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4词的发展(三)

时间:2019-05-12 07:5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4词的发展(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4词的发展(三)》。

第一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4词的发展(三)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4

词的发展

(三)在词的发展

(二)中,总结了从北宋建国至宋神宗继位(960-1067年)这一时期词的创作风格。本篇就学习第四个时期—北宋后期词的发展概况。

四、北宋后期

从公元1068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至公元1127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约六十年。这一时期是宋词乃至整个词史比较繁荣的时期,也是词的创作体例向两个方向发展的分水岭。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新体派,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传统派。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新体词的开山立派

正如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其内在客观规律的必然性下,总是有看似偶然的外在表现,而这种表现又往往着落在几个横空出世的英雄人物身上。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就是这样的人物。

1、新词体创立的几大因素

新体词的出现,与词产生的根源密切相关。词来源于民间,而民间词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就像是广袤肥沃的土壤,势必让词这棵大树根深叶茂,并分出健硕的枝杈,挂满累累果实。上世纪初发现的敦煌曲子词可以让我们再次走进民间词的世界,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保留了民间作品质朴与清新的特点,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王重民在《敦煌曲子词•叙录》中说:“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其言闺情与花柳者,尚不及半。”

菩萨蛮

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向龙庭。麟台早有名。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诉。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定**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儸?手持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多。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

可以看出,词从一开始就不乏视野开阔、风格遒劲的作品,从根源上就预示着其创作风格必然走向多样性发展的道路。

新体词的出现,具有词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在词的发展历程中,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奠定了词体的基石,又经李煜、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不断继承发扬,使词的创作模式逐渐形成了传统,并占据了主流地位。传统词体主要具备两大特征:一是严格依照乐谱填词,使词具有可歌性,这是传统词最本质的特征;二是题材以闺情花柳为主要内容,风格以温婉深约为主要特征。个人认为,依据题材和风格把词简单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是片面的,没有反映出传统词最本质的特征,也不能反映出新体词最核心的变革。当然,这种分法的意义也许本就不在这里。

理清了传统词的特征,再来学习新体词在词发展中不断的量变积累就显得比较清晰。

在宋以前,打破传统模式的词人就大有人在。如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戴叔伦的《调笑令》: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两首词都是描写边塞景象,风格苍劲空旷。“花间词人”也偶尔有超出“艳情”以外的创作,鹿虔扆《临江仙》的亡国之痛:“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毛文锡《甘州遍》的边塞抒怀:“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番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就是千古词帝李煜也不是一味循规蹈矩按传统创作,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思念故国为题材,直抒胸臆,从题材和风格都跳出了传统词的藩篱。这样的词人和作品在唐及五代并不罕见。

宋建国后,词的创作题材更加丰富,创作风格也更加多变。宦海**、人生感慨、个人志向、怀古咏史等等,都可以拿来入词,而且写得气象万千,气度非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欧阳修的《朝中措》、王安石的《桂枝香》等,尤其是范仲淹的作品,为新体词开了先河(参见上篇,不再赘言)。

词在发展过程中这一系列的量变积累,为新体词的创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新体词的出现,受时代文学水平及审美观念的影响

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发展变化不可能孤立于其他文学形式之外,也不可能不受当时文学审美观念的影响。北宋后期,词已经发展了三百多年,经历了辉煌的唐诗,又与灿烂的唐宋散文并行在同一片天空下,各种文学形式相互借鉴、彼此渗透是必然的结果。况且,很多北宋文人都是诗、词、散文的三栖高手,很容易形成相似的文风。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推动着词向同时代的诗文水平靠拢。就当时对文学的审美观念而言,宋初提出“诗庄词媚”的观点,认为词不过是描述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文人游戏之作,入不得庄严典雅的文学殿堂,只是一种边缘性文学。比如,王安石也写过一些词,但他批评同乡前辈晏殊说:“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言外之意是说堂堂宰相怎么也玩起这类不入流的游戏呢?胡寅《题酒边词》:“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 北宋文人编辑文集,一概不收录词作,怕玷污自己的文名诗誉。有时实在难以割舍,就另编集单行。所以词要在当时的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顺应当时正统的文学观念,在本质上打破传统,推陈出新。否则,就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

新体词的出现,是天才横放的苏轼兼收并蓄后的破茧成蝶 新体词的出现,虽然有其内在的客观发展规律,但最终要由集大成者以开宗立派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就像温庭筠是花间派的开山鼻祖一样,苏轼就是新体词的立派宗师。

苏轼之所以能成为这样的人物,是与他的文学修养、人生经历及文坛地位分不开的。

在文学修养方面,苏轼是文、诗、词的大家,又是书、画的高手。散文与欧阳修齐名,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佼佼者。苏轼一生作诗两千七百多首,是北宋诗坛的第一大家,清人赵翼《瓯北诗话》评苏诗说:“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苏轼在词上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其历史性贡献超过了文和诗。胡寅《酒边集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而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揭示出苏轼词作所创造的一种新的美学风范。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苏轼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终于在词的创作领域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天地。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苏轼擅长画墨竹,绘画重神似,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苏轼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站在文学的高峰上来审视词的优势和缺陷,所以能高屋建瓴式地开拓词的创作方向。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坎坷曲折。而恰恰是这样的人生历练,反而磨练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成就了他独步天下的文学造诣。苏轼生于农历1036年十二月二十九,卒于1101年七月二十八(1037年1月-1101年8月),享年66岁(虚岁)。苏轼的一生,就其文学成就和人格磨练来说,恰如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对自己的评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去世前,面对十年前李公麟为自己所画的东坡像,而发出的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性表白。苏轼22岁高中进士,文震欧阳修,成为其最推崇的弟子,一出世便名噪京师。但造化弄人,正准备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才华的苏轼,因母丧守制、妻丧、父丧守制、反对王安石变法等,一路从京城到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度过了暗淡的22年。1079年,44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又一路从坐牢到被贬黄州、赴任汝州、客居常州,度过了人生最黑暗的5年。直1085年,年届50、早已淡泊名利的苏轼,才遇到官场短暂的春天。知登州、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仕途上到了巅峰。但苏轼的政见和个性注定不容于新旧两党,1089年又一路从京师到杭州、颍州、扬州、定州。1094年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贬至惠州。1097年,已62岁的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徼边荒凉之地儋州(今海南儋县)。一直到1101年徽宗大赦,苏轼才得以北归。不幸地是,一代文坛巨匠当年便卒于常州。在熙宁变法和新旧党争的背景下,苏轼注定了坎坷曲折的宦海生涯。也恰恰由此,他一生足迹大半个中国。黄州、惠州、儋州是他的三次被贬地,每一次贬谪,对学贯儒释道的苏轼来说,都是一次人格的升华和潜心文学的良机。在坎坷中,苏轼修炼成的乐观旷达、从容洒脱的个性,为历代文人所称扬。王国维评价“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也正是在黄州,苏轼写出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千古佳作。曲折丰富的阅历、豪放旷达的个性,决定了苏轼的文风不会受传统词条条框框的束缚而自成一家。

