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10词牌(一)[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5:1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10词牌(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10词牌(一)》。

第一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10词牌(一)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10

词牌

(一)写在前面:很年轻时就喜欢词,那种婉约哀艳的格调契合了许多青春的心绪,传统年代,需要时常克制的萌动也终于能在多愁善感的飘渺中找到些许慰藉。懵懂中也胡乱填过一些词,后来再读,于无知处不免羞愧,但在字里行间的生涩中,却能读出许多青春的美好和纯真,常想,这些不合规矩的文字不要太计较罢,许多东西自己看着好就好。话虽如此,但若多了解一些关于词的知识,岂非可以多体会到一些个中趣味。为了寻找更多的欢乐,也许,是为了逃避年轻的梦想与并不年轻的现实之间的纠葛,于是告诉自己,还是去学习罢,其间,虽不免虚幻,却可以暂且远离尘埃。

书归正传,还是来说说词牌。所谓词牌,最大众化的理解不过是可以用来依照填词的模板,仅仅是一种规定了字数、平仄、韵脚等要素的一种文体格式。可是,这样的理解应该说是相当片面的,也说不定可能就此湮没了词文学的本质。类似的理解,不是现代人所始有,甚至可以追溯到唐宋,所以,才会出现李清照那样的《词论》。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也在《梦溪笔谈》里说:“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可见,词牌不只是代表文体格式的一副骨架,其后蕴藏着可以体现喜怒哀乐的神经脉络,那便是曲调。就本质来说,词是倚声之学,是伴曲而唱的歌辞,其文字句度、平仄音韵以及风格情绪都是要与曲调的旋律和节奏相契合的,如果生硬地割裂开来,就脱离了词是倚声之学的本质。无论是依调所填词,还是按词所制调,现在固定下来的词牌都是词与调的总和,所以,依照词牌来填词,在遵守依据曲调所需而形成的格律的同时,也要使所抒发的情感与词牌所内涵的曲调相契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音乐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词才能彰显出其作为音乐文学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可惜地是,由宋入元后,词牌所附涵的曲调遗失殆尽,词不复可歌,只剩下富有音韵的吟读性和以苏辛为代表的新词体的可诵性来支撑词坛的半壁江山,由此,失去了立足根本的词文学走向了没落。应该说,即便失去了可歌性,词特有的韵味还是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喜爱。虽然让现代人再去参照唐宋词所用的曲调已几乎不可能,但后来的填词者,可以对前人遗作予以研究和参互比较,把每一作品的句度长短、字音轻重、韵位疏密和它的整体结构以及情感格调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尽量理解作品所用词牌的原貌,然后再来进行创作,或可以稍现千年词文化渐次远去的迷人风韵。幸运地是,在词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节点总不乏文学与音乐的双栖大家,他们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同时,近现代词学家也做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譬如龙榆生先生的《词学十讲》等,都给我们学习词文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了这样的条件,爱好者们没有理由不去寻找有关词的真正趣味。学习本当是快乐的,没有人愿意去枯燥地学习。对于业余者来说,最好的无疑是从兴趣出发。词牌有记载的就有2000余种,限制到有例作的也有1600余种,要想循规蹈矩地学习,可以想象其中的繁琐和枯燥。好在,我只是业余中的业余,反而可以凭着个人的喜好来胡说。所以,就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词牌来学习,希望亦能稍窥其中的奥秘。这里,第一个就拿充满爱情传说的《雨霖铃》来说,毕竟,无论时光如何转变,爱情的魅力却可以穿越千年。

一、《雨霖铃》

(一)风舞霓裳歌长恨

白马黑衣,风吹动,斗篷衬里红翻卷,露三尺青峰。传令虎豹应暗声,莫惊相王梦。长安城的夜风已能感觉到丝丝清爽,三郎英俊的脸庞透着果敢和坚毅。这是公元710年的初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要去改变王国的命运。他便是扭转乾坤,让唐王朝能拥有开元盛世的李隆基。正是这个英俊潇洒、才艺双全的年轻人,在公元712年登基,以开元为志,用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四大名相的辅佐下,使唐王朝的繁盛达到了极致,甚至超越了他的曾祖李世民。

如果没有后来,历史的星空将会永远闪烁他的璀璨。很不幸,不管你是否愿意,后来总会如约而至。更不幸的是,在后来的岁月里,他的睿智在本应知晓天命的51岁时离开了他,只剩下情商来左右他的人生。公元736年,他用李林甫为相,一个毁了他一生的人。对于李林甫,这个使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说很是贴切:“上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不之寤也。”作为一国之君的唐玄宗自恃承平,专以声色自娱,国家本身就很危险了,这时谄媚的奸相来了,倾国的美人也来了,那么哀怨的《雨霖铃》就不远了。

