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时间:2019-05-12 16:5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对待学生的表现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第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摘要:针对初中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表现欲,提出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对确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初中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欲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表现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103-0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表现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反映了是否真正承认学生是主体、学习主人的问题。认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当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要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问题,使他们感到值得一做,因为不认真思考很难得到圆满的答案。于是学生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

众所周知,负数的引人,是初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每当教师按课本的程序安排教学内容,讲完之后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虽承认它的存在性,但尚难深刻领会。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突破认知障碍。笔者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赢球的例子:在班级篮球赛的某一场比赛中,本班上半场赢球5个,下半场赢球3个,结果全场赢球8个;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赢球4个,下半场输球6个,结果全场输球2个,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勾来。教师余音未尽,学生即刻沸然,还有学生竟起来要求发言,一位学生给出如下回答:把赢球记作“+”,输球记作“-”,这两场球赛赢球数分别为:(+5)+(+3)=+8,(+4)+(6)=-2

教师马上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又问:“哪些同学与上面思路相同?”几乎全班同学举手,气氛极为活跃。此举使学生体会到正、负号的规定不仅是实际需求,甚至成为他们自己的愿望,这就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和正负数的距离。紧接着,教者又要求学生每人举出两个能与正负数联系的得体的例子。在诸多例子中,确有许多精彩者。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要提供表现的机会

要使学生的表现欲成可以现实的表现行为,就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力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师还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较大难度的情况下表现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尚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成功中尝试成功体验,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

在学习几何课时,为了使初中学生较快地建立起“立体意识”,笔者给每位学生发了六根火柴。让他们搭出尽可能多的三角形来。学生兴趣很浓,但由于开始时思维囿于“平面”,一时难以奏效。教师本想给学生暗示,但话尚未出口,已有多位学生举手告捷:他们搭成了一个四面体,成功地搭出了四个三角形来。对学生卓有成效的表现,教者立即给以热情的鼓励。学生们都以羡慕的眼光投向他们,这几名学生一时成了“英雄”。通过这个开放型命题的解答。不仅使每个学生展现了自己的表现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要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又要正确进行引导,务必使学生明白,表现不是出风头,而是练习与实践,是学习与检验,每个学生必须以平等的角色、积极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中去。

一位女同学,数学基础不错,学习也很用功,但她只是自己闷头学习,课堂上不多发言,明显地缺乏参与意识,后经教师多次找她谈心,使她逐步增强了表现的欲望。此后她在课堂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例如,在一次习题课上,习题要求对三次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她竟用拆项、添项以及借助多项式除法等五种方法进行求解,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这使大家大开眼界。

毋庸讳言,在数学课堂上,个别学生由于虚荣心太强,因而难免有些弄虚作假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批评,时刻勿忘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渐渐树立起正确的表现欲。

四、要强化表现的内功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十三到十五岁之间,这也是人生表现欲最强的年龄段。但由于他们底子薄,知识容量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特别是对多层次问题的驾驭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因此往往导致表现失误。面对学生的此种困惑,笔者时常采用逼进思维法,即把问题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分步推进。例如,初一的代数课程有这样一道课外补充题:x的倒数等于它本身,y的相反数是0.1的倒数,负数z的绝对值是8,求代数式4x-y+3z。由于此题构思较复杂,对于初一不少学生可以说,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顾此失彼状态,思维极易“短路”。而同学们普遍的心态是:既想表现,却又无把握,不敢表现。所以,此刻教师便应也挥主导作用,适时帮助学生分析难点。

首先,让学生分别求出x、y、z,三位学生先后举手,轻松地求出:x=±1,y=-10,z=-8。三位同学做出了较好的表现。随后,大部分学生也较顺利地求出了正确答案。

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头反思:此题难的不是题目本身,而在于自己的分析能力、思维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基本功不扎实,因而,师生们很快地形成共识:务必夯实表现成功的基础一强化学好数学的内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不仅乐于表现,而且还会有出色的表现。

五、要克服表现的心理障碍

表现作为一种欲望支配的自觉行为,排除心理障碍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将严重地阻碍和抑制表现行为及表现效果。

初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大致有:问题思路正确但怕运算出错,有损面子,因此宁可沉默观望;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不谦虚,因而不敢表现;缺乏表现的勇气,患有表现恐惧症等。教师应针对上述心理障碍,对学生进行适当地疏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沟通,从而使学生的表现欲处于自然、活跃状态,这无疑会使表现成功的概率增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表现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否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反映的是是否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学习主人的问题,是否认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因此,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对待后进生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对待后进生

