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文献综述(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6:4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路设计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路设计文献综述》。

第一篇:公路设计文献综述

公路设计文献综述

学生: 指导老师: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公路建设速度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在建国后逐年不断的加大假设投资力度,现如今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然而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公路建设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公路 建设前景 发展规划 线性设计 新型技术

随着我过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对公路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道路运输有着灵活机动,运送速度快,运输的技术简单,投资回收快的特点,公路运输也最受到欢迎。目前我国道路客运设施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的条件下,道路年客运运输量占了全国总年客运量的70%以上,有的省则高达90%。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道路运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经济发达国家,其交通运输特别是道路运输必定很发达。因此,道路运输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 指标之一,公路是本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种安全、快速、通过能力大的新型交通手段。我国大陆从建国初就开始了高速公路修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括高速公路的技术资料翻译、科学考察、可行性研究以及测设工作。1981年交通部制订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列入了公路的技术标准。

一、公路外发展状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今世界各国都大力修建高速、高等级公路。每万人的公路长度:美国为63KM、法国140KM、日本92KM、印度22KM、我国11KM。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建国初期,由于对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认识不足,公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全面紧张”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新世纪以来,我国继续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公路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全面紧张”的交通状况在近几年内得到根本改变,取得了一系列不平凡的成就。

(二)我国公路建设的前景

五十多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20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21.8%,技术等级构成仍不理想。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级政府形成要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先解决交通问题的共识。国家把道路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公路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公路网的规划与建设也积极提到日程上来。然而考虑到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公路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同时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这无疑给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创造了机遇,也为西部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与公路相关技术的研究

(一)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设施标准包括八个方面:交通安全设施、监控、收费系统、服务区、公路沿线供配电、公路照明、公路管理、智能运输系统。

目前,交通安全设施以及服务区、公路照明、公路沿线供配电等在我国高速公路上的发展比较迅速,具备了一定设计制造能力,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监控、收费、智能运输系统方面还有圈套差距,这也是我国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现阶段我国的收费系统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收费。人工收费的缺点是完成整个收费过程较长,车流速度慢,每条车道每小时仅能通过100至500辆车,为此收费站经常出现塞车现象,过路过桥费非真实性程度较大。而当今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实行了电子不停车收费,车辆不间断通过收费车道同时被收取过路桥费。电子不停车收费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可通行的车流量大,每一条车道每小时可通过800~2400辆车,过路过桥费的收取真实性很高。然而电子不停车收费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首先每一辆车要安装一个可附带IC智能卡的电子标签,收费车道上方安装天线,天线与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计算机系统负责从收费从车道上方安装天线,天线与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计算机系统负责从收费车道采集有关车辆的信息并处理晕些信息,并经中央结算系统处理所有的结算后,通过从司机所持的IC卡中或从其银行账号里扣款,向司机或车辆收取过路过桥费。

(二)平面线型设计

我国公路平面线形的使用主要是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对各种线形的选择,应结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

直线是公路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线形,直线在勘察设计过程中有勘测设计简单、距离短的优点,但直线单调,驾驶人员容易产生乏味感,降低集中力,加之驾驶者在直线路段一般都会加速行驶,故过长直线的运用不利于行车安全。在选用直线线形时,一定要十分慎重,要对该路段的圆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我国规定一般直线最大长度为20(v+△v),其中v为设计行车速度,AV为通常在直线段的实际行驶速度与设计行车速度的差值,一般取AV=15~20km/h。

圆曲线线形要适合地形的变化,并能圆滑的将前后线形连接以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圆曲线半径的选用与设计速度、地形、相邻曲线的协调、曲线长度、曲线问直线长度、纵面线形的配合、公路横断面等有关。选用过大的圆曲线半径,会使得圆曲线过长,这与长直线一样容易使驾驶人员产生疲劳感,容易诱发交通安全事故。因此,在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时,也应该持谨慎态度。在选用较小的圆曲线半径时,应对相邻路段进行车速极差检验,对视距进行验算,给交通工程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行车安全。

(三)我国公路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公路建设投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2万km,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但在交通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公路管理、智能运输系统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没有跟上公路建设的速度,不能最在限度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为了尽快改|考试大|变我国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建设滞后于公路建设的状况,我们应在国内已建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通过必要的专题研究和攻关,建立科学、合理和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交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以指导和规范我国交通工程设施的发展,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增长。

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标准体系是一具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所以它应具备广泛性、配套性、协调性三个重要特征。广泛性是指公路工程交通设施标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大,从静态的交通安全设施到动态的监控技术,从高速公路通讯系统到移动通讯,从收费制式到收费设备,从为旅客服务的设施到为车辆服务的设施,从高速公路对供配电的要求到供配电的构成和供配电方式,从高速公路立交、大桥及收费站照明到隧道照明,从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信息管理,从普通物流到智能运输系统,从通用技术到高新技术,内容极其广泛;配套性主要是指交通工程分系统的标准,除了在本系统内相互配套以外,还须与公路沿线设施的其他标准配套,如监控、通信、收费等系统与管理机构、房建设计等标准的配套,以有得系统功能的发挥;协调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相关性协调,一个是扩展性协调,相关性协调是指相关因素之间必须衔接与统一,即交通工程设施标准及监控、通信、收费系统等标准必须与有关国家标准衔接一致。扩展性协调,主要表现在现有的交通工程设施标准必须向想念领域扩展,如收费系统必须向完全无阻拦收费领域扩展,监控、通讯系统也应向智能化方向扩展。

