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

时间:2019-05-12 16:5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

第一篇: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

比字句教案

一、教学对象: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

二、教学内容:本课型教学内容以讲解“比”字句的语法点为主,并辅以课文《今天冷还是昨天冷》加以理解。

1、掌握词语:习惯、凉、低、容易、油腻

2、掌握语法:“比”字句

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及语法,理解透彻。

2、能够掌握课文重点内容,并能够复述课文。

3、在给定素材的情况下,学生能够仿课文写作

(二)重点目标

充分理解并掌握语法点,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方法:

主要按照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原则来进行。归纳法:先举出课文中的一些例子,在总结语法规则。化繁为简的解释法:比较句的格式用公式表述。练习方法:机械性练习、交际性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答总结法】

A:杰克:你今天几点起床的?答:8点 杰克:你昨天几点起床的?答:7点 那我们总结出:他今天比昨天起床晚。B:迈克:你多高?答:180cm 迈克:他多高?答:185cm 那我们总结出:他比你矮。

C:马里:今天多少度?答:零下10度

马里:昨天多少度?答:零下20度 那我们总结出:昨天比今天冷。

大家注意我刚刚总结的这三句话,它们中都有一个“比”字,而且每句话都表明比较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一下“比”字句。

(二)课文学习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带有“比”字的句子:

1、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多了。

2、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10℃。

3、现在觉得比昨天好点儿了。

(三)语法点讲解

我们管这一类的句子叫“比”字句,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比”字句的基本句型:

1、A比B+形容词

2、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第一类比字句是可以和其他句子相互转换的,如: A比B+形容词←→A没有B+形容词/B没有A+形容词

(四)练习语法点 I、连词成句

1、苹果、好吃、桔子、比

2、太阳、地球、的、大、体积、的、比、体积

3、这本书、厚、比、书、那本

4、洞庭湖、一点儿、小、面积、的、比、青海湖

5、大多了、伊藤、李五轮、比

6、金、五岁、歌博特、小、比 II、句型转换

1、今天没有昨天冷。(转换成“比”字句)

2、我比她学习好。(转换成普通句式)

3、汉族人口比满族的多。(转换成普通句式)

4、中国的领土面积没有俄罗斯的大。(转换成“比”字句)Ⅲ、选择题

1、他()李强高一点儿。

高 不多 矮 比

2、哈里的中文()他说的好

比 没有 可能 确实

3、她的衣服()我的漂亮。

没有 比较 一点儿 的多

4、今天比昨天_____________。

A.热极了 B.热得很 C.热得多 D.很热

5、儿子_____________爸爸长得差不多一样高。A.比 B.像 C.跟 D.有

6、我打篮球_____________。

A.不如他打得那么不好 B.不如他那么打得好 C.不如他打得那么好 D.不如他那么打得不好

7、经过锻炼,_____________。

A.他一天比一天跑得快多了 B.他一天比一天跑得快了 C.一天比一天他跑得快了 D.他跑得快一天比一天了

8、这个城市的人口_____________。

A.不比上海的那么多 B.比上海的那么不多 C.有上海的那么一样多 D.没有上海的那么多 Ⅳ、修改病句

1、北京的水果比广州的很贵。

2、我的汉语比他说的不好。

3、他的书法好一点儿比他哥哥的。

4、上海比沈阳没有繁华的多。

5、坐飞机没有坐船快的多。

6、这块布没有那块布长十公分。

7、我比你英语说得非常流利。

第二篇:比字句教案

语法:“比”字句教案

教学对象:汉语中级留学生(泰国)教师:郝雲鹏 课时:十五分钟

教材:《汉语教程》,杨寄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解“比”字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进而理解课文《北京比上海大吧》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点及特别是比字句,理解透彻

2、能够掌握课文重点内容,运用简单的比字句

三、教学重难点:

在交际中正确使用“比”字句

四、教学方法:

主要按照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原则来进行。归纳法:先举出课文中的一些例子,再总结语法规则。化繁为简的解释法:比较句的格式用公式表述。练习方法:机械性练习、交际性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课堂问好,从“骑车比开车快”的玩笑开始。

2、让学生找出文中带“比”字的句子,将这些句子抄写下来。

(二)具体教学

1、展示出文中的出现的“比”字句:(1)北京比上海大吧?

