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
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
X月X日晚,在我们XX学校举行了一场关于《亲子有效沟通策略》的讲座,主讲人XX老师用丰富的案例,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为我们讲述了如何能够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我收获颇多,获益匪浅。
虽然我还不是个母亲,但是作为一名老师,和孩子的沟通同样重要,听着X老师的讲座,我不禁反思自己平日里沟通的方式和方法,我做到和他们有效的沟通了吗?我们的沟通有效吗?X老师讲到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三个技巧:
1、克制自己的怒火,全神贯注地倾听。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只是面对孩子的很多问题的时候,满身的怒火让自己控制不了,面对孩子不好的行为,气不打一处来,往往在行动上或者语言上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我们忘了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一步,那就是倾听,我们都没有听,孩子也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有辩解的权利,我们就这么主观臆断,把他们的行为扼杀在我们的怒火中。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用哦,恩,啊!……很多时候,孩子在讲的时候,家长根本没有认真在听,很敷衍了事,孩子觉得家长根本是在应付他们,久而久之,孩子将不愿意和家长分享他们的事,那么孩子和家长间将达不到有效的沟通,试问,没有了沟通,人和人将如何交往呢?
3、说出他们的感受。让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于事情的感受,知道他们对于事情是怎么想的。
在和孩子的沟通和培养中,赏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俗话说,赏识不是万能的,但是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没有赏识是万万不能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希望,渴望得到大人们的肯定,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有人能够看到,大家能够表扬他。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喜欢听好话的。有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对孩子说不的时候要远远大于说好的时候,而家长对于孩子的赏识能让孩子感受信心,感受肯定,收获成功。
X老师还指出,赞赏孩子的办法有很多种,不只是一味的说你真棒,你真好。比如孩子主动打扫房间,我们可以说出我们所看到的,房间真干净,床铺的很整齐,书都整齐的摆好了。孩子听到后,知道这是他的劳动成果,可以换种方式来表扬他。同时也可以描述我们的感受,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如看着干净的房间,让人感觉真舒服。对于孩子的评价,不一定只是家长或者直接感受者,可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宣传,让孩子听听其他人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听到他人对他的肯定,他的心里会更加开心。
在讲座的最后,X老师以一个《妈妈的礼物》故事结尾,故事讲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妈妈一直用善意的谎言欺骗着儿子,目的是为了儿子能够不伤心,能够更好的前进。其实,孩子也知道妈妈在欺骗他,但是,妈妈一次又一次的礼物让孩子灰暗的心重燃了希望,让他暗淡的人生有了光彩。记得一个公益广告是这么播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失聪的儿童,爸爸在不厌其烦的教他说话,通过打击地板,触摸声带的震动,各种方式,而孩子哦,哦,啊,啊说话。只到有一天,孩子发出了从他出生以来最动听的声音“爸爸乖”每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是一阵激动。上帝为他按下了静音键,但却给他打开了另一扇窗户。世上没有谁生来就是傻子,只要你肯用心教,用心去沟通,那么你一定能够进入孩子的世界,和他们有效的沟通。
第二篇: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范文
听亲子有效沟通策略讲座体会
X月X日晚,在我们XX学校举行了一场关于《亲子有效沟通策略》的讲座,主讲人XX老师用丰富的案例,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为我们讲述了如何能够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我收获颇多,获益匪浅。
虽然我还不是个母亲,但是作为一名老师,和孩子的沟通同样重要,听着X老师的讲座,我不禁反思自己平日里沟通的方式和方法,我做到和他们有效的沟通了吗?我们的沟通有效吗?X老师讲到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三个技巧:
1、克制自己的怒火,全神贯注地倾听。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只是面对孩子的很多问题的时候,满身的怒火让自己控制不了,面对孩子不好的行为,气不打一处来,往往在行动上或者语言上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我们忘了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一步,那就是倾听,我们都没有听,孩子也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有辩解的权利,我们就这么主观臆断,把他们的行为扼杀在我们的怒火中。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用哦,恩,啊!……很多时候,孩子在讲的时候,家长根本没有认真在听,很敷衍了事,孩子觉得家长根本是在应付他们,久而久之,孩子将不愿意和家长分享他们的事,那么孩子和家长间将达不到有效的沟通,试问,没有了沟通,人和人将如何交往呢?