数学组

摘要: 教育教学中,消除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研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如何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从各个方面入手,努力减少学生的成绩差异。

关键词 提高 后进生 激发 情感 教育

从小学到到初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存在很大差异。后进生时刻围绕着初中的教学,后进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许多差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也差,不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就是课后贪玩,再不就是好抄袭别人的作业。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后进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后进生学习的进步。教师对这些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急躁情绪,而这些学生也很敏感,老师稍有情绪,他们很快就会察觉,以致学习态度不好,学习成绩更下降。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要转化后进生,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所谓的“后进生”,多数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学习欲望、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较弱。为此,在教学中,教师绝不可采取压、灌等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去被动学习。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象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后进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热烈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情感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教师首先对后进生要倾注满腔的热情,表明真诚的态度,体现出一个“爱”字,千万百计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客观存在,以便在融洽的氛围中迈出转化的第一步,走出后进生的“阴影”。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学生时,就会发现:每个后进生都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难题,有的是因病造成知识有缺漏;有的是课没有听懂又不敢问;有的是思想跑题而放松了学习;也有的是家庭条件差,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是学习方法太死,智力水平低„„教师对待后进生要充分理解并尊重他们,要帮助他们研究学习上不去的原因,建立起融洽互爱的师生关系,只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沟通,才能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应。我在班里上第一节数学课时,首先就向学生表明我的宗旨:提高全班的数学成绩,缩小数学成绩的差距。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注重了解后进生的知识欠缺之处,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特别辅导,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让他们确信“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由于对后进生的特别“偏爱”,不仅使他们树立了“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信念,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后进生脑子里的“老师都不重视后进生、歧视后进生”的观念,奠定了后进生学好数学的感情基础,拨动了他们的心弦。

4、对后进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对后进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考试只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效果及相应能力的考查。教师应该明确衡量能力的标准,正确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考试的低分常常使后进生产生压抑感和自卑感,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因此,教师帮助后进生提高认识,正确对待考分就成为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要让他们认识到,学得好不一定都考得好。因为教师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会影响成绩,所以考试并不是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在教育数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考试的利弊,减少考试的次数,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应变能力。尤其对后进生,教师更要特别的关爱,加强个别辅导,引导他们分析卷面的得失,当众肯定成绩,个别分析失误,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既让他们有荣耀感,又让他们有紧迫感。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后进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后进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后进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参考文献 1.〈〈现代特殊教育〉〉 2003 第10期

2.〈〈安徽教育学报〉〉 2005 第2期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学生错误的回答

1、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指出:“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而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倾听者的教育,要放飞课堂,要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而不是囚禁心灵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滔滔不绝,反而是沉默是金。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与新课程理念相符。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什么?我想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认真为之比对的。

1、还给学生的话语权——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权利,老师肯定都想给。而且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2、学生独立解决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也是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给了学生。

3、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老师有意为之作专项训练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需要理念上的认识和准备,还需要具体真实的实践操作。

1、教师备课,要有“预谋”;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备课中要有“预谋”,也就是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那些答案。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斗志的老师做充分的备课。

2、课堂准备:蹲下来,天地将更宽广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在教师适时、适量的引导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掌握方法去生成客观知识,再反作用于客体。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大可蹲下来,设身自己是学生,改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设计有针对性地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动(自主)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形成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强化迁移的链式结构。教师要以自己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一个能让他们既激情洋溢的的场所,又是一个有着无穷新的奥秘的的天地,吸引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渴望学习,渴望拥有知识。

3、课堂引导: 在自由的天地,学会飞翔

要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在这个目标下,首要的是必须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只有先有了一定的规矩,方圆也就画成了一半。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预先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教师点评:不要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有自己教学语言,可是有一种语言,很多人善说:“对”或者“不对”,总是急于肯定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学生的答案正是教师预想中的答案的时候。老师要学会稳住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作任何正面的肯定,更不能作定性的评价。学会说:好,还有别的想法吗?引导学生说出隐藏在心里的所有的想法。不做简单的肯定和否定,需要教师学会稳住,学会让学生在辩证、比较、观察、选择中分析问题,能对问题有更全面透彻的理解。

5、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提问的机会。

无论学生提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要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的同学学习,看谁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质量高,努力创造良好的、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若有疑问,鼓励他们不仅可在授新课前问,可在课后练习前问,甚至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可以问,以培养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自己问,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通过让学生问,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总之,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追究教学艺术的新境界。在享受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和收获学生充满喜悦、充满活力、充满成长味道的课堂。

