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作文·审题教案
小学作文审题方法
文不对题是写作的大忌,审题失误,作文就会南辕北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同一个年级(或班级)学生的审题能力有低有高,每一个学生的审题能力都有一个由低向高发展的过程,那么这低与高之间是怎样发展的呢?在实践中如何分步骤、分层次指导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呢?这就是本文要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作文 审题 构思
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和材料作细致周密的审查、分析,从而正确的判断出文题所要求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表现手法及文章格调等的过程。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我们平时的作文审题,主要是对作文题目的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题范围、中心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步分析、推敲
一、抓题目中心词(题眼—关键)。有些作文含有题眼,也就是题目中最鲜明的体现出中心或启示你写作时特别注意什么的词语。如《第二课堂兴趣》这题目,限定了取材的范围是第二课堂活动,还须突出“趣”字,否则就不符合要求。
二、“时间”范围。作文题目一些时间词往往对所写内容的时间界限作了明确规定。审题时要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大体有几种情况:
1、规定了取材的时间界限。如《寒假的见闻》只能限定在寒假期间发生的事。
2、启示所写内容的时间跨度。如《考试前后》,既要写到考试后,又要写到考试前,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跨度。
3、限定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课间十分钟》比起《下课之后》来,取材的范围局限性更大,所写的内容必须发生在两节课的中间。
三、“空间(方位)”范围。作文题目中会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对所写的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规定,作文题目中的空间可能提示我们:
1、人事活动的地点背景。如《烈士墓前》、《车厢新风》。
2、故事发生的具体场合。如《居民楼里的新鲜事》、《故事发生在病房里》
3、提示了动向轨迹。如《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四、“数量”词法。作文题目的数量词往往对作文的取材范围作了数量的限定。如《我最难忘的 一件事》、《我最尊敬的一个人》显然是写一件事和一个人。像《**同学二三事》、《我心目中的英雄》,前者要求写几件事,后者要求写的就不止是一个人物了。
五、“对象”范围。有的题目受到所写对象的限制。如《他(她)笑了》,应写“他(她)”; 《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应写自己的事,而《我所见到的一件事》应该写别人的事,而不能写自己所做的一件事。但许多题目往往受多种对象的限制,请看下面的一组题目。
①我和妈妈
②我爱妈妈
③我的妈妈
④我和妈妈游××
这组题目均受到了“我”与“妈妈”这两个特定对象的限制。但第①组题目,写的事例应是与我和妈妈有关,即母子(女)共同发生的事情;
第②组题目所写的事例应体现中心词“爱”,即我如何爱妈妈的事情;
第③组题目则是要求写人的文章,写的是我的妈妈,而不能是别人的妈妈;第④组题目要求写的范围则是游记,写的内容应是我和妈妈一起游览××地方看到的景色与感受。
六、“内容”范围。有的题目受内容的限制。如《记一次拔河比赛》就不能写其他比赛的内容了,《一次科技活动》只能写“科技”活动。
但许多题目往往受到几种范围的限制,请看下面的一组题目。
①他(她)也是我们班的“小先锋”
②处处都有“小先锋”
③我们班的“小先锋”多
④“小先锋”处处在闪光
第①题的对象范围较小,必须写我们班上的某一个学生; 第②题受对象的限制,所写的人必须是少年儿童;
第③题的对象限制范围比第②题小,必须是我们班级的同学所做的事; 第④题地点范围较广,社会上、学校里等发生的事都可以写。
七、抓修饰限制词法。审题固然要抓中心词,但是对于中心词前的修饰和限制词也不能忽视。因为这类词往往对取材的角度作了限定,能启示我们准确地把握写作的侧重点。如《让人高兴的变化》,不仅要写变化,还要突出这个变化让人高兴。
八、体会象征和比喻意义法。有些题目中含有深刻的象征和比喻意义,审题时应透过题目的表层意思进而去想标题所隐含的深层意义。如《红烛颂》、《绿叶赞》之类,红烛暗喻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绿叶”则暗喻配角,愿作“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
九、近似题辨析法。作文审题时,可以设想一些与这一题目相似的作文,通过比较辨析,以更好地把握作文题的特定要求。如《我的老师》,就可以想到它和《我与老师》有什么区别,《难忘的一天》与《难忘的岁月》有什么不同要求等。有些题目很相似,有时甚至是一字之差,但要求不大相同,多作近似题辨析,能不断提高我们审题的准确性。
(前面的一至七种方法重点掌握,特别是前六种,后面两种作为提升,了解即可)
在此之后,我们要明确写作的体裁。
在记叙文中,有写人、记事、写景、写物四种体裁,我们必须明确要写的
文章的体裁,在写作时方可掌握住不同的侧重点,因为不同的体裁必须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例如:
写人:通过对人物外貌的刻划及语言、行动、神情、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思想品质。
记事:写清叙事的“六要素”,重点写好事情的经过。
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来。
从中可看出,明确写作的体裁也很重要。我们从命题作文的题目中也比较容易分清写作的体裁。如《我的外语老师》、《可敬的清洁工》是写人的记叙文;《童年趣事》、《暑假生活见闻》是记事的文章。《我喜爱的××》是状物的记叙文;《土楼的早晨》的写景的记叙文。
总之,作文前,审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全面、细致地审题,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写出好的作文来。
审题练习:古今中外名人荟萃,选一位你最崇拜的人,写出他(她)的魅力来。
题目:____________的魅力 要求:(1)先在上面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中心突出,标点正确。(3)字数不少于400字。
