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刘德武)

时间:2019-05-12 16:4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厘米的认识(刘德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厘米的认识(刘德武)》。

第一篇:厘米的认识(刘德武)

《厘米的认识》

刘德武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中《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观察课件、动手比一比,使学生认识厘米这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通过量一量,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3、简洁的课件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要学习的知识;善用障碍情景挑战学生的思维,产生讨论和思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发展思维的同时培养克服困难的行为习惯和精神。

课堂实录:

一、聊天引入,通过观察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今天就由我和一1班的同学一起上一节数学课(注:本节课是在2008年3月4日用一年级学生上的),学的是什么呢?其实就在我们的铅笔盒里,能说说你们的铅笔盒里都有什么吗?

生:尺子,铅笔,橡皮。

师:铅笔做什么用?

生:写字、画画。

师:对了,那橡皮呢?

生:写错了可以擦。

师:是啊,那尺子呢?

生:连线、划线。

师:没错,现在请你看大屏幕,刘老师也带了一些学习用具,都有什么呢?

生:(观看、齐答)铅笔、橡皮、尺子。

【评析:尺子,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厘米”的工具,教师用聊天的方式引入尺子,显得自然而有趣。】

师:但是刘老师的这把尺子好像没有你们的好,虽然也是直直的、平平的,但好像缺了点儿什么,尺子上还应该有什么啊?

生1:还应该有0到10的数字。

师:对,有一些数。还有什么?

生2:还应该有刻度。

师:说的很准确,还应该有刻度,一个一个的小道道。其实啊,刘老师的这把尺子也有,请你来观察。(展示课件)看见什么了?

生:小道道。

师:小道道是一条一条的线。它叫什么呢?刚才那个同学说得特别的准。叫什么?

生:(齐答)刻度。

师:(板书)当然,这一条一条的线呢,我们就叫刻度线(补充板书),来读一遍。

生:(齐答)刻度线。

师: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还有什么?

生:0—10的数字。

师:对啊,还有数呢。我们看看啊!你们说,数,出来!

生:数,出来!

师:数是出来了,你们还要读出来啊!

生:0、1、2、3、4、5、6、7、8、9、10、11、12(没有读齐)。

师:其中,最小的数是哪个?

生:(齐答)0!

师:对!所以从0开始,就要认真读。看谁的声音能跟上数出现的速度。开始!

生:0、1、2、3、4、5、6、7、8、9、10、11、12!

师:这些数可多可少,尺子短一点就少一些,尺子很长就多一些。但无论长还是短,数多还是少,其中有一个数不能没有,也就是这些数中最小的那个,是什么?

生:0!

师:我们对0有了一定的认识,谁知道,0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啊?

生: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对极了!0在平常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生1:0可以表示没有。

生2:0还可以占位。

师:今天这个0,表示哪一种意思呢?

生:(齐答)表示起点!

师:(板书)起点,是什么意思?

生:开始的点。

师:没错。0可以表示很多的意思,尺子上的0表示的是起点的意思。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以这个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所以0在尺子上很重要,表示起点。

【评析:通过对话引出尺子上的重要因素——刻度线和数,并且着重强调0这个“开始的数”,进而复习0的意义,突出0在尺子上的作用——起点。知识虽简单,但进行的清晰有层次,并且为后面的测量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认识1厘米

师:尺子上还有一些东西,也许你们平时没有注意到。请看大屏幕,注意看!(出现“cm”)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有的不作反应)。

师:再看一遍(重新播放)。看见了吗?

生:(齐答)看见了。

【评析:“cm”的出现是知识的重点之一,当学生没有看清时,教师适时地回放课件,使学生充分关注它。】

师:我们把它放大一点儿就能看清楚了。(放大“cm”)

生:cm。

师:对了,两个英文字母c,m,它们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1:代表开始。

师:不是,请坐,你说。

【评析:数学是准确的、科学的,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否定,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保护。】

生2:表示厘米。

师:对了!表示一个小小的,很有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板书)。厘米用汉字表示就是这样,用字母表示就是“cm”。你们的尺子有没有这样的标志?

生:有!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

(生边看边讨论)

师:把尺子收起来,坐好!他完成的很快!大家看黑板,我们在尺子上认识了刻度线,还有很多很多的数,特别是0这个数,在尺子上表示起点,还知道了有一个单位叫厘米。下面我们就要来认识1厘米。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单位1厘米有多长?(板书:1厘米)请大家看屏幕!(展示)这就是1厘米。你能说一说,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生1:从0到1就是1厘米。

师:对了!你看他坐的位置比较偏,但是他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好!谁还能说一说,尺子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

生2:尺子上从2到3是1厘米。

师:好。她认为尺子上从2到3也是1厘米。她说的有道理吗?

生:(齐)有。

师:有道理,一会儿我们会看到。谁愿意再说,尺子上从几到几是1厘米?

