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2 16:3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第一篇:《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80—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按实验要求作好准备:一个土豆、一块小石头(比土豆小)、一个火柴盒、一个文具盒、一个鞋盒、三根1米长的木条。学生每人准备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都听到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二、小实验 1.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师出示装有同样多水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师: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把两个杯子比一下,让学生真切看到水面一样高。)

师将石头放入第一个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水面变化。

生:放石头的杯子水面上升了。

师:为什么水面上升了?

生:因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2.师出示土豆。

师:现在老师想把土豆放入第二个水杯中,猜一猜,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水面会上升。

师:水面上升的高度和放石头的杯子水面上升高度同样多吗? 生: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

师:观察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 师演示,让学生观察。

师:为什么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放石块的杯子水面升得低? 引导学生说明:土豆占的空间大,石块占的空间小。

三、认识体积

1.师:生活中的物体都占有空间,大家仔细观察物体,谁能说一说,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

师出示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让学生观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师:物体的大小不同,它所占的空间也不同,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那么,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这三种物品相比较,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

生:鞋盒的体积最大,火柴盒的体积最小。

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两件物品,并说一说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吗?指名举例。

2.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出示两个学生不易直观比较的长方体)生答案不统一,引导学生想办法。

师:我把它们都分成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出示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师:为什么?

生: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5个小正方体,右边的有12个。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四、认识体积单位

1.师:对,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以前学过,测量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到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认识并体验1立方厘米。

(1)教师说明1立方厘米的概念,介绍1立方厘米的字母表示。(2)师:同学们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1节食指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魔方1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师:1立方厘米的体积非常小,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作单位?学生举例,并请学生估一估。(估一估火柴盒的体积)

3.认识并体验1立方分米。

(1)师:测量比较小的物品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那么稍微大一些的物品的体积我们就可以用更大一些的体积单位。

(2)师: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学生动手比一比。(3)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学生举例。

(4)估一估鞋盒的体积。4.认识并体验1立方米。

(1)师:根据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概念,你你能猜一猜什么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吗?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怎样用字母表示?

生说明,师板书。

(2)师:想象一下,1立方米有多大?我这里有3根用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

师:大家估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验证:请几名同学实际钻一钻。

五、简单应用。

1.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立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2.学生随意搭长方体,并指出体积是多少。

六、课堂练习。

1.师:刚才我们用小正方体搭建立体,大家都很认真,现在请打开教科书83页,看“练一练”第1题,学生读题后,自己数并填空。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写体积单位并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七、问题讨论。

学生读题后,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1)1厘米是长度单位,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1立方厘米是体积单位。

(2)不同:1厘米是计量线段或物体长短的计量单位。1平方厘米是计量面积大小的计量单位。1立方厘米是计量物体体积大小的计量单位。

(3)联系: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棱长是1㎝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第二篇: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材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第三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创建体积单位”的过程,理解体积的意义。

2.启发学生,通过回顾、提炼创立面积单位的方法,类推出创立体积单位的方法,并合作创建体积单位。初步体会类比方法的作用。

3.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强化体积单位的表象,为学生正确选择和恰当使用体积单位提供丰富经验。

教学重点:创立体积单位,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能正确选择和恰当使用体积单位。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逐步理解体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借鉴创立面积单位的方法,独立创立体积单位。学情分析:

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第一次出现的“空间”、“体积”概念,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但是,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让“体积”这一新知,建构在生活经验之上,显得尤为重要。本课的教学设计的编排,正是体现了上述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反映了数学的抽象特点。本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喝饮料”的比赛,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感知:“物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进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比较,感受抽象的“体积”概念,接着利用体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两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出“体积单位”概念,进而让学生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几何形体的大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课下同学们最喜欢干什么?生畅谈。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做游戏?那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比比谁喝得快” 看,老师在这有两个一样的杯子,每个杯子里面倒满了同学们最喜欢的小洋人。

谁想来大饱口福?男生推荐一位!女生推荐一位!(故意选一个大个子男生和一个小个子的女生)。

比赛规则:同时开始,先喝完者获胜。大家猜猜谁会赢呢?

