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生物学科有效备课的着力点

时间:2019-05-12 16:3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生物学科有效备课的着力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生物学科有效备课的着力点》。

第一篇:教学设计:生物学科有效备课的着力点

教学设计:生物学科有效备课的着力点

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障,生物学科亦然。常态化的备课中,教师的着力点往往放在教案书写上,对其他教学要素的反思与整合较少。如果教师缺少通盘的考量与整体的规划,备课容易走向低效甚至无效。近年来,笔者改革备课的策略,尝试以教学设计作为抓手,将备课的着力点放在教学设计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将诸多教学要素有序安排和优化组合,确定合适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出的战略性、整体性的规划,能将前瞻的课程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有机地融入到备课环节中。下面以人教版必修2“DNA分子的结构”一节为例,谈谈着力教学设计,提升备课效益的策略。着力目标设计,找准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表现出来的行为、要达成的状态,是教学总的方向与要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DNA分子的结构”章节的教学目标可以确立为:① 描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历程;② 概述DNA分子的主要特点;②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算DNA分子碱基比例,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与解释生命现象;④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⑤ 体验科学研究中的合作精神、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把握好以下三个特性。(1)定位要有“准确性”。针对不同知识板块,对照课标的要求,用合适的行为动词表达出来,以体现不同内容的不同教学要求。如目标①“描述”属于了解水平,目标②“概述”属于理解水平,目标③“学会”、“解释”属于应用水平,目标④“制作”属于独立操作水平,目标⑤“体验”属于感受水平。(2)确立要有“全面性”。目标设计要从三个维度上全面考量,不能只重视知识目标,而轻视或忽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上述目标中,“动手制作”技能目标、“体验合作精神”情意目标不能偏废。(3)实施要有“统整性”。教学目标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来区分,但各个目标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实施过程是相互交融、整体推进的,多元化的目标可以一体化实现。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内容,重点就是要能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征,发掘教材隐含的原理与规律,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生命现象,提升生物学素养。着力流程设计,厘清课堂教学思路

教学流程设计就是对教学过程作出一个框架性的规划,给出一个总揽性的思路。“DNA分子的结构”教学流程设计为4个师生活动单元,分2课时完成。4个活动单元是:活动一――了解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构历程;活动二――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活动三――分析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关系;活动四――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活动一的推进流程是:教师给出阅读问题→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答阅读问题→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填空→学生投影展示学案完成情况→联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的科学史,说出感悟。

活动二的推进流程是:教师明确观察对象→提出观察问题→学生观察图示→小组内交流、补充→分小组概说DNA分子的结构特点。预留空间:针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提出疑难知识点→教师点拨→“消化”疑难知识点。

活动三的推进流程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归纳DNA分子碱基的数学关系式→当堂训练实施知识迁移。预留空间:DNA碱基数学关系式的推导,探讨推导过程的疑难问题。

活动四的推进流程是:课前布置→课后制作→课上展示。

着力活动设计,构筑课堂教学路径

教学活动设计是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以学生的“学”为主线,细化教学流程,设计师生互动的触发点,构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路径。活动设计可有机融入问题设计、方法设计、训练设计。以下是笔者在教学“DNA分子的结构”时,进行的活动设计。

活动一:了解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构历程。

(1)阅读教科书P47-48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当时科学界对DNA分子结构有怎样的认识?

威尔金斯及合作者富兰克林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查哥夫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2)完成表1。

(3)分小组展示,教师纠错。

(4)联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的科学史,说出自己的感悟。

第一活动单元设计意图:教材关于科学史的编写,内容较为浅显,也较为零碎。教师采用自主阅读的方法来教学,可以较快达成知识目标。教师在阅读前给出的问题,既是学习的“任务”,也是学习的“航标”,能引领学生将阅读不断向前推进。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纠错,体现了互动交流、合作学习。设计表格由学生来填写,实际上是对模型建构历程的再一次梳理与归纳,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契合点。表格的第一栏是“模型建构的历程”,纵向观察是对不同观点的质疑、否定、修正和完善,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创新性与发展性。第二栏是“对模型的要点描述”,可以训练学生借助教材信息筛选主干信息的能力。第三栏是“建构的依据或修改的依据”,可以引导学生从科学研究的实证性中逐渐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二: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观察教材中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2)学生展示:说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3)质疑:关于DNA的分子结构特点的描述,你有哪些不理解的知识点?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释疑。

