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邓婷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以缺乏经验的新教师教学为例
广安市华蓥市华蓥一中 邓婷
【摘要】语文,博大精深!语文教学更是一门伟大的艺术!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不断改革,缺乏经验的新教师要想在这改革的浪潮中不断进步,就必须持有一颗谦卑的心、进取的心,取长补短,同时要善于反思与总结,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教师 问题 对策
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语文是意境深远的图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自从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开办新学堂以来,语文就一直作为学堂必授课程立于不败之地,足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然而,教学历史悠久的语文,存在的问题也积重难返。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两年有余的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过年轻教师因缺乏经验而面临的各种疑难杂症,也深刻体会过他们在现实教学中的焦虑和困惑,基于此,我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所犯的错误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将平时教学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和感悟整理出来,以期和初出茅庐的语文教师能有所共鸣并产生帮助。
具体来讲,我认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我将从“教师”和“教学”两大方面来谈。
一、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存在的常见问题
1、新教师通常沿袭“教师中心论”,急功近利,杂而不精。
语文素来博大精深,教学空间广阔,因此给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大舞台。正是基于此,才导致许多年轻教师容易沿袭“教师中心论”,盲目扩大教师作为教授者的主导作用却还津津乐道。他们多数是初出茅庐的“智者”,他们对工作充满激情,但是他们缺乏经验,而要掩饰经验的缺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教师主宰每一节课。课前,他们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既要仔细研读教学参考书,又要翻阅各种辅导资料,甚至还要访问各大网站,广泛搜罗和本课相关的各类资料,幻想将所有能够收罗的资料一股脑地教给学生,导致备一堂课的时间往往要比有经验的老师超出两倍,这样纷繁复杂的一堂课教授下来,这类老师有考虑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吗?有考虑过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吗?有考虑过学生的接受与掌握情况吗?所以,出现在新语文教师身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容易急功近利,备课面面俱到,授课杂而不精。
2、新教师往往无原则,无韧性,也无神秘感。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班集体都需要有约束大家的规矩和大家乐意遵守的规定。新教师往往容易在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时缺乏“三性”,即:韧性、悟性和严格性。一名“十分”优秀的好老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学生对你三分爱,三分敬,三分畏,还保留一分神秘感。新教师一旦没能把握好这一条件,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要么和学生过于随便,亲密无间,毫无保留,这样一来在今后的教学相处中很难树立威信,偶尔的发怒或许会带来一时的正面效应,正所谓“治标不治本”,很难另学生信服。要么和学生过于严肃,毫无表情,格格不入,这样一来学生容易和你生分,避而远之,何来交流与进步?
难以另学生信服的另一个易犯的错误就是“言必出而行未必果”。年轻老师由于自己教学管理机制的不成熟,很多想法都还需要实践来检验,所以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自己布置的任务并未按照规定来检测。或许是因为某些客观因素,觉得当初所设想的并不怎么完善;或许是因为学生没有按时按质完成任务是有正当理由;或许是因为教师自身原则问题,忘记了或者自己根本就没准备好检测。这是存在于还没有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和模式的年轻教师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一旦年轻教师经常犯这类错误,那么他想要让学生信服就更加艰难了。
3、新教师普遍缺乏管理经验,教学技能低下。
“理论源于实际”。新教师由于实际教学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虽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时而有些教学上的感悟,会得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毕竟是如数家珍,因而很难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理论。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艺术,这艺术的伟大在于它可以培养人、塑造人。而如何与学生相处、沟通,如何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技巧很好地传达给学生,如何帮助每一个学生进步,这些都是困扰着人民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存在的常见问题
1、字词教学的常见问题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字词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字词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是很丰富的。它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关,足见其基础性与功能性。然而在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多数年轻教师疏于字词的书写,导致很多情况下会出现写字盲点,从负面影响到学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份字词检测的试题对一个班级48名同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字词教学完成后不经学生复习马上进行检测,仅有30%的同学能取得优良成绩;经过教师强调,学生复习之后,增加至72%的同学能基本掌握老师基于教材要求而要求掌握的字词;而对于教材和课堂之外的字词,学生几乎是零掌握。这充分说明字词教学的基础性有待加强,字词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2、课文教学的常见问题(1)现代文教学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还是学生夺取语文考试胜利的一个关键。然而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现象:由于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高考阅读题青睐于课外阅读,导致某些年轻教师在精讲课文和课外阅读训练之间捉摸不定,从而出现某些极端个例:以应试为目的,精讲精读课文,对阅读课文一带而过甚至是完全交由学生自学。新教师由于对教材课文的不熟悉,往往很难把握重要课文的重要知识点,教学设计重难点不够突出,导致学生通过教材课文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很少,更别说提升语文素养了。
(2)文言文及诗词教学
文言文及诗词教学一直以来就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难题。这些年来,文言文教学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依然不容乐观。咎其原因,除了学生方面的兴趣不够浓厚、意志不够坚定、方法不够独到之外,教师本身的因素也愈发明显:教学过程模式化、主导化、想象化„„
