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苔》教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6: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赏析《苔》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赏析《苔》教案》。

第一篇:古诗赏析《苔》教案

古诗赏析《苔》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背古诗。

2、通过图、文、趣事,感悟、品味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熟记“也”与“亦”的同音读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感悟诗中意境,品读诗人情感。【教学过程】

一、认知苔,引起对苔的兴趣 1.图片展示,观察特点

导言:同学们,在讲这首古诗之前,我想请大家先看几幅图片,请认真观察,发现特点。2.总结发言,引导认知(1)正确读音(2)生长环境(3)形态特征(4)种类作用 3.导入作者介绍

同学们,这样一种平凡的植物,会被什么样的诗人所喜爱呢,作者袁枚是个什么要的人呢?

二、作者介绍 1.简要介绍平生

2.讲述袁枚的独特思想,为诗句解析做铺垫

三、古诗赏析

(一)读准字音

特别强调:也读[yì],作亦

(二)名词解释 1.白:明亮

2.青春:春季,比喻少壮之年

3.恰:刚刚、才;只、仅;正、正好

(三)分解诗句

1.请同学解释,不同意见可补充 2.引导解析,深入理解

(四)整诗品读 1.齐诵、分诵 2.引导学生自述所感 3.观赏放大镜下美丽的苔花

(五)课堂延展 1.优秀释文展示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 「青春恰自来」这青春从何而来?,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苔花如米小」

苔也会开花,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但牡丹是受人玩赏的,需要悉心栽培。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

4.听赏CCTV-《经典咏流传》之《苔》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六)课外拓展 1.自赏《苔》其二

《苔》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2.了解苔藓植物的科普知识

关于袁枚生平的补充资料

袁枚六十五岁以后,开始喜欢上了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品茶立传,这位茶叶专家从所用的茶壶、茶具到饮茶的步骤、感觉、特色,甚至于收藏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由于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袁枚直到67岁服丧完毕后,才开始了尽情游历山水的旅行。这一年,他游历了天台山、雁荡山、黄龙山等名山。68岁时,袁枚游历了黄山。69岁,他跑得更远,正月出发,腊月底才回家,从江西庐山一路游玩到了广东罗浮山、丹霞山,又到了广西桂林,之后经永州回返,顺路游衡山。71岁去武夷山,73岁游江苏沭阳,77岁二游天台山,79岁三游天台山,80岁又出游吴越之间,即便是81岁还出游吴江„„要知道,旧时交通不便,以袁枚这么大的年纪,能够承受舟车劳顿、跋山涉水之苦而兴致不减,如此频繁、长时间的出游,其身体状况之佳、精力之矍铄可见一斑,难怪当时便有人称赞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随园食单

袁枚是清代商业炒作第一高手,通过不断炒作,赚了大笔银子。袁枚对生意的策划步步为营,思路极为清晰。首先,他花费许多钱重修随园,修好了并不将其圈起来供自己一家人欣赏,而是故意拆掉围墙,让游客在园里随意游玩,目的是使人知道江宁城里有这样一个山美水秀境幽的地方。园子初具声名、有了一定数量的游客,他立马写了一本《随园食单》,极力渲染自家私园食物的精妙和家厨烹调的高水准,激发那些热衷口腹之欲的人的兴趣。袁枚对饮食氛围也极有研究,每有客来,他都要叫人将餐桌摆到一些景致极美的亭榭,还安排自养的美女为之唱歌跳舞,随园的饮食生意非常火爆。当随园炒热,个人知名度激剧上升,袁枚开始扩大经营范围,在园子里售卖《随园全集》、《随园食单》等著作,他的书果然供不应求,属国琉球都有人专程来购买。仅卖书一项,袁枚一年即可收入三四千两白银。中年以后,各方人士争相请袁枚写应酬文章,袁枚来者不拒,墓志碑记、寿序谀文,只要给足银子,绝对服务三包,又大赚了一笔。

水舞青风 2018.3.10 本教案配有PPT课件,请进入百度文库,搜索贡献者水舞青风,获取配套PPT课件

第二篇:古诗赏析教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赏析复习教案

资料整理 书院初中 何改莲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题。(2008年)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 孙 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1、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答案】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

评分标准:能答出“生动形象”,得1分;能答出“清幽润泽”,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诗歌通过对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的点染以及对烟雨黄昏中悠然独立的渡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

(二)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题(2009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的好处?

