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

时间:2019-05-12 16:5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

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

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

教材分析:移多补少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应用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对于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已较好地掌握。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移1差2的道理;理解掌握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主要是相差数2;此外还有平均数-小数、大数-平均数);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设计理念:

1、应用题教学中组织主题式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数学模型,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也有利于教师活用好教材,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为了突出让学生理解移1差2的道理;理解掌握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这一重点,开始让学生通过设想8个图书架分两行摆设的不同方法,既渗透极限思想,又解决了问题。再通过动手操作,最终探究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然后在理解掌握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答鼓励不同的思维方法。通过变式练习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检验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教学难点: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每生10个圆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规律:

1、教师请每个学生各自数自己信封里的三角形,发现同桌两人的颗数不一样。于是教师趁机问:怎样才能一样多呢?这时学生出现了三种解决方法:多的拿走。少的加几颗。多的给少的。

2、教师接着问:如果总数不变,应该选哪种方法?就请大家一起来移一移。学生在操作后汇报移的过程和结果。(不同的方法也就出现了:有比较多的学生先算出总数,再求平均数,然后看自己与平均数的差距后移动;也有学生直接用多出来的一分为二。)

3、教师让学生给移动的几种分法分类,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当学生指出直接用多出来的平均分简便教师也就顺理成章地说那么,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种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板书)

二、探究规律:

1、感知、归纳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规律。(1)10个三角形分成两排有几种摆法?(2)分别移动几个才能使两排同样多?添表相差个数移动个数(2)问:你们有什么感想或发现要对大家说吗?(3)归纳小结。移动个数是相差个数的一半,即:两排相差个数2=移动个数;(板书)(4)想象发展。如果有更多的三角形,现在摆成了个数不相等的两排。在总个数不变的情况下,怎样来确定多的一排往少的一排移动多少个才能使两排同样多?(先确定相差数,然后用相差数2=移动数来确定)(5)练一练。①第一行摆9个圆,第二行摆5个圆,第一行比第二行多()个,第一行移()个到第二行,两行个数同样多。②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12个圆,两行相差()个,第二行移()个到第一行,两行个数同样多。③两行相差14个,移动()个,两行个数同样多。

三、新知探索。

1、出示例4:三(2)班第一小组有图书13本,第二小组有7本。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图书同样多?①学生尝试解答。②反馈交流解题方法。(解法一:13-7=6(本),62=3(本);解法二:13+7=20(本),202=10(本),10-7或1310=3(本))③比较解法一与解法二的简便情况。

2、试一试。三年级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6本图书,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的图书同样多?(3)比较例4与试一试的异同。(4)归纳总结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解题方法。老师们最喜爱的八佰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四、巩固应用。(1)专项练习。(课本第120、121页的第1至5题)(3)提高练习。三年级参加写字兴趣班的有48人,如果从写字兴趣班调8人到美术兴趣班,那两班的人数相等,美术兴趣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五、课堂总结。设计思路:本堂课主要采用自己的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教学有一般的原理和规律,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要注重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去学习数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堂课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第二篇:3.解决问题-移多补少问题(同步练习) 数学四年级上册

1.哥哥有16

铅笔,弟有8铅笔,哥哥给弟弟多少支铅笔,两人的铅笔就同样多了?

解题思路:方法一:先求出两人的铅笔支数的和,可列式计算为(),再平均分成2份求出同样多时每人的铅笔支数,可列式计算为(),最后用哥哥的铅笔支数减去同样多时每人的铅笔支数就是哥哥要给弟弟的铅笔支数,可列式计算为()。

方法二:求出两人的铅笔支数的差,可列式计算为(),再用两人铅笔支数的差除以2就是哥哥要给弟弟的铅笔支数,可列式计算为()。

2.四(2)班第一组有课外读物13本,第二组有课外读物7本,第一组借给第二组多少本,两组的课外读物就同样多了。

3.红红买一个布娃娃和一只玩具船的用了84元,明明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布娃娃和三只玩具船用了144元。一个布娃娃和一只玩具船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解题思路:先求出2只玩具船的价钱,可列式计算为();再求出一只玩具船的价钱,可列式计算为();最后根据上面的其中的一组数量关系,求出一个布娃娃的价钱,可列式计算为()。

4.买2张桌子和8把椅子共花了380元,买2张桌子和3把椅子共花了230元。一把椅子是多少元,一张桌子是多少元元?

5.亮亮和聪聪要买《新华字典》,亮亮带了20元聪聪带了28元,他们俩的钱凑在一起正好买两本。回去后,亮亮应该还给聪聪多少元?

6.王老师买了3个篮球和2个足球,一共用了395元,李老师买了同样的5个篮球和2个足球,一共花了545元。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7.明明和丽丽一共有44颗糖果,如果明明将他的糖果给丽丽3颗,他们的糖果就同样多了,则明明和丽丽原来各有多少颗糖果?

8.瓶子和杯子里都装满了水。三瓶水和一杯水的质量是1400毫升,一瓶水和三杯水的质量是1000毫升。算一算,一瓶水有多少毫升?一杯水有多少毫升?

9.牛牛有24张邮票,贝贝有18张邮票,牛牛给贝贝多少张邮票,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了?现在每人各有几张邮票?

10.红红和丫丫一共有84张邮票,(丫丫说:我给红红8张,我们两人就同样多了)他们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张邮票?

