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翻译与赏析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翻译与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①。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注释:
①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宋仁宗朝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因所赋《清平乐》词忤怒太后而被罢职。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词十六首。《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鲍浩然:生平不详。浙东:今浙江东南部。宋时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③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④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⑤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译文1:
水是眼波闪动,山是眉峰攒聚。要问行人去哪里,是去眉眼盈盈之处。
刚刚送春回归,又送你归去。如果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和春同住。译文2:
江南的水就像美人的眼波流转,山就像美人的秀眉相聚。要问远行的人到哪去,到山川秀美的江南,江南山水美好的样子。我在东京刚刚送走春天,又要送你到浙东去。
如果到了江南,你赶上春天,千万留住春天。[赏析]
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上阕将“送君归”与“送春归”叠合,忽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又叮嘱:“千万和春住”。一扫千古惜春佳句,独具创新之佳妙。
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起句“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迤逦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第二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朝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上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暗含送别,以人的眼睛来比拟山水,把山水写的有情有义。水是眼波,也就是说眼中的泪水如波,横在眼里而没有流出,说明作者为将行的朋友着想,在尽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即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使之滴落而增加友人的伤感。山是眉峰,而此刻眉峰郁结着不少离愁别恨。一个“聚”字,用的十分有力,将作者胸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实际上是写作者对友人归途的远眺,作者的视线与友人归途的山水相连,目送着将要远行的友人。通过形象的比拟,传达出自己惜别的深情。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用问句拉出友人的行迹。在开头的两句,作者把山水合写,写出了友人归路如同郁结离愁的眉峰一般连绵起伏。由于归路的山重水复,友人便走进了作者的眉峰之中,也就是作者的视线里。这两句写诗人目送友人,友人走在作者深情送别的目光中,越走越远,身影越来越模糊,直至消逝。一路山水承载深厚的人情味,默默地替作者送走那远去的朋友。朋友在作者的眼中走远了,然而友情却深深存封于作者的心中。正是这深厚的情谊让作者安排山水来送自己的朋友。从而上片便形成一种物我为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远去朋友的无限眷恋,和对朋友归途艰辛生活的深切挂念。
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正面写“送”,点出了别友人的时间:暮春。为“又送君归去”铺垫。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终不顾作者归至江南。这对作者来说,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春天回归的地方。这两句写得相当愁苦,一个“才”一个“又”,层层递进,作者的情感越来越深。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作者在友人临行之际,从心底发出的深情祝愿。但愿友人追随春天的步伐回到江南,和春天同在。“千万”二字道尽了作者殷殷叮嘱之意。美好而真挚的祝愿,将作者那深沉的惜春之情、惜别之情尽在不言之中,给读者一种含蓄的感觉。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诗所见自然山水化成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攒的眉峰了。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两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春语意双关。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首送别词。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第三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教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教学设计
张美林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与朋友分别时候的心情。2.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归纳总结,体会送别诗的表达特点,并从中汲取习作营养。
教学重点:作者表达的情感,送别诗的表达特点以及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体会这首宋词与其他送别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时光如流水般飞逝,我们也即将面临着分离,面对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你有没有想到什么歌曲来表达我们这种即将离别的心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南宋词人王观写的一首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3、解题: 送别好友鲍浩然去浙东,题目点明了要描写的主要事件
三、初读词,正确流利。(设计意图:检查预习,纠正字音,初步感知诗意)
1、自由读.2、同桌读。(字正腔圆)
3、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诵读的形式。
四、再读词。(设计意图:对照注释自学理解大意,锻炼自学能力)
读诗词,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句子?并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自由交流。
五、精读,品悟词情。(设计意图:解析词句,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高赏析诗词的能力)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的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指导朗读。面对如此美景,你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用朗读来表达你的内心的感受吧!生读,生评价
3、师: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有谁可以回答老师呢?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欲”是什么意思?要、想要)
4、在上阕我们的词人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呢?(比喻、设问)在上阕我们的词人用了比喻、设问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富人情味,也暗示了好友归乡和家人团聚。
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板书 景
5、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一美丽景色。生感情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多次朗读,了解词中的大意,描绘的景象,作者表达的情感。)
品读“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师: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面对好友的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
难过、不舍
(2)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如果有,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呢?
生反馈。送
(3)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送走了春天紧接着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
(4)师:我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啊,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有感情的朗读(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
(5)师:尽管内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想象下,鲍浩然回到家里会是怎样一个情景? 生想象交流。
(6)师,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这不就是人生的春天吗?