结果到底怎样呢?让事实说话!(比赛开始)

谁赢了?细心的孩子一定注意到了他俩刚才分别是怎样喝的。谁来说说? 师:对呀!刚才他明明是大口大口喝得的呀?而我们女孩尽显淑女范,明明让着你,你怎么还输了呢?

师:孩子们,笑声过后,得有思考。女孩为什么会赢?谁有想法?生猜。(同学们的想象力课真丰富啊!)

师:是不是真的像大家猜想的那样?上课后揭晓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分析男孩输的原因,初步感受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感受物体占空间

师:同学们,快看!找到答案了吗?(杯子里有萝卜团)

是的,杯子里的萝卜有什么作用?(生:萝卜占了这个杯子的空间。)

师:说的太好了!萝卜占空间,那粉笔占空间吗?桌子占空间吗?(生答)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占空间吗?看看周围还有什么也占空间?看来,所有的物体都占一定的空间。(板书:空间)

2、感受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

师:那这块“糖”也占一定的空间对吧?刚才有人说女孩的杯子里有东西,比赛不公平,现在我就在男孩的杯子里放颗“糖”,这回公平了吧!怎么又不公平了呢?

师小结:奥,说的太好了。看来物体所占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板书:大小)3.出示概念,引出课题。

师: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补充概念)

【设计意图:“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太熟悉了,可能学生已经不感兴趣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和学生进行了一个“喝饮料”比赛的游戏,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但如果仅此一例证,还不足以支持学生对体积

概念的理解,接着通过对比,让学生思考: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如果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再来比赛是不是公平,使学生感悟到: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游戏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体积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4、比较体积大小,巩固体积概念。

师:书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书的体积。洗衣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什么叫影碟机的体积?洗衣机和影碟机比谁的体积大?什么叫手机的体积?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这三种物体谁的体积小?(生说理由)

是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它的体积就大。相反,物体所占的空间小,它的体积就小。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寻找例子,感受物体体积有大小之分,感受概念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好处

师:接下来,咱们再来玩一个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这里有两捆的小棒,一捆是50根,一捆是20根,猜猜看:哪捆体积大?

师:孩子们,有时候停下30秒,还会有新的思考。现在谁有新的想法? 师:奥。原来是比较的标准不统一。看,50根的这捆小棒用的单根体积非常小,20根的这捆小棒用的单根体积比较大。看来比较的标准不统一,容易闹误会。

现在这两捆接力棒,谁的体积大?你怎么比的?

师:太棒了!看来比较的标准统一了,只要比数量就行了。(二)回顾借鉴面积单位的创建,引发创建体积单位的思考。(1)、感受创建体积标准的必要性。

师:这儿两个盒子,谁的体积大?(生猜)一眼能看出来吗?(2)、引领学生回头看面积单位的创建的过程。

师:从大家的眼神中老师看出了困惑,俗话说:“千金买回头看”。一个有智慧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会“回头看”。

孩子们,想一想在原来咱们的数学学习中有没有过类似的,比较大小的经历?当时我们是怎样解决的?那时的方法经验能不能给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新问题带来启发和灵感?

师:看,我们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时候,曾经要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

大小。当时,我们选用了正方形作为面积的测量标准,然后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在这两个平面上密铺。最后看看谁包含的正方体多,谁的面积就大。看问题解决了!