生3:尺子上从9到10是1厘米。

生4:尺子上从6到7是1厘米。

生5:尺子上从5到6是1厘米。

师:同学们非常会学习,其实在屏幕上,刘老师只给出了一条小小的线段,标志只有从0到1是1厘米。我们同学还能通过自己的联想,发挥自己的想象,想出了从4到5是1厘米、从9到10是1厘米。真了不起!现在刘老师说一句话,请你判断。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对吗?

生:对!

师:当然对。如果这样说:尺子上,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对吗?

生:不对。

【评析: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课堂散发出知识和智慧的光芒,教师的及时鼓励和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灵感,让课堂火花闪现。】

师:好,下面一起来看。这是从0到1是1厘米。现在呢?(课件展示)

生:从1到2也是1厘米;从2到3也是1厘米;从3到4也是1厘米;从4到5也是1厘米;从5到6也是1厘米;从6到7也是1厘米。

师:说了这么多句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几到几是1厘米,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

生:两个数字挨着的就是1厘米。

师:就是这样,好极了!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课件展示)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和总结,在发展学生思维概括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虽然学生的语言还显得稚嫩,但表达的意思很准确,教师也不做过分的纠正,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生:从7到8也是1厘米。

师:好,考考大家行吗?

生:行!

师:找数4,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从4到几是1厘米?

生1:从4到5是1厘米。

师:大家来评价,对不对?

生:对!

师:谁还能说,从4到几是1厘米?

生:从4到3是1厘米。

师: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般人都习惯从左到右看依次往后,一说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从4到5是1厘米。可是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啊,他不仅会顺着想,还会倒着想。从4到3也是1厘米。

【评析:从4到几是1厘米?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希望出现不同的答案,当学生真的出现了这种答案时,教师的充分肯定是对学生独思维品质独创性的鼓励与提升。】

师:请一个特别棒的同学,把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说。从4到几是1厘米,要说完整。

生:从4到5是1厘米,从4到3也是1厘米。

师:她不仅能说完整,刘老师还很欣赏她会用“也”字!用得好!现在请大家看看,他们说的对不对。(课件展示)

现在再请大家说一说,从8到几是1厘米,这次不仅要说 对,还要求说完整。

生:从8到9是1厘米;从8到7也是1厘米。

师:现在请你自己比一比,用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表示出1厘米。你觉得1厘米应该有多长,开始。

(生讨论,互相比划)

师:比好了吗?好了,不动,拿出尺子,自己比一比,1厘米是不是这么长。

(生对比,教师巡视学生的情况,有重点地辅导)

师:好了,现在把尺子放桌上不动。只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开始。

(生比划)

师:有的同学比划已经很准了。好了,收尺子,坐好。

【评析:对于用手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刘老师将这个环节处理得比较简单,也正是由于处理的形式很单纯,才突出了1厘米有多长是一个常识性的认识和技能。】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厘米,还认识了1厘米,知道了1厘米非常小。但我们不能光认识1厘米啊,光认识1,那怎么发展,怎么应用啊?所以,下面我们除了认识1厘米,还要认识2厘米(生呼应教师往下说:3厘米,4厘米„„)概括的说,就是几厘米。(板书)

【评析:从1厘米到几厘米的认识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利用过程使学生明白了“发展”这个比较抽象的词汇;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发展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三、认识几厘米

师:现在请你看屏幕,将出现一条红色的彩带,请你看看它的长是几厘米。(课件展示5厘米)

生(抢答):5厘米。

(师沉默,不作回应)

生(部分):6厘米。

(学生间有争论)

师:那我知道了,现在大家的认识,要么是5厘米,要么6厘米,两种意见出现了交锋。最后的答案当然只有一个,不可能既是5厘米又是6厘米,到底谁对,也不能看谁声音大谁就正确,需要你说理由。请你来说一说。

【评析:当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出正确答案“5厘米”时,刘老师并没有喜出望外的、正中下怀的立即给予充分肯定,而是静静的等待着错误答案的出现。因为刘老师知道,学生中会有不同的意见的,如果不给错误意见暴露出来的机会,错误就会形成隐患。】

生1: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1到5就是5个了,再加上0,就是6个。所以是6厘米。

生2:我觉得是5厘米,因为我数的是格子,不是数。

师:说得都很有道理,谁还想说?

生3: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0到6是6个,我们不能把0忘记了,就像黑板上写的,0表示起点。

师:的确,0很重要。所以他认为应该算上0。

生4:我觉得是5厘米,虽然0到6是6个数,但是0前面没有数了,也就是说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是1厘米,从2到3是1厘米,从3到4是4厘米„„(口误)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数到这儿已经相当出色了!孩子们,其实我觉得通过这个过程,知识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同学们这种互相争论、互相倾听、互相学习的氛围,很好。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当然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对方说得对,就要放弃自己的看法,用大人的话说就是,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刚才大家说的,肯定有的是对的,有的是不对的。无论你说对了,还是说错了,都是勇敢的,好样的。到底是5厘米,还是6厘米,这个答案不应该用老师来说,应该研究这条线段与刚才我们研究的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看它包含了几个1厘米。请看看屏幕,我们数一数。

【评析:学生的争论可谓精彩,教师在争论过程中没有任何倾向性的表态,这就给学生创造了非常宽松的表达空间。最后,教师还是没有将重点放在谁对谁错这个问题上,而是将落点放在了“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世界观渗透上,可谓技高一筹。的确,学生的认识有对有错,这很正常。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最可贵的不是对了还是错了,而是他们是否敢于表达、乐于倾听、善于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氛围,才能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能学会学习。最后的答案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用事实说话,渗透给学生用实践验证理论的唯物主义实践观。】

生:1个1厘米,2个1厘米,3个1厘米,4个1厘米,5个1厘米。

师:这条线段包含了5个1厘米,所以它应该是多长?

