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经阅读答案参考
内经阅读答案参考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先人们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生活与医疗实践中,仰观天象,俯观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经》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内经》的脏象理论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组成五个功能系统,通过经络,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没有神的依附就是徒存躯壳。形神和谐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内经》从整体认识人体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求医生在诊治疾病中不仅着眼于疾病局部的情况,而且重视整体对局部的影响;不仅注意人体本身的变化,还要联系自然社会坏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内经》就是这样指导古人探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
二、《内经》理论体系十分注意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活动。古代阴阳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对立,双方在矛盾运动中此消彼长,此盛彼衰,不断维持动态平衡。阳化气,阴成形,从有型物质转化为无形物质,是化气的过程,是阳作用的结果;从无形物质转化为有形物质,是阴作用的结果。一旦阴阳失和,即是病态。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内经》理论体系就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的。
三、《内经》说:夫候之所拍选道之所生.候,是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征象;道,是法则和规律的意思.说明根据事物的外在表现,可以总结出事物变化的法则和规律.《内经》关于生命本质及其规律的认处,共要是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概况而来。道源于候,天道玄远,神妙莫测,但可以通过气象、物候的观察,总结大自然变化的`规律。同样的道理,人体的脏腑藏匿于体内,医生无法了解其生理活动情况,但可以通过观察活活体表现在外的理病理现象,来把握生命活动的规律。
《内经》现有几十种文字的翻译本,已流传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其研究和应用也相当广泛.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命的神如果脱离了形而独立存在,则形神失调,人体就会产生疾病。
B人体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病理现象,取决于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
C阴阳学说认为有形物质为阳,无形物质为阴,要防止阴阳此消彼长、此生必衰。
D自然规律可通过观察气象物候来总结,生命活动规律可通过人体外部征象来把握。
2.在文中横线处分别拟写本段的小标题,每个小标题要能正确概括该段内容的含义。(没小标题不超过15字)(5分)
答案:
1、【答案】D
【解析】原文说神不能脱离形体单独存在,A选项中却以神单独存在为前提进行推导,因此错误;B选项的取决于概括不当,原文只说外在环境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原文中说要防止的是阴阳失衡,阴阳此消彼长是古代阴阳学说认定的基本观念,无法防止,C选项描述不当。
2、【答案】
1,从整体认识人体,强调整体的影响;
2,采取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眼光;
3,从外部现象观察总结生命规律
【解析】答案表述不唯一,只要能概括清楚三个段落的大意即可。注意不要超出字数。
第二篇:皇帝内经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阴和阳组成的环境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万事万物无非就分为阴和阳这两种,诸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光明为阳黑暗为阴,白天为阳晚上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碱性为阳酸性为阴。我们的生活讲究阴阳调和,白天为阳我们就得工作运动,晚上为阴我们就得休息不要再去运动了,所以我们晚上去跑步对于养生来说是不合理的,白天睡觉,晚上上班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的作息时间应与阴阳相结合。同样我们得食物也得阴阳搭配。
女生的生理周期,小女生换牙是在第一个周期也就是六岁左右,上学前班的时候。换牙之后牙齿饱满。二七,女生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开始来月经,正常的周期不是每隔一个月,而是上个月的几周多久来的,下一个月也是第几周。三七各气平均,以前指的是二十一岁是现在的二十岁,以前认为在母亲肚子里的十个月也算一岁。女娃娃二十一骨头长到最标准,已经到了极致了。所以女生到了二十以后还想长高是不大可能的了。各方面已发育成熟适合生小孩了,最佳生育年龄为三七到四七之间,怀孕时候穿花棉的内衣,怀孕期间每天要清洗乳头并按摩。在此期间生小孩恢复得也快。女人二十八岁以后钙开始流失,就需要补充可以吃钙片。我们应当多体谅更年期的女人,女人到了更年期体型变化,心理也会有所变化,导致脾气暴躁。
男生的生理周期,小男孩换牙最佳时间在小学1·2年级,换牙之后牙齿不好则说明需要补肾。在生长发育期间尽量少吃坚果和糖,坚果和糖吃多了会影响生理发育。二八肾气盛,男生到了十六岁肾气充足,男性的第二性征发育,喉结更加明显,开始长胡子。男生长高会长到三八也就是现在的二十三。二十三以后想长高就不大可能了。
肾气反应一个人的生育能力。肾气强生育能力就强。每天观察自己的小便、大便,反应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正常的小便是淡黄色的、透明的、清澈的,小便里面有泡泡说明蛋白质和糖过高。大便最好在早上的5:00-7:00解,大便发白说明肝出了问题,大便发黑说明肠胃出了问题,当然对便池也有要求最好使用蹲便器。
