背景下,与其它国家平等合作,共同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小康社会”的提法原本是“对内的”,而中国和平崛起的提法则主要是“涉外的”。即使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也仅仅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即是“正在崛起”,所以它是中国和平崛起近期要现实的目标。至于和平崛起的目标体系的中远期目标,还应该强调高科技、军事能力以及国民素质的特殊意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中国崛起的著述频频问世。其中大多数人都戴着有色眼镜,其结论或多或少归结为“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崩溃论”。但是,确有若干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探讨和预测,至今读来令人拍案。其中以奥弗霍尔特的《中国的崛起》为代表,最早提出并正面论证了这个重大命题,用沃格尔的评论“这本书极大地冲击了常规的思考”。奥弗霍尔特预测了中国崛起将“改变亚洲的经济态势”,“改变中国的政治”,“并使全世界的政治改观”。他的结论是,中国崛起“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然而,对这样一个历史现象,这样一个战略命题,中国学者的研究和论述却比国际学术界要少得多。这种状况似乎是一种“韬光养晦”,实际上是在回避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重大课题。
由于缺乏对“中国崛起”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系统研究,我们就难以应对各种“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挑战;就难以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之间形成深层次的良性互动;也难以建树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学科的理论体系。面对如此艰巨而重大的现实问题,我们的理论研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客观的需求。
2、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
原因不难发现,之所以频现污染事故,与企业的侥幸心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不作为、污染违法成本低有着很大干系。而最根本的症结,恐怕还是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悖论。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明明知晓污染的厉害,却放任那些辖内的企业污染环境而不去严格的惩治。以下是引用腾讯新闻的评论,很有道理——“由于企业天生的逐利性,环保投入等成本是能省则省,经常存侥幸心理;而地方政府,明明知道不少企业会给地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但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追求,也或因官员们对GDP速度的需求,以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没能求得起码的平衡。地方政府扶植企业、服务企业,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如果居民的住宅楼和企业超标排放废气的烟囱比肩,村民的水源与企业超标排放废水的河道比邻,当企业一边发展壮大,一边污染河流、空气,破坏自然环境,危 害民众健康,即使企业上缴利税创造了再高的GDP,又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呢?这个悖论是一个困局,走不出这个困局,密集的环境污染事故注定会持续发生下去。”
前几年国家提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就是全社会范围内的绿色主义,虽然这条路子相当困难,但是其指向是正确的,之所以成效不大则在于社会的监管力度不足,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监管,我们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当下的矛盾在于,先污染后治理是“防范不足”的治理,投入的成本必然过高,付出的代价必然过大。而边治理边污染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的危害,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停留在事后的惩罚上,应当在污染的前阶段,预防为主。“在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上,地方政府担着更大的责任。‘顽症需用猛药医’,希望地方政府能重视起来,真正从动力机制上入手解决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加大对环境指标的考核,使其成为官员政绩的重要体现,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
1、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一)把“生态文明建设 ” 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错误地把经济增长的高速度、高效率当作经济建设的目标,造成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的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调结构、保增长的抓手,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生态文明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大对生态环境整治项目、新能源开发项目、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既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无论对眼前还是长远,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治理环境,还可以使地方经济得以健康有序地增长。(二)把“生态文明建设 ” 融入政治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政治体制改革在改革发展全局 中具有重要位置,它是保障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政策法律制度保障。当前,就国内外政治形势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执政考验。