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推法”的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倒推法”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教材首先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倒推法”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 ;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推法”的策略意义及其适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法”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推法”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 高学好数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倒推法”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具准备:为了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具。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力求借助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手段再现具体的生活情境,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观察比较法、启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了解并掌握用“倒推法”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学质疑,建立模型
导入课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3张牌,底朝上,请一名同学到台上看牌上的数字从左往右是多少,然后交换两次位置,翻开。请同学们猜原来的排放顺序。通过这一游戏,使学生体会“倒退”策略的趣味,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随之引出例1的教学。
(二)交流展示,初步感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尝试自主探究这一策略,这一部分以学生的分析为主,让学生相互补充,力求说具体,说完整。同时,也让学生
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梳理自己的思路。这样能帮助学生再次理顺问题思路,初步感知“倒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例1为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两个玻璃杯共有果汁400毫升,从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两杯果汁同样多,求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思考:首先容易想到现在每杯有多少毫升;第二步,这是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的结果,因此,可以再倒回去,就能知道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倒回去的过程就是从结果往前推的过程,这是借助直观进行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表示问题的结果。表格中的第一栏是现在两杯的容量,第二栏是原来两杯的容量。填表的过程是对用倒推的策略思考问题的整理。
出示练习十六的第一题,提示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帮助推理,再列式解答。
例2为学生呈现的问题是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问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利用学习建议提示学生思考准备用什么策略,产生运用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然后要求学生复述题目的大意,进而启发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题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来,在学生尝试整理题目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摘录条件的方式,将题中数量的变化过程和倒推的过程对应呈现,让学生再次体会逆推的策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式解答。第二种是抓住“又收集的比送给小军的少6张”这一关键条件,想到现在比想原来少6张。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这种方法虽然能直接推算出小明原来的邮票张数,思考的过程也更加简洁,但难度有所增加。目的是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如果学生提出第二种方法,可以联系第一种方法的逆推过程,让学生理解这一方法,但主要应引导学生明确第一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清楚地体现了逆推的策略,思考和操作比较顺畅,适宜多数学生应用。
(四)精讲点拨,突破难点
引导通过比较解决这两个问题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再次体会倒推的策略以及明确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在学生充分理解后,我还设计了让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从而比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检验的思路有什么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从现在到原来,逆着变化一步一步地推,是倒推的策略;检验的思路是从原来到现在,顺着变化一步一步地推,是按题意进行顺推。无论顺推还是逆推,有条理的思考是十分重要的。
(五)矫正反馈,拓展延伸
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
1、完成练习十六的第五题。这道题目较简单,结合具体的计算进行填空,既能使学生再次感知“倒过来推想”的特点,也有利于加深对四则运算相互关系的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本题是结合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知识,让学生利用题中给出的信息,确定动物园景点和大门的位置,教学此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题目的条件先做如下的整理:大门→向北走2格到熊猫馆→向北走1格到百鸟园→向东走4格到猴山→向南走2格蛇馆。然后再从蛇馆倒推,并依次标出其他几个景点与公园大门的位置。
3、完成“练一练”。本题与例题2相似,但数量关系稍复杂一些。需要学生在准确理解题中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在例题中掌握的策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解决这道题,可以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可以将题目中的条件整理成:原有?张→送出一半→再送一张→还剩25张,再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第二种思路,可以先假设小军只送给小明一半,此时小明还剩下(25+1)张,即26张。而26张也就是原来张数的一半。
4、完成思考题。这是一道经典而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题目的条件可以整理成:原有?斗→加一倍→喝一斗→加一倍→喝一斗→加一倍→喝一斗→喝完,然后倒推为:0+1=1,1÷2=0.5, 0.5+1=1.5, 1.5÷2=0.75, 0.75+1=1.75,1.75÷2=0.875.通过解决这道题,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堂总结,课外运用
学生说一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再次重申学习的解决问题的倒推策略。
四、说板书设计(略)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练习体现了层次性,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的 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二篇:15苏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分析:
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教科书里都教学一种策略,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本单元没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新颖问题、复杂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 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体会转化可以多样 例2 通过假设和调整解决问题,体会假设与调整可以多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应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加强对策略的体验和方法的领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各种策略对于解决不同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知识间的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合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运用已学的策略解决新颖、复杂的问题,体会一个问题多种方法及各种策略之间相互的关系。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转化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
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
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学生读题,自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①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2.做第28页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策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要求学生说说“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通过他们在交流中获得这些体验,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回顾策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里的数量关系,写出分数,并转化成比。或者写出比,再转化成分数。(这道题可以看作沟通数学概念之间联系,组建概念系统的练习,有助于问题的转化。)
2.练习五第2题。
根据已知的比或百分数,把线段图补充完整,要求借助线段图,把稍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探索原来问题的解法。(在线段图上可以联想到的数学信息越多,思维就越开放,问题转化的思路会越开阔,解决问题的资源也就越充分。)
