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2019新人教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持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
二、学说情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词语的能力,但概括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能力有所欠缺,现在的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感到很遥远,特别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更是无法体会,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验这些情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对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人物、故事等留下深刻印象,对语言文字有上有所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的读写“执行、维护等词语。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法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是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创设情境,生成情感;2.多重对话,迸发情感;3.拓宽文本,激发情感
学法是学生通过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学生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个性,悟出自己的理解。
五、说教学流程
教学本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特点,我进行了以下处理:
第一、创设情境,生成情感。
情境是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阅读之前,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去感悟、去探究,它是体验的引信、探究的前奏,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并获得情感体验。上课伊始,我播放了有关中国维和部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录像。让学生了解维和
战士的工作情况,看到维和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世界和平,从心底对他们产生崇敬之情。然后教师用沉痛的声音告诉孩子们,有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孩子的爸爸,在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时,孩子们心灵一颤,获得情感体验,自觉地潜入文本,用心灵去充分感悟。
第二、多重对话,迸发情感。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就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应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传递激情,和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对话、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围绕孩子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行朗读、感悟。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爸爸的可敬、可亲、勇敢、伟大,激起学生对战争的憎恨。然后抓住文中两段震憾人心灵的文字,即生前分离和死后重逢两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比如让学生从“深情的目光”中体会爸爸临上飞机前与妻儿依依惜别之情。让学生想象爸爸临走时,究竟想要告诉孩子什么?爸爸的灵柩回来了,当小作者看到爸爸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时,引导学生想象这是一具怎样的遗体呢?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与小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到“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这不仅仅只是爸爸在呼唤和平,而是全世界善良的人民都热切地期盼着,呼唤着和平,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实际上是全世界的呼声。总之,学生在多重、开放、深刻的对话中,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灵的接纳中,知识不断积累,情感更加丰富,体验更加深刻。
第三、拓宽文本,激发情感。
文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教师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一些“超文本’’的内容,如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战争的残酷,然后再播放战争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再次感受战争的无情,激发学生情感。在点燃学生们激情之后,引导孩子们写一句呼吁和平的口号,使学生文思如泉涌,真情借此畅快流露。从而增强学生对战争的仇恨,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用情打动学生,用情感染学生,用情震撼学生,愿语文教学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六、说板书设计
抓住文中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进行板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把自已融入语境,化成不同的角色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第二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张友香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敬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在一起,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内容感人。
我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二、说教学准备
由于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本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自主感悟和平与战争两个对峙性强的概念还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础。因此,在上课前,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2、准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说课时安排
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在第一课时当中,我想要达成的目标是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交流及课前收集的资料,解决本课的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今天我主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及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及教学理念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设计了这节课。
第一个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无论是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为此,我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经过选择,整和、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战争的残酷,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
第二个教学环节,朗读感悟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首先围绕雷利之所以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是因为他失去了父亲,那他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学生自由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并且勾画出来,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爱家庭、有知识、爱和平。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的用一句话自豪地介绍爸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即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拥有这样的爸爸是如此的令人骄傲与自豪。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假如爸爸凯旋归来时的幸福与快乐,与爸爸的灵柩归来时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迷惘到顿悟;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过程,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角色的换位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爸爸的回来,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使学生把自己摆进去,与文中角色合而为一,与作者一起怀念父亲,一起悲愤,一起渴望,一起呼吁。