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貌地理教案专题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质作用及其分类,初步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地貌,掌握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地壳运动和变化的观点,逐步树立物质运动的观点,通过学习板块构造理论帮助学生树立历史发展的观点,并以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关于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教材分析
本部分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在这部分教材中,首先介绍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概念,接着重点分析了两种最常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两种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分析褶皱形成的不同岩层形态时,运用辩证的观点说明在外力作用的影响下,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后形成的地形倒置状况。本段教材配备有大量的原理示意图,对褶皱和断层形成加以辅助说明,这些示意图有助于学生对本段教材的形象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本段教材的最后介绍了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和工程建设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有利于学生认识地质、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本节教材的最后部分主要介绍“外力作用和地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其作用力的来源也有多种,教材对此有所侧重和删减,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看,教材选择了学生较为常见的、陆地上分布也最广的三种,即风化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风化地貌注意其形成原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风化,但注意风化并不是由于风的原因,应与风成地貌的原因区分开。流水和风成地貌两部分内容注意不同外力作用形式形成的地貌形态是不一样的,流水有侵蚀和沉积地貌,风力也有侵蚀和沉积地貌,无论是流水还是风力的沉积地貌其形成过程都是有分选的。特别注意搬运作用是运动过程,没有结果,因此不形成地貌类型。这部分内容教材同样配备了大量图片,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对图像资料的观察、分析处理能力,教学中应引起重视。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也非常大,教材在最后安排了阅读材料说明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知道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做到趋利避害,保护环境,才能使地表形态的变化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关于地质作用和地壳运动的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地表形态——地貌的不断变化以及引起这种变化的作用——地质作用等内容入手,首先强调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壳变动的结果,进而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并从地质作用能量来源的角度介绍了其分类和表现形式以及不同表现形式所反映的激烈迅速的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等。这部分内容既可以看作是上一节关于岩石和地壳物质循环的继续,又可以看作是后面学习地质灾害的知识铺垫。关于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以及共同作用形成千姿百态的表形态,一直是过去教学中难点,新教材在这里进行了淡化处理,只是在本节教材最后讲述外力作用时进行简单描述。
教材从第二部分开始分别讲述内外力作用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介绍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将在后面地质灾害中有所描述,在本节教材中不再涉及。关于“地壳运动”教材首先论述了两种不同性质不同方向的基本运动形式,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以及两种运动形式引起的地表变化和两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两种运动形式的学习应该使学生树立地壳运动和变化的观点。由科学家对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运动方式、时空分布规律等的探讨和研究引出板块构造学说。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内涵教材力图体现两个方面,关于知识方面应明确:板块的概念、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内部和边界的不同运动特点以及板块边界不同的运动所形成的不同地表形态。关于价值观念方面,主要体现历史发展的观点,即板块构造理论是不断发展、不断补充、逐步完善的;运动的观点,即物质是不断运动的板块构造学说正是体现了这一运动特点。教学方法建议
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学习“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时,可以从沧海桑田的变化入手,举一些实例说明,如: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日本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岛屿,由此说明地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对地壳变化的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地壳会发生变化?引起变化的作用是什么?对于地质作用的概念、能量的来源、表现形式及引起的地表缓慢或激烈的变化,可以提出问题:“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等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阅读教材列表比较完成学习。
学习“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两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计算机动画演示运动过程,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对树立学生运动的观点有一定帮助。计算机动画演示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过程后,教师应再举例加以说明,如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喜马拉雅山形成示意图说明世界一些著名的山脉或大的山系都是水平运动的结果,垂直运动也可以找一些典型实例。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六大板块示意图”,观察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是哪两类板块的交界,分别形成什么地貌?板块边界处与板块内部的运动特点有什么不同?