(4)完成课堂练习。

第二活动单元设计意图:关于DNA分子结构特点的概述,这里设计成“看图说话”。“看”与“说”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内合作学习。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材“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回答相关问题。以此作为基础,学生“水到渠成”地概括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三个特点的描述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展开,学生容易联想记忆。关于DNA分子结构特点的描述中,学生对“反向平行”、“氢键”可能有疑难(在历届教学中都有发现),这虽不是教学的重点,但教师有必要解释清楚,可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要解决“反向平行”疑难点,教师可以结合模式图两条链的图像来说明,沿图形中轴对折图像可以重合的是“同向平行”;将其中一条链旋转180°,“让这条链的方向反过来”,两者可以重合的,是“反向平行”,DNA的两条链属于后者。还有一种化解策略,就是补充脱氧核苷酸碳原子的标号,可以说明一条单链是5’→3’走向,另一条单链是3’→5’,说明两条链是“反向平行”关系。“氢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化学键,可以理解为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当堂练习”环节,可以训练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活动三:分析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关系。

(1)规律的概括与推导。

最基本的依据:因为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所以在DNA分子中A=T,G=C。

规律①: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等于嘧啶碱基之和,各占50%。数学表达式:A+G=T+C=50%,或(A+G)/(T+C)=1。

规律②:互补碱基之和在单链中所占百分比与在整个DNA分子中所占百分比相等。数学表达式:(A1+T1)%=(A2+T2)%=(A+T)%;(G1+C1)%=(G2+C2)%=(G+C)%。

数学表达式中符号含义的说明:将DNA分子的两条互补单链分别记为1号链与2号链,1号链中的T记为T1,2号链中的T记为T2,余此类推。1号链中的(A1+T1)占1号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记为(A1+T1)%,余此类推。整个DNA分子中的(A+T)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百分比记为(A+T)%,余此类推。

规律③: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单链及整个DNA分子中是相等的。数学表达式:

(A1+T1)/(G1+C1)=a,则(A2+T2)/(G2+C2)=a,(A+T)/(G+C)=a。

规律④:嘧啶碱之和与嘌呤碱之和的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恒等于1,在两条单链中互为倒数。数学表达式:(A+G)/(T+C)=1,(A1+G1)/(T1+C1)=b,则(A2+G2)/(T2+C2)=1/b。

学生推导。

(2)巩固训练:略。

活动四: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课前布置制作任务: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第二课时课上展示。教师推荐制作材料,说明制作的注意点,明确完成的时间。

(2)课后完成制作。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每个小组的制作数量不少于一个。

(3)课上展示制作模型,对模型进行解释,说出模型制作过程中的体验。着力评价设计,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如果把教学目标比作教学活动的“指南针”,那么教学评价就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晴雨表”。依据系统论的原理,在教学设计中,评价设计应与目标设计、流程设计、活动设计并存,且与活动设计并行。教师将教学评价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校验、激励、导向功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反馈教学效果,评价设计应涵盖教与学两个方面,侧重评价学生的“学”。评价课堂上学生的“学”,主要评价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话语、行动、认知水平及临场应对。评价课堂上教师的“教”,主要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

评价课堂上学生的“话语”,主要是评价话语的数量与质量。如观察“DNA分子结构模式图”时,学生是否能说出多项特点,描述时语言是否流畅,前因后果是否有逻辑性等。评价课堂上学生的“行动”,主要是评价行动的主动性与目的性。如阅读“DNA模型建构的科学史”内容时,是“走马观花”式的,还是投入科学家的角色去探究模型建构的依据。评价课堂上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是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程度。如完成本章节活动二中“当堂练习”、活动三中“巩固训练”习题时的正确率、熟练程度等。评价课堂上学生的“临场应对”,主要评价临场应对的灵活性、切合性与创新性。