四、新型路面的研发

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发明了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转化技术这些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尾气的治理中。汽车在怠速时排出大量尾气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现在科学家针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采用安装催化器的方法使尾气从气缸中排出后排入催化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使一氧化碳和碳氧化合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净化了尾气中的污染成分。一些发达国家对汽车尾气提出更高的排放标准迫使汽车制造商不但采用一段净化还发明了二段净化尾气的方法。二段净化是在一段中一氧化碳把氮氧化物还原成氮再排入二段催化器。在二段催化器中再把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达到尾气排放标准。而本项目的技术是利用碳素类物质以及多孔性无机材料的复合物制成可降低汽车排放的CO、HC、NOx污染物及工业废气的材料力图在改善环境问题的同时减少建设投资费用。除污路面的机理该道路材料是由碳素化合物和无机材料复合形成一种多孔性硅基聚合物用以吸附汽车所排放的CO、HC、NOx和工业废气等污染物在常温下将CO、HC、NOx等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达到净化环境、改善空气品质的效果。我国每年约有农作物秸秆5亿t吉林省每年就白白烧掉0.12亿t左右。其燃烧值约为标准煤的50%每生产1t玉米可产2t秸秆2t玉米秸秆就可以生产出0.63 t秸秆生物质炭。秸秆生物质炭进一步处理为活性炭可以应用于铺设道路吸附汽车尾气及空气中的废气。我国农村有着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于田间直接燃烧既造成大量的生物质能浪费,给大气带来严重污染。而开发农作物秸秆生物质炭不仅具有资源再生、技术可靠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对环境无害、经济可行、利国利农的发展优势。秸秆生物质炭应用于道路吸附汽车尾气及大气中废气技术属国内首创。原料以我国北方地区资源广大的玉米秸秆、棉花秸秆和小麦秸秆等为原料,物美价廉,安全,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五、我国公路的市场分析

依据美国公路网发展的经验,公路形成网络的过程中,将同步带来车流量高速增长的时期,其后车流量增长基本与GDP的增长同步。因此,从2010年末我国完成5.5万公里,实现“东网、中联、西通”的目标,基本贯通“7918网”中的“五射两纵七横”14条主干线路开始,到2020年我国完成“7918网”所规划的所有8.5万公里的公路里程里的这段时间,我国公路都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从我国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来看,客货周转量在过去25年里的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基本与我国经济发展相一致,说明随着经济增长,公路客货周转量保持同步增长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预计GDP年均增长7.5—8.5%。经济总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进程将以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张为主要特征,对能源、原材料需求大幅增加,市场活力增强,物流和人流加快,必然使“十二五”期间公路客货运输需求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从长期来看,普遍预测,我国在205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超过美国。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行业必将分享国民经济的增长

结论

50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20多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21.8%,技术等级构成仍不理想。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因此,展望未来,近期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公路建设的大力投入,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本世纪末以至下世纪初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公路行业的前景明朗,大有可为。参考文献

[1]赵永平.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许金良.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3]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4]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JTG D80-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7]吴国雄.公路平面线形曲线型设计方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9(6):1-8.[8]孙家驷.道路设计资料集2路线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社.2001.36-58.[9]蔡果.道路交通[M].北京: 群众出版社, 2000.16-48.[10]张雨化.公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8-15.[11]高光明.道路测设新技术[M].重庆:重庆交通学院,2000.9-28.[12]陆新民等功能性新型沥青材料混合料技术特性及其应用[J].石油沥青.2006年6月 第20卷第3期:52-56.

第二篇:公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国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高速公路具有汽车专用,分隔行驶,全部立交,控制出入以及高标准,高要求,设备功能完善等功能,与一般公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正处在“质”与“量”并重的重要发展阶段。从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开始,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高速公路在二十多年间展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以建成的高速公路沿线及腹地迅速兴起了工业企业建设的热【1】潮,地价增值,地方税收增加,投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我国的沿海地带,大部分是淤泥质海岸。因此,沿海特别是大江大河河口附近多为河相、海相或泻湖相沉积层,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纪全新纪 Q4 土层,多属于【2】东南海岸土的类别多为淤泥,淤泥质亚黏饱和的正常压密黏土。土。这类地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低密度、低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中等灵敏度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由于这类地基存在这些特点,在软粘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普遍存在稳定及变形的问题。以高速为例,由于高速的路堤高度不大,所以稳定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变形问题很明显。目前高速桥头跳车以及高填方段、填挖结合部等位置因地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公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的日益重视。如何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3】有很多:

1、土质不良引起的地基沉陷: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地下水位较高,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且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既便是在一些稳定地基,在外荷作用下,也无可避免出现这个问题。

2、台后填料的压缩沉降:台后填料一

般为渗透性材料,存在着多孔隙,加上施工时受施工作业方面影响,压实机具不能过分靠近接触台背,不能将填料颗粒间孔隙完全消除,在车辆荷载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填料迅速压缩,孔隙率降低,便在短时间内产生压缩沉降,造成跳车。在工程实践中,就是施工时工序符合要求,压实度达到要求,但台后填土较高,随着时间推移,也会产生不可避免沉降。有时台后填土荷载对基底产生附加压力,严重时会使桥台向后倾斜,发生不均匀下沉,危及行车安全。

3、施工措施不当:当前一些施工队盲目追求高速度,没有严格按施工规程作业,台背填土速度过快,对地基造成扰动和破坏,没有充分时间固结,对台背挡土墙等构造物挤压力大,施工时没有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三分法”施工。用料没有把好质量关,排水措施没有做好,压实度没有达到要求。这些人为因素使高填土引道不稳定,工后沉降大,且不均匀,是造成跳车现象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桥头跳车会造成极大的危险,解决桥头跳车的问题十分紧迫和重要。由于目前我国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水平砂垫层和竖向塑料排水板,它们在施工阶段起到良好的效果:缩短排水路径,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固结度,提高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从而保证基础及地基的安全和稳定。但是,塑料排水板在地下很难降解,在工程竣工之后,仍然保持相当的排水能力,水平和竖向排水系统的存在,给孔隙水的消散提供通道,加速工后沉降,促使桥头跳车产生,给高速公路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主要的处理方法是当桥台于路堤相邻处的高差达到 10cm 以后填筑重度较高的沥青混凝土填料,新增加的荷载又会增加新的沉降。由于这样消极的处理方法,使得年复一年的进行维护施工,不仅在经济上是种很大的浪费,并且每年的维修也会给交【4】通带来不便,影响道路的使用舒适度。目前采用轻质材料处理桥头跳车问题,轻质材料换填以减少荷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控制沉降作用无疑是明显的,施工工艺主要是老路面铣刨挖除、浇筑膨胀珍珠岩高性能混凝土、铺筑沥青路面,技术上也是可行的。但是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施工组织复杂,影响公路正常通行,且利用膨胀珍珠岩高性

