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新课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三亚市保港中学陈运来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自主地解决问题,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
生物课堂的特点,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要想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符合生物科学的特点。因此如何在新课程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喜欢一个老师就会认真听他的课,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就会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现在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生物的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更有不少的学生认为生物学是“次科”而毫不加以重视。初中生物是初一才开始开设的学科,要引导学生重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开学的第一节生物课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带学生到生物实验室,参观里面的各种生物标本。通过观察这些他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对生物学感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二、重视备课,增强上课内容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也不
例外,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教学计划靠每一节课去落实,教师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完善地备课,可以说是教学过程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把一堂课备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要查阅大量的优秀教案,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为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变化着的有差异的学生,而不是死板的被灌输知识的学习机器。备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愉快热情地进行新材料、新案例、新方法、新情境、新问题的探索。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法和突破重难点。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已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例子,还可以准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重视重难点,增强学生听课的有效性
在进行每个单元教学之前教学内容应精炼求新,教师要简单介绍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和课时安排,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多看教材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然后才是以精讲突破重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上课前,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学生,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经常在哪些方面出错,提示学生哪里难学,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成绩好的同学一听就懂了、就理解了,会感觉老师讲得那么难的内容,以前的学生都学不会的内容我都会了,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生物的兴趣,易于取得好成绩,相反,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学到这部分内容时,即使没有完全听明白,他们会感觉到这就是老师讲得最难的内容,以前的学生都弄不明白,我没听明白也是正常,下课后再问老师就行了,下课后老师再根据这一内容作个别辅导或用题进行练
习,进一步帮助后进生突破重难点。这样不至于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取得好成绩的决心和学习兴趣。学生听课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就提高了。
四、重视有效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调查、信息搜集及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培养学生抓重点的能力;生物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很多,在每一节课的最后,设计一些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章节内容总结复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概念图对章节内容进行归纳和联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大胆尝试,积极诱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生物教学可采用的方式有:(1)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2)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
五、重视练习但要避免繁多,要追求“精、重、实”
例题:家庭制作甜酒时,常需向煮好的糯米中加入酒曲(内含大量的酵母菌),并且需将酿酒的器具密封,若遇到天气寒冷器具还须采取保温措施,据此回答:
(1。
(2)保温的目的是使酵母菌
(3)密封器具是使器具中缺少,在此条件下,的产量将大大增加。
(4)酿好的甜酒表面有一层泡沫,这种气体是:。
(5)若不将器具密封,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便淡薄些,其原因是
[答案](1)糖(2)分解有机物(呼吸)(3)氧酒精(4)二氧化碳
(5)一部分糖在有氧条件下被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本题是对甜酒制作这一实践活动提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关于发酵的原理及酵母菌在发酵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等条件,进行思考。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酵母菌发酵的条件,如酿酒是应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达不到酿酒的目的,是本题难点。
六、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是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
生物这门学科,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系统化才容易理解记忆,因此需要反思教学,使知识系统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课后反思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一节课下来就要总结思考,写好教学心得或教学日记,认真分析研究,以便找到好的办法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计划和课堂设计情况,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知识点上有什么遗漏;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教学设计上是否有要增补和删减的地方;训练是否到位等。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提高课堂有效性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才能达到,教师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教师注重教学计划的制定,注重充分完善的备课,注重启发探究的上课,注重画龙点睛的习题评讲,注重及时有效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一定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生物课时方面的原因,制约着学生在课堂上过多的讨论或让学生讲解、分析。尝试了几次让学生讲解,但耗时太多,学生存在对知识理解不透彻、甚
至讲错现象,当然这正是学生暴露问题,给教师进行纠正、强调的机会,但这样往往完不成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师思想上的几点顾虑:
⑴面对班容量大的课堂,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讲解,总怕一些学生万一不是在学习,而是胡说八扯、或干其他的。积极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我们赞同,就怕课堂上风风火火,学生只满足于这种活动形式,而未能扎扎实实的学习知识。
⑵课堂教学改革尚在探索中,教师的热情很高涨,但不免心存点忧虑:既然是改革,就可能有闪失,万一好心把事办砸了,教学成绩下滑了,教学成绩又是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那该怎样去面对?