一方面,从国内政治形势来说,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更要注重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一直以来,GDP 增长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指南。为片面追求单纯的 GDP 增长,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致教训惨重。可以说,是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大、最严峻的执政考验。为此,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转而以环境更加美好、人们生活更加富裕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目标,将是未来我国政治建设的主方向。另一方面,从国际政治形势来看,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各国政府利益博弈的砝码。随着全球能源、资源消耗的剧增,围绕着能源、资源的争斗日 趋激烈。发达国家为获得更大利益,往往以环境和生态问题为借口指责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为获取更大的发展权益,必须正视环境和生态问题。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看,都需要我们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契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切实维护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生态公正与公平,决不能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牺牲后代人的益。(三)把“生态文明建设 ” 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 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要注重在文化建设中大力培育和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素质,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并融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中,融入党风政风和民风民俗之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首先,以探讨、定位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建设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积极手段。生态文化是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运动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文化形态,它反映了人类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超越和反思,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其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价值理念的培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创新首在传承,必须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生态文 明的宣传和教育,使生态文明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全社会形成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 围。
(四)把“生态文明建设 ” 融入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是关乎民生的生死攸关的问题。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矛盾得以解决的重要因素。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态环境也就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往往会引发严重社会问题,造成局部的不和谐、不稳定,此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必须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才能解决。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最后,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是人民群众民生领域的突出期盼
把生态文明建设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2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几年来,政府和地方组织在环保方面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尤其是环保部门的决心,整治力度越来越大,手段也屡有创新。但事后却没能真正有效地阻止环境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原因不难发现:(1)企业天生的逐利性,环保投入等成本是能省则省,经常存侥幸心理;
(2)地方政府明明知道不少企业会给地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但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追求,也或因官员们对GDP速度的需求,以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没能求得起码的平衡。
(3)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监管,我们的监督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当下的矛盾在于,先污染后治理是“防范不足”的治理,投入的成本必然过高,付出的代价必然过大。而边治理边污染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的危害,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停留在事后的惩罚上,应当在污染的前阶段,预防为主。希望地方政府能重视起来,真正从动力机制上入手解决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加大对污企业的惩罚力度,加大对环境指标的考核,使其成为官员政绩的重要体现。
