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图片、地图、补充史料等,知道“冷战”政策含义、表现,能讲述杜鲁 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史实。
2.通过表格、图片等,了解美苏争霸的史实,知道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美苏对外政策的转变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一战后世界形成怎样的政治格局?这一格局能长期维持下去吗?为什么?什么事件最终打破了这种格局?我给大家带来了两幅二战中美国战士与苏联战士的合影,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怎样?
有人说“友谊地久天长”,英国首相丘吉尔却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你赞同?如果说二战中美苏是朋友,那么,二战结束后,他们的关系会怎样?我们先来阅读两段材料,分析战后两国情况。材料一: 用一句话概括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看完材料二,你有什么发现?
这种均衡,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如此背景下他们能够能友好相处呢?再看:
美国想做什么?
苏联呢?
一个要称霸全球,一个要扩大势力范围。二者必然会发生冲突。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冷战中的对峙》。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过“冷战”一词?能举个事例吗?课文中的“冷战”是什么含义?美苏争霸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好多知道需要我们学习。
(二)示标导学
快速阅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立试航
阅读课本86至88页第一自然段,完成导学提纲第一部分“冷战政策”
1.自主学习“冷战政策” 2.同桌或小组释疑解惑。
3.交流展示,集体探究,检测学习成果
(1)最早向苏联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1946年3月他借访问美国之际,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快速扫读导读。丘吉尔的 “铁幕演说”打出冷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冷战的含义:冷战的双方是谁?,美国是哪种社会制度的代表?苏联呢?从含义中还可以看出,冷战的实质是什么?它的根本目的是?
(3)冷战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杜鲁门是美国的总统,他当时为什么提出这种政治主张?杜鲁门主义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那么,什么是杜鲁门主义?
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马歇尔计划的内容是什么?马歇尔推行这种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呢?请看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西欧各国被美国控制的局面,后来是如何被打破的呢?
(4)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什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北约这个军事集团,请看小资料。其中《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做如下规定:
读一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约的成立有什么影响?
(5)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苏联采取了哪些针锋相对的措施?经济上的对策?
军事上呢?我们通过地图来了解一下。
粉色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黄色是以苏联为首的华沙。华沙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二战后一种新的政治格局最终形成了,它就是两极格局。
我们要注意区分,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4.两极格局形成后,矛盾日趋尖锐。
美苏争霸开始
美苏争霸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阅读课本88页到89页完成导学提纲独立试航的第二部分---美苏争霸。
(1)
请看表格
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巴导弹危机。
这是美国飞机拍摄的苏联向古巴运送的导弹,美国的态度如何?这一事件的结果呢?。
这是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好险呀,世界大战与我们擦肩而过。说是冷战,其中也不乏冒着战争火花的热战。回想一下,中国现代史,50年代美国在亚洲发动了一场战争,为保家卫国,中国出兵援助。这是哪次战争?结果呢?除了朝鲜战争,期间美国还发动了越南战争。这都是两大阵营间的较量。
第二阶段:七十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占优势。经过四个五年计划苏联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它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可以把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军事工业。苏联的霸权主义发展到了顶点。1979年12月占领了哪里?而美国发生了什么事影响了他的外交策略?越南战争历时20年,耗资上千亿美元。再链接一下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面对苏联的进攻,尼克松采取战略收缩,政治上还积极与社会主义阵营对话,回忆一下70年代中美外关的大事。
通过以上双方争霸的特点,可以看出,决定两国对外策略走向的主要是什么?
第三阶段:八十年代,双方为什么会有缓和?(长期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因为大规范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债务国,它的经济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美同意实现有限缓和。)
美苏争霸什么时候结束?发生了什么事件?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期的迅速壮大牵制了其称霸世界,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发展。下节课咱们继续学习。
(四)合作探究一
1.冷战对世界造成怎样的影响? 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2.两强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
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合作探究二,冷战时代虽然过去了,但它对当今世界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在冷战这种惯性思维下,美国继续寻找现实和潜在的敌人。你知道冷战结束后美国采取了哪些军事行动推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吗?面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达标检测
一、选择
1.开始发动“冷战”的美国总统是()
A.杜鲁门
B.里根
C.克林顿
D.布什
2.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事件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提出
D.北约组织建立 3.对马歇尔计划评述正确的有()①支持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兴
②稳定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③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④将西欧纳入了对苏“冷战”的轨道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的时间是()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5.东西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苏联从阿富汗撤兵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美日欧三足鼎立
D.美国重新称霸世界
二、材料分析
材料:“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1946年3月5日《富尔敦演说》 请回答:
①
针对这一情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②这一政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③请说出这一政策在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中的对峙》教学反思
九年级学习《冷战中的对峙》一课中,我采用的是学生分段阅读方式进行,在学生分目阅读之前,提出阅读要求,然后讲解,但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比较窄,最后还未完成教学任务。主要问题有:
1.部分同学始终未进入学习状态;
2.提问后响应者较少;
3.第一部分内容用时太多;
4.第一部分内容阅读前所提问题大部分同学不能作答。
我想,造成以上原因主要有:
1.引入是按照给九·五班上课时的设想,这对于三班同学理解较难,没有激发起学生探究新课的热情,使其迟迟不能进入状态,所以不同班级的教学设计、设想要有所不同。
2.在阅读前所提问问题可能难度较大。
3.没有让同学起来回答相关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压力与动力,让学生失去了真正思考的时间、积极性受到影响,这与我害怕耽误时间的想法有关,从而背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4.美苏争霸这部分基本上由我讲述,并且不太简洁,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实际可能通过一系列小问题概括其特点和突出事件。
思考:
1.教学设想必须根据班级情况适当调整并要不断总结经验。
2.阅读前的问题主要是最基础的史实知识,稍有难度的问题在讲解中、讲解后才提出,利于解决
3.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给予适当压力,课堂氛围才能有大的改观。
第三篇:人教九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总结
初中教师工作总结
