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精品教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6: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精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精品教案》。

第一篇: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精品教案

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2)》

精品教案

二、交通运输站点

1、交通运输站点的类型和特点 【预习交流】

火车站一般占地大,车站固定,建设工程量相对较大。汽车站一般设备较简单,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出行的需要。航空港对技术和安全的要求高,占地面积广,设备齐全[P98活动,见附航空港的建设] 港口既有陆域的装卸储存设备,又有水域的航行停泊要求,还要通过多种运输方式联系广大腹地。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包括港口、车站、航空港等,它是客货流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的重要环节。

附:航空港的建设[让去过机场的同学简单介绍机场的环境]机场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1)为了保证排水,地形应开阔平坦、有适当的坡度(2)地质条件好,保证地基稳定

(3)跑道沿盛行风方向修建;多雾、能见度较低的地方不适合建机场

(4)所需土地面积大;污染严重,远离城市。

交通运输点与交通运输线一样,虽然类型不同,但他们的建设也都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交通枢纽在交通运输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什么叫交通枢纽?它有哪些类型?我国有那些重要交通枢纽?

[阅读教材P96相关内容,并读图4-2-9回答以上问题] 哪一种交通站点往往具有综合性?(答:港口)下面以上海港为例来分析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

2、港口的区位因素

【交流并探究】(1)港口的概念(2)上海港的区位

自然条件

陆域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上海港的规划和建设。

水域条件——港区沿长江和黄埔江分布,长江和黄埔江为港口提供船舶入港航道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有利条件)但三角洲坡度平缓,水流分叉多,致使流量分散,泥沙容易淤塞航道。(不利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城市的依托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外贸基地,人力、财力和物资优势对上海港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经济腹地——腹地的经济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性质(综合性还是专业性)和规模。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广阔,且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读图4-2-10“上海港的经济腹地示意”)这是世界其他大港无法比拟的。

[转承]城市是区域的交通中心,往往是多种交通方式交汇的地点。下面我们来了解城市交通网的布局。

三、城市交通网

【师生交流】

1、城市交通运输特点(读图4-2-14)

(1)点、线、面紧密结合;(2)各种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

2、城市道路网模式(读图4-2-15)

不同的城市,其道路网的特点是不同的。如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都采用象合肥市一样的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西方国家的许多大城市采用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3、城市交通网规划原则

城市交通网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保障城市活动的有效运转,而且影响着居民生活。若其规划不合理将引发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请学生说一说城市交通

问题有哪些?(答:交通拥挤;交通环境污染等)]。

因此,城市交通网的规划建设,应以实现城市功能的有效运转作为总目标,并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请阅读教材P99-P100的六个蓝点内容,注意理解)

(1)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用地要有利于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和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2)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适应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

(3)要区分不同性质的道路性质,结合具体城市用地情况,构筑不同的道路系统。

(4)充分利用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等,合理规划主干道,减少工程量。

(5)应考虑城市环境和保护城市风貌的要求。

(6)要满足铺设各种管线,以及与地铁工程等结合的需要。

【互动探究】

尽管我们已经关注要进行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但随着人口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问题在所难免。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它呢?

4、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

【预习交流】

(1)问题:交通拥挤和交通污染

(2)措施: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活动:课后同学搜集资料,组织辩论赛。辩题“在中国,小轿车要不要进千家万户?”

正方:小轿车可以进千家万户

反反:小轿车不可以进千家万户。

【达标测试】新学案91页即时巩固 1、2、3题

自我测评1、2、3题

【质疑反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

第二篇: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精品教案

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精品教案

学习目标 ①

了解工业联系及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从而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② 世界工业地域

能力目标

增强对工业地域形成的理解.②从所给案例中得到发展本国工业地域的启示.学习方法

①注重理解,切忌死记硬背.②注意结合案例分析.教学过程

(一)工业地域的形成 <预习交流><互动探究> 1.工业联系有哪几种?

生产上的联系--即工业产品的联系。

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利用基础设施、劳动力。

信息上的联系

2.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随之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优势: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问题: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拥堵,原料、燃料供应困难,环境问题加剧等。

3.工业分散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优势?

原因:工业过分集中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等。

优势: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跨国公司的布局,或趋近劳动力廉价的地区,或趋近市场较大的地区。

4.一般来说,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表现为工业集聚还是工业分散?工业化的后期表现为?

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相比较而存在,相独立而发展。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表现为空间的集聚,到工业化后期,多表现为工业分散,即向工业基础落后的地区扩散。

5、工业地域是怎么形成的?形成方式有哪两种?

由于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效应等作用,使工业生产在空间上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它有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精讲点拨〉

1.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内的高科技企业之间大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为什么会出现 集聚现象?(集聚能接近市场或用户,及时反馈信息,以获得规模效益。)

2、摩托罗拉公司元件生产厂在美国“硅谷”,为什么其分厂遍及是世界各地?

