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次磨课研讨会议纪要
第一次磨课研讨会议纪要
汪 洁
一、时间:2014年12月18日
二、地点:二年级语文教研室
三、参加人员:李玉红、汪洁、何文庆、马瑞芳、赵学琴、杜萍
四、主持人:李玉红
五、会议主题:关于执教教师基于个人经验第一次备课方案的研讨
六、会议纪要: 李玉红: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针对执教教师的第一次备课方案展开研讨。我们本次磨课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下面围绕我对《太空生活趣事多》的第一次备课来进行研讨。首先,我来谈一谈自己的备课内容。
《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围绕本次研究问题,我们要在“提高学生识字的有效性”上面下功夫。所以我的设计主要围绕识字写字教学展开,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除此之外,把对课文的学习重点放在“走路”这一段上,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太空生活的“有趣”。由于个人经验的欠缺,所以在设计时肯定有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针对我设计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第二次备课设计更能贴近学生实际,真正为教学服务。
(一)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制定:
汪洁:教学目标对于一堂课来讲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是一堂课的导引。李老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在充分解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而制定的,比较贴合教学实际。何文庆:针对于你要打磨的这一节课的课时教学目标,我认为制定的很准确。
杜萍: 教案设计让学生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太空生活的有趣,抓住课文的另一条线索“失重”深化认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建议教学设计应提到多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一些太空的知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马瑞芳: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双向参与、进行积极教学活动的最好方法,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纽带.,因此我认为教案的设计要设计一些有效的课堂提问。
李玉红:这样修改后,觉得讲起来会更有效。
(二)关于教学过程环节的设计: 何文庆:可以说,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完备,每项环节都很细致,从备课上看,须得注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这样才不会显得生硬。
杜萍:嗯,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的确很注重基础,尤其是在指导学生识字这方面。
赵学琴:李老师《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教学设计较新颖,在导入课文之后,进行生字词的巩固学习,遵循识字的再现性和语境性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学习,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建议在学习航天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扮小导游介绍太空的知识,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训练。
马瑞芳: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很有激情,并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去。所以说李老师不妨在讲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环节。
何文庆:嗯,比如通过看视频的方式,或者让学生扮演小导游介绍太空有趣的生活,即回顾了课文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汪洁:写字指导环节的设计应该更明确一些,具体怎样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哪几个字,为什么指导,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学生易写错的字“能”左上部,“住”的偏偏是单立人,与“往” 区别,“必”字的笔画笔顺。
(三)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何文庆:从整个教学设计看,教师课前做到了精心预设、细心阅读了文本,能从关注教学细节、更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选用教学方式和手段。小学生好奇心强,太空中的生活“趣事”对他们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他们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建议:在朗读时,让学生很好地进行指导朗读,读出有趣、新奇的感觉。
赵学琴:课堂中会出现很多意外,所以李老师应做好课堂预设,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比如刚才提到的关于朗读的指导,多多引导学生自读,让他们自己领会出其中的趣味。
李玉红:嗯,赵老师说的,我的确应该注意。
李玉红:大家对于第一次教学设计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智慧结晶,我会认真吸收大家的意见,做好第二次教学设计的完善。谢谢大家!
第二篇:第一次磨课教案
识字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秀”等6个字。
2、知识技能:正确、流利地读好对子歌,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
3、情感态度: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了解一些自然景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上有许多的自然景观,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许多小动物,你们一定很喜欢他。那你能用你所学过的词描绘大自然吗?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同走进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吧!