苏轼所以能开词体之一派,离不开历代文人对他推崇备至的文坛地位。苏轼生前就名满天下,有名望的门生弟子就有很多。他精通文、诗、词、书、画五艺,学贯儒、释、道三家,是有宋一代文坛第一人。就是死后一千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文人景仰的典范。直到今天,其盛名依然不衰,可见他在文学上影响之深远,地位之崇高。当这样的苏轼,在词的世界里开创出一个新天地时,不管在当时还是后来,其评论者、肯定者、追随者都为数众多,所以能渐渐汇集形成一个流派。

2、新词体的文体特征

既然在苏轼以前,已经有很多作品超出了传统词的范围,为什么说苏轼才是新体词立派宗师呢?前面我们说过,传统词体主要具备两大特征:一是严格依照乐谱填词,使词具有可歌性,这是传统词最本质的特征;二是题材以闺情花柳为主要内容,风格以温婉深约为主要特征。在苏轼以前,超出传统的作品主要是在题材和风格上有所突破,而没有改变词具有可歌性的最本质特征。而苏轼则不同,他吸纳了以诗为主的其他文学形式的创作特点,在依照词谱填词时,主要利用了词可以充分表达内在感情的优势,而摆脱了其必须付诸歌喉的束缚,使词在创作中能更好的借鉴和融进其他文学形式的长处。更可贵的是,由于苏轼文、诗、词同时具备高深的造诣,在不刻意顾及词可歌性的同时,却赋予了新词体强大的可诵性。这就是一代宗师的与众不同之处。苏轼在词的题材上更是不拘泥在闺阁庭园与相思离别上,而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在词的风格上不拘一格的引入了气势豪放,意境雄浑的抒情方式。从而,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使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概括起来,与传统词相对照,新体词的文体特征是:一是适度的依照词谱填词,使词不一定具有可歌性但具有可诵性,这是新体词最本质的特征;二是题材不限,无事不可写,风格既可以温婉深约亦可以雄浑豪放。由此看出,新体词与传统词最本质的区别是依谱填词的严格程度。传统词必须是严格的依谱填词,其实质就是歌词,所以必然具备歌唱功能;而新体词是在发挥词抒情功能的条件下,适度的依谱填词,其平仄音韵与曲谱是有出入的,所以不一定具有可歌性,但具备可以充分抒发情感的吟诵功能。题材与风格只是区别两种词体的参考条件,而不是决定性的。不能用风格上的婉约和豪放来代表两种词体,实际上,苏轼婉约风格的作品远多于他豪放风格的作品,但就其本质来说,都属于新体词范畴。

3、北宋后期新体词的主要作者及作品

苏轼 新体词的立派宗师,前面已介绍,这里不再重复。他的代表作品很多,世人大多能吟咏其名作,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几近泛滥的程度。这里另举两例,只是对他词体风格的赏析,并无作品名气大小之考量。

《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张炎《词源》评价:“东坡词如《水龙吟》、《咏杨花》、《咏闻笛》,又如《过秦楼》、《洞仙歌》、《卜算子》等作,皆清丽舒徐,高出人表。《哨遍》一曲,隐括《归去来辞》,更是精妙,周、秦诸人所不能到。” 王国维《人间词话》:“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唐圭璋《唐宋词选注》:“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要高一层。”

苏词不管是婉约风格还是豪放风格,就其词体本质来说都属于新体词。所以传统词派代表人物之一李清照在其《词论》中说:“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批评苏词为句读不萁之诗,不协音律。这样的评论历来争议很多,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词和新体词的本质差别。

个人认为,新体词的创作难度要大于传统词。不具备特别深厚的文学修养,最好不要随便进行新体词的创作,否则,就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弊病。沈义父《乐府指迷》:“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矣。”晚清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按填词以厚为要恉。苏、辛词皆极厚,然不易学,或不能得其万一,而转滋流弊,如粗率、叫嚣、澜浪之类。” 南宋粗豪叫嚣一派便是未得东坡三味的失败典型,徒然降低了词的艺术价值。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北宋诗人,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为宋四家之一。笃信佛教,亦慕道教。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词风近苏轼。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薛砺若《宋词通论》:山谷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无一句不俏丽,而结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而意境尤觉清逸,不着色相。为山谷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之妙。

晁补之(公元1053—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摸鱼儿•东皋寓居》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这首词在词的格调上,一反传统词家所谓“词须宛转绵丽”的常规,慷慨磊落,直抒胸臆,词境开阔、清旷。与苏东坡在词风上一脉相承,并对辛弃疾的词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王灼《碧鸡漫志》:“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制得七八”。

