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保证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保证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由此推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班级授课制这种组织形式下,语文教学能实现预期目标,效果明显。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更应该偏重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可否认,我们平常观摩的一些公开课、研讨课、比赛课,课堂教学质量较高。这样的课在特定状态下是焦点,备受关注,经过一次次的打磨,凝聚着集体的智慧。然而,这样的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多见。有的语文课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了思维训练;有的课花里胡哨,东拉西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整合过度,削弱了学科特点。而语文课堂教学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切实保证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准备是保证常态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提高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一)潜心与文本对话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浅显,语言比较直白,尤其是低年级课文三五句话。曾经研读过不少艰深文学作品、我们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教师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单元教材,要掌握其重点、难点;对于一篇篇课文,更是要潜心研究。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心对话。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基础。只有教师读懂了教材,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读懂教材。
(二)充分解读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删繁就简,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
(三)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网络的普及,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手拈来,其中不乏名师关于教学设计的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来主义”,整堂课照本宣科,即使再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与学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既要研究书后习题,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二、课堂教学是保证常态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获得什么,都在课堂。课堂上既要有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更要有学生“主体性”体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高效率。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强调在教学关系而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唤醒学生的“自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对内容深一些的课文,能提弦撮要,上得深入浅出;平白一点的,能浅文深研,上得厚实有味道。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眼里始终要有学生,讲在需要讲之处,拨在应该拨之时。
在《最大的麦穗》的时,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便让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解决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如词语的理解等。学生提出了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要求很明确,但他的弟子们为什么两手空空?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苏格拉底的两段话,一是抓住理解比喻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二是抓住理解“麦穗”和“时机”的关系。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师摒弃烦琐的分析,问题设计得精当,指导得法主导的作用就彰显出来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率就会很高。所以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得到解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卢沟桥烽火》之前,我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有关资料。结果学生从网上下载了很多资料,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动手设计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行动起来。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后反思是保证常态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延伸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之余,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延伸。
第二篇:如何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要切实保证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潜心与文本对话, 掌握学生发展动向, 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及时反思, 总结得失, 并真正做到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完美结合。
【关键词】常态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保证
“ 有效” 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 有效果。由此推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是指在班级授课这种组织形式下, 语文教学能实现预期目标, 效果明显。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应重在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可否认, 我们平常观摩的乡(镇)级及以上的公开课、研讨课、比赛课, 课堂教学质量都较高。这样的课是特定状态下的焦点, 备受关注, 经过一次次的打磨, 凝聚着集体的智慧。然而, 这样的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多见。而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有的内容单薄, 结构松散, 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 弱化了思维训练;有的花里胡哨, 东拉西扯, 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 削弱了学科特点。如何切实保证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一、课前准备—— —保证常态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要提高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1.潜心与文本对话。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浅显, 语言比较直白,尤其是低年级课文三五句话。曾经研读过不少艰深文学作品、取得较高学历的教师, 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教师要研读 “ 语文课程标准” , 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单元教材, 要掌握其重点、难点;对于一篇篇课文, 更是要潜心研究。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 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实对话。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基础。如一年级教材 《 家》 一课,这是一首儿童诗, 只有短短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用学生生活中可感可知的事物作比, 让学生跳出头脑里固有的自己的那个小家的概念, 对“ 家” 先有广度的了解;第二句话启发学生体会到祖国是我们的家, 没有祖国的哺育培养, 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对 “ 家” 再有深度/