这是工业分散现象,主要因为电子元件运输量小,可以空运;

分散到世界各地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接近市场、接近原料地、利用廉价劳动力,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

3、世界上有很多“钢城”、“汽车城”,但很少听说“糕点城”、“糖果城”,这是什么原因?

以钢铁工业或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高,容易扩展成工业城市;而以糕点、糖果等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不易形成工业城市。〈当堂达标〉

做学案67页典题精析1、2、3、做学案68页即时巩固1、2、3、(二)重要工业地域 <预习交流><互动探究>

1、请同学们说出一些世界著名重工业区的名称

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德国的鲁尔区、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

2、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存在的问题?调整的措施?

3、在地图册上找出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精讲点拨〉

1、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不同点:鲁尔区铁矿、石油、海洋资源短缺;水资源充足;内河航运发达;市场体制

健全。

辽中南工业区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海

洋运输便利;市场体制薄弱。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丰富的煤炭资源、铁资源;水资源丰富;五大湖廉价而有便利的交通;农业发达;经济发达。

3、世界一些著名高科技工业区。分析其区位条件。

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的中关村、印度的班加罗尔工业区。

区位条件:环境优美;靠近高等院校;交通便利; 〈当堂达标〉

做学案69页即时巩固

1、做学案69页自我测评1、2、3、4、〈质疑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怎么学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释吗?

第三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1

工业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

(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省运费。

(3)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4)工农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包括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

(5)环境:工业布局要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工业布局中的环境因素:

①风向,分为三种情况: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位于居民区主导风的下风向、季风对吹风向的垂直方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②水源:有水污染应的位于居民区的下游,生产中对水质要求高的应位于居民区的上游。

③离城市距离:有污染的不能在城区内,有大气污染的应位于城市热力环流圈以外。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3、工业区位指向类型

(1)原料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原料产地。③主要工业部门: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2)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消耗大量能源。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能源基地。③主要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厂。

(3)市场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产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产品的消费市场。③主要工业部门: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4)劳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投入大量劳动力。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普通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5)技术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技术要求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微电子)、精密仪器等。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2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

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

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3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生物的影响:

①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

②人工培育良种;

③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

④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2、对土壤的影响:

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

②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

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

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

②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4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灌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租)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集约化农业)。

③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也有饮食习惯的影响。

(3)主要特点及原因:

①小农经营。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

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原因: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③机械化水平低。原因: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

④水利工程量大。原因: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⑤科技水平低。原因: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2、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我国东北、西北有国营农场。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广阔,地广人稀(大规模经营的可能)。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③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商品率高。

3、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阿根廷、美国——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羊。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植被:植被稀疏,不适合种植业,只能放牧牲畜。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③距海港近。

(4)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发展措施:

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③开辟水源

④种植饲料。

(5)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

②专业化程度高;

③商品率高。

4、乳畜业:

(1)分布: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附近。

(2)区位条件:(以西欧为例)

①气候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牧草生长。

②地形平坦,利于饲草和饲料种植。③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市场广阔。

(3)特点:

①商品率高;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集约化程度高。

5、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是放牧的闲时。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6、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1)迁移农业:包括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和游牧业,分布在某些较原始的落后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有所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恶化。

(2)种植园业:种植单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橡胶等。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5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1)城市规模: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在高原上是因为气候更凉爽)。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温带、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两江交汇处,过河点,河口)。

(二)社会经济方面

1、资源:克拉玛依(石油)、伯明翰(煤)、攀枝花(铁)、约翰内斯堡(黄金)。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1)特点:①起步早,②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逆城市化的原因:

①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②城市土地租金高。

③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④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土地租金低。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特点:

①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2)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3)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堵塞,③住房紧张,④就业困难,⑤社会治安混乱。

3、解决措施: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立“生态城市”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四篇: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精品教案

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2)》精品教案

【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2、能利用所学分析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及问题

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及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培养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各种法规意识,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教学过程】:

(预习交流):

1、提问: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的特点。旅游业的意义。

2、讨论

你去过那些旅游地,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你去此地旅游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在旅游的时候,你觉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觉的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你的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你觉的这些旅游资源哪些值的去开发,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最大限度的去开发?