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几个重要的要素,如教学目标设计能否符合课改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并使更多学生获得有效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认同教师的观点和教学内容并通过课堂即时效果反映出运用这些观点和内容。
以上是我个人在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体会。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这些都有待于我不断去摸索和学习探究。今后,我一定要强化“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思考课堂教学效益,改进与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篇:浅谈新课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后感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第十六中学王作华
文章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初中生物被大家忽视,但对整个社会和学生来说生物却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对此,做为一名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更要充分的利用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条件。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有效性”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也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下面结合我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节教学中的体会,谈一谈如何使生物教学更加高效。
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当学生对 1
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因此,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首先,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再配以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其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或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学中,如果老师一味去讲,则会索然无味,教学的实效无疑会大打折扣。这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整理资料,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其在老师的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明显体现,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教学实效自然就会提高。
2、注重课堂导入的新颖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是一节高效课的良好开端,因为一节课开始前,学生往往还在处于下课时的放松散漫状态,要实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段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课堂导入。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节的教学引入中,通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片,猜与动物有关的诗句,引出有了动物,人类社会显得鸟语花香、生气盎然。如果没有动物,人类社会会怎样?以《寂静的春天》中的一段录音,引出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
3、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我们的生物教师总是细针密线,鞭辟入里,把知识讲得很细,讲得很全,做到“滴水不漏”,非常“成功”,实际上却走进了一个误区,这种“成功”恰恰就是一种不成功,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权利被剥夺了,创新思维被磨灭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点大胆进行取舍、合理调整,积极引导并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造能力。例如: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节的教学中,三个学习任务都给了学生充分讨论和展示交流的机会,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通过学生的深入讨论、分析、辩论,最后获得正确认识。
4、妙用“多媒体及展台”,给高效课堂插上翅膀。
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节的教学中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
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情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
5、重视重难点,增强学生听课的有效性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多看教材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然后才是以精讲突破重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上课前,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学生,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经常在哪些方面出错,提示学生哪里难学,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
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节中,对于第二个学习任务:“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展示食物链:草→野兔→狼,说明食物链中传递的是有机物;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哪里来的?引出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它们是无机物,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植物体内和动物体内的有机物又可以通过呼吸作用转化成无机物,植物和动物死亡后的遗体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细菌、真菌的分解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参与了这一过程;如果没有动物,物质循环还能进行吗?学生观看课件(将动物去掉的物质循环图),再思考教材中的思考题,得出有了动物,物质循环的速度加快了,途径增多了,所以动物是促进的物质循环;再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进一步理解这一难点。
6、讲练结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反馈练习是检验本堂课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对于初中的学生,课后布置练习往往不能落实,因此尽管课时有限,教师也要尽量合理安排,讲练结合,当堂反馈。反馈当堂化能够迅速检测效果,薄弱的地方可以通过布置学生阅读教材或是通过课后的练习再作巩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初中的生物教材每一节后都有一份课后练习,但练习的设置不一定是讲完课后,我常常把它们穿插在课堂中,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适当利用后面的习题,这样不仅马上巩固,而且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节中的课后习题2、3,我把它们穿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在教学任务完成后,精选了7道习题用于检测,课后习题1就穿插在其中。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提高课堂有效性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才能达到,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与教师心态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要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从2003年 9月起,我们县的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继续整体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为了实验推进的规范、有效,市教育局推出了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吴江市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意见》。该意见提出:“本学期要紧紧围绕“有效教学”的主题,上下联动,求真务实,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事实上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对相关领域的做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发展效益量化,是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关注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以后,大家普遍的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那么现在大家公认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什么特征呢?
