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和性质
1、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装置:水的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
检验气体: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体积大的气体燃烧能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
3、水的物理性质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在101kPa下,水的凝固点为0℃(结冰),沸点是100℃。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的导电能力较弱。
4、水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条件下也不易分解,难以用水作原料直接制取氢气。水的pH为7。
(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1)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和实验室制取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注意:
①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相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
②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出来。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因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该物质由什么粒子构成,就由什么粒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例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2)分子的性质(原子的性也是这些)
2、原子
(1)原子的概念和性质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原子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裂”。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在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和质量不变。
②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还可以再分(如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原子也是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间也有间隔;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显电性。
(三)、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
纯水是无色、无味、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纯净物,天然水(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1)静置:有时又叫沉降或沉淀,用来除去水中较大颗粒不溶于水的杂质。(2)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的方法。
(3)吸附:利用明矾或活性炭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4)蒸馏:除去溶于水的杂质的方法,相对净化程度较高。
(5)杀菌:利用氯气、漂白粉等杀菌剂,消灭水中的细菌、病毒。这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
3、常见的净水操作有哪几种方法?单一操作,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答: 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3、硬水和软水
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②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取等量的软水和硬水,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很少泡沫但起很多浮渣的是硬水。
③使用硬水的危害:衣服洗不干净、变硬,锅炉浪费燃料、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利。④硬水的软化方法:a、生活中通常用煮沸法b、实验室用蒸馏法c、工业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
4、过滤的操作技巧
过滤适用于液体和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②待过滤的液体要低于滤纸的边三靠:①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处;③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备注: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防止滤纸被水润湿后破损
液体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流下,使过滤不充分 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出 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穿滤纸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原因:A、滤纸破损 B、液面高出滤纸边缘
C、承接滤液的烧杯水不干净
5、蒸馏操作技巧
①在加热时,烧瓶中应放入几粒沸石(碎瓷片),防止暴沸;
②刚开始蒸馏出的液体不能要,因为有些杂质混在水中,蒸馏开始会先蒸馏出来; ③注意温度要指在100℃。
④温度计的水银泡要在蒸馏瓶的支管处; ⑤冷凝管内的水流从下往上。
6、爱护水资源
缘。滤纸
(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从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考虑)。
(3)新千年节水标志及含义“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四)、氢气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1、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Zn+H2SO4=ZnSO4+H2↑(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是块状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有关装置如图所示。
(3)操作步骤:①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④验纯;⑤收集气体。
(4)收集方法:①向下排气法;②排水法。
(5)验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较小,表明氢气较纯。
(6)放置:倒放在桌面上,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五)物质的分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第二篇: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学案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认识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反应产物;
(2)能够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3)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并掌握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4)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水体污染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5)了解氢气的性质,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气,了解氢气的用途。
2、过程和方法
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化学反应;用过滤、蒸馏等方法分离混合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课前预习】
(一)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
正极气体气的验证方法:
负极气体气的验证方法:
结论:这说明水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质:
化合物:
画出物质的分类图表
(三)净化水的方法有
、、、。
(四)过滤操作要点主要有哪些?
(五)1、什么是软水和硬水?
2、如何鉴别软水、硬水?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哪些麻烦?
4怎样使硬水软化?
(六)1、水污染的成因:(1)、(2)、(3)、2、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1)
(2)
(3)。
(七)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
(八)氢气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文字表达式:
。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都要。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文字表达式:
现象:
实验开始时要先
再
,结束时要先
再
③氢气的用途:(连线)
性质
用途
密度最小的气体
冶炼金属;用作保护气
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作化工原料
还原性
充灌探空气球
和多种物质直接反应
作高能燃料;用于焊接、切割金属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我的问题:。
二、精讲点拨
例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如果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你认为上述哪几点存在明显的不足。()
(A)①
(B)②
(C)①
②
(D)① ②都正确
例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例
3、利用所学习过的氢气实验室制法的有关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实验室常利用石灰石(主要化学成份为CaCO3)固体与稀盐酸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成份为CO2);又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请你依据上信息来分析一下: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时,应该选用下列哪套装置?为什么?它与你学过的哪种气体的发生装置类似?
(2)若想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用下列中种收集方法?为什么?