3、说出他们的感受。让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于事情的感受,知道他们对于事情是怎么想的。
在和孩子的沟通和培养中,赏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俗话说,赏识不是万能的,但是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没有赏识是万万不能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希望,渴望得到大人们的肯定,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有人能够看到,大家能够表扬他。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喜欢听好话的。有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对孩子说不的时候要远远大于说好的时候,而家长对于孩子的赏识能让孩子感受信心,感受肯定,收获成功。
X老师还指出,赞赏孩子的办法有很多种,不只是一味的说你真棒,你真好。比如孩子主动打扫房间,我们可以说出我们所看到的,房间真干净,床铺的很整齐,书都整齐的摆好了。孩子听到后,知道这是他的劳动成果,可以换种方式来表扬他。同时也可以描述我们的感受,如看着干净的房间,让人感觉真舒服。对于孩子的评价,不一定只是家长或者直接感受者,可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宣传,让孩子听听其他人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听到他人对他的肯定,他的心里会更加开心。
在讲座的最后,X老师以一个《妈妈的礼物》故事结尾,故事讲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妈妈一直用善意的谎言欺骗着儿子,目的是为了儿子能够不伤心,能够更好的前进。其实,孩子也知道妈妈在欺骗他,但是,妈妈一次又一次的礼物让孩子灰暗的心重燃了希望,让他暗淡的人生有了光彩。记得一个公益广告是这么播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失聪的儿童,爸爸在不厌其烦的教他说话,通过打击地板,触摸声带的震动,各种方式,而孩子哦,哦,啊,啊说话。只到有一天,孩子发出了从他出生以来最动听的声音“爸爸乖”每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是一阵激动。上帝为他按下了静音键,但却给他打开了另一扇窗户。世上没有谁生来就是傻子,只要你肯用心教,用心去沟通,那么你一定能够进入孩子的世界,和他们有效的沟通。
第三篇:“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讲座体会讲解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讲座体会 2006年12月24日 星期日
今天下午,本人应邀来到瓶窑中学,给高一的部分家长做了一次“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讲座。
说实话,在接受瓶窑中学心理辅导站周韵老师“任务”时,我既担心又兴奋。担心的是自己从来没给高中学生上过课,更何况是他们的家长!兴奋的是能到高中去讲课,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我如实跟周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心情。她说愿意给我打“下手”,需要什么资料会给我提供。为此,她特地跑到我支教的学校来跟我一起商量讲座主题和内容。我非常感动。根据她提供的学生和家长的信息,我们敲定此次讲座的主题从“亲子沟通”入手。我利用晚上几个时间特地查了有关资料,并做了讲课的PPT课件。
我这次讲座的目标定位是:为家长与孩子之间架设一座心灵互通的桥梁。我的开场白: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名家长。今天,我作为一名家长的身份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亲子沟通问题。请问在座的家长:你们是第几次做家长?家长们互相看看,笑着说:“第一次啊!”是啊!我们都是第一次做家长。我作为家长,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经验,于是,从孩子出生起,就自费订阅《中华家教》杂志,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还在“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论坛“家教体会”栏里开了一个专帖叫《与儿子一起成长》。也许大家会觉得奇怪,我们都这么大了,甚至老了,还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吗?是的,我们的身体确实已经是成人了,但每一个人的心灵都需要不断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接下去,我要求每一位家长用一句话介绍自己。很多家长都介绍得非常顺畅,但有一位来自山区的家长不好意思开口,我们鼓励她:“没关系,今天你能在这样的场合说一句话就是一种突破,一种成长。”最后她介绍了自己,我们给了她掌声。„„就这样,在融洽的气氛中开始进入我讲座的主要内容: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是我们最珍贵的情感之一,它无需伪装,无需掩饰,它是我们内心的自然流露。孩子的出生给家带来了欢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许多烦恼。家长和孩子之间会由于沟通问题,产生种种误解和不和谐。请听孩子和家长的心声。
1、孩子们的心声:
(1)、家长总是以为自己是对的,从来不听我们的意见。
(2)、家长总是认为我还是小孩子,对我总是管头管脚,不放心我自己去做什么,我觉得没有自由。
(3)、家长的观念陈旧保守,常常和我意见不一,无法交流。
(4)、家长只关心我的学习,总担心我不努力学习,其实我可以自己管好自己。
(5)、家长对我不信任。总是拿我和过去的人比或者拿我和其他人比。
2、家长的心声:
(1)、我的孩子回到家里总是不和我们交流,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在学校里面怎么样,他的心里想什么?所以我只好猜,有时偷偷去了解他。
(2)、我的孩子已经16岁了,他总说我把他当小孩子,老是不放心他。其实他的确是什么都不会做,言行举止、思维方式都是孩子式的,你叫我怎么放心得下。
(3)、我现在在社会上吃了很多苦,都是因为我没有太多文化,看着周围那些有文化有能力的人轻轻松松过好日子,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能和他们一样,不要象我吃太多的苦,所以我总是要求他努力学习。他说我管得太严,但是只有他现在努力学,将来才可能过得好。如果我还可以再有一次人生,我一定会选择在年轻时吃点苦。
那么如何化解亲子之间的矛盾,实现沟通顺畅呢?根据本人的学习领悟和家教经验,为你提供几招沟通的技巧:
1、倾听。例:一位将要自杀的人“临终”前向朋友“话别”,这位朋友由于善于倾听,最后挽救了这位要自杀的人。
当孩子与你说话时,放下手中的活,眼睛看着他(她),认真地听他(她)讲,并随时给予回应,最好能坐下来听。这样,孩子会觉得你很重视他(她),愿意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
2、澄清。例:一位记者问一个孩子:“假如你和父母乘私人飞机去旅行,途中燃料不够,这时,机舱里只有一个降落伞包,你会怎么做?”孩子说:“我会 2 马上穿上降落伞包跳下去。”大家觉得孩子“自私”。记者追问:“你跳下去后会怎么做?”孩子说:“我去找燃料,回来救爸爸妈妈。”。
有时候孩子说一句话,如果你不能确定他(她)真正的用意,可以问一下:“你刚才说的,是„„这个意思吗?”这样,可以避免误解或曲解孩子善良的用意。
3、换位思考。我拿起一本写有“工作手册”四个字的笔记本给家长看,然后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家长互相看看都说:“一本工作手册呀!”“哦,你们都看到了‘工作手册’四个字,对不对?”我问。家长都点头。我让一位家长上来,站在我的位子上看,问他看到这四个字了吗?他摇头。我问他为什么同样一本笔记本,两次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然后归纳: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因为两次看笔记本的角度不同。换位思考就是要求我们家长有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不是以成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样,能理解孩子的种种“幼稚”。
4、我向信息。例:小英很晚才回家。作为家长你会怎么跟孩子说?