(3)作文教学
八十年代以来,中学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一样,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作了不少探索,但是始终都没有扭转效率低的被动局面。就写作而言,新老教师都存在着一种消极回避的心理。每周原则上都会安排一次写作课,并且在新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会有相应的作文训练,但是大部分老师都会另作它用,偶尔的几次写作,也是流于形式,并不会对学生进行多少有益的指导。作文批改则被美其名曰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学生互评”取代,评改后的评讲更是如流水,草草了事。
二、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缺乏经验的新教师存在的常见问题,我结合自身经验,从“教师”和“教学”两个方面出发,得出以下一些对策:
(一)、教师存在的常见问题的对策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亦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教师备课必须得具备几件法宝:教材、教学参考书、练习册,外加一本合适的参考书。备课备什么呢?如何备呢?我一贯的做法是先彻底熟悉课本,再通过教学参考书拓展与完善,找准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明确哪些知识需要学生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再结合适合自己的那本参考书,制定教学过程。如果课文是精读课文,还需结合更多的练习,比如练习册,深入挖掘考点,力求课堂呈现的知识恰到好处,不杂不乱。
2、如果要问我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什么最关键,我想应该是基础!注重基础,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就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切忌杂乱无章地大讲特讲,古今中外、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最关键的还是学生究竟有没有把最该掌握的掌握住。所以,注重基础的同时,想办法促进学生合作,扎实掌握重点才是王道,而及时检测反馈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教师最忌讳出尔反尔,这样会有损威严。那些对于学习而言制定的各种政策必须从头至尾严格实行。谨记是“从头至尾”和“严格”执行,一旦教师出尔反尔,学生就会恣意放肆,最终只会追悔莫及。
(二)教学存在的常见问题的对策
1、字词教学
我向来主张将字词放到课文原句中去学习,这样不但能加深对字词的理解,还能学习借鉴字词的用法,更能增加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岂不是一举三得?同时,字词教学的根本就在于多读多写,对于当天所授字词,第二天课堂就随即随机抽同学检测;建议学生将字词中容易出错容易出题的那部分整理在摘抄本上,时不时的翻阅、巩固。
2、课文教学
文言文和古诗词是同学们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针对记忆,我觉得关键在于重复,重复是学生记忆的不二法门。每次教授需要学生背诵的课文时,我都会在背诵线索上狠下功夫。在背诵的过程中,我强调线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杜绝死记硬背。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要求每周早自习分不同课文齐读或齐背记忆内容,建议学生每天晚上睡觉前在脑海里回想要求背诵的那些内容,反复重复,形成永久记忆。
3、作文教学
在自己实际教学过程中,曾就有爱好作文的学生提出过建议,他们希望老师能够给他们多展示一些优秀作文,尤其是高考满分作文,从中得到熏陶,提升与进步。为此,我会专门给学生整理历年考试作文精美素材,并要求他们利用早自习多读多记,为自己的写作增添光彩。作文的批改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方式则会事倍功半。高二年级以后,就可以尝试学生互评,互评有程序,不可流于形式。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水平及组织能力合理安排小组,制定评价准则,加强过程指导,完善评比工作。尤其是最后阶段的评比工作不能忽视,学生通过评比接受表扬,方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结语:作为一名奋战在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我被这份充满激情与爱的伟大工作深深感动着,同时又不断出现新问题,面对新挑战。要想把这份伟大的工作做到至善至美,就必须持有一颗谦卑的心,用心感悟,用心进步。在自己工作的这两年多时间里,由最初的茫然不知所措变成了今日的持续侃侃而谈。回想起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仿佛那个每天工作内备课,工作外仍是备课的自己一点都不遥远。我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这样的教师也不止我一个,他们积极进取,他们要求进步;他们不断尝试,他们永不放弃。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或迷惘或顿悟的进步青年,以此共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2]孙春成.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第二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就像涂长顺老师说的,由原来的“填鸭子”到现在的“问鸭子”了。
就会造成评价的失真。这主要是未能掌握激励性评价的“度”而造成的。
二、今后的教学对策
1、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生命互动成长的过程,以师带生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具有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否诚心诚意的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一个个具有个性且是鲜活生命的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在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材的内容,根据区域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有选择性地删减,更注重以人为本,变不利为有利,从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点展开更好的教学。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境促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3、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并存
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我们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时机。一要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合作探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求真。二要把合作技能当做重要内容教给学生。首先,要如同传授学科知识一般教会学生各项合作、人际交往技能。如,“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专注地听,眼睛注视着对方,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通过模仿形成合作技能。三要注意在合作交流中,要提出合适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空,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在合作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一定要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注重个性化的学习。
