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水的净化》教案
孙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2)通过了解硬水的危害,使学生了解软化硬水的必要性,并区分硬水及软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身边化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实验,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3)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硬水及软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过程
[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水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缤纷的世界,没有水就不会有鲜艳的花朵、可爱的动物,也就不会有我们人类了。
但是随着水资源的不断污染,自然界的水不象以前那样清澈了。大家看这杯水就是被污染的水,非常浑浊。那大家想不想将这杯水变得清澈透明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课题二
水的净化
[提问] 同学们读过《鲁滨逊漂流记》吗? [回答]读过。
[提问] 那大家知不知道鲁滨逊是如何把浑浊的水净化成可以饮用的水的呢?那我们打架一起来参观一下。
[教师]播放鲁滨逊净化水的视频短片。[提问] 同学们家里饮用的都是什么水啊? [回答] 自来水
[提问] 大家知不知道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水净化成我们家里饮用的水呢? 和鲁滨逊的方法一样吗?我们来看一看。[教师] 播放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短片。
[提问] 大家通过观看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告诉老师自来水厂用了哪些净水过程或方法。
[回答]1,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讲解] 净化水首先从水库取水,取出来的水里面含有泥砂等一些不溶性的杂质,还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那么怎样才能使它变澄清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静置,一段时间后水自然会变清,这种方法就叫沉淀。那么大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快,小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慢。
这时我们就加入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吸附时加入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还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刚才我们观看了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我们从中知道了净水的一些方法。其实在很多偏远的农村饮用的还是井水甚至是河水。
那同学们知道这样的水是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里面会有很多的杂质,那大家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54页内容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回答]加明矾。
[教师]播放明矾净水的视频。
[讲解]现在老师这有一杯被污染的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简单的净化呢。对,最简单的方法是静置一会,让不溶性的杂质沉降到水的底部,我们把这种方法叫静置沉淀。还有就是通过刚才咱们介绍的方法,加明矾,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吸附沉淀法。
除了明矾有这个吸附的作用,我们有时还用活性炭来进行吸附水中杂质,活性炭一般是用来吸附有异闻和有颜色的物质。
我们知道通过刚才的方法只能使水中的杂质沉降到底部,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将水中的不溶性的杂质出去,那如果我想将水中杂质和水分开,我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可以联系到我们实际的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回答]渔网打渔,用漏勺捞饺子......[讲解]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用相似的方法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过滤。
用过滤的方法净水,就得用到过滤器。老师面前就是一套组装好的过滤器。同学们看一下这套仪器有那些仪器组成呢,[回答]......[活动与探究] 过滤实验
1.过滤的定义: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演示实验]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学习一下怎样制作过滤器取一张圆形滤纸,按照课本四十八
图3-16图二对折在按图三对折,然后打开,三层滤纸的在一边,一层滤纸的在另一边。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过滤器。折好后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且滤纸的边缘要低与漏斗的边缘。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壁并使滤纸与漏斗壁间无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架好漏斗之后使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过滤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并且玻璃棒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过滤器中的液体要低与滤纸的边缘。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玻棒不能靠在一层滤纸的一边呢?好,请同学回答一下。
[学生] 因为靠在一层的一边容易弄破滤纸,影响过滤效果。
[讲解] 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过滤实验的要点。
[板书]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
过滤器中的液体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漏斗口的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
盛浑浊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现在我们把这杯浑浊的水进行过滤,看谁过滤的又快又干净。
[提问]:让学生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甚么差别?
[提问]:在做实验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如果经过过滤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处理。
[讲解]:从上面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另一种净化水的方法—过滤,并且知道了过滤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讲解] 现在大家想一下,过滤之后的水比较清澈了,那是不是纯净的水呢?
[讲解]:当我给过滤完的水进行加热就会发现蒸发皿中有白色的物质出现,为什么呢?
[回答]:这就是因为混浊的水虽然经沉淀过滤后变澄清了,但这些过程仅仅除去了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比如,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如果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较多,那我们把这样的水叫做硬水。
我们知道物质的世界是对立统一的,有硬水就一定有软水的存在,那什么样的水是软水呢,请同学们看书找出答案,来告诉老师。
[板书] 二
硬水和软水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家的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经常结有水垢,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这就是因为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水加热或长久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即水垢。也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硬水和软水。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8页第二段,然后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硬水和软水的定义。
[讲解] 请这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板书] 1,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讲解] 知道了硬水和软水的定义,那么怎样区分他们呢?
[实验] 我分别向两杯同样清澈透明的水中加入肥皂水,不断的搅拌,观察它们产生泡沫的情况。
[学生] 一个烧杯产生的泡沫多,一个烧杯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
[讲解]通过上面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无疑就是软水。
[板书] 2,检验——加肥皂水
[讲解]那么使用硬水会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呢?
使用硬水会给人类带来许多危害,例如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有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边硬。锅炉用水硬度过高则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接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边热,易引起管道变形,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既然使用硬水给人类带来这么大的危害,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使硬水软化呢?
[板书] 3,硬水的软化
[讲解] 刚才我已经讲了硬水和软水的定义,那么大家根据它们的定义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使硬水变为软水?