不知不觉中游历于文本之中,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再一次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痛恨战争,渴望和平。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无限的渴望”这一感情基调,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在原原本本地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平心静气地读中感悟父亲的崇高与伟大,在整体联系的读中理解呼吁的重要。比如,理课文的第三个自然段时,采取了创设情景朗读的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呼吁,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妈妈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在引领学生一次次的呼唤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读出感情,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爸爸虽然牺牲了,但他还挂念着和平。但世界就会因此而太平了吗?由此引出本课的难点问题,让学生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我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事实资料,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了战争的场面,学更具体的感受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更激发了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疑难问题,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让想象着战争中儿童的残象,向发起战争的人发出了和平的呼吁。体现了以读为本,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并相机板书:和平和平。
第三个教学环节华情感,拓展延伸
在朗读体会雷利的呼声后,我问到:作为新世纪的儿童,为了让世界充满爱,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你们想做点什么呢?让学生融入文本,进一步升华情感。接着又播放了全世界人们为维护和平而努力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到“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不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学生体会到在不远的将来,和平之花一定会开满全球,明天的世界一定会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并相机把板书补充完整。
五、说板书设计
19、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爱和平 和平爱家庭 和平和平有知识
第三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课文体裁多样,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是战争中的英雄形象,后两篇情感浓烈,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使学生对战争有更全面的了解。本组课文都是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为第五组课文热爱生命打下了基础。《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中小作者通过深情回忆他爸爸出征前及牺牲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的心情,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本文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及感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失去父亲后的无比悲痛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4)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和的观念。
●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为了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本课特点的特点及本组课文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切实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的训练重点,我采用整体感知、创设情景、合作探究、以悟促读、拓展延伸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法、讨论法、发散思维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
●说教学流程:
战争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留下的大多是勇气与英雄的形象,而它的毁灭与绝望不被他们所理解。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注重于从文字、画面和声音方面力求使他们更全面的了解战争,呼吁和平。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音画中激活情感 师边出示图片边说:地球很慷慨,向我们展示了它所有的美丽。我们很幸福,生活在地球这个美丽的大家庭中。但是在某个角落,战争使家园被毁,痛苦的泪水代替了欢笑声。因为利益、贪念,让我们拿起枪对准兄弟们的胸膛。发动战争的,应战的,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鲜活的生命在毁灭,痛苦在滋生蔓延,美丽的地球也因太多的墓碑而哭泣。今天我们就来进入一个孩子痛苦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呼声吧!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无论是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特别是学生们均来自农村,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对于世界局势可谓是一无所知。这样,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为此,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下载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战争的残酷,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
二、初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这个中国孩子到底在呼吁什么?我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的,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价值地获取。
初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初读中能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探究,在读中体会情感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是将这一环节分成以下四大块来探究学习。
1、勾画词句,了解我的爸爸。
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这个问题相当于文章中的引子,是体会我对爸爸的无限崇敬以及对他的死悲痛欲绝情感的关键所在。
采用读、画、议的方法:我让学生先读相应段落,画出体现爸爸人品的句子,边读边悟,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跟周围的同学探究,然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2、入情入境,体会我的伤痛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充满情味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教学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我们曾经多么幸福,在爱中享受阳光和鲜花,曾经那么依依不舍地送爸爸出行,曾经那么盼望爸爸能带着蓝盔凯旋而归。
可如今,等着的却只是爸爸冰凉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一切化为泡影,再也看不到爸爸的微笑,再也不能在爸爸的怀里撒娇,再也不能----这究竟是为什么?
学生的情绪在瞬间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眼眶里还噙着泪水。千丝万缕般感受化作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字字句句感人肺腑,有表达对战争恨的,有表达对爸爸爱的,有对爸爸死悲的,有表达对爸爸伟大精神敬佩的,这就是情感体验。一时间,学生的情饱胀得似乎要爆发出来,老师趁热打铁,给他们一个舞台--课堂,让他们充分表现。怎么表现呢?读,大声地读、悲伤地读、憎恨地读、期盼地读,只要能表达情感都行。
接下来就是通过三个和平,达到本堂课的小高潮,把小作者的期盼和平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引句,学生回答。师:我听见了爸爸的呼喊--生:和平!师:妈妈听见了爸爸的呼喊--生:和平!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爸爸的呼喊--生:和平!师:全世界都听见了爸爸的呼喊--生:和平!,通过师生的互答,让这几个和平在重复中,体现情感的递增,也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读。让读更深入。
3、合作交流,说出我的心声。
文中意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表现国际中的战事的资料,我也亲自搜集了一些无辜人民受战争迫害的图片,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补充大量的事实资料(图片、数据等)。
教学中,我把这么多事实摆在学生面前,说:一个生命就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地球上的那么多因战争而消逝的生命,将产生多少绝望的呼喊?