后来,为了测量和计算的方便,我们又对正方形的大小进行了规定。我们规定这个作为面积的测量标准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出示: “1”)

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这样我们就创建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借鉴经验,引发思考。

师:刚才的回顾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启发?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我们创建了统一的面积测量标准。现在我们要比较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是不是也需要先创建一个统一的体积测量标准呢?那咱们要创建的这个体积测量标准,应该是什么的形状的?它的大小又该怎样呢?(板书:形状、大小)

哪位同学们来大胆的猜想一下——你认为这个体积测量标准应该是什么的形状的?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我先让学生猜20根和50根的两捆不同的小棒谁的体积大,学生猜错后,再出示两捆同样小棒让学生再比体积。之后,我又出示两个大小很接近的长方体,让学生明确为了应用的方便,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统一的测量标准。这个游戏给予了学生充分感受“矛盾”的机会,学生就主动产生解决矛盾的心向,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度量)。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真正扩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自主创建体积测量标准(1)确定体积测量标准形状

生:我认为体积测量标准应该是一个正方体。师:谁有问题想问吗?

质疑:你们为什么会选正方体做为体积测量标准呢?生答。

师:他的理由你满意吗?有不同想法吗?都认为这个体积的测量标准就是正方体?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不谋而合。看来你们很有成为数学家的潜质。

(2)测量盒子的体积。

确定了体积的测量标准的形状后,我们该怎样比较这两个盒子的体积?谁有办法?

(生:往立体的盒子里面装正方体。谁装的多,谁的体积就大。)这个同学太聪明了!这个办法行不行?咱们来试试。

把大小相同的正方体装进这两个盒子里。(课件出示)看正方体的盒子里包含了27个小正方体。长方体的盒子包含了24个小正方体.这个问题是不是解决了?

同学们在原有的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和创新,太了不起了!看来回顾、借鉴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回顾、借鉴)

(3)确定体积测量标准大小

确定了体积的测量标准的形状之后,我们该怎样规定这个这个正方体的大小呢?你认为它的棱长可以是多少?有不同意见吗?那你能给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理由吗?

是的,为了方便测量和计算我们也统一规定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个长度单位.(课件出示)这样,我们制定了统一的体积测量标准。

面积测量标准我们把它叫做面积单位。你感觉这个体积的测量标准我们应该把它叫做什么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用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体积单位,而是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先引导学生回顾借鉴面积单位的创建方法,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统一的体积测量标准的形状和大小。从而比较出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并渗透了类推思想。】

(4)、谈话引出体积单位

师:那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8页,读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用字母怎样表示?(一生板书,其他在练习本上写)

(四)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究竟有多大?下面,同学们先结合自学提示,自学P28页,再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最后合作完成自主学习卡。

哪位同学来读一下自学提示:自学课本P28,观察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先看一看: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学具各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再量一量:棱长各是多少。

然后找一找:身边、教室有哪些物体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大小很接近。最后填一填: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报告单。

同学们都明确探究的任务了吗?在大家探究的过程中老师也给自己制定了任务:要寻找一个学习最高效的小组,一个交流最热烈的学习小组。来开始研究吧!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小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根据自学提纲,结合书本初步感受dm3、cm3的大小,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识别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

师:完成的小组请坐好,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交流的都很热烈。但这个小组的同学最先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对1立方厘米的认识?

①生来汇报对1立方厘米的认识。(谁有补充?)②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

每人拿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形状和大小,一起来用手比划比划。

③把它放在手心握一握,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的样子,睁开眼睛。现在对1立方厘米有感觉了吗?

④看看这块橡皮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来计量吗?

带着这种感觉你来想一想,橡皮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来计量吗?快看一看,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也可以用立方厘米来计量?

师:看来这些较小的物体的体积,都可以用立方厘米计量。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3)建立1立方分米的表象

①、我想知道这个鱼缸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再用立方厘米计量行吗?那我们需要认识更大的体积单位——立方分米,那关于1 dm3的知识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①生来汇报对1立方分米的认识。(谁有补充?)②从你的学具中找到1 dm3的正方体,互相传递,用双手握一握,感受一下它的大小。

师:现在请你用你脑海里的1 dm3的大小估一估这个鱼缸的内部空间大约是多少? 谁估的最接近呢?来测量一下吧!先沿着它的长摆,看看一行摆了几个?再沿着它 的宽摆,摆了这样的几行?最后沿着它的高摆,能摆几层?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不够了,谁能帮老师算出这个鱼缸的内部空间大约是?