11.红红和丫丫想买一样的铅笔盒,丫丫说我带了20元钱,红红说我带了14元钱,阿姨说:你们俩的钱凑在一起正好能买两个。他们买了两个铅笔盒,回去后红红应给丫丫多少元?

12.小明有9本书,丫丫有5本书,小明给丫丫几本书,两人的书同样多?现在每人各有几本书?

13.丫丫有12块糖,凡凡有6块糖,丫丫给凡凡几块糖,两人糖数同样多?现在每人各有几块糖?

14.小丽和小刚一共有88张邮票,小刚我给小丽12张邮票,我们两人就同样多了,他们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张邮票?

15.萌萌和乐乐一共有100支铅笔,萌萌说我给乐乐20支铅笔,我们两人的铅笔数就一样了。他们两人原来各有几支铅笔?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连乘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 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 4205=2100(元).

板书: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

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

①单价数量=总价

②路程时间=速度

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学生可能举例:

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

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

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 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

学生可能提出:

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

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

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

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

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

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

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

[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

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210=120(米)

几天修完?

12015=8(天)

综合算式:121015

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

(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

121020=6(天)121030=4(天)

121040=3(天)

(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

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1210=120(米).

每天应修多少米?1206=20(米).

综合算式:12106

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

12105=24(米)12102=60(米)

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9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即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解答先求总数的两步计算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3.使学生学会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画线段,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归一问题的解法,那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练习题: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师: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怎么做? 预设:18÷3=6(元)

6×6=36(元)

师:也就是先要求出一个碗是多少钱,即单一量,再根据单一量求总量。

这是上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大家还画了图帮助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索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例9。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问题:读一读,互相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师:应该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板书课题)

师:那同学们现在相互讨论,重点讨论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数量没变? 生:变的是碗的价钱,不变的是钱的总数。师:那能把知道的用线段图画出来吗?

教师引领学生说出作图过程,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师:第一条线段中,每一段表示每个碗的价钱(6元),买6个画6段,线段的总长度是买6个6元一个的晚用的总钱数。第二条线段与第一条画同样长,表明还是用这些钱(36元)来买碗。每一段表示每个碗的价钱(9元),能买几个就应该画几段。师:那到底可以买几个9元一个的碗呢?谁能列出算式吗?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6=36(元)36÷9=6(个)

师:为什么要这么列算式?

生:每个碗6元,买6个,就是求6个6是多少用乘法。再用这些钱去买9元一个的碗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师:要求“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必须先要求出“这些钱”是多少,而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总价,所以同样要先求出妈妈有多少钱,知道了这笔钱有多少,就可以算出用这笔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刚才我们列的是两步计算的式子,哪位同学能列出综合算式呢?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6÷9=4(个)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能很快地算出来,那到底我们算的对不对呢?说一说你是怎么考虑的?

生:4个9元的碗总价是36元,6个6元的碗的总价也是36元。解答正确。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解答的?

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解题过程,做出总结:无论碗的个数和单价怎么变化,但是钱的总数是不变的,都必须算出买碗的钱的总数,钱的总数即总量,求总量用乘法。求出总量后,再看总量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学们,我们把今天所学的这类要先求出总量的问题叫做归总问题,那同学们比较一下之前学的解决问题,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学生可能答不出来,师总结:之前学的的这道要先算出每个碗多少钱,即先算出单一量,用除法,而今天我们所学的要先算总量,用乘法,然后都是要根据要求再进行后面的计算。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做练习,巩固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做一做”。

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4天可以读完。(1)如果每天读8页,几天可以读完?(2)如果他3天读完这本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道题关键是先要求出什么?(先求这本书有多少页,即总量)②通过哪句话可以求出来?(每天读6页,4天可以读完)学生独立完成,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作业,师生一起点评。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第13题

小林用小木棒摆了8个三角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多少个?

师:想一想,先要算出什么? 生:先求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回答。

生: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8个三角形就是8乘3等于24根小棒,而一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用24除以4等于6,可以摆6个正方形。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不错,善于开动脑筋,除了这一种方法,同学们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能答出来,答不出师给出提示,每条边用2根小棒来摆可以吗?3根呢?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别的情况吗?积极引导学生把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对比、概括。

发现:每个正方形用的小棒数越多,能摆出的正方形就越少。体会两个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归总问题的解法,题目给出单一量和数量,根据前面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总数,总数目是固定不变的,然后根据总数目求出要解决的问题。

下载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除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奥数 小二教案 13 第二讲.移多补少问题 教师

    第二讲 移多补少问题 一、对上节课问题较多的作业题讲评; 二、对比较多少的题型进行巩固复习: 1. 一辆公共汽车里原来共有30人,到站后下去10人,又上来17人。那么现在车上还有多......

    奥数 小二教案 14 第二讲.移多补少问题 学生

    讲义二 移多补少问题 1. 小明有20个苹果,小红有12个苹果。小明应该给小红几个苹果,才能使小明和小红的苹果变得一样多?2. 桌上有两个盘子,第一个盘子里放着21个梨,第二个盘子里放着......

    小学数学一下 教案《多一些、少一些》

    《多些,少些》教学 教学内容: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P40页 例9 《多一些、少一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

    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样多 多些 少些教案

    详细介绍:[教学内容]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的方法,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初步培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两步计算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例3,想一想,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4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教案

    1.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2.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 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3、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4、......

    小学数学三年级应用题训练大全

    小学数学三年级应用题训练大全 1. 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 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