评价教师的“教”,主要是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与新课程一致、是否与新课标吻合、是否具有前瞻性;教学设计中目标定位是否准确、重难点筛选是否合理、方法选择是否合适、师生互动是否到位;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教学效果有没有“以生为本”,有没有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第二篇:有效备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有效备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2008-12-10 19:50:27)标签:备课资料 分类:枫叶随笔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正确评价教学效果。话题一 教学的“前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虽然大力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探究学习方法,但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引导着、合作者,其教学设计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艺术性是更重要的。

问题1 更新观念最重要——重要的前设计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的、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

问题2 三维目标要全面——教学目标的设计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目标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这节课的质量。

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整体目标呢?

1.目标要导学化;

2.目标要问题化;

3.目标要操作化;

4.目标要过程化;

5.目标要有序化; 6.目标要一体化。

问题3 科学合理易操作——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目标虽然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但是教学目标要靠精心的教学过程设计才能体现出来。可见,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是教学的“前设计”的重要一环。

1、教学过程设计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2、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得;

4、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

问题4 正确评价是关键——学习评价设计 • 评价设计应达到以下效果: • 照顾学生的积极性; • 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 • 陶冶学生的情操; • 课程的综合化。

话题二 教学的“中设计”

• 苏霍姆斯基曾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 身处一线的老师,利用智慧和扎实的基本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教学环境,艺术地将教学中的“前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临时的修改和处理,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学中的“中设计”。

问题1 “学生质疑如何答”——因势利导 •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当质疑发生时,教师如何利用这一资源,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呢? • 制造假象、使用反问句进行回答; • 点出错误根源,指引学生解决问题; • 当缺少把握时,可暂时采取回避的态度; • 发挥学生牵制,由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2 “瞎猜”中的道理——生成资源

• 我们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生成的种种现象称为“生成性问题”。

•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里奇曾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问题3 “公式也会变魔术”知识的迁移

• 教师如何才能促使知识的迁移,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巨大潜力,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呢?

• 深入研究教材,寻找知识间的共因,促进知识迁移; • 引导观察想象,发现知识间的共因,促进知识迁移; • 指引对比分析,探究知识间的异因,防止不良迁移。

问题4 学生卡壳莫着急——应急处理

• 教师课上如果遇到这种“卡壳”事情应该怎么办? • 教师遇到被“卡”要冷静,寻找解决办法是当务之极; • 教师遇到学生被“卡”时要亲和,积极引导思维是重中之重。•(1、)面对胆怯的学生,应努力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其大胆发言。

•(2、)面对懒惰的学生,应鼓励其积极思维,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3、)面对学困生,应该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建立其自信心。•(4、)面对学习中的尖子生,应该适当提出易“卡”问题,减少其骄傲情绪。

话题三 教学中的“后设计”

教学反思时教学设计的延伸,也是教学行动的必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指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思考,从而矫正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被认为时“教师专

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问题1 “老师,你要我们”引发的思考

——课后反思的意义 • 教学反思的作用: • 促进教师的“思”; • 促进教师的“学”; • 提高教师的“教”。

问题2 “这堂课比以往的课都完美吗?”