看来,同学们的估测能力越来越高了!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了!③你感觉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也可以用立方分米来计量?

【设计意图:感悟“计量体积单位”方法时,采用先估后量,这样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一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的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师:是的。像牛奶箱、鞋盒,音箱……这些体积稍大的物体都可以用dm3计量。现在老师想测量咱们这个会议室的体积再用1立方分米还合适吗?它太小了。那咱们需要认识更大的体积单位——立方米。

(4)建立1立方米

哎?1立方米有多大?谁能试着比划比划?

想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规定,你能试着从形状和大小两方面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1立方米吗?

生:我认为棱长是1m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 m3。

太棒了,你说的和数学家的描述是一样的。棱长是1m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 m3。②大家的学具盒里有体积是1 m3的学具吗?是啊!它太大了。

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老师这里用几根1米长的棍子搭了一个1 m3的大小的正方体框架。看,1m3的空间大吗?它里面能容纳多少人?来试一试。

③1 m3真的挺大的,可以容纳7、8个人呢。那哪些物体的体积与1 m3的这个正方体框架大小相当呢?(1台多媒体讲桌、一台电冰柜。)。m3这么大,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它来计量?

是的,像集装箱、房间,会议室……这些较大的物体的体积都可以用立方米来计量。【设计意图:1m³有多大学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因此我在教室里用几根钢管搭了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让学生蹲进去看可以蹲几个学生,并结合“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到装,1m3的水需要2000个矿泉水瓶,1m3的木材可以做50多张课桌,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突破这个难点。并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开发思维。】

师小结:1立方米是这么大,而1立方分米是这么大,1立方厘米又这么小,这三种体积单位的大小相差大不大?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在生活中你能正确它们吗?咱们试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学以致用:橡皮、西瓜、教室、手机……的体积大约是()。非常棒!选用体积单位时候,不仅要想想物体的实际大小,还要结合数字的特点来判断。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道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使学生清楚表示大物体的体积应用大单位,表示小物体的体积应用小单位。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渗透等积变形思想

师:看这些图形都是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你能说出它们的体积吗?(课件)师:你有什么发现?(它们的体积都是4立方厘米)它们的形状不同,体积为什么都是4立方厘米?

师:对,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与它的形状没有关。体积相等,形状不同。这也是数学中常说的等积变形。这种数学思想以后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体积与形状无关。进而渗透等积变形思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回头看看,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体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在生活中能估一估物体的体积,并能正确地使用体积单位…

师:是的咱们这节课不但收获了很多数学知识,最令我们高兴的是:我们在测量物体体积的时候,借鉴了测量面积的经验和方法。由面积单位类推出了体积单位,这种方法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类比。类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著名的数学家玻利亚说过——类比是智慧的源泉。

课外延伸:

这个图形,是由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组成,我们可以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数量来知道它的体积的大小,但如果给出一个很大长方体或正方体,又或者是一些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我们将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呢?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怎样求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兴趣的同学可提前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埋下伏笔,为下一节课的继续学习做好设疑与铺垫,同时也起到激发学生往下学的动机!】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三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教材安排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及其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它们是本课时学习的基础。体积是一个新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对什么是体积,也许有过生活经验,却难以有体积的意识。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实施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太熟悉了,可能学生已经不感兴趣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和学生进行了一个“喝饮料”比赛的游戏,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但如果仅此一例证,还不足以支持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接着我通过对比,让学生思考: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如果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再来比赛是不是公平,使学生感悟到: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游戏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引发矛盾,产生问题意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我先让学生猜20根和50根的两捆不同的小棒谁的体积大,学生猜错后,再出示两捆同样小棒让学生再比体积。之后,我又出示两个大小很接近的长方体,让学生明确为了应用的方便,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统一的测量标准。这个游戏给予了学生充分感受“矛盾”的机会,学生就主动产生解决矛盾的心向,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度量)。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真正扩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注重知识迁移,渗透类推思想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体积单位,而是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先引导学生回顾借鉴面积单位的创建方法,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统一的体积测量标准的形状和大小。从而比较出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并渗透了类推思想。