如果你能这样说:“当你夜很深了还没有回來时(澄清事实),我觉得很担心(表明感受),下次如果你迟回來,希望你能打电话给我(提出希望)。”那么孩子会比较愿意接受你的意见。
我讲得差不多的时候,周老师穿插了一个“送礼物”活动:
在沟通上,我们的孩子已经迈出了一步。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准备有一件礼物送给家长。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来品味来自孩子们对我们家长的爱吧!最后在《让爱住我家》音乐声中,结束了愉快的讲座,并出示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家教名言: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家长们满意地谢别了我们。
事后,我与周老师总结经验:总体效果不错,但因为这次活动事先设定的时间是一节课,所以与家长互动的时间和内容比较少。觉得以后搞这样的活动,还可以多一些互动的内容,让家长参与体验的程度更深一些,当然时间也应该相应再增加一些,有些地方还需完善和提高。我们在这次活动中也体验到了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余杭区瓶窑二小 夏雪芳 4
第四篇:亲子沟通体会
孩子,你有一颗玻璃心——与诸位家长分享亲子沟通体会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为难以和孩子沟通而烦恼,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家长与孩子沟通?一般来讲,问题多出在家长身上,因为他们容易陷入以下几种误区,诸如:要么多说少听,在有些家长看来,所谓沟通,只是自己“畅所欲言”,喋喋不休。要么习惯使用“你要……”“你应该……”“你必须……”“你不能……”等强硬措辞。要么漠视孩子自尊和正当要求,重养轻教,在料理生活方面可谓无微不至,而对于学业上的需求,统统看作孩子自己的事,不予支持、合作,令孩子失望,由此对家长不满。当你看过下面的故事,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纯净透明的玻璃心,他们渴望父母理解,愿意与其 作文网 home.sanwen8.cn 交流。以下5个小故事摘自天津科普杂志社副主编、副编审、应用心理学研究员伯镛老师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青春期-健康教育读物——少男少女长大了系列丛书之三《亲情港湾》中的五篇文章。作者均为在读中学生。蒲扇中的爱 许成磊
小时候,每到夏天,天气总是酷热难耐。晚上睡觉时,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周围笼罩着一片热气,好像在蒸笼里一样。不过,我不怕,因为有那把大蒲扇,妈妈手里的大蒲扇。作文
每当晚上睡觉,妈妈都会拿着那把大蒲扇,坐在我床边。一下,两下,三下……不停的挥着,扇子“吱呦,吱呦”赶走了热气,带来了凉风,直到我甜甜地睡去,妈妈才离去。每晚都是这样。有时,我也想为妈妈扇扇,而妈妈总是微笑着推开我的手,让我睡去,从那把大蒲扇中,我感觉到了爱。
后来,家里买了一台电风扇,两个屋子,只有一台,怎么办?那时,我已经长大了些,懂得孝敬父母,于是我提议让爸妈用,妈妈说:“算了,你每天要上学,很是辛苦,学习就要有好的环境,太热怎么能行?还是你用吧,听话。”我拗不过她,只得拿走。但是我的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不知怎么,我的两眼有点湿,在我背过身去拿电扇的时候,我偷偷地抹掉了眼泪。作文
再后来,家里买了空调,在买来之前,我就要求装在爸妈的屋里,然而,在空调买来的那天,放学回家,一台小巧、漂亮的空调还是挂在了我的房间里。它正在工作着,屋里凉快极了。
“妈,怎么……”
妈妈笑着走过来,头上似乎还有些尘土。“唉,这空调你用吧,我们俩有那台电扇就行了。”
我没再多说,心里却特别不是滋味。不想没几天,家里突然停电了,晚上写作业,妈妈又拿着那把蒲扇走了过来,“吱呦,吱呦”,周围立刻变得凉快起来,我十分感动。
到了晚上,我第一个抢到了蒲扇,妈妈刚要说话,我却把她扶到床边,一下,下地扇了起来。妈妈先是一愣,然后慢慢地笑了:“好孩子,我的儿子长大了……” 房间里只有这扇子声,我的爱和妈妈的爱从这声音里出发,传达给对方,之后,又回到了这“吱呦,吱呦”的声音中来,又从这声音中,我感受到了爱。郭宁点评:
母慈子孝寸草报晖
在灿若星辰的诗海里,让我最感动的,不是王昌龄吟唱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刚健豪迈;不是岑参描绘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沉郁苍凉;而是孟郊那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我读到这清新雅致,喷口而出的诗句时,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无比感人的母慈子孝图,深挚的母爱,如同春日阳光沐浴着她的儿女们。对于这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般的儿女,又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诗人用亲切、真淳的语言吟诵出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之美——母爱!因此,从它问世那天起,便引起无数读者、无数儿女的共鸣,千百年间,人们口耳相传,吟咏不衰。由此可见,热爱父母,感激父母,报答父母,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内容,而且每个时代的儿女,都用各自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珍爱与崇敬。在《蒲扇中的爱》这个看似简单平实的 故事中,却能让人感受到亲情力量的震撼。小作者通过母亲摇蒲扇、买电扇、装空调以及由于一次偶然的断电事故致使空调无法转动,母亲不得不重新拿起蒲扇,直至长大的儿子为躺在床上的母亲摇蒲扇等细节的描述,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温馨从容的母慈子孝图。亲情无价 封晔