1、课堂是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指学生全部的生活,得以展开的背景和种种可能性。“生活世界”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的处所。
2、课堂是给予学生先进文化浸染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
3、课堂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他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在思考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关注下面的一些内容。
1、课堂教学有效性关注学生全方位的素质的发展
在我们的课堂里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这粗看好象是属于理念层面的东西,其实只有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师才会“目中有人”,只有这样,他的教学的定位是高屋建瓴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才会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全人发展的学生,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语文、数学等)的发展。我们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堂是分科的课堂。
2、课堂教学有效性必定要关注师生双方的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套酆峡悸堑慕峁K煌诠こУゴ康纳б妫膊煌耆韧诨ㄗ钌俚氖奔淙〉米畲蟮男ЧK惺钡淖叛凼且缘模乔币颇模侨笪锵肝奚摹?BR>
3、课堂教学有效性更多地关注量化
课堂教学的目标尽可能的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要兼顾暂时的量化和长久的效益所产生的积淀。
二、重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有效性达成的四个抓手。
研究新的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主要致力于使我们的课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既如何使我们的课堂要变活、变大、变新。为此,我们认为应该主要做好:
1.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中的今天,大家一致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个人认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效能的检测纬度上,它可能更有实际的意义。我们是否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把知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在两种方法的选择上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进度、思维的扩散和收敛,训练的密度和质量等。
2.在课堂上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了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的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的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3.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的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4.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主体价值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论辩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
三、重方法的选择,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顺利完成。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为此,我们不妨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有关的探索。
(一)保持学生持续的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学生的各种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学习境遇中产生的。因而,促使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是最好策略,具体说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时,应该想到这是学生对某学科的某一部分知识点没有内化为内在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重新解释一下,教师绝对不要露出任何不满,甚至连一声无可奈何的否定声都不应发出。越是对理解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考虑让他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以此不断增强他的对学习的成功感,尊重、维护他在课堂学习中应享有的平等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应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对话与交流,针对其作业内容、完成质量等说一些鼓励的话。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遇有学生和自己对立时,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会意的一个姿势,一个眼神,或静默几秒钟,往往就可抑制顽皮学生的对立情绪。
(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始终热情的干预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师应充分的了解和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即理解和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学到了什么。在具体的课堂中我们要留意:
1、当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都应该完成某一任务时,教师不能对它草率地瞧一眼,随便来个评价就草草了事。在语文或者外语课上,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或交际能力的训练完成后,教师应从完成的质量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或技巧加以指点。这一点,我想很多的老师都给予忽视了,认为学生的答案千变万化。要适时的和学生交流结果的形成过程,以利于学生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能有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技能。
2、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皮亚杰认为,外在语言知识的内化是一个心理调节过程,应该鼓励这种调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内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鼓励学生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将内在的知识演化为新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让学生强化这种内化的意识,以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意识。
3、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的能力训练具有实效性。有的老师认为,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时最简单的训练往往是最有效的。有一位老师执教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伊始,让学生分组重复读第二自然段中的“海洋给人类提供„„”,直奔主题。接着,板书:从前,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指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述,多名学生交流后,让学生一起说一说,再让学生同桌之间互说,再指名说,让学生在反复说中掌握课文内容,积累文本语言。再继续板书:从前,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人们敬畏海洋,是因为()。还是按上面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说,最后,让学生把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再继续板书:从前,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人们敬畏海洋,是因为()。现在,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述。再继续板书:从前,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人们敬畏海洋,是因为()。现在,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之所以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是因为()。这一环节花时较多,每一点都要让学生先做准备,再指名学生说,再让学生一起说,最后让学生连起来说,一步一步落实得非常扎实,层层推进,以少聚多。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热情的参与,师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这样的语文课堂是非常有效的语文课。
(三)在课堂上的民主管理、有效监控和积极维持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要使我们的课堂取得明显的成效,就要求我们作为学生学习道路的引路人的教师采取一些充满智慧、充满民主的管理、监控方式,以达到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好的达成。1、民主的教学过程全程管理。
采取什么方法,以什么教育思想为指导来管理学科的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具有民主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老师一定会在课的开始阶段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管理好的。当然,在现在的课堂上你不能排除学生的恶作剧的开演。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样一个案例:
美丽的恶作剧
下午我有两节语文课。第一节课我讲试卷,在黑板上写了很多的板书。
第二节马上就要上了,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就看见屋里唧唧喳喳的说笑,看看每一个学生脸上那丰富的表情,我知道准是有什么可笑的事;不料当我走进教室时,顿时笑声四起,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诧异之际,扭头看黑板,只见上节课板书没有被擦净,剩下的一些字连起来,可以念成:“威胁 阿 康”、“斩 康 绅士”。哦,明白了,有学生搞恶作剧。上节课我写了很多字在黑板上(生字里有“威胁”“绅士”“康”是我比较“健康”和“慷慨”的“慷”的时候写的,“斩钉截铁”取了一个字),有人“断章取义”,擦黑板时,故意留下这几个字。谁弄的?我扫视了一眼,哈哈,准是那个笑得很拘谨的男生王津津。
怎么办?由此打住,还是„„?
“呵呵,谁写的?”
大家哄堂大笑。有人说是王津津。
“哈哈,威胁我?谁敢威胁我?”我装腔作势道。
“好了,谁先威胁我一次?有没有敢的?”
“我先来威胁你一次”说话的是个男生,“要是我今年考不好,康老师你小心下学期我缠着你给我补课!”
哈哈„„我也笑了。
“我来,康老师,下次再来了稿费,要是不请客,我可是要抢的,是不是同学们?”