贺铸(1052~1125年),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人。任侠喜武,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风格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用韵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描绘春花秋月之作近秦观、晏几道,爱国忧时之作近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著有《东山词》,现存词280余首。《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龙榆生《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评说此词:“全阕声情激壮,读之觉方回整个性格,跃然于楮墨间;即以稼轩拟之,似犹逊其豪爽?”晚清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按填词以厚为要恉。苏、辛词皆极厚,然不易学,或不能得其万一,而转滋流弊,如粗率、叫嚣、澜浪之类。东山词亦极厚,学之却无流弊。信能得其神似,进而窥苏、辛堂奥,何难矣。”个人觉得,这个评价对贺铸来说,还是高了些。实际上,贺铸是传统派词人,严格来说,这篇《六州歌头》本质上也是传统词体,只不过风格和主题恰恰是容易与新体词混淆的豪放词。所以,豪放不一定是新体词,婉约也不一定就是传统词。

(二)坚守传统的正宗词派 见词的发展

(四)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槐榆柳 2014年8月26日

附注: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第二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5词的发展(四)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5

词的发展

(四)在词的发展史中,总是闪烁着几颗耀眼的明星,温庭筠、李煜、柳永、苏轼、周邦彦„„。他们不是星空的全部,但就像北斗七星一样,他们是星空的标志。那些或艳丽、或清澈、或空灵、或旷达、或旖旎的光芒,让后来人不禁翘首神往。

四、北宋后期

从公元1068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至公元1127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约六十年。这一时期是宋词乃至整个词史比较繁荣的时期,也是词的创作体例向两个方向发展的分水岭。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新体派,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传统派。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新体词的开山立派 见上篇。

(二)坚守传统的正宗词派

以苏轼为代表的新体词的开山立派,对从晚唐到五代、到北宋前期形成的一脉相承的词的传统体例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以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文坛地位,当他率先打破传统时,势必引起这一领域的一场地震。果然,东坡词出现之后,词坛便有了“别派”“当行”的说法和争论。陈师道(苏门六君子之一)《后山诗话》:“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李清照《词论》:“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实际上,质疑新体词的人不管是苏轼生前还是死后,都占据了多数位置。当时学东坡词的,只有黄庭坚、晁补之等少数人而已。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东坡先生以文章馀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或曰:‘长短句中诗也。’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 清刘熙载《艺概》:“东坡词在当时鲜与同调,不独秦

七、黄九别成两派也。”

关于传统词和新体词的争论至今未休。不可否认的是,苏轼写词,犹如天马行空,譬若诗中李白,虽然其作品宜诵不宜歌,但其文学价值及美学价值都到了极高的程度,确实为词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向,使词的发展道路更加宽广。所以,新体词在词的发展史上意义极其重大。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追本溯源词本是音乐的艺术,虽然南宋以后不被管弦,但词之格律是根据词之音律的需要而固定下来的,词牌的背后是不变的音律,而严格依据词牌所填之词不管音律是否流失、亦不论是否有人吟唱,其可歌性都是客观存在的。李清照的《词论》虽然狭隘和偏激,但对于何谓词体正宗的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北宋后期,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就成为坚守传统词体的正宗词派,其中周邦彦是集大成者。

晏几道(1030-1106年?),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为北宋著名词人。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言情,擅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一般称晏殊为大晏,晏几道为小晏,时称“二晏”。著有《小山词》,《全宋词》收其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

晏几道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不屑于利用其父影响谋取功名,一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黄庭坚《小山词序》:“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陆友仁《砚北杂志》记载:“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当时苏轼不但已为文坛巨擘,而且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连苏轼这样的人,也不放在眼里,可见其性情何等孤傲。晏几道坚守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其词艳而不俗,语言精炼,情感深挚,是小令发展到北宋后期的一座高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文忠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刘熙载《艺概》:“叔原贵异,方回赡逸,耆卿细贴,少游清远,四家词趣各别,惟尚婉则同耳。” 夏敬观《吷庵词评》:“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秦观(1049-1100年),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词、文、赋都有很深的造诣,以词著称。虽然为苏门学士,秦词主要受柳永影响。秦观的个性和才华也和柳永类似,其仕途虽然坎坷,但比柳永要顺畅得多。秦观和柳永一样也创作了大量慢词,主题也颇为类似。但秦词淡雅含蓄的风格不同与柳词的俚俗浅白。秦观性格风流,经历丰富,作品情韵兼长,曲幽婉柔,多有传世名篇,在婉约派地位很高,甚至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一代词宗。苏轼特别欣赏秦观,赞其有屈、宋之才。听闻秦观死讯,曾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现存文250多篇、诗430多首、词100多首。历代学者对其词评论甚高。

叶梦得《避暑录话》:“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常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王灼《碧鸡漫志》:“张子野、秦少游,俊逸精妙。少游屡困京洛,故疏荡之风不除。”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大抵北宋之词,周、秦两家,皆极顿挫沈郁之妙。而少游托兴尤深,美成规模较大,此周、秦之异同也。”

张炎《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刘熙载《艺概》:“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之。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东坡词雄姿逸气,高轶古人,且称少游为词手。”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谓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情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和得《小雅》之贵,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况周颐《蕙风词话》:“有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斗山。黄山谷、秦少游、晁无咎,皆长公之客也。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于长公为近。惟少游自辟蹊径,卓然名家。盖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骋妍于寻常擩染之外,而其所以契合长公者独深。”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前此温、韦,后此姜、吴,皆不与焉。”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贺铸 前篇列举贺铸,是因为贺铸部分词风受到苏轼的影响,但他的主流创作还是传统词。贺铸是一位长寿词人,他从20多岁开始步入词坛,直到徽宗年间退隐,始终坚持创作,历经50余年。他与苏轼及其门人来往较多,受到新体词和传统词的双重影响,其创作风格也由此变得复杂。但贺铸通晓音律,深刻理解词是音乐的文学,他词集中也有《薄倖》、《兀令》、《玉京秋》等自度曲,可见他对词本质特征的认识。贺铸活跃在苏轼之后,他叹赏苏词的潇洒自如,也听到了对苏词“要非本色”的种种批评。新体词不符合以音乐为根本的传统审美观念,他内心是认可这种批评的。因此,贺铸在实际创作中,经常将新体风格融入传统模式,想把二者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这种尝试无疑是危险的,所以后人对贺铸词的评价相差甚大。