——课后反思 • 常见的课后反思的形式: • 教学随笔; • 反思日记; • 教学案例。

第三篇: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

翻开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仔细研读,感触颇多。

书中谈到教学的有效性内在地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

为此,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备课

1、研读课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读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作为自己的“教学指南”。

2、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法;千教万教,教不好教材就白教。”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钻研教材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材的相对固定性,作为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分析教材,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

3、了解学生: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 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使教材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4、设计练习:练习的设计,应该是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而精心设计的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者综合练习。不管是哪门学科,都要做到“重要的练习、核心的内容,一定要在教师的眼皮底下过。”这样才能,保证练习的有效性。

5、撰写教案:不管是哪门学科,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之达到有效、优质的标准,必须备课于心。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写教案,只是备课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不是备课的全部”,“备课于心最要紧”。

6、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同伴互助”的一种,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便捷、最持久又最现实的一种方式。在健全集体交流研讨制度的前提下,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个人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

二、上课:

上课是最复杂、最核心的工作。从“复杂”方面说,上课面对的是人,而做人的工作是最复杂的,更何况是众多的未成年人。从“核心”方面说,老师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上课服务、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上课而做的。因此,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益,就是在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技能是:

1、讲授技能:教师的工作要靠自己的言说去传道、授业、解惑,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讲授的能力和艺术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讲授,不等于注入式,它不是“注入式地讲”,不是“灌输式地讲”,而是“积 极创造性地讲”,讲在点拨、在启发,即教师在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理解力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表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不能因此而谈“讲”色变,讲授仍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教学技能。

2.提问的技能: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能否科学地设计出新颖、巧妙、击中重点、触及难点、激发思考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3.倾听的技能: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是教师倾听的重要任务,而在倾听中向学生学习是教师必要的态度,在反省自己的“倾听”的同时与对方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方共同建构出对现实的定义和理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

4.观察的技能:课堂观察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感官、思维来获得教学信息反馈的渠道,是理解学生、理解自我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教师要具有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的观察能力。5.点拨的技能:课堂中的“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运用理清思考、排除故障的艺术手段,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的教学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点拨时,要遵循启发性、适时性、适度性、灵活性的原则。

6.情境创设技能:情境创设要站在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高度上进 行创设。有效的情境创设应具有悬疑性、生活性、真实性、复杂性、情感性和典型性。

7、课堂调控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所有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种“教育的技巧”主要是指教师的课堂调控技能。课堂调控的要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自控、调控学生、调控教学。这三个方面并非完全分割,而是统一于教学活动中。

三、听课

听课如同阅读一本活动的教育教学书。如何正确认识听课?又如何进行听课呢?必须要明白:

1.听课是当老师的开始,是老师走上讲台的基石;听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路径。为师,当从听课开始。2.听课,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听课者只有占据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听课,才能在听课中有所感受和体验,才能听后有所收获。3.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所得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4.听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同要先备课后上课一样,要先备课后才能听课。准备得越充分,越能在听课中有所收获。

5、听课后要全面反思。课后,把听课笔记与备课笔记进行对照、与自己专业储备进行对照,找寻执教者教学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智慧等背后的理论依据、思想观念;剖析其优劣得失成败,借鉴别人好的地方,错误失误尽量避免,总结他人经验教训转化为自己的素质智慧,这样“他山之石”就能“攻玉”了。

四、评课:

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一般需要做到:

1、倾听执教者反思:在组织评课前,一定要认真倾听执教者的发言,把执教者的心路历程与你所观察和记录的课堂历程以及听课思考进行比照,可能会产生新的认识,或修正、或补充、或完善、或提升原来的认识,可以使自己的思考更客观、全面、深刻。

2、多角度思考,但不面面俱到:多角度思考源于多角度观察,即对教师的观察、对学生的观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另一方面,观察不可能面面俱到,评价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评课时,应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表达出来,切忌面面俱到。有时候,面面俱到反而会弄巧成拙,面面不到。

3、就课论理,有理有据:评课时,要以课例为依据,有理有据地评。切忌空发议论、堆砌名词、滥贴标签。

4、真诚评价:评课时,评课者应该毫不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第四篇:如何有效备课

如何有效备课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有很多次课,有很多内容要准备,那如何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备课内容呢?我的意见是:博采众长,精挑细选;立足学情,由浅入深;强化细节,全盘展现;模拟课堂,精心雕琢。下面依次说明。

