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4、5课时——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第四、五课时
课 题: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
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西北地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讲授新课]
读图5.1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活动1:(课本第12页活动1)
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 播放录像片段:(有画面,有解说)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2.荒漠草原景观。
3.荒漠景观——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看完后,教师简单介绍水分与景观的联系。完成第12页活动第二题。
想一想:
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
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录像片段: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 盆地边缘。[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复习总结)提问: 回答:
1.本区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2.东西方向山脉?
对湿润气流阻挡。
3.结果呢?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4.特征包括?
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反馈练习] 1.填空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 遥远与 方向山脉的共同影响,形成 为主的气候特征。
(2)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表现为:数量,且多 河。(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 的差异引起的。2.判断
(1)西北地区具有受海洋影响小的共同性特点。(2)西北地区内部没有差异。
(3)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4)我国山脉的走向与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无关。3.填图
在西北地区填充图上,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塔里木河
参考答案:
1.(1)海 东西 干旱(2)少 内流(3)水分(降水)2.(1)√(2)×(3)√(4)× 3.略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青藏地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或听到过青藏高原有关寒冷的图片或报道吗?看到、听到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与它海拔较高有关呢? 本区寒冷的气候,是由于其海拔较高造成的。[讲授新课]
读图5.17:青藏地区的地形。通过阅读(结合图例),从颜色上判断其海拔高度大致为平均4000米。看图中小图——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都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引导学生复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计算山顶的大致温度。
总结: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看图中小图——高原上的山地冰川。看录像片段——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板书:高——寒 活动1:(第14页活动1)
给学生充足时间比较、计算、思考,教师点拨,最后提问、总结。(1)两地年平均气温 拉萨:5.6℃左右 成都:15℃左右
(2)两地气温差异及原因
拉萨地势高,则年平均气温低。活动2:(第14页活动第2题)
学生思考后,提问,教师点评总结。大屏幕显示:
播放录像片:三江源
板书: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承转: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影响吗? 有,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有相似的一面,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缺水)由于水分的制约,这两个地区不能像北方、南方地区那样以耕作业为主,而是以畜牧业为主。
板书:
读图5.2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1.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畜种。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
不是。分布面积小,分散分布。
②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 教师点拨:
西北地区的农业区:灌溉水源丰富。
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活动3:(第16页活动1)
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判断、归纳,最后教师总结。差异:内蒙古温带草场草质较好。
青藏地区高寒草场草质较差。
成因:
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活动4:(第16页活动2)
牧区→放牧→流动性强
生活习俗:
喝奶茶、穿靴子、赛马比赛……
[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水分和热量这两个重要因素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而这些差异的形成也离不开地形、地势及海陆位置的影响,使我们再次了解到地理事物的联系性。
知识要点与检测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反馈练习] 1.填空
(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是由 引起的。(2)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以 业生产为主。
(3)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低,发展了 农业;西北地区因,发展了 农业。
2.判断
(1)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与地势无关。
(2)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属不同的区域,所以它们的地理特征差异性都很大。
(3)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3.填图
在填充图上填出以下内容:
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天山山脉、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参考答案:
1.(1)地势高(2)牧(3)气温 河谷 气候干燥(或降水稀少)灌溉
2.(1)×(2)×(3)√ 3.略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通过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学习,试着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同(或相似点),从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
第二篇: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复习:“四大地理区域”空白图,讲述一下界线A、B、C确定的主导因素,前面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这节课来认识一下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河”的特写图片感悟,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河流。
小结: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形成“三山夹两盆”的格局。河流多为内流河。在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和塔克拉玛干这两个特写是为了证明什么?(干旱)探究:西北地区为什么这样干旱?
教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干旱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海陆位置、季风、降水)
电脑出示风蚀地貌图片──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过度: 西北地区总体来讲降水较少,但在内部也有一些差异。结合12页降水图及自然景观图,分析植被由东向西是怎样变化的?(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过度:与西北地区的干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藏地区,我们来认识一下青藏地区。
1.看13页图,感悟?(高 寒)
2.过度:别看青藏地区又高又寒,但青藏地区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你了解吗? 14页活动2
1.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拉萨因晴天多、阳光灿烂,被称为“日光城” 同学们对此有什么疑问吗?