四.课堂小结,提升策略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能合理选择,就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3题。
第二课时:假设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学生小组讨论。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① 出示表格。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
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
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 检验结果。学生口答检验方法。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5题。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五第6~9题和思考题,了解“你知道吗”。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转化和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2.在不断练习和反思中,感受运用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3.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了解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转化和假设的策略)你们学会了吗?今天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对这两个策略的运用情况,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
二.练习应用
1.练习五第6题。
出示题目:要求先画图表示题意,再解答。要求中、下层各放了多少本书?可以通过上层放书的数量100本,及所对应的份数5,先求一份的量是多少,再求中、下层各放了多少本书。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去思考,如把比转化成分数来解答。
2.练习五第7题。
结合图引导思考:根据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2∕3,可以想到相遇时货车行驶的路程也是客车行驶路程的2∕3,接着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并解答。
3.练习五第8题。学生读题,出示右图:
先在图中表示出第二、三堆的白子和黑子。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可能在第二、三堆中把白子和黑子平均分,可让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特殊情况。)
结合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三堆中的白子合起来正好是完整的一堆棋子,也就是60枚,再加上第一堆中白子的数量,这样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4.练习五第9题。出示题目和表格。先假设两种球分别投中的个数,再通过试验调整找出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5.练习五思考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思考,独立解答。6.课外了解。(第32页“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数学,渗透国情教育,并思考解决。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策略在特定问题中的应用。四.课堂作业:基础训练
第三篇: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已有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三、说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受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用22根一米长的小棒怎样围长方形花圃面积最大”,尽量让答案从学生自己口里说出来。
四、说学法 本节课让学生直观操作演示来理解和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解决问题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组织学生的探索和发现等学习活动,课前我准备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课件,并让学生准备了22根等长的小棍、表格。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分为四个板块来教学:
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三、应用列举,积累列举技巧;
四、总结延伸,发展列举。
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
生活化、活动化的情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1、门票引入:
再出示:海洋公园儿童门票每张10元,小红口袋里有两张5元,五张2元,两张1元的纸币。小红怎样付10元门票钱?让学生列举出几种付钱的方法。
2、顺势揭示课题: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设计了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本环节共分两个步骤进行:
(一)探究例1,感知策略
1.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例1,王大叔想要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他非常纳闷,该怎样围呢?
接着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操作:(1)这道题有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根据所给信息,你能想到什么?(围成的长方形有什么要求?)这时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要求想好的学生可以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参与讨论)
2.布置任务,小组合作。
同学们的想法各不相同,你能想办法把所有不同的围法都找出来,用你喜欢的方式纪录下来。如果有困难,可以用小棒代替1米长的木条摆一摆。(写好后跟同桌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的,有哪几种围法? 指出: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列举在表格中(课件展示),让学生填表后进行比较学生的方法,你认为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写下来,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一共有4种不同的围法。(课件)
最后让学生比较:有序和无序的两种,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有序,不重复、不遗漏)(板书)
通过我引导怎样解决问题和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学生初步体会要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可以把各种围法找出来,这样,列举的思路就清晰了。同时,学生联系摆小棒的
过程进行了抽象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接着让学生讨论王大叔围的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才最大呢?为什么?这样让学生通过比较长、宽以及面积,看看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强数学思维, 同时介绍这是大数学家欧拉的定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这一问题进行延伸思考,提高透过现象寻求本质的意识和能力。
三、应用列举,积累列举技巧。
列表是列举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在练习时对学生说明:也可以用其他的形式来列举。在学生做完“练一练”,展示各种列举形式,体会列举形式的多样性,说明以后可以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形式来列举的出结果。这两题的练习正好比较了简单和复杂两种情况如何运用好列举法,巩固了所学知识。最后加“数正方形”练习来拓展提高列举。
四、总结延伸,发展列举。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多媒体营造出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主动交流、积极动手、开动脑筋、充分体验,希望整个教学过程会成为孩子们探索数学的发展过程。
第四篇: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各位专家:大家好!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已有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的,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三、说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受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四、说学法
本节课让学生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组织学生的探索和发现等学习活动,课前我准备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为学生准备了18根等长的小棍、表格。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分为四个板块来教学:
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三、应用列举,积累列举技巧;
四、总结延伸,发展列举。
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
生活化、活动化的情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1、课前游戏:飞镖激趣
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活动化、与生活化的情景,首先,请几个精神饱满的同学上来玩飞镖游戏。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比一比谁最厉害?如果全班每人投一次,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教师顺势板书:一一列举)
2、门票引入:
再出示:珍珠泉公园儿童门票每张10元,小红口袋里有两张5元,五张2元,两张1元的纸币。小红怎样付10元门票钱?让学生列举出几种付钱的方法。
3、顺势揭示课题: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设计了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本环节共分两个步骤进行:
(一)、探究例1,感知策略
1.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例1,有一个畜牧场,在一片草地上,放牧着成群的牛羊,牧场主人王大伯想要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他非常纳闷,该怎样围呢? 接着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操作:(1)这道题有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根据所给信息,你能想到什么?(围成的长方形有什么要求?)这时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要求想好的学生可以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参与讨论)2.布置任务,小组合作