紧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他们的情感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似乎再多的语言也表达不出自己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渴望之情,唯有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一句。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再度通过声画让学生内心真正融入战争的残酷和无奈中,更加坚定珍惜和平、树立维护和平的信念。
在朗读体会雷利的呼声后,我说:对于战争,不止是雷利发出呼声,还有无数的人发出同样的呼吁。下面听听一位英国的小男孩也用自己的歌声发出的呼吁吧!
歌里是这么唱的:
在我梦中,孩子们为所有人吟唱着一首爱的歌 蓝天碧草之间笑声成了世界通用的语言.然而当我醒来的时候却发现世界上到处是需要帮助的人
告诉我为什么?真的只能是这样吗? 告诉我为什么?是不是我错过了什么? 因为我实在是无法理解
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却不伸出援助之手
每天我都在问自己
做为一个人我该做些什么
我是不是要站起来抗争,向所有人证明我的价值
而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一生就将耗费在这满是硝烟的世界?
告诉我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让子弹射出枪堂
为什么我们从来不吸取教训
为什么我们烧毁森林
为什么我们光说我们在乎,而我们只是站着旁观
为什么连海豚也在哭泣
相信在如此感人的声音和画面中结束,孩子们会受到感染,内心受到洗礼,坚决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说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和平!和平!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我用三个和平作为板书内容,并通过字体的大小来体现情感的递升,这样不仅体现了板书的概括性,目的性特点,而且紧扣主题。给人醒目、简洁的感觉。
●教学反思
在我设计的这课堂中,我以孩子的读做为导线,用不同形式的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以读导悟,化繁为简。使整个课堂有张有弛,环环相扣。而远程教育资源在本课就犹如为学生插上了联想的翅膀,画面,声音,让学生不停地在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时空中穿梭,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维护和平的信念。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予以指点。
第四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在一起,包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内容感人。
我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味课文,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二、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方法上,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诵读法、情景教学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给学生铺上语言和精神底色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以学生地朗读为主线,以自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班级交流等方法进行探究性合作学习,进行直面对话,揣摩心理,拓展资源、交流感受等,让学生做真正意义上阅读的主人。
四、说教学准备
由于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本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自主感悟和平与战争两个对峙性强的概念还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础。因此,在上课前,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2、准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内容──引情
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维和英雄的孩子,当时只有11岁的雷利,在1996年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时光飞逝,如今16年过去了,当年写信用的纸也许已经泛黄,但是那坚定的热爱和平的声音却永远在我们耳边回响,那是——(生齐读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昨天我们初读了这篇课文,谁知道这位中国孩子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吗?(生回答,教师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这封信。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我首先围绕雷利之所以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是因为他失去了父亲,那他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由此引出本课的重点问题。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感悟,找出相关的句子,并且勾画出来。然后小组同学合作探究,班级汇报展示。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合作学习,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个爱妻子的好丈夫、爱孩子的好爸爸;是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是一个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勇士。在学生汇报雷利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同时,我又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无限的渴望”这一感情基调,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在原原本本地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平心静气地读中感悟父亲的崇高与伟大,在整体联系的读中理解呼吁的重要。在引领学生一次次的呼唤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读出感情,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三)交流资料,拓展内容──激情
在阅读、感悟、探究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爸爸虽然牺牲了,但他还挂念着和平,世界会因爸爸的挂念而和平了吗?由此引出本课的难点问题,让学生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了战争的画面,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班级汇报展示的方式交流了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我又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事实资料,让学生更具体的感受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达到了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出了本课的第二个难点句子“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二十一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通过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了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
(四)指导实践,升华情感──抒情
在朗读体会雷利的呼声后,我问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正在为维护和平而做着不懈的努力,作为新世纪的儿童,为了让世界充满爱,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你们想做点什么呢?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融入文本,进一步升华情感。接着又播放了音乐《让世界充满》,在歌声中请同学们起立,共同宣读《世界儿童和平公约》,进一步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最后在歌声中结束全课。
六、说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要和平不要战争!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_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里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3、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过渡:是呀!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生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心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教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推动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4、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1)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2)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觉悟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3)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全世界都听见,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朗读这段话,一边计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面对些情景,会有怎样感受? 3)指导朗读。(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
荣战士。)
1)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2)“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6、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7、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
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2、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学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3、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不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爱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能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5、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6、(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7、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国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指导实践,升化情感
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以地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的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3、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提高利用课外资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
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下幸福地成长,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老师这儿收集到了几幅感人的画面(放课件,师解说),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呢?
