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2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和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4、“高”“寒”自然地理特征对自然景观、农牧业及自然资源的影响。
5、根据本区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6、通过资源、能源和交通变化的学习,激发学生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既要清楚本区域的总特征、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又要注意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2.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图像,认识区域内地理的特征。
三、重点、难点
1、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2、“高”“寒”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1、录像“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有关的投影片。
2、青藏高原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师:请同学们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一淮河),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基本概况 引导学生读图。
出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
师: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地上讲台,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板书] 1.位置和范围
师:请同学们用地图册上“中国地形图”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
生:量算、回答:各约558千米和3510千米。
师:请同学们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呼和浩特、喀什的年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
生:读图,回答:两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400多毫米和50多毫米。师:两地降水量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挂图)并指图讲解:
本区东部的呼和浩特距海较近,海洋水汽可到达,所以降水较多;西部的喀什距海较远,又有山岭相隔,到达的水汽很少,所以降水十分稀少。
教师引导学生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本区年降水量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板书]
二、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 1.形成原因:深居内陆
教师放映录像片《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
让学生看录像时,注意观察本区的地形、植被、河流等地面景观。看完录像后,教师提问:西北地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生:高原、盆地。
教师请学生在“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挂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师: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内蒙古高原地势较平坦,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在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
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找找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盆地,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2.地表景观
(1)以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的分布”图,要求学生思考: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
生: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师:不错。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师:这一带的植被为什么会如此更替变化? 生:本区东部降水稍多,越往西降水越稀少。
启发提问:荒漠地区生长哪些耐早植物?牲畜以什么为主?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荒漠地区,地面主要为石质戈壁或沙丘,只生长极少数的胡杨、芨芨草、骆驼刺等耐早植物。牲畜以耐渴的骆驼为主。
[板书]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青藏高原》这首歌你们听过吗?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播放MTV第一段)讲述:聆听了来自青藏高原动听的声音,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吗?今天我们组织一个旅游团,共同到青藏地区参观游览去!(二)新课教学展示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菜单),把每部分内容用一张典型图片(做为热区)表示,用鼠标点击即进入该部分内容,完成后依据图标返回主菜单。(以下同)。接着按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交互进行)。1.点击“高寒”热区进入第一部分教学内容。
①点击标题1,显示同纬度的“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剖面图”,动态表明两者之间的高差,联系以前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两者的温差,并与屏幕上的计算结果自行检测。
②点击标题2,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图”,动态显示该区在全国的位置,以及本区海拔较高的山脉、众多的河湖等。
③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该区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返回热区,返回主菜单)④(教师语)你们想象一下,在这种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该区居住的人是多还是少?(转入下一部分内容)2.点击“地广人稀”热区。
①点击“青藏地区与全国面积人口比较表”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占全国1/4还要多的土地上,居住的人口不足全国的1%,因此可以分析得出该区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②(教师语)在这种高寒的环境影响下,本区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呢?假如我们这个旅游团乘飞机前往西藏,从空中鸟瞰,你将看到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 3.点击“自然景观”热区。
①点击标题1,让学生看画面自告奋勇当大家的导游,绘声绘色地描述该区的景观,并适时的给以鼓励。
②点击标题2,展示文字总结及其景观画面。
③(教师语)青藏地区高寒气候对本区农牧业的生产又带来什么影响呢?(转入下一部分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
畜牧业基地
【放录像】你能说出为什么这样放牧吗?你如何看这种畜牧方式?怎样更好? 牧民在哪里定居?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要建立人工草场? 【板书】游牧定居放牧
【提问】发展畜牧业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畜产品?怎样利用?直接卖钱还是加工后再外销?为什么?
【转折】在西北金子和水谁更贵呢? 制约西北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在西北,大气降水无优势,那么水从何而来呢?请你帮助找水,并设想一下农业区可能在哪儿?为什么?
对,大家的眼光不错,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这里因为有了水,而发展成了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还被誉为“塞外江南”。
【提问】还有哪儿可发展农业?怎样解决水的问题?
对,河西走廊、新疆绿洲,利用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可解决水的问题。【提问】怎样利用地下水呢? 【示投影】介绍坎儿井原理。
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种好方式。【转折】我们种些什么作物呢?
【示投影】请依据作物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品种并说明道理。对照书上的“西北地区农作物分布图”印证补充纠正。【提问】种棉花行吗?种在哪儿?为什么? 【示投影】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提问】在哪儿有这样的条件呢?
【小结】在西北发展农业,必须有水灌溉,这种农业,我们叫做“灌溉农业”。【板书】灌溉农业
人真的很聪明,千方百计地找水:河水、地下水、冰雪融水。可是找到水,应该怎样去用呢?
