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理念,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19-05-12 01: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践行新理念,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践行新理念,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一篇:践行新理念,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

注重教学常规,提高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

陵口中心小学 朱学军 邮编212353

常态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即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校、班级、学生实际,结合课程资源、教学条件以及课堂实际进行设计、合理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适合课堂需要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实施中,要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过程流畅,突显重点,巧破难点,解决疑点,扫除盲点,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使平常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那么,如何才能使常态下数学课堂教学更能凸显其有效性呢?我最大的感受还是要从教学常规的几个环节做扎实。

一、备课——有效性的前提

面对新教材,我通常是这样做的:拿到教材后,首先对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分析、了解本册教材在整个小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册教材的学习需要达到的水平是什么?然后了解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时间安排、习题的难易程度等等,做好以上思路备课后,再进入到具体的每一节课的备课,在具体的备课时注重以下三性:

1.有效体现简洁性。

我觉得我们备常态课的教案应该把着重点放在这节课的“双基”知识的确定及如何来落实上,这一点不但要明确,更要从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出来,因为这是课堂教学之本,对其他方面如:情感、价值观、数学思想等等的要求,我们要心中有数,充分考虑每节课中要从哪些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感的培养。设计中要留取充分的时间、精力用在对学生、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上,体现常态课的简洁性和最优化。

2.切合实际体现针对性。

现在有很多专家名师精心设计出很多高水平的教学预案,我觉得 1

他们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不一定具有使用的普遍性,我们不要不加思考地照搬照用、毕竟每个班学生的素质不同,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取舍。备课关键还是要关注自己的教学对象——本班学生,分析本班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抓住本班学生的现实起点,一是考虑学生的情感起点,对即将讲解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怎样?他们关心的话题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哪些丰富的感知?二是考虑学生的技能起点是否具备了进行新课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差异如何?没掌握的有哪些?确定知识的重点;三是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来解决?哪些地方需要老师点拨和引导?哪些问题可以或需要展示延伸?预见学习的难点,这样备出来的课才有针对性。

例如,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数字编码”一课,单从教材来讲,只涉及到了邮政编码和身份证编码的基本内容介绍,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编码应用却非常广泛,如:电话号码、商品条形码、车牌号码、火车车次、飞机航班号、书号、药品包装盒生产批号等等,而这些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大多都是陌生的,也没有什么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他们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大多也没有条件,课前我跟他们聊天了解到学生都感到新鲜、好奇,感兴趣,针对这些,我做了两个准备:①让学生自发组织分几个小组行动,分别负责了解各种数字编码的知识,②我自己则查阅有关资料,做足了课前准备,收获了一节师生愉悦的高效课。

二、上课——有效性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存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两个调控:

1.有效调控非预设生成。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了精心的预设,就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但我们老师手中拿的是已知的教材,而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课堂教学具有不可预测性,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意外”,这些“意外”很容易一闪而过,如果我们老师能及时抓住契机,在最短时间内灵活地作出相应的变动,把“生成性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获取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

如在教学完一个数乘小数的规律后,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一个数乘0.06,积与另一个因数比较?A大于 B小于 C无法比较。学生的回答大多数是B,教师的预设也是B。可偏偏有个学生说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应该选择C,理由是这一个数也可能是0,那就无法比较了!我当时也一愣,可我并没有避开学生的不同观点,顺势将问题推给了全班同学,让他们讨论一下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学生们通过激励讨论,形成了统一认识,的确题目中没说明这个数是什么数,就可能是0,所以应该选择C。到此我还没有收场,而是再追问:那么如果我要选择B,原来的题目要怎样改?学生经过刚才的讨论,很自然的想到只要在一个数后面加个括号(0除外)。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自主选定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课前预设发生偏差时,老师果断地放弃了预设以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探究兴趣才更加浓厚,探究的过程才更加深入,探究的发现才更加精彩,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2.有效调控学困生。

在一个班级里,由于受智商、情商、接受能力、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这样那样的差异,相对而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思维灵活、学习兴趣浓,教师在课堂上不用花去太多时间去指导他们;相反,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信心,不愿动脑筋,总想等待别人的答案。因为有差异,教师要在一节课内兼顾所有,让所有学生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如何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来缩小这些差异呢?我觉得在课堂中有效地调控好学困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首先,在课前我们教师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了解他们的喜爱,课堂上多让他们体验成功、多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备课时,相应地在简单问题加上标注由谁来回答,在练习中提醒自己要留意哪位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实施备课中的“预设”。