总而言之,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首先是人们认识上的滞后性,环境有一定的自洁能力,在环境污染的前期影响并不明显,只有环境破坏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些污染制造者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别人控制污染,治理污染使污染处于环境的自洁范围之内。其次我们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而且大部分制度是针对先污染后治理的。再次减少污染会对企业的运作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一、在新世纪之初中国为什么会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 答:
1、中国提出的和平崛起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的崛起已不可避免,也在逐步成为事实。一些国家担心中国的崛起会破坏现存的世界秩序,这种担心一直是外界制造“中国威胁论”的依据。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中国经济上的崛起令某些发达国家害怕,担心它会转化为军事上的扩张;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担心它会影响到本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此刻中国提出的和平崛起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中国选择和平崛起之路,是基于对和平与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今世界脉搏的准确把握。中国选择和平发展之路,并不是只求太太平平地埋头自我发展,而对世界事务不管不问。中国一向致力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一向伸张正义,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积极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方式化解地区纷争和危险。
3、基于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选择。
任何国家都重视与邻国的关系。与周边邻国关系搞好了,有利于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开创必要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国选择走一条和平崛起之路,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4、和平崛起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这充分证明了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的正确性。
二、怎么平和看待“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
答:“中国威胁论”的实质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遏制”、“围堵”中国,损害中国名声,限制中国影响,危害中国周边安全,延缓中国发展。他们并不乐于看到,也无法接受一个强大统一兴旺的现代化中国的崛起,因为这与它们的新帝国主义全球战略意图不相符合,意味着世界上同时出现了若干个与它们战略性经济利益相矛盾的国家。
“文明冲突论”认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将对西方文明构成挑战,如亨廷顿就称“西方文明的主要挑战者是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文明冲突论”错误的认为文明的冲突在国际冲突中起决定作用,否认利益冲突是造成国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根!归根结底,“文明冲突论”是服从、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
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法国巴黎向世界宣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坚持合作共赢,越来越多的国家正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他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的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内容,是实施“五位一体”战略的必要环节,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我们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当前,党和人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1、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4、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文明理念。
第三篇:浅谈《内经》养生
浅谈《内经》养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内经》中“五谷为养”、“四时养生”、以及“动静相宜”等养生观点的见解,然而现代环境下的人们却往往忽视了这些观点,实际上《内经》中的养生观念之于现代生活仍然极具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五谷为养” “四时养生” “动静相宜”
《内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成书的医学典籍,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医疗经验和理论于一体,囊括了经络学、脏象学、养生等诸多方面,融合了先民的智慧和传统哲学思想,是传统医学的根基和源泉。时至今日,仍然在医学的海洋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辉。《内经》之中一些关于养生的篇章确实令人感到受益匪浅,其中,“五谷为养”、“四时养生”、以及“动静相宜”等养生观念给予现代养生极大的启示。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认识。根据《灵枢·五味》中的记载,“五谷”所指的是杭米、芝麻、大豆、麦、黄黍这五种谷物,“五谷为养”是指以这些谷物供养、滋养人类;“五果”则是指枣、李、栗、杏、桃,“五果为助”说的是在养生方面应当发挥果类协助、辅助的功效;“五畜”,就是牛、犬、猪、羊、鸡,“五畜为益”,则是突出肉类增益、增加的作用;“五菜”,指葵、韭、霍、薤、葱,“五菜为充”意在传达蔬菜补充、充足的功能。其实我们的现代生活当中的细粮粗粮、蔬菜瓜果、鱼禽蛋肉当然上文提及不止五种,《内经》成书的时候农作物的种类远比现代作物少得多,“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说法可以当做举例。我们通过这些需要领会的是《内经》中注重膳食结构平衡的观点。“五谷”排在首位,起到了滋养供养的作用,应当是我们获得能量的首要而基本的来源,其余的“五果”、“五畜”、“五菜”则是发挥辅助、增益、补充的作用,最终达到“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目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的饮食结构中“五畜”的比重有逐渐加大的趋势,人们更愿意食用煎炸烤烹后香气扑鼻的肉类,这使得原本有增益效果的“五畜”过度补充,却造成了过犹不及,甚至是物极必反的效应,引发了诸如超重、【1】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现代常见病症。这在近几年备受推崇的“地中海膳