(注意:本题审题两个大陷阱及一个小陷阱,审题时请三思)
小学语文写作——作文开头方法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又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也是如此,尤其是记叙文。开头是在给文章造气氛、定调子,要给读者第一印象,因而十分重要。作文开头如果能恰倒好处,常常能一下子抓住读者,也能增加文章的亮点。所以,能否灵活自如地、独特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记叙类文章的开头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等的描写点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进入主题。如:
1、夕阳的窗前,一个漂亮的少女站在那儿,凝视着外面初春美丽的景色。她叹了口气,低下头,端详着手中的那朵插在蓝白瓷瓶里的粉色玫瑰。她闭上眼,回想着以前的事。(《粉色玫瑰》)
2、那天,鲜花店门口贴了一张大红告示:母亲节预定鲜花。哦!母亲节快到了,我该为母亲准备节日礼物了。(《母亲节的礼物》)
二、写景状物,渲染气氛。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1、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关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2、太阳落山了,昏黄的光晕渲染了半边天,我寂寞地趴在阳台上。窗外那棵老杨树上,不知名的大鸟仍在不知疲倦地喂食它的小宝贝。它那绿豆般的眼睛温柔而慈爱地注视着意欲飞出温巢的小鸟。这画面,这眼神,让我想起了母亲„„
(《面对母亲的目光》)
三、总领全篇,提示要点。这种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看便知文章的要点,如:
1、郑振铎《猫》的开头“我家养了好几只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一句提纲挈领,表示全文主要内容就是讲自己家养三只猫的经过。
2、“我有一个习惯,妈妈说,这个习惯好。”(《我有一个好习惯》)这个开头既开门见山,又统领全篇,文章主体部分就着重介绍了自己拥有的一个好习惯。
3、“回首岁月碾过的痕迹,发觉总有那么一些东西是生活的风雨无法抹去的。”(《轻叩记忆的门环》)这个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提示了文章的要点,让人一看便知作文要写的是生活中使人无法忘怀的一些事情。
四、抒情议论,确定基调。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1、伴着年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踩着原野初融的残雪,你姗姗走来,明眸含情。你用爱的温馨,使我腊黄的脸庞泛起红晕;你用爱的吟唱,唤醒我迷茫的信念。我,不再忧郁、沉闷、彷徨,也不再坐等、观望、祈祷,我要振作,寻觅、追回你以及你给我曾经编制过的那个七彩的梦幻!(《情寄春风》)
2、生日是一根线,一头是我,一头是外婆;生日是一个圈,圈住外婆的笑,圈住我的记忆;生日是一条河,那匆匆的流水,把我的思念带到外婆身边。(《生日寄语》)
五、设置问题,引出下文。用问题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你才义无返顾地投落这峭壁?(《峭壁上的树》)
2、朋友,你听说过鳄鱼是怎样哭泣的吗?你听说过猩猩吃人的故事吗?你知道外星人是怎么来到地球的吗?„„哦,你摇头了。可别急,全是它——《世界奇闻怪事》告诉我的,它使我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的乐趣》)
六、引用诗文,突现中心。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同时,也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突现人物、事件。如:
1、“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个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话,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个世上》)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无拦天空的荫蔽?”每当读到冰心女士讴歌母亲的这段话,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矮小瘦弱却独自一人挑负全家生活重担的慈母。(《母爱无边》)
七、对比映衬,烘云托月。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如:
1、窗外阳光明媚,几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因为爸爸妈妈分居了,而且正在闹离婚,这对我是个莫大的打击。我要尽
最大的努力使爸妈和好,因为我想有个完美的家。(《我想有个完美的家》)
2、当你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排排生机勃勃的绿树,你也许回情不自地赞叹大自然那非凡的创造力。绿树是美好的,枯树也有其可爱之处,虽然它青春已逝,生命衰朽。(《枯树》)
其实,作文的开头往往并不是某种单一的形式,有时它是几种形式的组合,如:“‘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是唐代诗人李白三上九华山后留下的诗句。早就知道,‘叫谷交错’‘银瀑飞泻’‘奇峰异石星罗棋布’等词都是用来形容九华山奇美景象的,但这仅是听闻,想要真正领略美景,自然还得身临其境一回,于是暑假便参加了学校的九华山之旅。”(张磊《九华山之旅》)这个开头既有引用诗歌,又开篇点题。又如:“冬末春初,天空很纯净,纯净得像一块没有灰尘的玻璃,仿佛敲一下就可以听到很清脆的声音。没有风,开着窗,那一串风铃静寂无声,仿佛是沉睡了。伫立窗前,我抬头看那一串风铃,绿色的丝线连缀着淡的橘皮——这是一串很特别的风铃,想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聆听幸福的声音》)这个开头既用细腻生动的描写烘托了一种静谧美好的气氛,又设置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来统领全篇。因此,选用什么样的开头既要看作文的需要,也要结合自己的表达能力,切不可好高鹜远或为标新立异而弄巧成拙。
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
1、所谓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罗嗦重复。本来只需要用一句话就能写清楚的内容,不要在前面加上罗罗嗦嗦的叙述,要把废话尽数删去,使文章显得直截了当,干净利落。如: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简女贞《夏之绝句》)