“ 乱”字不仅形象的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树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舒畅愉快的心情)

(三)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练习题(2010年)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的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2)在《农家望晴》和《观 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答案:对劳动人们的深切同情

(四)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该诗的第二局中。“惊”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后两句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参考答案:(1)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讲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实则更是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后感慨、高兴、欣喜之情。

(五)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习题 江郎山和韵 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奇)(险)的特点。(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③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其高。干:冒犯。

众所周知,诗人一生致力于抗金,但屡遭当权者之忌,流放江西多年。

这首诗正是辛重受宋光宗召见,赴京面圣时经过江郎山时所做。在途中诗人心情复杂,不知此行凶吉,多年的抗金志愿即将在此次面圣时有一个分晓。

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之奇,山势之险,诗人借江郎山展现自己雄大的智略,与坦荡无畏惧的气魄。表现了诗人有很高的理想,想报效祖国,干一番事业。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2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2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1.反衬或衬托

2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名著阅读练习: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30字以内)答案示例:保尔。面对病痛的折磨,保尔用坚强的意志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2、根据原著填空。

祥子以为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努力的工作,辛苦攒钱。他买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为买第二辆车攒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后来,他又有了一辆车,却因埋 虎妞 不得不把车卖掉。祥子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2分)

朱赫来一边想事情,一边把短烟斗从嘴里抽出来,小心地用手指按一按里面的烟灰。烟斗灭了。

„„

省党委的会议已经开了将近两个钟头。那秃头的家伙是铁路林木委员会的主席。

他用敏捷的手指头翻弄着一叠文件,高谈阔论地说:“„„大家看,就是这些客观原因使得省委和铁路管理局的决议不可能实现。我再说一遍,甚至再过一个月,我们也还是不能供应比四百立方米更多的木材„„”

本段文字节选自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二部第2章。此章节写的是叛乱平息后,朱赫来等人此时不得不面对的另一种处境:铁路运输基本瘫痪,木材和粮食运不进来。

第三篇:古诗赏析(精选)

一、思想内容

意象,主旨,情怀

二、表现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例,类比: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象征: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抑扬的作用: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对比: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具有强烈的反差;

衬托: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主次分明;

渲染: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等等。

另外,修辞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试大纲》规定了八种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分别如下: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夸张:突出特征,感情强烈;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新颖别致,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层次清晰,增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写好这一部分,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三、文史延伸

作者的出身,流派,这首诗代表的风格,创作本身是否有典故。

相 思

王 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诗鉴赏

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

“观物微”而“托兴远 ”,是古人作咏物诗常用的一种手法。王维深解诗中三昧,因此《相思》在表现技巧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首句“红豆生南国 ”,落笔不俗,指出所咏之物及其生长环境,同时向读者托出了一颗由古代传说所凝成的爱情珍珠。它借遥远的南国与久远的传说,将人们思绪带到恋人所在的海角天涯。第二句“春来发几枝 ?”,这句发问,明为对相思木的关切,实则是诗人对对方爱情发展的关切。春天相思木适逢甘霖,新枝兢秀,爱情之花不也是在此时成长、开放的吗?这里尽管是发问,但一个“发”字却带有相当肯定的语气,充分表现了爱情的纯洁和蓬勃发 2

展。

一首咏物诗,仅有细致入微、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并不能表达主题,由此诗人由物及人地展开了心灵的刻划。“劝君多采撷”一句承上转入,希望恋人多多采撷殷红鲜亮的相思豆,让象征爱情的红豆充满衣兜,暗示他们的爱情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一个“劝” 字胜过千言万语,一下子拓宽了诗境,为下句的飞跃作好了铺垫。末句“此物最相思”,笔锋陡转,点出相思主旨,意思是这颗颗红豆最能代表和传递我对你的相思。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感。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诗鉴赏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这种美使人