友情提示: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拉萨也因此成为“日光城”
2.青藏地区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疑问?本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降水少,为什么水资源丰富,并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友情提示:青藏地区虽然降水少,但因气温低,蒸发少,日积月累,高山上便形成了厚厚的冰雪。冰雪融水就成了江河的主要水源。
3.除此以外,青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羊八井有我国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过度:我们知道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说出我国四大牧区,同时牧区,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1.读15页“主要牧区”图,说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藏牧区有什么不同之处。各有什么牲畜品种?(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藏牧区──牦牛、藏绵羊)2.农业区:
西北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区为主,但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例如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等
教师:这些地区是如何进行灌溉的?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有黄河经过,是用黄河水进行灌溉的,河西走廊附近有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可以灌溉。
而在青藏地区的河谷地带,海拔较低,降水较多,气候比较温暖,土质肥沃,日照充足,可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在哪两大河谷——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拓展延伸:
1.牧区有一种传统民居──蒙古包,易安装、搬运、拆卸,想一想,这种民居与自然条件及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 2.你知道新疆哈密瓜特别甜的原因是什么?
3.读古诗《敕勒歌》,思考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西北地区,现在成为沙尘的源地,你认为现在环境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过度放牧,侵占草地为耕地。
第三篇: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2.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
3.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 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2.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位置的关系。【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图演示]图5.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活动]说出我国四大区域A、B、C、D的名称。我们前面讲解了南方和北方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我们来研究西部。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西部的自然条件及自然条件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讲授新课]
[图片演示]塔克拉玛干沙漠 图和青藏高原景观图。[学生活动]描述两幅图片。西北地区的图是沙漠景
观,说明西北气候比较干旱。而青藏地区的图片中,我(学生)看到了山脉,说明青藏地区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积雪。
[教师总结]两幅图片中,我们知道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而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
[提问]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 [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干旱的原因。
[地图演示](西北在亚欧大陆的位置图):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 大陆的大洋。相比较而言,哪个大洋近点?──太平洋
[教师引导]较近的是太平洋,太平洋的水汽千里迢
迢想给西北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西北地区有没有创造有利条件使水汽容易进入呢?──(没有)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高大山脉阻挡。
[地图演示](西北地区地形图):学生明确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大兴安岭等山脉的位置,认识西北西部的三山夹两盆和东部的内蒙古高原。
[学生活动]通过认识西北地形,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和昆仑山以北称为西北地区。
[启发提问]观察西北地区的山脉,大多位于西北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主要位于边缘地带。
[提问]这样分布的山脉对气候有什么影响?(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 的推进)
[地图演示]中国季风的行进动画图。
[教师讲解]中国的夏季风主要是东南季风,东南风把海洋的湿润气流带到中国内陆,但是当它运行到东北时,(指图)受到什么山脉的阻挡?
[学生活动]看图知道大兴安岭、阴山、祁连山等高大山脉的阻挡。
[教师总结]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山脉的阻挡,使西北地区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所以,课本的第一个标题为“干旱的西北地区”。由于降水极少,风力作用显著,形成了独特的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如课件的西北风光图)。西北地区东西延伸长,跨经度大,所以内部景观还存在差异。
[地图演示]西北自东向西的植被变化图 [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地区植被的变化,分析原因。[师生总结]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因为降水自东向西不断减少,因为离海洋距离越来越远。
[地图演示]青藏地区地形图
[学生活动]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结果是约低24°C)
[教师引导]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高原上雪 山连绵、冰川广布。
[图片演示]青藏高原景观
[学生探究]高寒的青藏地区,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 是拉萨由于晴天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的美誉,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首府成为“日光城”。
[图片演示]内蒙古牧场,新疆牧场和青藏高原牧场 [学生活动]说说以上牧场有什么不同之处。(分别是草原牧场、山地牧场和高寒牧场)
[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
[师生共讨]内蒙古高原是四大高原中最平坦 广阔的高原,地面起伏不大,草场广布,成为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我们知道,气候干旱,降水及少,养牛养羊没有水源是不行的,那么牧场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呢?沙漠里吗?