说起来,李隆基与女人的恩怨情仇真是一言难尽,年轻时,朝廷上几位政权名女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太平公主都死在他前进的路上,因为杀女人,他走到了权力的巅峰。同样,天生情种的他,因为爱女人,在后来却付出了一世的英明。李隆基最钟爱的女人是一对亲婆媳,放到今天也是惊世骇俗的,但当时的大唐子民包容了他。可是,当他把国家的利益当作馈赠情人的礼物时,不用民众,天道自会惩罚他。公元737年,38岁的武惠妃死了,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如果她不是武则天的孙侄女,那是要封后的。这个极富心计的女人,废太子,害三王,助推李林甫。在玄宗眼里小鸟依人的情人,温柔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邪恶的心。桂折秋风露折兰,千花无朵可天颜。走向昏庸的玄宗寂寞了,需要另一双芊芊玉手来重新抚慰。于是,高力士南下找来了江采萍,可冷艳如梅的江采萍“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压根儿治不了皇帝的相思病。其实,皇帝的治病良方就在眼皮子底下,武惠妃调教出来的儿媳自然深谙公公的心尖事儿。公元738年,近臣送来了寿王的妃子,19岁的杨玉环,琴声、歌声、舞姿、玉肌、花容,53岁的唐玄宗再也不能使自己的眼睛移动分毫,就此醉了,他注定要做一场比翼连理的旷世春梦。

轻轻地把金钗插入你的发间,温柔地放开你的衣袖,任你在霓裳羽衣中那样地婀娜,于是我痴了。

华清池的水从你凝脂般的肌肤滑落,你半掩罗衣,微启朱唇,春葱般的玉指在琵琶弦上轻盈地划过,于是我醉了。

醉在你回眸一笑的万般妩媚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昼歌夜醉,花前月下,一对痴男怨女在耳鬓厮磨中度过了多少缠绵岁月。玉环的美,可羞花、可闭月、可倾城、可倾国,泱泱大中华公认的四美女之一。云裳花容、明眸皓齿、肤如凝脂,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才子把能彰显女人极致的最美辞藻都给了她。美艳若此,天下间几人能够?又能歌善舞、通晓音律、擅奏琵琶,活脱脱的一朵解语花。任你英雄豪杰也得情长气短,更何况本就是风流情种的李三郎!美人无罪,美人有罪,有无之间是你用美色换得了什么。玉环的美色给她带来的第一个礼物便是专宠,这也是其他利益纷至沓来的基石。陈鸿《长恨歌传》中说杨贵妃:“与上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的宠爱,贵妃娘娘要有多大的修养才能不恃宠而骄。再加上这唐玄宗又爱屋及乌得厉害,于是杨氏一族也跟着光耀起来:“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世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故当时谣谚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玉环用一己之力就改变了这个观念。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如果仅仅这些,后宫专宠,家族富贵,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关键还有后面三件事,关系到政治斗争,影响到国家命运,所以其后果无疑也是灾难性的。第一件事就是杨国忠。杨国忠本是杨玉环的同曾祖兄,靠着杨氏姐妹的关系一路爬到了宰相的位置,但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刘昫《后唐书》:“杨国忠禀性奸回,才薄行秽,领四十余使,恣弄威权,天子莫见其非,群臣由之杜口,致禄山叛逆,銮辂播迁,枭首覆宗,莫救艰步。”奸回、才薄、行秽、弄权、致叛,最后枭首覆宗,外戚如此,身为后宫最受宠幸的贵妃,不受到牵连是不可能的。第二件事就是杨氏一族和太子李亨的关系。李林甫任宰相期间,已经把太子迫害得妻离子散,而杨国忠就是重要的帮凶。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继任宰相,依旧把太子当作死对头进行打压。安绿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位太子,又因杨国忠及杨氏姐妹的反对而作罢。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血腥的,作为杨氏政治死敌的太子一旦有了机会,其后果是可以想知的。前两件事如果都看作是杨国忠的原因,认为贵妃是无辜的,这本身就很勉强,何况还有第三件事,就是杨贵妃和安禄山的关系。《资治通鉴》是这样写的:“甲辰,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喧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比杨贵妃还大16岁的安禄山竟然是贵妃的干儿子,并且,贵妃还要以习俗为名给干儿子脱光了洗澡,还任其自由出入后宫,还时不时一起吃饭,时不时来个通宵不出。玄宗老了,青春鼎盛的杨贵妃如此行径,怎脱得了瓜田李下之嫌?又置芸芸众生口耳于何处?无怪乎白朴在《梧桐雨》中这样编排安禄山的造反缘由:“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原来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此虽戏言,却未必不透着民意。《新唐书·则天武皇后杨贵妃传》这样记载:“禄山反,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白纸黑字,贵妃再美也擦不去历史的印迹,也撇不清和安禄山反叛的关联。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正是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最终使唐王朝走向了衰败。公元756年,哥舒翰全军覆没,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仓惶逃往蜀中,行至马嵬坡,随行将士发生哗变,杀死了杨国忠,逼迫玄宗赐死贵妃。玄宗虽欲为贵妃脱罪,无奈将士皆以贵妃红颜祸国,是叛乱的起因,不诛不足以安军心,玄宗迫不得已,赐贵妃白绫一条,缢死在梨树下。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美人永远地去了,三十七,和死去的婆婆武惠妃只差一岁,这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罢。长恨歌,歌长恨,从来红颜多薄命。