联想到历史和未来,使人体悟到永恒和无穷。

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水流,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 ”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 单薄 ”的意思。

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羌笛何须怨杨柳”两句诗人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羌笛,是西北边疆富有地方色彩的乐器。杨柳 :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偕音)之意。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当羌笛的声音随风传来《杨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激越了。笛声充满了哀怨之情,在空旷的山野间萦绕。那是戍边的军士在吹奏送别曲吧。他们曾经在这催人

心碎的乐声中,告别了亲人,踏上漫漫的征途。如今,只要吹起这支曲子,他们的眼前会立即浮现妻儿的泪眼,慈母的愁容。诗人劝慰他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这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叹,而是暗含讽刺之意的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征人,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而不顾。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盛唐山水田园 ——孟浩然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 徒此挹清芬。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盛唐山水田园 王维

田园诗——陶渊明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盛唐山水田园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辋川集 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盛唐边塞诗派 王昌龄

旗亭画壁

第一曲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 第二曲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

《哭单父梁九少府》 第三曲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第四曲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立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咏史诗 龙池

——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集灵台·其一 ——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其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宁哥来 ——张祜

日映宫城雾半开,太真帘下畏人猜。黄翻绰指向西树,不信宁哥回马来。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花间词人

温庭筠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花间词人 韦庄 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南唐词人 李璟,李煜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山花子 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李煜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士大夫词

欧阳修 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北宋市井词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眸!

北宋豪放词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南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宋陆游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南宋婉约词人 李清照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四篇:古诗赏析

“浣溪沙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的<浣溪沙>里的词句.他的这篇词是写他对酒当歌,看到花儿凋谢,时光流逝,让人惆怅,但是他又看到燕子飞回来了,增添了喜气,所以他悟出人生的道理,就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要失去很多,但是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东西.所以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有失必有的是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也是这句词所要表达的思想.希望大家不要患得患失,要把握住现在,珍惜拥有的东西.

第五篇:古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少府:少府是一个官职的名字,他的朋友姓杜,并不是叫杜少府噢,这一点要注意啦。

蜀州:蜀现在指四川地区,古代巴蜀连在一起,巴指的是重庆地区。这里的蜀州指的是四川的崇州。

城阙:城阙就是城楼的意思,这里指的是长安,当时的首都。这是王勃在长安当官的时候写的作品,当时他就是站在长安的城楼上送朋友的。

三秦:三秦指的是长安附近的陕西关中地区,现在我们也这么称呼噢!

宦游人:宦是做官的意思,做官为什么要游呢?这里是指外出做官的人,好像现在被外派到其他地方去上班一样,就被称为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海内在这里指的是全国各地,知己就是特别好的朋友。

天涯若比邻:天涯和海内相对,指的是极其远的地方,若比邻,好像邻居一样。无为在歧路:不需要在岔路口送别的时候。

沾巾:因为擦眼泪,泪水沾到了手帕,所以这个唯美的描写指的是人哭泣的样子,很有创意。

译文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作者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开头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城阙辅三秦”,但见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风烟望五津”,再看朋友所要去的地方,千里迢迢,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一近一远、一明一暗的景物,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送别画面,饱含着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是点题的,下面讲明了朋友之间分别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筵席总是要散的,感情十分深厚的朋友也难免要分别,不可能永远会聚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办事的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分别而疏远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诗人和杜少府分别的意义就在这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不管到了何处,都会觉得好像仍在与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谈心,那样的快乐、幸福。

说到这里,诗人还嫌余意未尽,再加上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他语重心长,勉励朋友在分手的时候,千万不要象小孩子那样掏出手绢来揩眼泪,悲伤难过,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这样的诗句,扣人心弦,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应怜:应该爱惜。应,应该;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叫屐齿。

小叩:轻轻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其学出于叶适,与真德秀友善。诗属江湖诗派。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叶绍翁的故事,要从他的祖父李颖士开始讲起。

