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教学难点】
正确感知诗的大意。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古诗?(让学生能有感情地背诵)你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2.简介作者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抗清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代诗人、画家。
王冕经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经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职,晚年还以梅花显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说:野梅开花尚古色。(《归来》)
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他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画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
①指名读,指导节奏。
石灰吟
墨 梅
于 谦
王 冕
千锤/万击//出深山,吾家/洗砚//池头树,烈火/焚烧//若等闲。
朵朵/花开//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要/清气//满乾坤。
②正音:焚,墨,乾。
三、精读感知《石灰吟》
1.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逐字逐句理解。可联系上下文理解。①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吟诵。
②锤:敲打。击:撞击。
③若:好像。等闲:平常事。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大意是: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大山上采下来。烈火焚烧自己,却也只把它当作平常事。即使身体粉碎变成了石灰,也不畏惧,还是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4.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这里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断瓦全的志气。
5.指导朗读。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应用赞美、高亢的语调朗读。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①理解字词。
②说说诗意。
③看图想像。
④朗读体会。
2.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帮助,老师可以以合作比较好的一组为模范,渗透地进行全班指导。
3.师生讨论。
①理解字词:
吾:我。
洗砚池:书画家洗毛笔砚台的水池。池头:池边。
树:这里指梅树。
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
乾坤:天地。
②指名说说诗意。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③看图想像: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④朗读体会。
有自豪、高亢的语调反映出诗人的坚贞、纯洁。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五、作业超市:
1.指导学生写字
锤 焚
这两个字要结合偏傍进行指导。
乾 坤
这两个字较为难写,注意左右的配合。
2.试着选一首诗有感情地背给同桌听。
3.完成字词练习。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第二篇: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的吟出一两句吗?
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的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
板书:
石灰吟明于谦
墨梅元王冕
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焚烧、吾家、乾坤。
(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两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
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难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重点检查对“若等闲“和“乾坤”意思的理解。
5.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朗读古诗。
三、品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怀
1.学了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梳理学生的质疑。
3.提问:两位诗人分别赞美了石灰和墨梅怎样的品格?他们又借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4.出示《石灰吟》,重点学习。
(1)这两首古诗,哪些词语描写了石头经历的磨练和苦难?
(2)对此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读读。
(3)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4)石头之所以如此坚贞是为了什么呢?你对“清白”一词有何理解?(由清白的颜色引申到高洁纯真的品行和洁身自好的人格。)
5.出示《墨梅》,重点学习
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
(1)看了图画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与“颜色好”的意思了吗?
(2)再读读诗,看看画,你闻到了墨梅的气息了吗?
(3)对“清气”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气”有哪些?
(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达了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清气”呢?
6.两首古诗,两种事物,两位诗人,你找到了他
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了吗?
7.你最为欣赏的是什么?再用诵读的方式来表达表达。
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请同学来背诵。
2.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第三篇:《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朗读正音
1.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石灰吟》和《墨梅》。
2.石灰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白色,由石灰石烧制成的材料。“吟”什么意思?(预设①: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吟诵、赞颂。)
3.我们有没有背过古诗中有“吟”字的。
(预设①:《暮江吟》《游子吟》)
4.那《石灰吟》是什么意思?(赞颂石灰)
5.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① 粉骨碎身 不是粉身碎骨。② 焚烧的“焚”墨痕的“痕”都是前鼻音。)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入问题,由生活实际出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的味道和感觉,是古诗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为领悟诗境,感悟诗情奠定基础。
二、检查预习,粗知诗意
1.指名读古诗,强调节奏。
2.了解诗人。用简短的语句介绍查找的资料
(预设1:于谦:明朝人,为官清正,不畏强权,深受人民爱戴。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预设2:王冕:元末明初人。靠自学成为画家、诗人。尤善画梅,人称“画梅圣手”。这首墨梅就是题写在画上的诗,叫作――题画诗。)
【设计意图】在这一个教学板块中,将读懂“诗意”作为重点。其次,了解作者才能感知诗意,所谓“诗品即人品”。教师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并给予有重点的指导,同时将倾听、感悟等学习方法贯穿在读中,为后面的读做好了准备。
三、精读《石灰吟》,梳理学法
1.读了《石灰吟》,对石灰有哪些了解?