(2)上海没有北京大,不过人口比北京多。(3)上海比过去变得更漂亮了。

(4)上海的冬天是不是比北京暖和一点儿?——上海不一定比北京暖和。(5)上海的气温比北京高得多。

2、讲解句型 1.A比B +形容词

(1)A比B+副词+形容词

的错句分析 2.A比B +动词+宾语

(1)顺带复习重点词“更”的用法

(2)动词后如果接状态补语,“比”可以放在动词前,也可以放在补语前。

3.事物比较的程度可以用“A比B+形容词+‘多了’‘得多’‘一点儿’‘一些’”来表达。

4“比”的否定

直接告诉学生“比”的否定是“没有”,尤其在书面语中,不是“不比”。“不比”只用在不同意对方的说话时才用,侧重于口语中。如: A:我看你比麦克高。

B:我不必他高。我们俩差不多高。

第三篇: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现代汉语中关于“比”字句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研究“比”字句习得和教学的还很少。且大都只是对汉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特别是研究结果与教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一、“比”字句本体研究概述

“比”字句,其特征是含有形式化的标记“比”,最早可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关于“比”字句》。八十年代,明确为“比”字句下定义的是殷志平,他在《“比”字句浅论》一文的开头说:“‘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吕叔湘(1942)曾指出,两件事情必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能有比较关系。“比”字句就是对两件东西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表示前者胜过后者。丁声树(1979)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比’字句的说法是程度差别,‘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1.句法层面

殷志平(1987)指出,“比”字句由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构成。被比较的事物是比较项,比较的内容是比较点,比较点的程度量值是比较值。刘月华(2001)将“比”字句分为两类,(一)A(主语)+比B(状语)+谓语,在这一类中她详细分析了可以充当谓语的词或短语的词性,指出作为比较方面的谓语可以是:(1)形容词充任;(2)“有”+抽象名词;(3)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4)一般动词,前面带“早”、“晚”、“先”、“后”、“难”、“好(易)”、“多”、“少”等状语;(5)一般动词,后面有形容词充任的情态补语时,形容词之后还可以有“一点儿’,、“一些”、“多”、“得多”等;(6)能愿动词+动词;(7)表示增加或减少,提高或降低之类意义的动词。

(二)主语+A比B(状语)+谓语,这一类“比”字句往往用来表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处所情况有所不同或者表示程度差别的累进。

刘月华(2001)指出,一般来说,“比”前后的词,词性是相同的,“比”前后的短语内部结构是相同的。如果“比”前后的词语中有相同的部分,为了语言的简练,可以省略,(多数情况是在“比”后的成分中省略),省略的原则以不改变原句句义为准。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省略中心语;

(二)省略中心语与结构助词“的”;

(三)省略定语;

(四)省略定语和中心语中的相同部分;

(五)省略主谓短语中的谓语或主语

(六)“A比B”作状语时,一般省略“比”前成分A;

(七)A、B两项都是动词短语或都是形容词短语,即使有相同成分,也大多不省略。

任海波(1987)系统地分析了现代汉语“比’,字句结论项的类型。他把结论项分为AP、VP、AV、NP四大类型,AP结论项谓词只包含形容词,VP结论项谓词只包含动词,AV结论项谓词既有形容词又有动词,NP结论项以名词短语(包括名词)为被修饰成分。并且给出每一种结论项的不同组合形式,共计十三种,而这十三种里面的每一种几乎都有几种不同的情形。造成这么多不同的组合形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程度副词、助动词、数量短语、动词宾语以及“了”等与结论项的不同组合造成的。比如:AP后出现数量短语或表示数量的形容词可以看作一种组合形式,而这种组合形式又可以有几种情形:

(一)AP后可以只出现数量短语,比如:这妹崽比姓侯的大一些;

(二)“了”和“出”可以交替出现在AP和数量短语之间,如:他比过去胖了一些;

(三)数量短语后面可以出现NP,如:与其说他别人多一分天分不如说他比别人更多两分努力。

2.语义层面

从语义上看,比字句包含六个成分: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点,比较词“比”字,比较属性和比较量差。六成分中,比较主体(记作X),和比较客体(记作Y)称为比较对象,比较属性和比较量差组成比较结果项(记作Z)。

马真(1986)研究了“比”字句内“比较项Y”的替换规律。她重点谈现代汉语中的一种“比”字句N1的N+比+N2的N+VP(N表示名词性成分,VP表示谓词性成分)例如:(1)他的马比你的马跑得快。(2)他的脾气比你的脾气好。(3)他的马比你的马多。(4)他的父亲比你的父亲健谈。这种“比”字句中的比较项“N2的N”,有的只能为“N2的”替换,如例(1);有的则不能为“N2的”替换,只能为N2替换,如例(2)有的既能为“N2的”替换,也能为N2替换,如例(3);有的既不能为“N2的”替换,也不能为N2替换,如例(4)。造成种种不同替换的因素有五个,(一)N1/N2跟N的语义关系;

(二)NI/N2及N的性质;

(三)VP的情况;

(四)社会心理;

(五)句子重音。其中因素

(三)(四)

(五)对替换的影响只是局部的,而因素

(一)(二)对替换的影响则是全局的。

徐燕青(1996)分析了“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她认为对“不比”句各种语义的形成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句外的和句内的两个方面。句外因素主要是上下文的提示,而句内因素则包括

(一)“不比”句所包含的心理因素;

(二)“不比”句某种意义的特定的表现形式;

(三)“不比”句本身的某些附加成分;

(四)比较对象和比较结果的性质;

(五)“不比”句所属的类型。进而她将“不比”句的语义类型一共划分为六种:

(一)“不比”句的意思是“A跟B一样X”;