亲情是一种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人间处处有亲情。我们的生活中更是少不了亲情,有了亲情才有我们温馨的家庭,惟有亲情能让我们更加幸福地生活。
“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词,但是又有几个人认真地理解这个词?“父母”象征着什么?我认为父母象征着爱,象征着一种无私的爱,这种爱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的身边,一分一秒都没有间断过,它无声无息地伴随着我们成长,伴随着我们度过每一天。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一天早晨我起得很早,妈妈为了给我做早点,和我起得一样早。我对妈妈说:“我不饿,今天不吃早点。” 可是,妈妈却坚持要给我做早点,并且给我讲了一大堆道理:“早上不吃早点不好,会缺少很多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对身体不好,而且上午上课的时候会很饿的。”
我听得有些烦了,不但没有听妈妈的劝说,而且比刚才更加坚定地对妈妈说:“我真的不饿,不吃了,别做了,做好了我也不吃!” 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还在一直忙着给我做早点。过了一会儿,妈妈把热好的牛奶和面包放在了桌子上,对我说: “吃一点儿吧!”
“不吃,我走了。”我连看都没看一眼,背起了书包,走出了家门。在学校上了两节课后,我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忽然想起了早晨妈妈给我做的早点。早知道听妈妈的吃一点儿,现在就不会这么饿了,我有点后悔了。我只想到了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妈妈的感受。妈妈为了我起得这么早,为我做好了早点,我却一口也没吃就走了。她会怎么想,妈妈一定会很生气,很难过。
晚上放学后,我回到家,妈妈问我:“早上没吃早点饿不饿?”
“不饿。”我回答说。妈妈还在为我着想,她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在关心我。她好不容易才做好的早点,我一口都没吃,她却一点都不计较,只关心我饿不饿。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一直都在想着我。这种亲情是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替代的。
还有一次,快期末考试了,我每天晚上都会在家里认真地复习功课到很晚。爸爸妈妈怕打扰我复习功课,每天晚上都不在家,都会到外面去,直到很晚才回来,他们回来的时候,我也快复习完了。我对他们说:“爸,妈,其实你们每天晚上不用出去,你们在家不会打扰到我学习的。”
“我们还是出去吧,我们两个人在家里就算再小心也会发出声音的,一定会打扰到你学习的。”
“没关系,我把我房间的门关上就行了,你们不会打扰到我的。”我不想爸爸妈妈为了我每天晚上不在家,每天晚上都要到外面去。所以,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妈妈终于答应我,以后晚上不出去了。可是,不出去是不出去了,他们每天在家都会小心翼翼的,尽量不发出一点声音。他们什么也不干,不开电脑,也不看电视。只要是我在学习的时候,家里就格外的安静。为了给我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父母想尽了一切办法,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这些年来父母一直在关心、照顾着我,处处为我着想,他们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不求回报的。他们做的每一件事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做的这些事让我感动,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无私的父爱与母爱。郭宁点评:
母亲的关爱在升腾的热气中凝固 我有早起的习惯,早早出来走到一处里较家远的街心公园散步,在通往公园的街道上,不断张望道路两旁楼房窗子里射出来的灯光,心想亮灯的窗子一定是厨房,一定是比孩子起的更早的母亲为孩子做早点。这是我们这座城市乃至全国的第一道光景。母亲的殷切希望在升腾的热气中凝固,这便是本文小作者给本文的启示。亲情——无需解释 章熠凡
人的一生会被很多种感情包围,而亲情算是其中不平凡的一个。每个人对亲情的理解都不一样,有人说它是温馨的,有人说它是令人震撼的,也有人说它是一种束缚,对于我,亲情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感动。