作为政和五年的进士,李颖士他入职的第一份工作是处州刑曹,相当于现在的浙江丽水市公安局局长。也许是业绩突出,没几年,他知余杭县,出任余杭县的县长。建炎三年,对李颖士来说,是他仕途的一个拐点。这一年,高宗皇帝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南下,要到明州去。

没想到金兵渡过钱塘江,一路追击高宗。李颖士获悉后,急募数千乡兵,虚张声势,令金兵不敢贸然进军,而高宗皇帝也得以从定海驾舟安全转移。因为救驾有功,李颖士被提拔为越州通判、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在叶绍翁以后雄心勃勃的入世企图中,祖父的光芒可以说一度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李颖士被卷入奸臣秦桧的政治斗争中,受到牵连,而被罢官。当然,罢官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会不会成为政治牺牲品,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事情。于是,李颖士开始未雨绸缪,把他的小孙子绍翁过继给好友叶笃的儿子叶阳尔为孙。这也就是叶绍翁姓“叶”的原因。

成年之后,叶绍翁专心致志做的一件事就是撰写《四朝闻见录》。叶绍翁将这四朝的消息,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此时的叶绍翁,虽然明白自己是主战派的后代,却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帝国局势的旁观者和记录者。

帝国的局势却是每况愈下。南宋在宋孝宗时期以及后期虽然有过数次北伐,却都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蒙古人在灭掉金国之后开始大举入侵江南的南宋,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至此越记录越惊心。他开始以诗言志,以诗抒情,成为这个时代的行吟者。而他的朋友圈里,也多这样虽然失意却心灵高蹈的文人。比如葛天民、赵师秀等。

在我国古代的诗坛中有这样的现象,诗人虽然在文学史上没有什么突出地位及重大影响,但却因其一两篇佳作及诗中一两句佳句而千古流传。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当为一例。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

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了秋天月夜下洞庭湖优美景色的诗。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首句描写清澈的湖水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表现出天水一色的画面。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打磨的铜镜。而“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洞庭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越发青翠,洞庭水也越发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不但精辟,而且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就像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梳妆台上的明镜、案台上杯盘而已。

诗人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赏析

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释

山尖:山峰的顶端。尽:全部。占:占其所有。甜:醇香的蜂蜜 采:采摘。

译文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

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

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作者

罗隐(833—910),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于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有诗集《甲乙集》,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赏析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拓展

罗隐在诗歌繁荣的唐朝算不得名诗人,但是他在小短诗方面颇有些造诣,特别是他的讽刺诗,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罗隐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对事物的描写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作小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或咏史,寄寓自己的深沉慨叹;或讽刺现实,语言精练警辟。这种诗歌特点深远地影响了宋代人的诗风。

蜂与蝶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往往都是 “狂蜂浪蝶”,是风韵的象征。罗隐笔下的《蜂》是首即兴的寓言诗,命题与诗意皆令人耳目一新。他抓住了蜜蜂的特点,不做作,不雕饰,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但是口语化的语言平淡通俗却有思致,朗朗上口的韵味且能让人从这则 “动物故事”中受到启迪,获得对应自己阅历与内心的人生感悟。结尾句“为谁辛苦为谁甜?”巧妙的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而成为历久不衰、流传千古的佳句。

下载古诗赏析《苔》教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赏析《苔》教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赏析整理

    一、《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

    古诗赏析范文大全

    古诗赏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之心,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两句诗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

    如何赏析古诗

    如何赏析古诗? (1)鉴赏口诀: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

    古诗赏析

    1 破阵子,为陈同甫。。。。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杀敌报国 恢复山河 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又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作者称这首词是 壮词,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

    古诗赏析

    龟虽寿古诗赏析 【注释】 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神龟”二句:神龟......

    古诗两首 教案与赏析

    古诗两首教案 13英语1班谭淑明2013147135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两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景物和描写景色的地方,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并结合语境说出诗句意思,结合诗......

    课外古诗赏析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初一期末复习讲义·课外古诗赏析 (一)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体现诗歌主旨的中心字是哪一个? 2.体......

    六年级古诗赏析

    六年级古诗赏析(山居秋暝)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 一、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