2、以学生为中心是否影响老师的主导型

从总体上说,教师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育者。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很重要。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及其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有用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在教育上,虽有相对的统一要求(如基础知识、技能,待人接物的文明态度,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等),但个体的差异及其发展则是绝对的。过去,我们过多强调统一性,而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的少。课堂教学决不是消除差异性,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条件,促进其更好地有选择地发展。所以要把上述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具有“三童”:童心、童趣、童志。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过去,对待学生的插话,不少教师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师要训练“课堂机智”,善于化解课堂偶发事件。如一位数学教师在上课时,加例子在这。

(四)正确面对学生质疑问难时的各种表现。这与上述各方面密切相联系。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出现的情况不一。下面举几例说明: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和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心中要多装着学生,做个有心人,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徐锡的主动性,以使其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倡的“教师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教学中是学生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造就出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现代创造性人才。有人说:“情景是激活学生创造禀性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充满爱的情境,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学习中,更加集中精力,更好的感知、记忆、思考进而“外化”为课堂活动。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多读、会读、善读;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乐于钻研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情感,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学生思考的乐园,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老师应做到向导的作用。要做到:一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

二、积极创设切合主题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热情鼓励,让学生动起来。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形成一种密不可分的整体。特别要注重培养四性:1.积极性。这是一种对人、对事、对学习的热情、进取态度和向往精神,不是冷淡、回避、消极、被迫。

2.主动性。对待客观事物、对待学习等不是被人推动,而是有自动探究欲望,深入钻研,质疑问难。凡事能思考“三个什么”:是什么、为什么、将是什么。

3.独立性。在学习上不依靠他人。在同伴中有与众不同的思考、独到的见解。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敢于争辩,常指出事物的不足及改进的方法。独立性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学生错误的回答

在数学课堂中,碰到学生有错的、有误的回答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老师不要马上更正或否定,而要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发挥老师的教学机智,对症下药,灵活地处理,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把这些错误变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这样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助于训练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可以举例)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进行,而每个人的思维方法可以说是各不相同的,在这样的探索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错误都是正常的,所以在课堂中,常常会有学生回答错误或解答错误。对此老师都不应该粗暴的否定或不加理睬,而要勇于乐于向学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机会,要耐心地听学生讲讲他的想法,让学生把思考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感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纠正。学习数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这道题的解法,而且更要学会这个解法是如何找到的.

其实,数学课堂中的精彩很多时候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其不意,我们在备课时很难预料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的空间,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使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转变成精彩一幕的“催化剂”,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场所。

我的看法:

1.首先老师态度要热情,要鼓励学生敢于答问,敢于出错,同时表扬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 学生大胆指出教师的知识性错误时,教师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2.分析此题,让学生发现错误,并引导学生纠正问题;在此过程老师不能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让学生自己在老师引导中总结印象更深刻;

3.要相互尊重,留出思考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善于思维的能力。

4、.利用出现的错误,生成教学的资源

5、对待学生错误的答问,教师要宽容而不纵容错误。

6、有的学生“顽皮”,往往明知故问要“考考老师”,4.学生提出课文中所写与课外读物不相符合的知识性问题时,教师要先表扬,后说明。”

7.对于书中有的词语,教师照搬“教学参考资料”,解释不清、不够全面,学生提出问题,合乎逻辑,教师要及时纠正,并对学生予以肯定。

8.有的属于学生未读懂课文的含意而提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重复阅读中自己领会、解决。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各种问题是难免的。教师要引导和训练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通常,有经验的老师常引导学生进行“五问”;问自己、问同学、问书本(包括词典、课外书)、问老师、问家长(包括有知识经验的长辈)。特别是首先“问自己”,这有助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进行思维品质(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训练,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

第四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

【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师;育人

教师塑造一个灵魂的同时,也传授知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不乏成功运用一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例。在教学中若能恰当引入一些这样范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目标在于应用,从而产生渴望获得该知识的欲望。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一堂富有成效的教学课,是在轻松愉快中完成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更好地服务。教师应该灵活应变,善于因势利导,合理地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恰当组合,形成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力争教与学双方都达到最佳的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必须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因此我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多提问,课后作业的布置,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A、B两份题目,甚至A、B、C三份题目让学生选择。作业面批面改外还利用下午放学后多辅导,用爱心,耐心转化他们。我的工作量增大了很多。但通过努力,优生差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学生都具有可开发的潜能,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成功的强烈欲望,但同时也有较强的自尊心,往往想表现,但又畏首畏尾不敢表达。教师要给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表现自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解题思路与方法,激励学生认真地探究问题,让学生独立地解答出来,并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样使学生能够成功地展示自己,坚定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自我加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地探究性学习。