能混凝土作为沥青路面基层,其配合比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应的沥青路面结构形式也需要探索研究。加强台背所在位置的地基处理。处理好台背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对软基处理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处理方法,如排水固结法、换土法、振动碎石桩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缩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避免错台。同时,考虑到桥头大多为高填土施工,故在桥头可考虑采用材质较轻的粉煤灰填筑,且应控制好填筑宽度,严禁因填筑宽度不够进行贴坡,致遇雨期间引起滑坡,导致桥头路基不稳而沉降。如在漕俞路高填土施工时,因遇暴雨引起滑坡现象,致外侧 3m 范围内结构层开裂等现象。加强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公路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有利于减少路桥间的工后沉降差。在桥台结构完成后,尽快安排过渡段路堤与一般填土路堤的施工。并使用具有同等压实度能量的压实机械将过渡段路堤与一般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碾压。在路堤与桥台连接部位,路堤与锥坡预压填土应同步填筑与碾压,使用大型机械碾压困难时可改用小型振动压实机械进行充分压实。此外,对一些路基工后沉降可能大的工点,如深层的软土地基和桥头高路堤,除了采用一切必要的地基处治措施外,必须优先安排施工,进行静置预压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为止。选择有利于减少工后沉降的桥台结构。在形式多样的桥台结构中,桩接台帽的桥台结构施工过程是:填筑路堤,钻孔桩基施工,台帽和耳背墙施工。从其施工步骤可知,其过渡段路堤在桥台结构施工前填筑,不受施工作业面的限制,有利于大型机械碾压,不遗留施工死角,压实均匀,压实度易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桥台结构施工时,又为过渡段软土地基和路堤填土留有一定的沉降期,有助于减少过渡段路堤工后沉降。因此,在桥梁设计时,宜首先选用桩接台帽式桥台结构。加强路桥过渡段路堤填料的选择实施路桥过渡段路堤填筑之前,要有目的地选择施工路段的填料,采用各种土壤作对比试验。试验项目包括:土壤的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实施筛分和击实试验。各种土壤在相同压实机具下达到同等压实度时的压实遍数与松铺厚度的关系。从实验结果中比较各种土壤的技术指标,从中选出最适宜的土壤作为过渡段路堤的填料。【5】【6】【7】而处于领先地位的日本针对此类问题采用打穿或半打穿水泥搅拌墙方法,对桥头跳车可以做到较好的限制。要减少工后沉降应该从软土地基的沉降与固结理论出发。Terzaghi1924建立了饱和土单向固结微分方程,并获得了一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上的解析解,迄今仍被广泛应用。【8】 Biot1940根据连续介质力学基本原理,联列土骨架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线弹性本构方程、有效应力原理以及渗流过程的连续性方程,将空间任意点的三向位移 wx,w y,wz 及孔隙水压力作为四个基本未知数,建立了 Biot 固结理论。Biot 固结方程反映出了固结过程中总应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揭示了这一规律的本质原因:土体固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土骨架变形之间的耦合作用。Biot 固结理论比 Terzaghi 固结理论更为合理完整,但计算比较复杂,往往借助于有限元解。Biot 固结理论与太沙基一伦杜立克固结理论相同之处在于两种理论都认为土是饱和的多孔隙介质,骨架变形呈线性弹性,渗流满足达西理论;都应用有效应力原理;也都假定渗流的连续【9】条件。Biot 固结理论比太沙基固结理论更为合理,实际观测资料也证明了这点。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Biot 固结理论也被应用的更加广泛,然而针对经过竖井处理后的地基,目前我们主要采用方法有 2种,一种主要为数值解,最先由谢康和、Hird 和 Indraratna 等人提出【10】,而另一条思路即是解析解,就目前的研究来说,对解【11】析解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只有唐晓武教授得到的解析解能够比较好的推广到 2 层地基,因此具有比较好的适用性【12】。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有限元方法下的数值解。根据日本最新的理论和工程实例,结合之前的理论和经验,提出一种新型的处理方式,即П型水泥搅拌墙,控制沉降,延长维修年限的间隔,满足使用期的要求。路堤软基沉降变形研究主要涉及沉降与时间之间关系的问题。要求追踪整个施工、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沉降变化,以填筑体分级加载过程为研究过程,采用对比的办法进行研究,对比采用新方法处理和未采用新方法处理两种情况下软基中某点或某个截面

处的物理指标竖向位移、侧向位移或者孔隙水压力等的不同,分析这些指标在总不同时期沉降中所占的比重,提出控制这些指标的措施。这些工作可以利用现有的商用计算软件 Plaxis 进行模拟。【13】文章需要做的是结合典型工况,考虑实际施工和使用情况,模拟整个施工过程中软基任意点各物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验证新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对于最不利工况和最普遍工况分别提出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为防止桥头沉陷而引起跳车、以及高填方段和填挖结合部因差异沉降而造成对路面结构的不良影响,借鉴已建和在建高等级公路在处理类似病害方面比较成功的工程实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由于桥头跳车从表面上看是由桥台和路堤的沉降差造成,而实质上影响工后沉降差的因素很多,由于施工中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未能做到尽善尽美,还有很多未经实践的措施等待我们今后去研究和实施。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以减少桥头在软粘土地基上差异沉降的总和。【14】桥头跳车问题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问题,由于П型水泥搅拌墙这种处理方法并没有真正在实际的工程中的到过应用,所以目前对于其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目前国内采用的方法有些问题,必须结合新型水泥搅拌墙方法给我新的解决桥头跳车的方法。文章主要就是用 PLAXIS 软件从理论角度给出П型水泥搅拌墙这种处理方法的优越性。具体实践需要工程实例的证明。【1】张诚厚,高速公路的发展及软基土修筑高速公路的几个土工问题,1997【2】魏汝龙,软粘土的强度及变形,高速公路软基计算,1987【3】探讨公路桥头跳车产生原因及处治措施,中国论文联盟【4】马磊,IT 型水泥搅拌墙处理桥头跳车问题的数值模拟,2007【5】浅谈桥头跳车处理方法,罗桂兰【6】预防桥头跳车的施工对策,倪官康,华东公路,1993.【7】公路桥头跳车的预防及处理,张振勤,詹晶萍,陈超,黑龙江交通科技,1994【8】李广信.高等土力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9】 Biot A.General theroy of thre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J.of Applied Phys.,1941,vol.12.【10】 Hird C.C.Pyrah I.C.and Russell D.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vertical drains beneath embankments on soft