起床最佳时间,春天和秋天最6:30-7:00,夏天6:00-6:30,冬天8:00。睡觉10:00不睡不要脸,意思是晚上到了10:00不睡就会对皮肤不好,所以要想保养好皮肤就要早些睡觉。凌晨1:00不睡不要命,意思是不能经常熬夜,熬夜就是在提前结束自己生命,要想长寿的人就不要熬夜。晚上睡觉的时候用能够透过月光的窗帘两层窗帘更好。中午有睡午觉习惯的也要注意了,睡午觉时间宜为午饭后20分钟。每天早上吃一个白鸡蛋。每顿饭前喝一碗汤温暖又健康温热的效果更佳。喝水,渴了才喝,不渴不喝,喝白开水,温水或温水茶,少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伤肝而且容易增肥。喜欢喝茶的朋友也得注意,喝清茶淡一点儿更好。给爸妈买茶红茶最好。乌龙茶什么体质都可以喝。肾是最重要的排毒器官,春季适合运动减肥,3-7月就是减肥的最好时机。
不妄作劳:妄:欲望、妄想(对外界事物过度)。不能过度房事,但也不能没有,要讲究间隔时间。喝酒伤肝,少喝可以养颜,米酒最佳。男人喝醉了房事伤害很大。女生要每天洗私处,房事前也要清洁,避孕套是最好的防止措施。精神内守,口水,血液都是人身体内部的精华,我们随地吐口水是不文明的,也是浪费自己的精神。上厕所时要专注,不能玩手机,容易长痔疮。上厕所也不能蹲太久。提肛运动,可以对阴道有好处,尤其是生完孩子后。小解时控制流量和
速度对肾好,上大解时要自然10分钟最好,不要故意的蹲大号。排便时排不出来就经常揉揉肚子。
我们在买房子的时候要注意,光照、通风和设计。充足的光照和通风能够减少室内污浊之物产生。设计主要是卫生间,卫生间应当独立,卧室里面不要有,因为卫生间是阴寒之地,易产生污浊之物。晚上睡觉时各个机制都在休息,抵抗力降低,污浊之物来袭容易生病。
古时那些修道而成道的人能够活到一百多岁还能生子,古时修道的人很注重养生,说明养生的重要性,养生能够使各项器官延迟衰老,从而寿命增长,达到长寿。身体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机制,当我们生大病的时候,能够不要做手术尽量不要做,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做手术就像一台新的电器去掉一个零件或换掉一个零件,每一个零件都有它存在的作用去掉或换掉肯定就没有之前那么好了,身体也是如此。
一学期过得很快转眼间期末即将到来,通过学习这一学期的《黄帝内经》课程,收益颇多。《黄帝内经》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一学期想学完是不可能的。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老师上课讲授的知识很广泛,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都有涉及。我认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当然我不能每方面都做到,但我会多注意。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更多的去很关注养生。
第三篇:浅谈《内经》养生
浅谈《内经》养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内经》中“五谷为养”、“四时养生”、以及“动静相宜”等养生观点的见解,然而现代环境下的人们却往往忽视了这些观点,实际上《内经》中的养生观念之于现代生活仍然极具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五谷为养” “四时养生” “动静相宜”
《内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成书的医学典籍,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医疗经验和理论于一体,囊括了经络学、脏象学、养生等诸多方面,融合了先民的智慧和传统哲学思想,是传统医学的根基和源泉。时至今日,仍然在医学的海洋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辉。《内经》之中一些关于养生的篇章确实令人感到受益匪浅,其中,“五谷为养”、“四时养生”、以及“动静相宜”等养生观念给予现代养生极大的启示。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认识。根据《灵枢·五味》中的记载,“五谷”所指的是杭米、芝麻、大豆、麦、黄黍这五种谷物,“五谷为养”是指以这些谷物供养、滋养人类;“五果”则是指枣、李、栗、杏、桃,“五果为助”说的是在养生方面应当发挥果类协助、辅助的功效;“五畜”,就是牛、犬、猪、羊、鸡,“五畜为益”,则是突出肉类增益、增加的作用;“五菜”,指葵、韭、霍、薤、葱,“五菜为充”意在传达蔬菜补充、充足的功能。其实我们的现代生活当中的细粮粗粮、蔬菜瓜果、鱼禽蛋肉当然上文提及不止五种,《内经》成书的时候农作物的种类远比现代作物少得多,“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说法可以当做举例。我们通过这些需要领会的是《内经》中注重膳食结构平衡的观点。“五谷”排在首位,起到了滋养供养的作用,应当是我们获得能量的首要而基本的来源,其余的“五果”、“五畜”、“五菜”则是发挥辅助、增益、补充的作用,最终达到“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目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的饮食结构中“五畜”的比重有逐渐加大的趋势,人们更愿意食用煎炸烤烹后香气扑鼻的肉类,这使得原本有增益效果的“五畜”过度补充,却造成了过犹不及,甚至是物极必反的效应,引发了诸如超重、【1】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现代常见病症。这在近几年备受推崇的“地中海膳
食结构”中也得到了印证。地中海膳食结构强调每天食用富含植物性食物,包括全谷类、豆类、水果、蔬菜和坚果等,每周食用少量适量鱼、禽肉和蛋,每月只食用几次红肉,并且主要食用当季和当地产的食物,这种实践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模式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五畜”过度补充的同时,陆离光怪的现代社会也上演着各种过度节食减肥的闹剧。不少瘦身食谱都建议不要食用含淀粉的各种谷类,更不要食用肉类,以蔬菜水果代替,一些获得所谓“成功”的人却因为长期的不良饮食结构而患上各种疾病。试想,不食用谷类,则失去了滋养生命的源头,不食用肉类,就遏制了增益肌体的泉流,如何能获得健康的体魄?