叶梦得《建康集·贺铸传》记贺铸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当奔命不暇。”张耒《东山词序》:“方回乐府妙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耆卿溶情入景故淡远,方回溶景入情故秾丽。”王灼《碧鸡漫志》:“贺方回、周美成、晏叔原、僧仲殊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贺、周语意精新,用心甚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方回词,胸中眼中,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全得力于《楚骚》,而运以变化,允推神品。” 程俱《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然戏为长短句,皆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说:“若贺方回,非不楚楚,总拾人牙慧,何足比数。”王国维《人间词话》:“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瞻,惜少真味。”

历代学者对贺铸的评论从来没有达成共识,甚至走向了褒得过高和贬得过低两个极端。个人认为,易安《词论》:“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 在偏狭中,对贺铸的评论还是接近真实的。贺铸词作,数量多、风格杂,但作品本质始终坚守着传统本色,应为北宋后期正宗词派的主要干将。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踏莎行•杨柳回塘》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周邦彦(1056-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有堂名“顾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喜读书,性疏散。宋神宗时,为太学生,有文名。其后,因献《汴都赋》,称颂新法,得神宗赏识,擢升为太学正,一时声名大振。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周邦彦精通音律,创作了很多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多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后人改名为《片玉集》。存词206首(本集127首,补遗79首)。

周邦彦的才华、个性都与柳永相似,曲词创作也有许多近似之处。与北宋许多既批评苏轼“诗化”词,又受其影响的词人不同,周邦彦的创作,无论从音律上还是主题上,都严格控制在传统词范围之内。周邦彦生性风流放荡,时常光顾秦楼楚馆,与形形色色的歌妓交往频繁,往往为美艳与声技所倾倒,创作了许多柳欹花亸的艳词,实与柳永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笔记中甚至有许多关于周邦彦与宋徽宗为名妓李师师争风吃醋的故事。周邦彦精通音律,填词按谱,审音用字,十分严格,不仅分平仄,而且严分平、上、去、入四声,使语言的字音高低与曲调旋律节奏的变化完全吻合。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之外,须更味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宜,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邵瑞彭《周词订律序》:“词律之义有二:一为词之音律,一为词之格律。所谓词之音律,如宫调,如旁谱,宋人词集中往往见之,然节奏已亡,铿锵遂失。„„若夫词之格律,本为和勰音律而起,但音律既难臆测,不能不与字句声响间寻其格律。格律止求谐乎喉舌。音律兼求谐乎管弦,世未有喉舌不谐而能谐乎管弦者。„„尝谓词家有美成,犹诗家有少陵,诗律莫细乎杜,词律亦莫细乎周。” 其词集中有很多自度曲,首见于周邦彦词集的曲调有:《蕙兰芳引》、《华胥引》、《塞翁吟》、《浣溪沙慢》、《月下笛》、《玲珑四犯》、《丁香结》、《锁窗寒》、《垂丝钓》、《凤来朝》、《玉团儿》、《青房并蒂莲》、《双头莲》、《隔浦莲》、《一剪梅》、《四园竹》、《解蹀躞》、《红林擒近》、《侧犯》、《大有》、《绕佛阁》、《渡江云》、《玉烛新》、《宴清都》、《庆春宫》、《忆旧游》、《花犯》、《双头莲》、《倒犯》、《氐州第一》、《还京乐》、《绮寮怨》、《丹凤吟》、《六丑》、《瑞龙吟》、《红罗袄》、《解连环》、《大酺》、《烛影摇红》、《西河》、《夜飞鹊》、《拜星月》、《意难忘》、《扫地花》、《粉蝶儿慢》、《万里春》,共计46调。所以龙榆生说:“音律与词情兼美,清真实集词学之大成,宜后世之奉为正宗也。”

南宋陈郁《藏一话腴》:“美成自号清真,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檃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张炎《词源》:“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而于音谱且闲有未谐,可见其难矣。”

沈义父《乐府指迷》:“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而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读得清真词多,觉他人之作,都不十分经意。钩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钩勒便薄,清真愈钩勒愈浑厚。”

刘熙载《艺概》:“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余谓论词莫先论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是以士大夫不肯学之,学之则不知终日意萦何处矣。周美成律最精审,史邦卿句最警炼,然未得为君子之词者,周旨荡而史意贪也。”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诸家所论,未尝专属一人,而求之两宋,惟片玉、梅溪,足以备之。周之胜史,则又在浑之一字,词至于浑而无可复进矣。”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瑞龙吟•章台路》 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兰陵王•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个人认为,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比拟得十分恰当:东坡似太白,天马行空,天才横放;清真似工部,尽善尽美,格律精研。所以今人学写词要学东坡是很难的,应从学习清真词开始,严格按谱填词,殊几可得词之韵味之一二。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槐榆柳 2014年9月10日

附注: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第三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3词的发展(二)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3

词的发展

(二)在词的发展

(一)中,总结了从晚唐至后蜀(836-940年)、从南唐至宋初(937-978年)两个时期词的创作风格。本篇就从第三个时期北宋前期开始。

三、北宋前期

这个时期从北宋建国至宋神宗继位(960-1067年),约一百余年。这一时期可以分为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北宋初50年