食结构”中也得到了印证。地中海膳食结构强调每天食用富含植物性食物,包括全谷类、豆类、水果、蔬菜和坚果等,每周食用少量适量鱼、禽肉和蛋,每月只食用几次红肉,并且主要食用当季和当地产的食物,这种实践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模式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五畜”过度补充的同时,陆离光怪的现代社会也上演着各种过度节食减肥的闹剧。不少瘦身食谱都建议不要食用含淀粉的各种谷类,更不要食用肉类,以蔬菜水果代替,一些获得所谓“成功”的人却因为长期的不良饮食结构而患上各种疾病。试想,不食用谷类,则失去了滋养生命的源头,不食用肉类,就遏制了增益肌体的泉流,如何能获得健康的体魄?
其次,我想说说对“四时养生”的理解。提到“四时养生”,就不得不提到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相应”的观点。不论是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还是庄子的“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天道》),都体现了人间万物共存于世,总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状态下,人的活动都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只有顺应季节、昼夜、晴雨的千变万化,才能达到自身状况的调和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相处。《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也明确提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内经》中的“四时养生”正是承袭了古代哲学“天人相应”的理论依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四时养生的原则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于这一原则,历史上的各代医家做出了不尽相同的解释,但他们一致认同的是:人必须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不断调节自身,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要契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长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在春季阳气发生之时顺应的补充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并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经常融入自然来采集自然之气,以达到舒养肝气的目的,促进气血通畅和郁滞疏散,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夏季正是阳气生长之际,气候炎热,常常大汗淋漓,但人体和外界都呈现外热内寒之象,切忌因为贪图凉爽而招致湿邪侵袭,可以多吃酸味的食物来起收敛的作用,以固肌表,多吃咸味的食物补充盐分,防止汗多损心气,要注意顺应蓬勃的阳气来怡养心气;秋季天气渐渐转凉,阴气渐盛,人体呈现阴气外盛而内虚,要做到早睡,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有发散功效的食品,这样做是为了顺应天地间收敛之势,此外养生的重点应该放在防燥,多吃些酸味果蔬,以达到舒养肺气、防止秋燥伤津的目的;冬季万物凋敝,应当行闭藏以养肾气,要尽量避免过汗、劳作、发泄阳气,生活起居应当早睡晚起,饮食应当多吃谷类、鸡肉、葱椒等辛味食物,促进气理的通畅、化生津液使得肾气闭藏。倘若能够把握春之温、夏之热、秋之凉、冬之寒的不同物候特点,及时调整自身,积极适应外界,对获得强健的身体和心
【2】灵必定有所裨益。
记得曾经流行过一阵究竟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的争论,当有一天看到“动静相宜”的观点时,觉得豁然开朗,不论是“动”还是“静”,都是养生所必不可少的,以动养形,以静养神,最后达到形神共养的和谐统一状态。所谓养生,诚如其中《灵枢·本神》中指出的:“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养生不仅仅是要合理平衡膳食结构,顺应四时变化,还应该注重对心性的调和。人们的精神总是易动,却难以清静,而且极易损耗,而我们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精神的支配,所以清静养神在养生修性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清心静气,才能保持神气、元气的固守和闭藏,正是“静则神藏”之道。而《内经》总是强调万事万物应当保持在一定的变动范围内,所以绝对的“静以养神”并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心神必须适度使用,开拓思维,才能达到精神内守而又旺盛的境界。否则,过度静止的心神会使人缺乏思考的灵气和生活的动力,形如死灰槁木。“动以养形”同样也是《内经》中“动静相宜”这一养生原则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就很好的表达了人们应当参与一定量的体力劳动的观念,只有参加适度的运动,才能使得机体的气理通畅,周身循环四通八达,五脏六腑的功能得到加强。同样的,《内经》从来没有忘记提醒我们反方面——过度的操劳和太少的运动都不利于形体的健康。“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这样过度的操劳容易损耗和消磨机体自不必说。“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得凝结气血,久则损寿”,则是说运动量太少亦会导致身体的损害,血气周游不畅,久而久之必然致使寿命折损。总之,养生必须依从形体“动”与精神“静”的特性,通过“动静相宜”的原则来调节自身的【3】活动。环顾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的竞争压力增大,还常常受到