寒假期间,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采访身边的党员,并写一篇记录。按照我的习惯,这类作业往往要拖到最后一天写,这次也不例外。我的采访对象是爸爸,但他对此毫不理会,让我自己编。开学的前一天,我就坐在电脑前苦思冥想,可想了半天也只有两三句。于是,我就想请妈妈来帮忙(妈妈也是党员)。第一次,喊了很多遍,她才不耐烦地走了过来,简单地敷衍了几句。当我再次请求帮助时,连妈妈都不再理会我了。那一刻,我有了一种不被重视,不被尊重的感觉,也有点讨厌妈妈。
求助妈妈不行,我又给爸爸打电话,听到的无非是一些“忙着呢,回来再说之类”打发的话,鼻子一酸,没说再见,就把电话重重的挂了。从放电话的地方回到电脑前,距离很近,但步子很重,眼睛模糊。
客厅里的电视声在那一个下午变得很聒噪,正如我的心情。本想忍住心中的不满,但还是发泄了出来。大步走到卧室门前,手握住门框,将所有的怨气、伤心集中在手上,“咣”的一声关上了门。
接下来的时间过得快,也过得慢。妈妈走过来,那脚步声中明显带有不满,生气地对我说:“干吗这么使劲关门?” “我烦。” “烦什么?”
“烦电视的声音。”这不是我心里的真实想法,妈妈也知道。
妈妈出了门,理所当然没有叫上我,也没有跟我说去哪里。我独自一人呆在屋里,这间住了六年的房子,第一次显得这么空旷,也显得有些陌生。
5点钟左右,我给妈妈打了个电话,电话中无休止的“嘟……嘟……”声令我失望,但也有一点高兴。因为就算接了电话,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一刻,感到一些后悔了,是为当时的冲动,也是觉得自己的嘴太笨了。事后回想起来,如果那通电话通了,也许是充满浓浓的火药味,或者是我在哭着向妈妈道歉。
6点多钟,妈妈回来了,没有按门铃,拿钥匙开的门。那顿晚饭仍是妈妈做的,但吃起来却没有了往日的香甜,甚至有一点难以下咽。晚饭后,照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但是,我们之间却没有一句话,直到睡觉。
转天就开学了,每天早晨妈妈都要骑车送我到车站,那天也同样如此。不同的是,在车子颠簸的时候,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搂住妈妈。在开学后的两三天里,我开始问妈妈一些诸如“明天吃什么早点”、“明天温度多少”之类的问题,很明显,这是我向妈妈求和的表现。第四天。我和妈妈之间的话就渐多了。慢慢的,我们心中的那片阴云不知不觉地散去了。
直到现在,对于这件事,我也没向妈妈解释什么,也没有道歉。但是,妈妈早就宽容地原谅了我。这就是亲情。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在这期间,亲情一直伴随着我们。而当亲情出现问题时,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体内流动的血就会无形地溶到一起,幻化成美丽的彩虹…… 郭宁点评:谅解无需赘言 小作者的经验幼稚得令人可笑,真实得令人信服。她的故事反映出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所特有的心理矛盾特征,即心理断乳与希望从精神上学习上得到父母支持与保护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小作者为了完成作业,想得到父母帮助,当父母不能按照她的意愿提供帮助时,她便大发雷霆,摔门而去。可贵的是,小作者的母亲很冷静,既不迁就也不对峙,而像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安排家务,烧制晚餐,给孩子留有沉淀反思的空间,让她自然感悟,慢慢想通。并由此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熟。山水家情 在人们漫长的情感生活中,有些爱,宁可稀少,不可缺少,因为那是我们情感的源头。
然而,在我们的身边,虽没有像这故事一样令人感动的事发生。但在你身边,你可否感受到过同样的温暖?仔细体会,你会发现温暖其实就在你身边。
小时候,每当我走出校门,总能见到父亲推着那辆熟悉的单车,静静地等候着我。坐上父亲的单车,我总是兴高采烈地叙说着学校一天里发生的事。偶尔累了,便依靠在父亲的后背上,父亲的背,高大、温暖,就像那大山一样。自己的感觉,只是亲切。父亲也偶尔会问问我的学习状况,但总是一笔带过——父亲就是这样,不善言语,却外冷内热。
父爱如山,父爱更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点点滴滴:在我进入考场时,父亲总是给我投去信任的目光;在我考试失意时,父亲总会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表示安慰;在我遇到生活困难的时候,父亲总是在一旁默默地支持我……父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看着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便鼓起了前进的勇气,给予了我信心;有时,父亲那严厉的目光使我慑服;有时,父亲也眯着眼睛望着我,幽深的目光中流露出了期待的神情。同时,父亲更支撑着我们的家,支撑着这一个温磬的小世界。父亲,是那高耸入云、又十分亲近的山。
如果说父亲是山,那母亲呢?自然,母爱如水。
在我生病发烧时,即使在那寒风刺骨的冬天,在那夜晚极黑的时候,母亲也会抱着我,匆忙地赶赴医院。那时,雪下得正紧,北风像刀一样割向母亲的脸颊。冻僵的手指抹过的不知道是雪水还是泪水。而我却被母亲用衣服紧紧地包裹在里面。手中还有着温暖的水瓶。母亲的关怀无微不至,如水一般细致入微,怀中幼年的我,能听见母亲劳累的喘息声与外面的北风交杂在一起。在这样的天气下,母亲却毫无怨言,正如同这样一段话:
“母亲生儿疼儿恩情最大,有时怒斥孩儿亦是出于好意。……
若孩儿孝敬,愿讲善法,为母亲的岂有不欢喜之理? 孩儿拥有的„智慧‟财富,为母亲的能否分得少许?”
