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文档资料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看过《水浒传》这本书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我,为什么喜欢他?
(二)揭示课题,解题。1. 板书课题,读题。
2. 解释题意:“教头”是什么样的人?林教头指谁?
(三)初读课文。1. 自学课文。2. 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词正音。
发配
理睬
骗
恼恨 劈头
满面羞惭
押解
禁军
掂量
木枷
一锭
归还
踉跄(2)生字词释意。
发配
理睬
骗
恼恨
劈头
满面羞惭
押解
禁军
掂量
木枷
一锭
归还
踉跄
款待
陷害
较量
寻思
依附草木(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动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2至7自段)3. 课文可以分成几段?(三段)
4. 请你按初次见面_初次次手_再次交手把第二段分为三层。第一层(2、3);第二层(4_6);第三层(7)。
(五)练习写字。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林冲、洪教头各有什么个性?
2. 课文的重点是哪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哪几层?
(二)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1.读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课文是运用哪些语句来表现的?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感悟。3. 讨论交流:
(1)林冲的“谦虚忍让”。
①第三自然段写了林冲的三次谦让,林冲是在什么情况下谦让?(第一次林冲刚看到洪教头,寻思是柴大官人的师父,理应敬重,“连忙躬身施礼”;第二次是洪教头不理睬林冲,柴进向洪教头介绍林冲,林冲“起身让座”,表示礼貌;第三次洪教头冷言讥讽,瞧不起林冲,要与他比武,林冲连称“不敢”再次退让)
②第四自然段:林冲只好从地上拿起一条棒道:“请教了。”“只好”说明了什么?
③第六自然段: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林冲真的“输了”吗?
(2)林冲武艺高强。只三个回合就打败洪教头。指导读第七自然段。(投影出示三个回合的有关句子)
第一回合:洪教头使出人“把火烧天”式,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式。思考:洪教头为什么“用了浑身功夫”
第二回合:洪教头将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思考林冲为什么要往后一退?他是怎么想的?
第三回合:洪教头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洪教头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扑”地倒在地上。讨论:“措手不及”说明了什么?
评价:读了这三个回合的描写,你觉得林冲的武艺怎么样?(出手迅捷、武艺高强)4. 小结:林冲是一个谦和忍让、武艺高强的人。5. 课文中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一个人呢?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人物的性格。(1)第三自然段的外貌描写,看出他粗鲁、傲慢无礼。
(2)第四、五自然段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脱、拿、耍、喝、敲”看出洪教头心急气盛;(3)第六、第七自然段与林冲打斗的表现,看出洪教头的鲁莽、出手凶狠但又不堪一击)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 表达方法提示:对比描写。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1. 指名读。
2. 这一段写了什么?(这一段写洪教头满面羞惭地离开)
3. 为什么要写这一段?(这是为了拿它和他起初傲慢无礼步步逼人的样子相对比,说明他自尝苦果)
4. 齐读第八自然段。
(二)复述课文。1. 揭示提纲。
(1)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2)林冲被迫和洪教头比武,获胜。① 洪教头挑动比武。② 两人交手。③ 林冲获胜。(3)洪教头羞惭离去。2. 参考板书内容,组织语句。3. 分4人小组,轮流复述,同学评议。4. 推选代表到班上复述。5. 教师小结。
(三)表达方法提示:对比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在写以人物为主的习作时,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细致地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读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以后,我们感觉到文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得入木三分,刻画细腻,人物形象非常鲜明,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特点,一下子就能辨认出这是林冲,那是洪教头。这是什么原因呢?
那是因为作者在描写时,抓住了人物的特点,通过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
什么是对比描写呢?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林冲)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一个谦让,一个傲慢;一个有礼,一个无礼,非常鲜明。这样把两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放在一起来描写,以形成鲜明对比的表达方法,就叫对比描写。我们在习作时,要突出某人、某物的与众不同,或者使其个性、特点更鲜明,就可以运用对比描写。
(四)创新与实践
《水浒传》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像武松打虎、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等。请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水浒传》,把你觉得最喜欢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提示:先选一则故事多读几遍,然后概括出主要内容。讲的时候,要注意抓住主要内容,讲出大概的意思就行了。)板书设计
林冲: 躬身施礼
起身让座
只好拿起
还招
抡起棒扫
洪教头 :全不理睬
也不相让
使招
踉跄
措手不及
倒地 甩棒 课后作业:
1、练习册;
2、课堂作业本;
3、看《水浒转》
教学反思:今天,我们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昨天已经布置孩子们预习,今天早读再好好地读了三遍。在我认为孩子们已经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开始第二课时的教学。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围绕“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讨论,并说说理由。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们得出林冲是个彬彬有礼、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尊重他人、沉稳冷静、机智聪明、武艺高强的好汉;而洪教头几乎跟林冲完全相反,嚣张、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急躁鲁莽、傲慢无礼、见钱眼开的武夫。在孩子们理解课文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角色朗读。不过,我发现,这样“抓主线”的教法并不适合全班同学,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同步作业上的“你认为林冲是好汉吗?为什么?”的题目。如何能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真正学懂课文,这是我们的追求,努力中!