ground J.Geotechnique 1992Vol 42No.3499~511.【11】 IndraratnaB.and RedanaI.W.Plain strain modeling of smear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verticaldrains.J.Geotech.Engrg.ASCE1995123(5)474~478.【12】 Tang Xiao-wu.A study for consolidation of ground with vertical drain systemD.Saga UniversityJapan.1998a【13】 PLAXIS 岩土工程软件使用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4】 Kai Qiu Lin Ing Hieng Wong Use of Deep Cement Mixing to Reduce Settlements at Bridge Approaches.ASCE 1999.

第三篇:变速器设计文献综述

变速器设计文献综述

摘 要:车辆的变速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车辆行驶的经济性、动力性、驾乘舒适性,是车辆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变速器产业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的变速器设计方法、科学的开发流程等,还根据我国变速器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并且对变速器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变速器,科学开发流程、先进设计方法 一.变速器研究意义

变速器是伴随汽车出现的产物,是组成一辆汽车的必需品,而变速器设计更是汽车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变速器的作用是用来改变传动比,使发动机尽量工作在有利的工况下,满足不同的行驶要求。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要求汽车行驶速度和驱动扭矩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而汽车发动机的特性是转速变化范围较小,扭矩变化范围更不可能满足实际路况需要,而变速器能做到在大范围内改变汽车行驶速度的大小和汽车驱动轮上扭矩的大小。因此,变速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性能。随着技术进步,变速器在最基本的传动功能之外,也在实现越来越多的功能,例如实现倒车行驶,用来满足汽车倒退行驶的需要;中断动力传递,在发动机能够怠速运转,汽车换档或需要停车时,中断向驱动轮的动力传递;实现空档,当离合器接合时,变速箱可以不输出动力。由此可见,研究变速器对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国内外变速器使用的现状

在欧洲市场上,原本手动变速器占据的绝大部分的市场,在不断被自动变速器侵占。例如在西欧,2005年生产的装配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占汽车总量的23%。而10年前,这个数字仅为13%。可见自动变速器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在中国市场上,配备自动变速器也已经成为车用变速器的重要趋势。然而,在自动变速器方面,由于其新工艺、新技术和设计原理与传统手动变速器有比较大的差异,导致国内厂家在自动变速器的研发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即使向国外厂商寻求技术帮助,他们也不约而同地对国内厂家进行了技术封锁,这导致我国的自动变速器相比国外产品性能低下,需要大量依赖进口。据统计,进口产品占我国自动变速器市场的78%。而在手动变速器方面,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设计原理和生产工艺等都较为成熟,技术难度也相对较低,因此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并自主创新,能做到自主生产,基本满足了本土车辆厂商的生产需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汽车变速器的市场将以自动变速器为主,发展和掌握高端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是追赶世界变速器制造技术的重要途径。而优先开发手自一体变速器在技术上可以延续我国在手动变速箱上积累的经验,更有利于我国变速器产业的发展。三.国外变速器先进的设计方法

近10年以来,我国变速器产业特别重视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无论是从人力物力的投入,还是资金的投入,都是非常巨大的。但在我国汽车产业刚刚发展起来时,几乎所有新产品的开发流程相比国外先进的开发流程都是不完整的,这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通病。而随着我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变速器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也在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逐渐与国外接轨。

一个变速器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首先要收集潜在顾客的信息。其次是调查客户和市场的需求,确定变速器的大致开发方向。第三是根据调查制定相应的制定技术方案。第四是进行可行性分析。做到不断的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设计方案和研究方向,对客户的要求进行科学分析并不断完善设计。利用这种更加科学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缩短研发周期,同时节约研发成本。用最小的代价活的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我国的汽车变速器之所以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设计手段相对落后。发达国家早早利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例如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等来进行产品设计。通过这些方法对机械设计产品进行分析设计可以大大的提高机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率,既能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还能节省实验费用,大大提高设计效率。相比之下,我们的设计手段就显得非常落后,我们的设计任然是以经验为主的二维平面设计,一次成功率较低,往往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很大的改动,这大大加长了产品的开发周期,还提高了开发费用。为了改变我国变速器等汽车部件设计周期长,效率低的缺点,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国产变速器高市场竞争力,我认为开发一套适合中国使用的CAD设计软件,或者是对已有的CAD软件进行符合我国的优化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必须的。

