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新基础教育研讨课感悟
听新基础教育研讨课感悟
9月6日,我们太公小学的所有语文老师在录播室听了崔老师和于老师两节新基础教育有关群文阅读的研讨课,听后,对群文阅读课有了更好的了解,知道了“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新基础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而群文阅读就是很好的途径。
两位老师的课,是群文阅读的示范课,体现了新基础教育“教结构,用结构,教方法,用方法”的理念,崔老师针对《秋天的雨》一段,让孩子找出概括这一段意思的句子,学生学会了找“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怎样围绕着“五彩缤纷”来写秋天的雨的。各种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 橙色 ”自读这段话,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为什么?引导着学生说出了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教师总结这种写作方法,围绕中心句,先总后分,具体的写出了秋天的雨的特点“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学会了找中心句,整段内容围绕中心句来写。这个段落的中心句在段首,中心句不一定都在段首。通过三个片段,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的方法获得知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会了找中心句的方法,围绕中心句,采用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后,教师呈现利用所学知识练笔“我很喜欢我的新书包
”给孩子提示从书包的颜色、图案、作用来写。整节课,让孩子学会了,会用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是新基础教育的课堂。于敏老师的课导课就很清晰的让孩子回顾了学习游记《颐和园》《七月的天山》的方法,明确了学习游记的方法,为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打下基础,授课过程中,体现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补充了自己的思维导图。孩子写游记有法可依。
群文阅读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为学生学好语文奠定基础。
第二篇:新生研讨课感悟
新生研讨课感悟
那时的我,还没有褪去高中时的稚气,散着及肩的黑发,穿着松散的外套,一路蹦蹦跳跳,带着满脸的兴奋,跨进了新生研讨课的教室。
那是个周六,清晨的阳光散满教室。温热的光,微凉的风,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同学们笑脸盈盈,纵然来自五湖四海,也丝毫看不出任何的敌视和隔阂。
我是其中的三十三分之一。
刚坐下一会儿的功夫,一个颀长而挺拔的身影就出现在了讲台。他就是我们新生研讨课第一节课的主讲老师——魏学宝。魏老师微微笑着,爽朗的声音传遍了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节课上,魏老师用ppT的形式,为我们简单介绍了这大学四年里将要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老师们。每每介绍到一位老师时,同学们总会发出一声声惊叹。因为怀着期待,所以当出现超过期望值的状况时,才会越发觉得惊喜。我们的老师,正如钻石般光彩夺目,早已超过我们的想象。
逐一认识了老师们,新生研讨课才算正式开始。
半年的时光,终究还是逃不过消逝的命运。就像是沙漏里的沙,终究还是逃不过重力带给它的影响。纵然时光如水,总是无言,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里,阳光明媚,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在这里,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醍醐灌顶,如沐春风。
对于我们的专业,汉语言文学,我有了新的理解。曾经,在报考专业的问题上,我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报的。因此,被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我是很高兴的。那时候,我是很喜欢文学的,尤其喜欢中外名著和青春文学。我也渴望某天能像那些作家们一样,过着写写文字的惬意生活。现在看来,自己那时的想法还真是稚嫩,以为学这个专业就是为了成为作家。直到后来,新生研讨课上,魏学宝老师为我们布置下一个作业,就是把对自己专业感到困惑的问题写下来,然后下节课交给他,他再对问题做一一解答。那次作业,我和室友们都很认真地想了又做了,我们列了一张纸的问题。
一周的时间总是很快,又是一节新生研讨课。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各种困惑在这节课得到了老师的解答。通过这节课,我才认识到,我之前认为这个专业是以培养作家为目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原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具有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听完魏老师的讲解,眼前的浓雾才渐渐散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轮廓才渐渐显现出来。“啊,原来你长这个样子。”
偶尔还是会听到,某个同学对专业的抱怨和不满,而我总是笑而不语。其实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何必羡慕别人故意跟自己过不去呢。记得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先识览·观世》里有过这样一句话:“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望,尚巍巍焉山在其上。”通俗地说来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意思。在没有爬上这座高峰时,从远处望见它,巍峨秀丽。然而,当费尽一番努力爬上山顶时,才发现对面的那座山更美更清秀。爬山是这样,生活是这样,专业也是这样。生活中,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珍惜和抓住现在,就是要活在当下。
新生研讨课上,听过的最多的话便是读书。对于我们这个专业来说,读书那更是尤其重要。以前我是很喜欢读书的,可是自从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我渐渐疏远了纸质的书籍。听完老师们的劝诫,我不由得内心惭愧起来,多久没有认认真真地读一本书了。以后不能再荒废时光了。这便是课上自己内心的一点小小的感悟,正是老师的劝诫让我幡然醒悟。
新生研讨课,到如今早已划上了完美的句号。时光易逝,上课时的那些光景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即便如此,老师们曾经给予的谆谆教导早已被我刻进时光的年轮,永远被我铭记于心。
第三篇:听评课感悟
机械专业专业化听评课感悟