4的理解。只有教师读懂了教材, 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读懂教材。2.充分解读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作为充满活力的孩子, 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 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一部分,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 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 删繁就简, 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和非智力背景,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 要善于在新旧论文格式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如五年级教材 《 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课中有一个词语 “ 闹嚷嚷(rā ng)” ,在学生的记忆里, 一定已有 “ 嚷(rǎ ng)” 这个读音, 为什么在课文中读第一声呢?只要适时地让学生从头脑中调出 “ 沉甸甸、绿油油” 等词语, 不需要过多地讲变调的知识, “ 闹嚷嚷” 中的 “ 嚷”读第一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3.精心设计教学预案网络的普及, 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手拈来, 其中不乏名师关于教学设计的倾力之作。如果奉行 “ 拿来主义” , 整堂课照本宣科, 即使再优秀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而且研究教材与学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既要研究书后习题, 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 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 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学会学习, 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 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如研读了四年级教材 《 珍珠鸟》 一课, 我参考了许多资料后, 斟酌再三, 以 “ 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为教学主线, 代替了原先 “ 从哪些地方表现出珍珠鸟的可爱及我对珍珠鸟的喜爱” 的教学主线, 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的后四个自然段(全文的重点段), 力求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格熏陶和思维训练均能到位, 课堂效果达到最大化。
二、课堂教学—— —保证常态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 要教给学生什么, 让学生获得什么, 都在课堂。课堂上既要有教师 “ 主导性” 的彰显, 更要有学生 “ 主体性” 的体现,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高效率。1.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新课程强调在教学关系上 “ 教” 要促进 “ 学” ,而教学的本质在于 “ 引导” , 没有否定 “ 教” , 但是对 “ 教”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凡优秀的教师, 在他们的课上, 内容深一些的课文, 能提弦撮要, 上得深入浅出;平白一点的, 能浅文深研, 上得厚
实有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眼里始终要有学生, 讲在需讲之处, 拨在应拨之时。在 《 只拣儿童多处行》 的第一课时,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 我便让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小组合作, 联系上下文解决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 如词语的理解等。学生提出的与 “ 我” 预设一致的有深度的问题, 或统领全文学习的问题, 如 “ 孩子小小的身躯里怎么会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 “ 为什么说 ‘ 只拣儿童多处行’ , 就能找到春天? ” 等等, 我加以肯定,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适时的提出并加以解决。阅读教学的课堂 , 需要一个一级问题一通到底, 在研究探求其结果的过程中, 必然要先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像是树的主干伸出的枝叉一样。作为教师, 头脑的问题脉络图要清清楚楚, “ 枝叉” 不宜过多。在一级问题 “ 为什么说 ‘ 只拣儿童多处行’ , 就能找到春天? ” 确定之后, 我分别设计了三个二级问题, 即: “ 颐和园的 ‘ 儿童多处’ 指的是哪些地方? ” “ 怎么看出冰心是 ‘ 只拣儿童多处行’ ” 的? “ 儿童多处怎么样? ” 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 一级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 在二级问题下还有三级问题。教师摒弃烦琐的分析, 问题设计得精当, 指导得法, 主导的作用就彰显出来了。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尺。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 学习效率就会很高。所以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得到解放, 在教师引导、帮助和促进下,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五年级教材 《 莫高窟》 一课, 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莫高窟的资料。结果学生从网上下载了很多资料, 还提议让他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我积极让出课堂更他们充分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把这一过程组织好了, 与学生心心相印, 水乳交融,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反思—— —保证常态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延伸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无论是行家里手, 还是年轻教师, 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 都会留有遗憾。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之余, 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 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 及时捕捉问题, 记下得失。如二年级教材 《 梅兰芳学艺》一课, 我对 “ 京剧大师” 一词, 在课堂上仅引导学生理解到 “ 京剧唱得好的人” 即止, 课后思
索总觉不足, 又上网查阅了关于梅兰芳的许多资料, 感到他之所以被称为京剧大师, 不仅因为他京剧唱得好听, 还因为他人格非常高尚。我把这一认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传递给了学生, 同时也提醒了自己, 课前还要做更为充分的准备。充分备课, 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入了解, 掌握学生发展动向;精心设计, 引导开展多边对话;课后反思,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只有真正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才能保证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浅谈如何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西苑学校体育组
林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它是实现学生三维健康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体育课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对保证体育课堂的有效性的看法。
一、改良课堂结构,优化课程配置
传统的体育课从结构上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各部分从结构上来看相互独立,联系性不强,而且过于程式化,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得体育课的模式得不到应有的创新和优化,要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效率,首先应改良陈旧的课程结构。体育课的结构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内容、不同场地和器材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和安排,改为导入、展开、结束三大基本部分,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环境当中,一切内容都紧紧围绕本节课的中心开展,让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有关的学习和练习当中。
二、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的选择决定了一节体育课的最终目的。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能够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从而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活动;有老人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激发。有效地教学目标应当是:
1全面的
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中获得成功体验,同时达成身心健康的最终目标。