4、组织活动,探究感受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数学活动。如在认识m3、dm3、cm3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估一估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体积的单位大小,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识别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1m³有多大学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因此我在教室里用几根米尺搭了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让学生蹲进去看可以蹲几个学生,并结合“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到装,1m3的水需要2000个矿泉水瓶,1m3的木材可以做50多张课桌,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突破这个难点。并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开发思维。

5、联系实际,提取学习资源。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接近1,1m3、1d,1m3、1c,1m3的物体,想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1,1m3、1d,1m3、1c,1m3来测量。通过举例,将“体积单位”与“实物大小”建立联系。通过这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将抽象的体积单位形象化,具体化,帮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整堂课从教学的设计来看,教学过程流畅,逻辑性较强,各环节过渡也比较自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教师的教学语言缺乏艺术,在评价学生、激励学生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个人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够,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这是节概念教学,语言必需精炼,严谨。我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以后自己一定继续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

2、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对一些由于匆忙遗漏的地方(揭示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规定)不能处理不到位。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后10分钟节奏过快,没能让孩子充分的表达。

总之,不论结果如何。只要付出了就会有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时刻武装自己,争取做那个“亡羊补牢,犹未晚”的人吧!

第三篇:体积 体积单位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平时按照师德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回顾已走过的路,方方面面都有所提高,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师德师风进行一下自我总结: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一年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各部门组织的政治学习,通过学习切实增强了我的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为人师表。把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的内在理念和自觉行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积极进取,努力工作

一年来,本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来更新自己,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积极支持领导工作,讲奉献、吃苦耐劳,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认真地完成领导和各级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注重举止,为人师表

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按照师德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事坚持原则,诚实正直,言行一致,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修饰打扮适合教师身份,做到了仪表端庄,整洁得体,具有良好的职业审美情感。

四、存在问题

1、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性,抓得不够紧。

2、在工作中还不够细致,有时也存在应付。

3、在新课标中探究不够,教改方面动脑不够。

4、不能主动大胆为学校出谋划策,有明哲保身之想法。

五、存因剖析

1、在政治理论、职业道德理论学习方面,主要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一名普通教师,只按照学校行政的布置去完成就好了。对专业知识学习也是这样,其实知识在不断更新,自己应该不断学习。存在这一问题,也是思想上认识不足。

2、工作中不够细腻,也是不够负责的表现。主要没有充分利用好一切时间,各项工作的计划性、持久性、反馈性都不够,说白了是主观不够努力。

3、在新课标实施中虽然有过一些尝试,但没有大胆实施,更没有把它当作课题来实施,而是一种突发的念头,这对理念的转变是不够的,对改革缩手缩脚,开拓精神不足,尤其是一些成功的教学尝试,更没有用文字的形式记下来。

4、在教学上似乎有些想法,是否可以尝试,但总不想去跟领导说,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领导叫我做,把它做好就行了,其实主人翁精神不够。

5、安于现状、明哲保身似乎成了常理,人家也可以理解,自己也应该识相,最好把工作做得在中间位,好了已经不可能,差了还难为情,想混同于普通教师,其结果肯定会差,其实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

六、整改措施

1、一定要给自己定规矩,坚持认真学,认真写体会,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有一个真诚而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较深的专业素养,,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践行。

2、要利用一切时间做好各项工作,做得扎实、有序,每个细小的工作要踏实做好。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无止境的,要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使每位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