生:他们很可怜,我们同情他们........师:战争是多么残酷呀!它夺走了多少无无辜人的生命。今天,让我们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仔细品味,用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
二、多方朗读,读中感悟
师:同学们读书真认真,通过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你能说说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吗? 指生读句子。
通过学生朗读的句子,追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试读,再评价。师: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说什么?他在说什么? 生:他在说:“和平。”
(课件出句子)自由读,体会这两个句子的异同? 学生自由谈。
师引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学生齐读,教师板书。师:课文中还有哪儿使你深受感动呢? 生:爸爸的为人让我深受感动。
师:如果有这样的爸爸,你会感到怎样? 生:感到自豪。
师:请你试着再读一读。(学生自评)
生:我的爸爸很优秀,从“两年以前,我的爸爸做为一名.......”看出来。
师:你读得真不错,从你的朗读中,我确实感受到了爸爸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可是战争 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板书>
三、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多媒体展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指生朗读。
1、“和平之花”是什么?“和平之花”为什么是娇嫩的?
2、你能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说明世界上不太平的事件吗? 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教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看。让我们感受一下战争的炮火。<板书> 现在,让我们和雷利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共同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生齐读)
四、拓展实践,升华情感
1、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2、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写封信;为战区孩子献爱心;努力学习.......3、总结升华。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应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做一名维护和平的使者。为了制止战争,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齐读:“让二十一世纪......人类家园”)
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和平!)板书设计: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为世界)和平!!(为家庭)和平!(为国家)和平!
四年级下册教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正文内容:【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重点】
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诲,这里有鸟语花香、明媚阳光……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有一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2、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雷利在这封信中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将课文读通读顺,读不通的地方反复朗读几遍。2、点名读课文,师正音。
三、精读感悟 过渡:相信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他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点旁注。1、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2、交流,点拨:
第一层理解:爸爸在执行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很悲痛。⑴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1~4小节。师引导概括出:工作出色、爱妻子、爱孩子、热爱和平。⑵ 练习朗读课文。启发:你认为在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激动、悲伤、骄傲)
⑶ 点名朗读──学生互评: 老师点评:老师听出了激动
正文内容:、悲伤的语气,但自豪的味儿还不够,特别是在第3小节中,当我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中无比的悲伤,但是也为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爸爸而自豪。
⑷ 齐读第3小节。⑸ 第3小节的结尾处连用了三个“和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借爸爸的口表达了自己热爱和平,迫切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⑹ 教师引读:
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对爸爸的殉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名……素质”。第二层理解:和平之神还没有永驻从间。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 ⑴ 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世界并不太平──”。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家可以联系课前的预习来交流。(师点评)⑵ 学生自由交流:
师点评:看来是个关心时事政治的人;你的课外阅读真丰富;你的预习很充分。⑶ 演示CAI课件:
师小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铮铮的白骨和成堆的尸骸,它不仅是对生命的摧残,更侵蚀着每个纯洁的心灵。如果你看到了这些场面,你会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什么?
⑷ 自由交流。⑸ 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第5小节: 点名读──集体读。
师点评:看来大家已经读进了课文,与小作者产生了共鸣。
师: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欣赏两首小诗《地球的呻吟》、《地球的呼声》。
⑹ 学生选读──集体齐读: 让世界远离战争,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唱响《让世界充满爱》。
⑺ 学生欣赏音乐。板书:和平
四、小结升华
师:同学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畅谈)【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