(二)雨打金玲思太真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日日的哀伤情,夜夜的相思梦,失魂落魄的玄宗向蜀中艰难地行进着。高入云端的秦蜀栈道蜿蜒曲折,危险处只能攀扶着锁索小心通过。阴冷的细雨淅淅沥沥地落着,落在摇摇晃晃的铃铛上,凄凉的铃声叮叮当当地响着,惊醒了沉浸在悲伤苦闷中的李三郎。那雨声,那铃声,像一曲哀歌,婉转凄恻,仿佛倾诉着三郎的心声。泪水顺着三郎苍老的脸颊,滴滴落在手中的锦帕上,玉环残存的香味在斑驳中蔓延着。点点相思泪,化作《雨霖铃》,曲有千般恨,谁能解真情。

(三)一曲筚篥哀不尽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公元757年已经成为太上皇的李隆基于返回长安,已经72岁的他再也无力为自己重新寻觅一朵倾城倾国的解语花了。他在衣袖里藏着贵妃用过的锦帕香囊,时时拿出来睹物思人。走过太液池,不忍看池中花娇艳的花朵,那分明是梦里的美人面;走过未央宫,不忍看宫墙柳弯弯的细叶,那依稀是镜中的玉女眉。华清池的水清澈而寂寞,再也没有凝脂胜雪;长生殿的灯昏黄而摇曳,再也没有海誓山盟。还是听一曲《雨霖铃》罢,在野狐深沉悲咽的觱篥声中,任忧伤悔恨的泪水尽情流淌,湿了面,痛了心。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四)多情柳郎续悲音

在缠绵忧伤的曲调中诉说着相思情、悔恨意,这样的《雨霖钤》即便是一国之君所作,也终究会飞出皇家的宫苑而流传于民间,因为曲子本身所抒发的情感是通俗的、大众的,是不受社会阶层的差异所束缚的。唐宋时期的歌妓业是相当繁荣的,甚至堪称中国的历史之最,有人说,那时高水平的歌姬其文学修养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水平,虽是戏言,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实际状况。这也为《雨霖铃》这样充满着离情别恨的情爱乐曲提供了丰沃的生长土壤。青楼歌姬与风流文士钟情于此类曲调,不肯仅止于单纯的演奏,争相填词伴曲而唱,于是《雨霖铃》便出现了许多伴唱的歌辞。其中,北宋柳永所填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终让此曲一并成为经典。后来,即便《雨霖铃》遗失了曲谱,不能再演奏和歌唱,但也因为柳永的传世佳作而使得《雨霖铃》以词牌的形式留存至今,成为词文学中一颗永远璀璨的明珠。

公元1024年,40岁的柳永,在黄金榜上再失龙头望,第四次落第了。心情本就低落的他,偏又要与整日浅斟低唱的情人离别,满腔悲凉愁伤再也按捺不住,便借着《雨霖铃》抒发出来,终成千古名篇。李隆基和柳永相差了300岁,一个是唐朝的天之骄子,一个是北宋的白衣卿相,但他们都是天生的情种、风流的才子,所以才会在《雨霖铃》中情意相通,词曲相谐,彼此成就了对方。“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应是他们在《雨霖铃》中情感的共鸣。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五)《雨霖铃》词牌简析 对于词牌《雨霖铃》来说,最有参考价值的作品只有柳永的《寒蝉凄切》。当我们欣赏某一词牌下某些作品或选择某一词牌来进行创作时,首先是要了解词牌所蕴含的主要情绪。柳永、周邦彦、姜夔等都是文学和音乐的双栖高手,能够辞曲和谐,相得益彰,在乐谱遗失的情况下,他们的作品往往能够体现出原词牌的情感风貌。《雨霖铃》的辞、曲都是作者在人生失意、又与情人生离死别的境况下创作的,两人内心交织复杂的情感是相似的,在儿女情长的悲伤中都透着人生落寞的哀恨。《碧鸡漫志》:“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所以,学习或使用词牌《雨霖铃》,研究和分析柳永的作品无疑是最合适的。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格律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双调,前后片各五仄韵,用入声部韵,多拗句。其中紫色:可平可仄字位,红色:叶韵位。一般说来,奇偶相生、轻重相权的词牌或词作品其旋律往往是和谐流畅的,但大多词牌都是有个性的,其句式、格律都会为这一个性服务,因此才会存在上千种词牌供我们选择,以便能够更合适的诠释我们的某类情感,这也是我们要学习和了解词牌的目的。如果哀伤的词牌用来表述欢快,纵然文采飞扬,其效果也必然会令人失望。《雨霖铃》表述的是失落、离别的意境,情绪上有孤苦、有悲伤、有哀怨、有悔恨、有无奈,其句式上片偶起奇收,短句较多,下片奇起奇收,长句为主,上下片通押仄韵。整篇读来由徐渐急、由婉渐越,然后收束于回肠荡气的哀恨与无奈,语尽意留,让人不禁前泪未干新泪又落,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需要说明的是,词用字仅以平仄区分是粗略的,每字都应该细分平上去入,才能更好的与乐律相合。所以李清照《词论》中说:“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一首小诗,献给最爱的词之一《雨霖铃•寒蝉凄切》:

晓风残月雨淋铃

风舞霓裳歌长恨,雨打金玲思太真。一曲筚篥哀不尽,多情柳郎续悲音。

槐榆柳 2016年4月14日

附注: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第二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2词的发展(一)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2

词的发展

(一)这里学习有关词的发展知识,主要是根据词在不同时代的创作风格对词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单梳理。从而大致了解词的发展脉络,以便提高自我对词的鉴赏能力。由于词是在晚唐定型,前面内容已在词的起源中总结,所以就这里从晚唐开始。

一、从晚唐至后蜀

这个时期的创作风格因《花间集》的编辑而显得十分清晰明了。这个时期活跃的词人一般称为“花间派词人”,其中以花间派鼻祖温庭筠为代表。《花间集》是后蜀(925-965年)赵崇祚约940年所编辑的一部词集,共10卷,搜录了晚唐(836-907年)至后蜀时期18位词人的作品500首。18位词人分别为晚唐词人温庭筠、皇甫松,五代词人和凝(898-955年),后蜀词人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其中以温庭筠、韦庄最为著名。

这一时期的词风,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写得十分妥帖,“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这一时期的词风由此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文辞细腻、艳丽、精美;二是主题内容多是以描绘闺中妇女的衣着容貌及情感上的合欢离恨、幽怨相思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花间词虽然在内容上为历代文人所诟病,但在词史上却是一块里程碑。《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词集;“花间派”是我国第一个词派;“花间词”规范了词的文学体裁和美学特征,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对宋元明清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更漏子·玉炉香》温庭筠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钟鼓寒》 韦庄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另外,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这样的评论是用“意境说”为标准的,对此我个人不敢苟同。

温庭筠才华横溢,既通晓音律,又诗词兼长。其词作构思精巧,文笔细腻幽长,用辞艳丽精致,声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完善了“倚声填词”的创作体例,不但成为花间派的鼻祖,更是词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二、从南唐至宋初 这个时期与后蜀稍有重叠,而比后蜀稍晚。南唐(937-975年)从建国到灭亡虽然不到四十年,却涌现了可以组成“南唐词派”的三大词人,分别是李璟(中主)、李煜(后主)和冯延巳(大臣)。

这一时期的词风与花间词类似,也是以男女情事为主要题材,总体格调也是柔婉深约,蕴藉含蓄。但南唐词人的眼界比较宽大,抒情时善于融入深沉的人生感慨,开始具有雄奇之美和博大气象。这和三位词人的身份、地位、文学修养和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王国维认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实际上并没有贬低李煜的意思,而是说后主即使国破家亡,其作品依旧国色天香。仔细品读,周济本意应是和王国维一样,都认为李煜水平在温韦之上。所以,一般认为南唐词的成就高于西蜀词。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961年继位,史称李

后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词、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为五代词人之冠,也是宋初婉约派的开山人物。历代文人对后主词推崇备至,沈雄《古今词话》:“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周之琦《词评》:“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李煜(前期作品)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后期作品)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璟(916-961年),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史称南唐中主,好读书,多才艺,和其子李煜均是文学造诣极高的词人。存词仅五首。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冯延巳(903-960年),字正中,一名延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至太子太傅。学问渊博,多才艺,工诗词。词作数量居五代词人之首。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气息浓厚。王国维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二后主词皆在《花间集》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刘熙载在《艺概》中言:“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他不仅开启了南唐词风,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等词家也有比较大的影响。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槐榆柳

2014年1月3日

附注: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第三篇:唐宋词愁情赏析

唐宋词愁情分类赏析

唐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数量巨大。在这众多的宋词中,写愁情的词不能不被注意。烦愁、闲愁、旅愁、乡愁及缠绵之愁、无奈之愁,内容从风花雪月、春夏秋冬到人情世态、子妻亲朋,带给我们无尽的美。

在这里我们把这些愁归为相思词、思乡词、郁志词等。

相思词

研读唐宋词相思词为数不少,其中有写友人之间、兄弟之间的思念之情的;更多的是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的,而后者更显得炽烈殷切,缠绵悱恻。