(互动探究)

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结合本地实际的旅游景区,让学生分析发展起来的条件)

1、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不同自然环境,形成景观不同;

不同景观,因气候不同而不同.2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2)市场距离

概念 ——

①市场距离即旅游资源分布地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②经济距离指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用图表示如下)

出发地 目的地

时间 + 费用

经济距离

结论 —— 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与游览价值不一定呈正比。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较大。

原因 —— ①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和条件

②旅游是一项耗资较大、费时较多的生活消费活动,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质量 —— 是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旅游资源的质量上。

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孤独的景点,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

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 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邻近的景点,其游览价值也会下降。

4、旅游地位置及交通通达性

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了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人数就很少。

例如:(教材76页)天柱山风光

5、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量

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提高地区接待能力的途径有:

①加强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 ②旅游活动配套设施的建设 ③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概念 —— ①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旅游活动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说明对旅游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旅游活动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

事例分析 —— 庐山与黄山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比较

庐山:环境承载量较大。庐山在1100米的高度是一个宽广的平台,建有小镇,镇上设施齐全,生活、游览都很方便,乘汽车可直达镇上。

黄山:环境承载量较小。黄山山上无较为宽广的平地,生活设施较少,生活用品多靠人力从山上挑下来。游客多时,食、宿不便。问题:地区接待能力与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关系

6、稳定的社会环境

政治、文化及治安等社会环境因素,对旅游业会产生影响。(当堂达标)

学案:74页,即时巩固和自我测评。

(质疑反馈):讨论:以临沂市蒙山风景区为例,如何合理开发?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2019年12月2日“世界最长的输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下图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中俄天然气输送采用管道的主要原因是()

A.建设难度小,成本低

B.连续性好,安全性高

C.运输速度快,运费低

D.路程远,适合流体运输

2.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通气后对我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①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③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④优化东部地区产业结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快递已成为现代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图1示意某快递公司在某市区附近设立的主要服务网点分布,图2为联结快递网点与客户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市快递网点的区位特点有()

①交通便利②人口密度大③货源充足④商店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快递公司使用图示运输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A.无需驾证

B.运距较远

C.成本较低

D.灵活快捷

物联网是城市智能系统坚实的技术基础,支撑着整个城市智能系统,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读物联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促使物联网兴起的核心因素为()

A.互联网

B.劳动力

C.大数据

D.原材料

6.在城市智能系统中,不适合物联网应用的领域是()

A.车流监测

B.文物保护

C.档案分类

D.垃圾分类

7.在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居首位的地区可能是()

A.川渝地区

B.东北三省

C.长三角地区

D.环渤海地区

2019年6月建成的敦格铁路重难点工程是沙山沟特大桥。下图为敦格铁路经过的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沙山沟特大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A.干旱缺水

B.流沙地质

C.高寒缺氧

D.风沙活动

9.戈壁砾石滩的砾石主要来源于()

①阿尔金山季节性洪水搬运的砾石②冬季西北风强烈时搬运来的砾石

③夏季冰川融化移动搬运来的砾石④基岩经强烈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滇、川、藏“大三角”地带,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藏区马匹肺活量大,耐力好,品质优良,而云南茶树品种丰富,所以藏区与云南形成了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

读下图“茶马古道”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0.云南茶树品种丰富的原因有

①纬度低②地表起伏大③土壤肥沃④河湖众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修建茶马古道的自然障碍有

A.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B.夏季风不稳定,旱涝频繁

C.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D.冻土广布,影响路基

12.最能体现拉萨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A.青稞、牦牛

B.神山、圣湖

C.布达拉宫

D.藏传佛教

读“湖南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

A.降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

C.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D.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

14.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滑坡

C.干旱

D.台风

“滴滴出行”,中国知名的一款打车软件,被称为手机“打车神器”,是受用户喜爱的“打本”应用。日前,滴滴已从出租车打车软件,成长为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拼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出行”APP改交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了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滴滴出行”带来的影响是

A.可替代城市公共交通

B.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C.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D.大大增加了路上行驶的车辆数量,加剧了环境污染

16.与路边拦车的传统打车模式相比,“滴滴出行”

A.降低空驶率,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B.导致一招多车,增大空驶率

C.使用线上支付车费,增大乘客坐车费用

D.司机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打车困难现象

17.“滴滴出行”行车路线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RS

B.GPS

GIS

C.RS

GPS

D.RS

数字地球

无水港(如下图)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内陆的进出口商品可以在无水港内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通过多式联运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集装箱直接装船出海。近年来,天津港陆续在内陆腹地辟建了一批无水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高铁运输的快速发展

B.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C.多式联运逐步实现

D.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

19.天津港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不能()

A.降低运输成本

B.减轻港口负担

C.扩大港口腹地

D.提高运输效率

下图所示地区位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于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图中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与甲路段相比,乙路段()

A.地处热力环流下沉区,浓雾较小

B.距离居民区较远,气温较低,浓雾更多

C.地势较低平且水汽较多,浓雾更多

D.海拔较低,对流较弱,浓雾较少

21.随着人口增加,丙村要沿着山前公路扩建居民点,有沿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两种方案,比较适合的方案及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丙村东北方向,交通通达度及降水量B.丙村南偏西方向,可建设用地及地质灾害