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引领学生走向一条知识的河流,从而奔向知识的海洋。因而我除了认真教学之余,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懂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平时也常到其他班级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进一步提高。我能利用非工作时间去阅读一些书刊,并及时总结心得体会。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概念课的教学特别要讲究概念的形成,通过大量的生活知识的堆积,才能达到理解概念的含义,区分概念之间的异同,以及概念的灵活运用。比如:在九年级的《圆的有关概念》这一节中,就有12个定义,要学生理解和记忆,就得结合图形来分析和讲解;计算题的教学,学生难于理解算理,正确地掌握较复杂的书写格式;应用题的教学,学生难于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其思路,解法及特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学生难于建立抽象的空间观念。总之,数学课教学的难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分析,准确地把握。使教学难点明确在教学之前,突破在教学之中。让我们知难而进,让学生学得轻松。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 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为了使学生的灵魂得以净化,智慧得以升华,作为教师,更应该是学生的亲人。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老师更是如此。

学生进入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中心动机和迫切需要。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不可缺少的前提。老师时时刻刻给予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其就有强烈的感情,那么学生在老师面前就会感到“心理安全”,容易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

但是,学生和老师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学生有错误教师一定要指出,让其改正,想方设法把学生的错误想法引到正道上来,同时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况且,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也十分重要。正如古语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创和谐、美好的校园!

工作二十多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实在教学工作中,只有把批评和处分建立在关心热爱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对学生的真诚与期望。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时,他们会更倾心于老师,更乐于接近老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吧?可见育人中“爱”是如此的重要,经验告诉我们当面对有困难的学生时,这种现象更是明显。特别是后进生更容易遇到困难。

最后,我们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他们的亲人,不但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与他们共同编织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福兴.《谈数学课的导言设计》.梧州师专学报,1995.04

[2]梁荣照.《教育实践与研究》[J],2002(5)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G],2005年

第五篇:[论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

江西

吴水平

在素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不但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学法,会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初中学生由小学步入中学后,随着学科的大幅度增加,内容的不断拓宽,知识的逐步深化,特别是数学知识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从静止发展到动态,从单一发展到多元……等,无疑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如果依靠“填鸭式”,“注入式”的传授方法去灌输知识,学生不仅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反而会使一部份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却兴趣,丧失信心,成绩越学越差,人为地制造了差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真正要提高的是学生的素质,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做到“会学”,“善学”,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才能指导学生“会学”呢?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上课,会温习,会总结。

一.会预习——在预习中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会预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很多初中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只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下课作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由于没有预习,听课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听课效率就很低。因此,预习好才能学习好,要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方法,一要教会方法,二要设计好提纲。

教给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时,反复阅读,先粗后细,即先将整节课文粗略浏览一次,掌握概貌,有点印象,然后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再细读一次,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研究难点,特别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认真反复地看一二次,甚至几次。对疑点、难点作好笔录,待堂上解决。

设好提纲。预习提纲的作用一是勾画每节课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二是设置知识疑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必须做到:原则上突出“趣”字,形式上突出“新”字,内容上突出“巧”字,最后落实到“乐”字,使学生愿意学,高兴学。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一节时,引入“负数”的概念,就可以设置下面的问题,让学生预习。

1)“零”在过去的认识中表示没有,0℃ 是不是表示没有温度吗?零上5℃与零下5℃都是5℃,怎样用不同的数表示它们呢?

2)汽车驶离车站12公里,你知道它是往东跑还是往西跑吗?向东12公里与向西12公里都是走了12公里,怎样用不同的数表示它们呢?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容易引起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解知识的欲望,才能提起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长期的不懈的训练,要让学生不仅能根据教师布置的提纲看书预习,而且可以边看书边生疑,提出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二、会上课——在课堂上培养创新能力。

指导学生上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要让学生明确上课不纯粹是听课。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堂里调动各种感官,充分发挥左脑与右脑的功能(特别右脑的功能),才能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教师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做到“六动”:

1.动眼看。上课可以采用“看一看,议一议,练一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眼看。通过让学生多看书,多看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如分步观察、对比观察、归纳观察等),做到多样性;学会对观察对象(题目、图形、教具)全面分析,做到全面性;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条件逐个分析研究,做到准确性和深刻性。(数学问题中不少隐蔽条件,要仔细观察才可以揭示出来)

2.动耳听。要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不仅要听老师讲解,也要听同学发言,要学会边听、边想、边记,使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牢固。