机械制造强国例如美国,它的优势就是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CAD/CAM集成系统,并且他的CAD技术一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是最早将CAD应用于汽车设计行业的国家,例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早早的通过将CAD技术应用于生产,从而建立起优势,进而抢占国际汽车市场。他们利用CAD、CAPP、CAM、CAE等,并加以集成应用,将结构、强度、刚度等问题的计算、车体造型的三维设计等问题大大简化,在保证产品优秀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做到了及时响应市场的需求。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产品竞争力,为他们带来了巨额收益。但这些已经能较好的利用CAD进行汽车部件设计的国外公司,其涉及的试验、标准、技术规范都很保密,不可能向我国汽车公司提供帮助。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汽车工业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起步较晚,也没有利用后发优势,发展缓慢。虽然目前有一些大中型汽车企业能与一些知名高校合作进行CAD的研究开发,已经在产品的设计改进,设计完成后的计算机绘图和有限元分析等几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纵观国内的大多数工厂,依靠经验类比法这些传统方法进行设计的任然占有不小的比例。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引进国外成熟但是相对落后的产品进行分析测绘和仿制,这种方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缩小与国外厂商的技术差距,但是难以在创新上实现突破,无法满足现代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车企降低传统低效的设计方法的比例,大量采用先进高效的现代化设计方法,是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设计研发能力,实现高端变速器国产化,本土化的重要手段。四.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

变速器是传统石油动力汽车和新型油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在未来几十年内,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变速器产业的发展还将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近年来自动变速器在汽车产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变速器企业在手动变速器方面依靠经验多年积累的优势已经不再存在,在国外厂商的技术封锁下,国内企业实现自主开发先进的自动变速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国内车企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同时如何实现自主开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面对的一个核心问题。

我国自动变速器产业之所以受到重重阻碍,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专业化、模块化、机电液气配套产业链,以及数控化加工与检测线的短缺。国内的变速器产业由手动变速器到自动变速器的快速转型,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在国外企业抢占国内市场之前实现自动变速器的自主研发生产,我国自主的自动变速器产业将有被摧垮的危险。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在持续高速发展,包括采埃孚、伊顿、艾里逊、博格华纳等在内的许多国际变速器巨头企业纷纷涌入中国抢占国内变速器市场,有的甚至已经完成了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国外企业的竞争与打压使得中国变速器企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很多国际自动变速器巨头来到中国市场只卖产品、不卖核心技术,使中国的汽车产业对进口变速器的依赖性日益加强。在2014年,中国的自动变速器需求量为877.2万台,其中自主生产的自动变速器仅为400.5万台,进口的自动变速器多达531.4万台,国内大半的自动变速器市场被国外企业瓜分。随着这种局面的加剧,预计未来3到5年我国的变速器行业将面临深度的洗牌和市场整合。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在变速器领域的研发投入,布局和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五.应对方案

根据我国汽车变速器企业现有的的研发生产条件和国内变速器市场情况,对于未来10年的中国市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手动变速器在短期内仍将是变速器市场的主流,但受到市场青睐的自动变速器产业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其中,双离合变速器技术存在巨大的潜力。国内外的汽车制造与销售数据显示,人们对汽车驾乘的舒适性越来越重视。在欧美市场,自动变速器的市场在不断扩大,占领原本属于手动变速器的市场。可以预见,带有自动功能变速器的汽车是未来市场的主导产品,发展和掌握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是追赶世界变速器制造潮流的重要方向。变速器将成为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利器以及消费者购车时关注的重点,汽车企业在变速器领域的技术创新将是关系到汽车企业发展竞争的关键,而且还将影响到未来整车竞争的格局。

60多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是一穷二白,钢铁产量仅为15.8万吨,是美国当时钢铁产量的0.2%,大量生产钢铁都困难重重,更别说自主研发生产汽车了。但是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国内手动变速器的研发、生产能力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器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我国汽车业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制定,“十三五”规划也在制定中。“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仍是强调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要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业将从过去的做大规模转向做强实力。具体来看,一方面提倡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另一方面,提倡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来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而就变速器产业来看,虽然目前自动变速器成为中国变速器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但是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汽车产销大国。只要我们继续加大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地坚持自主开发,采取更科学的开发流程,多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方法来参与设计研发,中国变速器企业一定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的技术突破,为中国变速器行业新的征程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 王望予.汽车设计[M].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8-113 [2] 吴修义.国内组合式机械变速器的现状与发展.重型汽车[J],2003(6):11-14 [3]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其困境摆脱.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3)

[4] 吴修义.国内组合式机械变速器的现状与发展.重型汽车[J],2003(6):11-14 [5] 吴修义.国内组合式机械变速器的现状与发展.重型汽车[J],2003(6):11-14 [6]吴修义.机械变速器在汽车上的安装要求.轻型汽车技术[J],1998(5):22-27

第四篇:夹具设计文献综述

ZQ350减速器传动轴键槽铣夹具设计文献综述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A1321班 李雪 指导老师:张玉英

前言

夹具最早出现在18世纪后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从辅助工具慢慢发展为门类齐全的加工装备的夹具,在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装配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固定工件,使之占在正确位置以接受加工或检测的工艺装备称为机床夹具。其组成包括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夹具与机床之间的连接元件、对刀或导向元件、其他装置或元件、夹具体。使用机床夹具可以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减少辅助工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扩大机床使用范围,实现“一机多能”。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机械加工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夹具不仅用于金属切削加工,还可以应用在检验、装配、焊接零件、生产线制造等过程中,是机械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机床夹具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对产品的上市时间和质量的影响很大,在产品生产制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个企业都在不断地增加人力和物力来加快其设计和生产速度。机床夹具的功能

(1)保证加工精度工件加工过程通过机床夹具进行定位、加紧,以保证加工表面稳定的位置精度。

(2)缩短辅助时间,提高生产率夹具的使用,可以减少划线、找正、对刀等辅助时间,多件,多工位的夹具及气动、液动的夹紧装置能进一步减少辅助时间,提高生产率。

(3)扩大了机床的使用范围有的机床夹具实质上对机床进行了局部改造,扩大了原来机床的功能和使用范围。

(4)降低了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夹具的发展历程,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表现在夹具与人的结合上,这是夹具主要是作为人的单纯的辅助工具,使得加工过程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趋于完善.这一阶段使用夹具旨在提高生产率。

第二阶段,夹具成为人与机床之间的桥梁,夹具的机能发生变化,它主要用于工件的定位和夹紧。

第三阶段表现为夹具与机床的结合,夹具作为机床的一部分,成为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夹具是实现工艺的手段之一。夹具分类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机床夹具的种类日趋繁多,常可按照应用范围、使用机床、夹具动力源来分类。(1)按夹具的应用范围分类