第二篇:《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根据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改写的,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构想
通过本文学习向学生打开一扇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窗户,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悟,在对比中感受人物个性特点,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魅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揭题。
1、说《水浒》。
2、什么叫好汉。
3、猜林冲。
4、读题目。
5、分段。
1、播放好汉歌。什么歌?是哪部电视的主题歌?说说《水浒传》的资料,并补充。
2、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好汉是东京汴梁人士,生的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官至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人送外号豹子头,他姓甚名谁?(课件林冲图片)【板书:林冲】
3、《水浒传》六至十二回都写到了他。(课件)--【补课题板书】--读题。
4、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有自身的一些特点,首先是虚构,然后是抓住人物,环境,情节来
展开故事。其中故事情节的展开一般都是按照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打开课文,来说一说
你是怎么按照这个顺序来划分的?
一、检查预习。
1、说生字写法。
2、读轻声词。
3、读词语。
1、无论是读什么文章,首先要扫除拦路虎,首先来看一下同学们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展示}
2、要读这篇课文,就要注意读好里面的轻声词,有些字的音节,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变成短而轻,这种现象叫轻声。(课件)
3、为了保留小说原文的味道,课文改编时,仍旧保留了一些文言文。特别要注意这类词的意思。在预习中,课文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提出来,让其他人来说说。
二、质疑。
1、扫除了字词障碍这些拦路虎,就为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在阅读中,要学会质疑问难。
古人云:“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好的问题,有助于阅读理解,有助于感悟文本背后的本质。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提出了各种问题。比如。。。。
2、@林冲、洪教头是个怎么样的人?林冲为何要打洪教头?
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默读课文,读的时候,用上圈注的办法,把重要有助于解决你的问题的句子、词语圈出来,在空白处进行注解。
四、1、外貌。
2、语言。
3、动作。
“不动笔墨不读书”圈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读小说,要关注小说有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我们一起来进入小说。
1、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林冲转身一看----(课件,外貌)-------外貌:突出“歪”、“挺”
2、语言。
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可是洪教头与林冲萍水相逢,素未谋面,却全然不顾柴进的介绍,便自顾自说了一段话。(课件,第一次对话)千古美文,要走进去,逐字逐句读,先来读第一句。洪:”何故”?,犯人。(疑问)洪:“冷笑” 流配、犯人、依草附木、冒称武师、骗吃骗喝。“怎么能”?(反问)
洪:“跳” 偏不信”(问都不问)
好的小说,能以极少的文字,反映出复杂的心态。朗读至此,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洪教头?
(课件,第二次对话)再看第二次对话。月亮已经上来了,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瞧----------洪教头: “掂量”“喝”“来!来!来!”林冲:请教了。
从林冲的回答,你又听出来什么? 忍让,谦让。
4、动作。话到这个份上,不打不行了。在打斗中,我们再来看看林冲的武德。(课件,打斗描写)
第一回合:把火烧天------一横,拨草寻蛇(忍让)第二回合:劈头打来------一退(退让)第三回合:踉跄,又提起棒------一扫(谦让)
林冲在一横,一退,一扫三个动作,洪教头败了,林冲不但赢了武艺,还赢了人气。
最后拿起书本,读一读最后一小节。我们发现和开头写洪教头有一个鲜明的对比。这叫对比衬托。
小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外貌,朗读语言,朗读动作,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可以说,朗读就是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看的远,就得站的高。要想真正领略《水浒》风采,建议你去看全文,最好是看原文。
读到这里,是不是把小说读明白了呢?其实没有,了解人物性格,了解故事情节,还只是浅尝辄止。读小说,更多的是要关注小说内容里面的社会,小说内容里面的人生。而人物也不一定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比如,红教头为何非得比武,林冲为何一而再忍辱负重。它们背后都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第三篇: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再读课文,理解金圣叹的话,充分了解林冲的性格特征。2.再读课文,结合原著,充分了解柴进性格特征。教学重点: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充分了解人物性格特征。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板书:柴进)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前后经过(划箭头)。2.这三个人,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3.林冲是什么身份?(东京 禁军 教头)板书: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4.这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呢?