大平山一中:周志勇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好的印象。即教书又育人,除对自已严格要求外,还利用一切合适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班上学生的思想觉悟,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同时热爱家乡。同一切不良的现象作斗争。本学期,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⑶复习阶段。针对每一位学生展开复习,注意联系实际,画图,看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根据图形相互之间展开提问,开拓思维。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后进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有时宽容比批评更能教育学生。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人行,必有我行焉。我注意平时和其他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教学方面的好的经验、方法,学习管理学生方面的好的办法,本学期取他人之长对我的帮助不校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现在是新课程实验阶段,无论知识、教学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平时注意钻研教材、认真阅读课程标准,经常到图书馆、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力求在符合课标教学的同时,给学生适当充电并且相应有所减负。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5—7单元复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六、七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2、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3、从苏联解体这个事件中,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得到的启示是:
A、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只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实行一党制 D、不能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 4、1968年,有一个国家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进行了改革,但被苏联镇压。这个国家是:
5、当前,我国正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要吸取东欧改革的教训,这就是:①要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要将外债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③要严格控制通货膨胀④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6、导致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7、1990年3月,有一个首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的国家是: 8、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将原来的印度分为:
9、非洲独立年是指:
10、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标志是:
11、在1994年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是:
12、地处中东地区,不仅是战略要地,而且是世界石油宝库,有“石油湖”的美誉。这个地方是:
13、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
1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15、生物工程的核心是:
16、电影的最初形式是:
二、探究题:
1、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材料一 东德的政治剧变,为长期谋求德国统一的西德政治家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西德前总理)科尔“从内心感到历史的方向在朝统一前进”,认为“德国问题已摆上了案头”。
材料二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德国在分裂40多年后最终实现了统一。
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990年德国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统一的?德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统一的经历,分析那次完成德国统一大业的人物是谁?是如何完成德国统一的?
爱心
用心
专心(3)、请简要分析1990年德国实现统一的原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兴起了哪四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致使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鉴?
4、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新的表现?霸权主义实施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请结合实例回答上述问题。
5、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怎样形成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哪些?
三、综合运用: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对苏联的发展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
2、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不少国家外债负担沉重,人民生活水平大同幅度下降。
材料二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请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东欧剧变的原因是什么?
(2)、以上材料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有什么启示?
爱心
用心
专心(3)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个历史事件有哪些相似之处?
3、材料一
印度自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以来,印度人民不断发动反抗殖民者的斗争,为捍卫国家尊严而斗争,为争取自己的民族主权而斗争。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印度再次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请回答:(1)请根据史实简要介绍二战前印度人民“不断发动反抗殖民者的斗争”的过程。
(2)二战前,印度人民“不断发动反抗殖民者的斗争”的结果如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再次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4、回答下列问题:(1)长期以来,中东地区战争不断,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被称为现代世界的“火药桶”。请举例证明这种观点。
(2)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咨文中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请回答:(1)提出这个“咨文”的美国总统是谁?他宣称的“外来压力”指的是什么?
(2)美国的这一政策被称为什么?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爱心
用心
专心
6、材料一
美国制造的波音747客机由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除自制外,还由来自6个国家的2万家企业制造。
材料二
2001年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不久,珠江三角洲的一些立足于出口的工厂解雇了不少工人,失业的工人怪罪工厂的老板,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恐怖分子,他们制造的恐怖事件打击了美国的经济,从而减少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材料三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成为当代人经济生活的“情语”。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在这一趋势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是什么?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绩?举一例来说明。
7、阅读下列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欧洲“冷战”,对亚洲发动局部战争是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什么是“冷战”政策?
(2)美国的“冷战”政策有什么表现?
(3)举出美国对亚洲的局部战争中侵略的国家。
8、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请列举:(1)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性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代表性成就:
(3)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
(4)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及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5)三次科技革命中利用了哪些新能源?
(6)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什么共同点?
爱心
用心
专心
(7)中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为新能源的利用做出过世界性的贡献?
(8)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如何利用这一发明的?