三、我的收获:(小结)
【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河水
B.蒸馏水
C.软水
D.硬水
2、某同学在实验室闻到类似碘酒的气味,寻“味”而去,发现实验台上棕色瓶内装有固体碘。据此不能说明的是()
A.碘易升华
B.分子在不断运到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再分
3、向一烧杯自来水中滴加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中。该现象说明()
A.分子用肉眼可看见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都有颜色
D.分子运动速率很慢
4、从下图获得关于水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5、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对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A.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可以考虑对海水进行淡化来解决淡水危机
6、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其中常用的絮凝剂是()
A.氯气
B.活性炭
C.明矾
D.漂白粉
7、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
A、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
B、1L 芝麻和1L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2L
C、走近花园,闻到花香
D、2L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
8、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9、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10、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11、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
12、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
13、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二者不相符合的是()
A.金属导电„„„„„„„„„原子是运动的 B.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之间有间隔
C.糖是甜的,醋是酸的„„„„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14、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填空:
(1)A为
极;
(2)甲管与乙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的溶解度,这会导致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偏_____;(填“小”或“大”)
(3)该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
15、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请将氢气、氧化镁、四氧化三铁、红磷、铝和一氧化碳等六种物质分成二组(填化学式),并写出分类依据。
第一组:,分类依据是
;
第二组:
,分类依据是
。16、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牵动全周人民的心,灾区饮水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请你运用以下资料及所学的化学知识,为灾区人民提供饮水安全常识。
【资料在线】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感官指标
化学指标
细菌学指标
水质无色无味
且澄清透明
pH 6 5~8.5;总硬度<250mg/L。
(以碳酸钙计);铜 细茵总数<100个/mL等 (1)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物质可用 操作,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2)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 _______,若为硬水,其现象是 ,生活中将硬水变为软水的方法是 ; (3)符合感官和化学指标的水还不一定是安全的饮用水,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目的要求: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养成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时代责任感。 重点: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难点: 水体的污染 教学过程 假如你们想到沙漠中去探险,你们最需要带什么?为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9(1)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如何?(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 (3)水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污染水源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治和保护? 一、水在自然界的分布 简单介绍一下我国陆地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也是本节课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 1.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其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仅少于巴西、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居世界第五位,但由于中国人口多,故人均占有量较少,只有2630m3,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2.我国陆地水资源分配不均,其分布状况是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3.我国降水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形成南多北少的局面。 二、水与工农业生产 水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它与生物界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生活不但需要水,工业生产中也要用大量的水,而生物的生长更需要大量的水,世界农业用淡水量就占人类耗水总量的2/3之多。可见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 三、爱护水资源 1、为什么要保护水资源?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是最为丰富的物质资源,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够充足,地面淡水仅占总水量的1%,所以,淡水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着短缺的危机。 2、爱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节约用水的方法(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工业污染(“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2、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3、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人类历史上几次大的水污染事件 1.水俣病事件:1953~1972年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市发生有机汞污染水体,死亡百余人。患者耳聋眼瞎,四肢麻木,精神失常,疼痛惨叫。 2.痛痛病事件:1955~1979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镉污染水体。患者咳嗽等还可导致骨折,骨骼严重变形,在剧痛中惨死。到1977年已死亡200余人。 3、墨西哥湾漏油事件:2010年4月20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沿岸的一座石油钻井平台爆炸起火后底部油井漏油事件,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造成11人丧生,大约28万只海鸟、数千只海獭、斑海豹、白头海雕等动物死亡。10种动物面临生存威胁,3种珍稀动物面临灭顶之灾。漏油对墨西哥湾沿岸的动植物、生态环境产生极其恶劣影响。 4、匈牙利毒废水泄漏事件:2010年10月4日,匈牙利西部一家铝厂储存有毒废水的池子决堤发生有毒废水泄漏事故。毒废水泄漏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150余人受伤,许多房屋被淹,农田被毁;一条河中所有生物均死亡,死鱼漂进多瑙河。在被淤泥污染的废水中发现了大量的砷和汞元素,这两种元素可以诱发癌症。由于受到污染的地表水最终将注入多瑙河,流域内自然保护区也将面临威胁。此外,目前救援行动中大量使用石膏等化学材料,用于中和废水中的有毒物质。 1.下列污染因素中,不会对水资源造成重大污染的是 ()A.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的任意排放 B.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C.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任意使用 D.频频发生的沙尘暴 2.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B.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 C.既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又要节约用水 D.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3.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为防止水体污染,下列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①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生活污水先净化后排放③禁止使用化肥、农药④工厂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4.近期人类解决水危机的主要方法是 ()A.海水淡化 C.大量开采地下水 B.大量开采冰川 D.