闻鸡宜起舞,对酒可放歌,伤怀堪酹月,感慨当临风。(张嵬《临风》)
2、所谓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如: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一只被剪断翅膀的小小鸟,我扑腾在凄迷的风雨中,却不想因此迷失方向。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我要飞,要高飞„„—题记”(《我要高飞》)
作者以题记的形式写出发自内心的呼唤,“要高飞”,要当学习的主人,从不堪重负的作业堆里寻找回丢失的个性。这样的开头令人眼前一亮。
3、所谓美:就是开头力求给人以美感,让人能够得到美的享受。要达到这种效果,往往需要用形象的描写、优美的抒情或恰当的修辞手法。如:
阵阵凉风拂过了窗栏,轻轻扳动着风铃儿,叮铃铃地奏出美妙的旋律;池畔柳树迎风摇曳着,款款地摆动水蛇般的腰身,千丝万缕的柳条羞答答地尽往四边躲;微风吹动着白色的窗帷,波动得如风帆一样。(《雨的组曲》)
小学作文结尾的方法
文章的结尾方法很多,现介绍以下几种作为讲解:
一、自然性结尾:如《一张珍贵的照片》的结尾是:“总理摆摆手说:‘今天不吃了,等你们大家的日子过得红火了,我再来你们这儿做客。’”这类结尾,事情写完了,文章也自然结尾了,不拖泥带水,不节外生枝,显得自然,干净利落。
二、总结性结尾:这种结尾,是用简练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小结归纳,揭示文章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
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又如,《太阳》《养花》都是这样的结尾。
三、含蓄性结尾:这种结尾,语言含蓄。余味无穷,促使读者去思考,去想象。如《凡卡》一文的结尾不但衬托出凡卡命运的悲惨,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再创作的余地,添加的两个省略号收到了言已尽二意无穷的妙处。
四、象征性结尾:有些文章的结尾,用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如《金色的鱼钩》的结尾用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象征老班长忠于党、终于人民、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五、抒情性结尾:作者用抒情的笔调结尾,以便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把读者的情感引向高潮。如《可爱的草塘》的结尾,更说明了草塘的美深深地打动了作者。这样,寄情于景,使文章更富有诗情画意。
六、启示性结尾:这样的结尾,言外有意,深含哲理,能使我们产生联想,更能深化主题。如《登山》的结尾,能使我们受到这样的启示: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困难所吓倒,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七、问题性结尾:如《一夜的工作》用问句结尾,能启发读者去深入思考问题,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又如《海上日出》用反问结尾,加重语气,更令人深思。
八、照应性结尾: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是全文结构完整,内容前后连贯,同时更能使文章中心突出,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九、号召性结尾:有些文章的结尾发出号召,提出精神。如《为人民服务》的结尾,简洁有力,观点鲜明,语重心长,点名了写作意图,更能振奋我们的精神。
十、点题性结尾:有时,作者抓住能突出表现主题的词句,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来做结尾。如《难忘的一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作为全文的主旨,结尾处作者满怀激情,再次强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样的点题,跟读者以完整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作文修辞方法
一、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如:那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二、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三、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缩小夸张、扩大夸张)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四、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五、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六、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七、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八、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九、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十、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如何审题(范文)
如何审题
写作文是小学生最为头疼的事,但同时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感觉无从下笔,不知道如何写、写什么。因此,教师首先就要教会学生审题,不会审题,就谈不上会写作文,即使下笔千言,也会离题万里,立意、选材和安排文章的结构就更无从谈起。下面就谈谈我在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审题方面的一点感受。
一、教学生审清文章体裁,明确写作对象。
审题,要教学生首先要从题目中看出作文所属的文体类型,即审清是记叙文,是说明文,是应用文?像《记一次比赛》有“记”字,属记叙文,说明文的提示词有时就是“说明”、“介绍”等词语,像《电脑简介》等。像《夏天的晚上》、《上学路上》等文题,虽然不像上面的文题对体裁有明显的提示,但也有间接提示,这就要求我们借助文题中所给的条件慎重审题。
二、教学生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紧抓题眼。