呵呵,还带煽动的呢,我连忙承诺:“下次请大家吃花生、瓜子。”
“那么威胁的意思是什么呢?谁说说。”
“就是吓唬别人,让别人去做人家不愿意做的事情”
“就是利用自己的势力,让对方去做一件事。”
“就是胁迫别人”
„„学生一口气说了很多。
“大家说的不错!”
我故意把“斩康绅士”的斩用身体挡住,“请同学们念这几个字!”
“康绅士!”
“哈哈,你们夸我是绅士,这个我愿意听,再说一遍!”
“康绅士!”
“我绅士吗?我哪里绅士?你知道什么是绅士风度吗?
“绅士风度是说一个人有修养。”
“绅士风度是说人举止文明。”
“绅士风度是说一个人潇洒。”
“谢谢你们夸奖我啊,我好好高兴呀!”
哈哈„„笑声掩盖了上课铃声。
“这样你们用上‘斩’‘康’‘绅士’这几个字说几句话怎么样?谁先来?
“话说民国某年,一位姓康的刀斧手,在菜市口斩了一位无恶不作的绅士”
“你这么一说,还有点说评书的味道。”
“我来,康老师斩钉截铁地说:‘我是绅士!’”
“啊?我什么时候这么斩钉截铁过?再来”
“推出去斩了,康大人一声令下,绅士人头落地!”
“别光说这个,换换!”
“我说,我先斩后奏,在康老师安排劳动任务前就干完,我是不是有绅士风度呀?”
哈哈„„大家都笑了。
我拿起一支粉笔,在那两行字的后面添了几个字:
“威胁阿康是可以的”“斩康绅士是没有人上课的”
哈哈„„
“我们接着上课!”
“起立!老师好!”
这是一则发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的案例,教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是诗意的。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些生成性的东西,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教育,把一桩令其他老师头疼的恶作剧处理的如此美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当然课的进行过程是一堂课的关键内容,而学生又往往在保持注意二十分钟左右开始出现“魂不守舍”现象。教师要以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有效管理课堂,让学生的良好状态保持到下课铃响。在课的结束过程,我们要使自己的课堂不仅结构完整,而且含有不尽之意、韵外之致,促进学生对下一次课的热情和积极性。2、有效的教学过程持续监控。
在课堂的进程中,当给学生提了问题或者布置作业后,如笔头练习、口头语言的交际练习等,就意味着监控开始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要求去做,此时有效的持续的监控显得很及时和重要。我们的老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作业,或个别提醒某些学生的不良举动,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练习和作业顺利进行。另外,部分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当众举手提问,而教师走到他们的身边时,他们有时却会向老师则大胆求教。走到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还可以使老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对教学过程的持续、有效的监控是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3、长久的教学过程情绪维持。
积极的维持学生的高涨学习情绪,是所有学科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现在倡导利用现代媒体,就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将课堂上抽象的知识和学生生动的交际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倍增。同时我们的老师也要学会适时地变换练习方式,能让学生感到用这样的方式学习不累,学习不烦。当我们看到学生作业的优点时,要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这样会增进师生间情感,有益于学生素质,特别是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热情的是否高涨。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崇尚很强的教学文化内涵,我们认为,只有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最后才会突围,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因为哈葛利斯讲到合作教学文化的特点时指出:精神支持、增进效率、改善效能、不断改进是合作教学文化层面的基本特点。而对于对话文化的形成,保罗.弗莱雷也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追求一种主体间的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期待着师生真正达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教学对话文化的形成需要营造一种公共话语空间和人文情境,要形成有效的、民主的、和谐的共同言说和互相倾听的局面。所以我们在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不得不对这些层面作些深入的思考。
第四篇: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实践
【摘 要】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在目前的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定位问题、观念问题、学情问题等等,都从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结合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理论,分析归纳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因素,论述了个人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解,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本文所展开的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质上就是要力图唤起教师重建课堂生活的热情,以实现由“传统课堂”到“有效课堂”的教学转型,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生命价值不断升华的目的。【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两方面的共性问题。一是教师问题:主要表现为基本功不扎实、语言表达不规范、信息素养水平不高等,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以致课堂教学失控。二是学生问题:学生的基础不均衡,对知识点掌握能力任务完成的差异性很大;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存在认识偏差,心思不在课堂,热衷于玩游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基于上述问题及成因,笔者结合自己日常教学工作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精心准备,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我认为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教材的解读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两备一确定。也就是备学生、备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上出现有效性教学的良好局面。
1、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的外部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基于自身原有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个班集体里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因此,了解学生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将各阶段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比如Excel排序及建立图表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力争让学生在原有的Excel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从另一个高度学会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恰当地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挖掘出新的信息,给解决问题提供借鉴;重点是如何根据需要,将表格数据转化为相应的图表信息;难点是如何将Excel数据转换成图表。在备课时我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异,可能会碰到学生会排序,但是排序后创建图表总是不正确的情况。所以,我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基础差的就让他完成排序,基础好的让他完成创建图表。这样,所有的学生如果都完成任务,都会有成就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备教材
教材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要上好一堂课,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准确地解读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钻研主要有4个步骤:“读”(阅读教材)、“查”(查询资料)、“研”(分析教材)、“定”(确定目标、重难点和关键)。有时教师不太重视,觉得中学教材自己完全可以驾驭,于是就可能忽略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
