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说课稿

时间:2019-05-12 16:4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浮力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浮力说课稿》。

第一篇:浮力说课稿

自己选择的路,再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

浮力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教育**校区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浮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等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力平衡,液体的压强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浮力的应用和物体浮沉条件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这里我想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在吴江校区所带的这名学生的特点,这名学生他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对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但是在课堂上特别好动,不喜欢沉闷的教学,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培养他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以及浮力的施力物体。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推导阿基米德原理,掌握分析计算推理公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浮力大小的计算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对学生推理分析和理论论证的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二的学生习惯于用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认知。因此浮力大小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选择: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想让学生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本节课采用故事导入,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由学生的探究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学法指导:

在本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即学生的活动空间,强调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思维空间,设问置疑,让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空间,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方案,充分展示自己。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实际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故事导入的方式。

故事是关于 “死海不死”的传说,在2000多年前有一位古罗马统帅,他下令把俘虏的奴隶全部丢进大海,然而这些奴隶不但没有沉到海底去,相反一个个都非常平安的漂浮在海面上,顺着波涛又被送回了岸边。这让统帅大吃一惊,他就在想是不是有神灵在保佑着这些奴隶呢,于是他就把这些奴隶都给释放了。是真的有神灵在保佑着这些奴隶吗?还是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坚持,收获别人不能收获的收获!

自己选择的路,再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

有什么其他的某种原因呢?

由于这个故事带有神话的色彩,又与本节课浮力的知识有关,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带着悬念进入新课。

2.新课教学

我首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腾空而起的氢气球,浮在水面上的巨大轮船以及从水里升起的乒乓球。老师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能浮在液体或气体上,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出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那浮力的方向如何呢?

通过和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我们知道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那么浮力的方向和重力方向相反,因此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下面请学生看书本上的活动10.8,“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首先请学生猜测一下,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第二,你有什么经验支持你的猜想?第三,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第四,如果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你能通过实验判断浸入水中的石块或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事实上,这个浮力的探究实验就是去年苏州市的一道中考题,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探究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发现并且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树立学生做好实验的信心。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以及他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果,教师合理引导得出结论。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且F浮=G-F示。

根据上面讲述,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的方法。下面就请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活动10.9,“测量浮力的大小”让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测出盛水的塑料袋所受的浮力吗?请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步骤来完成实验,并且完成实验步骤中的空缺部分。

实验结束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出浮力的大小等于塑料袋中水的重力等于装水塑料袋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液。

在这里可以花一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一下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这样的:有一天国王制造了一顶皇冠,但是他怀疑金匠在制作皇冠的时候,掺杂了银子,于是他请来了阿基米德来验证这顶皇冠是否是由纯金打造,阿基米德对着这顶皇冠苦思冥想,束手无策。一天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发现当他躺进去的时候,水溢了出来,于是他衣服没穿就跑回家中,阿基米德发现把皇冠和同质量的纯金放在装满水的桶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后来经过阿基米德的深入研究终于总结出了阿基米德原理。

3.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对应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叙述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上的把握。

4.当堂检测、巩固升华

在课堂上主要讲解两道例题,一题是关于浮力的定义的选择题,通过选项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浮力。另一题是关于浮力大小的计算题。教师通过对例题的讲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且布置课后作业。

5.教学反思

本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坚持,收获别人不能收获的收获!

自己选择的路,再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

堂上灵活的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评估找到最优方案进行实验。如果学生仍坚持自己的方案,可以允许其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不要让学生留有遗憾。

以上就是我对《浮力》一课的教学设计,说得不当之处各位评委指正!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10.4 浮力

1、浮力 ①定义: ②方向:

③施力物体:

2、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F浮=G-F示 3.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液gV排

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坚持,收获别人不能收获的收获!3

第二篇:浮力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浮力》。

一、教材分析

通过研读教材,对浮力这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这一常识的基础上,综合的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等知识而展开的。学习完本节内容后,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浮力,如何测浮力的大小及阿基米德原理。为接下来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的内容及其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将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1、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3、理解阿基米得原理

4、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定性认识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学习使用探究学习常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关观:

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收集资料。交流讨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我认为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1、重点:1)浮力的概念,经历探究过程,了解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1)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教材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理念及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以科学探究为主,讲授法为辅的方法。即在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基础上,辅助以观察、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真正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测量,明确浮力的大小,然后通过简单的生活现象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从抽象的规定到思维的具体,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争取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五、教学过程

1、浮力的概念:

浮力的概念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后归纳得出,生生交流后,学生汇报,教师点评。1)浸在液体内部和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浮力;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3)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4)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的感受,准备2个小实验,一个是释放氢气球,一个是往水里压空矿泉水瓶。

在这一环节,也许有各种问题出现,特别是概念的建构与生活经验的冲突,比如正在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另一个生活经验去反驳,比如在水里提物,比在岸上提物轻松。从而形成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浮力的测量:

明确了浮力的概念之后,在手压矿泉水瓶的实验中,提问学生有没办法测得浮力的大小。给出器材,小组讨论,得出方案。

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烧杯,细绳

实验步骤:在空气中称出石块的重力,将石块浸没在水里称出此时的视重。

根据现象能说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

除此,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会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正好等于浮力的大小。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

关于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利用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体、盛有纯水和浓盐水的容器各一个。实验步骤可以参考书上P92。学生按照步骤记录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个实验比较简单,计划让同学们自行完成,有问题的举手示意,完成后一起交流。

关于探究浮力的大小,在已经知道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质量、重力)有关。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步骤,明确实验原理而后再进行实验。

第三篇:《浮力》说课稿

全国第二届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比赛—华中师大—陈训毅—《浮力》

浮力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陈训毅,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我说课的题目是《浮力》,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第五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本次说课,其中,将教学过程和教法与学法综述为设计思想。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过质量、密度、力、二力平衡、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研究浮力的。《浮力》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对浮力的研究为浮力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内容较抽象,综合性强。本节含三个知识板块即认识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课时安排为1课时。

其次是学生分析。从学生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思维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学习障碍上来看,一方面由于前概念会干扰学生的认识,另一方面,本节内容较为抽象,不便于理解,所以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习理解和掌握。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②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③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②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②体会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③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阿基米德原理。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由三个部分组成:新课的引入、新课的教学、总结和布置作业。

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新课的引入。在新课的引入上,我没有选择课本上的提问引课,而是选择了创设情境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设情景,并用实验模型进行模拟,同时通过实验进行分析,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到出现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为后一部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实验结束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哪些物

第四篇:7.5《浮力》说课稿

7.5《浮力》说课稿

一.教材、学生分析

“浮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可谓既熟悉又不熟悉。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学生对浮力的存在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不熟悉,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不熟悉的。而综合分析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必须具备的,学习有关浮力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浮力知识的另一方面作用,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因此把这块内容放在初中,并要求一次性过关,高中教学中不再重复。鉴于以前的教材把浮力安排在初二学习,不适合初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易造成初二学生的两极分化的事实,现行自然科学教材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大面积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需要考虑,把浮力的内容放到初三第六册(A)教材中,具体安排为:先通过实验方法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再运用演绎方法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最后介绍浮沉条件的应用使所学知识具体化,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教材处理及第一教时的教学目标

浮力这节内容分三教时,第一教时学习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第二教时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三教时学习浮力的应用。根据大纲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现确定第一教时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包括原理的建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体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进式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措施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本节内容也不例外,因为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建立和浮力的计算

教学的关键: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学生思维障碍为突破口,针对性地安排实验探索。

教材中选用的演示实验具有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的优点,但也有某些不足,如把溢出的水倒入小桶中称量,由于小桶自重的存在而造成测量的数值有一定误差,从中得出“F浮=G排水”的结论有一定的难度,易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再则,本实验是一个探索性实验,但由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可见度较小,即使让一些学生上讲台参与,仍不利于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求知心理,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利于方法教育的实施。

相应对策:

1.把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式学生实验。

2.用塑料袋(自重远小于弹簧秤的感量)代替小桶,简化实验过程以减小实验误差,强化F浮与G排液的大小比较。

3.通过多次实验,以获得不同条件下F浮与G排液的数值,为运用比较和归纳法得出一般规律提供必要的素材。

教具准备:除了教师演示用装置外,还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弹簧秤两支,铁架台一个,烧杯和溢水杯各一个,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各一,细线,薄膜塑料袋3—4个,橡皮泥一块,水、煤油、硫酸铜溶液三种液体供选用。

说明:一支弹簧秤用来称量法测浮力,另一支弹簧秤用来测从溢水杯流入薄膜塑料袋中的水重。薄膜塑料袋上方打一小孔,可直接挂在弹簧秤下称量,袋的自重远小于秤的感量,可以忽略不计,通过比较浸没在水中的同体积铁块和铝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扫除学生常出现的F浮与ρ物有关的思维障碍,而利用橡皮泥便于探索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四.教学过程设计

演示实验1:黄色乒乓球在液体中缓慢上浮(乒乓球内注入适量的水,容器可用大量筒)设问并讨论乒乓球上升的原因,直接引入课题(说明:动态观察、创设情景、激发思维)浮力概念的建立(分三步)

第一步:演示实验2:金属块在水中下沉 问题一:浸在水中的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针对学生思维障碍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思维)

问题二:如何判定金属块是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

学生讨论方案,教师演示托力的测量法,类比得出测浮力方案。第二步:演示实验3:用弹簧秤分别测出金属浸在水中、煤油中的浮力。

第三步:归纳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指明“浸在”的涵义。指明浮力的单位——牛。

说明:从“浸没”到“浸在”,从水到其它液体,改变实验条件,异中求同比较,提供归纳素材。通过归纳,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初步归纳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分四步)

第一步:根据称量法测浮力的演示,猜测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利用尝试性实验排除无关因素。

从力的三要素角度提出,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运用演绎法:因为浮力是一种力,而力具有三要素)