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与审清体裁、明确写作对象一样重要。教师可以教学生抓住题目中表明范围的词,仔细分析,确定其写作范围。如《难忘的早晨》、《难忘的时刻》、《难忘的一天》等的文题,都是限定了所写的时间,可抓住这些词来确定写作范围。再如《我的妈妈》只写“妈妈”;《我爱妈妈》:既要写“爱”,还要写“为什么爱”,“怎样爱”;《我和妈妈》,既要写“妈妈”,也要写“我”,要求写出“我”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事。另外,还可以教学生抓住文题的题眼来确定写作范围的重点。题眼,即题目中的关键词,抓住了题眼,就意味着抓住了题目的“重心”和作文内容的重点,否则作文就会偏题。例如《玩也要动脑筋》其中“动脑筋”就是题眼,即是此文所作出的重点。《我爱秋天的校园》此文的题眼是“爱”,文章要抓住和突出这个重点,在写校园秋色的同时,还必须要体现为什么爱和怎样爱。
三、教学生仔细辨别文题人称,吃透要求。
有的作文题人称很明确,如《我的班主任》应该用第一人称来写。有的题目,人称没有明确规定,如《家乡添光彩》、《放学路上》可以写“我”、“我们”,也可以写“他”、“他们”,到底采用哪种人称,这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决定。
此外,有些作文题,还有“要求”和“提示”等,它常常是在作文题眼外对作文的体裁、材料、字数、书写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要求的限定。这些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去写好这篇文章。可教学生在审题时要认真推敲,努力去吃透它们,严格按要求去做。如《我的×××》,要求:通过一件事,反映人物的好品质。要把事情经过写完整,写具体。如果学生不看“要求”,不按要求去写。《我的妈妈》这个题目就很可能被写成《我的铅笔盒》、《我的仙人球》等。即使侥幸写成了人,也难得搞清这是一人一事的写法,难得着力去反映一个人物的思想品质,也难得去完整地写好一件事。如果没能写人,没能通过一件事去写人,而是写了物,或是写了两件事,并且没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细节等等写清楚,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是“不合题意”的。这“不合题意”实际上就是没有认真吃透那些“要求”。所以,教学生审题时,同时应该仔细审一审作文的要求,才可能确保万无一失。
小学生作文审题指导
一、审题和确定中心
要写好作文,审题是至关重要的。审题清楚,作文内容紧扣题目,作文与题目浑然一体;相反,如果审题不清,题目对作文类型、内容、材料范围等方面的要求没有想清楚,就匆忙下笔,作文就会离题,甚至文不对题。离了题的作文,即使写得内容丰富、文句优美,也不能算好文章。
作文的中心是一篇作文的灵魂,是作者作文的目的。写一篇作文,作者总有一个意图,在这篇作文中你要表扬谁或批评谁;赞扬什么或者反对什么;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应当心中很明确。作文的中心明确,作文的选材就有了依据,作文时选词、造句、详略安排都要有利于表达中心。相反,如果中心不明确,随想随写,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东拉西扯,读者不知道你在写什么。这样的的作文反映了作者对所写的材料缺乏认识能力,当然也不可能写好作文了。
二、审题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1、审清作文的类型
小学生的的作文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感情真实健康。简单的记叙文包括这样一些类型: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审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是属于哪一类作文的。如果审错了题目的类型,作文时就会离开作文的要求。怎样识别作文题目对作文类型的要求呢?
叙事的作文。有的作文题目直接点明是叙事作文。如《一件小事》、《一件难忘的事》、《童年趣事》、《家乡新事多》等。这些题目中决定作文类型的词是“事”。有的作文题目虽然没有一个“事”字,但暗含着所叙的是事情。如:《我有一个秘密》,“一个秘密”可以指自己所做的一件不让人知道的事情。《假如我是》。这个题目含着的意思是假定“我”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怎么做”包含着做什么、怎样做,记的是事情。《难忘的第一次___》,题目中要填写的是一件事,如洗衣服,做饭,旅行等。《快乐的夏令营》,题目要求叙的是愉快的夏令营生活。《参观》,题目要求写参观一个地方的过程和感受,是叙述一件事情。
记人的作文。一般来说,记人的作文大多在题目中直接点明。如《我的同桌》、《我尊敬的人》、《新来的老师》、《珍惜时间的人》等,这类作文题很容易识别。但有的作文题不直接点明是记人的,要通过仔细审题才能领会题目的意思。如:《温暖》,不是写气候的暖和使人感到温暖,而是某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真诚有帮助和鼓励,使别人在心里感到“温暖”。还比如《胜似亲人》、《老师的微笑》等。
值得注意的是,写人和叙事这两类作文有时较难区别。因为写人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叙事又离不开写人的活动,因为事情是人做的。但这两类作文还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对象和目的是不同的。如《爸爸的胡子》,这样的题目所涉及的事情与表现人物品质密切相关,所以是写人的题目。又如《放学以后》,虽然要写“谁”,但重点是写“谁”所做的事情。
状物的作文。状物的作文一般都能从题目中看出来。物体有静物和动物之分。所以,描写静物、动物够的形态、颜色、结构、动作的作文都是状物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题目中有要求描写季节、时间或游览、见闻意思的,一般是写景作文。如《春》、《的早晨》、《春游》、《秋色》等。写景的题目有时与状物的题目难以识别。一般来说,重点写景物中某一物体,那就是状物作文了。如《街头小书亭》,要写小书亭的位置、周围的环境、书亭的陈设等。
2、审清题目的选材范围
每个作文题目,对作文的选材总有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具体表现在作文的对象、事情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方面。作文的对象、事情的时间、地点等一般可直接从题目中看出,而要审清作文的内容范围,就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人叫它“题眼”;还要抓住作文的重点。