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边读边画出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3、展示生字,说说那些生字你已经知道了,在哪儿认识的?分享给同学们听。请该生带读已经认识的生字。
二、可还有些字我们还不认识,那么就让我们小组合作起来讨论记字方法。
预设:
(1、雾、霞、霜:雨字头,跟雨水有关。雾的下面是任务的务,是个形声字。霞VS假,霜是西瓜霜的霜
2、蝶、蜂:虫字旁,与昆虫有关。蜂VS锋
3、李,杨。木子头,木字旁
4、碧,字谜:一个王子手拿一把白剑站在石头上)小组汇报之后,组间评价。
三、师领着齐读生字。
四、同桌合作,互相指认生字后,开火车检测。(检测和评价结合)
五、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句子“云对雾,雪对霜。” 指名读句,理解“雾、霜”。板书:晨霜、秋雾
2、出示图片,师提问:看到图画,——你找到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师相机出示句子: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齐读。
出示句中生字:朝、霜、夕。指名读。结合图片理解“朝霞、夕阳、和风、细雨”
指导学生去掉“和风对细雨”中的“对”字,再读读词语“和风细雨”,在什么时候你见过和风细雨?有什么感受?
3、出示“花对草,碟对蜂”。指名读,指名认读“蝶、蜂”;男女生对读句子。
a)出示“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指名读;去掉对子再读读词语“万紫千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万紫千红”。生齐读“碧”并组词;出示图片来理解“碧野”;生齐读句子。
4、出示句子“桃对李,柳对杨”。指名读;
出示“李、杨”,指名认读;提问:它们还用在什么地方?学生体会它们在姓氏上的应用。
5、出示句子“山青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齐读,去掉“对”字,认读词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感受词语所描绘景色带给人的舒适的感受。
6、齐读黑板上开出的一朵花上的词语。
六、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跟小伙伴读,可以拍手读、可以背。
2、男女生结对子读。
3、师生合作读。
七、写字指导“和、秀”
A请大家仔细观察,写禾子头和禾子旁有什么不同?你有新发现吗?(禾子头;上下结构;)
B师范写“和、秀”,提醒和 禾字旁很懂得谦让,要不然两撇都那么长,就会打架了,这样一让,这个字就更好看了。要写得紧凑。C秀”重点指导“禾子头”:写扁一些;撇和捺尽量舒展,要盖住下面部分。D学生自由练写。同桌互相看一看,看他的字好看在哪里,有什么毛病?
八、总结,作业。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认识了13个生字,会写2个字,还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对子。课下分组找一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下一节课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第三篇:研修小组(第一次磨课)
研修小组:中卫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第1研修组课例名称:修饰工作表学段:八年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目标:
1、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寻教师有效指导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2、寻找在信息技术课中创设真实情境的途径和方法,带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思想和方法解决真实情境中所蕴含的实际问题。研究问题:
1、如何编写导学案,在信息技术课运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使操作的内容能落到实处。
2、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真实情境中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说明事项:
1、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中发现学生层次差别较大,造成学生操作时完成过程效果差异性也大。有的学生完成很快,有的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仔细分析原因,学生不会或不感兴趣才会无心完成任务。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基于此,我确定了第一个问题,即如何采用导学案指导学生操作。
2、在信息技术课中,倡导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将技能与问题解决联系。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并能创造性的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体现。因此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真实情境中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从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真实情境中蕴含的实际问题。
3、按照“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要求,信息技术团队成员将群策群力,积极主动,认真及时的完成磨课任务,通过研讨交流,努力提高磨课质量。
第四篇:以“磨课”促发展 以“研讨”显优质
以“磨课”促发展 以“研讨”显优质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为了贯彻教育精神,实施学生优质教育,我园根据农村学生园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教育特点,大胆进行了“一课多磨”的探索活动,以集体教学活动的“磨”为载体,以逐层深入的“研讨”作为提高手段,以年级组为单位每月开展磨课活动,力求在不断创新中提升教师,促进学生发展,努力实现优质教育。以下所阐述的是我们在实施“一课多磨”活动中的一些感受。
一、注重磨课前的选材
根据新《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既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学生的生活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学生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因此,每次磨课前,各年级组成员都会静下心来共同研讨,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生成性题材,也可以选择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疑惑的题材。如小班的科学《蜗牛》;中班的健康《小小孙悟空》;大班的的综合《有用的纸》等,这些选材内容能够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有一定的延伸空间。
二、注重磨课中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生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才能为学生营造善思、妙想、质疑、乐创的学习氛围,为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磨课中,教师的态度是积极的,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所以,每次磨课,教师都经过深思熟虑,这无形给了教师压力。磨课又是充分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因此,每位教师都精心选课、备课,在备课时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在磨课的整个过程当中显得小心翼翼。由此每堂课总能见到教师自己的思想,让人眼前一亮。如在小班的语言活动《下雨的时候》中,第一磨是教师按自己的思路上的,经过研讨,第二磨导入部分挂图由原来的全部呈现到可活动挂图,第三磨的导入更自然,每一次都有改进,每一次都有思维碰撞的火花。在这种思想动态下,教师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积极备课、积极修改、积极反思中,教师的素质得以提升。