分析“地质构造类型时”注意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示意图或教师提供的计算机动画演示并思考:两种地质构造类型是否有本质的区别?通过观察应使学生明确褶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层的岩层是不连续的。对于褶皱还应使学生明确背斜和向斜的差别,包括岩层的新老关系、形成的地表形态、地形倒置是怎样形成的,向斜构造中一般会储存有地下水,背斜构造中容易储存油气等。对于断层应使学生明确其组合形式以及形成的地表形态,断层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等。
关于“外力作用与地貌”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实景图片和示意图,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提示学生观察自然界中外力作用后的地貌。对于风化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经过风化的岩石标本讲解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的简单原理以及风化的结果。无论是流水地貌还是风成地貌,其过程都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经过流水或风力的作用对风化壳进行侵蚀,侵蚀后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侵蚀的产物被流水和风携带离开原地,较大颗粒物最先沉积,较小的颗粒物被搬运到较远的地方沉积,形成不同的沉积地貌。在学生对内外力作用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内外力作用的关系是什么?使学生明确:二者是同时发生的;内力是主导作用;二者共同影响形成今天的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③外力作用与地貌
【教学手段】计算机动画: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褶皱形成过程;断层形成过程;风化的岩石标本 【教学过程】
(引课)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在我国渤海湾钻井到上千米深度,仍是陆地沉积物,这两个实例说明什么?→地壳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引起地壳这种变化的力来自何处?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地质作用的分类依据是什么?表现形式有哪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什么?”列表比较完成。
(板书)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概念
2.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类
width=92>分 类 width=125>能量来源 width=94>表现形式 width=125>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width=92>内力作用 width=125> width=94> width=125> width=92>外力作用 width=125> width=94> width=125>(计算机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岩层受力发生水平运动会使地表形态出现怎样变化?垂直运动会使地表形态出现怎样变化?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地壳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机理是什么?(板书)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1.地壳运动分类
2.板块构造学说
1.地质构造的概念
2.地质构造的类型
(计算机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岩层弯曲变形属于褶皱。岩层弯曲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在地表形成的地形有什么差异?在野外是否可以地表形态判断褶皱类型?→向上隆起——背斜,在地表常形成山;向下凹陷——向斜,在地表常形成谷地。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在野外有时背斜成谷,而向斜中心受挤压力的影响,不易被破坏,在外力沉积的作用下常形成山,因此不能根据地表形态判断背斜和向斜。而应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观察背斜和向斜岩层新老关系有什么差异?→背斜中心老,两翼新;向斜中心新,两翼老。观察断层与褶皱在岩层变化上本质的差别是什么?→褶皱岩层是连续的,断层岩层是断裂的。观察断层的组合形式有几种?形成的地形是什么?
第二篇:高考英语常用句型:地理和地貌
Geography And Land Features 地理和地貌 766.Geographically,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从地理位置 上说,中国位于北半球。767.In this country, the weather is usually very awful.在这个国家,天气通 常十分恶劣。768.It is a very beautiful country with many mountains.这是一个多山的美丽 国度。769.This country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lakes.这个国家以其美丽的湖泊 而闻名于世。770.The land in this region is rather dry and parched.这片土地十分干燥。771.Along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is continent, there are many crags.沿该 大陆的北海岸线上有许多峭壁。772.In Brazil, many ancient forests are very well preserves.在巴西,古老的 森林保存十分完好。773.Lumber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some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在一些不 发达的国家,伐木业十分重要。774.The scenery is very beautiful in the small islands in the Pacific Oceans.太平洋上一些小岛的景色十分优美。775.What kind of climate do you have in this country?这个国家的气候如何? 776.In the west of America, there are many high peeks and deep canyons.在 美国西部有许多高峰和深谷。777.Which one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中国哪条河流最长? 778.Do you get much rain in summer? 这里夏天雨水多吗? 779.Is the plain along the river good for farming? 河畔的平原易于发展农业吗? 780.It's cold and foggy in London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在每年的这个时 候,伦敦寒冷而多雾
第三篇:地貌旅游资源教案
地貌旅游资源教案
通过对各类山地资源的学习,增加学生对各类山地资源的由来、位置、特色的感性认识,掌握我国不同类别的山地旅游资源,及其代表景区旅游特色,使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山地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不同类别山地旅游资源的代表性景区景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授课班级:13届旅游2班
授课时间:2013年5月12日 星期四第一节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知识:
几种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火山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的形成、分布、代表景区景点。导入本节复习课。
二、复习新课复习
山地资源
概述
中国地貌类型多种多样,除我们上节课所讲的几种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外,还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常见的地貌类型,其中平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2%、盆地19%、高原26%、山地丘陵43%。山地丘陵地区崇山峻岭、千姿百态,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广义地说,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而且构成山地的岩石类型齐全,其景观千差万别,在旅游活动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二)五岳名山
五岳名山的来历
五岳名山的基本特征: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蒿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
五岳名山的旅游特色(例举泰山)
(1)泰山东岳之名的来历
(2)泰山成为五岳之尊的原因
(3)泰山基本特征:雄
(4)游览泰山主要旅游路线:东路:岱宗坊-一天门-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岱顶 西路:大众桥-中天门 泰山南麓东起王母池,西至樱桃园;泰山玉皇顶北坡后石
泰山六大游览区:丽区、幽区、妙区、奥区、旷区、秀区
(5)泰山主要的旅游资源:岱顶四绝、岱庙、经石峪、碧霞祠等
(三)佛教名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四大佛教名山供奉的对象:峨眉山-普贤菩萨、五台山-文殊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大佛教名山的旅游特色(例九化山)