【放录像】这种灌溉方式可取吗?为什么? 应该如何利用水资源?画出你的节水农业构思图 展示自学思考题:
a.青藏地区重要的农业区有哪些? b.该区的农作物有哪些?
c.本区的牲畜必须适应哪些恶劣的自然环境? d.该区分布最广的牲畜有哪些? 教师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小结承转于各思考题中,让学生对照课本回答,并适时地让学生齐读课文中的两个“想一想”,识记主要内容。
②点击标题2,展示本区农作物的图片:青稞、小麦、豌豆。③点击标题3,展示本区的牲畜图片:牦牛、藏山羊、藏绵羊。④点击标题4,看屏幕中的农牧业的文字总结,配以教师的讲解。(三)(四)课堂小结点击“板书设计”热区,教师对照板书提纲总结。
达标测试点击“达标测试”热区。利用多样的题型,让全体学生或个别学生回答,然后利用多媒体指示正误即正确项的热区配上声音加单词“right”,错误项的热区同样是配上声音加单词“wrong”。(五)结束新课新课之后,学生欣赏MTV《青藏高原》第二段。(首尾呼应)教学后记:
1、本节课教学设计要注意运用直观形象的地理图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突出本区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2、教学设计符合学生掌握知识从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的思维规律。
3、利用电教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是本节教学设计的另一特点。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能力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2.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
3.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 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2.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位置的关系。【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图演示]图5.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活动]说出我国四大区域A、B、C、D的名称。我们前面讲解了南方和北方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我们来研究西部。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西部的自然条件及自然条件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讲授新课]
[图片演示]塔克拉玛干沙漠 图和青藏高原景观图。[学生活动]描述两幅图片。西北地区的图是沙漠景
观,说明西北气候比较干旱。而青藏地区的图片中,我(学生)看到了山脉,说明青藏地区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积雪。
[教师总结]两幅图片中,我们知道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而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
[提问]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 [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干旱的原因。
[地图演示](西北在亚欧大陆的位置图):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 大陆的大洋。相比较而言,哪个大洋近点?──太平洋
[教师引导]较近的是太平洋,太平洋的水汽千里迢
迢想给西北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西北地区有没有创造有利条件使水汽容易进入呢?──(没有)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高大山脉阻挡。
[地图演示](西北地区地形图):学生明确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大兴安岭等山脉的位置,认识西北西部的三山夹两盆和东部的内蒙古高原。
[学生活动]通过认识西北地形,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和昆仑山以北称为西北地区。
[启发提问]观察西北地区的山脉,大多位于西北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主要位于边缘地带。
[提问]这样分布的山脉对气候有什么影响?(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 的推进)
[地图演示]中国季风的行进动画图。
[教师讲解]中国的夏季风主要是东南季风,东南风把海洋的湿润气流带到中国内陆,但是当它运行到东北时,(指图)受到什么山脉的阻挡?
[学生活动]看图知道大兴安岭、阴山、祁连山等高大山脉的阻挡。
[教师总结]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山脉的阻挡,使西北地区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所以,课本的第一个标题为“干旱的西北地区”。由于降水极少,风力作用显著,形成了独特的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如课件的西北风光图)。西北地区东西延伸长,跨经度大,所以内部景观还存在差异。
[地图演示]西北自东向西的植被变化图 [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地区植被的变化,分析原因。[师生总结]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因为降水自东向西不断减少,因为离海洋距离越来越远。
[地图演示]青藏地区地形图
[学生活动]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结果是约低24°C)
[教师引导]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高原上雪 山连绵、冰川广布。
[图片演示]青藏高原景观
[学生探究]高寒的青藏地区,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 是拉萨由于晴天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的美誉,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首府成为“日光城”。
[图片演示]内蒙古牧场,新疆牧场和青藏高原牧场 [学生活动]说说以上牧场有什么不同之处。(分别是草原牧场、山地牧场和高寒牧场)
[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
[师生共讨]内蒙古高原是四大高原中最平坦 广阔的高原,地面起伏不大,草场广布,成为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我们知道,气候干旱,降水及少,养牛养羊没有水源是不行的,那么牧场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呢?沙漠里吗?
[学生回答]利用高山冰雪融水解决饮水问题,所以牧场主要分布在山坡上,成为山地牧场。而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植被较少,牧场为高寒牧场。
[图片演示]内蒙古草原优良畜种三河马和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地区的牦牛和藏绵羊。
[学生讨论]三河牛和牦牛 有什么不同?细毛羊和澳洲的美利奴羊有什么不同?
牦牛的毛多而且长,可以卧雪保暖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适宜在高原上生活,被称为“高原之舟”,新疆的细毛羊腿短而且粗,适合爬山,因为新疆是山地牧场。
[总结]列表如 下: 项目 牧场类型 优良畜种
西北地区 温带草原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细毛羊,滩羊
青藏地区 高寒牧场 藏山羊,藏绵羊,牦牛 [图片演示]温带草原牧场和高寒牧场
[学生活动]比较温带草原牧场和高寒牧场的差异。[学生回答] 温带草原牧场:地形平坦开阔,绿草如茵,草质较好
高寒牧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以荒漠草原为主 [学生探讨]
原因:内蒙古高原气候较为温暖,降水较多;而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
[承转提问]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在发展农业中最大限制因素又是什么?因此决定农业是什么类型?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十分干旱,发展农业最大的限制就是水,因为气候干旱,天然降水水少,只有发展灌溉农业。
[读图分析]找出西北四大灌溉农业区是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学生活动]分析以上地区如何进行灌溉。[学生回答]河套和宁夏平原,有黄河经过,是用黄河水进行灌溉的;河西走廊,附近就是祁连山,有祁连山的高山融水可以灌溉,而新疆,降水最少,沙漠广布,灌溉农业只能分布在沙漠边缘有地下水的绿洲和有高山融水的天山山麓附近。
[课堂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的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类型,重点是各个区域的特征和优良畜种,我们要结合他们的位置特征来分析其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
第三篇: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复习:“四大地理区域”空白图,讲述一下界线A、B、C确定的主导因素,前面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这节课来认识一下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河”的特写图片感悟,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河流。
小结: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形成“三山夹两盆”的格局。河流多为内流河。在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和塔克拉玛干这两个特写是为了证明什么?(干旱)探究:西北地区为什么这样干旱?