生:5厘米。

【评析:答案终于出来了,由于教师前面成功的铺垫和引导,学生果然没有表现出失望,说明教师对于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的引导是成功的。】

师:如果包含4个1厘米呢?

生:就是4厘米。

师:要是包含6个1厘米呢?

生:就是6厘米。

师:下面我们练一练。

课件练习题:

4厘米有(4)个1厘米,7cm厘米有(7)个1cm,6个1厘米是(6)厘米,8cm里面有8个(1cm)。

(生逐一回答)

师:说的真清楚,回答的很完整。

【评析:必要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基本形式,教师在这里安排的练习题都是很基础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巩固基础知识,二是鼓励学生信心十足的进入下面更深入的学习。】

四、测量物体

师:好了,我们认识了厘米。但是数学知识不能光是纸上谈兵,要会应用,要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老师发给大家一张图,有小刀,有螺母,还有牙刷等等。

(学生动手测量)

【评析: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体现了知识的价值。】

师:好了,同学们,小刀的长度量好了吗?

生:8厘米。

生:9厘米。

师:到底是多长?我们让这位同学再量一遍。一定要对准。怎样对准,你们知道吗?就是小刀的一端要对准0,另一端是9,那么小刀是多长呢?

生:9厘米。

师:刚才有同学说是8厘米,就是因为没有把0当作起点,而是把1对着小刀的一端了。所以会出现错误。

【评析:带领学生正确测量小刀的长度,指导测量的基本方法,纠正错误,环节落点扎实。】

(老师继续指导学生测量螺母、牙刷和铁钉的长度——略)

五、问题情境活用知识

师:现在有一个问题等着我们。有个同学叫小明,他也会测量的方法了,就是把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我们看看小明的这把尺子。(展示教具)和我们的尺子是一样的,但是很不幸,小明家有一次着火了,结果呢这把尺子烧了一段。(展示)就烧成这样了,这把破尺子还能量东西吗?能量这个打火机的长度吗?

生:能!

师:怎么破尺子还能量东西?

生1:因为打火机比尺子短。

生2:虽然烧掉了一段,但是还可以对准0,这样量(学生上台演示)。

师:对,虽然烧坏了一部分,但零刻度线还在,所以还能量。但是,小明家真的很不幸,他家又着火了,把这边也烧掉了。这回连零刻度线都没有了,还能量打火机的长度吗?

生:能!

师:怎么量?

生:从断掉的那点量。

师:那请你来量吧。

(生上台演示)

【评析:使用有趣的障碍情景,小明的尺子两次被烧,结果成为了一把“名副其实的破尺子了”,这个情景使学生的思考一步步地深入:破尺子还能量物体吗?来强调厘米作为单位的重要作用。】

师:现在是几厘米啊?

生:7厘米、8厘米。

师:这边对着4,这边对着12。

生:12减4等于8。

师:这位同学概括的方法很好,是用12减4就是8厘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1厘米。

生:(齐数)1、2、3、4、5、6、7、8。

师:对了,就是8厘米。请同学回座位。

(生:是7.8厘米)

【评析:通过数(shǔ),强调“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这个学习重点,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师:真的很精确,搞科学就是要精益求精,这个态度非常好。好了同学们,刚才小明遇到的困难,一把尺子两端都烧掉了,其实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居然还能用这把破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战胜了困难。你们知道我们是依靠什么战胜了困难吗?

生1:智慧。

生2:依靠自己。

生3:依靠知识。

生4:依靠灵感。

师:(充分肯定的)你们说得都对,就是要依靠智慧,依靠自己,依靠知识,依靠灵感,来解决问题。下面还有一个困难,怕不怕?

生:不怕。

师:看屏幕。同样有一把尺子和一支铅笔,但铅笔和尺子都有一部分被一张纸片盖住了。请你猜猜看,这支铅笔可能有多长?

生1: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1后面就是2。

生2:可能是7厘米。应该比6厘米长一点儿。

生3:我觉得是8厘米。

生4:我觉得是10厘米。

师:可能是10厘米吗?

生:不可能。最多就是9厘米。

师:9厘米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最有可能就是几厘米?

生:8厘米。

师:还有可能是„„?

生:7厘米。

师:好,我们来看看。

【评析:虽然数学是一门科学,它很准确,但很多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可能,这个环节就是利用“被纸片盖住的尺子”来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同时利用前面总结出的计算技巧算出铅笔的长度。刘老师利用这个环节既巩固了测量和计算的技巧,又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师:现在,从3到10。就是几厘米?