其次,尽量在每节课中留几分钟独立作业的时间,以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在独立作业时间里,优等生可以做当天的作业或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学困生可以做最基础的模仿性的练习或一些简单的综合练习,教师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辅导,当学生的认知水平出现障碍时我们可以辅导,当学生已经取得了进展或失去了热情时我们可以辅导,当学生的知识经验得到真正的内化时我们可以辅导。

三、作业——有效性的反馈

数学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检查我们课堂教学有效性程度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出我们的教学效果,从而能更好地设计好下一节课的教学预案。因此我觉得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精心设计练习题目。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两道练习:(1)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茂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2)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百发百()。这两道题融合了语文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数学上学不到古诗和成语的知识,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综合性练习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能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反思——有效性的提高

古语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们在设计初始教学预案时,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上完一节课后,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一定能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第二篇: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的改进和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重要契机。重新组合和构建课堂教学,其核心是教学观念的问题。过去课堂上教师充当主体作用,思想和观念既不适应新教材的教法,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因此,我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发展。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一、在学习中成长

“无水无以成江河,少知无以成教师。”我初教化学专业知识不够用,总觉得腹中空空。步入课堂,面对好问的学生,我常因不能解答他们的疑难或是不能把知识点讲得更深、更广而苦恼。这些窘迫促使我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把教研当作成长的途径,上网涉猎信息也成为我学习的重要手段。

1、仔细研读化学相关书籍,弥补知识欠缺。

我认真阅读化学教学大纲,揣摩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学对“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坚持字斟句酌地研究教材、教参,把每一节课都按照“六步三环”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写成详案,开头如何导入、采用什么方法传授新知、操作实验的注意事项、巩固与练习的内容等我都仔细推敲,努力找准教学重难点。我感到化学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若靠死记硬背自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找出易混淆的知识点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记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如学习氧气时,把性质、制法、装置图及所用仪器的名称、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和用途与学生边讲边归纳,列成表格。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易同样的方法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列成表格,以达到条理清楚,一目了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用心学习操作实验,激活课堂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操作实验成功了,一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每堂课前,我坚持让同组老师指导我试做实验,设想会出现什么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尽量通过正确的实验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由于试验经验不足难免在演示实验时

出现点小“意外”,我往往将此转化为最佳教学情境。比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中,我在管口塞得棉花有点少,水槽里的水有点变红,我让学生观察此现象,并以此情境为反面教材教育学生记得在管口塞一团棉花。这样也激发学生关注试验细节,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品质。

3、参加教研活动,取长补短。

我有计划地听同组有经验教师的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我不仅可以学习教师调动学生的高招技法,而且我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了解到学生在每节课的疑难点、易错处,有利于我更精细的备教材、备学生。课后,我还将听课笔记与我的教材比较,进一步明确重难点,设计更合理的导语、教法。同时,我通过自己做课让大家评课的过程,更快得认识到自己更多的不足,鞭策我进一步学习,不断完善。

4、积累化学资料,勤学善思

在听课过程中,各位前辈对教材内容适时适机的拓展延伸让我佩服,提醒我资料的溃乏,应建立化学资料集。我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看、多做、多整理近几年来各省市中考试题。中考题叙述严谨,贴近社会生活,反映科技前沿。我分析考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归类、汇编。这样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恰当的例题,为辅导学生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由此,更激发学生研究中考试题,感受中考命题趋势。学生见多识广,能举一反三,增强他们迎接中考的信心。

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学习,我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沉浸于探索化学教育教学的氛围中。学生们热切求知的目光,解惑之后的愉悦,鼓励我继续学习、钻研、探索。

二、在导课中激趣

教学是门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课堂导课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落实“六步三环”的教学模式时,对情境导入这一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的一些具体做法:

1、直接引入式

任何一节课都有重难点,而这些又是授课的关键。我为帮助学生把握重难点,常常从重难点入手设计导语。例如,在讲述《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时,我开门见山地说:“氧气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一提到氧气,大家就会联想到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是生活或生产中都是

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这样,将课堂内容的重难点全盘托出,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又便于老师的讲述,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

2、承上启下式

知识之间是相互衔接地。我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回顾旧知识自然引入新课的导课也是我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如何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一节的引入,我首先复习提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守恒原因。在此基础上再问:“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原子在反应前后数目都相等?若不是,用什么办法使左右两边原子个数相等?”这样,通过复习很自然就引入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平。这样导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课讲解的内容埋下伏笔。