同学们的想法各不相同,你能想办法把所有不同的围法都找出来,用你喜欢的方式纪录下来。如果有困难,可以用小棒代替1米长的栅栏摆一摆。(写好后跟同桌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的,有哪几种围法?(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写法)指出: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列举在表格中(课件展示),让学生填表后进行比较学生的方法,你认为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写下来,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一共有4种不同的围法。(课件)最后让学生比较:有序和无序的两种,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有序,不重复、不遗漏)(板书)
通过我引导怎样解决问题和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学生初步体会要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可以把各种围法找出来,这样,列举的思路就清晰了。同时,学生联系摆小棒的 过程进行了抽象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接着让学生讨论王大伯围的是羊圈,他该围成什么样的长方形?为什么?这样让学生通过比较长、宽以及面积,看看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强数学思维, 同时介绍这是大数学家欧拉的定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这一问题进行延伸思考,提高透过现象寻求本质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例2,丰富列举策略
例题2比较复杂,先让学生理解“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从而发现这类问题在列举之前,先要进行适宜的分类。分类以后让学生用打勾的方法填写表格,教师说明表格的填写方法,防止学生把只订阅1本的勾都打在一列里,和订阅3本的相混淆。这题里订阅2本是难点,要联系曾经学过的搭配规律。这道例题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得到所有的订法,突出思维的条理性和周密性。
三、应用列举,积累列举技巧
列表是列举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在练习时对学生说明:也可以用其他的形式来列举。在学生做完“练一练”,展示各种列举形式,体会列举形式的多样性,说明以后可以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形式来列举的出结果。然后把“投中两次”改成“投了两次”,让学生体会到要先分类再列举。这两题的练习正好比较了简单和复杂两种情况如何运用好列举法,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总结延伸,发展列举
王大叔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想请大家去划船。我们班有48个同学,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小船可以坐4人,有多少种租船方案?这是下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先去思考思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多媒体营造出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主动交流、积极动手、开动脑筋、充分体验,希望整个教学过程会成为孩子们探索数学的发展过程。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整理信息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因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虽有一些分析类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通过学情分析,我准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设情境迎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整理分析主动参与。
数学活动是学生认知的基础,能力形成的温床,新课标也指出,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局限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学以致用,形成策略。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体会到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三、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部分展开学习。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新:
课前故事导入:“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乌鸦和曹冲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策略,从而初步揭示课题;接着一组练习复习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通过一组为教学例题作铺垫的练习唤起学生画图的经验和意识,初步让学生感受到画图策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直观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变化与它的长、宽变化有关,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尝试,体验策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初步分析,我让学生自主阅读例题。
提问: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设疑:你觉得刚才这样介绍题目后,别人能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弄清楚吗?例题所呈现的新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当只有文字叙述时,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看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会产生画图的需要。从而完善课题。
(2)讨论画图,完成画图,“如何画图”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先示范画出示意图的一部分,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将示意图补充完整,进而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由学生合作讨论修正自己所画的草图,共同完善画图。接着教师用课件示范画图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比较总结,教师需强调“画图看清楚条件和问题”、“边画图边标数据”,“注意长短”。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有“范式”可仿,又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3)看图解答,交流反馈,结合示意图复述例题,利用要求原来的花圃的面积,先要求什么呢?利用分析法分析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或提问已知增加花圃的面积和增加的长,可以求什么呢?综合法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突破难点,并列式解答。
(4)回顾反思,提升策略,交流解法时,让学生对着图讲解,说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同时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还可以求出些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解答完成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经历,并明确基本过程:读题、画图、分析、解答、检验。
【设计意图:例题的关键是处理好让学生想到画图、画好图、用好图和感受画图的好处。充分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形成主动运用策略的积极心向。】
2、教学试一试
(1)此题是例题的一个简单变式,即由长的增加变为宽的减少。在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熟悉画示意图的方法,体验策略的运用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共同之处,进一步明确解决有关图形问题时,可以用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经历两次“画图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巩固练习,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题。此题与例题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要根据假定的变化情况先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要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基于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体验,独立解决问题。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此题不再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而是求长、宽变化后增加的面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示意图。为了较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将此题与刚才一题进行比较:同样是长方形的长、宽变化,它与刚才一题有什么不同?这里突出此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在变,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画图就容易多了。同时这题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一题多解。要让学生充分利用画好的图仔细观察,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他们结合示意图详细说明是如何计算的。在完成上述几道题目后,让学生对整个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再次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策略的价值。
3、最后安排了对比练习。既是对有关面积问题的整理,也是今天所学的画图法的延伸。同时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将会出现的问题都预想到,避免到时出现意外。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希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