3.动口议(读)。上课动口议就是积极发言,这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知识反馈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疑引读,叩开思维之门;也可以质疑导议,激励发散思维;或通过释疑排难,指导集中思维。在学生动口议的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知识反馈,思维碰撞,突发奇思,可以收到互相启发,开拓思路,全面提高的效果。

4.动手做。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才能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拼一拼,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通过这些具体的、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悟出规律,培养 创新能力。

5.动笔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讲精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笔练。要练好,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精心策划,设置一些探索性练习及针对性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动笔写,还要教会学生记好课堂笔记。“记”是为思和听服务的,要引导学生学会边听边记,边想边记。学会记要点、记疑点、记难点、记方法和记思路;要学会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把书本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

6.动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让学生动脑筋思考。以疑激思,强化训练,长期培养,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培养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总之要让学生学会上课,做到“六动”,教师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地动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讲授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个内容时,可以采取下列方面让学生动起来。

例 关于分式的基本性质:

35引入:通分与4639510 解:;41261212361约分;205183 提问:约分与通分根据是什么?

生答: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问:请叙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生答:……(略)

②启发:

师问:用类比方法能否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师引导学生对分式基本性质进行逐字分析,找出五层含意:

第一:“都乘以(或除以)”即同时乘以或除以;

第二:同一个。不可不同。反例:(略)

第三:“不等0”,今后乘除M时,一定考虑M值是否为零。

第四:整式不能是其它代数式;

第五:结论:分式值不变,必须同时具备前面四个条件时,结论成立。

③分式性质可以提升为用式子表示:

AAM=(M≠0)BBM

④强调M在运用中考虑是否为0,如:

1.11c0ababc 2axax2.因为已知分式中隐含x0,所以不必注明x0的条件bxb

⑤性质的运用升华。如:

1.填空: 1由分母变化得出分子 x2x22xxx2y 2.填空:由分子变化得出分母

xy 这些内容就是在小学所学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讨论、研究,通过此方法,尝试学习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三、会温习——在温习时引起联想。温习功课是学习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是简单地重复所学过的知识,而是要把新旧知识进行纵向串连,横向联想,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要指导学生懂得温习功课,必须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紧扣笔记复习功课。课后,学生要根据老师课堂讲解的新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对照笔记细读课文,回顾记忆,深化、理解和巩固知识。

二是认真审题,独立完成作业。首先指导学生在做每次做作业时,学会找出题目给出条件的实质及互相联系,架构已知条件与所求结论的内在联系,然后才能动手做题,通过寻找内在联系训练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其次是做完作业后要进行反思与总结,进一步研究问题是怎样引导出来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展开的?有无其它解题方法?不同解法优劣如何?能否把题目修改与拓宽?等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目的性与完整性,提高创新的能力;再者,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学会使用符号、图形表示语言文字,用式子表示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由模仿到创新独立完成作业,逐渐掌握良好的数学表达能力,规范的、条理化的、清晰的书写格式,以最快、最好、最准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是结合旧课,预习新课。做完作业后,立即要进行预习新课,加深对旧知识的记忆,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知识点变为线连结在一起,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四、会总结。——在总结后产生升华。

复习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既不能以大量的练习题代替,也不能仅仅是所过学知识的重复与再现,而是一种思维形式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我们要教会学生总结,就要做到下面几点:

1.教学生学会纵向连结。学完每节、每章以后,要启发学生学会按因果,逆转等关系进行纵向串连,把知识点连结起来,变成线;学会把各章节的知识进行整理,排列,找出异同,形成知识链。

2.教学生学会横向联系。把各章节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归纳,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使之成为知识系统。

3.引导学生学会节、章、单元、学期的总结。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思维的秩序性与层次性,将学过的知识不断升华,螺旋式向上发展。

4.教学生学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如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图示记忆法,列表展示法,归纳记忆法,使学过的知识更直观,更系统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提高的目的。

要教会学生会学,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教学任务,在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更多地亲自尝试与探索,更多地激发他们的心智活动和思维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积极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才能真正做到:既“学会”,也“会学”。

下载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对待学生的表现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对待学生的表现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数学教学中怎样备学生[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数学教学中怎样备学生 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是教学的追求,而学生的现实基础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备课就是要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因而,在备课活动中,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教育进行“再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汇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学生们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加强了对学生们进行......

    怎样在作文中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

    怎样在作文中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 我们写作文时应该点、面结合。在写作中,写人物是常用的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这属于点的范畴,而面则是环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兰州市第六十八中学 马廷军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内容摘要】曾经一个伟人说过:德育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而数学的教学在整个......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邕宁区百济中学 李少宁 学困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学校的教学,从本人十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寻找数学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寻找数学美 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