生:7厘米。

师:对!10减3等于7。如果铅笔的一端对着2呢?

生:长8厘米。

师:10减2等于8,就是8厘米。所以可能是7厘米,也有可能是8厘米。有没有可能是10厘米?

生:没有可能!

师:可能是6厘米吗?

生:不可能!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还知道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会用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都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其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灵感去解决它。好不好!

生:好!

师: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了,下课。

【评析:课堂的最后,刘老师在回顾知识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利用自己的知识、智慧、能力、灵感去解决问题,体现了课程的多元目标。】

第二篇:认识厘米

课题:认识厘米

课前谈话,整理学具

师:为了表扬大家老师在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了(出示动画)老师讲故事:有一天,科里亚从家门口起走了1步——10步,挖了一个坑,把一个盒子放进坑里,木盒子里藏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他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埋在坑子里啊?原来敌人就要打到村子里了,科里亚的妈妈决定离开村子到别处去躲避。因为科里亚只会数到十,所以他就量了几步啊?还记得吗?(10步)听的真仔细,量了10步,几年以后科里亚长大了,上小学了,敌人终于被赶跑了,科里亚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干嘛?猜猜?(生:找木盒子)还记得他走了几步呀?(10步)他也是这么想的,他走了1——10就是这里了,可他哇呀挖呀怎么也找不到盒子,怎么回事呢?他的小伙伴都嘲笑他了,科里亚坐在地上拖着脑门想啊想,突然他笑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们班的小朋友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说:长大了,步子也迈大了)

师:说的很有道理,那你猜猜这次他要走几步呀?

生:8步

师:你说呢?

生:20步

师:长大了,步子大了,要不要走10步了。

师:到底要走几步呢?咱们来看一看。他走了1,2.3,4,5步,动手挖起来找到他的盒子了,科里亚高兴的对他的朋友说,今天我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步子变大了,但数学不管在什么时候真的很有用。今天科里亚找到了他的木盒,真替他高兴。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盒子,我想把我们班小朋友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放进去,看看一节课下来再我们小朋友的共同努力下能有多大的收获。再告诉大家科里亚今天也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了,原来他想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寻找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测量长度的方法。

一、游戏引入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比比谁的小眼睛更亮。

哪支铅笔最长?哪支铅笔最短?

生:第三支铅笔最长,第二支铅笔最短。

师:怎么知道的呢?

生:第三支格子占得最多,第二支占得格子最少。

师:数格子是个不错的方法,那咱们一起数数这个占了几格?(先数最长的、数最短的、中间的,分别显示占了几格)他占了6格,所以小朋友认为他最长,而这支呢?(3格)所以他最短,那他呢?(5格)看来难不倒我们小朋友。

师:(显示竖放的)这回呢?哪支最长?为什么?

生:右边长,左边短。因为右边占了7格,左边占3格。

师:那在所有的铅笔当中哪支最长呢?

生:第3支铅笔最长

师:那我也数格子了,1——7从数量上看不是7最多吗?

生:因为第3支是横着放的,而那只虽然占了7格可是是竖着放的。

师:对呀,竖着的每一格怎么样?(短)而横着的呢?(长)

师:同样是1——3格,为什么长度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一支是竖着数的,一支是横着数的。

师:也是竖着的格子(短),横着的(长)。说的太有道理了。看来要是我们能够把这些格子变得一样,也就是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就好了。于是人们想来想去,诶,终于有了这样一

个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叫“厘米”,听说过吗?(板书:厘米)

师:那1厘米究竟有多长呢?(拿起小棒)哦,这就是一厘米,会把它像这样轻轻地捏住吗?举起你的一厘米,再来仔仔细细的看一看这个一厘米,现在把他小心的抽出来。(重复放回抽出)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师:那你觉得这个一厘米怎么样呢?

生:很短

师:是呀,那咱们来闭上小眼睛好好地来想一想这个1厘米,想好了吗?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1厘米有多长吗?怎么表示呀?用手势来比划一下。看来小朋友都喜欢这么比划,那我们把这个1厘米放进去检查一下,比的准吗?比的准的小朋友朝老师笑一个。

师:我还发现了小朋友伸出来一个手指头,你的1厘米藏在哪儿啊?

生:指甲盖的长度

生:手指的宽度

师: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咱们用小棒比一比。

生:食指的宽(3人说)

师:原来我们身上也有1厘米,太好了。那还有没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也是1厘米的? 生:图钉的长、粉笔的宽、田字格的1条边的长度。

师:那是正好1厘米吗?那该怎么说?

生:大约1厘米。

师:说得真好,大约1厘米。你还想说什么?

生:尺子上从0——1厘米。

师:我们小朋友真有数学的眼光,找到这么多的1厘米。那如果我请你用这个小小的1厘米去量课桌的长,你愿意吗?(不愿意)为什么?(因为1厘米太短了,不方便)

师:那用什么来量比较好呢?

生:用尺子来量

师:用尺子来量,好的。今天科比亚也带来了一把尺子,可是这把尺虽然是直直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你知道吗?