教师对教材解读准确到位,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教师才能胸有成竹,融会贯通教授相关知识技能,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3、确定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确定每一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目标要准确、具体,既不能随意拔高要求也不能任意降低标准,使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情况,确定一节课侧重于某一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不但是课堂教学的总设计者,而且还是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一言一行都将对教学产生巨大影响。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具有驾御课堂的教学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是教师能够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学习课目。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广阔的要求。上好这门课,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需要教师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这种不断学习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另一方面选修课存在很大的弹性,更需要授课教师不断自我地学习、自我更新。
三、恰当的教学策略,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1、组织上课进入状态
开始组织上课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教师不重视这一环节,随随便便地开始讲课,而不管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已进入安心、准备接受状态。师生问好本是用于组织全班同学进入上课的一个手段,但教师们往往很不情愿或没有认识其作用,流于形式。做好这一点的要点是眼神(环视、扫视)、表情(微笑、严肃)、语气(坚定、激昂)、语音(响亮、稳重)。细节注意事项和技巧很多,不能一一说明,以全体学生进入学习准备状态,纪律良好为判断依据。
2、设置情境引导探究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时,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的目标。
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图片合成教学中,笔者通过周正龙的老虎图片与原图对比,让学生领略图片合成的强大功能,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把两张原图合成老虎图片要通过哪些具体操作才能实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上述情境的设置,学生的求知欲被进一步激发,能够以较好的状态进行自主与探究。
3、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教学任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通过它可以有效组织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和合作意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重操作性的特点为教师设计教学任务提供了素材,也为教师实施任务驱动提供了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是任务设计,以使其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任务设计还应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并分解成具有一定联系、一定难度梯度的小任务,体现学生在任务中的分工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并引进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4、合理预设引导生成预设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备课。生成是指教学过程中有新资源生成,也有过程状态的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缺一不可。只有预设,没有生成,课堂就成了教师的表演舞台,学生是观众;只有生成没有预设,让学生自导自演,会造成教学目标难以落实。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或回答不周到,或理解模糊,或没有深入挖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调整方向、引导深化,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深层次思考,不断引发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四、合理评价,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动
信息技术课程最大特点是操作性强,学生的许多操作可转换成成果或作品。例如,图像素材处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内容的任务操作,其结果完全能以作品形式进行存放。在下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通过网络教室平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评价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最佳平台。在学生展示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该生所发表的评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看法。遵循多元化、公平性、激励性原则,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成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出来。通过这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拓宽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的渠道。
一节课结束,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自主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在当前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己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我们更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五、总结反思,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补充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要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还要进行教学反思活动,总结本节课的得与失,为以后更好的教学打下基础。在设计课堂小结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切忌走过场。不能按照“板书”单纯的复述一遍,要有目标性、针对性,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突出重点,把所教知识浓缩提炼,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还应该及时提出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
2、不能包办代替。课堂小结时教师绝对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有必要的点拨,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归纳,将所学知识默化、内化,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看出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避免格式化。课堂小结不能有固定的模式或老生常谈,必须针对教学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特点,选用恰当的形式和方法,充满情趣和创意地把知识升华。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的教师关心学习操作的结果,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与引导;有的教师拼命追求学科技术与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该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造成学生机械学习与无趣学习,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这些问题仍需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 《课程•教材•教法》 2004年第7期
[2] 郭思乐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2006.6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 教育部 2000年.月 [4] 余文森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名师开讲》 2007.5 [5]姚春霞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7]余文森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育发展研究,2007.7 [8]何云峰 《有效: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教学与管理,2007.5
第五篇:新课程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密云县教研中心 彭金凤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有效教学的实现是地理课程改革成功的标志。而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提出的背景