一、博采众长,精挑细选。在备课时,尽管知识只有那么一些,套路也是现成的,给人

感觉随便怎么备都差不多。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公开课上经过雕琢的课,在备课上都和我们一般的备课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可以多多收集下好的备课教案,进行储备,在自己要用时可选择的地方就会更多。从刚开始的买两本参考书和多听课,到后来的自己看杂志看资料,再自己琢磨吸收一些好的经验和细节,到最后自己在备课时的选择面会越来越多,从而可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备课方案来。

二、立足学情,由浅入深。在有了很多的教学素材后,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

择最适合班上学生的教学方案。现在随着大众教育时代的到来,学生的生源素质是越来越差已成定局,在高中阶段,以前的以知识为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以学生实际为主,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东西,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案。采用低起点,小阶梯,高落足,延长知识引入时间,强化细节,缩短例题时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阶段中来,才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三、强化细节,全盘展现。课堂内容从知识上来说并不多,但其前后呈现顺序,知识点的前后衔接,知识点上的细节问题都需要考虑全面才好。在备课中,不仅仅是备知识,如果还能考虑学生的反应,对其有针对性的细节考虑,那么效果会好很多。所以在细节上,知识线、问题线、学生反应线、师生互动线都能理顺,才是一个好的备课。

四、模拟课堂,精心雕琢。一节课,只要还没开始上,那就会出现很多不可知的情况,尽管在备课中有好的体现,但上课毕竟与备课不同,它需要把备课内容体现出来,所以学会在脑海里模拟上课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不会,可以自己在一僻静处(如寝室里)自己小声雕琢;时间久了,可以在脑海里模拟课堂,纸上记录要点;到最后就可以脱离纸笔,自己在脑海里随时随地雕琢课堂了。

综上所述,备课只要多从学生出发,多多琢磨,时间久了自然就出效果了。如果不自己去琢磨去实践,那备课的效果始终出来不到的。

第五篇:浅谈有效备课

2011-2012教师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浅谈有效备课

为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通过参加教师远程全员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成功运用于了实践,收获很大。尤其是学习了有效备课后,更加体会到了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能帮助我们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学好它很有必要。

什么是备课?专家告诉我们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我觉得做为一名教师,在备课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1.修炼专业,丰富备课资源。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教师要进一步登高望远,注重自身经常性学习。

2.共享信息,拓展备课空间。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都为人们以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提供了可能和便利3.消化吸收,贵在创新。对教学参考书既不能机械照搬,更不能喧宾夺主,应将其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依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科学渗透。重在消化吸收,贵在用活创新,引入教学资料中的内容应当贴近学生,贴近当前生活,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和课改方向,应对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发展有积极作用,避免陈腐、消极、过时、无用的内容重复再现。

总之,我将继续主动参加各类培训,不断充实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下载教学设计:生物学科有效备课的着力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生物学科有效备课的着力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物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谈生物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坤密尔堤中学 宋柏文新 授 课 一、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展示思维、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课堂总结......

    初中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方案(五篇范文)

    初中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方案 一,指导思想: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对于探究式学习的探索是我们本学年的重点课题. 本次集体备......

    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只有课前进行 “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下面就谈谈我......

    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新课程下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运作的有效进行,这就是有效备课。 一、备好学期计划,明确“两个目标”、“两个点......

    如何备课才有效

    如何备课才有效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我认为备好课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备教材、......

    中学数学有效备课

    中学数学“有效备课”的探索 1 传统中学数学备课的问题 1·1 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只备教师的“教”,忽视备学生的“学”.第一,忽视探究过程的展现和探究能力的培......

    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备课是避免无效学习的前提。但今日之备课已被彻底异化、变态化、虚假化、无效化。有歌为证,歌名《心太软》——“夜深了你......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职业高中生物学科《遗传和变异》一章整合课的教学设计 一、 本次整合活动的设计目的: 1、 通过学生整合活动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干精神和服务精神,培养他们的领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