母亲的爱像水一样细腻,又像日光一样温暖。母爱是无私的,在旁边默默无闻、不图回报地奉献着。母亲的关心,也在于点滴之间,在于那些不被发现的小事上:在你上学即将出门时,母亲经常会帮你做好早点;在有难题困扰我时,母亲总会送上一杯热茶让我提神;在出外游玩时,母亲总不会忘记叮嘱你一句“诸事小心”……呜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总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当父母每天面对孩子,孩子每天面对父母时,总有着一种温磬的感觉。梁实秋先生说过:维护人类生命之最大的、最原始的、最美妙的和最神秘的力量莫过于父母的爱!的确,父母的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是不可替代的。让我们记住身边的每一件充满着亲情的大事小事,感受父母的爱!郭宁点评:风中剪影 凡是读过《背影》的人,都会被朱自清所描绘的父子深情所感动。人们说,那是离乱社会父辈与子辈为了生计与求学不得不天各一方的惜别之情。其实,不只在离乱年代,即使在和平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父子深情。试想,哪位父母没有在校门伫立、仰头张望、期盼孩子拥出校门?扑将而来的经历,哪个孩子没有被父母热切期盼的幸福?感谢小作者将这一幅寻常小景凝聚笔端,呈现在我们面前。让那些仍在校门等待孩子的父母和被父母等待的孩子感悟幸福。让那些不再于校门等待孩子的父母和已经长大早已离开小学、中学的孩子回味幸福。
第五篇:亲子沟通讲座文字稿
亲子沟通的技巧
——走进孩子心灵,促进亲子沟通
各位家长,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兴与各位家长共同分享亲子沟通的技巧这一话题,在讲主要内容之前,我预设了几个问题,不知在座的各位家长,你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遇到过没有?比如说:孩子不听话,有逆反心理,有没有这个现象?(有!)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没有这个现象?(有!)孩子喜欢看电视玩手机,有没有这个现象?(有!)好!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你们都怎么解决?(让家长自由发言,可以点
一、两个表现活跃的家长,让其简单回答,家长的答案五花八门,不外乎:讲道理,打一顿,关起来等)
我想了解一下,我们讲道理或者打一顿,或者其它的什么方法,有没有效果,问题有没有解决?(没有!)也就是说我们通常都是用一些没有效果的方法与孩子沟通。
有的父母说,我们是爱孩子的,有时候说话是过激了一点,但我们也是为了他好,我们相信他会理解的。我们冷静地想一想,孩子会理解吗?其实这只是我们做父母的一厢情愿。父母爱孩子天下所有人都相信,只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你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一个高中生在一篇作文中写有这样一段话:“我感觉我的爸爸妈妈要求太高了,无论我怎样努力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总是挑剔我、批评我、训斥我、讽刺我、打击我,还说这都是对我的爱,如果他们爱是这种方式的话,我宁愿不要这种爱。
几乎所有做父母的都会遇到一个现象: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就有逆反的心理了,那说明你们的问题现在已经出现了,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现在很听话,没有逆反心理,你也不用沾沾自喜,孩子5、6岁没有逆反心理,并不保证7、8没有,7、8岁没有并不保证12、13岁没有,12、13岁没有并不保证17、8岁没有,17、8岁没有并不保证20多岁没有。如果我们招集1000个家长开讨论会,这1000个家长中有幼儿园的家长,有
小学生的家长,有中学生的家长,有大学生的家长,大家共同讨论孩子的逆反心理现象,我们一定会发现,幼儿园的家长说孩子有逆反心理,小学生家长说孩子存在逆反心理,中学生家长说孩子存在逆反心理,大学生家长也说孩子有逆反心理,最后的结论是,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
孩子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产生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原因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父母不知道怎么去与孩子沟通,不知道沟通需要技巧的。
在学习与孩子沟通技巧前,我们有必要认识沟通的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是对孩子行为的描述;第二个是问题的归属。
行为的描述有两个关键词:行为 感觉
凡是看得见,听得到的是——行为,比如我班杨建瑶小朋友数学配对,宋小左在给娃娃穿衣服,武宇轩和郑舒丹在合作玩走迷宫,小朋友们在娃娃家玩耍等等;有几句话是做父母的常说的,“我的孩子很任性、很淘气”“我的孩子总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我的孩子很听话,很讨人喜欢”等等,这些就是我们做父母的感觉,是对孩子的评价。