怎样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呢?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如果题目是一个句子,“题眼”就在“什么怎么样”的“怎么样”部分。如《人人都夸她》,“夸她”是“题眼”,作文重点写“人人”为什么“夸她”,怎样“夸她”。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往往就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语。如《快乐的夏令营》。“题眼”是“快乐”,作文重点写夏令营的生活为什么“快乐”,怎样“快乐”。如果题目是一个词,如《桥》、《路》,“题眼”就是事物本身或者它的象征意义,作文的重点是写出事物的特征,并且展开合理的联想,写出象征意义或托物喻人,把事物特征与象征意义或人的某种品质联系起来。我们学过的《落花生》就是一个范例。
还有一类作文题目只标明一部分题意,余下的部分要求作者自己去补充。这类作文题目是半命题作文,选材范围广。在一个大范围内具体写什么内容可由作者自己决定。
3、看清题外的要求
有些作文题下面还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大都是附加的要求,如“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展开合理的想象”,“字数在400字左右”,“字迹端正,格式正确”等。这类题外要求可以概括成两个方面,一是对作者选材、写作思路作出提示;二是对作文的篇幅、行款格式、字迹等作一些具体规定,作者作文时必须遵守。所以作文前要看清题外的要求,这是审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测练习:
①说说下列题目作文的类型、内容、选材范围等方面的要求。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一件内疚的事
记一次体育比赛
爱劳动的孩子
邻居
我和小伙伴
门前那棵树
茉莉花
小书柜
绿满校园
找春天
公园一角
②说说下面题目的中心意思
我和凡卡比童年
迟到
温暖
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家乡行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如何审题
小学生作文如何审题
小学生写文章常犯的毛病之一是“文不切题”。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审题能力和正确的审题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一、把好命题作文审题关
1、培养学生先审后写、边写边审和写完再审的良好习惯。有的学生一看到题目,特别是比较浅易的题目,就掉以轻心,不等审明题意,就急于动手写,一下笔就离了题。有的学生开头尚能扣题,越写离题越远。这两种倾向都必须予以认真纠正,要引导学生做到写前审、写中审、修改时再审,把审题贯穿到作文的始终。
2、教会学生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题眼)。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提示了写作的重点,找准了关键词语,也就找到了写作的重点或中心。全力捕捉题目的关键词语是审题的中心环节。有的题目关键词语突出,一看便知。如:《我真后悔》、《我爱妈妈》、《一件难忘的事》等,只要抓住了“后悔”、“爱”、“难忘”等“关键词语”,然后围绕关键词语选材组材、谋篇布局,就能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找题眼的方法:a、用把题目划成几段,理解每段的意思。比如《动人的一幕》
B、找出这几段之间的关系(朱老师提供)
3、弄清题目的写作范围。有时候,题目中除了中心词语、关键词语外,还可能会有一些修饰或者限制词语,我们对此不可忽视,可通过它确定写作范围,即明确题目对所记叙的事物在时间、地点、数量等方面的限制。指导学生善于扣住写作范围,写作就会切合题意。如《节日里,我做了一件有益的事》中,“我”、“节日里”、“一件”是限制词语。从这三个词语我们可以确定,事情的主人公是“我”,而不是他人;时间是“节日里”,而不是平时;数量是“一件”,而不是更多。
4、确定写作体裁。记叙文是小学阶段常写的文体,记叙文可分为写景的、记事的、写人的、状物的等类型。审视记叙文题目,能够帮助小学生确定文章的体
裁。因此,教师也应在这方面加以指导,以免出现给出作文题目,学生无处下笔的现象。我认为教师要正确了解学生依据题目确定“怎么写”。例如:《这件事我做对了》,抓住题目中的“事”,就可以确定是一篇记事的文章;《美丽的校园》,只要抓住了“美丽”二字,就可以直接确定为写景的;《我的一位长辈》,重点围绕“长辈”来写,一看便知道是一篇记人的文章;《我爱我的储蓄罐》,要重点指导学生放在“储蓄罐”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篇状物的文章。
5、如何选取材料
审清题目后,每个人可以想自己想写的三个内容,然后从中选取一个,(前提是选取别人所没有想到的,或者别人很难想到的),比如《我学会了***》,大部分同学都会写《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打羽毛球、洗碗》之类的内容,如果你写《我学会了关心父母、体贴家人、感恩、奉献》之类就会让人耳目一新。
1、审清题目蕴涵的主题。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名字,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它们之间既不相同,但又有一定的关系。
如《上学路上》、《我的爸爸》、《集市见闻》……从题目上看不出表达什么中心。《助人为乐的XXX》、《秋景》、《一堂有意义的课》……从题目上明显可以看出要表达什么中心。像《园丁》、《温暖》、《镜子》……题目中则含蓄地表明主题或象征意义。2、审清要求写作的内容。审题时要弄清,记人写什么人,用几件事写人;写事写什么性质,有意义的、有趣的、还是内疚的、接受教训的……写什么限制条件下的事。如《校园见闻》、《我的老师》、《不平常的星期天》、《欢乐的“六一”节》……
3、审清要求取材的范围。要从题目上理解取材的时间范围如《上学路上》,空间范围如《校园见闻》,数量范围如《一堂有意义的课》,关系范围如《我的老师》
4、审清写作的重点。要从题目上揣摩重点。如《老师笑了》,中点在笑,老师为什么笑?《这件事我做对了》重点在“做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做对了”?对一些范围广泛的半命题作文,我们要选择自己能写的内容,再把题目补充完整。
5、审清要求所用的人称。不少题目对人称有明确的要求,千万不要混淆,对一些没有人称要求的作文题,就要从内容上判断采用哪种人称。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称“他”;《给xx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称“你”或“您”了。而像《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他”。
6、审清题目哟安全的体裁。即要审清是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记事?