3、故事导入式

有些课节内容平淡,单调而分散,我为了激发学生投入课堂,我丰富自己的阅读,通过一个个趣味故事或化学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我讲述了发生在阿尔卑斯山“杀狗洞”的故事,为什么狗一进洞就会离奇地死亡?故事的神秘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激情,本节课当然收到了好的效果。这些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化学不是简单枯燥的记忆元素符号、化学式、物质分类等概念。从而让他们更愿意进入课堂状态,愿意听老师讲。再例如导入《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一课时,我讲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的忘我精神和爱国精神;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青铜器,这比欧洲早1900多年等史实,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创设情景式

例如第四单元课题4《化合价和化学式》这一课题内容抽象枯燥,学生理解困难,缺乏学习动力,我在引课时创设了同学们熟悉地情景,问:“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如何用最快捷简便的方式认识对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名片”,通过名片我们马上就能知道对方的姓名、职业、电话等,我又问:“那么物质的‘名片’又是什么?”学生们在积极的思考,我适时地点出:“物质的名片就是化学式,那什么是化学式?通过化学式我们又能得到那些信息?”自然而然引入了新课。通过情景创设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新知识也有了极

大兴趣。

班里有位学生名叫史合金,智力较好,但有点自傲,不善于向他人学习。我在讲授合金的概念及特性内容时,提问他;“什么是合金?”他回答了。我乘胜追击:“那你为什么叫合金呢?”他楞住了,脸开始变红。我说:“你父母是用心良苦啊!他们希望你能像‘合金’,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加完善啊!”他会意的点点头。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更高涨了。经历这样的情境之后,该生的学习品质渐渐变得虚心、踏实。

5、实验演示式

生动直观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唤起注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极佳方法。例如,在探究微粒的性质时,我通过操作高锰酸钾扩散到水中,浓氨水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变小的实验,变抽象的内容更直观,学生很快接受了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课并无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只要用恰当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就能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很好的服务。

三、在关爱中信任

要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还要作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尝试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把做学生思想教育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对学生学习给予辅导和帮助,因人而宜的施与情感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努力做到:

1、从友善开始

当看到学生没精神时,问一问是不是没吃早饭?叮嘱他们早饭很重要;当看到学生脸变得很红时,摸一摸他的脑门儿,若发烧了给他找药或让他们看医生;当看到学生衣着不整时,我帮他们拉上拉链,翻出衣领„„这些友善的细节换来了学生的健康与微笑,他们与我更加贴心,更乐于接受我的教育。

2、从赞美着手

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初中生的学习情绪易受到外因的干扰,自我排解能力较弱。我经常到班级走一走,倾听他们的处境、想法和困扰,设身处地的表示理解和尊重,并且帮助他们分析,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励炼,在磨练中成长。这样,我更进

一步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的依赖感增强了。

爱学生就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放任。在批评学生之前,我先审视自己做得怎么样,先谈我的不足,再对他们提出要求,师生互相监督,共同改正,有利于“教学相长”,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诚信、有自制力的人。

“ 选择了就应该无悔,去做了就应该做好。”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在工作中力行脚踏实地,刻苦学习,虚心求教,尊重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不断反思,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

储备知识技能

提高教学实效

XXXXXXX XXXX 2009年2月22日

第三篇:提高历史常态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历史常态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中学 毛曙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迈进理想的大学,为了拿个高分数,我们这些老师和学生们每天都是早6点晚10点地应付着多如牛毛的题海,分数是命根,恶补、狂做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的学生就是最工具化、机器化,没有活力、创造力,被扼杀天性的孩子。如何做好减负增效,45分钟常态课课堂就是教学的生命所在。“从学科入手,从学生入手,从课堂入手”,① 扎根于课堂,向课堂教学要效率是当前教学环境下应做好的第一要务。

常态课,应区别于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比武课,它既没有作秀的嫌疑,也少了试上、重复、改进、展示这样繁杂的步骤;台下既没有评委、观众,也不会有捧场者和批评者。它拥有的仅仅是师生面对面。老师是课程的导演、制作人,学生既是演员,有时也兼做导演。常态课的教学活动是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探索学习方法和促进情感升华的重要载体。教学活动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常态课要提效,必须特别重视其不可重复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由于常态课不可重复性的特点,我们的教学演示、改进就必须做在进课堂前的备课环节中。

备足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史料、遗迹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师生、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来源丰富多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②历史学科是涉足多领域的学科,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丰富的课程资源能让学生多视角、多形式、多层次的看待历史事件、人物,不仅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合考虑学生实际 所谓“成长不可替代”,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习又是不可替代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细致地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水平,以及心理发展水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个性记录是一个极好的方法,它能为下一次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个快捷的链接,也有助于动态地观察学生的成长。

重视问题设计的作用

问题是思维体操、头脑风暴。搭桥式、过渡式的问题是引路者;基础性的问题是垫脚石;趣味性的问题能使学生更投入;哲理反思类的问题能让思维更活跃或更上层楼。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互问、抢答等多种。多个问题的出现可以由浅入深,使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圆满解决。