三、注重磨课后的研讨
“以研促教”、“做研究型教师”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在中国幼教界很抢眼的字眼,俗话说的好: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虚,每次磨课后我们都力求“当时见效”,年级组成员上完课后就研讨,一起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建议,通过集体的智慧使上的课更加完美,闪现“优质”的火花。如:小班语言《下雨的时候》,一磨后经过小班教研组的研讨,找出了欠缺之处:
1、挂图出示没有趣味性。
2、分角色学说小动物对话时学生兴趣不大。二磨后也提出了不足:
1、导入部分有点牵强。
2、环节之间有重复现象。三磨后也有改进之处:学说小动物对话时可增加渲染气氛。教师得到反馈信息后都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改进中,教师也获得了许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的确,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磨”,俗话说的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在磨炼中才能成长。
四、优点和不足
(一)磨出了教师的转变。
教师各方面的转变是开展磨课活动的根本。在磨课活动中,从观念、角色、评价方式等几方面,我们惊喜的发现,教师正一步步的转变。
1、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教育观念上,教师由原来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呆板,固定的模式,而具有了动态性,随时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及教师的要求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改变过去“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而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导学式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与灵活性,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角色的转变
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由原来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教师在活动中与学生有商有量,平等交往;学生敢想、敢说、敢创造是磨课活动的新景观。如在语言活动《下雨的时候》中,教师请学生想像小动物们会怎样说时,有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的很生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教师的这一肯定激励了学生的想像火花,孩子们畅所欲言。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增强其主人翁精神,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
3、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
教师在原来个体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同行、家长、社区进行广泛的交流。如在大班综合活动《有用的纸》中,教师与家长们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活动的开展获得家长的尽力配合和大力支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各类纸制作品、图片、资料等,并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教师们还把活动扩展到无土草坪、种植园、超市等范围,使学生与社会、大自然发生更亲密的接触。另外教师们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自觉学习,并注意获取和整合各类信息。
(二)磨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磨课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许多的教师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孩子的学”,注重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自主探究问题。如小班的综合活动《好吃的水果》中,学生会想出各种办法搬运水果,做出各种各样水果串、水果拼盘,会主动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做的是什么,还请客人品尝。中班的《逛超市》活动中孩子能大胆地走出课堂到超市去购物,能与售货员讨价还价,学会使用钱币。大班的《好喝的饮料》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调出各种饮料并主动热情邀请同伴及客人老师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在整个活动当中,学生能自主的学习,由听众变成了课堂的主角,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开心和乐趣。
(三)磨出了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活动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如小班的《会变的盒子》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想办法打开盒子,中班的《吹泡泡》的活动中,学生探索到比教师更好的制作泡泡的方法。中班的《吸水游戏》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做实验,探索什么纸吸水最快,一次实验失败再重来一次等。从整个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已经能放下架子,及时地捕捉了教育的时机,保持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积极有效地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不再是一句空话。
(四)磨出了丰富的环境
环境是一种活生生的潜在课程,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没有适宜于学生自主活动和自由表现的环境,学生的创造素质就难以在活动中得到发展,环境是支持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的第三位老师,学生是在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中获得发展的。在磨课活动中,教师不仅与学生共同创设了丰富的物质环境,更为学生创设了宽松、良好的心理环境。
(一)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心理环境,以自然的心态允许学生“奇思异想”的言语和行为,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让他们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自由畅想,发展创新思维。在心理环境方面,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宽、更开放、更广阔的空间,学生把活动场地视为游戏场所,可以互要交流、合作,可以大胆表现,尽兴探索,不受时间、空间、表达方式的局限。