4、注重创设全面参与的学习活动,动静结合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
第三篇: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划时代的大事,特别是选修课的设置给了语文老师以巨大的鼓舞。通过近十年的实验,选修课教学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听到不少不同的声音。
我们在进行了三届的新课标教学过程后认为当前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是失败的,当前选修课教学领域弥漫的失望甚至否定情绪已严重制约了选修课教学的有效开展,我们认为这是选修课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什么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根据调查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师生选课可望难及
选修课设计中最大的亮点是赋予师生选择课程的权利,但从实施现状看,这一美好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主要表现在:一是现在所学选修课均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选修的,在这个选择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都没有参与其中,很显然,选修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必修;二是选修课设计中提到了在课程自由选择背景下的走班制教学,这是在进行新课程培训时师生非常感兴趣的形式,但由于学校考核制度与硬件条件的制约,这个美好的设计没有出现。
二、教材编写顾此失彼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根据这五个系列,已经有五家出版社各自出版发行了选修教材。但还是有教师认为,现行选修教材“不够完善,只注意了时代性,而没有很好的科学性。”结合我们湖南省多数地市所选修的人教版教材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等与高考关系比较接近的、主要以文学为主体的模块成为大多数地市的选择倾向。这种指定选修,把非文学的社会应用语文如《演讲与辩论》、《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外国文化经典研读》等模块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表面的多样化掩盖了实质上的单一化,以致产生了资源的浪费及相当多的优秀资源无法得到共享,这是不能给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未来发展”提供多少选择空间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教材的编写是有关系的。另外一方面,选修课程中的系列II即地方课程更是鲜有编写,留下了
教材的空白区域和缺憾。
三、实施过程欲振乏力
各地可能都想把选修课选好上好,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从过程看,多数教师感觉使用选修教材的主要难点是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对选修课学习的主要困难也是学习时间紧张、进度太快,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矛盾突出,所以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变得可望而不可及。面对日益加大的升学压力,学校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必修课上,学校教学行为中出现了凡考则教、不考不教、为考而教的局面,选修课落实十分困难,这决定了选修课只能略讲甚至不讲,真正的选修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奢侈品。例如我们学校的老师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语言文字应用》等与高考联系紧密的学科,大讲特讲,把它们上成高考复习的专题讲座,而对《新闻阅读与实践》这样的模块则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四、师资力量捉襟见肘
教师是实施选修课程的关键,但目前在师资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在调查时,让师生进行模拟选课,结果发现,教师们大多选择《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而多数学生则选择《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影视名作欣赏》、《演讲与辩论》、《新闻写作与实践》等。从这一无法对接的结果看,一般的学校是不能把选修模块开设完全的,如真的让学生自由选课,也会出现所选无人教的现象;
五、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采用何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不仅仅是教育内部的事,它往往关系到利益再分配的社会问题。高中课程改革近十年了,但国家配套的评价方案还没有制定。由于缺乏必要的督导、监控与问责制度,为数不少的地区不重视选修课的评价:在学校层面几乎没有什么评价方案及学分认定标准,在县级层面往往是学期末组织一次考试,而这次考试的内容又极少涉及选修课,比如高二第一学期末及第二学期末,一些县教研室组织的考试极少涉及《中国小说欣赏》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为和高考有密切的联系,受到了特别的优待。这导致了选修课教学上厚此薄彼的现象。
六、学校管理真空频现
本次高中选修课的模块化、多样化、丰富化、弹性化以及层次化给学校课程管理提出了挑战,学校在课程开设、运行、管理方面承担着比以往
更多、更艰巨的责任,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尤显必要和迫切。然而,因为选择权的丧失,学校没有建立选修的规章制度或虽有但极不健全,如没有相关的教师培训计划、没有资源整合计划、没有硬件建设计划,也未建立选课指导制度与学生修习制度,学校更未印发必要的选课手册。学校对学生选课具体指导较少,几乎不开展选课指导活动。学生与教师对选课的范围、数量、程序、要求与选修课的考核等也不甚了解,心中无数。
基于以上原因,选修课没有出现壮观的理想局面,这导致了悲观失望情绪在广大语文教师中逐渐弥漫。但在现实背景下如果只一味的埋怨而不作为,则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如何在固定选修的情况下实现选修课的设计理念,是值得我们语文教育界认真探讨的问题。在研究时,我们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在战略上改变仰视的角度,要平视甚至俯瞰专家们设计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是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们主持编写的,这些编者中,有不少是海归派,他们较早较全面地接受了国外或国内高校的课程设计理念,他们以改变中国目前语文教学现状的热情高屋建瓴地制定了高中语文的国家标准。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标准所预设的很多东西是不切合实际的,比如走班制教学,不要说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就是很多中等城市甚至大城市的学校,也没有足够的开设选修课的硬件设备,师资力量就更是如此了。关于师生选课,我们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不要希望一蹴而就。随着改革的深入、经验的丰富、师资力量的更新和学生选课能力的提高,理想的选修局面一定会出现,对此我们要抱有信心,切不可因为改革遇到了一些困难就全盘否定。
(二)在战术上要运用教学智慧使我们的教学更接近选修课的内核。其实,面对指定选修的背景,语文教师们依然大有可为,只要切实行动,我们依然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课程标准赋予学生的很多权利。
1.指导学生重组选修课教材