(1)九华山山体特征
(2)九华山成为佛教名山及佛教名山之首的原因
(3)主要佛教佛遗迹
(4)主要游览景区及特征:九华街、化成寺、月身宝殿、百岁宫
(四)其他风景名山:黄山、庐山、雁荡山、九寨沟、阿里山、崂山、莫于山、龙虎山、武
当山、井冈山、张家界、武陵源等,各风景区各有其特色。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掌握主要名山的旅游特色
五、教学后记:
六、板书设计:略
第四篇:河流地貌讲课教案
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与地貌微专题河流地貌 考情分析
2017年课标卷,9、10、1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
2016年课标卷,7、8、9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2015年课标卷,10、11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
2014年课标卷,36(1)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热点探究1—河流的侵蚀地貌
问题1:对比高山峡谷和蛇曲,分析影响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问题2: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观: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如果选择笔直地奔向大海,会少走很多冤枉路,但江河并不喜欢那样直截了当的方式,它们流过的路径令人难以捉摸,但却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问题3:分析长江三峡形成多级阶地和大峡谷的成因 案例分析
(2013海南单科,2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
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下图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下图右侧照片)。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热点探究2—河流的堆积地貌
问题1:由三种平原的形成过程,分析影响河流堆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问题2随着流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降低,一些大的颗粒就先带不动了,所以先沉积下来,小的后沉积下来.据此原理分析河流堆积物颗粒的分布特征
案例分析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 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 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 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俩题。
1.(2017课标Ⅱ,9,4分)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2017课标Ⅱ,10,4分)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举一反三
[2016课标Ⅲ,36(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 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巩固训练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分布有风 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研究发现,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不具备此特征。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2017广东惠州调研,5)湖床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分布反映出()A.湖区风力变化
B.湖盆升降变化
C.湖区干湿变化
D.湖水温度变化
2.(2017广东惠州调研,6)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第五篇:地貌符号(本站推荐)
地貌符号—等高线
地貌是指地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它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在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很多,而测量工作中通常用等高线表示,因为用等高线表示地貌,不仅能表示地面的起伏形态,并且还能表示出地面的坡度和地面点的高程。本节讨论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
一、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所连接而成的连续闭合曲线。设有一座位于平静湖水中的小山头,山顶被湖水恰好淹没时的水面高程为100米。然后水位下降5m,露出山头,此时水面与山坡就有一条交线,而且是闭合曲线,曲线上各点的高程是相等的,这就是高程为95m的等高线。随后水位又下降5m,山坡与水面又有一条交线,这就是高程为90m的等高线。依次类推,水位每降落5m,水面就与地表面相交留下一条等高线,从而得到一组高差为5m的等高线。设想把这组实地上的等高线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H上,并按规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就得到用等高线表示该山头地貌的等高线图。
二、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常以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常以d表示。因为同一张地形图内等高距是相同的,所以等高线平距d的大小直接与地面坡度有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坡度相同,平距相等。因此,可以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陡。同时还可以看出:等高距越小,显示地貌就越详细;等高距越大,显示地貌就越简略。还有某些特殊地貌,如冲沟、滑坡等,其表示方法参见地形图图式。
三、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地面上地貌的形态是多样的,对它进行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它们不外是几种典型地貌的综合。了解和熟悉用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的特征,将有助于识读、应用和测绘地形图。典型地貌有:
1.山丘和洼地(盆地)
山丘和洼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在地形图上区分山丘或洼地的方法是:凡是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山丘,小于外圈者为洼地。如果等高线上没有高程注记,则用示坡线来表示。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示坡线从内圈指向外圈,说明中间高,四周低,为山丘。示坡线从外圈指向内圈,说明四周高,中间低,故为洼地。2.山脊和山谷
山脊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
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位于两山脊之间。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
山脊附近的雨水必然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分别流向山脊的两侧,因此,山脊又称分水线。而在山谷中,雨水必然由两侧山坡流向谷底,向山谷线汇集,因此,山谷线又称集水线。
3.鞍部
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鞍部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也是两个山脊与两个山谷会合的地方。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
4.陡崖和悬崖
陡崖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质和土质之分。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这种地貌的等高线出现相交。俯视时隐蔽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
四、等高线的分类
1.首曲线
在同一幅图上,按规定的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它是宽度为0.15mm的细实线。
2.计曲线
为了读图方便,凡是高程能被5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加粗描绘,称为计曲线.3.间曲线和助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显示地貌的特征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在图上用长虚线表示。有时为显示局部地貌的需要,可以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一般用短虚线表示。
五、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控制测量工作结束后,就可根据图根控制点测定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缩绘成地形固。测绘地形图的方法有经纬仪测绘法、光电测距仪测绘法、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绘法和摄影测量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