2007年秋密云县各高中校全面进入课改的实施阶段。本次课改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是将《地理教学大纲》改为《地理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一纲(大纲)一本(教材)”改为“一标(课标)多本(教材)”,这种情况要求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很好地使用教材以实现课改目标。但由于教师多年的教学惯性,仍存在对教材关注多、对课标关注少,就着教材教教材的现象,在加之对课标理解的程度不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等问题严重,以至于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避免在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走弯路、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等问题特提出增强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
2.研究的意义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是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重点和关键。而地理教师是有效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关键,如何做到“教(教学)、研(研究)、训(培训)”一体化,让教师在教学中搞研究,在教研中做研究,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而且对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我县地理教学水平、促进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前地理课程改革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如在教材的设置上由以前的“一纲一本”改为“一标多本”(即课标只有一本而教材可呈现多本),因此现在倡导依据课程标准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那 “教什么”是教师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帮助教师对“教什么”有更清楚地认识。
(2)进一步改进地理教学方式的需要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教师们如何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而有效教学的研究又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设计,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要发展,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有效地课堂教学才能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探索方法,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有效教学是实现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学设计的撰写、说课稿的撰写、课件的制作、说课的实施都将成为教师的基本功,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 “教、研、训”一体化的研究,教师们在做中学、在共同的研究中成长。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回答这样一个问teacher)?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
整个60、70年代,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而且成果丰富。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因素,虽然,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也逐步加强,2000年第9期《教育理论与实践》登载了王羲的《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行为差异的研究》,2000年第10期《教学与管理》登载了沈小碚的《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2006年华中师大邓凯的硕士论文《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等,通过上述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均侧重了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研究,这些研究理论成为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课题在上述理论指导下从“教(教学)、研(教研)、训(培训)”实践的角度来研究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上个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
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科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不能只是教教材,而不顾及课程目标。二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三是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effective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学习心理学理论基础
现代学习理论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学习的心理过程,为探索构建新的教研活动方式、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认知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将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和支撑;强调理解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意义;关注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注重学生学会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意向、态度、信念和情感对其进行认知和加工,意义产生于经验。因此教学有赖于学习主体和环境,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可借助于同伴互助形式对经验进行加工建构,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成对经验的建构,实现有效学习。
社会认知学理论主张,人们从环境中获得学习,人类的机能活动是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为教师的有效教研活动及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现代教学论是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教学(教研)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师)、教材与学生(教师)、学生(教研员)与学生(教师)之间多项信息传递、互动交流和相互促进的过程。目前世界上先进教学论的共同特点是:主张发展性学习,通过教学实现知识与智能的统一;普遍重视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使学生认识同类事物,从而举一反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把教学过程看作是指导学生主体完成学习过程并实现一般发展的理论,成为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教育学基础。
(三)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促成教学的切实转变,同时也为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提供了方向。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教研科研紧密结合,使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在地理教学中得到落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积极构建有效的教研、教学和学习方式及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并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提高高中地理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二)研究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三)研究提高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以我县07年秋季入学(我县首届进入课改学习的学生)的高中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下列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查询的方法,发现和总结他人的研究经验、研究成果,是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多吸纳他人经验和成果,并不断完善。
(二)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在该项研究中所占份量较大,本人和其他研究教师,在研究课标、教材、学生、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纳了此种研究方法,并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三)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被教师们用来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以及信息技术使用的策略的深入研究中。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7年2月——2007年5月)
1.进行文献查阅,收集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方案。
2.制定研究计划
3.组织研究人员:各高中校的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本课题的核心组成员。
(二)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9年6月)