根据夹具在不同生产类型中的通用特性,机床夹具可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可调整夹具和组合夹具等。第一,通用夹具。通用夹具的结构、尺寸已经标准化,无需特殊调整就可用来加工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工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常用的通用夹具包括:万能分度头、机用虎钳、三爪自定心卡盘、顶尖、中心架和磁力工作台等。但该类夹具的精度较低,在装夹、找正和夹紧过程中,要求工人的技术必须熟练,而且对于结构和工艺较复杂的工件较难装夹。

第二,专用夹具。专用夹具是专为某一工件的某道工序设计制造的夹具。专用夹具只用于某种零件装夹,因此无需考虑通用性,可做成整体结构以提高夹具精度。专用夹具的设计制造一般需要1~2个月,设计周期较长、投资较大,但生产率和加工精度较高,所以常用在产品相对稳定、批量较大的生产中。

第三,可调整夹具。通过调整或更换个别零部件,能适用多种工件加工的夹具,称为可调整夹具。可调整夹具是针对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夹具。它与专用夹具的根本区别在于,它适用于不同工件的安装。可调整夹具分为两部分:基本部分和可调整部分。基本部分是不变的,但可调整部分可根据加工对象的改变,作相应的调整或调换

第四,组合夹具。组合夹具由一套预先制造好的的标准元件及部件组装而成,一般是为某一工件的某一工序组装的。夹具用完可拆卸,清洗后留待组装新的夹具。因此,它把专用夹具的设计、制造、使用、报废的过程变为组装、拆散、清洗入库、再组装的循环利用过程。这样可用几个小时的组装周期代替几个月的设计制造周期,从而可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并且元件能重复多次使用,节省了工时和材料,特别适用于新产品试制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2)按使用机床分类

夹具按使用机床不同,可分为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磨床夹具、齿轮机床夹具、数控机床夹具以及其他机床夹具等。(3)按夹具动力源分类

按夹具动力源分类,可分为手动夹具、气动夹具、液压夹具、电动夹具、磁力夹具以及真空夹具等。国内外机床夹具发展现状

研究协会的统计表明,目前中、小批多品种生产的工件品种已占工件种类总数的85%左右。现代生产要求企业所制造的产品品种经常更新换代,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竞争。然而,一般企业都仍习惯于大量采用传统的专用夹具,一般在具有中等生产能力的工厂,里约拥有数千甚至近万套专用夹具;另一方面,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每隔3~4年就要更新50~80%左右专用夹具,而夹具的实际磨损量仅为10~20%左右。特别是近年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成组技术、柔性制造系统、(FMS)等新加工技术的应用,对机床夹具提出了如下新的要求:

(1)能迅速而方便地装备新产品的投产,以缩短生产准备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2)能装夹一组具有相似性特征的工件;(3)能适用于精密加工的高精度机床夹具;

(4)能适用于各种现代化制造技术的新型机床夹具;

(5)采用以液压站等为动力源的高效夹紧装置,以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6)提高机床夹具的标准化程度。夹具是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

高精

随着机床加工精度的提高,为了降低定位误差,提高加工精度,对夹具的制造精度要求更高。高精度夹具的定位孔距离精度高达±5μm,夹具支承面的垂直度达到0.01㎜/300㎜,平行度高达0.01㎜/500㎜。德国demmeler(戴美乐)公司制造的4m长,2m宽的孔系列组合焊接夹具平台,其等高误差为±0.03㎜;精密平口钳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在5μm以内;夹具重复安装的定位精度高达±5μm;瑞士EROWA柔性夹具的重复定位精度高达2~5μm。机床夹具的精度已提高到微米级,世界知名的夹具制造公司都是精密机械制造企业。

高效

为了提高机床的生产效率,双面、四面和多件装夹的夹具产品越来越多。为了减少工件的安装时间,各种定心夹紧、精密平口钳、杠杆夹紧、凸轮夹紧、气动和液压夹紧等快速夹紧功能部件不断地推陈出新。新型的电控用词夹具,夹紧和松开工件只用12秒,夹具结构简单,为机床进行多工位、多面和多件加工创造了条件。

模块组合

夹具元件模块化是实现组合化的基础。利用模块化设计的系列化、标准化夹具元件,快速组装成各种夹具,已成为夹具技术开发点的基点。省工、省时、节材、节能,体现在各种先进夹具系统的创新之中。模块化设计为夹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组装打下基础,应用CAD技术,可建立元件库、典型夹具库、标准和用户使用档案库,进行夹具设计优化设计,为用户三维实体组装夹具。模拟仿真道具的切削过程,既能为用户提供正确、合理的夹具与元件配套方案,又能积累使用经验,了解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夹具系统。组合家具分会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正在着手创建夹具专业技术网站,为夹具行业提供信息交流、产品咨询与开发的公共平台,争取实现夹具设计与服务的通用化、远程信息化和经营电子商务化。

通用、经济

夹具的通用性直接影响其经济性。采用模块、组合式的夹具系统,一次性投资比较大,只有夹具系统的可重组性、可重构性及可扩展性功能强,应用范围广,通用性好,夹具利用率高,收回投资快,才能体现出经济性好。

夹具设计中采用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的思路,在组合夹具行业加强产、学、研协作的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夹具技术水平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媒体,引进技术,争取合资与合作,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夹具技术,这是改造和发展我国组合夹具行业较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现代机床夹具发展方向

纵观夹具的发展历史以及提升夹具品质的技术发展,过去常用的工艺规程已慢慢地适应不了现代市场的要求,全球化市场进程的加快促使夹具硬件必将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标准化对现有夹具的零部件,各类型的夹具结构及专用夹具的零部件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是原来单件生产的夹具,转变为专业化的生产,以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柔性化加强专用夹具与同一类零件加工的夹具之间的可调性;加强专用夹具的重复利用,实行组合化后,减少因工艺的不同造成的夹具的报废情况。