2.适当的
不同水平学生的目标设定又必须符合其自身实际情况,不可过高或过低,以免压制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具体的,课堂目标应是一些具体的数据,如800米跑3分38秒内完成;或者是有明确衡量标准的,如一分钟定点投篮命中数在小组中排名前三位,大概范围的定义和模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糊的标准会使学生的努力没有方向性,从而达不到既定的课堂效率目标。
三、改变教学方法,将体育课还给学生
新课程标准倡导体育课应当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我认为这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体现,同时也是保证课堂有效性的最重要一环。
1激发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是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自主能动性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激发,想提高课堂效率,改变师生地位,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才是根本。
在教授7年级武术内容的时候,有学生问过我:“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少年拳》啊,我觉得那些个动作没什么意思,而且做起来还特别累。”我一时语塞,答道:“这是课本里的内容啊,学习武术可以强身健体。”但是学生对于这样的答案显然不满意,而低下的课堂效率也让我对自己十分不满,后来深入学习和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后,我开始尝试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愉快的进行武术课的学习。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联系著名武打明星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他们也是从小勤学苦练才能有今天的成就,他们做出的那些十分具有观赏性的动作也是以我们即将学习的基础动作为基础的,同时我还向学生们介绍了武术的健身价值和悠久历史以及学习内容的实战意义,听了我的介绍,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个个精神振奋,学起动作来也更加认真和主动,一节课的效率比得上之前两节课。
2.改变教法,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
想要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就需要他们的主动思考,我认为新模式下的教学应经历讲解-练习-发现问题-引导-思考-解决问题-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提高课堂效率。
3.少讲多练,提高效率
有效性的前提是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各课堂部分的时间,精讲、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而充分的练习。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4.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体健课出了可以采用班级教学形式外,还可以经常运动分组教学的形式,分组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年龄的特点所决定,这样既可以形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关系,又可以形成小组内的团队合作关系,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和合作竞争意识,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身体练习,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引导者,首先应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各项素质,除了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包括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语言艺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
在听取泊于中学丛昊老师的公开课时,学生们面对着众多的听课老师显得有些紧张,谁知丛老师的一句话就使得学生们紧张的神经放松了下来,在集合队伍时,丛老师指了指自己黝黑的面庞说道:“同学们,请集中注意力看黑板。”一个身材高大、表情严肃的体育老师竟然说出如此幽默的语言,操场上顿时传来了欢乐地笑声,紧张的气氛消失无踪,学生们的注意力也立刻被自己的老师所吸引,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体育课的学习当中。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采取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模式扼杀了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也无视了很多后体育后进生的努力,从而导致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样的现象,新课标要求我们针对不同水平和实际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因人而异,做到科学定标、科学评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乐趣,形成体育学习的良性循环,保证体育课堂有效性的延续。
六、重视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课堂设计
课堂有效性的设计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状况,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所提供的各种反馈信息对教师的课堂设计来讲是十分宝贵的,需根据反馈不断调整教法、学法等部分,提高课堂有效性。
总而言之,保证课堂有效性需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潜下心来,深入研究课堂有效性的内涵,提高体育课堂效率,使学生们成为能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学习、会学习、爱学习,体验运动所带来的乐趣,积极主动、欢乐高效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上来。
第四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反思目前的语文教学主要有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游离。不是说没有目标,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不分重点和难点,这样反而使学生难与正确把握目标。
2.教学手段单一。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仍以“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为主,未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占绝大部分时间,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
4.师生交流与沟通还不够。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的影响,与学生之间的课余交流较少,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还不够了解,对于学生的兴趣、情绪变化等了解不够。相应学生对于教师同样也不够了解。这样使得语文课堂效率低下,众所周知。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做到更加有效,应该引起语文老师们的反思。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应该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
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达到一个应该达到的水平层次。所以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如何“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教,怎么教,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需要来确定。而现实中,不少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会怎样”或“是怎样”解读的,而是自己应该怎么去“教”,这必然会导致教与学的脱离,却没有成效。
比如,有教师教《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为“开庭审判焦母”,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1、开庭。
2、法庭陈述,原告陈述理由,被告陈述申辩理由。
3、法庭分调查和辩论几个阶段,一一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
4、继续法庭辩论(有证人推翻证词的,有向司法人员行贿的,有指出对方作伪证的等等,逼真地进入了一个法庭现场)。
5、陈述。
6、休庭,合议庭合议,讨论裁决。
7、宣布判决结果。
面对这样一堂课,我们不禁思索,这还是一堂语文课吗?是学生对语文课的期待吗?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吗?脱离了语文本味,忽视了学生需要的语文课堂究竟还要走多久?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事实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有效的语文课堂是互动的,要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师与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因而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这些对话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于开展下一个内容教学的信息,或针对学生的问题灵活改变我们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二、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我们要关注它的有效性。笔者主张:首先,让学生乐于活动,获得积极体验,这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然后通过教师悉心指导,让学生善于活动,这是提高有效性的保证。最后,通过评价激励,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这是提高有效性的落脚点。