这一阶段从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宋真宗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后几年。这一阶段,词并没有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被认为是词坛甚为沉寂的一个时期。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国初平一宇内,法度礼乐,浸复全盛,而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在这四五十年中,作词者寥寥数人,作品仅存33首。其中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林逋等人的词作虽然也有一定的水平,但由于数量稀少、风格平庸,不足与形成鲜明的时代特点。宋初词坛的沉寂是与当时文化大背景分不开的。公元960年,北宋建国,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割据、战乱局面。北宋的统治者从建国之初就采取了崇文抑武的国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相当重视文化的建设。然而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涵育、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苏轼《六一居士集叙》:“宋兴七十馀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祜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所谓“七十馀年”,即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以及仁宗朝的初期。苏轼的“七十馀年”也许稍稍长了些,但宋初50年,其文学成就的确不足以与前代相媲美。历来文学史和词史多把这一时期看作晚唐五代词向宋代词演进的过渡期而忽略。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著有《小畜集》。词仅存《点绛唇》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王弈清《历代词话》称赞此词“清丽可爱”,并因此推崇王禹偁“岂止以诗擅名”。这首词被视为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重要词篇。

《点绛唇·感兴》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别称莱国忠愍公,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他不是词家,但偶有所作,也颇可读。《全宋词》共辑其词4首。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寇准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後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钱惟演(977—1034年),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学能文,是“西昆体”骨干诗人。钱惟演学识渊博,平生著述甚丰,但多已佚失,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遗事》。欧阳修《归田录》记钱惟演所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记载:“作为旧国王孙的钱惟演,一生境遇尚算顺利,到晚年却谪居汉东,眼看行将老死他乡,心情自然是悲凉无限,所撰《玉楼春》词极其凄婉。每逢酒后自歌此曲,往往泪下。”

《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潘阆(?—1009年),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或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今杭州城有“潘阆巷”。宋初著名隐士、文人,性格疏狂,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潘阆与寇准、钱易、王禹偁、林逋、许洞等交游唱和,著《逍遥词》。潘阆诗才不俗,王禹偁《寄潘阆处士》:“烂醉狂歌出上都,秋风时节忆鲈鱼。江城卖药长将鹤,古寺看碑不下驴。一片野心云出岫,几茎吟发雪侵梳。算应冷笑文场客,岁岁求人荐《子虚》。”黄静之在《酒泉子》词跋中云:“潘阆,谪仙人也,放怀湖山,随意吟咏。词翰飘洒,非俗子可仰望。”

《酒泉子·长忆西湖》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浙江大里黄贤村人,或云钱塘人。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弗趋荣利。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

《霜天晓角·冰清霜洁》林逋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二)第二阶段 北宋前期后50年

这一阶段从宋真宗大中祥符末年至宋神宗继位(1067年),约50余年。历经沉寂,在宋词的星河中终于闪现了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宋祁等一批耀眼的明星,宋词也终于迎来了自己蓬勃发展的时期。从词的创作风格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别。

1、对五代词风的因循变革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主要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花间派、南唐词人确立的以小令为主要文体、以柔情为主要题材、以婉丽为主要审美规范的五代词风。当然,他们在继承因循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北宋政治家、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十四岁以神童入试,历任要职,官至集贤殿学士、宰相、兵部尚书,世称晏元献。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胡亦堂所辑《晏元献遗文》。冯煦《蒿庵论词》推晏殊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然而,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其词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表现出对生命的忧思,从而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的风格特征。冯煦《蒿庵论词》: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虞、褚、薛之书,皆出逸少。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刘攽《中山诗话》谓“元献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信然。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堪称千古伯乐。

与晏殊词相比,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呼应。《朝中普·平山堂》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中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真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不像晏殊那么顺利,一生宦海浮沉,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在这类情感的词作方面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欧阳修词在描述传统类型的相思恨别时,能够抒发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有别于五代词倾向贵族化的审美趣味,而更趋近民众化的通俗审美情趣。同时欧阳修借鉴和吸取了民歌“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渔家傲》和《采桑子》系列作品,这也是欧阳修词向通俗化方发展的体现。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本传云:“超然独惊,众莫能及。”独其文乎哉?独其文乎哉?

2、词境的开拓与词实用功能的扩展

以范仲淹、张先为代表,范词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词境的开拓上,而张词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词实用功能的扩展和题序的使用上。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生于河北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县),先世邠州三水(今陕西省旬邑县),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著有《范文正公文集》,词仅存5首。

范仲淹曾与晏殊为同窗,但有着与晏殊、欧阳修不同的人生经历。他有过四年的军旅生活,参与了“庆历新政”,多次因谏被贬,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性格始终未改。这也使他的人生感受和艺术视野与晏、欧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词作的意境上有着迥乎前人的独到之处。著名作品《渔家傲》最具代表性。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意境悲凉、壮阔,从主题、情调方面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欧阳修称《渔家傲》为“穷塞主词”。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苏幕遮》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词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谭评词辨》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王实甫《西厢记》中,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张先(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知县,人称“张安陆”。《古今诗话》中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日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张三影有此得名。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

张先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意象繁富,题材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为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对两宋婉约词影响巨大,也是词由小令向慢词过渡的功臣。清末词论家陈廷焯《词坛丛话》评张子野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白雨斋词话》“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比较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行香子·舞雪歌云》 张先

舞雪歌云,闲谈妆匀。蓝淡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性情,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先从题材上并没有超越传统相思恨别的范围,但他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以前,词因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而只写给歌妓演唱,而张先打破了这种惯例,在文士交往中,也常用词来酬唱赠别,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从而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二是开创了词有题序的先河。他现存165首词,有70多首用了题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而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后来苏轼等人的唱和词作日渐增多,以及词创作中题序的大量使用,便是受到张先的影响和启发。正因如此,张先词才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

3、宋词的重大变化—慢词的创作

主要以柳永为代表,开创了慢词的创作手法。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趣味。此外,还成功运用了铺叙和白描手法,提高了宋词的写实性和表现力,使词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柳永也无可置疑地成为词发展史上标志性人物之一。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世称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以“白衣卿相”自诩。著有《乐章集》,其代表作有 《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宋初,词人擅长的仍是小令。对于慢词,张先17首、晏殊3首、欧阳修13首,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终于使慢词占据了词坛的半壁江山。所以说,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流传极广。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王灼《碧鸡漫志》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都揭示出柳词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近人夏敬观:“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槐榆柳 2014年2月25日