(二)“不比”句的意思是“A跟B一样X,甚至比B更X”;

(三)“不比”句的意思是“A没有/不如B—X”;

(四)“不比”句的意思是“A比B— X”;

(五)“不比”句的意思是“A跟B差不多X”;

(六)“不比”句的意思是“A跟B不一样”或“A不能跟B相比”。她试图通过大量“不比”句的用例,对整个“不比”句系统的实际意义作出尽可能全面的考察,以期得出比较完整客观的结论。

3.语用层面

王媛(2010)对“比”字句的预设进行分析,认为首先, 简单“比”字句通常都有存在预设和事实预设, 这是“比”字句所能触发的最基本的预设。因为“比”的作用是介出比较对象, 即与事。它的这种作用必然会引起相应的存在预设或事实预设。其次, 性质(或程度)预设不是“比”字句必然引起的预设。简单“比”字句中这类预设的触发受到很多的限制条件:一是比较结果W 要有主观评价性;二是W 和Y(D)的感情色彩不能抵触;三是性质(或程度)预设有双向选择的可能性和交际中的心理倾向性。而“更”类程度副词对性质(或程度)预设的触发则是绝对的,并且是正向的。第三,影响“比”字句预设分析的主要是Y、D、W 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周小兵(1994)对“比”字句否定式的语用也进行了分析。他将“比”字句否定式分为四类:

(一)A+不+比+B+VP;

(二)A+不+比+B+VP+数量;

(三)A+比+B+不+VP;

(四)A+比+B+VP+不+数量。根据分析,他认为

(一)式不是一般的句子否定,而是话语否认,其特点是:A.从功能上看,是用来否认或反驳别人的话语;B.从形式上看,要受语境的限制,很少单独成句,一般用于后续句,不用于始发句。说话人发出

(一)句式时,一般都有一个预设,即:有人认为A比BVP。

(二)式也是话语否认,也有一个预设,但跟

(一)式有三点不同:A.预设和否定话语不同,(二)式的预设是:照理说A比B•VP•很多,否认的话语是:A比B•VP•很多;B.否定焦点不同;C.两种句式的含义不同。

(三)式与

(一)式也有三点区别:A.预设不同,(三)式的预设是B不VP;B.否定类型不同;C.句子的蕴涵不同。

(四)式与

(一)式的区别在于:A.预设不同,(四)式的预设是A比B•VP;B.否定类型不同;C.否定范围不同。可见,句子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区别,通过不同形式的否定表达出来。

吴福祥(2004)研究了“X不比Y·Z”的语用功能,他认为“X不比Y·Z”是一种反预期结构式,其语用功能是表达反预期的话语信息。反预期体现的是说话人的视点或态度,是语言主观性的表现,因此“X不比Y·Z”本质上是一种表达主观性的结构式。话语中语言成分所传达的信息可以分为“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和“中性信息”三类。“不比”句可以体现三种反预期类型:

(一)与受话人的预期相反,其功能是对受话人持有的某种看法、意见进行否认或辩驳。

(二)与说话者自己的预期相反,说话人原先对某一事态持有某种预期,但后来发现事实与其预期相反。

(三)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在此基础上,他讨论了“X不比Y·Z”和“X没有Y·Z”话语功能的差别,他认为“没有”句是对“X比Y·Z”这一差比命题的否定,而“不比”句是对某种预期的否定。

二、对外汉语“比”字句研究现状

“比”字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备受对外汉语教学界关注,随着八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比分析理论、偏误理论和中介语理论的引入、发展和应用,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比”字研究逐渐增加,研究者们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从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习得顺序及语法点排序等方面对比较句进行了探讨。但相对于现代汉语本体研究说,这类有针对性的研究还比较少。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比较句的研究,附带讨论了作为比较句重要句式之一的“比”字句。(乔燕妮,2010)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比”字句的研究,同时也是本文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留学生“比”字句的使用情况

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有很大的不同;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受母语或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在目的语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偏误。学习外语的人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从整体上说,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外语的标准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即我们所说的“偏误”。乔燕妮(2010)总结留学生在“比”字句用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这样几类:

1.误加 “比”字句谓语形容词前后常可带表示程度或数量的成分,如“更”、“一些”等。我们知道,“比”字句中的形容词不能受“很”、“非常”等副词修饰。留学生没有这种语感,就会出现Y后加“很、十分、非常”等程度副词。如:他的嗓子比我的十分好。

2.搭配偏误

“比”字句常用形容词作谓语,因为留学生词汇有限,或者是学过的词语没有真正掌握,在考察其“比”字句用例时,我们发现有些句子谓语形容词与比较项搭配不合适。如:他的考试成绩比我想象的更快。

3.误用

有时候留学生在本不需要使用比字句的场合用了比字句,因而造成偏误。如:我觉得对这问题的好解决办法是改变,比现在的交通道路大。这句话不需要使用“比”字句,可以简单地改成“我觉得对这问题的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宽道路”。