(7)师:想到朋友将要享受幸福。作者的心里还会难过吗?还有什么离别之苦啊。于是作者说——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生接读。(其中的若到是什么意思呢?如果)(8)为什么要和春住啊?(希望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
师: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你们看:这两句就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啊?下阕词人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一是送春归,而是送君归,言下之意是春归人也归,最后词人发出美好的祝愿。希望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表达了词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9)让我们带着理解来读读这首别具一格的词。感情朗读。
师:“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你们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是对朋友的劝慰;(带横线的词,均有学生补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对友情的珍重;“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是对别离的伤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向潇洒的礼拜;高站在黄鹤楼上,孟浩然的影子都看不见了,他还依依不舍地站在哪里不忍离去。…人生自古伤离别。
师:以上几首送别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借景抒情)和这首词的情感表达有何不同?(一喜一悲)
六、全文总结,拓展延伸。
总结: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送别诗词最重要的写作手法。自古送别诗词都充满着离别之苦,而送人送的如此欢欢喜喜的,我想恐怕只有王观了吧。
结语:虽然团聚是短暂的,离别就在眼前。你们虽然志存高远,各奔东西,但我相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们无论走得多远,你们的心、师生的情,永远在一起。让我们互赠美好的祝愿,那就是“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祝同学们永远生活在春天里!
七、作业布置同学们带着感情自由朗读,试着背诵下来。
第四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教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与朋友分别时候的心情。2.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归纳总结,体会送别诗的表达特点,并从中汲取习作营养。教学重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
2、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送别诗的表达特点以及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体会这首宋词与其他送别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词义、作者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师:时光如流水般飞逝,我们也即将小学毕业,面对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什么话要送给同学?可以用一句诗来表达。
师:这一首首送别诗,道出了友人间不舍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南宋词人王观的送别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感受这首词的情怀。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
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
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师:这首词的题目又让我们想起以前我们学过的类似的送别诗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那么这里题目的意思是?
师相机解释: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送别好友鲍浩然去浙东,题目点明了要描写的主要事件
4、我们再来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词,正确流利。
1、“请打开课本的第15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注意断句正确。
(出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刚才他读的时候,有个字音读的特别准,正音:
处――地方(chù),“那”同“哪”,是通假字,在这里读三声。
3、请大家自由地、正确地再读一遍词。(评价)指名读。师:同学们读的真用心呢,词读通了,我们再来了解他的词义。再读词,对照注释自学理解大意
师: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古诗的时候,用哪些方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呢? 出示:(指名汇报。看注释,了解诗人,明白写作背景。查字典,反复朗读等)多媒体出示
4、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开始自学,可以适当地在书上做批注。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再解决不了的,等一会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5、交流词义 出示:
三、精读,品悟词情。
1、师:词义这么快就弄明白了,让我们继续深入词中,再来看看词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师:你来读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的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这样美得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
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图的? 生交流(比喻)
师:在古人的笔下一般形容容貌美丽的女子时,用眼如秋水、眉如春山,在这里作者却反用其意,说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你觉得怎样?
师:同学们真厉害,理解能力很强,在这里作者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懂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指导朗读。你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用朗读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吧 师:“欲问行人去哪边? 生:眉眼盈盈处
师:“欲问行人去哪边? 生:眉眼盈盈处
师:这眉眼盈盈处到底在哪里呢?
我们还可以说在哪里?(江南秀丽的景色)
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无情之物的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板书 景
师: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一有情有义的美丽景色。生感情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多次朗读,了解词中的大意,描绘的景象,作者表达的情感。)
师:美丽的景色令人,面对好友的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
(课件出示)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 生反馈。送
师: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送走了春天紧接着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 生答。师:你来读
你再来读
师::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 你来读
我们一起读
我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啊,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尽管内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想到朋友将要享受幸福。作者的心里还会难过吗?还有什么离别之苦啊。于是作者说——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师:为什么要和春住啊? 生汇报交流。
师: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祝福吧!
你们看:这两句就抒发了作者的什么啊?情 板书。这是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啊?
师:“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你们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是对朋友的劝慰。(带横线的词,均有学生补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对友情的珍重,“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是对别离的伤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向潇洒的礼拜,高站在黄鹤楼上,孟浩然的影子都看不见了,他还依依不舍地站在哪里不忍离去。…人生自古伤离别。
师:以上几首送别诗和这首词的情感表达有何不同?(一悲一喜)生汇报。,师:那么诗人王观告诉我们怎样去面对人生的离愁别绪?
1、说得真好,我想王观是要告诉我们,虽然团聚是短暂的,但我相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走得多远,我们的心、我们的情,永远在一起。让我们互赠美好的祝愿,那就是“若到江南赶上春,2、让我们带着理解来读读这首别具一格的词。感情朗读。配乐读文。
四、全文总结,拓展延伸。
师总结:指着黑板说: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送别诗词最重要的写作手法。自古送别诗词都充满着离别之苦,而送人送的如此欢欢喜喜的,我想恐怕只有王观了吧。
1、推荐借景抒情的送别诗词。
2、生自由谈谈对借景抒情一类诗词的理解。
3、鼓励学生课外展开诵读活动。(拓展诵读,举一反三,促类旁通。)
第五篇: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案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一、谈话导入
眨眼间,五月份快过去了,四个月后,这个你熟悉的地方就要迎来另一批新面孔。对于你们,有两个词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毕业”和“分别”,不再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起回家。假如这个日子明天就到来了,面对这些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想说些什么?