生:少了数字,如果有刻度亮起来就方便一些。

师:他说到了有刻度。(出示刻度)

师:那么关于刻度线你还发现了什么吗?

生: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

师: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这样就能表示不同的长度单位。刚才有小朋友说有数字,那都有哪些数字呀?

生:1——10

师:是这样吗?咱们叫这些数出来好不好?你想让谁先出来?

生:0

师:果然是0,往后排是1——10(课件以此出示),如果尺子长一点的话,数会?(更多)那有没有发现这些数和怎么样的刻度在一起?

生:喜欢和比较长的刻度在一起。

师:观察的真细心。那其中最小的数是?(0)诶,那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呀?

生:表示什么都没有。

师:那尺上的0表示什么呀?

生:表示量东西都要从0刻度开始量。

师:是呀,尺上的0呀表示尺子的起点(放慢语速)。就好像体育课上的起跑线一样。所以,测量的时候要从哪儿开始呢?

生:应该从0刻度开始量。

师:不是有一句话嘛,一切从0开始。那你能找到你自己尺子上的0吗?(学生找)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师:尺子上除了刻度线和数字还有一个小地方,看见了吗?

生:cm(板书)

师:那表示什么意思呀?

生:表示厘米

师:对呀,这两个字母其实是一个英文(centimeter)的缩写,表示的就是厘米(指板书)。说的真好听,再来说一遍。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cm)

师:刚才小朋友说尺子也有厘米,那你知道尺子上从几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呢?

生:从0到1是1厘米。

师:怎么知道的呀?我们都来比比看他说的对吗?谁再来跟大伙说一遍

生:0到1的长度是1厘米(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补充完整)

师:还有谁想说?(生完整说)说的真完整,讲话完整是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哦。(表扬)师:那尺子上只有0到1的长度是1厘米吗?

生: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教师补充完整)

生:2到3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看来还有好多,那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谁来说给大家听。

生:3到4的长度是1厘米;(学生随机补充)

师: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的1厘米连接起来组成了这把尺子。那谁能告诉我从7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

生:从7到8的长度是1厘米。

师:那你有没有想过从7到几的长度也是1厘米的?

生:从7到6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哦,他的想法多与众不同呀,还会倒着想呢。请一个特别棒的小朋友把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从7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

生:从7到6的长度是1厘米,从7到8的长度是1厘米。

师:那从9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同样要说完整哦。

生:从9到10的长度是1厘米,从9到8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哦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我们找到尺上的1厘米了。如果没有尺子,你能把1厘米画下来吗?把练习纸拿出来,在纸的最上面写了个1厘米,咱们不用小棒也不用尺,来自己画个1厘米试试看?(学生动手画)

师:画得怎么样呢?我们请尺来帮我们检查一下吧。自己来调整一下(画得好的鼓励)刚才小朋友都觉得1厘米怎么样?(很短)所以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时候就可以用厘米来做单位了,可是光认识这个短短的1厘米怎么够呢?你还想认识几厘米?

生:我还想认识2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

师:那这根带子的长究竟是几厘米呢?

生:5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怎么一下子都看出来了呢?真想听听你们的理由。

生:因为我们从0刻度开始量,另一头对准了5,就是5厘米。

师:小朋友是这样想的吗?那到底是不是5厘米,我们可以来研究一下他和1厘米之间的关系,看看这条线段包含了几个1厘米?同意吗?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边播放课件边数)哦,他包含了5个1厘米,所以他是(5厘米)

师:那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5厘米吗?再比划比划5厘米有多长呢?(现场巡视反馈)那

你在尺上又是怎么看的呀?

生:从0到5的长度是5厘米。

师:刚才我还听到一个特别的,他说我从1开始看,那从1到几的长度是5厘米? 生:从1到6的长度是5厘米

师:还有吗?

生:从2到7的长度是5厘米、4到9的长度也是5厘米

师:小朋友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棒!我们找到这么多的5厘米了。刚才小朋友还想认识2厘米、3厘米,现在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他们?和你同桌的小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几厘米,是怎么看的?已经有小朋友举手了

生:我最喜欢10几厘米,从0到10的长度是10厘米。

生:我喜欢7厘米,从0到7的长度是7厘米。

生:我喜欢2厘米,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

师:原来从0到几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刚才我们从0量到了5,所以就是5厘米。(板书)师:可是科里亚的尺子成这样呢?(两头断了)连0刻度都没了,你说还能量吗?你来试试看吧

生:把2当成0刻度,数一数有几段1厘米。

生:从2开始量到6,再用6-2=4厘米。

师:他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6-2就算出来是4厘米,那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还是像刚才一样来数一数吧。

生:1个1厘米——4个1厘米。

师:所以是(4厘米),那我们来想一下他为什么要减去2呢?

生:因为他是从2到6,不是从0到6。

师:原来他前面缺了几个数呀?(2个)所以要减去2。6到2之间的长度是4厘米,如果是从3到8呢?

生:3到8的长度是5厘米。

师:怎么算的呀?

生:8-3=5

师:那这条呢?