附注: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第四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7词的发展(六)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7

词的发展

(六)宋词发展到南宋中期,出现了辛弃疾、姜夔两个代表性人物,历代文人每每拿此二人与北宋的苏轼、周邦彦相比评。实际上,文学价值的评判标准历来是复杂的,或以纯粹的美学理论为基准,或以阐释人性本质的深浅程度为标杆,或从能否反映时代的本质和精神来考量,如此等等,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绳和范畴。所以,诸如苏词和辛词孰高孰低的一类问题,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糊涂账,不如搁置为妙。况且,这也不是一个甚至连业余爱好者都算不上的人可以来说话的。这里来谈南宋中期词家创作高峰的心得体会,就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母与子》中的一段话来做为开篇:“一切能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时代的本质铸成的,艺术从来不是独自一人进行创作。他在创作中反映了他的同时代人的精神,整整一代人的痛苦、热情和梦想。”这也许是学习南宋词高峰期特点的最佳视角。

六、南宋中期

从公元1163宋孝宗隆兴元年至公元1264宋理宗景定五年,约百余年。这一时段从历史角度讲,其实横跨了南宋中期及部分晚期。但从词的发展脉络来讲,就没有必要再进行细致地划分。南宋在这一百年里,大体是前七十年对金,后三十年对蒙,基本维持了偏安的局面。在这种乱中有稳的局势下,南宋涌现了许多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同时,也迎来了文艺繁荣的复兴时代。南宋时期维持了近百年学派间互争雄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了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可以说,南宋是古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巅峰时期,其中理学思想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家学者。王国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宋词的发展也同样迎来了自己的高峰期,词人数量和作品数量都达到了历史空前的水平。这一时期的词人,基本上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以辛弃疾豪放风格为代表的新体派,另一个是以姜夔婉约风格为代表的传统派。辛词风格与苏轼一脉相承,主题多抒写报国之志与失意之悲,词风以悲慨雄放、沉郁苍凉为主,极富时代特色;陆游、陈亮、刘过、戴复古、刘克庄、孙惟信、陈人杰等风格激越雄壮与辛词相近,都属辛派词人。姜夔在继承周邦彦格律谨严,毕工毕精的同时,对词艺也有进一步的深化,风格上具有清空峭拔、虚灵疏淡的不同特点,从而被奉为雅词典范,成为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词坛领袖;其追随者有吴文英、张炎、周密、王沂孙等人,作词注重格律技巧,词风或凄凉哀怨、或高雅脱俗、或空灵低婉,都属于格律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

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他一生历经起义南归、辗转任职、罢职闲居三个阶段,一直是一个爱国斗士、抗金英雄的角色。由于在政治舞台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把一腔热血都倾洒在词作上。他的作品大都充溢着济世救国的历史责任感,以抒写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英雄形象为主旋律,情感浓烈、理念执着,所以被称为英雄之词、爱国之词。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代表作品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等。

辛词和苏词一样,一直存在着“要非本色”的诟病和争议。从词的本源来看,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苏轼和辛弃疾都属于词坛奇才,苏轼文学修养世所罕匹,他开宗立派的新体词,风格旷达豪放,音律适诵性极强,极具文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辛弃疾以气势作词,慷慨纵横,呼喊出时代心声,极富历史使命感,后来者读其词,也往往被其中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所以,苏辛词的艺术魅力才能历经千年而不衰。《四库总目提要》:“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稼轩求胜于东坡,豪壮或过之,而逊其清超,逊其忠厚。玉田追踪于白石,格调亦近之,而逊其空灵,逊其浑雅。故知东坡、白石具有天授,非人力所可到。” “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苏、辛两家,各自不同。后人无东坡胸襟,又无稼轩气概,漫为规模,适形粗鄙耳。” “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不善学之,流入叫嚣一派,论者遂集矢于稼轩,稼轩不受也。” 刘熙载《词概》:“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傑之词,才子豪傑,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 杨慎《词品》:“近日作词者,惟说周美成、姜尧章,而以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此说固当,盖曲者曲也,固当以委曲为体。然徒狃于风情婉娈,则亦易厌。回视稼轩所作,岂非万古一清风哉。或云周、姜晓音律,自能撰词调,故人尤服之。” 蒋兆兰《词说》:“宋代词家,源出於唐五代,皆以婉约为宗。自东坡以浩瀚之气行之,遂开豪迈一派。南宋辛稼轩,运深沉之思於雄杰之中,遂以苏辛并称。„„嗣兹以降,词家显分两派,学苏辛者所在皆是。” 张炎《词源》“辛稼轩、刘改之作豪气词,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学稼轩,要于豪迈中见精致。近人学稼轩,只学得莽字、粗字,无怪阑入打油恶道。试取辛词读之,岂一味叫嚣者所能望其项踵。稼轩是极有性情人,学稼轩者,胸中须先具一段真气奇气,否则虽纸上奔腾,其中俄空焉,亦萧萧索索如牖下风耳。” 冯煦《蒿庵论词》:“稼轩负高世之才,不可羁勒,能于唐宋诸大家外,别树一帜。自兹以降,词遂有门户、主奴之见。而才气横轶者,群乐其豪纵而效之;乃至里俗浮嚣之子,亦靡不推波助澜,自托辛、刘,以屏蔽其陋;则非稼轩之咎,而不善学者之咎也。”况周颐《蕙风词话》:“情性少,勿学稼轩。非绝顶聪明,勿学梦窗。” “东坡、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初学看之,但得其麤率而已。其实二公不经意处,是真率,非麤率也。余至今未敢学苏、辛也。”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故往往锋颖太露;然其才情富艳,思力果锐,南北两朝,实无其匹,无怪流传之广且欠也。”后人品评大抵如此,不一一赘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通判、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以宝章阁待制致仕。曾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一生创作颇丰,有《陆放翁全集》,其中《渭南文集》50卷(其中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近体诗9138首)、《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其它略,现存词140余首。陆游也是南宋的重要词人,但他对词远不及对诗重视。陆游对词存在认知上的偏差,甚至有鄙视的倾向。他在《长短句自序》(淮南文集卷十四)中写道:“风、雅、颂之后为骚、为赋、为曲、为引、为行、为谣、为歌,千余年后乃有倚声制辞,起于唐之季世,则其变愈薄,可胜叹哉?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不可掩,因书其首,以识吾过。”可以看出他对词的认识和态度。所以,陆游词并没有达到他应有的艺术高度。但陆游才气超然,其词风格多样,既有慷慨雄浑的爱国词,也有清丽缠绵、真挚动人的爱情词和咏物词。因此应在南宋词坛占有一席之地。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而歌之者绝少。”杨慎《词品》:“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刘熙载《艺概》:“陆放翁词,安雅清赡,其尤佳者在苏、秦间。然乏超然之致,天然之韵,是以人得测其所至。” 《四库全书总目》:“平心而论,游之本意,盖欲驿骑于二家之间(按:苏轼、秦观),故奄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

