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部编版优享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纺织部门开始的原因。2.把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主要标志。
3.了解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确立和新式交通工具产生的影响及意义。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图文资料的交流,感受技术的进步,体会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工业革命的概念及其重要发明。难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学突破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学生较难理解,可以指导学生横向联系,结合中国近代史分析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是如何将闭关自守的中国转变为英国殖民侵略对象的。另外,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教材的材料研读使学生认识到。
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上一单元,我们一起了解了三场革命,分别是什么? 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2.师:什么是革命?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学生通常描述为“战争”。
3.师:革命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前几课学到的资产阶级革命采用的是狭义的定义,指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不过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凡是能够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变化都是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场工业革命。
二、教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师: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业开始的。我们来看看这其中的原因。请大家读一读教材第一 部分,了解当时的情况。
学生阅读教材,梳理纺织技术革新的背景和内容。
2.师: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于是在棉纺织行业,人们开始寻求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首先是谁什么时间发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3.师:棉纺织业包括纺和织两个相关的部门。长期以来,纺纱工人工资低于织布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纺纱落后于织布的现象。1733 年,机械工约翰.凯伊为织宽面的布而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结果出现了一个织工所需棉纱,得五至六名纺纱工供应的“棉纱荒”,不少人都在想着改进纺纱技术。1765年,什么出现了?有什么作用? 生: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能同时纺出8根纱线,经过改造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4.师:据说织工兼木匠哈格里夫斯因为偶然受到妻子的纺车翻倒在地的启发,约在1765年发明了手摇纺纱机。他用女儿的名字“珍妮”称呼这架机器。
指导观察哈格里夫斯的纺纱机。
5.师:珍妮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建立
1.师: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不得不提到蒸汽机。早期发明的蒸汽机一般只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使用范围也小。对蒸汽机进行改进,使它成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谁? 生:瓦特。2.师:瓦特出生于苏格兰,他21岁的时候在一所大学当修造教学仪器的工人。1764年,大学委托他修理台当时的蒸汽机教学模型,这种蒸汽机燃料消耗量大,效率低。瓦特决心改进它。他租了间地下室,四处借贷,利用旧机器,夜以继日地工作,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制造出耗煤量仅为原蒸汽机的四分之一,效率却高出5倍的蒸汽机。这部蒸汽机不但吞吐烟火,而且动作古怪,被称为“恶魔”。后来,又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瓦特使蒸汽机变成了适用于一切工业部门的动力机械。1785 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被用在了哪儿? 生:一家纺织部门。
3,师: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燕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对生产力有什么影响? 生: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4.师: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对工业革命意义重大。直到今天,人们仍以“瓦特”作为计算功率的一种单位。为什么说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呢?请大家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它给工厂的生产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感受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过程。
5.师:早期的工厂是用什么作动力的?这给工厂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局限性? 生;早期的工厂是用水作动力的,所以工厂都是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6.师: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的设置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能雇佣1000多人。到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现代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那么,当时工厂的工人都是从哪儿来的?请大家读“相关史事”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当时的工人来源及工作时长。7.组织探讨“材料研读”,了解当时工厂"的环境。可重点引导学生注意下列问题:(1)厂房的建设为什么要考虑到容纳最大量的人?(2)工厂的工人除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孩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动物机器”指谁?为什么说他们是“动物机器”? 8.师: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工厂里,资本家开始最大限度地榨取工人的劳动成果。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飞跃,而且使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说影响到了一个时代。后面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等,如果要追根溯源,均与工业革命有一定的因果联系。(三)火车与铁路
1.师:我们知道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在当时的英国工厂,轰隆隆的机器声不分昼夜,各种各样的商品堆积如山,呕待运到各地市场。而当时的货物运输靠的是什么呢? 生:靠马匹拉动。
2.师:尽管19世纪初期已有与今天的铁路很像的“铁路”,但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马拉的。这种运力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吗? 生:不能。
3.师:1825年,由一名叫史蒂芬孙的英国人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这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我们来看看史蒂芬孙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阅读“人物扫描”,了解史蒂芬孙设计火车机车的过程和成就。4.师:正式试车成功后,从1830年开始,英国掀起了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这铁路网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生: 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师: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人“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师: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刚才谈到的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那么,它的影响仅限于此吗?让我们看一则材料: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师: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落后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第二篇:(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 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三、火车与铁路 1、1825年,由__史蒂芬孙__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825年,史蒂芬逊制造的火车机车
2、铁路时代的到来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__生产__和__市场__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1830年、英国掀起了投资铁路的狂潮
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坏事: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三)、本课小结: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革命,其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我们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造福人类。同时,也启示我们: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C.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D.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的是()A.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B.凯伊发明飞梭
C.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火车的出现
3.下列发明家,发明火车的是()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