指重新对教材进行处理,对“固定选修”的模块进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调整和改编。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根据专题的主题,这个专题的选文应该诗文对举,以进行对比赏析,但是教材从“赏析示例”到“自主赏析”再到“推荐作品”全部是散文作品。为让学生明白在“创造形象”方面“诗文”是“有别的”,我们指导学生对这一专题进行了必要的重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学
生们在初中学过的散文,在简要分析后,把杜甫的《登岳阳楼》、《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一两首拿来作为“赏析示例”专题中的对比阅读,使学生明白在描写岳阳楼方面诗歌散文在创造形象时是各有特点的。
2、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
选修课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了提高选修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根据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确定教学重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其实,选修课教学并不排斥必修课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可以创设很多学习情境,如“主题辩论”、“经典诵读”、“影视欣赏”、“汇报表演”、“实地考察”、“专题研究”、“资料索引”、“写作比赛”、“学习论坛”、“学生讲堂”等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自由选择的评价形式及内容。
在当前选修课评价出现空白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出发,设计出自由灵活,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评价内容及形式。在教学《中国小说欣赏时》我们设计了如下评价形式,并在学习该模块之前把评价方案公示给了学生及家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兴趣爱好做出选择(每一项均须完成,但具体内容自选):①在学习本模块的同时,至少阅读两部长篇小说或小说集(包括专业小说杂志);②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评价人物,可以评价主题、可以评价艺术;③自命题创作一篇小说或对教材进行改编;④参加一次有关中国小说的辩论会、演讲会、专题研讨会等。这些评价形式及内容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人们给予了选修课以极大的关注和期待,但因为种种原因,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课程标准赋予学生的选择权的旁落,使得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心怀疑虑,甚至持否定态度,这种思潮对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为此,广大教师应当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修正自己过于理想化的追求,积极运用教学智慧,努力探索“统一选修”背景下选修课的教学方略。
第四篇:浅谈高一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题目:
姓名:
学科:
学校:
邮编:
电话:浅谈高一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石雪梅化学富源县第一中学655500***论文
浅谈高一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新课标下化学在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关键词:问题方法理念
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这一理念出发,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6个选修课程模块。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先行者,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模块设置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带来的诸多问题与困惑,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1、上课时不能只把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空洞、抽象告诉学生,只讲知识而不告诉学生怎么学、淡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教材重点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在整个化学教材中的地位及与其它章节的联系,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前已经学习了哪些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哪些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以这个知识点为基础或与该知识点有关;这个知识点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应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科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哪些作用。然后再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这样才能讲清楚本知识点在整个化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例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这一节,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
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此知识点高考现的几率100%。
2、上课时教法的选用,不能简单的讲实验法、讲练结合法、讲述法等。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校的条件、学生的基础和教师的特长来确定。本人认为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谈谈自己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谈谈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估计学生会有哪些思维结果,以及对学生不同的思维结果,教师将要采取哪些措施等。例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这一节第二课时,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①“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②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提示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强调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③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把一堂理论课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3、教师在上课时应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应突出两个方面:一要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障碍及原因,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 规律 ,说清准备何种学习方法来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内有效地进行学习,着重教学生怎样学会学习,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这一节课,教学中着重突出了:①教法对学法的引导;②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③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4、上课时要特别注意板书,因为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信息,它是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板书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课后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课后要反思,课堂上教学存在的不足,课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等。