教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干旱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海陆位置、季风、降水)
电脑出示风蚀地貌图片──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过度: 西北地区总体来讲降水较少,但在内部也有一些差异。结合12页降水图及自然景观图,分析植被由东向西是怎样变化的?(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过度:与西北地区的干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藏地区,我们来认识一下青藏地区。
1.看13页图,感悟?(高 寒)
2.过度:别看青藏地区又高又寒,但青藏地区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你了解吗? 14页活动2
1.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拉萨因晴天多、阳光灿烂,被称为“日光城” 同学们对此有什么疑问吗?
友情提示: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拉萨也因此成为“日光城”
2.青藏地区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疑问?本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降水少,为什么水资源丰富,并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友情提示:青藏地区虽然降水少,但因气温低,蒸发少,日积月累,高山上便形成了厚厚的冰雪。冰雪融水就成了江河的主要水源。
3.除此以外,青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羊八井有我国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过度:我们知道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说出我国四大牧区,同时牧区,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1.读15页“主要牧区”图,说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藏牧区有什么不同之处。各有什么牲畜品种?(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藏牧区──牦牛、藏绵羊)2.农业区:
西北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区为主,但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例如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等
教师:这些地区是如何进行灌溉的?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有黄河经过,是用黄河水进行灌溉的,河西走廊附近有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可以灌溉。
而在青藏地区的河谷地带,海拔较低,降水较多,气候比较温暖,土质肥沃,日照充足,可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在哪两大河谷——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拓展延伸:
1.牧区有一种传统民居──蒙古包,易安装、搬运、拆卸,想一想,这种民居与自然条件及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 2.你知道新疆哈密瓜特别甜的原因是什么?
3.读古诗《敕勒歌》,思考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西北地区,现在成为沙尘的源地,你认为现在环境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过度放牧,侵占草地为耕地。
第四篇:示范教案第一课时(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5.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6.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过程
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读图5.9
1.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2.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
3.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
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
2.气候有何特点?
3.河流分布多少?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
想一想:
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2.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什么?
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
[课堂小结]
1.本区地理位置? 2.东西方向山脉? 3.结果呢?
4.特征包括?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对湿润气流阻挡。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反馈练习]
1.填空(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
遥远与
方向山脉的共同影响,形成 为主的气候特征。
(2)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表现为:数量
,且多
河。(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
的差异引起的。2.判断
(1)西北地区具有受海洋影响小的共同性特点。(2)西北地区内部没有差异。
(3)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4)我国山脉的走向与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无关。
3.填图
在西北地区填充图上,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塔里木河
参考答案:
1.(1)海
东西
干旱
(2)少
内流
(3)水分(降水)
2.(1)√
(2)×
(3)√
(4)× 3.略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通过各种媒体,调查、了解西北地区与北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方面较为具体的差异。
第五篇: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本学期青年教师竞赛课,我讲的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交流,本节课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这节课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把义务阶段的学生培养成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两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活动建议:看反映两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这样做,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范围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运用录像、插图展示两地特有的自然景观,目的是让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认识由感性升华到理性,牢固掌握本课的知识体系。我在组合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要素时,突出了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所以不必面面俱到,以紧扣“干旱”特征进行“西北地区”教学,以紧扣“高寒”特征进行“青藏地区”教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范围及特征。
通过这堂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合理、变抽象为具体。在这方面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如:对地图的处理,自然景观的描述等等,体现了知识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讲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到西的变化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会到自然景观由于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很直观,而且学生的印象深刻。
2、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如让学生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分析总结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从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首先我运用了指导读图法引导学生看、读地图,观察地理事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图、识图,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讲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时,通过观察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观,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并且运用了分析比较法,对比西北地区荒漠景观和东部南方地区江南水乡的景观,认识到差异,学生很容易就能总结出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干旱。然后再进一步探究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使学生产生兴趣。通过计算西北地区两个城市喀什、呼和浩特到达海洋的距离,以及结合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引导学生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这样一来就简单、直观得多。
在这节课中,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
1、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及时的组织小组讨论,比如在让学生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时,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还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
2、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没有把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知识迁移到教学实际中。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离学生很遥远,可是《青藏高原》、《天路》等却是广为人知、广泛传唱的歌曲,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我并没有进行挖掘。
3、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控制过于严格,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如果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阅读后的看法,会更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地理。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