5.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
二、研究人物性格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了解人物性格特征。我们看大屏幕。2.出示: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1)齐读。这是林冲和洪教头的第一次见面。(2)洪教头是什么样子? 读句子(3)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面对这样一个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枪棒教师,你喜欢他吗?你认为林冲喜欢他吗?
(5)可林冲却(引读)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他是怎么想的?(6)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躬身施礼,你觉得林冲还仅仅是谦逊有礼吗?有没有一些别的东西? 板书:老于世故
(7)林冲躬身施礼,洪教头根本就不理他,他居然又(出示、引读)这是不是让人觉得此人有点可怕呀!真是老于事故到了极点。3.接着,林冲又做了些什么呢?同学们继续往下读。(出示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柴进和洪教头有3次对话,请男同学读洪教头的话,女同学读柴进的话。叙述的话老师读。大家要一边读一边想象他们的样子,也可以做做动作。
(3)老师把他们的对话单独列出来了,这次老师读柴进的话,你们读洪教头的话,看能从他的话中读出些什么?
(4)如果你是林冲,洪教头讽刺你,侮辱你,挑战你,你的本事还比他大,你会怎么做?
(5)可林冲却连说“不敢不敢”,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再读读第三自然段。(6)有人做了粗略统计,《水浒传》中写到林冲与不敢相关的有14次之多,其中“岂敢”1次,“怎敢”1次,“敢到怎地”1次,“哪里敢”2次,“如何敢”3次,“不敢”6次。这么多“不敢”中包含了多少忍耐啊!我们来看看小说评论家金圣叹是怎么说的?
4.出示:金圣叹的话。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1)指名读,齐读。
(2)金圣叹说林冲熬得住,我们刚才也感受到了林冲极强的忍耐性,课文中还有写他能忍的地方,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
5.出示: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1)齐读。看林冲先认输,这又是一忍。(2)我们一起来读读林冲的话。(3)你们听出这话的弦外之音了吗?
(4)一语多意。林冲是何等的聪明,何等的厉害呀!
6.刚才,我们从课文中找出了林冲熬得住的例子。我们再来读金圣叹的话,看看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其他特点的地方? 7.出示:第七自然段
(1)齐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他们的动作。(2)洪教头的招式有什么特点?
(3)林冲呢?其实林冲只攻洪教头的下三路,这也是一种忍让啊!(4)林冲虽然只是“一横、一退、一扫”,看似轻描淡写,却让洪教头颜面扫地,输了个彻彻底底。这正如金圣叹据说。再读金圣叹的话。8.这篇课文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柴进。你们了解他吗?(教师介绍)柴进是沧州的一名贵族,精通武艺,有皇家的血统,身份尊贵,富可敌国,仗义疏财,喜爱结交天下英雄。我们来看看在他仗义疏财的背后还有些什么?我们看大屏幕。
(1)出示: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2)齐读。
(3)他们刚比武时,柴进没有拿出银子作为彩头,现在却拿出25两重的大银作为彩头,这是为什么呀?
(4)我们不着急回答先来齐读柴进说的话。出示:请二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
(5)他这话是说给谁听的?你怎么知道的?
(6)柴进不但递话让林冲使出真本事,还拿出25两重的大银刺激林冲使出真本事,他是什么目的呀?再读第3自然段,好好想想。(7)看了原著的同学就知道了,洪教头其实到柴进府上时间也不长。因为他的武艺高强,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便越发骄傲了起来,变得目中无人,傲慢无礼,甚至连柴进的话也听不进去,难怪柴进要让林冲教训教训他。
(8)同学们,你们看,柴进这话说的,这彩头作为,不露一点儿痕 迹,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上上人物呀!其实,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方面是因为洪教头的一再相逼,另一方面就是柴进暗中怂恿。
三、总结
1.这小说是不是越读越有趣,越读越有味,我们再来看看不同国藉的人对他们的评价吧!齐读。
我不喜欢林冲,他太谦虚,太谨慎,不够豪爽,不像好汉。我觉得洪教头虽然鲁莽,但心直口快,敢于挑战,倒像是好汉。
——美国籍老师
在三个人物中,我觉得柴进是好汉,他热情好客,仗义疏财,颇有绅士风度。
——英国籍老师
其实三个人都是好汉,只不过性格不同罢了。
——中国籍老师 2.今天这节课,我们仅仅通过《林冲棒打洪教头》一个章回去品味,就有这么多发现,如果我们这样品味整本的《水浒传》,一定会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见解,难怪许多人都这样说(齐读)“别一部书,读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百读不厌!”像林冲这样的英雄好汉,武艺高强,有极强的忍耐性格,最后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到底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去读《水浒传》,深入了解林冲的性格特征。3.最后,让我们在《水浒传》的主题歌歌声中将金圣叹的话抄在语文书的空白处。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知识点复习
五年级语文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知
识点复习
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洲。一天午后,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
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柴进说:“正好请洪教头一起来坐坐。”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力量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勐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噼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熘熘地走开了。
作者简介:
本文出自《水浒传》,作者是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背景:
《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的小说。
林冲被开封府发配至柴进庄上。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厚礼款待。洪教头非要跟林冲比武,最后失败了!