(预设1:石灰要经过开采石灰石、烈火焚烧、最后要碎成粉末;石灰的品质是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2.在读诗时,我们的眼光会被这三个词语、十二个字牵动,这三个词语点明了石灰产生的过程。(出示: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集体读)
3.结合图,感情渲染介绍石灰的一生。
4.看到这12个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5.可是,诗人并不是想让我们慨叹石灰的不幸。请关注这样两个词:若等闲,全不怕(点红)。你读出了什么?(预设1:坚强不屈、顽强„„)
6.出自深山的它们,在千锤万击中经受住了考验,烈火焚烧若等闲,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怕。这一切为的是什么?(要留清白在人间)
7.这首诗仅仅是在写石灰吗?
8.结合于谦生平,说说他的志向。找石灰与他的志向之间的联系。
9.于谦借石灰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样的写作方法叫作“托物言志”。
10.背诵《石灰吟》。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呼唤预设下的生成。一句提醒语:“这首诗仅仅是在写石灰吗?”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学生知道写的不仅仅是石灰,还暗含着诗人自己,明白了他写诗的目的。这样在“预设”中关注“生成”,在“生成”中结合“预设”,辨证统一地进行教学,使诗背后的意蕴得以充分地展现。
四、总结咏物诗特点,小组合作学习《墨梅》
1.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咏物诗的方法。预设:通过读诗,了解物的特点和品质;感悟联系诗人经历故事想表达的情感或志向;抓物与人之间的联系。
2.用刚刚总结出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读懂第二首诗《墨梅》。(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3.交流汇报:
(预设①墨梅特点:花开得很清淡,高雅。颜色素净,清香阵阵;② “清”清高、有一种清廉,有一种高洁的意思;③ 王冕的志向:淡泊名利,坚贞不屈,不愿同流合污。)
4.背诵《墨梅》。
【设计意图】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对咏物诗的学习方法进行回忆和梳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合作学习。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两首咏物诗,其实我们读过背过的还有许多。因为有了咏物诗,世间的万物才会别有一番滋味入诗来,它能折射出不同诗人的不同人生。希望同学们用所学的方法,去重读那些咏物诗像《梅花》《竹石》《马诗》,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第四篇: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古诗两首》预习单
一、搜集资料
二、在下面古诗句上标上节奏停顿符号,大声朗读并背上。家长签字:
石灰吟墨梅
千锤万击出深山,吾家洗砚池头树,烈火焚烧若等闲。个个花开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白在人间。只流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
1、字词
吟锤击若等闲焚粉骨碎身 清白吾痕夸清气乾坤
2、诗句解释
《石灰吟》
《墨梅》
四、品读欣赏
比较这两首诗有何异同?
五、质疑
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古诗两首》作业纸
一、默写
二、填空
1、《石灰吟》作者代的。吟是。诗人用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和“”,即使“”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名句是:
2、《墨梅》作者的。这是一首。借墨笔画出来的梅花来表达作者的高尚情操。名句是:
3、再写两首关于梅花的古诗。
4、再写两首托物言志的诗。
三、发展练习
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写一篇100字的小短文
第五篇:《石灰吟》和《墨梅》的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同时,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构想:
品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石灰吟》、《墨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
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老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
3、解题
《石灰吟》题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相传有一天,于谦在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才12岁。《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即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三、理解诗意,品读吟诵《石灰吟》
1、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考书初步弄懂词句及诗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小组汇报交流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
(2)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
石头是那样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想一想,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怎样的志向?应用什么语气读?(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坚定的语气朗读。
5、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
6、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2、《墨梅》这首诗由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交流讨论
(1)吾:我 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迹
清气:清香的气味 乾坤:天地
(2)看图想象,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他画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3)熟读吟诵。
4、小结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做《同步》。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墨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两首古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指导读好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2、想象古诗意境,提示应用什么语气来朗读。
3、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及表达的感情。
二、熟读成诵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自由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背诵。
三、拓展诗境
1、出示描写梅花的诗词
2、师范读,指导朗读
3、尝试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