[学生回答]利用高山冰雪融水解决饮水问题,所以牧场主要分布在山坡上,成为山地牧场。而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植被较少,牧场为高寒牧场。
[图片演示]内蒙古草原优良畜种三河马和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地区的牦牛和藏绵羊。
[学生讨论]三河牛和牦牛 有什么不同?细毛羊和澳洲的美利奴羊有什么不同?
牦牛的毛多而且长,可以卧雪保暖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适宜在高原上生活,被称为“高原之舟”,新疆的细毛羊腿短而且粗,适合爬山,因为新疆是山地牧场。
[总结]列表如 下: 项目 牧场类型 优良畜种
西北地区 温带草原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细毛羊,滩羊
青藏地区 高寒牧场 藏山羊,藏绵羊,牦牛 [图片演示]温带草原牧场和高寒牧场
[学生活动]比较温带草原牧场和高寒牧场的差异。[学生回答] 温带草原牧场:地形平坦开阔,绿草如茵,草质较好
高寒牧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以荒漠草原为主 [学生探讨]
原因:内蒙古高原气候较为温暖,降水较多;而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
[承转提问]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在发展农业中最大限制因素又是什么?因此决定农业是什么类型?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十分干旱,发展农业最大的限制就是水,因为气候干旱,天然降水水少,只有发展灌溉农业。
[读图分析]找出西北四大灌溉农业区是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学生活动]分析以上地区如何进行灌溉。[学生回答]河套和宁夏平原,有黄河经过,是用黄河水进行灌溉的;河西走廊,附近就是祁连山,有祁连山的高山融水可以灌溉,而新疆,降水最少,沙漠广布,灌溉农业只能分布在沙漠边缘有地下水的绿洲和有高山融水的天山山麓附近。
[课堂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的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类型,重点是各个区域的特征和优良畜种,我们要结合他们的位置特征来分析其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
第四篇: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本学期青年教师竞赛课,我讲的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交流,本节课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这节课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把义务阶段的学生培养成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两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活动建议:看反映两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这样做,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范围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运用录像、插图展示两地特有的自然景观,目的是让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认识由感性升华到理性,牢固掌握本课的知识体系。我在组合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要素时,突出了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所以不必面面俱到,以紧扣“干旱”特征进行“西北地区”教学,以紧扣“高寒”特征进行“青藏地区”教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范围及特征。
通过这堂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合理、变抽象为具体。在这方面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如:对地图的处理,自然景观的描述等等,体现了知识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讲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到西的变化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会到自然景观由于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很直观,而且学生的印象深刻。
2、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如让学生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分析总结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从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首先我运用了指导读图法引导学生看、读地图,观察地理事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图、识图,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讲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时,通过观察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观,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并且运用了分析比较法,对比西北地区荒漠景观和东部南方地区江南水乡的景观,认识到差异,学生很容易就能总结出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干旱。然后再进一步探究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使学生产生兴趣。通过计算西北地区两个城市喀什、呼和浩特到达海洋的距离,以及结合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引导学生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这样一来就简单、直观得多。
在这节课中,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
1、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及时的组织小组讨论,比如在让学生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时,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还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
2、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没有把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知识迁移到教学实际中。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离学生很遥远,可是《青藏高原》、《天路》等却是广为人知、广泛传唱的歌曲,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我并没有进行挖掘。
3、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控制过于严格,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如果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阅读后的看法,会更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地理。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五篇:《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最终版]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理解青藏地区因“高”生“寒”,导致了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的独特性,从而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
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得出本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自然景观自东向西显著递变的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能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联系时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同时更进一步理解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2、通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藏羚羊”的保护等知识的介绍,树立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爱护我们共同家园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分析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运用展示、讲述、讨论、引导等教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共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几节课我们一同游览了我国东半部的大江南北,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旅程。请问同学们,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
(二)讲授新课
过渡:同学们对青藏地区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想不想更进一步走进它呢?青藏地区在我国什么位置呢?