我看到你们陷入了沉思,也许你有话想说,但不知道怎么说、不敢说,情到深处往往就是这样难以开口。(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啊,面临分开,我们难舍难分,古人也是如此)古人也是这样的。不过他们找到一种方式表达自己难以开口的话,那就是诗词。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送别诗,那宋朝诗人王观所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板书课题)。来,大家齐读课题---
二、解题
1.现在请大家再仔细看一下文题,你从中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送别词。浙东就是现在浙江的东南部,也就是江南的一部分,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
大家再高声齐读一下课题 2.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这首送别词,看看诗人在这首词中又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三、理解诗意,诵读悟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词 2.汇报读: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读一下? 点拨:
“那”的读音:在这里“那”同“哪”(板书),这是一个古代汉语里特有的语言现象,叫做“通假字”。“通假”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那)代替本字(哪)。注意,这种用字现象只能存在于古代汉语中,如果现在再用的话,就是错别字了。3.教师范读,请生评价: 我与你在朗读上有什么不同? 你怎么体会到感情了?
怎么读出感情?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首词。4.借助注释,自己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与小组成员讨论一下,再解决不了,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还有什么疑问吗?(等了一会)没有?那好,老师要问问各位了。5.反馈点拨 上阙:
(1)“眉眼盈盈处”是什么意思? 这个地方在哪儿?
这句话让你感觉他的家乡怎样?(他的家乡美吗?)词里面哪里描写了这种美?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这句话怎么就写出美了呢?谁发现了奥秘?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水比喻成眼波,把山比喻成皱起的眉毛。美人的眼波是什么样子?——清澈,水汪汪,波光粼粼
而诗人又把那连绵的群山比喻成了美人皱起的眉间,谁能做给大家看看?
做着好玩,但我们可以再想象一下,山除了连绵起伏以外,山的外形如何,陡峭吗?不,柔美的。山的颜色呢?碧绿的、嫩绿的。
那样的山,那样的水,你想用什么词语描述这风景?或者面对这样的风景,你情不自禁想说?
(3)上阙表露的心情?
现在想想诗人在写上阙的时候,他的内心应是怎样的心情?——轻松(4)你能读出这种轻松吗? 生读,语调轻盈,教师适时点评 下阙:
(5)“千万”是什么意思?
(6)为什么一定要同春天住在一起呢? 小草发芽,杨柳吐绿,真是诗情画意啊
(7)鲍浩然回到家乡,除了可以见到、感受到美丽的春景,还会见到、感受到什么呢?
(8)想象一下,鲍浩然回到自己的家,家人、朋友会怎样呢?和他们一起做什么呢?
亲朋欢聚,多么幸福啊,这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的心情也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说,鲍浩然进入了他人生的春天。在这里春天不仅仅只是春天,它还象征了“幸福”。用“幸福”替换掉“和春住”,这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一定要幸福”。这正是诗人对自己朋友的良好——祝福、祝愿。你看,本来“才使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诗人对鲍浩然的离开是满满的不舍,但转念一想,就给予他满满的祝福了。区区22个字却暗含诗人幽微变化的心境。(9)谁能读出这种曲折的情感变化呢? 指生读
师读一句,生读一句 生齐读
(10)引导发现情感差异
过去,我们学的送别诗,多数是这样的(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你发现过去学的送别诗一般都弥漫着什么情绪?(伤感孤独)而《卜算子》(指引看板书)?没错,这正是这首诗的特色所在。齐读这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词(11)大家再看,“眉眼盈盈处”描写山水,这属于写—— 生:景。(师板书)师:“千万和春住”是诗人对朋友的祝愿,抒发的应该是一种—— 生:情!(师板书)
师:因此,这首词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在这首词里,借什么时候的景?春景。抒什么情?离情。借春景抒离情(师完成板书)
四、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1.冬天寒冷寂寥,春天温暖复苏,春天这个变化着的季节撩动了许多人的心,勾起了许多情。怎么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中国的诗人们想到的,就是向自然去“借”,把自己的心灵寄托到自然之中,让天地万物都与他们同喜同悲,借以表达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学过不少送别诗了,除了刚才出现过的,你还记得哪些?(生背)它们之所以各具特色、流传千古,与诗人所借的自然之物分不开。我们回顾一下,诗人都借助了哪些自然之物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 《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这些承载了诗人情感的自然之物,有一个名字,叫做“意象”,中国人的诗情就是从意象开始的。这对我们的写作也有借鉴作用。
2.毕业前夕,此时此刻,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开口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借助那些离别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到这,你想把哪句诗赠给老师或同学,表达你的情感呢?
虽然到了某天你们都将各奔东西,但我相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们的心还是连在一块儿的!
板书: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轻松 之:到
山水 不舍 江南
祝福 那,同“哪”。
借 春 景 抒 离 情 通假字
意象 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