4.语序偏误

“比”字句的基本格式是“N1+比+N2+VP”,但是有的留学生由于受母语或其他语言负迁移的影响,将顺序颠倒,写成“N1+VP+比+N2”格式。如:在我的国家会汉语的人容易找工作比不会汉语的人。

5.“不”字错位

“比” 字句的否定形式有多种。语法学界一般的观点认为,“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是在“比”前加“不”。有些留学生在运用时把“不„„”放在“比„„”之后,如:北京的夏天比上海不凉快。

根据陈珺、周小兵(2005)的研究,有关“比”字句语法点的排序为: 1.A比B +形容词:他比我高。

2.A比B +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宾语:他比我喜欢你。/他比我能吃。3.A比B +动词+程度补语:他比我跑得快。/他跑得比我快。

4.A比B +动+宾+动+程度补语:他比我唱歌唱得好。/他唱歌比我唱得好。5.A比B +形容词+精确数量补语:他比我高三厘米。6.A比B +形容词+模糊数量补语(一些、得多、多了、很多):他比我高一点儿。

7.A比B +提高类动词+数量宾语:今年的产量比去年提高了一倍。8.A比B +多/少/早/晚+动词+数量补语:他比我早来三分钟。9.含“更、还、再”的比字句:她妹妹比她更漂亮。10.没有比⋯⋯更⋯⋯的:没有比他更狡猾的了。11.不比:他也并不比你能干。

12.比不上:北京的环境比不上上海(那么好)。13.主语+“一量词+比+一量词+形容词/动词”:这里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14.A比B还B(名词):你真是比诸葛亮还诸葛亮。

王茂林(2005)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实验室收集的“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选取了大约30万字的材料进行考察,得到“比”字作介词的用例264个。对其进行了偏误分析,发现发现留学生在“比”字句用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这样几类:A.误加(30例);B.搭配偏误(23例);C.误用(13例);D.语序偏误(6例);E.“不比”句偏误(2例);F.其他(4例)。

代雪曦(2006)从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提取“比”字句571条,以偏误在句中发生的位置归类,辅之以从形式语法角度对偏误分类。各类型偏误数量和占总数百分比分别为:比较点(17,7.8%);比较项(50,22.8%);比较方式(33,15.1%);结论项(119,54.3%)。

综合二人的研究,从句式角度切入,发现句式5在使用中有过度泛化的现象;句式2出现频率较低。王茂林(2005)认为这与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有很大关系,代雪曦(2006)则进一步提出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简化原则”,力求简便和“回避策略”造成的。

四、对外汉语“比”字句教学

鲁健骥早在1992年就提出教学上的失误是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在《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专门讨论了这一问题。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是第二语言教学四大环节中的中心环节。而“课堂教学的总的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大纲和教材对于实现课堂教学总目标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就将通过考察“比”字句相关内容在大纲中的分布和在教材中的体现,讨论对外汉语“比”字句的课堂教学,并着重对初级阶段的“比”字句教学提出我们的看法。

1.大纲方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语法大纲部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语法项目表》和《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中,“比”字句教学都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部分,各大纲对“比”字句语法点的选择和编排相差不大。在句式8、9、10的编排上,句式8在《进修大纲》初级二阶段,而在《专业大纲》中为中级阶段,句式8较为复杂,在认知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放在中级阶段更合适。对于句式9和10,陈珺、周小兵(2005)指出,对于涉及到语境因素、语用条件比较复杂的项目,如“不比”、“含‘更、还、再’的“比”字句,不能只考虑形式上的相关性,在初级阶段追求大而全,一并出齐,而应放在较后阶段,等学生积累了一定语感后再出现。”因此我们认为句式10应安排在中级阶段教学。

2.教材方面

《汉语教程》在一课之内安排了“比”字句几乎所有句式,分别为句式1、2、3、4、6、7和句式9、10共八种句式。而《初级汉语课本》则是在四课中安排了句式1、3、5、6和8共五种句式。相比起来,《教程》更重视语法点的系统性,但是对外国人的语法教学台中市系统性,追求大而全,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而《课本》则简化了语法项目,只选择最基础的形式,更能减轻学习者在初级阶段的负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对语法点的解释上,《课本》减少了许多语法术语,又能把语法点说清楚。

3.教师方面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课堂教学采取何种模式,讲解具体语法点时采用何种技巧,以及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方面,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处理的问题。对“比”字句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语法点展示、语法点解释和语法点联系三个环节。

语法点的处理上应该深化、细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只注重形式、忽略语义、语用造成的偏误很多,因此,教学应从意义到形式再到语用。最后,教师应该对偏误进行预测、分析、引导,根据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减少偏误的发生。