机械数控组张素正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听课制度同样是中职学校传统教学管理制度之一,目前,采用的听课方式包括:推门听课、专题性听课、随堂听课等,应该说,实施听课制度后,学校无论是文化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整体教学业务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为保障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学校专业复杂,学科繁杂,区域内交流机会稀少,如何开展专业化听课是个难题。学校各类科目老师跨专业听课的现象非常突出,语文课老师听机械专业课,财会专业课老师听电子电工课,英语课老师听服装专业课等情况比比皆是,由于听课老师与任课老师专业不同,往往使听课老师根本无法听懂教学内容,用一名老师的话说:“云里雾里,好象是听天书”,这样的听课充其量只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组织等方面对授课者教学作出粗略的评价,而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评价往往不能做到客观。
为此,今后的专业课听课要进行制度上的修改,各类听课组合使用,重点在学科组中进行专题性专业化听课,随堂听课与推门听课则主要侧重于教师教学常规、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考查,通过随堂听课与推门听课提高教师教学常规的执行力,而专题性专业化听课则重在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形成教师专业授课风格,提炼各类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技巧与策略。
第四篇:听“会学式”研讨课感想
听“会学式”研讨课感想
时代发展新型人才,人才培养需要更新的教育理念。为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我校承担了“会学式”研究课题,在一年对课题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研究组在成员们都有很多的想法和经验,在每月的课题研讨会上进行交流。特别是四号在安阳小学原了有关“会学式”的三节研讨课。大家得有和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谈了和自的想法: 这三节课的设计都可以看出是将学生摆在了主体地位,教师由原来的“主演”转变成“导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注重交给学生一些方法,而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更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出问题解决总是的能力培养,而不止停留在学了知识会做题这上点上。学生在积极地思考,教师在巧妙地引导。整修课堂反映出学生想学、乐学,教师喜教、愿教的一种氛围,当然这三节课了有其各自的特点,比如说第一节课,“统计”、教者能够联系实际让学生对统计这一抽象概念,有一个具体的理解,特别是在最后一道练习题中,让学生亲自去调查现场听课教师的月工资情况,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摸得到,看得见,用得着,体验了学有所用的成功快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教者能再有激情一些这节课将更加完美。第二节课“一年级应用题”教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新课与练习惯穿在故事情节中,鼓励学生帮助小熊解决问题,在情境中学会知识,同时了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微机软件设计合理,吸引学生,教师语言干脆,但整节课听下来让人放手还不够大胆,能让学生说的教师有的地方说得过多。第三节课“一位、两位小数认识”复习课,都说复习课难上,更是很少有人把它作为公开课来讲,但曹教师的这节课却令我们大开眼界。人整节课的设计上来看可以用“巧妙”两个字来概括。学生总结这一单元学习了什么,人不同角度说明怎样掌握这些内容的。有从注意易错地方角度来说,有从要领方法角度来说,有举实例分析来说的。每一部分内容都适当加一些练习,既巩固知识,又开阔眼界发展思维,教者还不局限于此,让学生自己出题,并提出出的题要全面要有针对性,并且把每个组出的题展示给全班学生,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沉稳、和蔼,整节课上起来既轻松又扎实。充分体现了由导学到主学这一教学思想。可见教者在平时教学中下了很大功夫,学生平时训练很好。美中不足就是这节课刚开始的时候气氛有点沉,最后能让学生做一下他们自己出的题就更好了。
总之,听了这三节课,大家都觉得“会学式”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方向感。功夫更多要下到常规课的教学中,希望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课题组的成员之间能多交流多学习。
听“会学式”研讨课感想
绿园区正阳小学 2001年12月
第五篇:听绘本研讨课有感
听绘本研讨课有感
周四下午,听了刘洁老师执教《小猪变形记》。这是英国插画家本·科特创作的一本图画书。它向我们讲述的是一只百无聊赖的小猪通过各种办法模仿、体验别的动物的生活,想要从中获得乐趣,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受到另一只猪的启发,才找到了真正属于猪的快乐。绘本运用一种奇妙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只小猪“认识他人、认识自我、理解做自己最快乐”的思想历程。整个故事幽默有趣,使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盲目的模仿别人,做自己,才是最幸福的。由于这本绘本图色鲜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孩子们都很喜欢。
这节课在为孩子创造了宽松的阅读环境后,利用“猜”故事,“说”故事,“编”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以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系列好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直观演示法:教师制作了生动形象的ppt课件,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结合绘本声情并茂的讲故事,这样可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提问法:在活动中,刘老师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跟着教师的提问学生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小猪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变成长颈鹿呢?”等系列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观察法:刘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绘本图画中的小细节感受小猪每一次变形前后的情感变化。从小猪先前的“想到变什么”到“变成什么”再到最后的失败,整个故事从充满激情与希望到变形失败、黯然失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这一特点,孩子们先观察小猪在变成长颈鹿、斑马、大象等动物时的表情,感受并说出小猪变形时内心的激动与欣喜。再观察小猪变形失败后的表现,孩子们就能感受到小猪的“惨不忍睹”,于是对“变成别人并不好”就有比较深切体会了。故事最后,当小猪看到另一只小猪在泥潭中快乐打滚时,才发现做自己才是最开心的,而学生对“做自己最快乐”的感受也就呼之欲出了。
一节绘本课上完了,生动有趣,很有冲击力。这是我第一次听这样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同时留给我的思考还是很多的:绘本到底要带我们的孩子找到什么?是技巧?是知识?是能力?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