生:一共是7厘米,9-2=7,所以是7厘米。

师:太好了,那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呀?

生:这条线把这把尺子上的厘米都沾满了

师:哦,占满了。一头对准2,一头对准9。

生:如果不从0刻度开始量的话,都要用减法来算到底是多少厘米。

师:哦,他总结的多好呀,能够及时的总结规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小朋友说的很好,可是数学可不能光纸上谈兵,我猜小朋友动手的本领肯定也很棒。那我们赶快来量量这条线段和这把小刀有多长呢,把你测量的结果填在前面的括号里。咱们来比一比谁量的又快又准。(教师巡视,请一学生上台量)

师:能看出来是几厘米吗?(6厘米)他和你量的一样吗?那你在测量的时候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生:一定要从0开始,不然还要减数,很麻烦。

师:对呀,量的时候从0开始可方便了。

生:尺子不能放歪,这样很容易看错数字。

师:哦知道了,所以我们亮出来是(6厘米),再量一量下面的,谁看出来了?

生:大约7厘米

师:为什么是大约是7厘米?

生:超过7了

师:当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的时候咱们怎么看呀?

生:加上大约

师:为什么是大约7厘米,而不是大约8厘米呀?

生:因为他离7厘米很近,离8厘米有点远。

师:哦,我们可以看他最接近几厘米是吧,就说他大约是几厘米。(板书:大约7厘米)所以这把小刀量出来我们要加上大约两个字,你写了吗?没写的小朋友赶快补上。(画一条大约7厘米的线),可老师还想知道10厘米的线段有多长呢?咱们把他画下来好吗?在10厘米的后面画上线段。

师:谁来说说看

生:量10厘米从0开始量

师:画到几呀?

生:10

师:所以0到10的长度就是10厘米了(教师黑板上画线段),那出小手来比比看,给老师看看,我看到一个小朋友是这样比的,看他这个手型像不像尺这个字啊?太有趣了,在我们身上也长着尺子,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好多这样的尺子,咱们课后再去找一找。

师:现在我们把尺子和小棒先送回家,让他们休息休息。

在我们的帮助下科比亚也认识厘米了,为了表示感谢,他想送给小朋友一件小礼物。想不想要啊?不过他说要请大家先来猜一猜他有多长,谁估计的准就把礼物送给谁。准备好了吗?第一样礼物是一个正方形,就在小朋友的桌上,请大家来估计一下正方形边的长度。估计好了把结果填在第一行左边的括号里。第二件礼物是一副棋子,是他短边的长度,写在第二行左边的括号里。到底估计的准不准?谁想当小裁判。

师:用尺子来测量一下,把你测量的结果填在右边的括号里。都估计对的小朋友请举手。请你来估计一下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大约是2个1厘米。

师:量出来呢?

生:大约2厘米。

师:那棋子短边的长呢?

生:大约9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大约10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超过9,接近10。

师:你们有没有想量的物体呀?(学生说)

师:可以把你们想量的物体继续往下填,先估计,再测量。

师:刚才小朋友说想量量黑板这条边的长,那我还用这把尺子好吗?为什么摇头? 生:因为这把尺子太短了

师:看来我们需要一把另一把尺子,那也需要一个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

生:这个长度单位是米。

师:今天和小朋友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节课,虽然我们在上课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小朋友最终都战胜了困难,对不对呀,那咱们是用什么来战胜困难的呢?

生:我们是用我们的智慧战胜困难的,还靠了一把直尺的帮助

师:但我想不光靠这些,更重要的是我们班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互相学习、互相倾听、积极思

考、用于探索,养成了好多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也要把他藏起来,因为他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第三篇:认识厘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案例及反思

南宁市华衡小学:甘慧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3页及练习一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米尺、纸条、小方块、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刻度尺

1、米尺和厘米尺做比较

师:小朋友的铅笔盒里一般都有什么呢? 生:铅笔、橡皮、尺子„„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手拿米尺)问:尺子上用来做什么? 生:量东西的。

师:观察你们手上的尺子和老师手里的尺子,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引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师: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在量像数学书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好吗?

2、(出示尺子)请你观察一下学生尺上都有什么? 通过观察认识刻度、0起点、cm(课件作相应演示)【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具引入新的知识和概念,自然贴切。

二、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1、认识1厘米(1)看一看

师:在我们的尺子上,你认为从几到几是1厘米? 生:0-1是1厘米

追问: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吗? 生:1-2 问:为什么终点是2,你怎么可以说是1厘米呢?(2)想一想 说一说

师:那从4到几是1厘米?