精密化机械产品的不断精密使得高精度机床的大量涌现,势必要求机床夹具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实现精密化。

高效自动化未获得良好的效益,机械加工在不断的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劳动强度,同样要求着机床夹具的发展要满足自动流水线的生产要求,中小批量的产品生产同样需要考虑适合自身程度的高效自动化。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数控机床夹具如何快速适应产品变化并充分发挥数控加工设备的加工效能,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众所周知,工装夹具是工艺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艺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并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及加工成本[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步,数控加工设备已经飞速发展起来,与之相适应的数控机床夹具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国内数控加工设备已具有相当规模,数控加工在生产中已占有较大的比重并将继续扩大,而与之对应的数控机床夹具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国内企业对传统工装夹具历来比较重视,但对数控机床夹具的应用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规划。由于缺乏选用数控机床夹具系统的考虑,因而出现了在先进的加工设备上采用相对落后的通用夹具或专用夹具的情况,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此类设备的效能。如何提高夹具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充分发挥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加工效能,是目前夹具设计所面临的课题[2]。总结

夹具设计中采用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的思路,在组合夹具行业加强产、学、研协作的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夹具技术水平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媒体,引进技术,争取合资与合作,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夹具技术,这是改造和发展我国组合夹具行业较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孙丽媛.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2]张金生等.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张亚明等.机床夹具的分类与构成[J].科技资讯,2008.[4]王凤鲜.浅谈组合夹具的重要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3).[5]卢克超.周利平.计算机辅助专用夹具CAD系统开发和研究[J].数控机床市场.2006,(7).[6]张伟.浅论机床夹具的类型和加工特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7]隋聚艳.夹具的发展及其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9).[8]王启平.机械制造工艺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9]王启平.机床夹具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02 [10]陈杰,范文学,李林喜,等.浅谈卧式加工中心专用夹具(胎具)的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1(11).[11] 张滢滢,刘春雨.关于机床夹具的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6).[12]邹家华.国内外机床夹具及其发展趁势――机床研究所所长邹家华在全国先进工具经验交流会上的报告[J].机械加工,1965(1).[13] 刘志伟,张伟文,李会玲,机床夹具设计案例教学的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3(6).[14]杨晓君,杨楚民.《机床夹具设计》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2,15(2): 48~49.[15]王光斗,王春福等.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01 [16]龚定安,高化等.机床夹具设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03 [17] 韩洪涛等.机械制造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07 [18]潘尚峰,赵广木,杨向东等.数控加工设备上的夹具的快速准备[J].机械工艺师,1998(6): 26 – 27.[19] 黄剑波.数控机床夹具的发展[J].电子机械工程。2011(10),27(5):34-36.

第五篇:茶社设计文献综述

论茶社装修装饰设计的文献综述

前 言

吃茶品茗始于中国,中国茶社之多,严格地说来,冠于天下。茶社文化丰富,是中华茶文化的首要构成部分。茶社,别名茶肆、茶坊、茶店、茶铺、茶馆等,是以吃茶品茗为中间的综合性活动场合。茶社是跟着吃茶品茗的昌隆而呈现的,是跟着城镇经济、市民文化的发展而昌隆起来的、从古到今,茶社经历了上千的演变,不但具有各个时期的烙印,也具有较着的地区特点,似的茶社由纯真谋划差说的功效,衍生出了诸多别的功效。现代随着人民生活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更多的希望有一个宁静、幽香,没有喧哗的地方让我们静静的品一杯清茶,洗去一身的烦躁。

一、茶社设计的本土化发展

(一)茶社店面设计的重要性

如果说在西方大都市,咖啡馆是一座座文化驿站的话,中国各大城市的茶社就是中国都市文化的代表,喝茶、品茶、闻茶、聊茶,在中国人看来极其稀松平常。作为茶馆业,曾被成为“绿色产业”,它的性质是直接为顾客提供以品茶为主,集休闲娱乐等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没有人因为口渴而去茶社饮茶,他们去茶社往往是为了休闲放松和突出自己的文化品位。故此,茶社的设计应该是一种美的文化表现形式。

(二)茶社设计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已经形成一种模式的咖啡文化相比,中国的茶社虽然发展了一千多年,却始终按照休闲茶社、文化茶社的套路经营着,一直没有打的突破。在品牌塑造上,没有品牌意识,缺乏茶社价值的塑造;在文化层次上,虽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但未真正理解茶文化的真谛;在装修风格上,极近相似,主题不鲜明,环境不突出。茶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饮茶环境,它往往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对茶社进行装饰,甚至食品也与主题相配合,为顾客营造出一种或轻松或愉悦的氛围。现虽有一部分茶社,如太极茶道、老舍茶馆、钱塘茶人、五福茶艺,已经开始注重特色的塑造,但从严格角度讲,目前有规模且“风格”突出的茶社还不多,有的茶社起了一个有特定风格意义的名称,但实际却名不副实。作为茶社,应该运用各种手段来凸显所表现其主题,建筑设计与内部装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客人就是通过对茶社的环境装饰来认识其倡导的茶文化的,而进入茶社所得到的享受,除了品茶上的饕餮,多数来自茶社的美妙环境。

茶社应该摒弃传统中比较沉闷的氛围,这种氛围适应于面向老年人消费需求。茶社服务的对象应把年轻人纳入其中,宜用简洁、明快的色调烘托洁净的氛围和明亮的饮茶环境,从中点缀出中式文化底蕴。

合理的布局和方便的通道是茶社布局的首要原则,茶社的店面布局可参考西式咖啡馆的布局思维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综合考虑饮茶位置、行走通道、洁净清理等。