1、寻找青藏 读图4-21和课文,(1)分析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2)找出山脉、河流、(3)找出地形区并对照图利分析青藏地区的海拔高度,(4)分析面积、人口和民族,(5)找出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提问:
(1)由面积、人口这两个数据推测本区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加深对人口密度概念的理解,训练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
(2)说出青藏地区1月和7月平均气温,由气温低和海拔高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
2、走进青藏
各抒己见:明确了青藏地区的位置之后你打算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达那里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然后自由发言。
让学生自学P91页前两个自然段——“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并读P87页青藏地区图完成P91页连线,读图完成练习。
读青藏地区铁路和公路分布图,让学生明确青藏铁路起讫点,北段与南段的分界点。
3、探索青藏
过渡: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特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让咱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的面纱。自主探究:
①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源地区
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范围,让学生思考该地区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②独特的农牧业
学生回答探究结果的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分析青藏地区具有某些地理特点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寒”;适时引导学生分析“高寒”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思考: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以下哪些农牧业能在本区大规模进行?
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适合畜养的牲畜有牦牛、藏绵羊等。
教师指出:因为寒,所以只能种植一些耐低温的农作物,又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只能饲养耐寒、耐缺氧的牲畜。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
4、展望青藏
现在,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青藏的建设驶上了快车道,你愿意走进青藏,同青藏人民一起建设青藏,展望一下青藏的未来吗?根据我们前面的探究,你认为怎样才能把青藏建设得更好呢?你将来能为青藏的建设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讨论完回答,然后给予鼓励性评价。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响心中永恒的旋律——《青藏高原》。
(三)课堂小结:谈谈本节收获。第2课时(共2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代表西北地区特色的精美图片,播放优美的西部民歌。
(二)新课讲授
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
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提问:西北地区边缘山脉有哪些?本区主要有哪些省区?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帮助学生加强对省区位置的记忆。
读课文:本区面积和人口各占全国的百分比。提问:
(1)本区人口分布的特点?(2)说出本区人口密度情况。(3说出本区民族分布情况。
二、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过渡:西北地区有着非常美丽的风光,但这里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及其脆弱的地区。展示:降水和干湿地区与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相结合。对本区的干湿地区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探究:
如果我们沿42°N做一地形剖面,会是什么样的呢?沿剖面线的植被分布如何?自东向西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活动后,得出结论:西 东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提问:本区地处内陆,决定了本区降水较少,那么地处内陆对气温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读“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提问: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有何规律? 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本区河流多为什么类型?为什么? 强调: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三、农业和牧业
展示“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提问:
①本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类型有哪些? ②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草地、耕地)过渡:在西北金子和水谁更贵呢?
教师:本区干旱的气候条件直接影响了农业的生产。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在西北,大气降水无优势,那么水从何而来呢?请你帮助找水,并设想一下农业区可能在哪儿?为什么?
学生回答: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这里因为有了水,而发展成了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还被誉为“塞外江南”。还有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利用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可解决水的问题。探究:
如果我们沿42°N做一地形剖面,相应的畜种自东向西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活动后得出结论:西 东 骆驼 牛马
展示:西北地区地图,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西北主要牧区、农区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
四、矿产资源
展示“中国金属矿产”、“中国煤矿”、“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提问:本区有哪些丰富的矿产资源?
五、西北地区的交通的变化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兰新线、北疆铁路、南疆铁路,并指出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
(三)课堂小结:学生谈谈本节收获。
练习:教师板画西北地区“三山夹两盆”,学生边画边写出“三山夹两盆”山脉的名称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四)课后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一、青藏地区
(一)、寻找青藏
1、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
2、范围: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省北部
3、面积:占全国25%
4、人口:占全国1%
5、主要少数民族:藏族,信仰喇嘛教,西藏的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二)、走进青藏 多雪山→交通不便→发展交通 1 地势高 地广人稀 2 多雪山 冰 川
地热能, 水能 , 太阳能丰富 4 气候寒 5 多草场 6 河谷农业 7 高寒牧业
(三)、探索青藏
二、西北地区
(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
1、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
2、范围: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省北部
3、面积:占全国30%
4、人口:占全国4%
5、民族:汉族占2/3,主要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二)、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1、干旱,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2、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3、太阳辐射强
4、河流少,多为内流河
(三)、农业和牧业
1、重要的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2、绿洲农业: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
(四)、矿产资源
1、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
2、镍矿—甘肃金昌
3、煤—石嘴山、石炭井、伊敏河、霍林河
4、石油—克拉玛依、南疆
(五)、西北地区交通的变化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开放式的探究课,能体现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有机融合,知识与生活的巧妙联结,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在课堂教学应注重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