[学生] 设法处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讲解]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工业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通常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而在实验室则是利用蒸馏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0页看一下图3-21和图3-22,它们分别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和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请同学们回去仔细看一下这两种不同的装置,明天的实验课上我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怎样制取蒸馏水。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两个大问题,天然水的初步净化,对于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我们了解一下,主要的净化方法要掌握,尤其是过滤实验的这几个要点要重点掌物。对于第二的大问题里面的硬水和软水的概念重点掌物,知道怎样区分它们。
[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主要介绍了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课题与生活结合很紧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析形成一定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对整个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对于过滤操作技能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教师采用学生先合作预习、课堂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过滤的操作录像,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评价、教师总评讲解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生操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操作要领,达到掌握过滤操作的教学目的。
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教学中教师将各难点分散讲解,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教材净化水的流程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比较明显的优点是:第一,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上这节课时通过《鲁滨逊漂流记》中净化水的小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他是如何把这浑水变得清澈一些呢?”和我们经常喝的自来水是如何净化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学生分组实验、发现问题、提高实验技能。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
2、过滤速度太慢。
3、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4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5、有的同学太着急,用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成功小组满怀成功的喜悦介绍经验,实验失败者则陷入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操作的反思,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价交流反思的活动,各抒己见,点评各小组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
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这一过程中,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做真正的主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为“一贴、二低、三靠”。
这节课找到了许多不足之处:课堂组织设计不当,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在分组实验后,汇报交流是探究活动中最基本的步骤之一,而在汇报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可能汇报重复的实验结果,这样会导致时间不够用,老师在听取学生汇报后,常常会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重复一遍学生的说法,这自然也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要很好地进行调控,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都是要提前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初中学习网http://www.xiexiebang.com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的高中学习网,初中学习网,海量高考学习资源分享的高考资源网。
初中学习网http://www.xiexiebang.com分享
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学具:
溶液、溶液、溶液、溶液、溶液、白磷、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一天平、酒精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
投影:反应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氢气 + 氧气 → 水
氢气 + 氧化铜 → 铜 + 水
引言:这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指投影),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物质状态、颜色等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没发生变化;对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原子数目是否发生变化存在争议。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计与实施实验:
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设计方案
评价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1.实施实验: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从实验内容,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汇报实验结果
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汇报:
1.实验内容
2.实验结果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3.演示实验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都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是化学习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的高中学习网,初中学习网,海量高考学习资源分享的高考资源网。
初中学习网http://www.xiexiebang.com分享
学反应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
提问:哪位同学试着回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
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略)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问题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板书: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投影:课堂练习
1.已知12g木炭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质量是_______g。
A.44g B.32g C.22g D.12g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3.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反思研究过程:
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定律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学习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免费的高中学习网,初中学习网,海量高考学习资源分享的高考资源网。
第三篇:初三化学试讲教案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方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方程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例题1】: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反应式为:
请计算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
【例题2】:有一种含水的过氧化氢样品10 g,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得到3.2g氧气,试求该过氧化氢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第四篇: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初中学习网http://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信息网(http://)免费的高中学习网,初中学习网,海量高考学习资源分享的高考资源网。
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学具:
溶液、溶液、溶液、溶液、溶液、白磷、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一天平、酒精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
投影:反应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氢气 + 氧气 → 水
氢气 + 氧化铜 → 铜 + 水
引言:这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指投影),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物质状态、颜色等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没发生变化;对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原子数目是否发生变化存在争议。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计与实施实验:
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设计方案
评价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1.实施实验: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从实验内容,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汇报实验结果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汇报:
1.实验内容
2.实验结果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3.演示实验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都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是化
学反应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
提问:哪位同学试着回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
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略)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问题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板书: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投影:课堂练习
1.已知12g木炭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质量是_______g。
A.44g B.32g C.22g D.12g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3.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反思研究过程:
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定律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第五篇: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一节(精选)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一节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
2、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3、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增强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孩子们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一些课外实验的开展则锻炼了他们的探究动手能力,并以此训练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物质。
探究目标:
丰富的探究活动,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去认识化学的作用,认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团结协作,于劳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回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
引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象“有趣的化学”、“漫游化学世界”,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者由学生自己课前收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当然也可利用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引入。(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自学:阅读课本物质的“为什么?”
实验一: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
小结: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摆脱愚昧和无知(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其他内容,如封建的一些迷信和法轮功等)
实验二:水的污染和净化
实验三:铁制品的锈蚀
小结:化学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讨论:目前人类面临的几大污染问题
小结:适当介绍绿色化学
幻灯:化学促进科技发展的一些资料(也可以书本为蓝本介绍)
讨论:就今天学习的内容,你能谈谈化学与我们的关系吗?
总结:化学科学是极富魅力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希望同学们勇敢的跨入化学科学的殿堂,积极进取努力学好化学!
布置作业:
1、列举四位著名的化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2、列举三项当代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
3、列举三项古代著名的化学工艺及其出现的最早年代
4、找到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常见塑料(有机玻璃、聚酯材料、聚苯乙烯等材料)的初步认识方法
课后自评:
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 最早发现的朝代
制造青铜器 商代
瓷器 东汉末代到六朝
冶铁炼钢 春秋战国
黑火药 唐朝
造纸 汉代
酿酒 殷周之际
碳酸氢铵 加热 水+二氧化碳+氨气
元素符号:碳C;氢H;氧O;氮N
化学式:水H2O;二氧化碳CO2
1、举例四位著名的化学家及主要成就
2、举例三项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