1.2007年6月——2007年12月:开题论证,组织研究队伍制定研究方案;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为抓手,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2008年1月——2008年6月: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设计为抓手,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3.2008年7月——2008年12月: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学课件及说课(按学时)设计为抓手,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4.2009年1月——2009年6月:以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及选修5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等为抓手,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同时进行课题总结,准备验收材料,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教研工作角度,加强有效性研究
(1)努力探索“教(教学)、研(研究)、训(培训)”一体化的教研模式,努力提高地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改革对于教研部门来讲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是我们重点要研究的问题,本人积极探索建立教学、研究与培训相结合的教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改变传统的培训由教研员唱“独角戏”的教学培训方式。每次培训通过学术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设计说课、参与式互动研讨等形式,对参训教师进行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专业培训,特别强调以课例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使课改的成果与经验在研训中深化、推广与辐射,使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在研训中得到破解。大多的教研活动均由教研员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师以课例形式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转变为教师的具体教育行为,通过这样的研修方式使教师在参与中成长,并减少其他教师备课中的一些无效劳动,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2)以“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为抓手,扎实开展教学的研究、指导、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地理课程改革的进行。
①整合学科教研力量,成立地理大备课组及学科教学指导组
我县高中地理学科教研员仅有一人,在目前课改的情况下尤显教研力量薄弱,因此本期课改以来分别成立了以教研员为组长的高
一、高二地理大备课组,并聘请首附中教研组长、二中高一备课组长为备课组的副组长,协助教研员开展各项教科研工作;为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特别聘请了首附中、二中、北实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作为部分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在理解课标、分析把握教材、备课、上课等方面给与针对性的指导,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②积极开展集体备课,以点带面推进课程改革研究
一年多来多次组织课改研究课,对于每次的研究课活动较以往更加注重研究过程和教师参与研究的范围,例如,每次研究课都事先(最起码要提前一个月)确定要研究的课题,并要求各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一起研究备课;各自研究准备后组织集体备课活动,由主讲人用课件向大家说明本次课的设计过程,其他参与备课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经过研讨形成初步的研究课方案;主讲人修改好自己的教学设计后进行试讲,并要求参与备课的教师一起听试讲课,课下再进行研讨修改,最终形成较为理想的研究课设计方案。通过研究——备课——试讲——再研究等过程,可以使研究课的设计更理想,而且多人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使更多的教师在参与中提高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同时提高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
③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发挥教研员的指导、服务作用
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最需要的是课程实施中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如何确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为此,在每学期末教研员会给各校教研组确定了要研究的主题,根据研究主题做好教学设计、撰写说课稿、做演示文稿等,每次的研究主题均由教研员规定统一的格式并说明要重点突出的内容,各校在明确主题的情况下可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所承担的研究内容开展具体研究,最后形成的研究成果交给教研员,教研员再利用网络、电话或面谈等形式与各校进行沟通给与指导,以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研究成果,以教带研,以研促教,使课改理念逐渐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渗透、落实,使参与教师在参与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教研员的指导、服务工作还表现在平时的教学视导过程中,通过视导了解在常态下基层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如查阅学科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料、随堂听课,参与并指导学科教研组活动,就新课程和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困惑、思考,与老师共同探讨、交流并解答、指导等。每次视导后将所了解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向学校领导集中反馈,为基层学校和学科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科课改情况提供专业支持等服务,即在研究、指导、服务中渗透课改新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注:教学视导也是教研员学习的过程,更是课改理念落实的过程、课改资料积累的过程,是促进教研员成长的有效途径。)
2.从教师教学角度开展有效性研究
(1)为教研组拟定专题,加强校本教研的落实
在每学期初即为各校教研组拟定了研究专题,如《如何深入理解课标》、《怎样制定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如何设计学生活动》、《怎样设计板书》等,要求各教研组要围绕上述专题开展活动,并结合具体课例实践落实。
(2)结合教学课例,加强集体备课
每学期各校开展的组内、学校、县级或市级的评优课或研究课活动,都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说课,重点说对课标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板书的设计等,备课组教师在听说课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对教学的预设。
(3)加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每位教师均要按着新的课改理念,撰写1-2节的教学设计,并制作相应的课件,这一过程最初是在教师个人和教研组集体备课中完成,在县级教研活动中说课,说课的重点是目标的制定、教师及学生活动的设计、板书的设计等,其他听说课的教师再对此进行评价,然后说课教师再去完善,以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和有效。
(4)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师生活动的质量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若从教师角度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应首先确定明确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能够达成目标的教师及学生活动。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追求教学方式、交流模式的多样化,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和程式化;避免把对话交流变成“一问一答”,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追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从学生的学习策略方面开展有效性研究(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也就是说地理学所研究的事物均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环境及我们人类本身,因此加强和实际的联系,用身边发生的地理事物说明地理的原理、规律等,极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有效性学习奠定基础。
(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提高参与度首先要从备课方面下手,做到备学生、备问题、备教法学法。
备学生:备课时首先预测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充分考虑其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要树立“头脑不是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重点研究“怎样点燃火把”。而且要认识到学生在知识与认知水平和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以人为本方能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以达有效教学的目的。