(二)在物质环境方面,活动中可以看到教师与学生共创的环境,如活动《冰淇淋》中有学生制作的冰淇淋包装纸贴画的墙饰,还有师生用冰淇淋包装纸设计的大冰淇淋墙饰,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口味的冰淇淋让学生品尝,并提供各种材料让学生设计冰淇淋。教师还通过调整和变化环境,将孩子的兴趣从好奇引向探究,使主题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如在科学《可爱的小蜗牛》活动中:
1、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知。教师和学生找来了几只小蜗牛,孩子们可感兴趣了,围着小蜗牛提了很多问题:小蜗牛的嘴巴在哪里?它们吃些什么呢?
2、提供材料:支持学生进一步探索,教师及时地把各种食物放在一旁,学生纷纷拿起来给小蜗牛喂食,并从中获取知识:“瞧,小蜗牛吃青菜了。”“小蜗牛吃小草了。”“小蜗牛爬啦”等等,后来,教师又适时地提供水,让学生继续探索,它们都会游泳吗?使主题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通过“一课多磨”活动的实施,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不足之处:
﹙一﹚磨课前缺乏尝试胆量
开始磨课活动时,大家如冬眠的“动物”,迟迟不敢出“洞”,接着第二轮就有了改观,这种变化是可喜的,大家在其中感受到了乐趣,看到了成效。其实第一步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信心上好每一节课,乐于上课,你才能进步。
﹙二﹚磨课后缺乏研讨胆量
在磨课过程中,教师很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但对自己的发言很吝啬,一味的听,不愿意说。我个人觉得:磨课中,先让上课者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
总之,“一课多磨”活动的开展,我们看到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大家都在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寓教于乐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再得出结论;在活动中能追随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生成活动内容;能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
“好事多磨”,这是一句老古话,我园开展的“一课多磨”活动,这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学生优质教育的好举措。她正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更加引人注目,我们会更加深入的开展“一课多磨”
活动,让她成为农村学生教育的一朵亮丽奇芭!参考文献:
1、《学生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李伯、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朱慕菊主编:《学生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
4、袁振国主编:《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
第五篇:磨课
磨课
一、什么是磨课?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二、磨课的意义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同时,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时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成功和进步的绿色通道。它也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更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上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的镜子。
三、磨课的形式
磨课的形式一般有“多人一课”式磨课活动和“一人多课”式磨课活动,本期我校开展的磨课活动为“一人多课”式磨课。
四、磨课的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磨课内容和执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执教老师按照说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磨课第一稿。
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
1、上课。教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
2、听课。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几位教师听课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下面几点考察。
(1)教师方面 教师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是否生动形象具有有启发性。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性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话可说。
教师教学智慧。。。是否使消极变积极,是否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评价。。。是否贴切、自然,是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2)学生方面 参与。。。气氛是否热烈,受益面是否广,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发言。。。思维是否活跃,是否注重倾听,是否围绕文章主题,语言是否流畅清晰。朗读。。。是否声情并茂,是否正确流利。理解。。。是否深刻。合作。。。是否会分工、合作、探究。(3)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是否有独创性,课堂中的实际效果如何。环节衔接。。。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是否符合规律。问题设计。。。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回答的空间。教学策略。。。是否多样,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否恰当。板书设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言简意赅;是否富有艺术性或条理性。作业布置。。。是否创新,是否合理有梯度,是否扎实有效
3、评课。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艰苦的反复修正的一个过程。在评课时,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堂课,我们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哪些意见更切合执教者自身的素质,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选择的余地。从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不仅让执教的老师看到了自己教法、学法、课堂生成方面的不足之处,也让听课的教师感触颇多,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这些方面,对大家的课堂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关注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参与度,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学习,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关注学生发言的精彩度。每一次磨课之后,大家都会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方案。