生:4→5 师:不说4,还可以说4到几。

生:4→3 师:看8到几是1厘米。

生:8→9 8→7 小结:在尺子上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3)比一比

师:你能用自己的小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吗?(生拿尺子比一比,学具小方块的长度刚好是1厘米,用手拿着小方块比划。)(4)体验

A、师: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生:短(板书:1厘米 短)B、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我们要牢牢记住身上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小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使学生认识并感受1厘米。

2、认识几厘米(1)蚂蚁赛跑

师:除了1厘米,你还想认识几厘米啊? 生:2厘米、3厘米„„

师:那下面咱们就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帮助大家认识几厘米好吗?(课件出示蚂蚁比赛图)

师:选择你喜欢的红蚂蚁或蓝蚂蚁为它加油吧!(2)学生反馈

红蚂蚁跑了4厘米,蓝蚂蚁跑了3厘米

(3)小结:1厘米是个单位,0到4之间有4个1厘米,所以是4厘米。0到3之间有3个1厘米,所以是3厘米。(4)出示练习:

4厘米里面有()个1厘米 7cm 里面有()个1cm 6个1厘米是()厘米 8cm里面有8个()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活泼的蚂蚁比赛,很好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认识几厘米,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三、量一量

1、师:刚刚我们已经在尺子上认识了1厘米,还找到了2厘米,3厘米和4厘米。那你能用尺量一量桌面上红纸条的长度吗?(出示纸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尺量(提示学生看课本第3页例2的方法)。课件演示测量方法:(1)尺子放正。(2)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3)右端对准数字几,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小朋友们自己已经找到了测量长度的方法。下面有三位小朋友在测量铅笔,谁的方法是正确的呢?(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学生判断。)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练一练

(1)打开书第2页,学生看书将例2题中“量一量”括号填完整。(2)量一量数学书短边的长度。(3)量一量自己的一拃长。

3、在有障碍的情境中讨论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兴吗? 生:高兴!

师:可是甘老师有点高兴不起来了,看,我刚新买的一把尺子不小心折断了,没有了0刻度,还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1)用折断的尺子量橡皮,怎么量?(学生讨论)

(2)出示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测量橡皮,学生读出橡皮的长度。4.大约几厘米

(出示两幅测量铅笔的图,请学生说出长度)(1)一支大约7厘米,另一支大约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设计意图】 在动手操作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量一量中,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层层渐进,并通过有障碍的情境讨论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回顾总结、延伸讨论

1、小朋友们真能干,甘老师最后还有两个问题需要你们的帮忙

问题一:我想知道我手腕的长度,该怎么量呢?(纸条绕一圈,量纸条的长度,用软尺)

问题二:我们用厘米做单位量出了很多物体的长度,那你用1厘米做单位量一量从我们学校到你家有多远?(太难了,不好量,看来厘米只适合量比较 3

短的物体的长度,对于比较长或非常长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呢?引出米等更多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以致用。

2、小结:我们班同学知识可真丰富,懂得真多啊。咱们以后还会学到这些知识,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认识厘米》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能估测熟悉物品的长度。本课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逐步形成认识,形成相关的概念。但由于长度单位在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所以,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注重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含义。

导入时通过师生间随和的谈话,接着很自然地引出厘米尺和米尺的主要区别在于长度不同而得出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开始厘米的学习。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在认识1厘米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初步认识直尺,让学生观察,说说尺上都有什么。

2、让学生找一找1厘米,说说1厘米是从0刻度到刻度几,再让学生找一找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

3、比一比。用大拇指和食指照着尺上的刻度比出1厘米,拿掉尺,同桌比一比,看谁的1厘米比较准确。

4、找一找。认识了1厘米,再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 的物体。

这样,学生深刻理解了1厘米,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在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学生认识了刻度尺和1厘米后,我设计了比较有趣味性的蚂蚁赛跑的小游戏,通过小游戏使学生认识了几厘米,加深对几厘米的认识。量纸条长度时,我能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动手操作的环节进行的不是太顺,没有进行小组合作,老师说的多,学生思考的机会比较少,应该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措施: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给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他们交流合作的精神,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刘德武轴对称图形课件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刘德武轴对称图形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小磁铁等等。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都会剪纸吗?

生:会。

师:那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剪一个图案,看谁剪的最漂亮?

生: 动手剪纸。

师:进行巡视,挑选一些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漂亮的图案,(指着其中一个图案,问学生):这个图案你是怎么剪的呢?

生:我是先对折,然后再剪的。

师:请大家找找看,黑板上还有哪些图案也是先对折再剪的呢?我请一个学生上来找一找。

生:把先对折再剪的图案放在一起。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先对折然后再剪,得到的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

师:(结合板书)完全重合。

师:揭示课题--我们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对折后发现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线,我们叫它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师:请大家找一找,黑板上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分别在哪里?

师:(指着另外的几个图案问):那么这几个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你又是怎样判断的?