4.小结

从对大纲和教材的考察来看,“比”字句的教学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中、高级阶段的相关语法项目很少,有的大纲或教材则干脆没有。在初级阶段,受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限制,讲解的只是“比”字句最基本的句法形式、语义要求和语用预设。初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受到局限,且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的语法量大、集中、重现率低。中级阶段的教学又出现脱节的话,就会导致学习者在运用时出现回生,以致在中级阶段乃至高级阶段还出现一些在初级阶段就有的偏误。因此,“比”字句句式中某些相对复杂的句式如句式七、八等应放在中级阶段进行讲解。且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一些基本句式在中级阶段应有复现,并对语义、语用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另外还有一些句式如“X比Y还Y”等具有修辞功能,应放在高级阶段教学。这样可以避免“比”字句的学习在初级阶段后就停滞不前,促进学习者最终习得“比”字句。正确运用“比”字句必须以对语义要求和句法限制的掌握为基础。而如何使语言在日常交际中正确、得体,离不开对语用环境的认识。(代雪曦,2006)

五、结语

对外汉语“比”字句的教学是句法、语义、语用教学相结合的一个过程。三个平面理论不仅在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中也有其意义和价值。

本文从本体研究、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比”字句对外汉语语法及教学进行了综述和研究,由于本体基础和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很多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设想之上,难免有失偏颇。

参考文献: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年 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 任海波《现代汉语“比”字句结论项的类型》,《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4期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商务印书馆,1942年 殷志平《“比”字句浅论》《汉语学习》,1987年第4期 殷志平《X比Y还w的两种功能》,《中国语文》,1995年第2期 马真《“比”字句内比较项的替换规律试探》,1986年《中国语文》第21期徐燕青《“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

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 王媛《“比”字句的预设分析》,《语文学刊》,2010年第11期 周小兵《“比”字句否定式的语用分析》,《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61年 许国萍《“比”字句研究综述》,《汉语学习》,1996年第6期 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

代雪曦《对外汉语“比”字句的学与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6年

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王茂林《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陈珺、周小兵《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乔燕妮《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字句》,《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第9期

杨德峰《初级汉语教材语法点确定、编排中存在的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2期

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第二册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鲁健骥主编《初级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语法项目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杨寄洲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一),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第四篇:比字句的教学教案

比字句的教学教案

一、课型:初级汉语语法课

二、教学对象: 零起点

三、教学内容:比字句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个基本句型: “NP1+比+NP2+adj”

“NP1+没有(不比)+NP2+adj” “NP1+比+NP2+数补短语”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比”字句的学习,掌握其语义特征、句式特点、准确用法,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能够自然流利地使用“比”字句描述自己的家乡和中国的差别。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运用句型: “NP1+比+NP2+adj”

“NP1+没有(不比)+NP2+adj” “NP1+比+NP2+数补短语”

2.了解“没有”、“不”的使用位置

3.结合“比”字句的教学,能够比较“比”字句中两个“NP”的不同。

六、教学方法:

1.按照先引入再操练的顺序,讲解三个基本句型。2.运用直观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3.设计互动形式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4.设计趣味联系和游戏,在娱乐中熟练运用“比”字句。

七、教具准备:

1.实物类:苹果、核桃、铅笔、圆珠笔 2.媒体类:老师提前录制的视频和拍的照片。

八、教学时间:总时长:40分钟

1.复习:5分钟 2.引入:12分钟 3.操练:10分钟 4.练习:10分钟 5.总结:3分钟

九、教学步骤

(一)复习(5分钟)

PPT展示几组反义词,每组配上图片和拼音 大小、多少、长短、轻重、高矮、贵便宜、冷热

(二)引入1

1.看实物回答问题

大小—— 苹果、核桃;高矮—— 老师、宋云颢;多少—— 铅笔、圆珠笔

例子一:

(1)动作:分别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核桃

(2)问题:“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哪一个大”

“这两个不一样,我们可以怎么说”

(3)老师提问,学生逐个造句

如果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可继续教学;

(用比字句继续,没有比字句可以说“我们还可以用新的句子说”)

如果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老师说“这些句子都不合适”老师给出正确答案。(4)句子展示:“苹果比核桃大”

(5)让大家重复正确句子(集体朗读)(老师领读)例子二:

(1)动作:让宋云颢同学上讲台进行比较

(2)问题: “老师和宋云颢谁高”“用比字句怎么说”(ppt展示上一个句子)(3)老师点名提问“他怎么说的”“我们一起说”(4)句子展示:“宋云颢比老师高”(5)让大家重复这个正确句子。(老师领读)例子三:

(1)动作:分别拿起一把铅笔果和一个圆珠笔

(2)问题:“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哪个多”“用比字句,我们怎么说”(3)句子展示:“铅笔比圆珠笔多”(4)让大家重复这个正确句子 2.总结:

(1)重复引入的三个例句,引导学生总结句型

“苹果比核桃大” “宋云颢比老师高” “铅笔比圆珠笔多”

(2)展示句型,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分别标明比字句的组成部分:(公式和例句)

“A比B+adj”

(三)操练1

(4分钟)1.看图说比字句(注意:适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语音 词汇等)

第一组:

(1)展示图片,提问:

“这件衣服多少钱” “那件衣服多少钱?”(2)点名,哪一个贵用比字句怎么说—他怎么说的—大家一起说。

总结句子:“这件衣服比那件衣服贵”