说起陆游词,不能不提起他和表妹唐琬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传说唐琬就是因陆游的一首词郁郁而死的。陆游词的流传或多或少也受此影响。据传,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因陆母原因,被迫与唐琬分离。十余年后,陆游于沈园偶遇唐琬夫妇,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看到后悲伤不已,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此后不久,唐琬便忧郁而死,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刘克庄(1187年—1269年),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是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在辛派词人“三刘”(刘克庄、刘过、刘辰翁)中成就最大。前后多次为官,仕途坎坷,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授龙图阁直学士。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词集名《后村长短句》、《后村别调》,存词260余首

刘克庄继承苏轼、辛弃疾词风,风格偏于清疏狂放。由于一生多数时间被贬斥出守外郡,接触社会面较为广阔,诗歌内容也因此比较丰富。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他的《后村诗话》论诗较能注意联系史事及作者生平,也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诗歌见解。冯煦在《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 毛晋《后村别调跋》:“〈别调〉一卷,大率与稼轩相类,杨升庵谓其壮语足以立懦,余窃谓其雄力足以排奡云。” 张炎《词源》:“潜夫负一代时名,〈别调〉一卷,太约直致近俗,效稼轩而不及者。”胡适《白话文学史》说刘克庄“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

《沁园春•梦孚若》 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淮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姜夔(1154—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过着依赖他人的清客生活。但他品格恬淡清高,受人敬重,杰出的才华,曾得到当时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的推赏。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说》、《续书谱》、《绛帖平》、琴曲《古怨》等,存词80余首。

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词坛领袖,在文学史上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他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很大。姜夔是毕生从事专业创作的大词人,他精通音律,不仅能够按律填词,还能修正旧谱,并且用各种方法创制新曲来填词(自度曲),如《暗香》、《疏影》等。《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旁注工尺,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其词格律严密、用字讲究,风格清空骚雅、意境疏朗开阔。作品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虽然仅有词80余首,但几乎都是严肃认真与精雕细刻的力作,成为许多后来者创作的典范。他作词字字推敲,句句讲求,有时一首词要经过旬月涂改,甚至要经歌妓试唱,音节协婉才能定稿,充分体现了词的传统本色。代表作品有《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扬州慢•淮左名都》等

历代文人对姜夔评价很高。张炎《词源》:“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汪森《词综》序:“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平、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刘熙载《艺概》:“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朱彝尊《词综》序:“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四库全书纲目总要》:“词亦精神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绝一时。”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 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吴文英(约1207—1269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人。南宋词人,精通乐理,能自度新曲。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游踪所至,每有题咏。作品数量丰沃,在南宋词人中仅次于辛弃疾。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有词集《梦窗甲乙丙丁稿》,存词三百四十余首。

吴文英以其哀艳动人的词篇驰名南宋词坛,他主要师承周邦彦,重视格律,重视声情,讲究修辞,善于用典。沈义父曾把他的词法概括为四点:一是协律;二是求雅;三是琢字炼文,含蓄不露;四是力求柔婉,反对狂放。这些概括比较贴合实际,但吴文英作词还有其独特之处:他善于运用虚实转化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梦幻般的词境;他在表现手法上,注重作品的整体性表现效果,敢于打破常态,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之中;他追求语言的生新奇异,密丽深隐,且多用僻典,也因此受到雕绘过甚、堆砌晦涩的诟病。另外他的自度曲《莺啼序》也是词中最长的词调。

对于吴文英的艺术风格,历来评价不一。张炎《词源》:“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尹焕。《中兴以来绝妙好词》:“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 沈义父《乐府指迷》:“梦窗深得清真之妙,其失在用事下语大晦处,人不可晓。” 陈廷棹在《白雨斋词话》:“梦窗精于造句,超逸处,则仙骨珊珊,洗脱凡艳,幽索处,则孤怀耿耿,别缔古欢。” “白石仙品也。东坡神品也,亦仙品也。梦窗逸品也。玉田隽品也。稼轩豪品也。”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反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 “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况周颐《蕙风词话》:“近人学梦窗,辄从密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琱蹙绣,毫无生气也。如何能有魄力,唯厚乃有魄力。梦窗密处易学,厚处难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 《莺啼序•春晚感怀》 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渐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

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躲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浣溪沙•门隔花深旧梦游》 吴文英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贬所。史达祖精通音律,可以自度新曲。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姜夔称其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李贺)之韵”。有《梅溪词》,今存词112首。