备问题: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教师须从一些地理现象及事物的关联上,发现问题并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索、思考。在设疑时要注意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层层推进,切忌将门槛设的太高,影响大部分学生有效参与。
备教法学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地理学更加关注学生获取、处理、应用和评价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引”和“导”上下功夫,采取什么方式“引”和“导”,是教师备课时重点要研究的内容,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实现有效学习。
(3)精心编制学案、精选练习
学案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参与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参与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获取、归纳、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且学案和练习等同样具有检测反馈的作用,可以用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学生学习所达到的有效程度。
三、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一)本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以下成果: 1.初步构建 “教研训”一体化的教研工作模式
2.初步建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集体备课的模式,可操作性强
3.在研究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得到改进和提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初步形成了我县高中地理课改的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等的资源库,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二)课题研究及课题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改进了教研方式,且有效性增强 教研、培训等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教师能够效教学的基础,教研、培训工作的质量直接关效教学的效果,因此扎实开展适应当前课改需研活动和教师培训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项研究,重点开展了以教材教法分析、教学设示范说课、研究课等为主的教研活动,改变了研员唱“独角戏”的培训模式,将教师参与培改革培训方式的重要内容来研究。见右边示范动流程图
通过此教研活动流程图可以看出,开展示这类活动时,并不是某位教师说课,其他人只
反馈给教师教研员各校教研组实现有系到有要的教
上传给教研员布置研究主题各校教研组集体研究撰写教学设计写出说课稿做成幻灯片通过本计撰写、以前教训作为说课活范说课是听众
听听而已,而是在事先(一般为活动开展前的期末)知道要研究的主题后,在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说课教师撰写说课稿等,将初步成果上交给教研员,教研员根据教师撰写情况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反馈给教研组,进行修改并做好说课的各项准备。县教研中心组织全县教师听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并对其教学设计尤其是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板书设计等进行研讨,提出更加合理的设计思路,通过教研员、教研组、教师等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某一学时的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为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鉴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师参与下的教研活动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研究过程,通过对教师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均从中获益,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较以前增强。2.教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创新,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策略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策略的研究,以使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因此实验教师特别注重了课堂导入激趣策略、教学内容图像化策略、学习内容问题化策略以及板书设计结构化策略等的研究运用,这些策略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人教版必修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教师采用了一
则资料(1992年中国一艘满载玩具鸭的船遇强风暴,鸭子散落海中随波逐流),提出“鸭子舰队将飘向哪里”来引入,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课堂,激发学生的想象、提高了兴趣;随后展示了世界海洋陆地分布图、海水温度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洋流模式图等,使教学内容以地理图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增加了感性认识,更凸现地理特色,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实现课标要求;结合地理图像为不同小组的学生布置相应的问题,使学习内容问题化,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最后以图文并茂的结构式板书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略),使本课的知识结构网络化,有利于实现课标要求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3.学生的学习策略改进,有效性提高
地理课程标准倡导现代地理课程要注重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重视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师在研究中特别注重了学生学习策略的改进,如注重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搜集与地理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采用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展示学生预习的成果、注重将学习内容进行图文转换、重视地理图像信息的获取、分析及应用、形成课后总结的意识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两年来的课改研究使笔者深深感到,有些工作与课改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例如:对各子课题的管理还有待于完善、课题研究的成果还不够显著,某些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还不够完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还不够系统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
(一)进一步加强和各高中校地理备课组的沟通、联系和反馈工作
使课改实验工作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教研训”一体化模式,加强课改调研的分析、评估、总结。
(二)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学教研能力
继续组织广大教师通过多形式多层面的教研活动,学习新课程内容,领会新课程精神,准确把握课改目标,结合实际对新课程实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结合课题研究实验,开展课题研究教学观摩及优秀论文、课例、课件的评选,激励教师不断改革,勇于创新,争取多出成果。
(三)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和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但在各实验校的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教师较少(一个年级只有一名教师),致使校本教研制度不够完善,以后除加强校本教研的管理力度外,还要进一步研究教师人数较少的学校如何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四)加强对各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如何评价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困扰笔者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将是下一步要研究的重点。
参考资料:
①《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吴岱峰 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地参 2008.9 ②《备课时进行地理有效教学的关键》四川 王志勇,地理专刊教师版(08-09学上学期第二期)③ 《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工作报告 郑明进 厦门市翔安区教研中心,来源于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1/137094/archives/2007/644605.shtml ④《新课程背景下的文化课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期研究报告 来源于 http://www.xiexiebang.com/show.aspx?id=316&cid=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