爱心
用心专心 5
初三历史第五、六、七单元复习题答案
二、探究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的改革,却激化了苏联的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由此说明:共产党执政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要“重视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采取正确的对策来应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1)美国和苏联对峙,矛盾当牛做马,1948年引起了柏林危机,德国分裂。(2)在英、法、美、苏四大国的策划下,以东德(民主德国)并入西德(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是在东欧剧变、苏联即将解体的形势下完成的。(3)东欧和东德社会制度剧变,西德国力强盛;统一符合德国人民心愿;苏联放松对东德的控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东德的“和平演变”等。
3、四个国家或地区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原因: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适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借鉴:必须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必须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必须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4、(1)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如: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2)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如:美国多次发表了《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3)由于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白泛滥。最为典型白事件是“9·11”事件。
5、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面临的问题:合理利用资源、能源问题;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控制人口增长的问题;开发利用究竟、海洋问题;毒品蔓延、国际组织恐怖浩劫猖獗、核武器扩散问题等等。
三、综合运用:
1、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这一体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影响:工农业比例失调,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苏联每届政府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根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2、(1)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2)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必须深化改革,改变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共产党丧失国家政权;社会制度的变革;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第二次低潮。3、(1)19世纪中期起,印度人民举行过民族大起义和要求实现自治的反英运动;20世纪三十年代,印度再次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2)虽未达到国家独立的目的,但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在“印巴分治”的前提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分别于1950年和1956年宣告成立。根源:既有该地区历史上的民族宗教对立问题,更是英国在被迫结束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时所采用的“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后患。印巴分治既是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又是不利于印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源之一。4、(1)1948-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先后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直到21世纪初,巴以冲突仍时有升级和加剧的趋势,是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海湾战争的爆发等。(2)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缺乏河流少,水资源分配和争夺的矛盾突出;土地之争;大国插手该地区使原有的矛盾更加复杂化。5、(1)杜鲁门;来自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压力。(2)“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对峙的“冷战”开始。6、(1)经济全球化。(2)跨国公司;海尔电器的总部在中国的青岛,它在美国工厂生产的家用电器已经位居美国同行业的前列,在美国各地的很多商场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海尔电器。
爱心
用心
专心
7、(1)略。(2)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朝鲜、越南 8、(1)蒸汽机。(2)内燃机。(3)电子计算机。(4)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蒸汽(水力)煤;电力和石油;原子能。(3)都利用了新能源;科技创新的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4)火药。(5)唐朝用于军事,明朝用于开矿,应用有局限性,没能全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爱心
用心专心 7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小说的主题。
二 指导学生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
教学设想:
一 借助题目做文章,进一步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二 抓住主要人物对待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变”与“不变”这一点,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事物的本质的方法。
三 时间:两课时。
教学要点:
一 从课文题目入手,初步抓住人物的特征。
二 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读课文(自读或请几个学生读)。要求: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另给课文拟一个题目。
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一个看风使舵的人变化多端的人多变的人两面人 势力眼的警官„„
[说明]这种另拟题目的办法,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学生能够拟出题目,就要在读课文过程中进行思考,而且有兴趣;所拟的题目表现出他们初步阅读的水平,教师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有问题,实际是在做调查,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这是一举多得的办法。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否定,只是对学生表达不好的语言给以启发性的纠正。
二 待第一步工作完成后,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同学们给课文另外拟了不少题目,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这篇小说的题目呢?
(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提示他们看看课本上的注解,帮助理解这个问题)明确: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蜥蜴”善于变色一样,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说明]这个问题是承接上一步骤而来的,继续以课文题目为媒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这个问题也是课后练习的题目,将它自然有机的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以上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上的阅读把握,初步抓住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下面转入局部的阅读,以深入理解内容。
布置作业
一 完成课后练习二。
二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 理清主人公的六次变化,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和课文的中心意思。
二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研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快速读一遍课文,看看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过程中,态度一共有几次变 1
化,在课本上画一画,并且用最简洁的话说出他每次变化的原因、内容(或在学生已经完成的作业的基础上进行这一步工作)。
明确:一共有六次变化。
第一次: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二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绝不能不管。
第四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五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说明]抓住警官的六次变化,是局部精读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学生找出这六次变化的原因和内容并不十分困难,教师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奥楚蔑洛夫的语言中去逐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 教师提问:警官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媚上压下不变变化无常不变一切为私不变思想和行为不变,等等。教师点明: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来回变化,但是,在这来回的变化之中,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奥楚蔑洛夫作为沙皇忠实走狗的卑鄙心理。
[说明]引导学生在看到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来回“变化”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他“不变”的一面,使学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层,从而准确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辩证的观察事物、研究问题的思想,并且将这种思想应用到理解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去。
三 理解课文主题。
教师提出问题。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呢?
学生可能回答:
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幅统治者奴才的嘴脸。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等。
[说明]学生如果一下子答不出来,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在广场上的是什么人?答案是什么人都有,哪个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们可能对同一事情的看法不一样。这个问题的设计,是通过结尾一处细节看全文的主题,将小说的背景情况与主人公性格特征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又回到整体,引导学生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
四 出示卡片,落实字词。
异想天开 无缘无故 荒唐 伶俐 洋溢
[说明]最好在阅读分析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词语教学,最后利用卡片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内容。要求:想象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