其次,我想说说对“四时养生”的理解。提到“四时养生”,就不得不提到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相应”的观点。不论是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还是庄子的“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天道》),都体现了人间万物共存于世,总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状态下,人的活动都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只有顺应季节、昼夜、晴雨的千变万化,才能达到自身状况的调和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相处。《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也明确提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内经》中的“四时养生”正是承袭了古代哲学“天人相应”的理论依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四时养生的原则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于这一原则,历史上的各代医家做出了不尽相同的解释,但他们一致认同的是:人必须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不断调节自身,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要契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长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在春季阳气发生之时顺应的补充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并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经常融入自然来采集自然之气,以达到舒养肝气的目的,促进气血通畅和郁滞疏散,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夏季正是阳气生长之际,气候炎热,常常大汗淋漓,但人体和外界都呈现外热内寒之象,切忌因为贪图凉爽而招致湿邪侵袭,可以多吃酸味的食物来起收敛的作用,以固肌表,多吃咸味的食物补充盐分,防止汗多损心气,要注意顺应蓬勃的阳气来怡养心气;秋季天气渐渐转凉,阴气渐盛,人体呈现阴气外盛而内虚,要做到早睡,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有发散功效的食品,这样做是为了顺应天地间收敛之势,此外养生的重点应该放在防燥,多吃些酸味果蔬,以达到舒养肺气、防止秋燥伤津的目的;冬季万物凋敝,应当行闭藏以养肾气,要尽量避免过汗、劳作、发泄阳气,生活起居应当早睡晚起,饮食应当多吃谷类、鸡肉、葱椒等辛味食物,促进气理的通畅、化生津液使得肾气闭藏。倘若能够把握春之温、夏之热、秋之凉、冬之寒的不同物候特点,及时调整自身,积极适应外界,对获得强健的身体和心
【2】灵必定有所裨益。
记得曾经流行过一阵究竟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的争论,当有一天看到“动静相宜”的观点时,觉得豁然开朗,不论是“动”还是“静”,都是养生所必不可少的,以动养形,以静养神,最后达到形神共养的和谐统一状态。所谓养生,诚如其中《灵枢·本神》中指出的:“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养生不仅仅是要合理平衡膳食结构,顺应四时变化,还应该注重对心性的调和。人们的精神总是易动,却难以清静,而且极易损耗,而我们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精神的支配,所以清静养神在养生修性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清心静气,才能保持神气、元气的固守和闭藏,正是“静则神藏”之道。而《内经》总是强调万事万物应当保持在一定的变动范围内,所以绝对的“静以养神”并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心神必须适度使用,开拓思维,才能达到精神内守而又旺盛的境界。否则,过度静止的心神会使人缺乏思考的灵气和生活的动力,形如死灰槁木。“动以养形”同样也是《内经》中“动静相宜”这一养生原则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就很好的表达了人们应当参与一定量的体力劳动的观念,只有参加适度的运动,才能使得机体的气理通畅,周身循环四通八达,五脏六腑的功能得到加强。同样的,《内经》从来没有忘记提醒我们反方面——过度的操劳和太少的运动都不利于形体的健康。“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这样过度的操劳容易损耗和消磨机体自不必说。“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得凝结气血,久则损寿”,则是说运动量太少亦会导致身体的损害,血气周游不畅,久而久之必然致使寿命折损。总之,养生必须依从形体“动”与精神“静”的特性,通过“动静相宜”的原则来调节自身的【3】活动。环顾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的竞争压力增大,还常常受到
忧虑、恐惧、惊喜等等各种情绪的困扰,心神难以镇静,元神难以得到固守;加之一些不良生活起居习惯,以及对合理运动的忽视,城市中长寿者鲜见。反而是一些大山深处的村落出现大量的长寿者,深山里的人们循着祖辈的足迹,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然有些枯燥但却很质朴,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描绘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内经》这部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奇书,可以从中汲取古典医学文化中的多个方面,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参尽,只愿尽我所能来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松辉.《内经》“五谷为养”与现代养生[J].中医药学刊,2005,23(5)
[2]彭锦.论《内经》四时养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
[3]李益生.论《内经》“动静相宜”、“因人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J].江苏中医药,2003,24(5)