3、只有探索才会前进,在教学上要大胆实践,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探索、开拓。

4、争做主人翁,决不做局外人,只要对教学有利不管是否被采纳,也要敢于提出,努力实践,为学校出谋划策,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

5、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决不安于现状,在平凡的工作中留下一串坚定的脚印。

总之,通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活动,我较清醒地认识反省了自我,努力对照那些优秀教师的言行,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014个人师德工作总结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够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尽心尽力,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有了对事业热爱之心,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作为一名教师,我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如果有人因病缺课,我尽力争取时间给予补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后进生,更是对他们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赖,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都跟我谈。记得有一次,我收到一位学生给我的一封信,信中诉说了他因学习成绩差经常被妈妈打骂的苦恼,要求老师给予帮助,我及时找该生谈话,对症下药,指出他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发掘他的闪光点,并通过家访,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该生慢慢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经过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家长面前找加了自信。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钻研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终生奋斗。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对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要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关心现代信息,要打破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取众长,使自己的常识专精博览,以适应两教育的要求,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第四篇: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白 马 小 学

2015年12月日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40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和思考,总能发现一些不寻常的知识,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观察和思考?

一、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

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师:“抽屉没塞满说明抽屉还有空间,如果东西放满了,也就没有空间。从有空地儿到没有空间说明什么?”

师:“在你们的抽屉里再放一个书包或一些书,能让你的抽屉变得满满的,也就是说书包能占抽屉的空间。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抽屉的那点儿空地或者说空间能放哪些物品?

师:“书包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几十本书也能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样也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

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想象,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可以把空间给占了的,也就是说物体是要占一定的空间的。〕

师:“物体都会占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以学生天天相见,日日接触的抽屉、书包为学习素材,学生学习亲切,又好奇。

熟而不能再熟的身边事物也有值得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自然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最愿接受学习方式,也最易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设计意图:其

一、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出学生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认识了体积概念后,用直观形式来描述物体体积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用手势比划一个物体的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用电话的形式来告诉老师物体的体积,对没有学习体积单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描述物体的体积需要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体积单位,因为学生没有这个标准,所以学生完不成用电话的形式告诉别人物体的体积,也因为需要,学生的探究欲也越强,此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

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鼓动性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大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11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如读一读、说一说、估一估、比划比划等)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

三、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还应关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回顾和反思,这一环节缺失的课是不完整的课。反思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感悟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在学习反思中,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他主学习转到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境界,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预设,在实践中去尝试。〕

2015年12月1 日

白马小学:秦建

第五篇: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这一概念,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我采用六环三步模式进行教学,收到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一、创境激趣,激发学生想参与

“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我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但如果仅此一例证,还不足以支持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接着我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这时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了,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据空间,然后举出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等一些物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占据空间的大小,引入体积的概念,这部分教学我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的,但动画和实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注重设计数学活动

好的教学活动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怎样的活动能促进学生对体积表象的建立呢?在教学设计中,我出示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让学生想怎样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有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迁移类推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统一的体积单位,之后,对于体积单位大小的认识,我也是通过猜想、验证、观察等活动来完成的,通过练习可以看出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表象建立的还是比较清晰的。

三、在总结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六环三步教学强调归纳概括这一环节。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不仅总结学会了哪些知识,还对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行了反思,我觉得此环节十分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能力不断丰富它们的知识经验,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获得更丰富的新经验。

遗憾的是:课件的制作有时并不尽人意,如播放两个长方体被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时,后排的一些同学看的并不十分清楚,这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与改进。

下载《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积与体积单位(一)

    体积与体积单位(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 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

    《捞铁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捞铁牛》一文讲的是宋朝时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在学习生活中要认......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第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教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范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眼、动手、动脑来培养......

    体积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程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43-45页练习1。 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了解立方厘米......

    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玉华小学 王国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 八十中附小 曹海丽 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7-28页内容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