忧虑、恐惧、惊喜等等各种情绪的困扰,心神难以镇静,元神难以得到固守;加之一些不良生活起居习惯,以及对合理运动的忽视,城市中长寿者鲜见。反而是一些大山深处的村落出现大量的长寿者,深山里的人们循着祖辈的足迹,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然有些枯燥但却很质朴,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描绘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内经》这部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奇书,可以从中汲取古典医学文化中的多个方面,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参尽,只愿尽我所能来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松辉.《内经》“五谷为养”与现代养生[J].中医药学刊,2005,23(5)
[2]彭锦.论《内经》四时养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
[3]李益生.论《内经》“动静相宜”、“因人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J].江苏中医药,2003,24(5)
[1]李益生.论《内经》“动静相宜”、“因人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J].江苏中医药,2003,24(5)
[1]夏清华,曹勇,程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观[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3)
[1]孙松辉.《内经》“五谷为养”与现代养生[J].中医药学刊,2005,23(5)
[1]董良泰.关于《内经》中养生益寿理论方法初探[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5)
[1]彭锦.论《内经》四时养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
[1]曹继刚.浅论《内经》形神共养观[J].中医药导报,2008,14(3)
[1]赵博.《内经》心理养生原则[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1)
[1]裴媛.论《内经》养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5)
[1]矫正强.浅谈《内经》养生防病之道[J].光明中医,2009,24(4)
[1]战佳阳,毕秀丽,赵明山.《内经》养生理论体系的构建[J].中国中医基
第四篇:皇帝内经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阴和阳组成的环境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万事万物无非就分为阴和阳这两种,诸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光明为阳黑暗为阴,白天为阳晚上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碱性为阳酸性为阴。我们的生活讲究阴阳调和,白天为阳我们就得工作运动,晚上为阴我们就得休息不要再去运动了,所以我们晚上去跑步对于养生来说是不合理的,白天睡觉,晚上上班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的作息时间应与阴阳相结合。同样我们得食物也得阴阳搭配。
女生的生理周期,小女生换牙是在第一个周期也就是六岁左右,上学前班的时候。换牙之后牙齿饱满。二七,女生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开始来月经,正常的周期不是每隔一个月,而是上个月的几周多久来的,下一个月也是第几周。三七各气平均,以前指的是二十一岁是现在的二十岁,以前认为在母亲肚子里的十个月也算一岁。女娃娃二十一骨头长到最标准,已经到了极致了。所以女生到了二十以后还想长高是不大可能的了。各方面已发育成熟适合生小孩了,最佳生育年龄为三七到四七之间,怀孕时候穿花棉的内衣,怀孕期间每天要清洗乳头并按摩。在此期间生小孩恢复得也快。女人二十八岁以后钙开始流失,就需要补充可以吃钙片。我们应当多体谅更年期的女人,女人到了更年期体型变化,心理也会有所变化,导致脾气暴躁。
男生的生理周期,小男孩换牙最佳时间在小学1·2年级,换牙之后牙齿不好则说明需要补肾。在生长发育期间尽量少吃坚果和糖,坚果和糖吃多了会影响生理发育。二八肾气盛,男生到了十六岁肾气充足,男性的第二性征发育,喉结更加明显,开始长胡子。男生长高会长到三八也就是现在的二十三。二十三以后想长高就不大可能了。
肾气反应一个人的生育能力。肾气强生育能力就强。每天观察自己的小便、大便,反应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正常的小便是淡黄色的、透明的、清澈的,小便里面有泡泡说明蛋白质和糖过高。大便最好在早上的5:00-7:00解,大便发白说明肝出了问题,大便发黑说明肠胃出了问题,当然对便池也有要求最好使用蹲便器。
起床最佳时间,春天和秋天最6:30-7:00,夏天6:00-6:30,冬天8:00。睡觉10:00不睡不要脸,意思是晚上到了10:00不睡就会对皮肤不好,所以要想保养好皮肤就要早些睡觉。凌晨1:00不睡不要命,意思是不能经常熬夜,熬夜就是在提前结束自己生命,要想长寿的人就不要熬夜。晚上睡觉的时候用能够透过月光的窗帘两层窗帘更好。中午有睡午觉习惯的也要注意了,睡午觉时间宜为午饭后20分钟。每天早上吃一个白鸡蛋。每顿饭前喝一碗汤温暖又健康温热的效果更佳。喝水,渴了才喝,不渴不喝,喝白开水,温水或温水茶,少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伤肝而且容易增肥。喜欢喝茶的朋友也得注意,喝清茶淡一点儿更好。给爸妈买茶红茶最好。乌龙茶什么体质都可以喝。肾是最重要的排毒器官,春季适合运动减肥,3-7月就是减肥的最好时机。
不妄作劳:妄:欲望、妄想(对外界事物过度)。不能过度房事,但也不能没有,要讲究间隔时间。喝酒伤肝,少喝可以养颜,米酒最佳。男人喝醉了房事伤害很大。女生要每天洗私处,房事前也要清洁,避孕套是最好的防止措施。精神内守,口水,血液都是人身体内部的精华,我们随地吐口水是不文明的,也是浪费自己的精神。上厕所时要专注,不能玩手机,容易长痔疮。上厕所也不能蹲太久。提肛运动,可以对阴道有好处,尤其是生完孩子后。小解时控制流量和
速度对肾好,上大解时要自然10分钟最好,不要故意的蹲大号。排便时排不出来就经常揉揉肚子。
我们在买房子的时候要注意,光照、通风和设计。充足的光照和通风能够减少室内污浊之物产生。设计主要是卫生间,卫生间应当独立,卧室里面不要有,因为卫生间是阴寒之地,易产生污浊之物。晚上睡觉时各个机制都在休息,抵抗力降低,污浊之物来袭容易生病。
古时那些修道而成道的人能够活到一百多岁还能生子,古时修道的人很注重养生,说明养生的重要性,养生能够使各项器官延迟衰老,从而寿命增长,达到长寿。身体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机制,当我们生大病的时候,能够不要做手术尽量不要做,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做手术就像一台新的电器去掉一个零件或换掉一个零件,每一个零件都有它存在的作用去掉或换掉肯定就没有之前那么好了,身体也是如此。