4.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上工业最先进的国家应是()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五)、板书设计:
第2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
2、背景:
3、过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2、意义
三、火车与铁路
1、火车的发明
2、铁路时代的到来
3、工业革命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第三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过程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 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三、火车与铁路 1、1825年,由__史蒂芬孙__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825年,史蒂芬逊制造的火车机车
2、铁路时代的到来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__生产__和__市场__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1830年、英国掀起了投资铁路的狂潮
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坏事: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三)本课小结: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革命,其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我们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造福人类。同时,也启示我们: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C.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D.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的是()A.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B.凯伊发明飞梭
C.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火车的出现
3.下列发明家,发明火车的是()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
4.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上工业最先进的国家应是()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五)板书设计:
第2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四篇:(部编优享)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老子与《道德经》;孔子的思想《论语》;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制作知识卡、观点辩论、图表归纳、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扩展思想、古为今用,增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老子与《道德经》;孔子的思想 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意义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学生每天通读的《弟子规》导入
(课件出示《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同学们每天读第子规,你们知道这个圣人人指的是谁吗?(学生回答:孔子)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热点切入,过渡自然,理解课程内容。](二)讲授新课
(一)自学教材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三个问题阅读教材,找出答案。1.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2.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主张各有哪些?
3.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的思想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熟悉内容。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个別答疑。这些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读书,完成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任务。梳理基础知识如下: 1.老子的思想主张
(1)思想主张: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政治主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3)老子的著作:《道德经》
2.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主张 思想主张:
面对当时社会的混乱,孔子在政治上提倡恢复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行提出“仁者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教育主张: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 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的思想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修生活,提倡节俭。
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整合教材,提出问题,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教材。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カ、阅读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二)合作交流
[教师过渡]通过阅读教材,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初步的了 解。接下来我们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进一歩的学习了解。请同 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讨下面的问题。
1.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今天有什么借 2.结合《论语十则》,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 鉴意义? 些帮助。3.归纳比较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的治国思想。如果 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支持谁?请你说明理由。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分工协作的精神,同时有助手解决本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展示提升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汇报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家进行思维碰撞。教师总结:教师归纳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点拨。
1.孔子的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战乱的时代背景下难以实现,但在今天国家安定和谐的背景下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
2.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如: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等。
3.孟子:仁政 荀子:礼治
庄子;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不 墨子:“兼爱”“非攻” 韩非:以法治国。
支持哪一家的观点都可以,理由是这种思想的积极影响。
[设计意图: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集合小组同学的智慧进行全班汇报,小组之间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
(四)扩展延伸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共同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局面对当时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党和国家大力提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那么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哪些思想是我们今天必须要继承发扬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
教师总结:教师归纳学生回答的内容,并进行点拨。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党和国家大力提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谐、礼治、仁爱这些思想都是我们今天必须要继承发扬的。[设计意图:前两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思想繁荣是出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的,同时也对这个时代产生推动作用。最后一问是达成学习历史的目的,借古鉴今,学以致用。]
(三)、课堂小结
生产力发展(牛耕和快制农具的作用)→引发社会变(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四)、课堂练习:
1.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
2.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C)A.“无为而治”B“兼爱”和“非攻”C.“仁”和“德治”D.实行“法治” 3.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位思想家是(A)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孙武
4.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カ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C)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当仁不让于师
(五)、板书设计
一、老子:
1、老子生平及其思想
2、《道德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生平
2、孔子核心思想“仁”
3、孔子具有思想
4、《论语》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背景
2、墨子及其思想
3、孟子思想
4、庄子思想
5、韩非的思想
6、百家争鸣的含义和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五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