(三)茶社设计装饰的原则

茶社的经营模式应逐渐趋于现代化,因此,店堂的装修装潢应该力求现代化自然特色,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灯光、材质的选取等手段渲染一种文化氛围。茶有茶道,器亦当体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无意或有意中体现和完成了茶器道与实用并重之目的。现代茶楼与传统茶楼之区别在于将茶叶,茶具,茶点,茶人,茶楼的环境、布局等等融入现代的生活,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从风格、氛围和布局上做到合理化和个性化。

二、茶社设计的风格和特点

室内设计的类型有很多种,茶社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现代风格;强调结构和功能本身创造出来的美感,反对过多的装饰,力求艺术和功能的最大结合,这种艺术风格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感受,应用广泛。

传统风格;传统风格是把传统元素运用到室内陈设、门窗、造型、家具中去。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传统中式风格带着它浓郁的古典风味至今对室内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混合风格:近几年,室内成多元化发展,设计师不在完全根据设计流派来创作,而是美观实用的原则,古今中外相互融合,去粗取精。这是一种极其现代的设计手法,只要处理得当,能够产生独居匠心的视觉效果。

自然风格:顾名思义,自然风格崇尚回归自然的理念,倡导艺术与自然相结合。所选取的材料取自于大自然中不加工的,例如木材、石材、藤等等,这种手法有利于平衡现代人浮躁心态,营造出清新、舒畅的生活情趣。

日式风格:像近年流行的日式偶像剧的一个场景。一个空明的房间,铺以实木地板,再配以原木矮桌和舒适的坐垫,墙边所悬挂的书画,桌上所摆放的红木托盘中的全套茶具,显得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在一个和式风格或是现代风格的空间里设计这样淡雅的茶室,感觉十分新鲜。这种风格的茶室大都采用格子图案做装饰,茶桌上铺放的一般为洁净素淡的格子桌布,架上也一般只放一盏简简单单、罩子同为格子花纹的白色纸灯。

三、茶社设计发展对策和具体实施

设计风格的确定:设计风格的确定可以说是塑造了空间的灵魂,它是以目标消费者的欣赏水平和审美需求为标准,以经营内容为设计根本,参考市场分析市场所的出来的结论而进行的。设计风格的表现不仅仅是单纯的视觉感受,还可以呈现出该品牌要传达的主题、品格、精神。

功能区域的划分:功能规划师根据企业的特征和管理要求,以及消费者在空间内的活动规律,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分割和设置。它关系到使用者的舒适度和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分为对整体规划的把握和局部区域的设置。

装饰元素的运用:想要做出一个成功的茶社的方案,仅仅把中式元素用到装修上是远远不够的,缺少焦点的设计不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中式设计风格的室内中,常用的装饰元素有以下几种:传统图案、装饰品的选用、及简洁硬朗直线条的运用。

色彩设计:色彩设计的根本问题是配色,色彩营造的整体效果则取决于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色彩不仅能够确定整个室内空间的设计基调,还能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因此如何处理好色彩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营造餐厅的整体效果是相当重要。餐厅设计色彩要注意决定颜色之前先决定材料,决定颜色要讲究秩序,使得颜色具有共同性,颜色不宜太多,把鲜艳的颜色作为突出点来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颜色搭配讲究相互呼应,配色要从视觉上舒适的颜色考虑。这样的色彩才具有恰当气氛的用途。

四、茶社设计发展的发展趋势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根据使用对象的要求创设一个兼具功能性、舒适性、审美性等符合人类生理与心理要求的内部空间环境。茶社室内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日益成为提高生活空间环境品质的有效途径。室内设计具有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提高室内造型艺术性,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作用,在设计时应该协调好“建筑——人——空间”三者的关系。

总 结

茶社的风格不同于咖啡屋,应该力求体现中式文化和现代气息两方面特征。中式文化显现的是品茶内涵,也是茶社的活力所在;现代气息表明在秉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现代生活节奏、符合现代生活方式、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代要素的和谐融合将彰显茶社的特征。设计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时代在变化,设计要进步,这种设计的变化多数体现在细节上的,不同的人对设计的感受不同,茶社设计是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不同感受,人性化的设计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美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绮曼.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M],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2]邓雪贤.周艳珉.夏晓国.餐饮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庄荣.吴叶红.家具与陈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朱伟.环境色彩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5]田原.杨冬丹.装饰材料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崔冬晖.室内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程瑜怀.室内设计[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8]卢铿.新东方主义艺术观初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9]李文华.室内照明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10] 欧朋文化.黄滢.禅意东方-居住空间[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下载公路设计文献综述(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路设计文献综述(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标志设计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前言 标志设计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将具体的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通过特殊的图形表达出来。使人们在看到LOGO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

    设计专业 文献综述

    xxx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1页 文献综述 在选此次课题前,曾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不仅搜集了大量的成功案例,而且还阅读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对其进行了反复翻阅和学习,从中收益很......

    整合设计文献综述

    整合设计文献综述前言:在如此飞快的社会进程当中,新兴事物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普通的逻辑思考范围,对于设计行业,已经具有了它独特的属性——强有力的目的性。当然在新兴事物......

    XX公路设计总结

    Xx公路设计总结 xx公路设计任务已经接近尾声,从2014年年末至今一年多时间里,由各个设计阶段到变更设计,再到现在的扫尾后续服务,一路走来,收获良多。现就本项目做出总结。 一 成......

    浅谈公路挡土墙的设计

    浅谈公路挡土墙的设计邹付广杨正余沈阳市政工程设计中心 (沈阳110005)辽宁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沈阳110003)摘 要 挡土墙是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填土边坡以保持土休稳定的建......

    智能小车设计文献综述

    智能小车设计文献综述 智能小车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智能技术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智能小车不仅在工业智能化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运用于智能家居中的产品也越......

    电子秒表设计文献综述

    电子秒表设计文献综述 前言:古代人为了测定昼夜之别,发明了日晷、水钟及其他早起计时工具,到了13世纪,由于需要更可靠的计时工具,中世纪的工匠发明了机械钟,虽然已可满足都市生活......

    变电站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工业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供电的稳固性、可靠性和持续性。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