类比:手对物体施加的托力的大小跟施力物体(手)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可能因素:深度h、物体的密度ρ物、物体的形状、空心与实心、浸入液体的体积V排等。

问题一:这些因素是否都会影响物体受到的浮力呢?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它呢?(引导学生提出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问题二:请设计一个检验F浮与深度h有否关系的实验,并上台演示。

学生实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分析,所设计的实验研究的目的、控制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实验探索并演示,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A:将弹簧秤所挂的橡皮泥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少,证明F浮与h有关,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B:将弹簧秤所挂的橡皮泥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少,当橡皮泥完全没入水中后,继续增大深度,发现弹簧秤的示数不变,证明F浮与h有时有关,有时无关。

师:这两个结论似乎是矛盾的,这说明物体在部分浸没过程中不单单是深度变化,还有更本质的因素有待发现,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与比较一下,上述两个过程存在什么差异?

引导学生使用溢水杯,使学生观察得出F浮与排出液体的多少有关。

第二步:探索F浮与G排液的关系。

师:F浮与G排液之间是否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呢? 学生分组实验,分三次测出浮力与排开的水重 ①铝块全部浸没 ②铝块部分浸没 ③铁块全部浸没

比较①、③得出F浮与ρ物无关(扫除学生的又一个思维障碍)比较①、②、③得出F浮=G排液 第三步: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1.教师演示(并借助于实物投影)在煤油中F浮=G排液

说明:这里采用教师演示的目的只是为了节约时间,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让学生分组,分别用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再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方法。但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能为了省时间而仅仅用水做一次实验而匆忙得出结论,这样做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3.讨论原理的适用范围,简介阿基米德的发现 第四步:简单应用

讲解课本例题,不要直接引入F浮=ρgV排公式,而应根据F浮=G排液来计算。强调,应用定律求浮力时,必须搞清两点:一是液体的密度;二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实践性作业

能否利用1牛的水产生比1 牛大的浮力?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索这个问题。

五、结束语:

本课的教学设计,比较适合于农村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强的班级,本课还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法”组织教学。即由教师提供或由学生任选材料和器材,围绕“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个主题,让学生自主猜想,提出假说,自行设计进行探究,让学生到实验室甚至到教室外面去参与自己设计的实践性活动,在实践探究中去总结、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等,这些,都是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

总之,抓住F浮=G排液这个关键点设计课堂教学,针对学生易出现的思维障碍“对症下药”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新知,尝试创新,发展实践能力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第五篇:浮力实验教学说课稿

“浮力”说课稿

阜宁县明达初中 邓成军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第×号选手,今天我带来的课题是“浮力”,它是苏科版物理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

下面我就从实验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这五个方面来说这一节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我确定本次实验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⑵会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⑶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以及准确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实验内容设计

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学生认知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

1、体验浮力存在的的实验,如放飞气球实验、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的实验;

2、验证下沉的物体受浮力作用的实验,即称重法测浮力的实验;

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三、实验方法设计

根据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的原则,本节课我应用的实验方法有:

1、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动手体验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并通过演示实验的感知浮力的方向。

2、实验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作用,并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称重法测浮力的方法。

3、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实验过程设计

本节课我们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个环节:设计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思考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打算通过三个活动帮组学生建立浮力的概念、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活动1:体验浮力的存在。

将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体验上浮的物体受浮力作用。

然后通过自制的教具演示浮力的方向:在细线一端系乒乓球,另一端粘在水槽底部,让乒乓球静止在盛水的水槽中,将水槽倾斜,观察细线的方向,与重锤线对比,从而发现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活动2: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的作用。

把密度较大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再浸入水中,比较物体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分析示数变化的原因,从而认识到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学会使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活动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通过刚才体验浮力存在的实验和称重法测浮力的实验,学生不难猜想到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死海不死这个图片学生还可以认识到浮力大小还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对于这些猜想我将利用这些器材,引导学生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予以验证,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变量的控制,然后相互交流,总结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那么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到底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下一个环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个环节:引入原理,初步应用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阿基米德原理,并推导其数学表达式,然后加以简单的应用。

例题:(?)可让学生在交流、比赛中完成。

第四个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1、浮力概念

2、称重法测浮力的方法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4、阿基米德原理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关键是做好学生动手实验,把对浮力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含义、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在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时学生的猜想很多,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能保证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从而获得良好的亲身体验,继而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浮力”这节课的整体设计,请各位专家、评委多多指教。谢谢!

下载浮力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浮力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第二,物体浮沉;第三,浮力产生原因。2、教材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研究是在小学自然......

    《浮力》复习课说课稿(推荐阅读)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浮力》......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推荐五篇)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

    《9.1认识浮力》说课稿(5篇模版)

    《9.1认识浮力》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法,说学法等六个方面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

    八年级下册《认识浮力》说课稿[全文5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下面我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

    浮力 教案

    浮力 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 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 简单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

    浮力练习题

    浮力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不能探究影响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因素是图中的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 2.小明同学在探究......

    浮力练习题

    浮力练习题卢强改编 1.如图,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则两个长方体所受到的 A. 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不等B. 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相等 C.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