传统教学中我们比较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针对这一状况,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我想,这一变
化是可喜的,但是,如果我们将活动停留在表面上,不去关注它的有效性,最终是浪费时间,就不能达到“以活动促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就违背了“教育必须有效益观念”这一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并最终会影响到一代学生的质量。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少老师因此就将课堂活动落脚在了学生合作探究上。
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学习方式,切磋琢磨,相互启发,可全班讨论,可小组讨论,可学生之间讨论,也可师生之间讨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几种耗时低效的讨论现象: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对没有必要讨论的内容讨论,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二是讨论时间不足,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三是讨论没有扣紧目的要求,成了“放羊”,听之任之,老师不作为,名为讨论,实为闲扯;四是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具体要求,使得一些学生等、靠,自己不动脑,参与度不高。
“讨论追求的境界,应是学生求知欲高涨,心灵得到解放,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同学对话、师生对话中观点碰撞,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往纵深发展。语言表达做到有序,有物,有理,有情,启发心智,令人信服。”(于漪语)如果合作探究讨论沦为形式,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活动效果,那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习得”多少,才是评价课堂有效性的最终参数。一堂课内,合作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段内安排合作讨论,小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汇报都分别是谁,这些事情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安排到位,合作活动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三、课堂作业设置的有效性:
如何改进课堂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为了使课堂作业完成的情况能为教师反馈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求学生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对于课堂作业的有效性而言,就是让学生练习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要使课堂作业有效,就必须得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授课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1、准确把握作业的难度和梯度。课堂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作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作业的难度,设置好不同的梯度。在一些老师展示的公开课上,要么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有意的把课堂作业项目的难度编制得很低,失去了作业的实际意义;要么为了体现自主探究的精神,把课堂作业难度设计在负偏态的难度分布状态,超出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绝大多数同学失去了一次自我发展的机会和学习的信心;或是作业编制没有梯度,没有考量学生的差异性,致使作业有效性大幅降低。
2、作业内容要立足“文本”。课堂作业设置必须以紧扣文本为前提,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参照条件,进行精心编制,尤其是现在伪劣材料泛滥的情况下,教师更要明辨优劣,有选择的借鉴吸收,决不能拿来就用。以文本为立足点,让学生练习到应该练习的东西,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作业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确保课堂作业内容的有效性。总之,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我们的语文要达到有效教学,归根结底就是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的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有效”。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优化语文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教学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优化除了从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课堂作业上进行优化设计外,其实还可以有更多的关注角度,有待于我们更多地探索。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随着形势的发展,课堂教学势必将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教学方式,只要对教学有益,都有可尝试的价值。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
一、教师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语文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教师讲授需把握分寸
实际上作为我们老师都知道,要让学生从始至终精神高度集中听完45分钟的一堂课,基本很难。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我们语文课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当中,这也要求我们老师具备十八般武艺。
①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恰当的讲解分析课文的某些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恰当的讲,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其鉴赏水平。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教师若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休眠”状态;教师若引经考据,讲得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茫然”状态。“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强调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在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展示才华。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恰当的讲”的引导下,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
②适当的在课堂上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延伸扩展。有些老师担心这样教可能会完不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实际上这不但不会影响你的教学,反而提升学生的兴趣,无形中让可能在一分钟前还在走神的学生重新回到课堂。比如我在上《金岳霖先生》的时候,穿插了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故事和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的故事。可能有些老师认为,这样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我倒不这么认为,因为课文本身比较简单,学生一看基本就能明白,穿插这些知识一个可以让我们学生更多的了解一些知名人士,另外,学生感兴趣了之后,自然会对语文课产生一种期盼。我记得曾经有学生说,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那么,你已经达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了。
三、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
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语文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功利的。