[1]李益生.论《内经》“动静相宜”、“因人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J].江苏中医药,2003,24(5)
[1]夏清华,曹勇,程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观[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3)
[1]孙松辉.《内经》“五谷为养”与现代养生[J].中医药学刊,2005,23(5)
[1]董良泰.关于《内经》中养生益寿理论方法初探[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5)
[1]彭锦.论《内经》四时养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
[1]曹继刚.浅论《内经》形神共养观[J].中医药导报,2008,14(3)
[1]赵博.《内经》心理养生原则[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1)
[1]裴媛.论《内经》养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5)
[1]矫正强.浅谈《内经》养生防病之道[J].光明中医,2009,24(4)
[1]战佳阳,毕秀丽,赵明山.《内经》养生理论体系的构建[J].中国中医基
第四篇:《内经》读后感_修订版
《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关于这部著作的赞誉,已是不胜枚举,不再多言。《内经》论述的是医学,更是医道,它首先是审视自然,所谓“度势”,再是审视自身,所谓“内观”,教人以通过“内观”和“内炼”以达到天人合一,合于阴阳的境界,从而实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内经》博大精深,包括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精气学说、藏象学说和运气学说等等。但其关于养生之道的论述最为人所津津乐道,最具普世价值,也是现在人们研究学习《内经》最主要的方面。
《内经》通过阴阳五行等学说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治未病”的养生观念,即怎样不得病,怎样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保持健康的思想。而且它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养生都有比较详尽的论述。比如《内经》指出,女子的生命周期以七为一个周期,女人在考虑自己身体状况时,应该以“7”为一个标志,而男子的生命节律以八为一个周期,跟“8”这个数字有关。在一天之中,到了什么时辰,人就应该做什么,比日冬宜睡,早晨宜行。而在一年四季中,一年四时的规律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应该顺应四时的变化,有规律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即“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所以养生的重要法则即“法于阴阳”,“从四时阴阳则生,逆之则病”。除“法于阴阳”之外,《内经》还提出了“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作妄劳”等养生基本原则。它还提出了养生的两大纲领:对外要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六淫之邪的侵袭,即“虚贼邪风,避之有时”;对内要调养精神志意,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化,即“精神内守”“恬恢虚无”。
养生是指修身养性、形神共养,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其中饮食养生是中医养生最重要的部分。《内经》特别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食饮有节”、“全面配伍,五谷为养”等养生观。在饮食养生中,经络学说是基础,“行气血,营阴阳”是经络的主要功能,但气血来源于饮食,经络是饮食经过肠胃消化吸收后的运行通道,为人体营养物质运行的大通道;藏象学说是核心,从生理功能上来说,五脏是人体的核心,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组成的统一体,而饮食对人体的作用是以五脏为中心,并通过五脏影响全身,正如《内经》所言:“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对食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根据阴阳学说,凡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食物都属于寒性或凉性食物,凡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食物则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寒性食物能治疗热证,属阳的食物能治疗寒症,而在五行学说里,根据食物不同特性和作用将食物分属为金木水火土,且由于食物味道不同,又有不同的作用,《内经》云“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即五味理论。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饮食养生说的是通过饮食调理来保养正气,实质上仍离不开《内经》的系统理论学说。所以全面地学习《内经》理论知识对现代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饮食养生外,《内经》还提到了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于抗衰老的重要意义。曲黎敏教授在《名家讲坛》中提到,自然界中只有人活不到到自己的自然寿限,根本的原因是人站起来了,从而导致了呼吸方式,运动姿势以及消化功能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因此理论上说,人类可以通过调养增进现在的一般寿龄。古代养生防衰有一些基本观念,如外避虚邪、内养精神、注重真气等。我国中医养生学基本内容包括勤运动、畅神志、慎起居、节饮食、适环境、练气功、辅药物。而这些观念,大都在《内经》中有所论述,研习《内经》,对于养生抗衰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关于《内经》中养生之道的学习,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合理的安排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很多学校安排夏冬时制,不仅仅是因为冬夏的昼夜长短变化,更重要的是合于四时阴阳变化,夏宜夜卧早起,冬适早卧晚起。又如饮食中不仅要注意不暴饮暴食、不