其中李清照的《一剪梅》就是写男女恋情相思词的经典。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很是不同。

诗人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李清照的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思乡词

家国是一个人心中永远的依恋,更是一个独居异乡的人最眷恋的存在。因此,许多词人都曾用他们美丽的辞藻抒发过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南后主李煜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他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特别值得一品。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此处表达情感更显委婉含蓄。

“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莫”一作“暮”。“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暮”也暗指词人人生之暮。两说都可通。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是多么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一说“天上人间”是个偏正短语,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意谓天上的人间,用在这里暗指自己来日无多,“天上人间”便是最后的归宿。

壮志词

词是有感而发,当文人墨客不得志时,往往会选择写词

来抒发自己愁绪。看苏轼的壮志难酬是怎样表达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这首《江城子》从表面看是记出猎之事,实为抒豪情寄壮志之作,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诗人保卫边疆,为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 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 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唐宋词中愁是美的,我们应深入词作的海洋里体味。

第四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5词的发展(四)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5

词的发展

(四)在词的发展史中,总是闪烁着几颗耀眼的明星,温庭筠、李煜、柳永、苏轼、周邦彦„„。他们不是星空的全部,但就像北斗七星一样,他们是星空的标志。那些或艳丽、或清澈、或空灵、或旷达、或旖旎的光芒,让后来人不禁翘首神往。

四、北宋后期

从公元1068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至公元1127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约六十年。这一时期是宋词乃至整个词史比较繁荣的时期,也是词的创作体例向两个方向发展的分水岭。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新体派,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传统派。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新体词的开山立派 见上篇。

(二)坚守传统的正宗词派

以苏轼为代表的新体词的开山立派,对从晚唐到五代、到北宋前期形成的一脉相承的词的传统体例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以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文坛地位,当他率先打破传统时,势必引起这一领域的一场地震。果然,东坡词出现之后,词坛便有了“别派”“当行”的说法和争论。陈师道(苏门六君子之一)《后山诗话》:“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李清照《词论》:“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实际上,质疑新体词的人不管是苏轼生前还是死后,都占据了多数位置。当时学东坡词的,只有黄庭坚、晁补之等少数人而已。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东坡先生以文章馀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或曰:‘长短句中诗也。’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 清刘熙载《艺概》:“东坡词在当时鲜与同调,不独秦

七、黄九别成两派也。”

关于传统词和新体词的争论至今未休。不可否认的是,苏轼写词,犹如天马行空,譬若诗中李白,虽然其作品宜诵不宜歌,但其文学价值及美学价值都到了极高的程度,确实为词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向,使词的发展道路更加宽广。所以,新体词在词的发展史上意义极其重大。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追本溯源词本是音乐的艺术,虽然南宋以后不被管弦,但词之格律是根据词之音律的需要而固定下来的,词牌的背后是不变的音律,而严格依据词牌所填之词不管音律是否流失、亦不论是否有人吟唱,其可歌性都是客观存在的。李清照的《词论》虽然狭隘和偏激,但对于何谓词体正宗的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北宋后期,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就成为坚守传统词体的正宗词派,其中周邦彦是集大成者。

晏几道(1030-1106年?),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为北宋著名词人。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言情,擅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一般称晏殊为大晏,晏几道为小晏,时称“二晏”。著有《小山词》,《全宋词》收其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

晏几道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不屑于利用其父影响谋取功名,一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黄庭坚《小山词序》:“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陆友仁《砚北杂志》记载:“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当时苏轼不但已为文坛巨擘,而且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连苏轼这样的人,也不放在眼里,可见其性情何等孤傲。晏几道坚守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其词艳而不俗,语言精炼,情感深挚,是小令发展到北宋后期的一座高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文忠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刘熙载《艺概》:“叔原贵异,方回赡逸,耆卿细贴,少游清远,四家词趣各别,惟尚婉则同耳。” 夏敬观《吷庵词评》:“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秦观(1049-1100年),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词、文、赋都有很深的造诣,以词著称。虽然为苏门学士,秦词主要受柳永影响。秦观的个性和才华也和柳永类似,其仕途虽然坎坷,但比柳永要顺畅得多。秦观和柳永一样也创作了大量慢词,主题也颇为类似。但秦词淡雅含蓄的风格不同与柳词的俚俗浅白。秦观性格风流,经历丰富,作品情韵兼长,曲幽婉柔,多有传世名篇,在婉约派地位很高,甚至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一代词宗。苏轼特别欣赏秦观,赞其有屈、宋之才。听闻秦观死讯,曾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现存文250多篇、诗430多首、词100多首。历代学者对其词评论甚高。

叶梦得《避暑录话》:“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常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王灼《碧鸡漫志》:“张子野、秦少游,俊逸精妙。少游屡困京洛,故疏荡之风不除。”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大抵北宋之词,周、秦两家,皆极顿挫沈郁之妙。而少游托兴尤深,美成规模较大,此周、秦之异同也。”