(3)老师领读一遍正确句子。第二组:

(1)展示图片,提问:

“海南的温度是多少” “哈尔滨的温度是多少”(2)点名,哪一个热,用比字句怎么说—他怎么说的—大家一起说。总结句子:“海南比哈尔滨热”(3)老师领读一遍正确句子。第三组:

(1)展示图片,提问:

“这是什么”—老师的头发 “那是什么”—某某的头发(2)点名,谁的头发的长,用比字句怎么说—他怎么说的—大家一起说。总结句子:“老师的头发比某某的头发长”(3)老师领读一遍正确句子。

2.总结操练的三个例句 “A比B+adj”(公式和例句)

“这件衣服比那件衣服贵” “海南比哈尔滨热” “老师的头发比某某的头发长”

(四)引入2

(4分钟)1.同学们,(ppt展示)“海南比哈尔滨热”那“哈尔滨比海南——冷”,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呢?——哈尔滨没有海南热

“这件衣服比那件衣服贵”—那件衣服比这件衣服便宜—那件衣服没有这件衣服贵 “海南比哈尔滨热”—哈尔滨比海南冷—哈尔滨没有海南热

“老师的头发比某某的头发长”—某某的头发比老师的头发短—某某的头发没有老师的头发长

2.总结:

(1)重复引入的三个例句,引导学生总结句型

“那件衣服没有这件衣服贵” “哈尔滨没有海南热” “某某的头发没有老师的头发长”(2)展示句型,“A+没有+B+adj” 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分别标明字比句的组成部分:

(图片展示比较区别)

“A+比+B+adj” “苹果比核桃大” “宋云颢比老师高” “铅笔比圆珠笔多”

“A+没有+B+adj” “核桃没有苹果大”“老师没有宋云颢高”“圆珠笔没有铅笔多”(3)重点说明没有的位置。

(五)操练2

(4分钟)1.看图用比字句说话 ppt展示“A+没有+B+adj”

(1)小草没有树高(图片)(2)面包没有火腿重(天平)(3)火车没有飞机快(图片)

(六)引入3:

(4分钟)1.图片展示

例子一:

(1)西瓜(+价格)——苹果(+价格)

(2)问题:“西瓜多少钱”“苹果多少钱”“哪一个贵”“贵多少?”“用比字句怎么说”(3)老师提问,学生逐个造句

(4)句子展示: “西瓜比苹果贵三块钱”

(5)让大家重复正确句子(集体朗读)例子二:

(1)妹妹(+年龄)——哥哥(+年龄)(2)问题:“妹妹几岁”“ 哥哥几岁”“谁大?”“大多少?”“用比字句怎么说”(3)老师提问,学生逐个造句

(4)句子展示:“ 哥哥比妹妹大五岁”(5)让大家重复这个正确句子。

例子三:

(1)今天(+温度)——昨天(+温度)

(2)问题:“今天多少度?”“昨天呢?”“那一天高”“高多少?”(3)老师提问,学生逐个造句

(4)句子展示:“今天比昨天高X度”(5)让大家重复这个正确句子 2.总结:

(1)重复引入的三个例句,引导学生总结句型

“西瓜比苹果贵三块钱” “ 哥哥比妹妹大五岁”

“今天比昨天高X度”(2)展示句型,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分别标比把字句的组成部分:(公式和例句)

“A+比+B+adj+数量短语”

(七)操练3:

(4分钟)1.根据所给的词造句(比/没有)(展示三个公式)(1)他的手机 我的手机 新/旧(2)冬天 夏天 冷/热(3)暑假 寒假 长/短(4)这个箱子 那个箱子 轻/重(5)图书馆 商场 安静

(八)做游戏 “我是播报员”

(6分钟)1.准备:天气预报的视频 2.练习目的:(1)一个讲一个做(既锻炼口语,又锻炼听力)(2)学生自己造句(增强趣味性)(3)增强了全班参与度 3.练习流程:

(1)ppt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城市(2)教师示范,让同学理解游戏规则:(3)给时间两两讨论:两分钟(4)操练

(九)小结

(3分钟)1.复习所学语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2.总结句型,(如,哪一个长——长多少)“A比B+adj” “A没有B+adj” “A比B+adj+数量短语”

(十)作业

1.比较自己的家乡和中国的不同

第五篇:“比”字句教学

案例编号:TC-0534

浏览次数:15

案例名称:比较句的教学——“比”字比较句

案例作者:黄一苇

学校名称: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

教学对象中文水平:零起点

教学对象背景说明:社区成员

教学环境: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母语环境)

案例内容主题:教学法;;;

适用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案例;课程设计案例;;;

案例简介:

由于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主要是以中老年学生为主,而且一周一般只有一次课,所以教学中,循序渐进、适当重复、反复讲解非常重要。有些老年人容易前学后忘记,所以通过适当重复帮助他们记忆;有些日本学生即使不明白也不会直接说,所以反复讲解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选用身边的材料做例子,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例句和例句结构,用图片做练习,扫除了学生造句时的紧张心理。