合理开发利用水,节约水,保护水 初三化学 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我会选(4分×10=40分)、50克15%的硫酸铜溶液中取出10克,则这1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 10% B 15% C 30% D 20% 2、在10%的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A溶质:溶剂=1:10 B溶质:溶液=1:10 C溶剂:溶液=9:11 D溶质:溶液=1:11 3、对“15%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A100克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5克食盐 B将食盐与水按15:85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C将30克食盐溶解在170克水中所得的溶液 D100克水中溶解了15克食盐、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蒸发掉50克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则原溶液中溶质质量为()A 8克 B 6.4克 C 3.2克 D 4克、下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 20%的硝酸钾溶液 B 把40克硝酸钾完全溶解在210克水中所配成的溶液 C 150克溶液中含有27克硝酸钾 6、把20%和10%的氯化钠溶液各50克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10% B 15% C 20% D 30% 7、一定温度下,将溶液用水稀释,一定不变化的量是() A 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8、生产上要用10%的硫酸清洗钢材。现将5㎏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稀释后的溶液含H2SO4的质量是()A 1㎏ B 2㎏ C 4.9㎏ D 5㎏、向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铵溶液中加入3克硝酸铵和12克水,分析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25% B 23% C 20.5% D 20% 10、80克10%的食盐溶液和120克20%的食盐溶液相混合,混合后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 30% B 20% C 8% D 16% 二、我会填(每空2分,共20分)、2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钠溶液里含硫酸钠__________克,含水___________克、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含有硝酸钠________克,在这种硝酸钠溶液中加入20克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向40克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6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4、将一瓶80克10%的氯化钠溶液分成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5、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50克,需要医用氯化钠____克 6、要使6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变成40%,应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把5克食盐溶解在120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8、把10克氯化钠固体放入40克水中完全溶解,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三 我会解(共40分)、100克40%的硝酸钠溶液中,硝酸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6分)在400ml 75%的硫酸溶液(密度是1.5克/㎝³)中含有硫酸多少克?(6分)、将100克40%的硝酸钾溶液加100克的水稀释,求稀释后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分)将100克2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10%,需加水的质量是多少?(8分)、将40克10%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成20%,有哪些方法?(两种方法)(12分) 自然界的水教案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然界的水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备注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 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1、物质由元素组成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仪器药品 学生实验: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肥皂水、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点评) 第一板块:游戏引入 (一)游戏进入 1、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各拿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让同学给“不同水”定出合适的价格。 2、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注: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附表一)。 (二)分析农村和城镇饮用水的来源及认识水净化的常识 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是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庭饮用水是什么水? 追问1:这些水比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堰水比,有哪些优点? 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有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 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来水厂的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请看网址 小结:请同学们看教材p52—53的相关内容,回顾我们刚才共同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概括“干净、清洁的水是怎样得到的?” 1、学生上台表演,由于定价“不公”而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2、几位同学心悦诚服退场。(初步认识三种水的价值) 3、我们家用的是“压井水”或池塘中的“沉淀井水”。 4、干净得多! 5、此时大多数学生满脸疑惑不解的神态。用的是自来水。 6、自来水是水厂从水源处取来自然水后经过加工,也就是过滤、消毒后得到的。 8、学生看教材、整理知识,并记下网址。 教师利用游戏将矛盾问题轻松有趣的引入,学生思维立即进入正题。 第一板块教师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从乐趣中感知最干净的水其价格最贵,从而产生认识水净化原理的欲望。教师抓住机会,结合学生现行居住实际情况深度分析学生家庭的饮水情况,这样将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与所学习的知识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身边的材料挖掘大量对比因素,如农村与城镇用水等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认识。教师还应用网络打开学生的视野。 第二板块:活动与探究 (一)浑浊河水的过滤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先仔细看一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哪些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因势利导:我们今天请同学们做过滤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是大家新认识的一个综合性操作实验,刚才有些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正是我们要认识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要求,请同学们先观察老师做一遍。(教师操作) 教师提问2: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操作看教材中的实验图,概括老师的操作步骤。 教师提问3:请同学们按照操作步骤自己做实验。 教师提问4:各实验小组将自己过滤的水与其它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请实验效果好的实验组组长介绍经验,请实验效果待提高的实验组组长分析实验失败原因。 教师提问5:我们还有一个需要深化的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请同学们设计实验用的简易的净水装置。 教师提问6: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发明与创造,看哪一组的杰作更胜人一筹。 教师评价:教师先分析几组净水器的特点,然后用电脑展示外地学生的自制净水器的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创造发明比较,激发学生更大的创造欲望。 1、学生清理仪器、药品,并汇报,有的学生及不可待地问老师这些仪器和药品有哪些作用? 2、学生观察实验。 3、学生复述教师的实验,通过讨论概括教师实验的步骤。——在教师的提示下概括出“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步骤。 4、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边实验边交流。 5、学生发言,重点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并结合“一贴二低三靠”操作步骤强化知识。 3、学生探究活动:用空饮料瓶、小卵石、砂、棉花等自制净水装置。在制作过程中每一组同学讲自制净水器的结构、功能、特点与制作材料。强调自己的净水器是简明实用的。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水电解实验:化学反应: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1 :8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 玻璃棒作用:引流。 (3)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氢气 h2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3)原理: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排水法: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了解}4、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a、水污染物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第三篇: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4爱护水资源教案ok
第四篇:初三化学 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五篇:自然界的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