张炎《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刘熙载《艺概》:“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之。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东坡词雄姿逸气,高轶古人,且称少游为词手。”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谓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情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和得《小雅》之贵,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况周颐《蕙风词话》:“有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斗山。黄山谷、秦少游、晁无咎,皆长公之客也。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于长公为近。惟少游自辟蹊径,卓然名家。盖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骋妍于寻常擩染之外,而其所以契合长公者独深。”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前此温、韦,后此姜、吴,皆不与焉。”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贺铸 前篇列举贺铸,是因为贺铸部分词风受到苏轼的影响,但他的主流创作还是传统词。贺铸是一位长寿词人,他从20多岁开始步入词坛,直到徽宗年间退隐,始终坚持创作,历经50余年。他与苏轼及其门人来往较多,受到新体词和传统词的双重影响,其创作风格也由此变得复杂。但贺铸通晓音律,深刻理解词是音乐的文学,他词集中也有《薄倖》、《兀令》、《玉京秋》等自度曲,可见他对词本质特征的认识。贺铸活跃在苏轼之后,他叹赏苏词的潇洒自如,也听到了对苏词“要非本色”的种种批评。新体词不符合以音乐为根本的传统审美观念,他内心是认可这种批评的。因此,贺铸在实际创作中,经常将新体风格融入传统模式,想把二者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这种尝试无疑是危险的,所以后人对贺铸词的评价相差甚大。

叶梦得《建康集·贺铸传》记贺铸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当奔命不暇。”张耒《东山词序》:“方回乐府妙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耆卿溶情入景故淡远,方回溶景入情故秾丽。”王灼《碧鸡漫志》:“贺方回、周美成、晏叔原、僧仲殊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贺、周语意精新,用心甚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方回词,胸中眼中,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全得力于《楚骚》,而运以变化,允推神品。” 程俱《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然戏为长短句,皆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说:“若贺方回,非不楚楚,总拾人牙慧,何足比数。”王国维《人间词话》:“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瞻,惜少真味。”

历代学者对贺铸的评论从来没有达成共识,甚至走向了褒得过高和贬得过低两个极端。个人认为,易安《词论》:“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 在偏狭中,对贺铸的评论还是接近真实的。贺铸词作,数量多、风格杂,但作品本质始终坚守着传统本色,应为北宋后期正宗词派的主要干将。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踏莎行•杨柳回塘》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周邦彦(1056-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有堂名“顾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喜读书,性疏散。宋神宗时,为太学生,有文名。其后,因献《汴都赋》,称颂新法,得神宗赏识,擢升为太学正,一时声名大振。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周邦彦精通音律,创作了很多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多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后人改名为《片玉集》。存词206首(本集127首,补遗79首)。

周邦彦的才华、个性都与柳永相似,曲词创作也有许多近似之处。与北宋许多既批评苏轼“诗化”词,又受其影响的词人不同,周邦彦的创作,无论从音律上还是主题上,都严格控制在传统词范围之内。周邦彦生性风流放荡,时常光顾秦楼楚馆,与形形色色的歌妓交往频繁,往往为美艳与声技所倾倒,创作了许多柳欹花亸的艳词,实与柳永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笔记中甚至有许多关于周邦彦与宋徽宗为名妓李师师争风吃醋的故事。周邦彦精通音律,填词按谱,审音用字,十分严格,不仅分平仄,而且严分平、上、去、入四声,使语言的字音高低与曲调旋律节奏的变化完全吻合。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之外,须更味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宜,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邵瑞彭《周词订律序》:“词律之义有二:一为词之音律,一为词之格律。所谓词之音律,如宫调,如旁谱,宋人词集中往往见之,然节奏已亡,铿锵遂失。„„若夫词之格律,本为和勰音律而起,但音律既难臆测,不能不与字句声响间寻其格律。格律止求谐乎喉舌。音律兼求谐乎管弦,世未有喉舌不谐而能谐乎管弦者。„„尝谓词家有美成,犹诗家有少陵,诗律莫细乎杜,词律亦莫细乎周。” 其词集中有很多自度曲,首见于周邦彦词集的曲调有:《蕙兰芳引》、《华胥引》、《塞翁吟》、《浣溪沙慢》、《月下笛》、《玲珑四犯》、《丁香结》、《锁窗寒》、《垂丝钓》、《凤来朝》、《玉团儿》、《青房并蒂莲》、《双头莲》、《隔浦莲》、《一剪梅》、《四园竹》、《解蹀躞》、《红林擒近》、《侧犯》、《大有》、《绕佛阁》、《渡江云》、《玉烛新》、《宴清都》、《庆春宫》、《忆旧游》、《花犯》、《双头莲》、《倒犯》、《氐州第一》、《还京乐》、《绮寮怨》、《丹凤吟》、《六丑》、《瑞龙吟》、《红罗袄》、《解连环》、《大酺》、《烛影摇红》、《西河》、《夜飞鹊》、《拜星月》、《意难忘》、《扫地花》、《粉蝶儿慢》、《万里春》,共计46调。所以龙榆生说:“音律与词情兼美,清真实集词学之大成,宜后世之奉为正宗也。”