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叶圣陶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启发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我在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时带去一个红富士苹果,很多学生马上被这苹果吸引住了,都在猜今天老师怎么会带苹果上课,都带着一种好奇兴奋。实际上,这无形中已经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为语文课的开展打好了基础。一上课我就问学生,“这是红富士苹果,为什么叫’红富士”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展开讨论,“对,这个品种经过了日本人的改良。上个世纪前五十年亚洲最好的苹果产自我们中国的山东烟台和陕西白水。二三十年代的日本教师拿着我们的苹果跟学生说:“想吃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苹果!想吃就去中国,占领了中国,我们就能敞开怀吃这样的苹果!”同学们,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军国主义教育!借口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唆使青年充当战争炮灰。日本军国主义是向哪个国家学的?自然过渡到德国。这个导入不仅使学生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而且无形中也给现在的中学生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学生喜欢,效果也好,何乐而不为呢?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如果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事实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五、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
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举例说明平时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举例说明平时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鲁红
“有效” 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 有效果。由此推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是指在班级授课这种组织形式下, 语文教学能实现预期目标, 效果明显。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应重在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切实保证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为了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精心准备
我校实行361教学改革后都是进行集体备课的,集全体语文教师的力量备好每一课书。课前我是这样准备的:了解学情,强化课前预习,整合资源,研发、创生语文课程。明确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明确课堂教学重难点,避免随意盲目。
在教学中我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语文教材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特别要删掉学生和教师读来生厌的文章,要增加进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文章,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把师生都喜欢的语文利用到极致,我认为这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益的一个好思路。
如:在写导学案的时候我就经常摘录一些美文给学生看。在执教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的时候,期中考前我就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三单元美文欣赏——欣赏四季上,我觉得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多领会,学习作者的写法,欣赏好的句段篇,学会分析和鉴赏。前三单元有的文章我就只是简单的带过了。
二、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
在课堂上我认为老师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
今年我教初一新生,在教学中我就力求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可以说在刚开学的那一两个月我都是在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做作业的格式,甚至各种作业本的使用都得教学生,教他们如何写周记,如何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学会摘抄佳句名篇,做好平常的积累„„可谓细微处入手了。半期过来很多学生基本已经规范了作业的格式,常规的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三、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我校正实施361教学改革,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我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
如:在每一课的导学案中我对学生的学习就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要有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学习。我把课堂变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经常设计一些问题,提问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开动思想“机器”,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课堂的双边活动中。只有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觉得教师的主动性不是主要放在设计课程上,而是注重在课堂上如何控制学生。
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如用小故事引入,或借助录音、录像等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在课堂上我还针对不同的重难点,相应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程度低与能力强的同学都得到成功鼓励,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同时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理清文路、捕捉要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
如:我们班现在有8个小组,小组成员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就根据创设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同学的赞赏,因此我的教学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都喜欢争着回答问题,没有机会回答问题的学生心里还很难过。
这样一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乐园。我最高兴听到的就是,下课铃声响了,有的学生很遗憾的说,怎么就下课了呢?让我感觉到学生是真的喜欢上语文课了。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采用多元化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我校实施361教学模式改革真的让我感觉到课堂气氛的活跃。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课堂上,我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座谈式、演讲式、辩论式、表演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各种形式又可以灵活多样,如问答式可采用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形式;演讲式可以分组演讲,也可以进行演讲比赛。总之,各种形式的运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广泛参与。
我校现在硬件设施也慢慢健全起来了,我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课程与科学技术的整合使得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学生可以借助课件更好
地理解所学知识。让实物投影、电脑等进入课堂,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联想、创新,丰富积累,提高素养。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内容要比其他学科丰富得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语文教学要拓宽教学渠道,延展教学内容,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新闻以及生活话题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大力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外延”真正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课堂教学与语文资源的整合,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以便能切实提高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如此,语文老师可宽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