案例入库时间:2012/3/1 0:00:00

案例正文:

2010年9月起我在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工作,担任的课程层级多、课型多。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主要面对社会招生,学生以中老年为主,因此与一般的学校教学不同,教学速度不宜偏快,同时需要多练习,以巩固教学要点。

日本学生学习汉语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阅读能力较强,听说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其学习,同时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提高听说能力。

我院当前汉语初级阶段教学使用的教材是《长城汉语》(北语版)和《综合教程2》(上外版),比较句是初级阶段中比较常用也比较重要的语法点,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联系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句的用法。因为我院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基本使用全汉语教学,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点。

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都会遇到比较句。在日语中,有相近的表达结构,“AはBより„„”结构,因此对学生来说,理解句型并不难,但是要正确使用仍然需要较多练习。

第一部分:讲解最基本的“比”字句

在讲解该语法点时,可先从我们身边的事物开始举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我选择的第一组例子是“西瓜和苹果”。在一般情况下,西瓜一定比苹果大,因此不会让学生产生误解。教学中可使用图片或者教师在黑板上简单绘画。我的经验是教师直接绘画的课堂效果较好,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如果老师画得好,能吸引学生注意,学生会十分尊敬老师;如果老师画得不是很好,学生一般也会善意地笑一笑,这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习的紧张感。讲解时,先给出两句描写西瓜和苹果的基本句子:

西瓜很大。苹果不太大。

同时问学生:“哪一个大?”学生一定会回答:“西瓜大。”然后再写一句句子:

西瓜比苹果大。

再指着这句句子问一遍学生:“哪一个大?”学生一般也能回答出:“西瓜大”。此时需要在例句上做上标记:

西瓜比苹果大。

以此告诉学生“大”指的是“西瓜”,借由易于理解的例句形式帮学生大致了解“比”字比较句的结构关系。

第一个例句之后,第二个例句选用同学们可以参与的例子。在同学中选择两位身高差别较明显的同学,最好是一男一女,以防同性别的学生之间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请两位同学起立,帮助老师上课。问一下他们大概的身高,在黑板上写下基本句:

同学A身高1.76米,同学B身高1.60米。

同时问学生:“哪一位同学高?”这个问题的作用第一,然学生听到形容词“高”,以便以后造句,第二,为说出比字句做准备。学生一般都可以说出:“同学A高。”随后,指着刚才做过标记的“西瓜比苹果大。”问学生:“用‘比’怎么说?”在思考后,会有一些学生回答出正确的句子,此时可将正确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西瓜”句的下面)并做标记:

同学A比同学B高。

通过上述两句例句,学生应该基本能了解简单比字句的结构关系了。此时需要在黑板上给出比字句的结构并做标记:

A + 比 + B + 形容词(怎么样)

结合之前的例句,再强调一下A和形容词的关系。

完成基本结构的讲解后,给学生一组练习,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比字句说一说,老师听各组同学的练习,及时予以指导。此时例句的内容可以离生活比较远,让学生自己考虑一下。

练习:北京今天最高气温0度,海口今天最高气温26度。

长江有6397千米(公里)长,黄河有5464千米(公里)长。

第三大楼有32层,第一大楼有11层。(本孔院位于第三大楼。)

这时一般学生都可以按照正确的语序进行比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日语的影响,有时候学生会不小心说出一个“は”,另外学生在自己说比字句时,对选择哪个形容词会有一些疑虑,这时需要老师给予提示。最后需要请几位同学说一下答案。

第二部分:表示具体差异

学完最简单的比字句后,要进入相对复杂的表示具体差异的比字句教学。之前学习简单比字句时给过学生几句练习,这几句练习中都涉及到具体的差异,所以在讲解具体差异时,首先用这几句句子做例句。先把原句中的差异计算出来:

例句: 北京今天最高气温0度,海口今天最高气温26度。(26-0=26)

长江有6397千米(公里)长,黄河有5464千米(公里)长。(6397-5464=933)

第三大楼有32层,第一大楼有11层。(32-11=21)

给出第一个例子的比字句:

北京今天的最高气温比海口的低。

再给出表示具体差异的比字句,并作记号:

北京今天的最高气温比比海口的低26度。

在给出该句例句后,问学生,“4度”应该在什么地方?一般学生能够回答出在“高”的后面。随后,可请同学说出后两个例子的具体差异比较。完成上述练习后,老师给出表示具体差异比字句的格式,并作记号:

A + 比 + B + 怎么样 + 具体差异

随后结合之前的例句再做讲解。

第三部分:表示差异大小的“比”字句

学完表示具体差异的比字句后,要进入相对复杂的表示差别程度的比字句教学。选用例句仍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我们选择两组物品,第一组是西瓜和苹果,第二组是红苹果和黄苹果(在黑板上画的时候选择彩色粉笔,红苹果画得略大一些)。分别问学生:“哪一个大?”并要求学生用“比”回答。一般学生可以较自然地说出答案,然后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西瓜比苹果大。红苹果比黄苹果大。