南宋陈郁《藏一话腴》:“美成自号清真,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檃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张炎《词源》:“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而于音谱且闲有未谐,可见其难矣。”

沈义父《乐府指迷》:“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而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读得清真词多,觉他人之作,都不十分经意。钩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钩勒便薄,清真愈钩勒愈浑厚。”

刘熙载《艺概》:“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余谓论词莫先论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是以士大夫不肯学之,学之则不知终日意萦何处矣。周美成律最精审,史邦卿句最警炼,然未得为君子之词者,周旨荡而史意贪也。”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诸家所论,未尝专属一人,而求之两宋,惟片玉、梅溪,足以备之。周之胜史,则又在浑之一字,词至于浑而无可复进矣。”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瑞龙吟•章台路》 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兰陵王•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个人认为,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比拟得十分恰当:东坡似太白,天马行空,天才横放;清真似工部,尽善尽美,格律精研。所以今人学写词要学东坡是很难的,应从学习清真词开始,严格按谱填词,殊几可得词之韵味之一二。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槐榆柳 2014年9月10日

附注: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第五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3词的发展(二)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3

词的发展

(二)在词的发展

(一)中,总结了从晚唐至后蜀(836-940年)、从南唐至宋初(937-978年)两个时期词的创作风格。本篇就从第三个时期北宋前期开始。

三、北宋前期

这个时期从北宋建国至宋神宗继位(960-1067年),约一百余年。这一时期可以分为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北宋初50年

这一阶段从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宋真宗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后几年。这一阶段,词并没有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被认为是词坛甚为沉寂的一个时期。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国初平一宇内,法度礼乐,浸复全盛,而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在这四五十年中,作词者寥寥数人,作品仅存33首。其中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林逋等人的词作虽然也有一定的水平,但由于数量稀少、风格平庸,不足与形成鲜明的时代特点。宋初词坛的沉寂是与当时文化大背景分不开的。公元960年,北宋建国,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割据、战乱局面。北宋的统治者从建国之初就采取了崇文抑武的国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相当重视文化的建设。然而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涵育、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苏轼《六一居士集叙》:“宋兴七十馀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祜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所谓“七十馀年”,即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以及仁宗朝的初期。苏轼的“七十馀年”也许稍稍长了些,但宋初50年,其文学成就的确不足以与前代相媲美。历来文学史和词史多把这一时期看作晚唐五代词向宋代词演进的过渡期而忽略。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著有《小畜集》。词仅存《点绛唇》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王弈清《历代词话》称赞此词“清丽可爱”,并因此推崇王禹偁“岂止以诗擅名”。这首词被视为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重要词篇。

《点绛唇·感兴》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别称莱国忠愍公,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他不是词家,但偶有所作,也颇可读。《全宋词》共辑其词4首。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寇准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後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钱惟演(977—1034年),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学能文,是“西昆体”骨干诗人。钱惟演学识渊博,平生著述甚丰,但多已佚失,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遗事》。欧阳修《归田录》记钱惟演所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记载:“作为旧国王孙的钱惟演,一生境遇尚算顺利,到晚年却谪居汉东,眼看行将老死他乡,心情自然是悲凉无限,所撰《玉楼春》词极其凄婉。每逢酒后自歌此曲,往往泪下。”

《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潘阆(?—1009年),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或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今杭州城有“潘阆巷”。宋初著名隐士、文人,性格疏狂,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潘阆与寇准、钱易、王禹偁、林逋、许洞等交游唱和,著《逍遥词》。潘阆诗才不俗,王禹偁《寄潘阆处士》:“烂醉狂歌出上都,秋风时节忆鲈鱼。江城卖药长将鹤,古寺看碑不下驴。一片野心云出岫,几茎吟发雪侵梳。算应冷笑文场客,岁岁求人荐《子虚》。”黄静之在《酒泉子》词跋中云:“潘阆,谪仙人也,放怀湖山,随意吟咏。词翰飘洒,非俗子可仰望。”

《酒泉子·长忆西湖》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浙江大里黄贤村人,或云钱塘人。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弗趋荣利。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

《霜天晓角·冰清霜洁》林逋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二)第二阶段 北宋前期后50年

这一阶段从宋真宗大中祥符末年至宋神宗继位(1067年),约50余年。历经沉寂,在宋词的星河中终于闪现了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宋祁等一批耀眼的明星,宋词也终于迎来了自己蓬勃发展的时期。从词的创作风格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别。