师:如果现在老师给你一些图形,你打算怎样来判断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师出示“钥匙图”。)

生:我们把它对折,发现折痕两边的部分,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接着出示“意大利国旗”,解决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主要看形状,与颜色无关。)

师:(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主要解决折法的多样性,我们在对折时可以上下对折,可以左右对折,也可以斜着对折。这些都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演示。)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图形,发现:只要把这个图形对折,如果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它就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不能完全重合的它就不是轴对称图形。想自己去研究一下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研究的材料,有平面图形、英文字母、国旗、交通标志、一些图案,如果你想研究汉字中的轴对称图形,老师建议大家研究我们班上同学的名字。你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与同学合作研究。看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

生:进行研究。

师:进行巡视。

师:组织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交流。

师:刚才有不少同学在研究交通标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标志它也是轴对称图形。可是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和想象力,我只给出了这些标志的一半,你能根据今天学的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想象出它的另一半吗?并且说一说它是什么标志。

师:(多媒体显示:奥运五环旗的一半、中国结的一半、奔驰汽车标志的一半、工商银行标志的一半。)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不错,知道的东西也真不少。不过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刚才我们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来想象它的另一半,现在老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画出它的另一半,有没有信心完成?。

生:有。(完成书上58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学生完成后,请他们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

师:再出示一张方格纸,纸上有一个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请大家想一想,一部分是不是就一半?

生:不一定。

师:请你进行添画,注意:添画完成以后的作品它必须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进行添画、创造,完成后组织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做评委对作品进行打分、评价。)

师:刚开始上课时,我请大家进行剪纸。有的同学直接剪,有的同学先对折再剪,现在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想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你认为应该怎么剪?

生:先对折再剪。

师:请大家再想一想,对折一次剪,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对折之后再对折,得到的图形还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想去尝试一下吗?

生:想。

师:那好,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剪纸大赛,本次大赛的规则是:你剪了之后得到的图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看谁设计、剪裁的图案既漂亮又符合要求。

师: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很不错,请你把它贴在黑板上。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

生:学生纷纷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看!我们同学多么了不起,设计、剪裁的图案竟然这样漂亮。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发现、感受一下吧。(多媒体显示:自然界中的轴对称现象、服饰中的轴对称现象、世界著名的建筑。)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地方或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好吗?题目自定。(时间如果来得及,学生能当堂完成,老师将组织交流。)

第五篇:刘德武的《找规律》

《“数与代数”领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门课,请你说一说:“案例展示”之刘德武老师的《找规律》,哪个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

刘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年级的《找规律》(一年级学生,但课程已学过),不管大师是否知道学生是否已经学过该课内容,整节课,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的主动权完全把握,收放自如、不着痕迹地完成教学任务。听完刘老师的课,我的感悟主要有三点:

1、刘老师的《找规律》抓住了规律的本质——“一组、重复、用规律”,把本课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讲得通彻易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整节课的整个流程设计看似简单却深含韵律,尤其是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由简单“红球篮球”挖陷阱到“红球篮球篮球红球红球篮球篮球红球”重新认识异同,发现“一组、重复出现”,每个环节紧密相扣,层层推进;

2、充分尊重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于是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活动环节,看似紧密却又活动充分;

3、练习设计精彩,环环相扣,单题拓展为多题,横纵连贯,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开发。但也有一个不成熟的思考:如何有效的把握“找规律”与“数感”的联系,后进生的关注与实际教学中对后进生的辅导怎样有效开展.刘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课堂练习以及关键性的提问,不仅借学生之口揭示“规律”二字,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习得“找规律”和“用规律”的方法,学生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在一年级的“找规律”这节课中,令人难以置信地是,刘老师一改往日我们所见的“看一看、说一说、涂一涂、画一画、摆一摆”的经典老套路,从感知规律、找规律、用规律、发现数学规律的美四个环节引导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历了一次次深层次地数学思维的穿越。

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要学会延伸,学会拓展,另外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下载厘米的认识(刘德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厘米的认识(刘德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刘德武农村中学生辍学根源初探

    农村中学生辍学根源初探 南站镇二中李振海 近几年来,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十分严重,个别学校的辍学率高达百分之五十,触目惊心的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思。初中生辍学现......

    刘德武:一下《找规律》 教案(范文)

    刘德武:一下《找规律》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找到简单图形中隐藏的规律。 2、在找规律的过程中,能理解规律的本质是“一组„重复出现”,能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3、在找规律......

    一下找规律课堂实录(刘德武)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课! 生齐:老师下午好! 师:真好听,同学们下午好,请坐!今天刘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我们这一册书里面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内容。咱们看大屏幕,一会儿......

    听刘德武老师授课有感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 听刘德武老师授课有感 庄河市向阳小学姜肖 听刘德武老师授课是第二次。从第一次听他的课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课实在,无作秀之感觉,他设计教......

    观摩刘德武老师数学课有感

    观摩刘德武老师数学课有感5月7日有幸到庄河市重点高中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执教的两节数学课,并且聆听了他的主题报告,让我感受颇深。 观摩两节课的过程中,让我感......

    听刘德武老师课有感

    听刘德武老师课有感孟小鱼有幸听了刘德武老师执教的两节数学课,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一、一节好课首先老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评价语言具体、实在,具有承上启下......

    刘德武《画正方形》课堂实录[大全五篇]

    《画一个正方形》课堂实录 刘德武 师:南师附小的好子们,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是五年级的孩子,对吗?五几班呢? 生:五(4)。 师:我是谁呢?刚才主持人已经介绍过了。我姓刘,也是小学数学老......

    刘德武 可能与一定 教学设计

    一定教学设计(一年级或二年级) 北京特级教师 刘德武[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生活情境和适当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或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