总之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你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第四篇:小学生作文如何审题
小学生作文如何审题
一、把好命题作文审题关
1、培养学生先审后写、边写边审和写完再审的良好习惯。有的学生一看到题目,特别是比较浅易的题目,就掉以轻心,不等审明题意,就急于动手写,一下笔就离了题。有的学生开头尚能扣题,越写离题越远。这两种倾向都必须予以认真纠正,要引导学生做到写前审、写中审、修改时再审,把审题贯穿到作文的始终。
2、教会学生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题眼)。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提示了写作的重点,找准了关键词语,也就找到了写作的重点或中心。全力捕捉题目的关键词语是审题的中心环节。有的题目关键词语突出,一看便知。如:《我真后悔》、《我爱妈妈》、《一件难忘的事》等,只要抓住了“后悔”、“爱”、“难忘”等“关键词语”,然后围绕关键词语选材组材、谋篇布局,就能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找题眼的方法:a、用把题目划成几段,理解每段的意思。比如《动人的一幕》B、找出这几段之间的关系(朱老师提供)
3、弄清题目的写作范围。有时候,题目中除了中心词语、关键词语外,还可能会有一些修饰或者限制词语,我们对此不可忽视,可通过它确定写作范围,即明确题目对所记叙的事物在时间、地点、数量等方面的限制。指导学生善于扣住写作范围,写作就会切合题意。如《节日里,我做了一件有益的事》中,“我”、“节日里”、“一件”是限制词语。从这三个词语我们可以确定,事情的主人公是“我”,而不是他人;时间是“节日里”,而不是平时;数量是“一件”,而不是更多。
4、确定写作体裁。记叙文是小学阶段常写的文体,记叙文可分为写景的、记事的、写人的、状物的等类型。审视记叙文题目,能够帮助小学生确定文章的体裁。因此,教师也应在这方面加以指导,以免出现给出作文题目,学生无处下笔的现象。我认为教师要正确了解学生依据题目确定“怎么写”。例如:《这件事我做对了》,抓住题目中的“事”,就可以确定是一篇记事的文章;《美丽的校园》,只要抓住了“美丽”二字,就可以直接确定为写景的;《我的一位长辈》,重点围绕“长辈”来写,一看便知道是一篇记人的文章;《我爱我的储蓄罐》,要重点指导学生放在“储蓄罐”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篇状物的文章。
5、如何选取材料
审清题目后,每个人可以想自己想写的三个内容,然后从中选取一个,(前提是选取别人所没有想到的,或者别人很难想到的),比如《我学会了***》,大部分同学都会写《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打羽毛球、洗碗》之类的内容,如果你写《我学会了关心父母、体贴家人、感恩、奉献》之类就会让人耳目一新。1、审清题目蕴涵的主题。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名字,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它们之间既不相同,但又有一定的关系。
如《上学路上》、《我的爸爸》、《集市见闻》……从题目上看不出表达什么中心。《助人为乐的XXX》、《秋景》、《一堂有意义的课》……从题目上明显可以看出要表达什么中心。像《园丁》、《温暖》、《镜子》……题目中则含蓄地表明主题或象征意义。
2、审清要求写作的内容。审题时要弄清,记人写什么人,用几件事写人;写事写什么性质,有意义的、有趣的、还是内疚的、接受教训的……写什么限制条件下的事。如《校园见闻》、《我的老师》、《不平常的星期天》、《欢乐的“六一”节》……
3、审清要求取材的范围。要从题目上理解取材的时间范围如《上学路上》,空间范围如《校园见闻》,数量范围如《一堂有意义的课》,关系范围如《我的老师》
4、审清写作的重点。要从题目上揣摩重点。如《老师笑了》,中点在笑,老师为什么笑?《这件事我做对了》重点在“做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做对了”?对一些范围广泛的半命题作文,我们要选择自己能写的内容,再把题目补充完整。
5、审清要求所用的人称。不少题目对人称有明确的要求,千万不要混淆,对一些没有人称要求的作文题,就要从内容上判断采用哪种人称。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称“他”;《给xx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称“你”或“您”了。而像《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他”。
6、审清题目哟安全的体裁。即要审清是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记事?
总之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你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作文审题练习
1、找出下列题目中的题眼
(1)《可敬的老师》(2)一件感人的事》(3)发生在我家的喜事》(4)《妈妈笑了》
2、给下面的题目补上题眼(1)一个的人(2)一件的事(3)一次的活动
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1)《迟到以后》重点应写“我”为什么会迟到的。()(2)《咱班新事多》应写发生在自己班里的好事,而且要写几件好事。()(3)《放学以后》和《放学回家路上》都要写放学后发生的事。()(4)《我的奶奶》和《我爱奶奶》两个题目的要求一致的是都要写奶奶。(5)《夏天的傍晚》是要求写夏天傍晚时的美丽景色,不能写傍晚发生的事情。()(6)《我喜爱游泳》和《我学会了游泳》两个题目的要求是一致的,都要求写“我”是怎样游泳的。()(7)《我的小伙伴》与《我和小伙伴》两题的要求不同,前者重点写“小伙伴”,后者重点写“我”跟“小伙伴”的关系。(8)《一件愉快的活动》和《一次有趣的活动》,虽然题眼不同,一个是“愉快”,一个是“有趣”,但要求是相同的,因为“有趣”的活动必定是“愉快”,“愉快”的活动也必然是“有趣”的。()(9)《我佩服他》重点写我为什么佩服他。()(10)《一件心爱的礼物》和《一件心爱的玩具》两个题目的题眼相同,都是“心爱的”,所以写作重点也相同。()练习二
1、在下面各题后的括号里填上不同的符号:写最近发生的事打“√”,写过去发生的事用“△”,写将来发生的事用“○”(1)《在复习迎考的日子里》()(2)《我总忘不了这件事》
()(3)《等我长大后》()(4)《小学生生活的回忆》(5)《今天真快乐》(6)《十五年以后的我》()(7)《一件美好的往事》()(8)《上午语文考试以后》
()
2、找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地点的词,并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登山观日出》