我们做父母的能帮助孩子改变的是他的行为,可是我们在描述孩子行为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孩子的行为,说的是自己的感觉,对孩子的判断。我们不断地强调自己的感觉,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负面评价,指责、训斥、辱骂,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产生永久性的伤害。比如:孩子早上起床,不愿意自己穿衣裳,要你给他穿,你耐着性子给他穿好了,他又要你给他洗脸,你耐着性子给他洗好了,吃早饭时他又让你给他拿碗,好!你又做了,吃完早饭,他也不收拾自己的碗筷,这时候,你终于忍不住了,你会怎么说?试试看,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就这么干,你会怎么说?(家长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你怎么这么懒!”会不会这样说?会!请问你是在说孩子的行为还是在说自己的感觉?你是说的自己的感觉,我们换一种说法来看看,“早上起床你不愿意自己穿衣服,让妈妈帮你穿,还让妈妈给你洗脸,拿碗,收拾筷子,妈妈很生气,因为我有很多自己的事情不能做,上班时间也会受影响”。如果你是孩子,听了刚才那句话“你怎么这么懒!”和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哪种说法更容易让你愿意改
变自己的行为?所以当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帮孩子改变的是他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就不会只强调自己的感觉,那什么又是感觉? 不会再去向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就不会再去消极地评价孩子、打骂孩子、训斥孩子,就不会再去伤害孩子,当我们弄清了什么是行为的时候,我们就清除了孩子沟通中的第一座大山,破除了亲子沟通中的第一团迷雾。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个核心问题:问题的归属,也就是问题在谁,或者说谁有问题,当我们没有弄清楚谁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去解决问题。
我们这里说谁有问题并不是说谁错了,而是说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谁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说明谁有问题。比方说:你的孩子用一支彩色画笔在家里的沙发上、窗帘上、墙壁上乱写乱画。大家说这是谁的问题?父母的问题!父母需要保持家里的窗帘、沙发、墙壁的整洁,如果被画得乱七八糟,还得要花费时间去洗、去擦,这让父母心理不舒服,对不对?当孩子的行为妨碍了父母的需求,给父母造成了不舒服的感觉,让父母产生情绪、困扰,我们说,父母有了问题。
孩子在窗帘、沙发上画画时候心里会不会难过,不会!他在墙上画的时候,会不会痛苦?不会!他心里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他有什么问题?相反,窗帘上画个唐老鸭,沙发上画个米老鼠,墙上画了个长颈鹿,他画的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所以说不是孩子的问题。
再比如孩子对你说:“小明打我还抢走了我的玩具,小明是个大坏蛋。”你们认为这是谁的问题?很显然是孩子的问题,孩子被欺侮,需求被剥夺,心里委屈,有不舒服的感觉,他有情绪,所以我们说,孩子有了问题。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往往不是缺少好的方法,而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弄清楚到底是谁有问题。
当孩子有了问题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怎么办?比方说:孩子对你说:“小明是个坏蛋,他朝我脸上洒水,还把我的书也弄湿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当你听到孩子这么说,你怎样
回应孩子的话?你会怎么说?(让家长自由发言,并提示家长:如果在平时,你会用什么方式与孩子沟通?你会用什么语气什么表情与孩子讲话?一定要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配合老师的讲座掩藏自己的真实面目。)以下是家长可能出现的回应方式:
1、“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他,打人可不对。”
2、“以后不要再和他一块玩。”
3、“没关系,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
4、“小明是和你闹着玩的,不要计较。”
5、“小明是你很好的朋友,要学会原谅他。”
好!我发现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反应,我们对这些反应方式进行归纳分类之后就会发现,总共可分为12种不同的类型,这12种反应方式被称为亲子沟通的大绊脚石,其中任何一种绊脚石都会阻碍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这12种绊脚石又是我们做父母的经常运用的(这里有张图)大家把自己刚才的反应方式对照一下,看看你是属于其中的哪一种。
1、命令、指示:你朝他脸上洒水,把他的书也弄湿。
2、威胁、警告:你要是跟别人打架,别怪我不客气。
3、表扬、赞美: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很好地解决这件事。
4、安慰、同情:同学之间洒点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用计较;书不就是湿了一点点吗?也不影响,算了,搞好同学关系是很重要的。
5、教训、说教:你们是同学,你应该原谅他,不应该打架。
6、建议、忠告:你跟老师说,让老师批评他。
7、询问、调查:他用什么水洒的?卫生不卫生?书弄湿了多少?还能不能用?他有没有向你道歉?