史达祖是宋代咏物词的名家。咏物词虽然在周邦彦集中已有,但精雕细琢,刻意研炼,分析入微的,要算姜夔与史达祖。史达祖因为善于用修辞学中的“拟人格”,仿佛把作者的感情注入所咏之物,善于用工笔写金碧山水,能更深入细致地摹写物象,出神入化,所以在咏物词中独树一帜。

《宋史》的观点,多把主张抗敌而失败的韩侂胄定为奸臣,作为堂吏的史达祖,自然在人品上备受贬损,同时他的作品也因此受到牵连。周密《浩然斋雅谈》:“史达祖邦卿,开禧堂吏也。当平原用事时,尽握三省权,一时士大夫无廉耻者,皆趋其门,呼为梅溪先生。韩败,祖亦贬死。善词章,多有脍炙人口者。” 张镃《题梅溪词》:“生之作,辞情俱到,织绡泉底,去尘眼中,妥帖轻圆,特其馀事。至于夺苕艳于春景,起悲音于商素,有瑰奇、警迈、清新、闲婉之长,而无拖荡污淫之失,端可以分镳清真,平睨方回,而纷纷三变行辈,几不足比数。”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梅溪甚有心思,而用笔多涉尖巧,非大方家数,所谓一钩勒即薄者。梅溪词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矣。”清代有对史达祖的过誉之评,近代也有对其过抑之论,均有失当的地方。个人觉得,还是姜夔的评价比较适当:“梅溪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

《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绮罗香•咏春雨》 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槐榆柳 2014年12月8日

附注: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第五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2词的发展(一)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2

词的发展

(一)这里学习有关词的发展知识,主要是根据词在不同时代的创作风格对词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单梳理。从而大致了解词的发展脉络,以便提高自我对词的鉴赏能力。由于词是在晚唐定型,前面内容已在词的起源中总结,所以就这里从晚唐开始。

一、从晚唐至后蜀

这个时期的创作风格因《花间集》的编辑而显得十分清晰明了。这个时期活跃的词人一般称为“花间派词人”,其中以花间派鼻祖温庭筠为代表。《花间集》是后蜀(925-965年)赵崇祚约940年所编辑的一部词集,共10卷,搜录了晚唐(836-907年)至后蜀时期18位词人的作品500首。18位词人分别为晚唐词人温庭筠、皇甫松,五代词人和凝(898-955年),后蜀词人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其中以温庭筠、韦庄最为著名。

这一时期的词风,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写得十分妥帖,“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这一时期的词风由此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文辞细腻、艳丽、精美;二是主题内容多是以描绘闺中妇女的衣着容貌及情感上的合欢离恨、幽怨相思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花间词虽然在内容上为历代文人所诟病,但在词史上却是一块里程碑。《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词集;“花间派”是我国第一个词派;“花间词”规范了词的文学体裁和美学特征,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对宋元明清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更漏子·玉炉香》温庭筠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钟鼓寒》 韦庄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另外,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这样的评论是用“意境说”为标准的,对此我个人不敢苟同。

温庭筠才华横溢,既通晓音律,又诗词兼长。其词作构思精巧,文笔细腻幽长,用辞艳丽精致,声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完善了“倚声填词”的创作体例,不但成为花间派的鼻祖,更是词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二、从南唐至宋初 这个时期与后蜀稍有重叠,而比后蜀稍晚。南唐(937-975年)从建国到灭亡虽然不到四十年,却涌现了可以组成“南唐词派”的三大词人,分别是李璟(中主)、李煜(后主)和冯延巳(大臣)。

这一时期的词风与花间词类似,也是以男女情事为主要题材,总体格调也是柔婉深约,蕴藉含蓄。但南唐词人的眼界比较宽大,抒情时善于融入深沉的人生感慨,开始具有雄奇之美和博大气象。这和三位词人的身份、地位、文学修养和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王国维认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实际上并没有贬低李煜的意思,而是说后主即使国破家亡,其作品依旧国色天香。仔细品读,周济本意应是和王国维一样,都认为李煜水平在温韦之上。所以,一般认为南唐词的成就高于西蜀词。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961年继位,史称李

后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词、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为五代词人之冠,也是宋初婉约派的开山人物。历代文人对后主词推崇备至,沈雄《古今词话》:“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周之琦《词评》:“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李煜(前期作品)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后期作品)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璟(916-961年),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史称南唐中主,好读书,多才艺,和其子李煜均是文学造诣极高的词人。存词仅五首。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冯延巳(903-960年),字正中,一名延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至太子太傅。学问渊博,多才艺,工诗词。词作数量居五代词人之首。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气息浓厚。王国维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二后主词皆在《花间集》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刘熙载在《艺概》中言:“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他不仅开启了南唐词风,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等词家也有比较大的影响。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槐榆柳

2014年1月3日

附注: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下载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4词的发展(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4词的发展(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唐宋词的发展

    唐宋词的发展 第一节 词的起源和发展 一、词的名称、起源 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为它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五代称为曲、曲子词、词等。它在初唐出现,在中唐得......

    唐宋词愁情赏析

    唐宋词愁情分类赏析 唐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数量巨大。在这众多的宋词中,写愁情的词不能不被注意。烦愁、闲愁、旅愁、乡愁及缠绵之愁、无奈之愁,内容从风花雪月、春......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10词牌(一)[五篇范文]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10 词牌(一) 写在前面:很年轻时就喜欢词,那种婉约哀艳的格调契合了许多青春的心绪,传统年代,需要时常克制的萌动也终于能在多愁善感的飘渺中......

    宋词赏析

    宋词精选及译文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宋词赏析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晏殊一生仕宦得意,过着“未尝一日不宴饮”、“亦必以歌乐相......

    宋词赏析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由范仲淹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抒怀词。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

    经典宋词赏析大全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

    唐宋词读后感(推荐)

    婉约之美 豪放之雄 ——浅析唐宋词发展 姓名:程竹仪学号:19111227 学院:信息科技学院班级:信息112班摘要: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唐宋词的两大主要派别。通过浅析婉约派与豪放的发展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