()(2)《参观鲁迅故居》
()(3)《我家的小院子》
()(4)《车厢里的笑声》
()(5)《美丽的校园》
()(6)《我随爸爸游北京》
()(7)《我在操场值日》
()(8)《公园一角》
()
3、下列各题反映的事情,你认为该发生在什么地方?(填在括号里)(1)《发新书》
()(2)《紧张的乒乓比赛》
()(3)《一堂生动的音乐课》()(4)《我第一次游泳》()(5)《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6)《记“六一营火晚会》()
4、填空(1)《一张我心爱的照片》,题目的数量限制是(),对象限制是(),内容限制是()。(2)《记校园生活二三事》是篇()的文章,题目上的时间限制是(),数量限制是()。(3)《发生在我家里的一件事》是篇()的文章,题目上的地点限制是(),数量限制是()。(4)《我敬爱的一位长辈》是篇()的文章,题目上的对象限制是(),内容限制是(),数量限制是()。(5)《参观市展览馆》,地点限制是(),内容限制是()。(6)《有趣的夏令营生活》题目的地点限制是(),内容限制是()。(7)《我为老师做了一件好事》是篇()的文章,对象限制是(),数量限制是(),内容限制是()。
难忘那张圆脸
七个春夏秋冬,送走过几百个中学生,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那张稚气的圆脸,是我曾经伤害过的。
这件事,发生在7年前的9月3日,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堂课。靠前门的课桌后,坐着的是这个圆脸少年。一开始上课,他的两手就抄在袖筒里,平放在桌子上,头枕在上面,并且不时地抬起衣袖去抹那淌出来的鼻涕。他的举止惹恼了我。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第一堂试讲课,内容是茅盾的《白杨礼赞》。为了这堂课,我足足准备了3天。更何况,教室后排还坐着那位年长的教务主任,他是在考评我的教学能力。
圆脸的表现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对我的轻视。我的心境被破坏了。努力地不去看那张“可憎”的圆脸,继续讲我的课。可是不行,接连发出的抽吸鼻涕的声音已经把课堂上一半的目光吸引过去了,间或传来低声议论,“啧啧”的嗤笑。教务主任也在盯着我,似乎在看着我怎样对付这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我暴怒了,对着圆脸大喝一声:“你,站起来!”圆脸慢慢地抬起头,迷茫的眼睛闪了闪,然后低垂下头,缓缓地站起。我有些懊悔了。说他什么呢?总不能说他流鼻涕吧。于是,我指着板书,问:“茅盾的 《白杨礼赞》在开头为什么没去写白杨树,而写的是黄土高原的壮观景象呢?”话一出口,我被自己的机灵陶醉了。这是我刚讲过的问题,我想他应该回答出来,然后让他坐下,告诫他坐端正,注意听讲,也就算解了围。“我不会。”圆脸回答,声音很低,但很干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圆脸的头垂得更低了:“你刚才讲的我没听明白。”我恼怒起来,厉声质问:“那么,你听什么了?”几十双眼睛凝视着我,其中也有教务主任。圆脸没说话,只是深深地垂着头。“你出去!”话一出口,连我也奇怪自己何以有这个念头。圆脸猛地抬起头,我看到的分明是一双愤怒的眼睛,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淡淡的哀怨。“你出去!”他终于离开了座位,拉开教室的门,跑了出去。课堂恢复了平静,可静得让人感到压抑。
我继续上课。这堂课好长啊!课后,教务主任找到了我。没有评论这堂课上得怎样,只是给我介绍那个被我赶出教室的学生。“他也是够可怜的了。父母离异,他跟着奶奶生活,现在奶奶病了,他很需要关怀,但从来不把苦告诉同学。他太孤独,他需要理解,尤其是来自教师的理解。”说完,教务主任长久地看着我。
我的心被刺痛了,也想起了那颗被我刺痛的心。我知道,这第一堂课是彻底失败了。我不配在学生面前自称老师,也不配让学生叫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下午,在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折得正正方方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第一次登上讲台,我能理解您做的一切;我也多么希望别人能理解我呵!我的心好苦。被您从课堂赶了出去的学生。” 我被震动了。
从这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师”这个词的含义。他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人”,而要“教人”,首要的是先教自己,教自己去理解学生,这样才可能教好人,教好书。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7年了,但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即使在离开讲台的今天,仍然如此。
1.“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第一段)
(1)句中“有些”、“只有”两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有人说,第四段写“我”为这堂课足足准备了3天,再写教务长来听课,似乎与引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无关。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
3.第六段所说的“突发事件”指什么?这一“突发事件”在整个故事中起什么作用?
4.教务主任并没有议论“我”的课,“我”为什么认为“这堂课彻底失败了”?
5.结尾处说,“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你认为他在提醒“我”什么?
6.你认为故事中的“我”在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办?
大学生 ①那人胸前戴着枚校徽,显然是大学生。
②中年男人于是走过去,在他身后站住。柜台上躺着一本厚厚的书,大学生翻着,思量着是买还是不买。③书店营业员走到大学生面前:“这是最后一套啦,买吗?”大学生犹豫着。
④“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营业员把手中的售书单扬了扬。“开票吧?” ⑤大学生往喉咙里咽了一口唾沫,“可是„„”
⑥营业员同情地瞥了大学生一眼,拿起柜台上的那本第一卷:“我给你留下来,行吗?” ⑦大学生尴尬地点点头
⑧“我买!”中年男人忍不住大叫一声,把大学生吓了一跳,营业员也惊疑地抬起头来。⑨“不就是几百块钱吗?”中年男人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匝百元的票子,摔在柜台上。
⑩营业员为难地瞧着大学生,大学生一扭头就往外走,谁知大学生刚刚转过身,就被买书人拽住了胳膊,“别走!我是帮你买的!”