字词:
杀鸡宰羊:杀鸡杀羊
流配:流配,汉语拼音,意思是把犯人发配到偏远地方。
衣裳:汉族服饰中最经典的款式,莫过于上衣下裳。
木枷:木枷(枷锁),枷刑具,受打谷农具的启发而名为枷,始于晋代,沿用到清代,达一千五百年之久。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踉跄:指的是走路不稳,也作蹡踉。
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勐而嚣张。
练习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乘凉(héng)皓齿(hà)
髭须(zī)
朝靴(xuē)
B小觑(qù)
拽住(zhuàn)
踌躇(zhízhú)
摇曳生姿(è)
唏嘘(xīxū)
胸襟(īn)
邂逅(gòu)
倚傍(ī)
D小厮(sī)
胆怯(qiè)
伎俩
忖量(ǔnliáng)
答案:A
解析:B拽住zhuài踌躇hóuhú;邂逅hòu倚傍ǐ;量ǔnliàng
2、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招贤纳士
平坦
鞠躬
沟当
B嫉贤妒能 气宇轩昂
羞惭
D忖
绿阴
错手不及
理采
尺椟
枷锁
D风弛电掣 扬眉吐气
揣摩
锦锈
答案:B
解析:A勾当,措手不及理睬尺牍,D风驰电掣锦绣
第五篇:林冲棒打洪教头 教案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同时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
2、同学们,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你最喜欢《水浒传》里的哪一位好汉?《水浒传》里面一共给我们塑造了多少位好汉的形象?
3、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
4、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108位好汉中第一位出场的:(生齐说)林冲――棒打洪教头。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师提出自学要求:
(1)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标出,读准字音,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词典。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词学习
枪棒 押解 理睬 白昼 衣裳 羞惭 灰溜溜 款待 推辞
较量 依草附木 措手不及 骗吃骗喝
指生读,小组读,齐读。
(2)课文朗读,指几位同学一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3)生齐读课文,并再次思考如何安排材料的。
(4)讨论如何安排材料。
故事的开始——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故事的发展——林冲受到柴进厚待,接受洪教头挑战。故事的高潮——林冲与洪教头比武。(对话、动作、精彩场面)故事的结局——洪教头败给林冲,满面羞惭而去。
这几个部分的内容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可作为复述的板书,让学生复述时更有条理。
三、生字书写指导
四、学生当堂进行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1、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指生简单说说故事过程)
2、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根据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步骤,提出自己需要了解和思考的问题,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他们自定学习目标,激发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
1、讲读2-3小节。
(1)自由读。思考:在两人相遇的过程中,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后,板书:
林冲
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2)细读,讨论。
①你怎么会说洪教头是一个傲慢无礼的人呢?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知道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的飞扬跋扈,步步紧逼;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体会洪教头的为人。
②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
③比较作者对洪教头、林冲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3)小结。课文第一部分,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2、讲读4-7小节。
过渡:紧接着,课文记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作者是怎么展开故事情节的呢?同学们对洪教头和林冲又有怎样的了解呢?(1)轻声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①叙述比武的过程。
②通过相关语句的交流,体会洪教头狂妄浮躁、武艺一般的特点。③在有关片断的讨论中,了解林冲机智沉稳、武艺高超的特点。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描写之传神。
3、讲读第8小节。
过渡:最终,这场比武的结果(师引)——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生读)
三、总结,揭示一般规律。
1、总结性讨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回顾板书)
(2)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2、总结。
阅读写人的课文,首先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人物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是怎样展开具体描写的。如果一篇课文中描写了两个或几个人,还要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作者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