常态课同时又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备课环节无论如何细致周到,都不能完全覆盖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不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又会死灰复燃。备课环节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学过程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设计情景

情景设计是学生能走近历史、触摸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开课时设计导入式情景,有助于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尽快调动积极情绪的“神入”;在课程中设计活动式情景,促使学生维持高水平心理投入状态,学习过程是全身心的、轻松而又活跃的;在结尾设计开放式问题情境,不仅考虑到因材施教,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而且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有质的提高。

如我在设计《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时,开课先打出中国和希腊两张地理图,以及文字资料: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他们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

------黑格尔《历史哲学》

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讨论:

一、你能用一些词描述古希腊或古中国吗?

二、根据两张地理图,你能概述这两地的地理分布情况吗?

三、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认为古希腊和古中国的居民可能从事着怎样的生产劳动或有怎样的生活方式?

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中国维新志士梁启超认为这两类民族各有什么性格?由什么因素决定?你认为他们的分析正确吗?

课堂教学过程表明,对遥远的古希腊历史,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少而模糊的,用比较低的台阶来“随便说说”古希腊,再结合一些图片,如特洛伊木马、荷马史诗、米诺斯王宫等直观、形象的展示,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课程中间,谈到希腊公民的特点时,我采用了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设计场景自由选择角色的方法。场景如下:

古奥运会开幕了,街上行走的都是兴高采烈的希腊公民,智者苏格拉底坦着胸津津有味地观看着精彩的比赛:掷铁饼的、跑步的…… 我,一个成年男子更喜欢…… 我,一个成年女子…… 我,一个悲哀的奴隶……

这时的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参与兴趣,一个同学站起来选择角色和动作,其余的同学马上找出依据来评判对错。由此,自然也描述出了公民的特点。再加入,“我参加体育运动,代表***城邦,如果我得胜了,人们视我为……,我要……”作一个语言上的扩展,“人是城邦的动物”的结论自然得出。

在结束本课教学时,我的开放性问题是:古希腊给我的启示:择地而居?还是择古而居?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一番探索:是地域特点决定文明进程?还是古希腊是特别理想的文明之邦?

在情景设计的过程中,地方史资料、时政方面的新闻等等都可以作为素材,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不仅行动(可能是被动的),更要心动(主动地投入参与),使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彰显。

问题和史料的呈现可随机安排,方式可多样 老师尽可能备了较充分的课,掌握着多于课本的资料,并不意味着他是上帝,给不给学生苹果看他愿不愿意。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佐者,应似朋友---提一些建议;似引路人---提供一些史料,反问一些问题;似同学者---共商问题,留存疑惑。教师的多角色变化旨在操控课堂教学,随机生成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参与---投入---有所得”。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他们收获的不一定是分数,可能是成功的喜悦,被认可的骄傲,或者是非要弄清疑惑、争论的一份探究精神和兴趣。这种情感,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成长,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素质,也是帮助课堂学习有效性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条件,不可或缺。

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劳动,所应考虑的不仅是备课的环节、上课的环节,还应有师生的评价、反思,常态课的每一堂课虽不可重来,但吃一堑长一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华东师大的许纪霖教授说:“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诚如此也,心如斯也。

参考资料:

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4《我思,我行,故我在》李惠军 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P32 ③《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钟启泉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三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位置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三、怎样看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编写中很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注意在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四、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们都在研究教育。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比如“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第五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等等。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一、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标》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这一点,目标的制定应有梯度,不要求人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但要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力所能及。要做到使能力相对差一些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开放空间。毫无疑问,制定了准确、明确、有层次的目标,保证了教学的方向,使教学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旧知识、新知识引入、新知识传授、新知识反馈、新知识深化、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同时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须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的学习过程,并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缔结朋友式的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以及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赞美的短语,是构成和谐氛围的因子,是沟通情感是桥梁。它能带给学生欢愉和力量,其作用难以估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丢弃权威、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学生如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无知,甚至是愚蠢的举动或现象时,教师千万不能怒不可遏,大发雷霆,而只能是耐心提示,逐步诱导,帮助他们解围。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了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就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

下载践行新理念,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践行新理念,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范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俗话说“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才是好的教法。如何实现数学课的有效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下......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朱叶琳常州外国语学校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杨乃表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这多的知识。这也是一线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而一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中时间是有限的,怎样才能......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通用技术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陕西省西安中学 王居劳 邮编710021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新设课程,作为新课改在课程形态上的一次突破......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张江平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