⑾谁信这是真的呢?大学生愣愣地看着陌生男人,眼瞧着他把钱递给同样吃惊的营业员。⑿书买下了。中年男人让大学生把书抱着走出了店门。⒀正午的阳光下,他们先后站住了。
⒁大学生莫名其妙地问:“你这是„„?”
⒂男人把他拉到一边:“这书,就是你的了!小兄弟,你是大学生,我想求你帮个忙„„” ⒃大学生心里一动,“只要我能做到„„”
⒄中年男人笑笑,压低嗓门:“是这样。我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过两天要考技校。他怕考语文。” ⒅“嘿嘿,帮个忙吧。„„” ⒆大学生没出声。
⒇男人垂下上眼皮,“孩子无能,我也难受,要不,这次招工又吹了„„”(21)大学生依然沉默。
(22)“如嫌钱少,我再加点儿。”(23)“恐怕„„”
(24)中年男人似乎猜透了他的心思:“你不用担心„„两个监考的都是我熟人„„何况你长相和我儿子也差不多„„”
(25)“好吧。”大学生看了看那套《鲁迅全集》,狠狠心,但话刚出口,就有一丝后悔。
(26)两天后,大学生随人流走进考场。他胸前的校徽已经摘掉了,拿在手上的是一张“准考证”,此刻他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大学生已经消失。
(27)三点半,大学生大步走出考场。中年男子立刻迎过去,“怎么样?”(28)“还可以。”大学生回答着,把校徽端端正正的别到胸前。“我原以为是难题,其实再简单不过了。”他轻松地说,推开了中年人递过来的书,“算了吧,只当我帮个忙。”(29)一个月后,中年男人收到儿子的考试成绩通知单。语文是零分,白卷。
1.上文第②段中,书的量词用的是“本”,而③、④、(25)等段中都是用“套”,第②段中量词是不是用错了?为什么? 2.第④段中,营业员说“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3.第⑨段中的加点词“摔”换成“放”好不好?为什么?
4.第⑩段中,营业员为什么“为难”?
5.文中的中年男人之所以“请”那位大学生代他“怕考语文”的儿子去考技校,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26)段中,“大学生已经消失”的意思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28)段“他轻松地说”中“轻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五篇:小学生作文审题练习
作文审题练习
1、找出下列题目中的题眼
(1)《可敬的老师》
(2)一件感人的事》
(3)发生在我家的喜事》
(4)《妈妈笑了》
2、给下面的题目补上题眼
(1)一个的人
(2)一件的事
(3)一次的活动
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
(1)《迟到以后》重点应写“我”为什么会迟到的。()
(2)《咱班新事多》应写发生在自己班里的好事,而且要写几件好事。()
(3)《放学以后》和《放学回家路上》都要写放学后发生的事。()
(4)《我的奶奶》和《我爱奶奶》两个题目的要求一致的是都要写奶奶。
(5)《夏天的傍晚》是要求写夏天傍晚时的美丽景色,不能写傍晚发生的事情。()
(6)《我喜爱游泳》和《我学会了游泳》两个题目的要求是一致的,都要求写“我”是怎样游泳的。()
(7)《我的小伙伴》与《我和小伙伴》两题的要求不同,前者重点写“小伙伴”,后者重点写“我”跟“小伙伴”的关系。
(8)《一件愉快的活动》和《一次有趣的活动》,虽然题眼不同,一个是“愉快”,一个是“有趣”,但要求是相同的,因为“有趣”的活动必定是“愉快”,“愉快”的活动也必然是“有趣”的。()
(9)《我佩服他》重点写我为什么佩服他。()
(10)《一件心爱的礼物》和《一件心爱的玩具》两个题目的题眼相同,都是“心爱的”,所以写作重点也相同。()
练习二
1、在下面各题后的括号里填上不同的符号:写最近发生的事打“√”,写过去发生的事用“△”,写将来
发生的事用“○”
(1)《在复习迎考的日子里》()
(2)《我总忘不了这件事》()
(3)《等我长大后》()
(4)《小学生生活的回忆》
(5)《今天真快乐》
(6)《十五年以后的我》()
(7)《一件美好的往事》()
(8)《上午语文考试以后》()
2、找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地点的词,并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登山观日出》()
(2)《参观鲁迅故居》()
(3)《我家的小院子》()
(4)《车厢里的笑声》()
(5)《美丽的校园》()
(6)《我随爸爸游北京》()
(7)《我在操场值日》()
(8)《公园一角》()
3、下列各题反映的事情,你认为该发生在什么地方?(填在括号里)
(1)《发新书》()
(2)《紧张的乒乓比赛》()
(3)《一堂生动的音乐课》()
(4)《我第一次游泳》()
(5)《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
(6)《记“六一营火晚会》()
4、填空
(1)《一张我心爱的照片》,题目的数量限制是(),对象限制是(),内容限制是()。
(2)《记校园生活二三事》是篇()的文章,题目上的时间限制是(),数量限制是()。
(3)《发生在我家里的一件事》是篇()的文章,题目上的地点限制是(),数量限制是()。
(4)《我敬爱的一位长辈》是篇()的文章,题目上的对象限制是(),内容限制是(),数量限制是()。
(5)《参观市展览馆》,地点限制是(),内容限制是()。
(6)《有趣的夏令营生活》题目的地点限制是(),内容限制是()。
(7)《我为老师做了一件好事》是篇()的文章,对象限制是(),数量限制是(),内容限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