通过反思,本人感到,课后反思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让教师知道自己上课时教了什么,怎样教的。但如果只是纸上谈兵,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人不能感到课堂的教学气氛,也无法预料会出现的意外情况。但只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结合起来,就能克服这种局限性,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课后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自我突破,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人,以实现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
[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龚正元,王祖浩。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的问题及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1)
第五篇: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范文)
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三种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它们的收集方法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但是学生在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学完之后,多数学生往往很难在头脑中对这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对这三种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比较时,学生脑子里就会形成一团乱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后来我们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这三种气体的制取方法时,多数都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对知识印象不深。那么,如何避免出现这种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考虑如何更好地教给学生如何比较这三种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而是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根本就是改变“昨日”的教学方法。我们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多次修改自己的教案,最后认为,从一开始学习化学起就要教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方法。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这节课中,重点就是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过程中,使学生灵活掌握相关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能力。
首先,根据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要想制取某种气体,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用什么药品去制,有了药品自然就知道了这种药品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根据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就可以决定实验的制气装置。接着就要制气体,这时又要考虑怎样收集,收集时自然会考虑怎样才能知道气体是否收集满了,于是就有了验满方法。收集满后,需要把收集到的气体放置好,这就又涉及到了放置方法。这种思考方法等于用一条主线,即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顺序将整个一节课串联起来,又在这条主线的基础上,将知识点适当铺开。例如:讲到药品状态和反
应条件时,就要将这个知识点铺开。因为制氧气的药品均为固态,反应又需加热,所以我们要选择给固体药品加热的装置,即用试管装药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并告诉学生制气体的仪器装置是由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的,这样学生只要记住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就可以自己推断出制气体时所需的仪器装置了。再如:讲到收集方法时,一定要将氧气物理性质与之联系起来,因为学生已经知道氧气比空气重,那么就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瓶口应向上还是向下;又学过氧气不易溶于水,如果用排水的方法可不可以收集到氧气等等。学生经认真思考后多数都会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在氧气物理性质和收集方法间就形成了一个因果关系。学生理解以后会留下较深的印象。有了这样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后,学生在后面学习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就会觉得很轻松。因为他们掌握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不用背很多东西,就可以把这些零碎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这样,这节课就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思路清晰、比较系统、完整的一节课。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正确思维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在后面学习实验室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时,基础较好的学生,不用我们讲,自己根据制取这些气体的药品及其状态,以及氢气,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就可以推断出制取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氢气除外)、放置方法等。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只需稍加引导。另外,我们还发现,以往学生在实验室里制取这三种气体时,虽然在实验前我们都先带着他们复习一遍实验程序,可是在实验过程
中,很多学生还是会手忙脚乱,做了上一步,不知下一步做什么。改变教学方法后,这样的现象比以前少多了。此外,学生在做一些有关气体的制取方法的综合习题时出错率比也比以往少很多。
当教学出现问题时,我们如何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对最终是否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我们无法否认各种考试对我们的压力,也知道学生素质高低确实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但回到具体的课堂问题上,很多时候外部因素并不是最主要的,至少内外因是共同起作用的。