随后再问学生:“西瓜和苹果的大小区别大吗?”因为“区别”是新HSK4级词汇,可能学生不太明白,可以再问:“它们的大小有一点儿不一样还是很不一样?”,一般学生都能说出两组之间的区别,然后在刚才的句子后面加上“得多”、“多了”、“一点儿”,并做标记。

西瓜比苹果大多了。西瓜比苹果大得多。红苹果比黄苹果大一点儿。

通过上述三句句子,可以告诉学生,如果差异很大可以在形容词后加上“多了”、“得多”,如果差异不太大,可以再形容词后加上“一点儿”。然后问学生:“前面和第一种比字句一样吗?”学生一般能够回答出“一样”。随后给出表示差异大小的比字句形式,并做标记:

A + 比 + B + 怎么样 + 多了/得多/一点儿

结合刚才的例句,再强调一下句子的结构。

完成结构讲解后,给学生一组练习,请学生两人一组说一说,老师一边听给予指导。

练习:北京今天的最高气温0度,大阪今天的最高气温4度。

黄浦江有114千米(公里)长,长江有6397千米(公里)长。

我今年25岁,我的表弟今年3岁。

第三大楼有32层,第一大楼有11层。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会用错“一点儿”的位置,有些学生会在“得多”后带出一个“了”,另外在形容词的原则上也会有些差错,比如比较气温时,有些学生会用到“冷”、“热”,而正确情况下应该说“高”、“低”。最后老师要结合大家的错误,再次强调一下句子的结构和常见的问题。

“比”字比较句的第一部分大致讲解结束后,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用比字句造句。

左边这幢楼400米。

右边这幢楼500米。

男孩儿1.30米。

女孩儿1.20米。

北京今天0°C。

上海今天4°C。

在下课前,最后再向学生重复几句典型例句,要求学生记住,下周听写(听写的句子完全不改动例句,主要为了让学生熟悉典型例句。):

1)西瓜比苹果大。

2)长江比黄浦江长多了。

3)第三大楼比第一大楼高21层。

对于程度差异的比较,具体程度先讲还是程度大小先讲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不一定只限于先具体后程度。“西瓜、苹果”因为代表一大类物品,可以不用确指形式。但这对教学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如果使用“这只苹果”、“那个西瓜”可能更好一些,但是在最初的讲解时,就有些麻烦。如何选择也是一个问题。

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主要面向社会招生,学员的平均年龄偏大,因此教学中需要缓慢讲解,逐步引导。选择的词汇和例句内容应尽量简单、便于理解。比字句的结构和内容并不难理解,但对于形容词的选择、程度差异的位置等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对于差异大小和具体差异的教学,孰先孰后可以讨论。

我觉得课文讲解尽量放慢,对句子结构的解释可以多说几遍,用图示指导。不同类型的比字句,讲解语法时,可以尽量使用相同或类似的例句,便于学生理解内容。在练习时,可以使用图片,当学生选择形容词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及时予以帮助。看图做练习时要注意,比较的事物应该是确定的。学生在这一点上常常出现问题,所以看图练习的图片边上,可以故意写上“一支笔”、“一本本子”等不确定的形式,在学生回答时,强调应该转换成确定的形式“这支笔”、“我的本子”等等。这样做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熟悉物品对应的量词。

下载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

    “把”字句 1. “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

    比字句 语法理论教学教案

    比字句 语法理论教学教案 语法:“比”字句教案 课时:1课时(20分钟)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以讲解“比”字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为主。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比字句的基本结构......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示范教案(精选5篇)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www.xiexiebang.com 把字句教学示范教案 授课:刘希明老师(北京语言大学) 一、复习(一)听课文,回答问题 (二)师慢速读,师生问答; (三)师正常速度读,学生复述。 二、学习......

    “比”字句研究综述

    八十年代以来“比”字句句法、语义、语用的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宋华 学号:200402008 摘要:本文对八、九十年代学者们对“比”字句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句法、语义、语法......

    把字句 教案

    小组成员:宋云颢杨历艳周秋晗 公翠云 松泳隆汰 把字句的教学教案 一、课型:初级汉语语法课 二、教学对象:18-34岁 零起点 三、教学内容:把字句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个基本句型: “S......

    被字句教案

    留学生汉语语法课教案 “被字句” 一、教学时长:一课时(45分钟) 二、教学对象:汉语初级阶段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被字句”造句,指导学生能够自......

    汉语把字句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1

    《汉语把字句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 【摘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本文主要总结了把字句的普遍特点,列举了前人在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外汉语教案

    课文原文 (一) “.苹果多少钱一斤?”2.“便宜点儿,行吗?” (二 )(珍妮在市场买水果) 卖水果的人:你好,买什么?珍妮:我买苹果,多少钱一斤? 卖水果的人:两块五一斤.珍妮:草莓呢? 卖水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