C.丙村东北方向,劳动力及水源D.丙村南偏西方向,气温及降水量

2018年1月17日,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中,目前最长的桑珠岭隧道全线贯通。在隧道掘进中克服了高强岩爆的恶劣地质条件。岩爆是地下水受到了山体重量的压力,产生高压,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导致的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下图为川藏铁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2.青藏铁路在2006年就已经通车,而川藏铁路到现在才分段修建,其主要原因是川藏铁路修建难度更大。川藏铁路比青藏铁路修建难度大主要是因为川藏铁路

A.线路更长,投入成本更高B.地势起伏更大,工程建设难度更大

C.经过三江源保护区,环保成本高D.经过的多年冻土区更广,建设难度更大

23.有关岩爆发生的地质条件的推断,可能的是

①岩石松软,易被弹射出来②岩石比较坚硬,有利于积聚高压气体

③地质活动频繁,岩石多裂隙④地质稳定,多花岗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据图示信息推断,林芝站(距林芝城区直线距离13km,距米林机场直线距离30km)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远离林芝城区,可迅速扩大林芝城区范围

B.尽量靠近米林机场,方便旅客换乘

C.尽量靠近林芝城区,同时使列车绕道较少

D.远离林芝城区,减少对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

二、综合题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智利矿产丰富,北部荒漠高原地区有丰富的铜和天然硝石,但化石能源缺乏。早期硝石的开采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是智利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一战后随着人造硝石的兴起,铜矿开采与冶炼逐渐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智利已成为世界最大铜矿出口国。

材料二 智利某能源公司计划在本国M地东部的高山修建两座“水电站”(下图),利用先期开发的太阳能把海水抽到高山水库,然后让海水倾泻而下用于发电,以获得持续稳定的电能。

(1)简述智利气候类型的地区差异。

(2)评价智利输出铜矿的交通条件。

(3)从自然角度说明该公司计划在M地建水电站的理由。

(4)分析智利“硝石经济”衰落的原因。

26.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珠江上游地区流速快,流水的_________(外力作用)强烈,加上植被破坏严重,珠江水系向海洋年均输沙量达08亿多吨,说明珠江上游地区_________(环境问题)严重。

(2)红水河流域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____工程的输出地,该工程对输出地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

(4)云南省花卉产业发达,简析该地冬季发展鲜花种植有利的气候条件。

(5)简述该地修建铁路过程中不利的地质地貌条件。

参考答案

1.B

2.A

3.A

4.D

5.A

6.D

7.C

8.B

9.C

10.A

11.C

12.C

13.A

14.B

15.C

16.A

17.B

18.D

19.B

20.C

21.B

22.B

23.C

24.C

25.(1)智利东部山区和西部沿海地区气候差异明显;东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西部沿海地区南北气候类型不同,其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中部为地中海气候,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智利海岸线漫长且多良港,便于海运;铜矿分布区距港口较近,便于输出;矿区地形复杂,运输成本较高。

(3)依山傍海,落差大;距海近,方便抽取海水;该地太阳能丰富,有抽取海水的能源保障。

(4)人造硝石的兴起,导致天然硝石市场需求减小;硝石大量开采会破坏生态,引起严重的荒漠化;人员工资升高,硝石开采成本加大,利润减小;北部地区水源缺乏,硝石开采需水多。

或该地铜矿资源丰富;铜矿开采利润较高;铜矿开采对生态的破坏相对较小。

26.(1)侵蚀作用

水土流失

(2)电力资源丰富;锰、锡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3)西电东送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地形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

(5)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多溶洞和地下河,低级不稳定

下载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精品教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精品教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高二选修班期末复习背诵默写填空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范围:以东,以北。地表形态: (原因:。黄土高原成因2.水土流失危害:① ② ③ 3.水土流失原因:自然......

    必修4 第四单元教案.二doc

    必修4 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 课文类型:古代人物传记 涉及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教学目标 1、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读课文,了解句读,完成句读练习。 3、......

    高考地理4.2交通运输布局复习教案鲁教版必修2(大全5篇)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 学会分析重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区位因素。 3、 了解各种交通运输站点的特征和功能,......

    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经济恢复初步阶段 1. 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多年战乱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我国......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三维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和突破方法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

    必修二 词汇总结第四单元教案

    必修二 Uuit4wildlife protection知识点及练习复习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英语讲课人:余丽 一.Teaching aims: 1. to develop students’ basic skills. 2. to encourage students......

    必修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汇编)

    兰州七中高中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一 备课人:李雁玉 王永丽 尹赛华 执笔人:尹赛华 单 元: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是演讲辞。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大作,是思想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