8、说服、辩驳:水洒在脸上让头脑更清醒,书弄湿了,还
可以晒干,没有必要去揍人家。
9、贴标签、评判:你是个没有脑子的人,就知道打架,从来不想想怎么去解决问题。
10、转移、退缩:过去的事就算了,别再想它了,还是想想怎么完成你的作业吧。
11、分析、解释:他把水洒到你脸上,可能是跟你开玩笑,他跟你开玩笑,说明你们的关系很好;把书弄湿可能是玩笑开得有些过火,也许他内心也很愧疚。
12、辱骂、讽刺:打架是野蛮的表现,没有教养的人才会靠拳头解决问题。
这12个沟通障碍我们几乎天天在用,让我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恶化,结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父母说话,孩子越来越认为父母不理解他,越来越疏远父母,越来越逆反,我们做父母的无论如何,都要好好了解这12个沟通障碍。
有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这12种回答类型都成了沟通中的绊脚石?象警告、威胁、侮辱、讽刺这些回答方式是绊脚石还可以理解一些,为什么连指导、建议、询问甚至赞美也都成了绊脚石了呢?
我们刚才讲过,当孩子有了问题时,他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当孩子处在这样一种情绪状态下,他的心理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只要想一想自己就知道了,比如我有了烦恼在向你(挑一位家长)倾诉时,我需要你的指导吗?难道我不知道怎么去做吗?我需要你的安慰吗?难道我的心灵真的那么脆弱吗?我需要你的赞美吗?难道我没有自己的价值感吗?我需要你的命令、警告、说教、批评、讽刺、分析等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吗?你只不过是我的好朋友,我也只不过向你说说而已,你只要好好听就行,如果我说的反而不如你说的多,我就不想再给你说了,当孩子有问题向父母诉说时,他是在表达一种情绪,这时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呢?
大家请注意,这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对他的情绪给予回应,回应的方法就是积极倾听的技巧,也就是说,当孩子有问题 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积极倾听,积极倾听不是简单地听,是要听懂孩子的情绪,并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到他的话你听懂了,你理解了,只有这样他才感觉到跟你说话能够被关注、被接纳,能有安全感。
我们来看看如何运用积极倾听来回应孩子抢不到气球的问题。孩子说:“刚才我和他们一块玩抢气球,我总是抢不到。”孩子这样说,只是在表达一种失望的情绪,并不是真的希望现在手里就有气球玩。我们怎么回应?(可以让家长尝试回答)我们可以这样说:“你也很想玩气球,总是抢不到让你很失望。”这样说的时候,孩子立刻会感到他被理解了,他的情绪被接纳了。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例子,孩子说:“小明打我,还抢走了我的玩具,小明是个大坏蛋。”现在我们知道怎样与孩子沟通了吧?怎么回应?(可以让家长尝试回答)我们可以这样说:“小明打你,还抢走了你的玩具,让你很气愤,你不喜欢小明这样对待你。”
有的家长可能会想,怎么能这样说话?孩子的问题不是还是没有解决吗?各位家长,我们用积极倾听是在理解,接纳,同理孩子的情绪,情绪是一种能量,当孩子的这种能量被理解接纳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感,安全感,孩子会有足够的能力智慧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向父母诉说,是表达情绪,不是在向父母请求解决问题,父母就没有必要再插手帮助了,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特别痛爱我的孩子,我非要帮助他不可,如果你要真的帮助孩子,那就采用最好的帮助方式,大家知道最好的帮助方式是什么吗?(让家长略作思考)是不帮助!把解决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让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当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起来了,他以后就再也不会依赖父母了,这才是真正的爱。下面请家长看一段视频《醒来》。
看了视频,我们大家有何感想呢?当父母有问题的时候,不妨让我们试试以下技巧:
1、和孩子产生共鸣。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鸣。当孩子给你说一件事的时候,放下手机,离开电视,停下家务,认真听,用全神贯注的倾听来代替心不在焉。只有让
孩子知长在真正的听他说,亲子沟通他才会更愿意把自己的困难、感受告诉家长。
2、不打断孩子。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做到只参与,不,先让孩子说完。一方面表示了家长的关心,另一方面能不打断孩子,让孩子在叙述的过程中,自己整理思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3、别否定孩子。孩子难过,你说别难过;孩子哭,你说别哭了;孩子紧张,你说别紧张......奇怪的是,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不管我们的态度多好,孩子也只会也来越难过,慢慢的,孩子难过了也不想给你说。
4、不解释。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的接受现实。
其实比语言和倾听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
最后祝愿在座的所有父母都能与孩子和谐相处,让开心、快乐、幸福充满家庭,亲子沟通的技巧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一班:田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