一学期过得很快转眼间期末即将到来,通过学习这一学期的《黄帝内经》课程,收益颇多。《黄帝内经》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一学期想学完是不可能的。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老师上课讲授的知识很广泛,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都有涉及。我认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当然我不能每方面都做到,但我会多注意。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更多的去很关注养生。
第五篇:《内经》读后感_修订版
《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关于这部著作的赞誉,已是不胜枚举,不再多言。《内经》论述的是医学,更是医道,它首先是审视自然,所谓“度势”,再是审视自身,所谓“内观”,教人以通过“内观”和“内炼”以达到天人合一,合于阴阳的境界,从而实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内经》博大精深,包括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精气学说、藏象学说和运气学说等等。但其关于养生之道的论述最为人所津津乐道,最具普世价值,也是现在人们研究学习《内经》最主要的方面。
《内经》通过阴阳五行等学说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治未病”的养生观念,即怎样不得病,怎样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保持健康的思想。而且它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养生都有比较详尽的论述。比如《内经》指出,女子的生命周期以七为一个周期,女人在考虑自己身体状况时,应该以“7”为一个标志,而男子的生命节律以八为一个周期,跟“8”这个数字有关。在一天之中,到了什么时辰,人就应该做什么,比日冬宜睡,早晨宜行。而在一年四季中,一年四时的规律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应该顺应四时的变化,有规律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即“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所以养生的重要法则即“法于阴阳”,“从四时阴阳则生,逆之则病”。除“法于阴阳”之外,《内经》还提出了“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作妄劳”等养生基本原则。它还提出了养生的两大纲领:对外要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六淫之邪的侵袭,即“虚贼邪风,避之有时”;对内要调养精神志意,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化,即“精神内守”“恬恢虚无”。
养生是指修身养性、形神共养,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其中饮食养生是中医养生最重要的部分。《内经》特别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食饮有节”、“全面配伍,五谷为养”等养生观。在饮食养生中,经络学说是基础,“行气血,营阴阳”是经络的主要功能,但气血来源于饮食,经络是饮食经过肠胃消化吸收后的运行通道,为人体营养物质运行的大通道;藏象学说是核心,从生理功能上来说,五脏是人体的核心,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组成的统一体,而饮食对人体的作用是以五脏为中心,并通过五脏影响全身,正如《内经》所言:“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对食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根据阴阳学说,凡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食物都属于寒性或凉性食物,凡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食物则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寒性食物能治疗热证,属阳的食物能治疗寒症,而在五行学说里,根据食物不同特性和作用将食物分属为金木水火土,且由于食物味道不同,又有不同的作用,《内经》云“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即五味理论。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饮食养生说的是通过饮食调理来保养正气,实质上仍离不开《内经》的系统理论学说。所以全面地学习《内经》理论知识对现代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饮食养生外,《内经》还提到了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于抗衰老的重要意义。曲黎敏教授在《名家讲坛》中提到,自然界中只有人活不到到自己的自然寿限,根本的原因是人站起来了,从而导致了呼吸方式,运动姿势以及消化功能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因此理论上说,人类可以通过调养增进现在的一般寿龄。古代养生防衰有一些基本观念,如外避虚邪、内养精神、注重真气等。我国中医养生学基本内容包括勤运动、畅神志、慎起居、节饮食、适环境、练气功、辅药物。而这些观念,大都在《内经》中有所论述,研习《内经》,对于养生抗衰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关于《内经》中养生之道的学习,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合理的安排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很多学校安排夏冬时制,不仅仅是因为冬夏的昼夜长短变化,更重要的是合于四时阴阳变化,夏宜夜卧早起,冬适早卧晚起。又如饮食中不仅要注意不暴饮暴食、不
过度节食、不饥后过食等,还要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五味调配,阴阳相济,五行相合,配伍时禁忌相恶相反的食物配伍关系。
现代人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里,很多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经常熬夜、烟酒无度、饮食无规律经常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等“现代疾病”,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内经》的意义和价值也日益凸显出来,但对于这样一部已成为“经”的著作,我们也没有完全吃透,书中的精华,还有待我们继续去提炼,去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