第三阶段:教学反思。
我思、我感、我悟!这是我们每个成员的深切感受。光是单纯的上研讨课或单纯的与教学同伴进行分析,没有每位教师发自内心的体会和感想,再多的“磨课”也是达不到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执教教师不仅在课后进行体会,还把上课过程中的“优”与“缺”进行言语组织,认真写好每一节课后反思,其他教师也在内化的同时,把自己的反思发表在小学基础教育网站上,成为很好的文献资料,为大家的教学活动积累珍贵的资料。大家共同来反思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鞭策自己在教学时注意自己的各个方面,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阶段:结合大家的意见,再次精心修改教案,完善教学思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复磨课。
五、成功与收获
一次磨砺,一次进步。经过多次的磨课实践,在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中,在一次次的课堂教学中,执教的老师以及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收获着,也一起进步着。
首先,磨课能指导我们的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在与同组老师讨论教材时,大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判若云泥的教学效果,一定会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研习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其次,磨课能指导教师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磨课是老师原生态教学,从教学中更能使教师感受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更能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用扬鞭自奋蹄。
第三,磨课能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使执教者对于磨课过程中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中肯的教材分析、精彩的教法设计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使磨课更加完美一些。
第四、研讨活动中,整个教研组的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学术气氛异常活跃。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悟性。整个教研组都被带动起来了,为建设和谐教研组、提升教研组的研究功能搭建了平台。
磨课需要教师间协作互助,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组内教师要协作共同完成多轮的备课、说课、上课和评议活动。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的务实、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研氛围在教研组成员之间会形成一种新的精神气象,它慢慢渗透在教师的潜意识深处,显露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师的教研行为和价值取向,使教师获得心领神会的氛围感染和心理鼓舞。通过磨课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使与同事合作成为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职业习惯,同时随堂课的自发磨课活动也已成为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
六、磨课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它的价值在于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成长;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它的成果应该是任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应该尽量使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诊断技术和信息平台。要使“磨课”成为有源之水,必须着力于建设一个丰富的信息平台。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而精心备课,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维个体,因她本身的独特性而具有自身性格、能力、好恶等情感的不同。因此,我们在磨课中应该注意因教师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是教育的悲哀。教育因个性而精彩。只有充分展现不同教师的个性,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精品课,才能形成绚丽多姿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流派。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到:磨课只是一种形式,如果不注重每个教师素质的提升,再磨也只能是磨人误教育。“磨课”需要的是一种“自我敞亮”,“道不同,争相为谋”是“磨课”倡导的基本原则,那种搞“一言堂”、“绝对权威”的假“磨课”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百家争鸣”和“知无不言”的研讨氛围中,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以最放松的心理、最自然的心态来袒露自己最真实的思想。也只有人人都充分参与了,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相互交流与对话,“磨课”活动才能让执教老师从根本上理解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使教学的优化得到保证。
七、结束语
确实,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周都要上七八节、十几节甚至更多的课,每节课都精雕细刻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在一个学期中、在二三年内、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甚至在一生中,能切切实实地磨好一节课,对于教学乃至对于人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反反复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却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流失,到最后面目全非,甚至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会破茧而出,这时,当你回头望时,你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被抛在了身后,自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便是磨课的魅力
我们知道,随堂课养人,磨课炼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与反思之中,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如此“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山高水远,几多岁月曾虚度;来日方长,应将信念自砥磨。好课就是这样磨出来的,人生也是这样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