1、对五代词风的因循变革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主要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花间派、南唐词人确立的以小令为主要文体、以柔情为主要题材、以婉丽为主要审美规范的五代词风。当然,他们在继承因循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北宋政治家、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十四岁以神童入试,历任要职,官至集贤殿学士、宰相、兵部尚书,世称晏元献。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胡亦堂所辑《晏元献遗文》。冯煦《蒿庵论词》推晏殊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然而,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其词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表现出对生命的忧思,从而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的风格特征。冯煦《蒿庵论词》: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虞、褚、薛之书,皆出逸少。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刘攽《中山诗话》谓“元献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信然。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堪称千古伯乐。

与晏殊词相比,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呼应。《朝中普·平山堂》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中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真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不像晏殊那么顺利,一生宦海浮沉,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在这类情感的词作方面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欧阳修词在描述传统类型的相思恨别时,能够抒发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有别于五代词倾向贵族化的审美趣味,而更趋近民众化的通俗审美情趣。同时欧阳修借鉴和吸取了民歌“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渔家傲》和《采桑子》系列作品,这也是欧阳修词向通俗化方发展的体现。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本传云:“超然独惊,众莫能及。”独其文乎哉?独其文乎哉?

2、词境的开拓与词实用功能的扩展

以范仲淹、张先为代表,范词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词境的开拓上,而张词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词实用功能的扩展和题序的使用上。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生于河北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县),先世邠州三水(今陕西省旬邑县),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著有《范文正公文集》,词仅存5首。

范仲淹曾与晏殊为同窗,但有着与晏殊、欧阳修不同的人生经历。他有过四年的军旅生活,参与了“庆历新政”,多次因谏被贬,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性格始终未改。这也使他的人生感受和艺术视野与晏、欧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词作的意境上有着迥乎前人的独到之处。著名作品《渔家傲》最具代表性。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意境悲凉、壮阔,从主题、情调方面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欧阳修称《渔家傲》为“穷塞主词”。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苏幕遮》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词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谭评词辨》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王实甫《西厢记》中,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张先(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知县,人称“张安陆”。《古今诗话》中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日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张三影有此得名。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

张先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意象繁富,题材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为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对两宋婉约词影响巨大,也是词由小令向慢词过渡的功臣。清末词论家陈廷焯《词坛丛话》评张子野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白雨斋词话》“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比较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行香子·舞雪歌云》 张先

舞雪歌云,闲谈妆匀。蓝淡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性情,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先从题材上并没有超越传统相思恨别的范围,但他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以前,词因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而只写给歌妓演唱,而张先打破了这种惯例,在文士交往中,也常用词来酬唱赠别,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从而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二是开创了词有题序的先河。他现存165首词,有70多首用了题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而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后来苏轼等人的唱和词作日渐增多,以及词创作中题序的大量使用,便是受到张先的影响和启发。正因如此,张先词才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

3、宋词的重大变化—慢词的创作

主要以柳永为代表,开创了慢词的创作手法。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趣味。此外,还成功运用了铺叙和白描手法,提高了宋词的写实性和表现力,使词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柳永也无可置疑地成为词发展史上标志性人物之一。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世称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以“白衣卿相”自诩。著有《乐章集》,其代表作有 《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宋初,词人擅长的仍是小令。对于慢词,张先17首、晏殊3首、欧阳修13首,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终于使慢词占据了词坛的半壁江山。所以说,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流传极广。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王灼《碧鸡漫志》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都揭示出柳词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近人夏敬观:“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槐榆柳 2014年2月25日

附注: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下载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10词牌(一)[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10词牌(一)[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4词的发展(三)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4 词的发展(三) 在词的发展(二)中,总结了从北宋建国至宋神宗继位(960-1067年)这一时期词的创作风格。本篇就学习第四个时期—北宋后期词的发......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7词的发展(六)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7 词的发展(六) 宋词发展到南宋中期,出现了辛弃疾、姜夔两个代表性人物,历代文人每每拿此二人与北宋的苏轼、周邦彦相比评。实际上,文学价......

    宋词赏析

    宋词精选及译文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宋词赏析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晏殊一生仕宦得意,过着“未尝一日不宴饮”、“亦必以歌乐相......

    宋词赏析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由范仲淹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抒怀词。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

    经典宋词赏析大全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

    唐宋词读后感(推荐)

    婉约之美 豪放之雄 ——浅析唐宋词发展 姓名:程竹仪学号:19111227 学院:信息科技学院班级:信息112班摘要: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唐宋词的两大主要派别。通过浅析婉约派与豪放的发展历......

    唐宋词读后感

    1. 唐宋词读后感 风亦起,心亦凉。我以词人的步伐,留下串串足印 在《宋词》的世界里,我甘做一只鸟儿,去飞翔。 今宵秋波澹澹,昨夜春雨绵绵。暮时点滴欲坠,朝间片片无奈舟。失去,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