过度节食、不饥后过食等,还要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五味调配,阴阳相济,五行相合,配伍时禁忌相恶相反的食物配伍关系。
现代人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里,很多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经常熬夜、烟酒无度、饮食无规律经常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等“现代疾病”,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内经》的意义和价值也日益凸显出来,但对于这样一部已成为“经”的著作,我们也没有完全吃透,书中的精华,还有待我们继续去提炼,去升华。
第五篇:《内经》阅读理解附答案
《内经》阅读理解附答案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先人们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生活与医疗实践中,仰观天象,俯观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内经》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内经》的脏象理论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组成五个功能系统,通过经络,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整体。形体和精神是生命的两大要素,人是形神相偕的统一体。神不能脱离形而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没有神的依附就是徒存躯壳。形神和谐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内经》从整体认识人体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求医生在诊治疾病中不仅着眼于疾病局部www.的情况,而且重视整体对局部的影响;不仅注意人体本身的变化,还要联系自然社会坏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内经》就是这样指导古人探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
《内经》理论体系十分注意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活动。古代阴阳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对立,双方在矛盾运动中此消彼长,此盛彼衰,不断维持动态平衡。“阳化气,阴成形”,从有型物质转化为无形物质,是“化气”的过程,是“阳”作用的结果;从无形物质转化为有形物质,是“阴”作用的结果。一旦阴阳失和,即是病态。“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内经》理论体系就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的。
《内经》说:“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候”,是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征象;“道”,是法则和规律的意思。说明根据事物的外在表现,可以总结出事物变化的法则和规律。《内经》关于生命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概况而来。“道”源于“候”,天道玄远,神妙莫测,但可以通过气象、物候的观察,总结大自然变化的规律。同样的道理,人体的脏腑藏匿于体内,医生无法了解其生理活动情况,但可以通过观察活活体表现在外的理病理现象,来把握生命活动的规律。
《内经》现有几十种文字的翻译本,已流传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其研究和应用也相当广泛。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命的“神”如果脱离了“形”而独立存在,则形神失调,人体就会产生疾病。
B.人体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病理现象,取决于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
C.阴阳学说认为有形物质为阳,无形物质为阴,要防止阴阳此消彼长、此生彼衰。
D.自然规律可通过观察气象物候来总结,生命活动规律可通过人体外部征象来把握。
【答案】D
【考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原文说神不能脱离形体单独存在,A选项中却以神单独存在为前提进行推导,因此错误;B选项的“取决于”概括不当,原文只说外在环境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原文中说要防止的是阴阳失衡,阴阳此消彼长是古代阴阳学说认定的基本观念,无法防止,C选项“防止”描述不对。
【方法点拨】社科文选择题错误选项设置方式主要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表述不准确、推理错误、无中生有等。做题时要仔细对照原文,综合考虑。
15. 在文中横线处分别拟写本段的小标题,每个小标题要能正确概括该段内容的含意。(每小标题不超过15字)(5分)
【考点】考查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析】答案表述不唯一,只要能概括清楚三个段落的大意即可。注意不要超出字数。
【答案】一、从整体上探究生命活动规律 二、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活动 三、通过人体外在生命表现认识生命规律(意思对就可)
【方法点拨】段落中心意思概括的主要方法:一、划分语段的层次,分出几个大的句子;二、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三、点明主要的话题,结构多用动宾式或主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